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线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含答案)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考核试卷试卷A,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内。

1.通常为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是()。

A.一阶段测设B.二阶段测设C.三阶段测设D.四阶段测设2.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汽车质量B.道路质量C.空气密度D.汽车车速3.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A.极限最小半径B.一般最小半径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D.临界半径4.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

A.最大纵坡B.平均纵坡C.最短坡长D.坡度角5.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A.V=(A1+A2)LB.V=2(A1+A2)LC.V=(A1-A2)LD.V=(A1+A2)L/26.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B.确定路线走向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D.确定路线的纵向坡度7.在地面上测量水准高差时,应将目标板()。

A.放在水准仪的三脚架上B.放在测量点的地面上C.放在测量人员的手中D.放在测量人员的头上8.某断链桩K2+100=K2+150,则路线(。

)。

A.长链50米B.短链50米C.长链25米D.短链25米9.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60m,ls=35m,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1.5m,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点10m处加宽值为()。

A.0.15mB.0.23mC.0.43mD.0.86m10.测角组作分角桩的目的是()。

A.便于中桩组敷设平曲线中点桩B.便于测角组提高精度C.便于施工单位放线D.便于选择半径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10分)判断正误,如果正确,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划√;否则划×并改正错误。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及答案-课后习题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及答案-课后习题

B A QD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24分1.现行《标准》(JTJ01-97)规定,我国公路的技术等级,根据 使用任务 、 功能 及 适应的交通量 分为五个等级。

(笔记)2.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型式有一块板(单幅路) 、二块板(二幅路)、三块板(三幅路)、四块板(四幅路)。

P983.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离心力使之产生两种不稳定的危险,一是 倾覆 ,二是 滑移 ,在发生横向倾覆 之前先产生横向 滑移 现象,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应保证汽车不产生横向 滑移 ,从而保证汽车的横向稳定性。

P31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 停车 视距的要求,其它各级公路一般应满足 会车 视距的要求,还应在适当间隔内设置大于规定的 超车 视距的路段。

P595.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所受的阻力主要有空气阻力 、 滚动阻力、 坡度阻力 和惯性阻力 。

P206.展线的方式主要有 自然展线 、 螺旋展线 和 回头展线 。

P148 7.减少和消除冲突点的方法有 交通管制 、 渠化交通 和 立体交叉 。

P1908.一般选线要经过方案比较、 路线带选择 和 具体定线 三个步骤。

P1329.道路平面线形就是由 直线 、 圆曲线 和 缓和曲线 的适当组合而构成的。

P3610.我国公路按路幅的布置形式可分为单幅双车道 、 双幅多车道 和 单车道 三大类。

P9611.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方格网式、 环形放射式 、 自由式 和 混合式 四种基本类型.P912.按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我国城市道路分为 快速路 、 主干路 、次干路 和 支路 四类.P6二、名词解释:20分1. 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P43 2.高速公路: 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笔记) 3.横向力系数:单位车重所受到的横向力。

P30 4.施工高度:在同一桩点处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

803道路工程长安大学初试名词解释

803道路工程长安大学初试名词解释

频率分布2011-20162000-2010背诵序列A11运行速度(V85)运行车速是在特定路段长度上车辆实际行驶速度。

由不同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能采用的不同车速,通常用测定的第85个百分点上的车辆行驶速度作为行车速度。

2横向力系数用来衡量稳定性程度,其意义为单位车重的横向力。

3回头展线路线沿山坡一段延展,选择合适地点,用回头曲线作方向相反的回头后,再回到该山坡上的布线方式。

(注释,回头展线指的是,展线的一种方法,而回头曲线,则是指利用回头展线的方法,设计出来的曲线。

)B14交织段长度、交织长度所谓交织就是两条车流汇合交换位置后又分离的过程。

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道行驶时相互交织,交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驶的距离,称为交织长度。

5缓和曲线缓和曲线【transition curve】指的是平面线形中,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它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6竖曲线竖曲线【vertical curve】在线路纵断面上,以变坡点为交点,连接两相邻坡段的曲线称为竖曲线。

曲线要素示意图7 缓和坡段缓和坡段【transitional gradient 】指的是在纵坡长度达到坡长限制时,按规定设置的较小纵坡路段。

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其长度应符合纵坡长度的规定。

8 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理能承担车辆数的极限值,用辆/小时(pcu/h )表示。

