重症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
脑瘫儿童的护理要点

脑瘫儿童的护理要点
1. 要给脑瘫儿童足够的耐心呀!就像教小婴儿学走路一样,你得慢慢来,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他们才能慢慢学会。
比如教他们拿勺子吃饭,可能一开始他们总是拿不稳,但你可不能着急发火呀,得慢慢引导,难道不是吗?
2. 一定要多和他们互动交流哦!别觉得他们听不懂就不说,要像和正常孩子聊天一样和他们说话。
你看,当你笑着和他们分享一个有趣的事情时,他们也可能会给你一个可爱的回应呢。
3. 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呀!他们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这就像天气有时晴有时阴,你得细心观察然后去理解、去安抚,懂了吧?
4. 给脑瘫儿童创造安全的环境很重要啊!把周围可能会伤害到他们的东西都收好,就好像给小鸡建一个温暖安全的窝一样。
比如把尖锐的边角都包起来,可不能让他们不小心撞伤呀!
5. 别忘了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哟!定期带他们去看医生,就跟我们自己要按时体检一样。
要是发现什么异常,得赶紧处理,别不当回事啊!
6. 要给他们足够的爱与鼓励呀!他们就像努力破土而出的小芽,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滋润。
当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时,你得好好表扬他们,让他们更有动力继续努力,不是吗?
总之,护理脑瘫儿童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要把他们当成宝贝一样去呵护呀!。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六步骤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六步骤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需要遵循六个步骤。
这些步骤旨在帮助儿童加强对自己肢体的控制和改善先天的缺陷。
以下是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1.控制头部:脑瘫儿童通常无法对视他人,头部也只能低落难以伸展。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以使用矫正器帮助儿童自我控制头部的能力,并逐步引导儿童改善动作。
同时,教会儿童独立主动完成抬头动作,并进行仰卧和俯卧循环交替训练。
2.翻身练:日常生活中,可以教导儿童在床上自觉地进行翻身训练,并和儿童一起做翻身。
这样可以让躯干惯状态,扩大儿童的活动范围,更好地进行平衡练和正常的行走。
3.坐姿惯:教导儿童坐姿的正确方式,并使用辅助仪器尽量摆正头,背部伸直,保持正常的坐姿和平衡的能力。
这样可以促进儿童正常的研究、交流和活动。
4.训练爬行:引导和规范儿童进行爬行,这样可以促使儿童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能力和协调。
同时,为以后成长的站立和慢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5.站立:对儿童进行正常协调的站立指导和训练,锻炼儿童的平衡能力,纠结异常的动作。
这样可以促使关节再次发育健康生长,为将来健康行走做好全面的准备。
6.慢步走:最后,进行慢步走的训练,帮助儿童逐步掌握正常的行走方式。
这样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脑瘫康复护理ppt课件

-
51
弱视训练 常用训练方法
-
52
传统遮盖法+精细目力家庭 作业:遮盖视力好的眼睛,强 迫弱视眼看东西,同时作精细 目力家庭作业,如:用弱视插 板进行训练,刺激视神经系统 的发育,使弱视眼视力提高, 适用于斜视性弱视和屈光参差 性弱视
-
53
视刺激疗法(利用刺激仪): 利用反差强,空间频率不同的 条栅,作为刺激源刺激弱视眼 来提高视力。此法简便易行, 每次治疗时间短,见效快,尤 其适用于屈光不正性弱视。
-
44
玩具是脑瘫儿生活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现我科 已开展感觉统合训练, 利用各种大型玩具刺激 患儿,如大滑板、球池、 吊缆、蹦床、大笼球、 羊角球、旋转车等,促 进各种感觉的输入。
-
45
玩具可以提供脑瘫儿的
感觉信息,帮助患儿开发中枢
神经系统。玩具可以促进运动
功能的发展。玩具可以促进脑
瘫儿语言、情感的发展。通过
-
35
35
选择体位:
.无论患儿属于哪一类型的脑瘫,其进食时选择体位的基本原则是相
同的,那就是:体位的选择或摆放,一定要抑制全身肌张力的升 高,避免不必要的不自主运动或动作的出现。
1)椅坐位:患儿的头部略微向前倾,背部伸直,双侧肩膀向内收 ,髋关节屈曲呈直角,并略微分开,膝关节屈曲后应略高于髋关 节,双足底有所支撑。在这种体位下,进食时,患儿全身肌张力 不会因此提高。
2)利用三角形坐椅或墙角,防止躯干过伸展。
3)侧卧位进食体位:让患儿在一定坡度的垫子或枕头上,头略微 前倾,背部伸直,双侧肩膀内收,双腿屈曲。
4)对于全身屈肌肌张力较高的患儿,还可采用俯卧位的方式,患 儿倾斜的角度应为45度,双臂尽量向前伸,双腿分开。
简述脑瘫儿童的日常生活护理内容

简述脑瘫儿童的日常生活护理内容
脑瘫是一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在日常生活中,脑瘫儿童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关注。
以下是脑瘫儿童的日常生活护理内容:
1.生活环境适应:保持室内通风、温度适宜,避免噪音和刺激
性强的光线。
为脑瘫儿童提供舒适、安全的起居环境。
2.饮食管理:脑瘫儿童可能存在吞咽和咀嚼困难,需注意饮食
质地的选择。
提供易于咀嚼和消化的软质食物,避免过于辛辣和油腻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3.卫生护理:为脑瘫儿童提供日常的身体清洁,包括洗澡、换
洗衣物、刷牙等。
