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宋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一、宋代社会文化背景1、崇文抑武的国策“杯酒释兵权”;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文官待遇的优厚;军事力量的孱弱2、城市经济的繁荣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士大夫优裕的生活;词的兴盛与传播;3、民族矛盾的激化4、理学的兴盛5、高度成熟的文化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王国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二、宋代文学成就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文学成就——诗歌1、宋代非常重视诗歌创作。
诗人众多,著作大盛。
而且,宋诗也表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
清吴之振《宋诗钞》说:“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深独存。
2、与唐诗相比,宋诗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3、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宋诗内敛温和,平淡瘦劲;唐诗外扬热烈、色泽丰美。
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宋代文学成就——散文宋代散文成就超过唐文,表现在:1、文体多样化。
欧苏吸收骈文辞采、声调之长,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
2、融合古文的议论、叙事和抒情三种功能,使古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
如欧苏之文。
3、风格丰富多彩,整体上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更切于实用,奠定了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章局面。
宋代文学成就——词1、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2、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成熟。
词的声律、章法、句法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3、在题材和风格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题材应有尽有。
风格上婉约和豪放,清新与秾丽并存。
三、宋词的繁盛和发展宋词的繁盛词是宋代最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学样式。
宋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宋词繁盛的原因1、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2、宋代社会的阶级特点3、宋代文人的创作心态4、唐五代词的传承与影响宋词的发展北宋前期词坛概况:北宋前期,词的创作出现兴盛的局面,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代表着这一时期词坛的最高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_袁行霈_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概说宋代文学的背景、发展分期与历史地位一、宋代经济文化的繁荣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二、宋代文学的发展与政治、士风的关系。
三、宋代文学的发展分期与历史地位第一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第一节宋初文坛北宋开国不久,就有柳开等人提出文学复古理论,反对晚唐五代浮靡文风,但当时的诗文创作,主要还是沿袭晚唐五代风格,只少数作家如王禹偁、杨亿等人的创作呈现了一些新的因素。
1,宋初诗歌的“三体”。
(1)“白体”。
(2)“西昆体”。
(3)“晚唐体”。
2,王禹偁。
在宋初文坛上,最为优秀的作家当推王禹偁。
他的诗文对宋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北宋诗文革新1,诗文革新的政治、文化、学术背景2,文风、诗风新变的历程和实绩。
3,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中的核心地位和主要贡献。
在欧阳修之前和同时,有穆修、苏舜钦、尹洙等人提倡古文;苏舜钦、梅尧臣等人致力于探索新的诗风。
他们都对诗文革新的最终成功作出了贡献。
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重要作家,都得到欧阳修的识拔和引荐而知名文坛。
他们都被后人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
第三节欧阳修的诗文创作成就1,欧阳修的生平和学术。
2,欧阳修的散文。
欧文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他的创作实绩和古文理论相辅相成,开创了一代文风。
3,欧阳修的诗歌初步表现出了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已明显从宋初诗风的局限中摆脱出来,以较为宏大的创作格局、畅达健朗的风格意趣初步奠定了时代新风。
欧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第四节苏舜钦与梅尧臣苏舜钦和梅尧臣是诗风和文风变革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
1,苏舜钦生平经历。
苏舜钦的诗歌以雄豪奔放为特色,政治色彩和议论色彩都十分浓厚。
苏舜钦又擅长古文。
2,梅尧臣的生平经历。
梅尧臣诗歌不论关怀民生还是抒情写景,都以平淡深远为特点。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六一诗话》:“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
”二人都以杰出的创作成就在宋诗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宋代文学

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一、填空1、“四大书院”指、、和。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
3、叶夑《原诗》说:“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
宋之、、、、,皆愈之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二、简答1、简述宋代的“文以载道”说。
2、简述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革新。
3、简述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通变。
4、简述宋词的突出艺术成就。
第一章宋初文学一、填空1、宋初诗歌三体指、和。
2、晚唐体的盟主是。
3、《山园小梅》的作者是,其中“、”一联被称为咏梅绝唱。
4、王禹偁散文代表作有、和等。
二、简答1、什么是白体?2、王禹偁诗的特点是什么?3、什么是晚唐体?晚唐体有哪些主要诗人?4、什么是西昆体?三、论述1、简述宋初散文复古的思潮。
2、简述西昆体主要艺术特征及缺陷。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词风前期的演变一、背诵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二、填空1、“北宋倚声家初祖”是,其“情中有思”的代表作是。
2、在宋代词史上,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其最能体现清新明畅的风格。
3、欧阳修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抒发作者,如著名的《朝中措·平山堂》。
4、成为后来豪放派滥觞的词人是,其代表作是《》()。
5、“张三中”得名是因写“,,”;“张三影”得名是因写“”、“”和“”。
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视张先词为“”。
7、王安石的怀古、咏史词是《》、《》。
8、近人夏敬观指出慢词“始盛于,大成于。
”9、清人冯熙说欧阳修词“疏俊开,深婉开。
”10、“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的《》()。
三、简答1、欧阳修词的开拓。
2、张先词新变的主要方向。
3、柳词对慢词的贡献与影响。
四、论述1、柳永词的体式、内容和语言有哪些创新?2、柳永词的主要艺术表现方法有哪些创新?影响如何?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新一、背诵篇目:《醉翁亭记》。
二、填空1、欧阳修议论文《》揭露批评高若讷的卑劣行为,《》针对保守势力驳斥了其谬论;其记叙文如《》一类历史散文言之有物,其亭台记代表作是《》,其文赋代表作是《》;其散文中《》最为简洁流畅、纡徐委婉、平易自然。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宋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宋诗1、宋初三体: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