C19 渠化交通在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措施称为渠化交通。

10 超高过渡段、超高过渡段从直线段的双向路拱横坡渐变到圆曲线段,具有单向横坡的路段。

11 道路净空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是为保证道路上各种车辆、人群的正常通行与安全,在一定的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线。

¥道交名词解释

¥道交名词解释

¥道交名词解释道路交通——172个名词解释一.道路基础知识1. 滚动阻力Pf:车轮在路面上滚动所产生的阻力。

2. 空气阻力Pw:汽车在行驶中迎风面空气受阻所引起的阻力。

3. 坡度阻力Pi:汽车爬坡时作用于汽车上的阻力。

4. 惯性阻力Pj:汽车变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变速运动时所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

5. 行车速度(设计车速):道路几何设计所采用的车速,是在气候良好、交通密度低的条件下,一般驾驶员在路段上能保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6. 经济车速:汽车在一般道路上行驶时耗油、磨耗最小的速度。

7. 车辆的自重:即车辆整车装备重量,指汽车完全装备号的重量。

8. 车辆的载重:即车辆最大装载量,是指满载时的总重量与整车装备重量之差。

9. 交通流:道路上通行的车流和人流。

10. 交汇交通流:行驶在不同车道上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交汇的状态。

11. 交通流参数:用以描述和反映交通流特性的一些物理量。

三大参数:交通量,速度,密度。

12. 当量交通量:为计算交通量,应将各种车种在一定道路条件下的时间和空间占有率进行换算,从而得到各种车辆间的换算系数,将各种车辆换算为单一车种。

13. 地点车速:车辆通到某一地点断面时的瞬时速度,用作交通管理和规划设计时参考用。

14. 行驶车速:车辆驶过某一区间距离与所需时间求得的速度,不包括停车时间。

用于评价路段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

15. 行程车速: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之比,用于评价道路通畅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

16. 车流密度:某一瞬间内一条车道的单位长度上分布的车辆数。

它表示车辆分布的密集程度。

17. 车头间隔: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为车头间距。

18. 车头时距: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驶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

19. 道路等级结构:按照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其车速由大到小,功能上由以“通”为主转向以“达”为主。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解析)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解析)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包括铁路、道路、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

交通运输系统,要符合我国国情:一是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存在长中短途运输;二是东部经济兴旺,西部资源集中,形成北煤南运,西气东输,南梁北调,以及集中的暑运和春运等;三是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小康水平,余姚大量运费低廉,平安可靠,便捷的运输方式。

道路运输的作用:1便捷的唯一既有直达功能的运输方式。

2衔接其他运输方式的纽带作用。

3深度光,覆盖面达。

4是实现个助攻运输方式高效快捷转运的重要手段,起主导作用。

5是各国开展速度最快和主要的运输方式。

道路的种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乡村道路。

最早的道路——驰道,其次是直道。

我国道路存在的问题:一数量少。

二是质量差,标准低。

1993年正式发布实施?五纵七横规划?里程3.5万公里,投资9000多亿元,2004年发布?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线,18条东西横向线,简称“7918〞网。

道路功能:通过功能和通达功能。

公路按功能分类: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按行政区划分国道、县道、省道和乡道。

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道路勘测设计主要的技术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标准?〔JTG D20_2006)?城市道路设计标准?〔CJJ 37——90〕道路勘测设计相关的依据:?公路勘测标准?〔JTG C10_2007),道路勘测设计其他的技术依据:?公路工程根本建立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方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标准?〔GB 50220——95〕?厂矿道路设计标准?〔GBJ 22——87〕?公路环境保护设计标准?〔JTJ/T 006——98〕。

鞍式列车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运输,可作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有大型集装箱运输的公路的设计依据。

其他公路必须保证小客车和载重汽车的平XX利通行,绞式列车使用于城市道路控制之用。

小客车的最小转弯半径6米,载重汽车和鞍式列车的12米。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A(带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A(带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A (带答案)(100分钟,闭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_______________、和专用公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岭线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螺旋展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2分,共20分)( )和设施完善这几个基本特征。

B .取消交通信号D .全部控制出入)。

B .交通量C .实际车速D .设计车速 )时,平曲线应设置超高。

B .极限最小半径 D .250m )。

B .路面排水C .美观D .方便施工 ( )是确定借土和调运的界限。

B .平均运距C .超运运距D .免费运距6、公路弯道加宽一般是在()进行。

A.内侧B.外侧C.两侧同时D.中心7、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当同向曲线间的直线很短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端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

