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作业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归纳总结
油漆涂刷常见通病发生原因及消除通病方法

油漆涂刷常见通病发生原因及消除通病方法
1.色差
色差通常是由于施工环境的光线不均匀或者涂料本身质量不好导致的。
为了消除色差,可以调整施工环境的照明灯,保证光线均匀,或者选择质
量好的涂料进行施工。
2.起皮
起皮通常是由于底层处理不当、湿度过高或者涂料与底层不相容导致的。
为了避免起皮,首先应该确保底层的清洁和干燥,可以进行打磨和补漆,为涂料提供良好的附着力。
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适当控制湿度,避免过高的湿度对涂料造成影响。
3.开裂
开裂通常是由于涂层干燥太快、涂层过厚或者温度变化过大导致的。
为了消除开裂,可以适当调节涂料的干燥时间,避免太快的干燥。
此外,
涂层的厚度也要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过厚容易开裂。
另外,要注意避免温
度的快速变化,可以选择在恒温环境下施工。
4.鼓泡
鼓泡是由于涂料中含有挥发性物质,蓄积在涂料中,造成鼓泡。
为了
消除鼓泡,应该选择质量好,不含挥发性物质的涂料进行施工。
另外,涂
料应该均匀稀释,避免出现太高的涂膜厚度。
5.流挂
流挂是指涂层在垂直面上出现滴落的现象,通常是由于涂料太稀、过
度施工或者施工环境不佳导致的。
为了消除流挂,可以选择稍微稠一些的
涂料进行施工,避免太稀的涂料。
同时,要适度控制涂料的施工量,避免过度施工。
另外,施工环境要适度通风,避免湿度过高。
总之,消除油漆涂刷常见的通病需要从施工原因、材料问题、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在正确选择涂料、合理施工,并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下,才能消除这些通病,获得满意的涂装效果。
油漆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油漆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导言本文档旨在讨论油漆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供一些针对这些问题的防治措施。
在进行油漆施工时,合理的施工质量控制将确保最终的装饰效果和持久性。
通过了解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提高油漆施工的质量,减少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一、常见问题以下是一些油漆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1. 涂层不平整:涂层表面出现凹凸不平或不光滑的情况,影响装饰效果。
涂层不平整:涂层表面出现凹凸不平或不光滑的情况,影响装饰效果。
2. 粘附力不强:涂层与基层附着力不强,容易剥落或脱落。
粘附力不强:涂层与基层附着力不强,容易剥落或脱落。
3. 色差:涂层色彩不均匀,出现色差现象,影响外观质量。
色差:涂层色彩不均匀,出现色差现象,影响外观质量。
4. 起泡:涂层表面出现气泡,影响涂饰效果。
起泡:涂层表面出现气泡,影响涂饰效果。
5. 滴流:涂层表面出现滴流现象,影响装饰质量。
滴流:涂层表面出现滴流现象,影响装饰质量。
6. 漏刷:涂层未覆盖到位,出现漏刷情况,影响覆盖效果。
漏刷:涂层未覆盖到位,出现漏刷情况,影响覆盖效果。
7. 缺陷:涂层表面出现刮痕、裂纹或斑点等缺陷,影响外观美观。
缺陷:涂层表面出现刮痕、裂纹或斑点等缺陷,影响外观美观。
二、防治措施为了避免上述质量问题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表面处理:在涂刷前,应对基层进行充分的清洁和修补,确保表面平整、洁净且无尘埃、油脂等污染物。
表面处理:在涂刷前,应对基层进行充分的清洁和修补,确保表面平整、洁净且无尘埃、油脂等污染物。