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
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2、苏梅:苏舜钦在诗歌上创作上与梅尧臣齐名,人称苏梅。
3、半山体: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
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4、苏黄:在宋代,黄庭坚被认为是与苏轼并驾齐驱的诗人,称之为“苏黄”。
5、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这是黄庭坚的创作方法,就是对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
6、江西诗派: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
7、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这四大家虽然早期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自创面目。
8、永嘉四灵:永嘉四灵。
指的是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
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9、江湖诗派:江湖派是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
他们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
诗风不一,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幽静清苦,有的新奇,有的旷达。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宋代文学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宋代文学知识点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璀璨辉煌,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
下面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关于宋代文学的知识点:1.宋代文学特点:宋代文学以唐代文学为基础,融合了五代文学的特点,具有浓厚的实际情感和社会意识。
宋代文学追求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感受,注重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2.宋人文学:宋代文学家以文人身份为主,比较重视士人道德修养和文学修养的结合,表达了儒家思想的人文情怀。
3.早期诗歌:宋代早期的诗歌创作在唐代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形成了句式简洁、词藻清新的特点。
著名的诗人有柳宗元、杜牧、黄庭坚等。
4.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代表了政治转型下文学的变革。
江西诗派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政治的批判,代表作家有周密、唐婉等。
5.宋词:宋词是唐宋文学的重要流派,与唐诗相比,宋词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上有所创新,更加注重音乐性和抒发感情。
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6.话本小说:宋代是我国话本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话本小说作品,如《西华山》、《浣纱令》等。
7.志怪小说:在宋代,志怪小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话本小说一起成为了当时文学的两个主要流派。
代表作家有香山居士等。
8.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他们在文学理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9.士人文化:宋代士人文化是士大夫阶层在文化和艺术领域的表现,包括文学、书画、音乐、文房四宝等方面。
这一文化在宋代达到了高峰,对后世影响深远。
10.浮世绘: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绘画形式,受到宋代的画风影响。
宋代的绘画品种丰富,作品有意境深远,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关于宋代文学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全面而丰富,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 宋代文学

绪论严羽、钱钟书、缪钺对宋诗的评价严羽:“以议论为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着眼于表现手段,推崇唐诗。
钱钟书:“诗分唐宋。
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着眼于美学风格。
缪钺:“唐宋诗人之异点,先粗略论之。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第一章宋初三体及代表诗人方回《送罗寿可诗序》:“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指出了宋初三体。
王禹偁与白体诗人。
A很多人学习白居易的闲适诗。
如徐铉、李昉、王奇等,为应酬而作,内容主要是留连光景,风格平易清雅。
B王禹偁。
英华早露。
五岁能诗,九岁能文。
邵博《邵氏闻见录》:鹦鹉能言难似凤(毕士安),蜘蛛虽巧不如蚕(王禹偁,被称为小友。
)立朝端正,刚直敢言,三贬以死:为徐铉辩解,被贬商州团练副使;因“谤讪”出知滁州;修《太祖实录》,“议论轻重其间”,被贬黄州。
1.白居易从讽喻到闲适,王禹偁从闲适到讽喻。
早期写过一些诗酒酬唱的作品。
后期转向学习白居易的讽喻诗,以诗歌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他在诗歌中还常常谴责自己,《对雪》:“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此。
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
”《感流亡》:“尔为流亡客,我为冗散官。
在官无俸禄,奉亲乏甘鲜。
因思筮仕来,倏忽过十年。
峨官蠹黔首,旅进长素餐。
”表现了一个正直士大夫的良知。
2.不仅如此,王禹偁还从白居易进一步,以杜甫为典范,向杜甫学习,《送丁谓序》:“诗效杜子美”,《日长简仲咸》:“子美集开诗世界。
”《蔡宽夫诗话》:王禹偁《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装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与杜诗暗合,王禹偁:“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3.一些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诗歌很有特点。
如《村行》(详见书本P21)晚唐体。
学习姚合、贾岛的诗风。
和尚:九僧。
偏重苦吟。
《湘山野录》:惠崇与寇准唱和,写《池上鹭》“(惠)崇驰心与杳冥以搜之,自午及晡。
自考中 国古代文学史二必备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必备复习资料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自考生来说,掌握有效的复习资料至关重要。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必备的复习要点和资料,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门课程的考试。
一、宋代文学宋代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宋词1、柳永柳永是北宋词坛上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
他的词多写都市繁华和羁旅行役,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苏轼苏轼是北宋文坛领袖,其词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境界。
他的词风格多样,既有豪迈壮阔之作,也有婉约细腻之篇。
3、李清照李清照是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她的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其词语言优美,善于运用白描手法,情感真挚。
(二)宋诗1、黄庭坚黄庭坚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注重诗歌的艺术技巧,开创了江西诗派。