特别注意皮肤护理,避免长时间维持压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活动与锻炼:脑瘫儿童需要进行特殊的康复训练和锻炼,有
助于改善肌肉协调和强度。
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宜的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和运动训练。
5.日常行动协助:根据脑瘫儿童的功能障碍,提供必要的行动
协助。
可能需要使用辅助设备,如轮椅、助行器等,以提供支持和帮助。
6.排便与排尿管理:脑瘫儿童可能存在尿不尽、疑虑和排便问题。
建立规律的排尿排便习惯,保持排便通畅,避免便秘。
7.心理支持:为脑瘫儿童提供安全、亲切的环境,给予关爱和
心理支持。
鼓励儿童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并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提升自信和自尊。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每个脑瘫儿童的情况不同,所需的护理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针对每位脑瘫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应当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由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和评估。
脑瘫儿童家庭康复PPT课件

• ②平衡能力训练。
7
二、康复护理
正确抱姿
脑瘫孩子多数时间由家长抱着,对其 应该根据病情,采取正确的抱法,以促 进头部、躯干的控制能力,纠正孩子的 不良姿势。
8
二、康复护理
1、痉挛性脑瘫:让孩子坐或卧于床上,双腿
分开,先把孩子蜷起来。成屈髋、屈膝状态,然 后把他抱起来,与母亲面对面的放在胸腹前,孩 子的双腿分放于母亲身体两侧,双手抱住母亲颈 部或肩,头可以枕在母亲肩上,也可以与母亲面 对面。
33
三、康复训练
家长帮助控制头部,使其一侧肘支撑,
辅助下肢完成从单肘支撑到俯卧位转换。
34
二、康复方法
下肢摆动带动身体 翻转,促进翻身动作, 注意:保持双上肢上举 上抬。
35
三、康复训练
利用斜坡使小儿做向下翻滚动作,以诱发主动翻身。
36
三、康复训练
37
三、康复训练
辅助小儿完成侧卧位 到单肘、单手支撑,到逐 渐坐起,从而完成由侧卧 位到坐位的动作转换,
(二)各型脑瘫儿童的治疗原则
1.痉挛型
• ①降低肌张力,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 ②防止关节变形; • ③抑制原始反射,促使自动反应,鼓励进行避免痉
挛姿势的自主运动。
4
一、康复原则
(二)各型脑瘫儿童的治疗原则
2.手足徐动型
• ①加压固定,静态制动为主,控制关键点; • ②减少过度刺激和过度活动; • ③强调保持对称姿势,控制
25
三、康复训练
球上头控训练
辅助孩子 双肩,做前后 左右倾斜, 以提高不同情 况下的头部控 制反应能力。
26
三、康复训练
双上肢无力,无法支撑上身体重,借助器材辅助完成手2支7 撑
儿童脑瘫的康复护理和疗效评价

儿童脑瘫的康复护理和疗效评价【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儿童脑瘫的康复护理和疗效评价。
首先介绍了康复护理在儿童脑瘫患者中的重要性,接着详细讨论了康复护理的内容和方法。
针对康复护理对儿童脑瘫患者的疗效评价,分析了其长期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结论部分展望了对儿童脑瘫康复护理的发展,并对康复护理的疗效做出综合评价。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脑瘫康复护理的实施和效果,为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儿童脑瘫、康复护理、疗效评价、重要性、内容、方法、疗效评价、长期效果、不足、展望、综合评价1. 引言1.1 儿童脑瘫的康复护理和疗效评价儿童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发育进程。
康复护理对儿童脑瘫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系统的康复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患儿的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康复护理主要包括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语言治疗、作业治疗等内容。
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
对康复护理的疗效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患儿的身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和心理状态等方面来评估。
疗效评价可以帮助康复团队及时调整康复方案,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尽管康复护理在儿童脑瘫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康复资源不足、康复师资不足等问题。
有必要不断完善康复护理服务体系,提高康复护理的水平和质量。
儿童脑瘫的康复护理和疗效评价对患儿的康复起着决定性作用,有利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希望未来能够加强康复护理的研究和实践,使更多的儿童脑瘫患者受益于康复护理的有效帮助。
2. 正文2.1 儿童脑瘫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儿童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发育情况。