2. 涂料选择: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涂料种类和品牌,确保涂料质量符合标准。
涂料选择: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涂料种类和品牌,确保涂料质量符合标准。
3. 涂刷技巧:采用正确的涂刷技巧和施工方法,避免涂料涂刷过厚、过薄或过快,保证涂层均匀且平滑。
涂刷技巧:采用正确的涂刷技巧和施工方法,避免涂料涂刷过厚、过薄或过快,保证涂层均匀且平滑。
涂料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

涂料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
引言
本文将介绍涂料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帮助保证涂料施工质量的提升。
1. 涂层粘结力不理想
问题描述
涂层粘结力不理想是指涂料施工后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不
够强,容易出现涂层剥落或起泡等现象。
防治措施
- 确保基材表面清洁,去除油污、灰尘等污染物。
- 使用合适的底漆,提高涂层与基材的粘结力。
- 控制涂料施工厚度,在涂层干燥之前不要过早进行涂层覆盖。
2. 涂层色差严重
问题描述
涂层色差严重是指涂料施工后颜色不均匀,出现色差明显的情况。
防治措施
- 在施工前进行涂料样板的调配,确保颜色统一。
- 提前进行颜色检验,避免使用色差较大的涂料。
- 控制涂料施工环境的温湿度,避免影响颜料的稳定性。
3. 涂层出现气泡或流挂
问题描述
涂层施工后表面出现气泡或流挂,影响美观和耐久性。
防治措施
- 在涂料施工前进行充分搅拌,避免涂料中存在气泡。
- 控制涂料施工厚度和涂刷速度,避免涂料流挂。
- 根据涂料施工要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技术。
4. 涂层干燥时间过长
问题描述
涂层干燥时间过长会延长施工周期,造成不便和资源浪费。
防治措施
- 在施工前选择干燥时间较短的涂料。
- 控制涂料施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加快干燥速度。
- 选择合适的干燥剂,加速涂层的固化过程。
结论
通过采取以上防治措施,能够有效解决涂料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墙面涂料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墙面涂料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墙面涂料施工是家装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施工效果和装修质量。
本文将介绍墙面涂料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一、墙面处理不当墙面处理不当是导致墙面涂料施工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施工前,需要对墙面进行处理,包括清洁、打磨、填补裂缝等。
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墙面不平整、漏涂、起泡等问题。
解决方法:在施工前,需要对墙面进行充分的处理,确保墙面平整、干燥、无油污和灰尘等杂质。
如果墙面有裂缝,需要先进行填补,等填补干燥后再进行打磨。
二、涂料选择不当涂料的选择对施工效果和装修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选择不当,会导致涂料与墙面不相容、涂料颜色不均匀、涂料易剥落等问题。
解决方法:在选择涂料时,需要根据墙面材质、施工环境、装修风格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需要选择质量可靠、品牌知名的涂料产品,避免使用劣质涂料。
