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
1. 三位数的认识:认识三位数及其读法和写法,理解三位数的大小关系。

2. 加减运算:进一法和退一法的运用,三位数的加减运算,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加减
法混合运算。

3. 成倍数的认识:认识2、5、10的倍数概念和判断方法,能利用倍数关系进行计算。

4. 时钟的读法:认识时钟的指针和读写时间的方法,学会判断时间的前后顺序。

5. 圆的认识:认识圆的形状和特征,画圆和用圆量角。

6.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7. 计量:认识千克、克和升的概念,会使用千克、克和升进行计量。

8.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会读写常见分数。

9. 二位数的认识:认识二位数及其读法和写法,理解二位数的大小关系。

10.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学会整理数据和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11. 分数的比较:学会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使用分数进行比较。

12. 二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运算:学会对二位数和三位数进行加减运算,进位和退位运算。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掌握数的认识、计算、测量和数据分析等基础数学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7.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8.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

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9.运算顺序1小数、分数、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完整版)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观察物体所说的前面、左面、上面、右面,都是相对于自己的方位来说的。

2、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如而从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从前面看到的是)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1、简便写法9× x 或x×9 可以简写成9 • x或x•9(把乘号用点代替),也可以简写成9x(特别注意省略乘号时必须把数字写在前面)。

1×x或x×1可以简写成x。

*注意:只有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里,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之间的乘号才能省略,其他的运算中的运算符号不能省略。

2、两个重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速度×时间=路程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3、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C=2(a+b) 或C=2a+2b长方形的面积:S=ab正方形的周长:C=4a 正方形的面积S=2 a2a读作:a的平方,表示两个a相乘。

即2a=a×a4、求含字母的式子的值把字母表示的数代入式子中按运算顺序计算即可,特别要注意代入的格式必须先抄代数式,再代入计算。

例:当a=3,b=5时求2a+6b的值。

解:当a=3,b=5时2a+6b=2×3+6×5=6+30=364、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b+a5、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要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要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归纳及易错题一、小数的相识意义和加减法1、小数的计数单位为非常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10。

3、小数的数位是非常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非常位,整数部分最低位是个位,个位及非常位是进率是10。

4、小数的数位依次表5、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时,先将这个低级单位的数写成分数的形式,再写成小数的形式。

例如1分米=1/10米=0.1米 1厘米=1/100米=1克=1/10006、小数的大小比较:〔1〕先比较整数部分;〔2〕假如整数部分一样,就比较小数部分非常位;〔3〕非常位一样,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7、小数的根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理解0.1及0.10的区分联络:区分:0.1表示1个0.1、0.10表示10个0.01、意义不同。

联络:0.1=0.10两个数大小相等。

运用小数的根本性质可以不变更数的大小,改写小数或化简小数。

8、小数加减计算法那么:小数点对齐;根据整数加减法的法那么计算。

从末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如果被减数的小数末尾位数不够,可以添“0〞再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十再减;得数的小数点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

9、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依次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依次一样。

只有加减运算,从左往右;有括号的,先里后外。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例如加法结合律,交换律。

易错题360平方米=〔〕公顷 23400万吨是〔〕亿吨40.7分米=〔〕米 1.32千克=〔〕克4平方米=〔〕平方分米 0.56吨=〔〕千克40.7分米=〔〕米〔1.4平方米=〔〕平方分米 4.02平方千米=〔〕公顷0.3千克=〔〕克 0.86平方分米=〔〕平方米5.06吨=〔〕吨〔〕千克 2.80吨=〔〕千克2.08吨=〔〕千克 40公顷=〔〕平方分米4米5分米2厘米=〔〕米3吨80千克=〔〕吨 =〔〕千克79千克=〔〕吨二、相识三角形和四边形1、根据不同的标准给图形进展分类;①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②按平面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的;③按图形的边数来分。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四年级下册数学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数的认识与应用
1. 1~999之间的数的认识
2. 数的分类及比较大小
3. 加减法的概念
4. 加减法的应用
二、简便算术
1. 10以内的加减法
2. 10以内的连加减法
3. 乘法的概念
4. 乘法口诀表
5. 乘法的简便算术
6. 除法的概念
三、面积和周长
1. 面积的认识
2. 长方形的面积
3.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 比较不同形状的面积
5. 周长的认识
6. 长方形的周长
7. 正方形的周长
8. 比较不同形状的周长
四、分数
1. 分数的认识
2. 单位分数
3. 带分数
4. 分数与小数的转化
五、时间和钟表
1. 秒、分、时的认识
2. 时间的读写
3. 时钟的认识
4. 分钟刻度时钟的读写
5. 五分钟刻度时钟的读写
六、长度和重量
1. 长度的认识
2. 米、厘米的换算
3. 克、千克的认识
4. 克、千克的换算
七、数据统计
1. 柱形图的认识
2. 折线图的认识
3. 数据的图形表示
总结
四年级下册涵盖了数学中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与应用、简便算术、面积和周长、分数、时间和钟表、长度和重量、数据统计。