在儿童脑瘫的康复过程中,康复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康复护理可以帮助儿童脑瘫患者有效恢复和强化受损的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脑瘫康复护理》ppt课件

06
脑瘫康复护理的相关资源与支持
专业机构与资源
1 2
专业康复医院
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
残联和康复中心
提供康复指导和支持,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3
医疗保健机构
提供医疗支持和护理服务,保障患者的健康。
社会支持与援助
详细评估
针对初步判断为脑瘫的患者,进行全面的 神经学、运动功能、语言能力、认知功能 等方面的评估,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
实施评估
按照评估计划,逐一实施评估,记录评估 结果,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
制定评估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评估计划,包 括评估时间、评估内容、评估方法等。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 验室检查等信息,结合神经学、 运动功能、语言能力、认知功能 等方面的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
析,做出诊断。
影像学诊断
通过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 ,观察脑组织的结构变化和信号
异常情况,为诊断提供依据。
病理学诊断
通过病学检查,观察脑组织的 病理变化,为诊断提供依据。
评估与诊断的工具与技术
体格检查
包括全身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以了 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神经系统功能。
02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以了解 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是否存在其他疾病 。
案例二:成年脑瘫患者的职业康复
总结词
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支持、自我价值实现
详细描述
对于成年脑瘫患者,职业康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就业技能,同时为他们提 供就业支持,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儿童脑瘫的康复护理和疗效评价

儿童脑瘫的康复护理和疗效评价【摘要】儿童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对患儿的成长和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康复护理在儿童脑瘫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的方法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帮助他们恢复或改善各项功能。
康复护理的目标和原则是为患儿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
疗效评价是评定康复护理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指标和方法对康复效果进行客观评估,指导和改进康复治疗方案。
儿童脑瘫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它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疗效评价也为康复护理的进一步提升和改进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儿童脑瘫、康复护理、疗效评价、重要性、内容、方法、训练目标、原则、指标、效果、积极作用、指导、改进、必要性1. 引言1.1 儿童脑瘫的康复护理和疗效评价儿童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针对儿童脑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和疗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康复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通过综合运用理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等多种手段,促进患儿的康复和功能提高。
康复护理的内容和方法包括康复训练、功能训练、生活辅助和家庭照料等,旨在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的目标和原则是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重建,为患儿的康复打下基础。
疗效评价是对康复护理效果的客观评价,通过定期评估患儿的症状和功能,调整康复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
康复护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对儿童脑瘫的康复护理和疗效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康复护理在儿童脑瘫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通过康复护理,患儿可以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和行为,增强体力和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作者:吕改玲师红玲刘媛媛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综合治疗、康复护理、家庭干预等综合措施对重症脑瘫患儿运动康复及智力提高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综合治疗、康复护理、家庭干预等综合措施对不同年龄组小儿脑瘫的疗效影响。