2、陆游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题材广泛,涵盖了爱国、日常生活、田园等多个方面。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气势雄浑奔放。
二、元代文学(一)元曲1、关汉卿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的杂剧题材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揭露了封建黑暗。
代表作有《窦娥冤》等。
2、王实甫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经典之作,描写了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散曲马致远的散曲以豪放洒脱著称,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
三、明代文学(一)小说1、《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罗贯中。
它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2、《水浒传》《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 108 位好汉在梁山起义的故事,作者施耐庵。
这部小说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精神。
(二)戏曲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代传奇的代表作,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四、清代文学(一)小说1、《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
中国古代文学史 宋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名词解释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该运动在北宋初年即已开始,但在理论上和创作上未能取得明显成就。
欧阳修的参与并领导,使该运动迅速走向成功,这一运动主要是针对晚唐五代和北宋初年的不良文风而展开的,提倡唐代韩愈、柳宗元的古文风格。
其复古与革新都有很深的现实背景。
宋诗的特点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宋代散文也在这一时期确立其正宗的地位。
豪放词派:中国宋代词源的流派,内容题材广泛,艺术表现手法丰富,突破格律的束缚,创造词自由的形式,意境开拓,豪迈奔放,风格独特,恢弘雄放不受羁束,审美上具有阳刚之美。
苏、辛二人是宋词史上的两座丰碑。
婉约词派:婉约词多用传统题材,范围小一些,其内容主要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往往通过抒写离愁别恨,歌颂爱情的真挚。
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曲折。
李清照《一剪梅》《声声慢》柳永,周邦彦。
江西诗派:北宋时期的诗歌最大流派,由于黄庭坚的诗歌在当时形成了很大的影响,许多诗人都追随他的诗风,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
南宋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派宗社图》,首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下附诗人20余人,江西诗派的名称由此而来。
观点: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
一祖三宗:是指江西派标榜和效法的诗歌作家,一祖指杜甫,江西诗派标榜要向杜甫学习,特别是杜诗高度的艺术技巧,学习杜诗的句法﹑字法甚至模仿杜诗的七律形式,但却忽略杜诗的情感特征。
三宗指的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中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在作诗时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因宋朝诗风能复兴,振兴,所以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创作与江西诗派有影响,自己创作,有一定特色,杨万里的作品被称为“成斋体”苏辛并称:苏辛是北宋的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到了苏轼,才以豪健纵放之笔,创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使词体获得了解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名词解释:西昆体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 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 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博绝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
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 •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 .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
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 •“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
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
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咼成就和完全胜利。
一.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
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二.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
凭借议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融合。
山水游记,如前、后《赤壁赋》,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
亭台记,如《喜雨亭记》先叙为亭作序之由,次则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然。
记叙文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将叙述、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
三.小品文,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
杂记和随笔、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和感受,如《记承天寺夜游》。
这类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
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一.“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二.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
如《前赤壁赋》三.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苏轼诗歌的内容:按题材内容,苏诗大体可分为:1 •社会政事诗: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的诗篇,如《荔枝叹》。
2 •山水景物诗: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中的抒怀遣兴之作,写流动景色的《江上看山》;写奇幻烟云的《登州海市》;写景寄怀升华的人生感悟日哲理高度,或寓有浓厚的身世之感,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
3 •和陶诗:寄情山水,以自适为趣的意味更浓,如《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平浅而有深味,在艺术上把握了陶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特色,能够将亲身经历的生活场景予以真切、平淡自然的描写,达到了“神似”陶诗的地步。
4 .题画诗:把画景转化为诗境,善于写出画面的动态,并就画意进行艺术联想,揭示画外之韵味,如《惠崇春江小景》。
试叙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1 •“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如《石鼓歌》。
“以文为诗”实际上靠以才气为诗而获得成功。
2 .丰富的比喻,也称“博喻”,如《百步洪》。
3 •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平凡事物,一经其手写出,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