三、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工艺不规范也是导致墙面涂料施工问题的原因之一。
如果施工工艺不规范,会导致涂料涂布不均匀、涂料干燥时间过长等问题。
解决方法: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工艺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涂料产品说明书和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四、环境条件不佳环境条件不佳也会影响墙面涂料施工效果。
如果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涂料的干燥和固化,导致施工问题。
解决方法: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涂料产品说明书和施工工艺要求,选择适宜的施工环境,确保施工效果和质量。
五、施工人员技术不熟练施工人员技术不熟练也是导致墙面涂料施工问题的原因之一。
如果施工人员技术不熟练,会导致涂料涂布不均匀、涂料厚度不一等问题。
解决方法: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指导,确保施工人员掌握了涂料施工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要点。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涂料施工常出现的问题及补救措施

5.针孔、气泡 现象:涂膜有小孔如针眼大小悬浮于漆膜表面 (1)涂料自身原因:a涂料内含有气泡;b涂料粘度过高或一次性涂刷过
厚; (2)施工原因:a腻子层填充不良、不密实;b腻子层或底涂干燥时间不
够;c涂料稀释过量产生气泡或基层含水率过高;d喷涂时一次性喷涂 过厚(干燥过慢会造成分色现象出现):e基层属于亲水性材料;底 层涂料未干就涂饰面涂料;f施工时引起的气泡;
2.涂层颜色不均匀
(1)聚合物水泥沙浆抹面的基层养护期短,强度低,潮湿。
(2)偷工减料,将底漆与第一道面漆相互掺和涂刷与墙面。
(3)第一道底层涂膜因冬季施工未干,隔夜气温下降涂膜结冰, 次日接着涂刷第二道面漆,随着气温升高底层结冰的涂膜融化 溶解与第二道涂膜导致其变色,既第一道涂膜之色局部或完全 浮于第二道涂膜之上。这种现象称之为“浮色”。
层漆或结冰的基层上做面层涂饰;d基层潮湿;e局部地方漏刷。
4.龟裂、裂纹 现象:裂纹经常发生在上一层涂膜,并非单指上涂而言;龟裂常发生在
下层涂膜或基层。两者现象均在涂膜上生成线状、多角或不定状裂纹, 通常龟裂与裂纹会相随而生。 (1)涂料自身原因: a硬化剂添加比例过多;b涂料不良,缺乏延展性; (2)施工原因: a下层涂膜未干即进行上涂;b涂装时一次性施涂过厚,(冬季施工表干 实不干,夜里漆膜受冻,易造成龟裂、裂纹;夏季气温高,漆膜干燥 速度过快);c受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等侵略;
13.白化 现象:漆膜成膜后,短期内漆膜颜色较淡白,有白雾或云状 (1)施工原因:a温度底、湿度高时作业;b基层未干或结冰、有霜便涂
饰面漆; c喷涂时,一次性喷涂过厚,表面干燥过快;
14.气泡脱皮 现象:涂膜隆起或破裂成皮 (1)施工原因:a基层浮灰未清除干净,腻子粘结性差,易纷华;b第一
涂料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

涂料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1、颜色不匀,二次修补接槎明显原因:配合比掌握不准,掺加料不匀;滚、刷手法不一,或涂层厚度不一;采用单排外架子施工,随拆架子,随堵脚手眼,墙面纹理修补,随补抹灰,随滚、刷,避免因后补灰活与原抹灰层含水不一,造成面层二次修补接槎明显。
防治措施:由专人掌握合比,合理配料,计量要准确;喷、滚、弹面层施工指定专人负责,施工手法一致,面层厚度一致;避免灰层的二次修补,影响涂层美观。
2、面层的空鼓和裂缝原因:底层抹灰没按要求分格,水泥砂浆面积过大,干缩不一,会形成空鼓及开裂,底层的空裂以致将面层拉裂。