这种线形称为( )。

A.S型曲线B.断背曲线C.C型曲线 D.反弯曲线8、路基土石方调配时,免费运距与()有关。

A.平均运距B.经济运距C.施工方法及运输方式D.借方运距9、匝道是用来连接()的通道。

A.十字平面交叉B.分离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C.互通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D.左转专用10、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A.二次抛物线B.高次抛物线C.双扭线D.回旋曲线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缓和曲线:2、超高:3、纵断面:4、竖曲线:5、展线:四、简答题(共30分)1、高速公路与其他等级公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0分)2、如果你承担了一条公路的纵断面设计工作,你将采取什么方法步骤进行纵断面设计?(10分)3、高速公路为什么要设置路肩和中间带?(10分)五、计算题(共15分)1、从某公路设计文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中摘抄的一组路线设计资料如下:JD8:K3+425.982(ZH8=K3+311.099,HY8=K3+346.099,YH8=K3+492.155,HZ8=K3+527.155)JD9:K4+135.169(ZY9=K4+047.436,YZ9=K4+221.135)试计算:(1)JD8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及曲线中点桩号;(3分)(2)JD9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和曲线中点桩号;(2分)(3)两曲线交点间距及所夹直线段长度。

道路勘测设计考前复习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考前复习题含答案

一、名词说明1、计算行车速度:受公路限制的路段(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等),在天气良好、交通密度小的状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够保持平安而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2、横向力系数:横向力和车重的比值3、动力因素: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状况下单位车重具有的有效牵引力4、缓和曲线:平面线形中,在直线和圆曲线,圆曲线和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更的曲线。

5、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6、加宽: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靠近曲线内侧后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小,靠曲线外侧的前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大。

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须要,在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又称弯道加宽)。

7、S形曲线:两个反向圆曲线间用两个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S型曲线8、复曲线: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径相连接(l F=0)或插入缓和曲线(l F≠0)的组合曲线,后者又叫卵形曲线。

9、凸形曲线:两同向回旋曲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凸型曲线。

10、平均纵坡:指确定路途长度范围内,路途两端点的高差和路途长度的比值。

11、坡长:指变坡点和变坡点之间的水平长度。

12、合成坡度: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又有超高时,则最大坡度在纵坡和超高横坡所合成的方向上,这时的最大坡度称为合成坡度。

13、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14、免费运距:土方作业包括挖、装、运、卸等工序,在某一特定距离内,只按土石方数计价而不另计算运费,这一特定距离称免费运距。

15、展线:接受延长路途的方法,慢慢升破克服高差。

16、放坡:依据要求的设计纵坡(或平均坡度)在实地找出地面坡度线的工作。

17、初测:是两阶段设计中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工作。

要点有:平面限制测量、高程限制测量、地形图测绘、路途勘测和调查、其他勘测和调查、初测内业工作。

交通规划名词解释

交通规划名词解释

TOD 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TOD 是指在不排斥小汽车使用的前提下,以培育客流为着眼点,以提高土地价值为核心目的,在主要轨道交通枢纽沿线及站点适度进行高密度的土地开发,并应伴随着居住、办公、商业、公共空间等用地的混合使用设计,同时宏观上兼顾引导城市空间有序增长,控制城市无序蔓延的作用。

BRT: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 ,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BRT: (Rapid Rail 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交(Normal Bus 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

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LRRT:轻轨快速交通(Light Rail Rapid Transit)是一种新的城市交通模式,是以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有轨电车和隔离程度较完善的线路为基础构成的城市交通。

TDM:交通需求管理TDM(Travel Demand Management)是指运用经济和法规等手段对交通需求量进行科学地控制与调节,削减不合理的交通需求,分解、转移相对集中的交通需求,从而使供需达到相对平衡,以保证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效运行,缓解交通拥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质量。

为促进城市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在城市交通系统扩容的同时,对城市交通需求发展实行最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对城市的客、货运出行采取最具体的管理措施,以构成最佳的交通方式结构,避免有限的城市交通空间资源的滥用,实现城市交通供需平衡,从而保证城市交通系统快速、安全、可靠、舒适、低污染地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线名词解释
1. 什么是展线?
展线是指在展览会或展览活动中,通过设置特定的布局和安装相应的设备,将参展商的展位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线性空间。

展线通常由一系列的展位组成,每个展位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陈列内容。

通过展线的设置,参展商可以在一个空间内向观众展示自己的产品、服务或理念。

2. 展线的类型
2.1 直线型(Linear)
直线型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展线类型。

