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 1 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 2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教学目标⑴ 知识方面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⑶ 能力方面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2.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四、教学课时: 2五、教学过程教学内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容图引言〖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阅读思考引起思〖提示〗可以通过水稻杂交育种等实例,使学生自然地认识讨论回答考注到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特征可以是两意,引个亲本性状组合的结果。

进一步地思考讨论,双亲的性状是入新遵循什么规律进行组合、传递给后代的?在育种实践中人类课。

如何获得所需的性状组合?一、两对〖问〗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影响其他相对性状?阅读 P9~以旧学相对性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P10 第三新状的杂〖讲述〗教师以挂图和学生的回答讲述:段,思考交实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提出的(一)实验现象问题。

1、杂交 P:黄色、圆粒 X绿色、皱粒(种子)(种子)(植株)(植株)F1:(受精卵)黄色、圆粒(种子、 100%)2 、 F1 自交:黄色、圆粒(种子时的F1)(即:黄、圆X黄、圆)同植株卵子精子F2:种子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1510810232(≈ 9: 3:3: 1)(二)数据分析1 、分析每对性状的F2:①粒色:黄 / 绿 = 315+101 / 108+32≈ 3:1②粒形:圆 / 皱 =315+108 / 101+32≈ 3:12 、结论: 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仍遵循分离定律;2)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遗传因子互不干扰。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必修2第1章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能说出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b、理解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c、运用分析归纳法,总结子二代的性状比例和遗传因子的组合规律。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运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一些遗传问题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对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总结,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要点a.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三、教学难点运用分析归纳法,总结子二代的性状比例和遗传因子的组合规律。

四教学流程(1)遗传图解(2)问题串:①性状由遗传遗传因子控制,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体细胞中有几对遗传因子?用Y(y)和R(r)来表示粒色和粒形,纯种的黄色圆粒和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如何表示?(2对遗传因子,黄色圆粒可用YYRR表示,绿色皱粒可用yyrr表示)②遗传因子在配子如何存在?述两个亲本产生的配子的遗传因子又是如何表示的?(配子遗传因子成单存在;纯种黄色圆粒产生的配子可用YR表示,纯种绿色皱粒产生的配子可用yr表示)③F1的遗传因子组成就是YyRr,为什么F1表现出的是黄色圆粒呢?(Y对y具有显性作用,R对r具有显性作用,所以F1表现出来的是Y和R所对应的性状,即黄色圆粒)④孟德尔假设:每对遗传因子都要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并且彼此独立、互不干扰,同时进行的。

F1能够生成几种配子?比例如何?(YR、Yr、yR、yr,1:1:1:1)进一步结合课件演示该假设要点,帮助学生突破本节难点。

2.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释得到F2的实验结果(分解组合法)。

根据解释,完善下列分析图解倾听、思考、讨论、书写。

运用分离定律孟德尔假说回答问题。

动笔分础。

复习分离定律的孟德尔假说,巩固遗传图解的规范表达。

初步掌握运用分离定律解决两对相对性状遗传问题方法,进一步理解孟德尔假说,阐明两对相对性。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知识构造
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1)说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2)理解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

(3)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别离比例。

(4)简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5)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提醒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信息,学到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⑶能力方面: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说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
五、教学课时:2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能力目标在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进行分析时,让学生尝试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解释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阐明自由组合定律三、教学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子二代个体表格分析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七、板书设计2.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遗传,互不干扰二、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的时候自由组合八、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中以分离定律为基础利用遗传图解解释自由组合现象。

学生经过对分离定律的学习,对遗传图解已经很熟悉,并且对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过程了解也已经很到位,所以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探究学习预习,探究问题设置:在学案中,预习问题,探究问题的设计重在以分离定律为主线,利用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理解其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分析性状自由组合的真实原因引入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

反思:1.初步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学法指导,预习篇以及探究篇的问题特意设计,学生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理解较为到位2.不足在于,课堂中所设置的口头问题未能把握住梯度设置,在此环节花费了大量时间,导致检测内容没能及时完成。

3.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由于课堂任务所限,彼此评价不足,没有充分利用生生之间的评价提高学生之间质疑能力,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

对策:1.设计梯度问题,使教学思路明晰,掌握课堂主线,以分离定律的问题解决自由组合现象问题。

2.牢牢掌控课堂进度,及时作出目标引领,注意学生展示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之作。

通过一系列的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因子的存在和遗传规律的存在,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为主题,介绍孟德尔的实验内容及其意义。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中,他研究了两个性状的遗传关系,其中一个性状是豌豆种子的颜色,另一个是豌豆种皮的质地。