防治措施:打底灰时应按图示要求分格,以解决灰层收缩裂缝。
3、流坠原因:涂料施工粘度过低,涂膜又太厚;喷涂施工中喷涂压力大小不均,喷枪与施涂面距离不一致。
防治措施:调整涂料的施工粘度,每遍涂料的厚度应控制合理;在施工中应尽量使基层平整,磨去棱角,刷涂料时,用力刷匀;调整空气压力机,使压力均匀,气压一般为0.4~0.6MPa。
喷枪嘴与湿涂面距离调到足以消除此项疵病,并应均匀移动。
4、刷纹原因:涂料的施工粘渡太高,而稀释剂的挥发速率又太快;涂料中的填料吸油性大,或涂料中混进了水分,使涂料的流平性较差;被涂物面对涂料的吸收本领过强,涂刷艰巨。
防治措施:调解涂料施工粘度,选用配套的稀释剂;刷涂所选用的涂料应具有较好的流平性、挥发速率适宜,若涂料中混入水,应用滤纸吸除后再用;应先用粘度低的涂料封底,然后再举行一般涂刷;纹理处理时应用水砂纸悄悄打磨平整,并用湿布擦净,然后再涂刷一遍涂料。
5、起皮原因:基层含水率太高;喷涂时,压缩氛围中有水蒸气,与涂料混在一起,涂料的粘度较大,涂刷时易夹带氛围进入涂层。
防治措施:面板铺贴前,先试铺,试铺后,基层含水率过高时,应在基层充分干燥后,才进行涂饰施工;涂料粘度不宜过大,一次涂膜不宜过厚,喷涂前,检查油水分离器,防止水气混入。
6、涂膜开裂。
涂料工程常见质量隐患及防治

涂料工程常见质量隐患及防治本文档旨在介绍涂料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隐患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应对,可以提高涂料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一、底材处理不当底材处理不当是涂料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隐患之一。
不正确的底材处理会导致涂料附着力不牢固,易剥落或起皮。
为避免这一问题,应确保底材表面干净、平整,并进行适当的打磨或清洁处理。
二、涂料配比不准确涂料配比不准确是另一个常见的质量隐患。
如果涂料的配比比例不正确,会导致涂层固化不均匀、粘度过高或过低,从而影响涂料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在涂料工程中,务必按照涂料供应商提供的配比指南进行准确的配比。
三、涂装环境不合适涂装环境不合适也是涂料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隐患之一。
环境温湿度过高或过低、有风或灰尘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涂料的干燥和固化过程,导致质量问题。
因此,在进行涂料工程时,应确保涂装环境符合涂料供应商提供的要求。
四、涂装技术不当涂装技术不当可能导致涂料工程质量隐患,如涂料施工厚度不均匀、有滴垂或起泡现象等。
因此,在进行涂料施工时,应掌握涂装技术要领,遵循正确的涂装方法和工艺。
同时,应注意涂料的稀释和搅拌等操作,确保涂料质量和涂装效果。
五、涂层保护不到位涂层保护不到位是涂料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隐患之一。
如果涂层在施工后没有得到适当的保护,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影响涂层的质量和寿命。
因此,在涂料工程完成后,应及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如覆盖或增加防护层,以保护涂层免受损坏。
通过了解并正确应对涂料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隐患,我们可以提高涂料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要注重底材处理、涂料配比、涂装环境、涂装技术和涂层保护等方面的细节,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涂料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以上是对涂料工程常见质量隐患及防治的简要介绍。