4 •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
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
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 •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而且风格多样,七绝清丽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 .苏诗的基本风格有二,一刚健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
试叙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一.简述苏轼词对词境的开拓1 •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
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
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 •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有的还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
用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
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
3 •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扩大了词境,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
二•简述苏轼的“以诗为词”1 •首先指的是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扩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向“士大夫化”发展。
2 •在苏轼之前的“曲子词”的曲子,基本上是“轻音乐”“软性文学”。
到苏轼将词题小序发展起来,做词寓以诗人句法、引议论入词、大量用经、子典故,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如《临江仙》。
苏词充分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词。
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
三•简述苏轼词的风格苏词的风格是豪放,苏轼乃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但也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风格是多样化的。
1 •豪放,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 •婉约,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此词为悼亡之作,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两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叹喟中。
3 •清旷,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名词解释:江西诗派1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2 •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3 •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4 •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5 •创作主张及特色有: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
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佑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严羽在《沧浪诗话》将黄庭坚的诗列为“山谷体”,其主要艺术特点有:1 •喜欢用拗句,所谓“拗句”,主要是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有意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
这种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的做法,是形成山谷体生新瘦硬风格的重要因素。
2 •“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落实于具体的诗歌创作。
所谓“夺胎换骨”,是“点铁成金”的具体化,是一种使古人的意象和用语产生质的变化、化平凡为奇趣的语言炼金术,对前人用典法的一个发展,目的在于“以故为新” ――援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
如,《登快阁》“朱弦”、“青眼“一联,活用伯牙、子期和阮籍的历史典故。
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风格特征黄庭坚“山谷体”的总风格特征是“生新瘦硬”1 •以字句的奇崛造成一种陌生感,追求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和诗韵的兀拗美。
“生新”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
“瘦”洗净铅华;“硬”刚健挺拔。
工于炼字是山谷体的特征之一,以善用动词、形容词和语助虚词的炼字法著称。
2 •也有浏亮芊绵的自然晓畅之作,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表现作者晚年历经磨难而不屈服的坚强性格,虽不乏劲峭气格,但运笔自然流畅,语句浅易。
第五章北宋词与南渡词简述晏殊《珠玉词》的艺术特色晏殊的《珠玉词》往往是晚会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吟咏春花秋月的闲愁。
这类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1 •词中极少出现感情色彩强烈的字眼,圆融平静,没有激情的烈响,营造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一份闲雅的无可奈何情调。
如《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C2 •明净雅致的语言。
3 •曲折精巧的构思,表现了对多彩人生的眷恋之情和与之相伴的伤感。
试叙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即柳咏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北宋词至柳永出现了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特殊的贡献。
1 •因柳永大量地创作慢词,宋词乃始由小令阶段渐进入慢词时期。
为长调慢曲作词,柳永属第一人,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
2 •柳永慢词多用新调,小令是为旧声(清乐)而写的,慢词是为新声(俗乐)而写的。
柳永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调,宋词中有100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二.对题材的开拓1 •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
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大开拓。
2 •歌妓词,写与歌妓来往,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更多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而求灵与肉的统一。
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歌女们的温柔多情的理解和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这种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
三•以赋为词:柳永把赋体笔法引进词里来,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结合起来。
如《雨霖铃》创造了情景递近的铺叙模式,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四.雅俗并存:1 •“俗”的方面:柳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他能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
如《佳人》“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
”言情道爱,表现的很浅尽,如《小镇西》“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