结果:各年龄组之间比较,疗效随年龄增长依次降低。
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家庭干预等结合措施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88-02重症脑瘫可称为重症残疾儿童或重症身心障碍儿。
主要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所致,表现为身体的、精神的运动障碍和智能障碍,而且皆为重度[1]。
临床特点:患儿在生后数周乃至数月出现明显的肌肉痉挛与强直,并发症多,最常见的是癫痫,另外常合并有小头畸形和智力低下、视觉障碍、弱视、听力欠缺或听力障碍等,早期出现角弓反张,下肢可见内收肌痉挛和过度的伸展。
俯卧位上不能抬起头部,脊柱与髋关节不能伸展,不能独坐,摄食、呼吸困难、挛缩与变形迅速进展。
我们针对其病情特点选择相应的护理方法,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取材于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诊治的重症脑瘫患儿,男孩20例,女孩10例;按年龄分组:6~12个月为18例,>12个月组9例。
1.2 方法我科对30例重症脑瘫患儿进行推拿按摩、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中药薰蒸、水疗、引导式教育、针灸、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疗法等综合治疗的同时,配合康复护理,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
护理目的: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去帮助重症脑瘫患儿获得最大程度的功能改善,降低过高的肌肉张力,恢复肌力平衡,不断加强运动学习和技能获得,努力减弱痉挛状态,对伴有严重智能障碍、癫痫等并发损害的患儿,以促进主动运动锻炼为主,改善步态,提高生活质量。
2 护理措施2.1 日常护理措施(1)抱姿抱重症脑瘫患儿时,由于患儿不能以手臂搂住抱者的肩部,抱者抱患儿时必须使其有安全感,要一边和患儿交流,一边慢慢抱起。
对头部控制差的患儿要从头部以手臂围绕两肩,以防止其头部落向后方。
对重症角弓反张患儿侧卧位抱起,使其头部、肩部、髋关节及膝关节呈屈曲姿势。
(2)卧位根据重症脑瘫患儿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卧位。
仰卧位能使全身的伸展倾向增强,姿势稳定,但持续时间长也会发生新问题,易成非对称姿势,注意不要因此妨碍头部、躯干、四肢的抗重力发育,要防止压疮的发生。
俯卧位容易压迫颜面、胸廓,活动时有困难。
俯卧位时可在胸部垫一个小枕帮助肘支撑,肘支撑是为腹爬作准备。
此种姿势可促进头部抬举、脊柱伸展、上肢的支撑和手眼协调。
侧卧位为不稳定的姿势,此种姿势可促进手眼协调和上肢保持对称,可使头部轻度屈曲,躯干几乎伸直,下侧下肢伸展,上侧下肢屈曲位姿势,可用枕头、毛巾垫使之稳定。
(3)坐位重症患儿取坐位比较困难,可以利用坐姿矫正椅取坐位,坐时使臀部充分向后方,头部、躯干对称的伸展坐下。
(4)立位重症患儿立位更加困难,可利用立位电动保持轮椅、助行器、踝足矫形器站立。
对重症患儿不论采取何种姿势,都要尽量保持对称姿势,要促进头部、上肢、下肢的抗重力伸展,促进手眼协调动作和使用上肢。
2.2 摄食护理摄食动作是保证人生命的基础动作,并对发声、说话有重要影响。
进食时在矫正异常姿势的同时,要对张口、吸吮、咀嚼、咽下等运动进行协助。
重症患儿常有吞咽、咀嚼障碍、运动异常和上消化道肌肉紧张而致的误咽和胃内容物反流。
对口唇功能不全的患儿尽可能取坐位或立位,使用小勺喂食。
协助者站在患儿右侧或是后方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口唇,教他自动地闭合口唇,也可从正前方来托下颌,以拇指推按口唇。
重症痉挛型四肢瘫的患儿,全身性屈肌痉挛强烈,以颈部屈肌群、舌骨上肌群、喉肌群尤甚。
在减轻全身屈肌痉挛治疗的同时,可采用下颌、舌、咽的处置方法,以促进颈部屈伸,舌咽部的蠕动运动。
低张力患儿常有舌尖运动受限,食物运送困难,应采用颚舌的训练方法,使食物停滞在口腔内,挤出食物量减少,缩短进餐时间。
此外因异常的紧张,热量的消耗和大量的汗液流失,以及口腔内触觉过敏、过度的躯干伸展侧弯而致上消化道通过障碍。
空气咽下、横膈疝等病因造成的呕吐、便秘应及时处理。
要注意营养和水分摄入,选择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多食瘦肉、肝、蛋、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根据患儿口腔功能的发展,由流食、半流食至固体食物逐渐改变质地,做到合理喂养,定时定量,防止营养不良及消化不良。
指导家长摄食时应注意:对吞咽困难的患儿,喂养时要耐心,给易于咽下的食物。
每一勺食物不宜过多,以免产生呕吐。
用勺喂养时,应从正前方中线的位置给食物,如患儿有猛然吐舌,可以用勺压舌,训练合唇,取勺上的食物。
用杯饮水时将杯边放在患儿下唇上,不要放在牙间,以防咬杯。
若勺子被咬住,不要用力拉出,应等患儿自行放松。
对流涎的患儿,避免用力擦嘴,以免减低唇部敏感度。
可用毛巾轻拍咽部,增强吞口水的意识。
餐具、奶具要定期煮沸消毒。
2.3 排泄护理大多数重症患儿不能自行排便,尿布一般3~4h更换1次,选择舒适、合体、吸水性强、特别要应用不渗漏的尿布。
应用尿布时一定要注意其大小,以保证髋关节的正常位置为度。
如尿布体积过大,会加重异常姿势。
对年长患儿可选用便盆或训练如厕动作,如脱裤子、稳坐在便器上等。
同时注意保持外阴部卫生。
大小便后及时清理,清洗会阴部,防止湿疹。
2.4 保持清洁和更衣护理经常作全身皮肤清洁擦拭,剪指甲、洗头、勤洗手足和定期入浴,有利于保持健康和精神稳定。
使患儿认识自己身体各部位、体验着衣物的感觉,理解穿脱动作。