希望本文能对相关人员在涂料工程中的实践和决策提供帮助。
油漆施工中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油漆施工中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油漆施工中的问题及处理方法:1.起泡:涂膜表面的气泡原因:1)底材含水率偏高2)一次性涂层太厚或连续施工涂层层间间隔时间太短3)稀释剂挥发速度太快4)底材表面木眼深,填充困难,施工后白坯的气体向外膨胀顶起漆膜,引起起泡5)物面含水率高,环境温度太高,湿度太大,通风不佳6)漆油施工粘度太高7)喷涂空气压力过高,涂料混入空气过多处理方法:1)注意木材含水率,可烘干后再用2)分多次施工,多次涂装时,延长层间间隔时间,让下层充分干燥3)选择慢干稀释剂4)刮透明腻子充分填补木眼,在刷漆前先抚刷一遍,封闭底缝隙,排出木眼中的空气5)改善施工环境,物面应干燥,被子涂面水磨后晾干2~3小时以上6)适当调整施工粘度7)调整适当的空气压力,减少空气的混入2.发白原因:1)施工环境温度太高,湿度太大,相对温度超过80%2)透明腻子刮得太厚3)稀释剂挥发速度过快4)稀释剂中含水份过高处理方法:1)加入3~5%的化白水或暂停施工2)透明腻子薄刮,并尽量打磨掉3)配套使用稀释剂4)同上3.咬底原因:1)上下涂层不配套2)上下层的施工间隔不够3)底层未干透,而面漆的溶解力太强处理方法:1)使用性质相合的涂料,或采用湿碰湿工艺或控制其施工时间2)延长上下层的施工间隔时间3)底层彻底干透后方可施工面漆,应配套使用厂家的稀释剂4.桔皮:湿膜未能充分流平而形成的似桔皮状的痕迹原因:1)施工粘度偏高,稀释剂加量太少2)稀释剂挥发太快或溶解力不够3)喷涂时压力太高或太低造成成漆液流不平4)喷枪离被喷工件太近或太远5)施工环境中风速过大将湿膜吹皱6)调油后搁置时间过长才施工处理方法:1)加足稀释剂,降低施工粘度2)配套使用稀释剂3)调整喷涂压力4)调整喷枪与被喷工件的距离5)防止在风速过大的环境中施工6)一次不要调油过多,调油后应尽快用完5.刷痕或流不平原因:1)涂料施工粘度过高2)底层尚未干透,层间间隔时间不够3)底层未处理好4)涂料粘度太低,刷毛不齐,较硬处理方法:1)加入少量稀释剂,调节施工粘度至合适范围内2)层间间隔时间要充分,一定要保证底层干透3)底层一定要封闭好、打磨好4)涂料粘度不可太低,施工一定要用较好羊毛刷6.流挂:油漆下垂,呈流泪状原因:1)一次性刷得太多太厚,重涂时间太短2)刷漆时漆刷醮漆太多而未涂刷均匀3)刷毛太软,漆液太稠刷不平;刷毛太短,漆液太稀4)喷嘴过大,喷嘴与物面距离太近,喷涂量太多5)湿度高,温度低,干燥过慢处理方法:1)应采用薄刷多道,延长重涂时间2)刷漆一次蘸漆不能太多,要涂刷均匀3)调节施工粘度,漆液稀,刷毛要软;漆液稠,刷毛宜短4)调整喷枪与被喷物的距离,每次喷涂不宜太厚5)适应使用些快干稀释剂7.针孔:涂膜出现如针孔状大小的小凹孔原因:1)施工场所中温度过高、湿度过大2)稀释剂中含水率偏高3)固化剂加量太多,或错用固化剂4)一次性厚涂,表面干燥过快5)调油搅拌后静置时间不够6)底层处理不当或有油污等污染处理方法:1)注意施工场所的温度、湿度,夏天温度过高相应减少固化剂并适当加些慢干溶剂(CAC、环已酮)2)请配套使用稀释剂3)按正常比例调油并充分搅拌均匀4)刷涂时不宜涂刷过厚,应分两次或多次施工5)搅拌均匀后应静置5~10分钟后才能使用6)底层要打磨平整并保证无油污等污染物8.剥离:涂膜附着不良,经少许外力或未经外力即呈现涂膜剥落现象原因:1)被涂物表面不洁,附着油、水、灰尘、蜡、清洁液等2)被涂物表面光滑未经充分打磨3)底面漆配套性不好4)底层未经干透即施工面漆5)固化剂加量太多,漆膜太脆6)使用过期已变质的油漆和固化剂7)调好的油漆放置时间太长处理方法:1)彻底清洁被涂层2)充分打磨底层3)选用性质相同的配套产品4)待底层完全干透后才刷面漆5)按正常比例加入固化剂6)不要使用已变质的漆油和固化剂7)一次性不要调油过多,快胶化和已胶化的漆油勿用9.漆膜不干或慢干:施工后经过一段时间漆膜仍未能连到一定硬度原因:1)固化剂加量不足2)气温太低造成漆膜干燥速度3)一次性涂膜过厚或层间间隔时间短4)使用含水、醇高的稀释剂5)被涂物表面不清洁、物体或底漆上有蜡质、油质、盐类、碱类等污物处理方法:1)按比例加足固化剂2)在正常室温下施工3)分两次或多次施工,延长间隔时间4)配套使用稀释剂5)涂漆前,对被涂物一定要进行表面清洁处理,确保表面无油污,并用封闭漆进行封闭10.