豌豆种子的颜色有两种,一种是黄色,另一种是绿色;豌豆种皮的质地也有两种,一种是光滑的,另一种是皱起来的。

孟德尔将黄色和光滑的豌豆与绿色和皱起来的豌豆进行了杂交,并观察了它们的后代。

孟德尔的实验结果表明,第一代的杂交后代都是黄色和光滑的,没有绿色和皱起来的。

这说明黄色和光滑的性状是显性的,而绿色和皱起来的性状是隐性的。

当孟德尔将第一代杂交后代进行自交时,第二代杂交后代出现了绿色和皱起来的豌豆。

这说明隐性的绿色和皱起来的性状并没有消失,而是被掩盖了。

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我们可以看到遗传因子的存在和遗传规律的存在。

孟德尔将这种遗传规律称为“分离规律”。

这个规律指出,每个个体都有两个遗传因子,它们来自父母的遗传物质。

这些遗传因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当这些遗传因子相互组合时,它们会分离并随机组合,从而形成后代的遗传特征。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他的实验中,他发现了显性和隐性的性状,并提出了分离规律。

这些发现和规律为后来的遗传学家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此外,孟德尔的实验还为农业和畜牧业提供了一种改良品种的方法,通过选择具有理想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可以获得更优质的品种。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之作,通过这个实验,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因子的存在和遗传规律的存在,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个实验也为农业和畜牧业提供了一种改良品种的方法。

这个实验的意义举足轻重,它不仅是现代遗传学的开端,也是生物学和农业的重要里程碑。

(完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完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一课时教师肖俊华日期:2016。

9.9一、指导思想本节内容是孟德尔经典遗传实验的精华部分,既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孟德尔实验的科学研究过程,更需要深刻领会孟德尔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领略科学研究魅力,因此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注重问题设置的逻辑关系和递进关系,从宏观到微观深刻理解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教材《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第二节的内容。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部分内容是继孟德尔杂交实验一之后,讲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以孟德尔发现的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一对)到复杂(多对),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即在观察和分析杂交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设,再通过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然后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突出了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从浓郁的历史感中获得科学知识和对科学方法的领悟.虽然教材把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介绍的比较清楚,但是因为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这部分知识又是从宏观实验到微观层面理解和掌握遗传的本质,学生在刚刚学过分离定律,对分离定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解尚有欠缺的时机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内容难懂,逻辑思维要求高,科学研究方法需要体会等等,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的理解造成障碍。

例如:通过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现象,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都是直接给出的,没有很好的铺垫,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课本上没有提及,但却是学习和掌握遗传定律最根本的内容,正是基于此,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历来感觉难学,老师也对这部分内容找不到很好的就解决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本节内容也是学习第二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重要基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和进化奠定基础。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教案标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目标:1. 了解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的目的和方法;2. 理解和掌握遗传学重要的基本法则: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教学内容: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回顾1. 引入孟德尔是谁以及他的豌豆杂交实验;2. 概述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的第一个基本法则:分离定律。

二、孟德尔的第二个基本法则:自由组合定律1. 介绍孟德尔发现的第二个基本法则的背景和实验结果;2. 解释自由组合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三、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1. 对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异同;2. 强调两个定律的结合对遗传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回顾1. 讲解孟德尔是谁以及他的豌豆杂交实验;2. 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孟德尔的第一个基本法则是什么;3. 与学生一起回顾和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4. 引导学生思考孟德尔的实验结果对遗传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二、孟德尔的第二个基本法则:自由组合定律1. 简要介绍孟德尔发现的第二个基本法则的背景;2. 与学生一起分析孟德尔实验中不同性状的自由组合结果;3. 解释自由组合定律的意义和应用,以及其在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三、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1. 学生讨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异同;2. 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定律的相互关系和结合对遗传学的重要意义。

四、实验设计与实施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重点考虑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2. 学生根据实验设计,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3.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及讨论,并进行小组分享。

五、总结与评估1. 总结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并提醒学生遗传学的基本法则;2. 针对实验报告和小组分享,评估学生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辅助与资源:1. 学科教材和辅助参考书;2. 大黑板或教学PPT。

教学延伸活动:1. 邀请学生选择其他作物或生物进行杂交实验设计,并报告实验结果;2. 小组进行遗传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年级:班级:高一组别:高中生物教师:日期:年月日第节一、课标要求与解读【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内容要求”是:“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本模块“学业要求”中与本节相关的内容有:“运用细胞减数分裂的模型,阐明遗传信息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释并预测种群内某一遗传性状的分布及变化”。

【课标解读】本节的“问题探讨”以黄色圆粒、绿色皱粒两种类型的豌豆照片为背景,引导学生根据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讨论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问题1引导学生分析- -对遗传因子对其他遗传因子的影响,问题2引导学生思考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这两个问题都指向本节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由“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等内容构成。

在讲述两大遗传定律后,单设标题,揭示实验方法带给我们的启示,并通过思考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这样编写不仅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开放性,也突出了本章教材的主旨——领悟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这段内容中,介绍了遗传因子就是基因,但这里要注意,按照科学史的发展来说,这时还没有发现基因的本质和具体作用过程。