衣服要宽大易脱,质地要耐穿。
对上侧能活动的患儿,训练在侧卧位自己穿脱。
对重症脑瘫患儿衣物的穿、脱,要特别注意不要加重异常姿势与运动模式,动作要轻柔,防止骨折的发生。
2.5 功能锻炼教会家长简单的家庭康复训练方法,加强被动运动活动的训练。
(1)翻身训练练习向不同方向的翻身,让患儿处于俯卧位或俯卧于球上,训练头部的控制能力。
(2)爬行训练让患儿先保持四点支撑,然后三点支撑,再左手、右腿、右手、左腿交替训练。
(3)步行转移训练从扶物助行到独立行走,上下楼梯训练。
还可配合推拿按摩、针刺及理疗。
对伴有语言障碍的患儿,应按正常小儿语言发育的规律进行训练,平时要给患儿丰富的语言刺激,鼓励患儿发音,矫正发音异常,并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训练,以增强患儿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2.6 卫生宣教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病房的安静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进行空气、地面消毒,晨间护理彻底细心,定时巡视病房,尤其夜间应加强巡视,防止小儿坠床、烫伤、自伤、他伤等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注意对患儿的保暖,衣服应柔软舒适。
营养丰富合理,提倡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母乳不足,采用合理的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
幼儿应补充各种辅食,包括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
2.7 心理护理在整个康复护理过程中,对家长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每位脑瘫患儿的家庭都存在着巨大的精神与经济压力,重症脑瘫患儿的难治性让父母看不到患儿的希望,高额的经济负担使整个家庭都陷入困难,而社会的压力更加重了家长的悲观情绪。
这些方方面面的压力,使家长逐渐失去了耐心,想放弃治疗,甚至会出现遗弃患儿的冲动。
为缓解家长的精神压力,我们根据其知识层次及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做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详细讲解脑瘫的发病机制,并通过解剖、生理学知识增加家属对脑瘫医学知识的了解,并通过示范使其尽量掌握各期锻炼的特点,使其充分认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讲明康复治疗的渐进性及疗效,并结合实例,让家属看到康复的希望,通过及时的心理疏导,使其主动配合康复治疗。
3 结果按疗效评价标准[2]:治愈8例,异常姿势消失,肌张力接近正常,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常,头颅CT好转或无变化;有效20例,异常姿势好转,肌张力好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好转,头颅CT无变化;无效2例,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4 讨论脑瘫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发育,是儿童常见的致残性疾患之一,正确系统的康复训练至关重要。
所以训练的护士要求具有扎实的解剖、生理学知识,掌握脑瘫发病机制,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掌握各期锻炼的特点,循序渐进并能进行熟练操作及示范,康复治疗是一个制定相应的康复目标并定期完成,使整个康复训练贯穿于患儿的日常生活中。
研究表明,婴儿早期(0~6个月)是大脑发育最迅速和代偿能力最强的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修剪性”,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尤其是6个月以内早期诊断的患儿,异常姿势还未固定化未出现脑的继发性变性,早期给予综合治疗和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操作的大脑在不断成熟和分化的过程中,功能得到有效代偿,使患儿向正常化发展。
家庭的康复可减少医疗费用,又缓解了患儿及家长对医院环境的紧张感,所以在实施康复护理时,使家长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并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使患儿得到长期的康复训练。
护理过程中要坚持贯穿心理护理,要不断疏导、鼓励,从而提高治愈率。
脑瘫患儿的康复要做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3],疗效会更佳,患儿的年龄最小,脑细胞受伤的时间越短,只是功能上的改变,也就是说,脑细胞还有代偿功能,还能维持正常的活动,随着时间的延长,由功能上的改变转化为器质上的改变,不经科学的治疗,脑细胞逐渐失去代偿,肢体变形逐渐出现,异常姿势相对固定,给治疗上带来很大的难度,完全正常化的可能性较小,尤其是重度脑损伤,疗效更差。
再者康复的效果与家长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呈正相关,家长的接受能力越强,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康复的效果就越好。
参考文献:[1] 李晓捷,陈秀洁,姜志梅.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61.[2] 吴丽,王家勤,李旺森.实用小儿康复医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8:115.[3] 刘振寰.小儿脑瘫家庭康复[M].香港:香港医药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