龟裂:涂膜表面不定形的裂纹原因:1)木材含水率较高,致使收缩2)下层漆尚未充分干燥,即进行面涂3)固化剂添加过量4)上、下层涂料性质不合,不配套5)底灰油性少,易收缩,填补不充分处理方法:1)木材含水率应干燥至10%以下2)待底层完全干燥后再往上涂3)按正比例添加固化剂4)慎重选择涂料间的搭配5)填补充分,不留裂纹11.失光:涂膜不能达到预期光泽原因:1)打磨面较粗糙,有砂眼2)稀释剂溶解力不够或挥发速度过快3)施工粘度过高,漆膜流平不挂4)天那水加量过多或漆膜未达到一定厚度5)调油后搁置时间过长6)施工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处理方法:1)选择较细的砂纸认真打磨好2)配套使用稀释剂3)将漆油调整至一合适粘度4)适量加入稀释剂,漆膜喷至一定厚度5)一次性不要调油过多,调油后应尽快用完6)要选择合适的施工环境,可适当加入3~5%化白水12.火山口:又称走油,涂膜产生凹先或小部分附着不良原因:1)被涂物表面沾有石蜡、油污、手垢等污染物2)工作环境被污染3)空压机中有机油漏出或有水处理方法:1)被涂物避免污染且需打磨彻底2)作业场所器具避免油污、蜡等污染3)使用油水分离器分离,并定期排水,两小时一次13.起粒原因:1)施工环境不清洁,尘埃落在漆面上2)漆刷内有灰尘颗粒,或有干的碎漆皮等杂物3)施工时未过滤,有杂质混入漆中4)涂漆前底层清洁处理不当,特别是装修,墙边、墙角、窗户上的灰尘未揩干净5)稀释剂溶解力不足,无法充分溶解涂料6)调油后搁置时间太长,部分已胶化7)喷嘴太小,压力太大,喷嘴与物面距离太远,雾化不良,通风不合理,漆雾返落在已涂好的物面上处理方法:1)涂漆前应清扫场地2)涂漆前应检查刷子是否干净,并用铲子反复铲除毛刷内的杂物,用稀释剂清洗毛刷3)配漆完毕应进行过滤4)应对打磨过的底材进行清理干净5)配套使用稀释剂6)一次性不要调油太多,调油后应尽快用完7)熟悉喷枪使用方法,设计好喷房通风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涂料作业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归纳总结1)内墙漆用于户外 ;2)过度稀释,漆膜太薄,树脂无法有效粘结颜填料 ;3)底材太疏松,树脂过多渗入基底,无法有效粘结颜填料 ;4)施工时基底温度过低,成膜不佳 ;5)基底及环境湿度过高,重涂时间短,通风差,无法彻底成膜 ;6)基底碱性过高,漆膜被破坏 ;7)测试时未够 7 天成膜期。
1)铲除粉化层 ;2)选用合适的油漆 ;3)遵循施工规范,切勿过度稀释 ;4)必要时需选用合适的底漆封固基底 ;5)保证施工环境符合施工要求。
涂膜光泽不均一,明暗分布,常浮现于丝光、半光产品1)基底疏松度不均一,对树脂的吸附性不同 ;2)底漆、面漆施工厚度不均匀 ;3)喷涂时局部干喷 ;4)同一面墙使用不同施工工具 ;5)同一面墙使用不同批号产品 ;6)未能有效 "湿接 " ,接痕明显 ;7)基底温度过高或者油漆干燥过快。
1)使用底漆,特殊是局部修补处,必须与周边同上底漆后再施面漆;2)确保各层厚度一致,无漏刷 ;3)确保使用一致工具,在同一面墙使用同一批号产品,在分格区内保证湿接。
4)确保施工条件、施工工艺符合要求 ;5)根据不同的气候选择合适的稀释剂来调整油漆的干燥时间。
涂膜隆起成泡或者破裂成皮。
1)基底腻子以石膏粉滑石粉 ,双飞粉为主 ,遇水膨胀 ,顶起漆膜 ,特殊是外墙 ;2)基底水分过高,向外扩散时其压力把漆膜鼓起,特殊是透气性差的产品 ;3)土建防水处理差 ,雨水通过裂缝或者未上漆基面进入基底 ,或者有漏水破坏漆膜 .1)铲除起泡、剥落部份,若由于腻子原因引起,铲除腻子并用合适的腻子重刮;2)遵循施工规范,做好基底防水层,施工前对基底裂缝进行修补,保证基底水分含量符合施工要求,必要时在局部区域增加漆层以保证阻挠雨水渗入。
涂膜颜色发生均匀或者不均匀变化,整体发花,特别红色或者黄色。
1)有机颜料耐候性较差,紫外线照射下变色 ;2)基底碱性过高,渗出后破坏漆膜中的颜料 ;3)盐碱在表面析出 ;4)深色若漆膜粉化,也会表现出颜色变浅。
1)选用较暗的颜色,通常会有较好的耐候性和抗碱性 ;2)遵循施工规范,保证基底碱性符合施工要求,特别是后修补部份 ;3)使用合适的底漆封固基底。