同时还介绍了等位基因的概念,但这个概念还不太全面,需要在学习完减数分裂的知识后才能给出完整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了解生物的形状有显隐性之分、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通过亲代产生的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等知识,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学生会质疑“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此外,学生学习必要的数学知识,如有关比和比值的知识、有关二项式乘积的指示,也是本节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教学设计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一课时教师肖俊华
日期:2016.9.9
一、指导思想
本节内容是孟德尔经典遗传实验的精华部分,既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孟德尔实验的科学研究过程,更需要深刻领会孟德尔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领略科学研究魅力,因此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注重问题设置的逻辑关系和递进关系,从宏观到微观深刻理解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教材《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第二节的内容。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部分内容是继孟德尔杂交实验一之后,讲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以孟德尔发现的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一对)到复杂(多对),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即在观察和分析杂交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设,再通过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然后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突出了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从浓郁的历史感中获得科学知识和对科学方法的领悟。

虽然教材把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介绍的比较清楚,但是因为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这部分知识又是从宏观实验到微观层面理解和掌握遗传的本质,学生在刚刚学过分离定律,对分离定律的基本知识
和基本原理理解尚有欠缺的时机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内容难懂,逻辑思维要求高,科学研究方法需要体会等等,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的理解造成障碍。

例如:通过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现象,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都是直接给出的,没有很好的铺垫,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课本上没有提及,但却是学习和掌握遗传定律最根本的内容,正是基于此,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历来感觉难学,老师也对这部分内容找不到很好的就解决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也是学习第二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重要基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和进化奠定基础。

2.在整个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1)本节在必修二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内容都与其他单元有紧密的联系。

本单元讲述的是140年前孟德尔对遗传现象的推测,以及根据推测总结出的遗传规律。

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是什么?分子生物学基础是什么?需要后期的研究成果去验证、解释和发展。

例如,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的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揭示的是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第3章《基因的本质》揭示的是遗传规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第4章《基因的表达》揭示的是基因控制性状的机制;第5章《基因的突变及其他变异》是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角度解释性状的变异;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讲述的是遗传规律的应用及其发展;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从群体的角度,讲述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总之,既然整册书是按照遗传学发展的历程来编写的,抓住这条主线,就可以像串珠一样找出各章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的知识与本章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初中学习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知识,初步解决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之间的关系问题;学习的“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初步解决了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为什么
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而且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了解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思路,掌握了一对性状遗传的规律的实质。

再有,学生具备必要的数学知识,如有关比例的知识、二项式幂的知识是学生学习本章必不可少的基础。

(三)教学方式:讲授与启发式、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四)教学媒体与资源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简述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解释,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自由组合的现象;
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认识遗传研究的一般方法;
通过对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的解释和验证,培养获取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以及对孟德尔取得成功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努力探索积极尝试,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对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分析以及对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认识,树立内因与外因、现象和本质的辩证观点,进一步形成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通过尝试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明确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四、重点难点
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实质。

难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五、解决策略
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遗传因子
1.使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借助于课件形象展示F
1
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

2.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素材,让学生开展讨论。

六、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1.发现问题
二.提出假说七课后练习
1.将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两对性状自由组合),F
1全是黄色盘状南瓜。

F
1
自交产生的F
2中发现有30株白色盘状南瓜。

预计F
2
中遗传因子组成为杂合体的株数是
()
A.120B.60 C.30D.180
2.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为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现用杂合白茧(YyIi)相互交配,后代中的白茧与黄茧的分离比为()
A.3:1
B.13:1
C.1:1
D.15:1
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在F
2
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A.1/16B.1/8 C.1/2D.1/4
4.有关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正确的是(环境影响除外)()
A.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B.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一定不同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D.表现型不同,基因型可能相同
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中()
A.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
B.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
C.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
D.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
6.在香豌豆中,只有当C、R两个显性遗传因子同时存在时,花色才为红色,一株红花与一株遗传因子组成为ccRr的植株杂交,子代有3/8开红花,则这株红花植株自交子代中杂合的红花植株占()
A.1/10B.1/8 C.1/4D.1/2
7.属于纯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Dd B.AAbbEe
C.AaBB D.AAEEff
8.香豌豆中,只有两个显性基因CR同时存在时,花为红色。

这两对基因是独立分配的。

某一红花植株与另二植株杂交,所得结果如下:①与ccRR杂交,子代中的50%为红花②与CCrr杂交,子代中100%为红花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CcRRB.CCRrC.CCRRD.CcRr
9.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是显性,黄粒(G)对绿粒(g)是显性,则Ttgg和TtGg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依次是()
A.5、3B.6、4 C.8、6D.9、4
10.1.下列基因中,能产生4种配子的是()
A.EeFF
B.Aabb
DdGg
D.MmNnPP
11.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①F
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②F
2
表现型的比例③F
1
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
④F
1
表现型的比例⑤F
2
基因型的比例
A.②④B.①③C.④⑤D.②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