它由一条直线上排列的多个相邻的展位组成,参展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大小和位置的直线型布局。

直线型布局适用于需要依次进行产品介绍或服务演示的参展商。

2.2 岛式(Island)
岛式是一种相对独立且自成一体的展位排列方式。

岛式布局通常由四个或更多个直角相交形成一个“岛屿”状区域,中间留有一个或多个通道供观众进出。

岛式布局适用于需要较大空间进行产品陈列或搭建特殊场景效果的参展商。

2.3 半岛式(Peninsula)
半岛式是一种介于直线型和岛式之间的布局方式。

它由一条直线上排列的多个相邻展位组成,其中两侧的展位向外延伸形成半岛状。

半岛式布局适用于需要在有限空间内同时展示多个产品或服务的参展商。

2.4 倒“L”型(L-shape)
倒“L”型是一种由两条直线相交而成的布局方式。

其中一条直线上排列了多个相邻展位,另一条直线上则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展位。

倒“L”型布局适用于需要突出某一个特定展位或活动区域的参展商。

2.5 “T”字型(T-shape)
“T”字型是由两条直线相交而成,并在交叉点形成一个横杆状区域的布局方式。

其中一条直线上排列了多个相邻展位,另一条直线上则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展位。

“T”字型布局适用于需要突出某一个特定展位或活动区域,同时还需要为观众提供额外空间的参展商。

2.6 弧形(Arc)
弧形是一种呈弧线状排列的展位布局方式。

参展商的展位沿着一个弧线排列,中间留有一个或多个通道供观众进出。

弧形布局适用于需要突出某一特定区域或者通过曲线设计来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参展商。

3. 展线设计的重要性
展线设计对于一个成功的展览活动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展线设计可以有效地引导观众流动,提升观众体验,增加参展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以下是一些展线设计的重要性:
3.1 引导观众流动
通过合理设置通道和引导标识,可以引导观众按照预定路径流动,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地浏览每个参展商的展位。

3.2 提升观众体验
一个好的展线设计可以创造舒适、宽敞、开放的空间感,给予观众良好的视听感受和体验,增加他们停留在展位上的时间。

3.3 增加互动和交流机会
通过合理设置公共区域、互动区域和专门活动区域,可以促进参展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展览活动的参与度。

3.4 突出特定展位或活动区域
通过采用特殊的展线设计,如岛式布局、倒“L”型布局等,可以突出某一特定展位或活动区域,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力。

4. 展线设计的要素
一个成功的展线设计需要考虑以下要素:
4.1 空间规划
根据参展商的需求和预算,合理规划整个展览空间,并确定每个参展商的位置和大小。

4.2 布局设计
选择合适的布局方式,如直线型、岛式、半岛式等,并确保每个参展商都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展位空间。

4.3 色彩搭配
选择适合展览主题和参展商品牌形象的色彩搭配方案,提升整体视觉效果。

4.4 标识导向
设置明确可见的标识导向系统,包括指示牌、地面标识、导航图等,引导观众顺利流动。

4.5 照明设计
合理设置照明设备,突出重点区域或产品,并营造舒适的灯光氛围。

4.6 陈列展品
根据参展商的展示需求,合理陈列展品,并提供合适的展示架、展示柜等设备。

5. 展线设计的案例分析
以下是几个成功的展线设计案例:
5.1 CES国际消费电子展
CES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之一,每年一度。

其布局采用岛式和直线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置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岛屿,吸引观众进入不同主题区域。

同时,通过直线型布局将各个主题区域连接起来,确保观众能够顺利流动。

5.2 巴黎时装周
巴黎时装周是全球最重要的时装盛会之一。

其布局采用了弧形和直线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置弧形走道和弧形舞台,创造出流畅且有层次感的空间效果。

同时,在直线型走道上安排了多个参展商的展位,让观众可以依次浏览每个品牌。

5.3 上海车展
上海车展是中国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的汽车盛会之一。

其布局采用了半岛式和倒“L”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置半岛形状的展位和倒“L”型走道,突出了各个汽车品牌的展示区域,并引导观众流动。

6. 总结
展线设计是一个展览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好的展线设计可以引导观众流动,提升观众体验,增加互动和交流机会,并突出特定展位或活动区域。

在展线设计中,空间规划、布局设计、色彩搭配、标识导向、照明设计和陈列展品等要素都需要充分考虑。

通过分析成功的展线设计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要素,提升自己的展览活动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