现象 :涂膜表面浮现盐碱析出,在表面形成白色流挂或者破坏漆膜附着力。
1)基底不干净,有油脂、脱模剂等存在 ;2)基底水分含量过高,或者有盐碱析出 ;3)基底严重粉化或者打磨后未除尘 ;4)选用的底漆与基底不相适应。
1)铲除所有受影响而失去附着力之漆膜,清洁墙面,待干透 ;2)若基底严重粉化,则应用合适的渗透性底漆对其进行封固 ;3)遵循施工规范,做好基底防水层,保证基底条件符合施工要求 ;4)使用合适的底漆。
现象 :涂料施工后,涂膜经破坏后可成片剥离,或者局部浮现剥离。
1)鲜红、鲜黄本身遮盖力差 ;2)底、面涂颜色反差明显 ;3)油漆被过度稀释,漆膜太薄 ;4)基底为凹凸面,通常凸面漆膜过薄。
1)使用与面漆颜色相类似但稍浅的中层漆或者底漆 ;2)控制稀释比例,保证稀释度小于 5%;3)滚筒施工效果较好 ;4)对某些颜色或者基底应适当增加面漆层数。
现象:涂膜表面有灰黑色的霉菌或者绿色藻类生长,破坏外观,特别是在潮湿处。
1)积累在涂膜表面的尘埃带有养分,在潮湿处有利于霉菌或者藻类生长。
1)外墙用高压水强冲洗 ;2)用合适的杀霉水或者漂白液清洗长霉长藻处 ;3)若环境特殊恶劣,应用特殊配方,适当增加防霉抗藻能力。
侧看涂膜,发现其表面有不规则斑块,光泽较低。
1)基底水分含量过高 ;2)有漏水、渗水 ;3)施工时环境湿度过高。
1)确保基底干透 ;2)确保无漏水、渗水 ;3)确保施工时各种条件符合要求 ;4)必要时选用合适的底漆封固。
涂膜有污迹流挂,破坏美观,通常在窗下及挨近屋顶处浮现。
1)污染速度超过了漆膜的耐污性 ;2)建造结构使得雨水容易冲下积累的尘埃,并流挂在墙面上。
1)清洁墙面 ;2)选用抗污性更强的产品 ;3)改变建造结构设计,窗台有滴水檐,屋顶有女儿墙。
现象 :在漆膜表面浮现的一种凹陷透底的针尖细孔现象。
这种针尖状小孔就像针刺小孔,孔径在 100 微米摆布。
1)板材表面处理不好,多木毛、木刺,填充艰难 ;2)底层未彻底干透,就施工第二遍。
3)配好的油漆没有静置一段时间,油漆粘度高,气泡没有消除。
4)一次性施工过厚。
5)固化剂、稀释剂配套错误 ;6)固化剂加入量过多。
7)环境温度湿度高 ;8)木材含水率高。
1)板材白坯要打磨平整,然后用底得宝封闭 ;2)多次施工时,重涂时间要间隔充分,待下层充分干燥后再施工第二遍 ;3)配好的油漆要静置一段时间,让气泡彻底消除后再施工 ;4)油漆的粘度要适合,不要太稠 ;5)一次性施工不要太厚,做到 "薄刷多遍 " ,普通单层厚度不要超过20μm。
6)使用指定的固化剂和稀释剂,按指定的配比施工。
7)不要在温度和湿度高的时候施工。
8)施工前木材要干燥至一定含水率,普通为 10-12% 。
漆膜干后浮现大小不等的突起圆形泡,也叫鼓泡。
起泡产生于被涂表面与漆膜之间,或者两层漆膜之间。
1)基材处理不合要求,如木材含水率较高,或者未将松脂、木材本身含有的芳香油清除掉,当其自然挥发时导致起泡。
2)油性或者水性腻子未彻底干燥或者底层涂料未干时就涂饰面层涂料。
3)木材的接合处及孔眼没有填实,有空隙口孔眼等。
4)油漆粘度过高。
5)油漆配比不恰当。
6)刷涂时来回拖动刷子,产生的气泡没有消除。
7)底材表面附有油污、灰尘、水泡等,这些不洁物周围沾有水分。
8)压缩机、空气管中有水分,或者有水分溅到施工表面上。
9)大部份与针孔原因一样。
解决办法:1)木材应干燥至合适的含水率,除去木材中芳香油或者松脂。
2)应在腻子、底层涂料充分干燥后,再刷面层涂料。
3)应将木材接合处的空隙和木材孔眼用腻子填实,并打磨平整后再刷涂油漆。
4)清理基材表面的杂物 ,不要用手触摸 ,清理干净后的被涂表面,即可上涂料。
5)油漆的施工粘度要合适。
6)刷涂时不要来回拖动,先横理,后竖理,最后顺木纹方向理直。
7)定期排出压缩机中水分,加装油水分离器。
8)参考针孔的对策。
9)气泡轻微可待漆膜干透后 ,用水砂纸打磨平整,再补面漆。
气泡严重先挑破气泡,用砂纸子细打磨平整并清理干净 ,然后再一层一层地按涂装工艺修补。
涂膜含有水分或者其它液体,涂膜颜色比原来较淡白,涂膜呈现白雾状。
1)板材含水率过高,日久水分挥发积留于漆膜中导致发白 ;2)环境湿度过高 ;3)施工表面、容器、油漆中混有水分 ;4)稀释剂挥发太快 ;5)底层漆膜中含有的水分没有清除干净 ;6)对于黑胡桃木等深色板材使用透明性较差的油漆,因为透明性问题发白 ;7)油漆施工过厚 ;8)固化剂配套错误,与油漆不相容而发白。
1)板材施工前要经过干燥处理,控制板材含水率在 12%以下 ;2)对于深色板材要选用透明性较好的油漆施工 ;3)油漆施工不要一次性厚涂 ;4)不要在湿度高时施工,如必须可加入适当慢干水 ;5)施工表面要清洁干净,不要沾上水分 ;6)涂料、容器中不要混入水分 ;7)使用指定的稀释剂和固化剂 ;8)底层涂膜的水要晾干,特殊是用水磨时。
咬底,是指上层涂料中的溶剂把底层漆膜软化、溶胀,导致底层漆膜的附着力变差,而引起的起皮、揭底现象。
1)底漆未彻底干燥就涂面漆,面漆中的溶剂极易将底漆溶解软化,引起咬底。
2)刷涂面漆时操作不迅速,反复刷涂次数过多则产生咬底现象。
3)对于油脂性漆膜以及干性油改性的一些合成树脂漆膜未经高度氧化和聚合成膜之前,一旦与强溶剂相遇,底漆漆膜就会被侵蚀。
如底漆用酚醛漆,面漆使用硝基漆,则硝基漆中的溶剂就会把油性酚醛漆咬起,并与原附着基层分开。
4)前一道涂层固化剂用量不够,交联不充分 ;5)先后两遍涂层不配套。
1)应待底层涂料彻底干透后,再刷涂面层涂料。
2)刷涂溶剂性的涂料时,要技术熟练、操作准确、迅速,防止反复刷涂。
3)底涂料和面层涂料应配套使用。
4)严重的咬底现象需将涂层全部铲除 ,待干燥后再选用同一品种的涂料进行刷涂。
涂膜表面附着灰尘、飞絮、异物等。
1)有灰尘、砂粒等杂物混入涂料中。
2)调配漆料时,产生的气泡在漆液内未经散尽即施工,特别在寒冷天气容易浮现气泡散不开的现象,使漆膜干燥后表面变粗糙。
3)施工环境不洁,有灰尘、砂粒飘落于涂料中,或者油刷等刷涂工具粘有杂物。
4)基层处理不合要求,打磨不光滑,灰尘、砂粒未清除干净。
5)稀释剂使用不当,溶解力差,不能彻底溶解涂料,引起颗粒。
6)固化剂使用不当,与油漆不相容,引起颗粒。
1)调配好的涂料在刷涂前,必须经过滤布过滤,以除去杂物。
2)漆油调配好后,应静置 10-20 分钟,待气泡散开后再使用。
3)刮风天气或者尘土飞扬的场所不宜进行施工,刚刷涂完的油漆要防尘土污染。
4)基层不平处应用腻子填平,再用砂纸打磨光滑,擦去粉尘后再刷涂涂料。
5)使用配套的稀释剂和固化剂。
6)涂膜表面已产生粗糙现象,可用砂纸打磨光滑,然后再刷一遍面漆。
对于高级装修,可用砂纸或者砂蜡打磨平整,最后打上光蜡、抛光、抛亮。
现象:离油是涂膜表面上浮现局部收缩,好象水洒在蜡纸上似的,斑斑点点露出底层的花脸状现象,又叫鱼眼、发笑、缩孔等。
1)被涂物有水分、油份或者油性蜡等 ;2)空气压缩机及管道带有水分油污 ;3)工作环境被污染,喷涂设施及喷涂工具不洁。
4)油漆中不小心混入水、油等不洁物 ;5)擅自加入消泡剂等化学物品 ;6)环境里溶剂蒸汽含量高,通风不良。
7)底层油漆品质不良,或者受到污染。
1)被涂物避免污染,且需要打磨彻底 ;2)使用油水分离器,并定期排水,二小时一次 ;3)作业场所、器具避免污染油污、蜡等,衣物、擦拭布被污染应清洗清洁后,才可接触作业物,施工中注意不让杂物掉入漆桶。
保持设施、调漆罐、工具洁净 ;4)旧涂膜在涂漆前用溶剂擦拭干净并打磨彻底后再予以施工。
5)不要擅自加入其它化学物品 ;6)如在刷涂时发现有 "发笑 "现象,应即将停刷,并用溶剂将 "发笑 "部份洗净,待表面干后,重新刷涂一遍涂料。
涂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仍未干,不硬化1)被涂面含有水分 ;2)固化剂加入量太少或者忘记加固化剂 ;3)使用含水、含醇高的稀释剂 ;4)温度过低,湿度太大,未达干燥条件 ;5)一次涂膜过厚,或者层间间隔时间短。
1)待水分彻底干后再喷涂 ;2)按比例加固化剂调漆 ;3)使用厂家提供的配套稀释剂 ;4)在正常室温内喷涂 ;5)两次或者多次施工,延长层与层之间施工时间,涂面若无法干燥,则应将涂层铲去或者用布沾丙酮清洗掉。
涂膜成雾状不能获得预期的光泽1)被涂物面粗糙多孔,吸油量大 ;2)稀释剂加入量太多,油漆喷涂量太少 ;3)排气不良,喷涂漆雾落在已喷好的膜面上 ;4)选用沸点低的稀释剂,挥发干燥过快 ;5)抛光的涂装,未充分干燥即打磨抛光,或者抛光蜡太粗6)施工环境太高,湿度太大,溶剂挥发太快,漆膜白化7)打磨粗糙,或者选用粗砂纸打磨,有沙眼 ;; ;8)被涂物表面附着灰尘,漆粉未清除 ;9)油漆加入固化剂后放置时间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