其中,加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方式是基础知识,需要掌握好。

面积和周长、分数、长度和重量等则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应用题中,要善于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四年级下册的学习,能够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知识点(背)第一单元一、重点字词梳理稀疏篱笆蜻蜓复杂住宿蛱蝶茅檐翁媪亡赖剥莲蓬结构装饰蹲着顺序照例率领觅食耸立踏步凤仙花倘若描绘寄居和谐甜蜜慰藉卜落锐利河滩催眠曲帐篷闪烁蝙蝠霸气扫荡威力奇幻独特猫头鹰二、课文内容回顾1.《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初夏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是从侧面写出了人们农忙时的情况,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惟:只。

蛱蝶:蝴蝶。

2.《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描绘了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

诗的前两句写春景,侧重于静态描写,后两句写儿童活动,侧重于动态描写,体现了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诗中“新绿”“菜花”说明了此时是暮春季节。

诗中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扑蝶图”,“急走”“追”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地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

篱: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阴:树荫;走:跑;寻:找。

3.《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词中描写三个儿子形象的句子是: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剥莲蓬。

其中一个“卧”字,使得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时的天真、活泼、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首词通过对乡村一家人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词题;词牌名还有:卜算子、渔歌子、水调歌头;茅檐:茅屋的屋檐;相媚好:相互逗趣,取乐;翁媪:老翁和老妇;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织:编织;亡赖:顽皮、淘气,“亡”读作“wú”;卧:趴。

4.农村生活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乡下人家》依次写了①瓜藤攀檐图②鲜花绽放图③雨后春笋图④鸡鸭觅食图⑤院落晚餐图⑥虫鸣入梦图。

6.“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四年级下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必背知识点一、四则运算。

1.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例如:25 + 7 - 10,先算25+7 = 32,再算32 - 10 = 22;12×3÷4,先算12×3 = 36,再算36÷4 = 9。

2. 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例如:[12+(8 - 5)]×3,先算小括号里的8 - 5 = 3,再算中括号里的12+3 = 15,最后算15×3 = 45。

3. 有关0的运算。

-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如5+0 = 5。

-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如8 - 0 = 8。

-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如5 - 5 = 0。

-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如3×0 = 0。

-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不能做除数),如0÷5 = 0。

二、观察物体(二)1.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

-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例如观察一个正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都是正方形;而观察一个长方体,从不同面看可能是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

2. 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

- 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

例如一个球和一个圆柱,从正面看都是圆形。

三、运算定律。

1. 加法运算定律。

-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b + a。

例如3+5 = 5+3 = 8。

-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c=a+(b + c)。

例如(2+3)+5 = 2+(3 + 5)=10。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其中: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注意以下几点:1.不能将“0”作为除数,字母表示:a÷0 错误2.一个数加上0仍等于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仍等于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乘以0等于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零的数仍等于0,字母表示:0÷a(a≠0)=07.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字母表示:a÷a=1(a不为0)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加减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3.连减的性质:a-b-c=a-(b+c)乘除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a×b=b×a2.乘法结合律:(a×b)×c= a×(b×c )3.乘法分配律: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a+b)×c=a×c+b×c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a-b)×c= a×c - b×c4.除法的性质:a÷b÷c= a÷(b×c)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2.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小数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

3.以6.378为例,其计数单位是0.001,其中有6个整数部分,3个十分之一,7个百分之一,8个千分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一)第一单元、平移,旋转,轴对称一、平移(1)定义:在平面内,把某个图形沿着某个移动一定的。

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2)性质:Ⅰ、平移不改变图形的与,即平移前后的图形Ⅱ、平移前后的图形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3)平移作图的关键是确定平移的和例画出下图的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

二、旋转(1)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旋转一个,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点称为。

转动的称为旋转角(2)旋转的性质:Ⅰ、旋转前后的图形。

Ⅱ、旋转前后的两个圆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都,每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度都是旋转角都。

(3)旋转作用的关键是确定、和。

三、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对称轴是而不是线段,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一定只有一条(3)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

(4)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 n 条对称轴。

(5)画图形的另一半:①找对称轴。

②找对应点。

③连成图形。

例下面的的“表情图”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温故知新】:1.把图形向右平移7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2.圆先向上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5格,再向右平移7格后的位置如下图,这个圆原来的位置在哪里?请在图上画一画。

3.(1)小汽车向()平移了()格。

(2)小船向()平移了()格。

(3)小飞机向()平移了()格。

4.(1)画出图1中三角形AOB 绕O点(2)画出图2的锤形图绕O点顺时针旋转90°(3)画出图3绕O点逆时针旋转90°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图1 图2 图3 5.填空5.描述下图中,图A如何变换得到图B?图C如何变换得到图D?6.判断。

(1)拉抽屉是旋转现象。

()(2)所有的锐角都比直角小。

()(3)开着的电风扇叶片属于旋转现象。

()(4)放大镜下的直角比三角尺上的直角大。

()(5)平行四边形有2条对称轴。

()(6)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7)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7.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8.把下面的两个圆按要求组成一个图形。

(1)只有一条对称轴。

(2)有无数条对称轴。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1.数位顺序表: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1)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大数的改写(1)整万或整亿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数把整万或整亿数末尾的4个0去掉。

(2)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把整亿数末尾的8个0去掉,用“亿”代替。

例 12040000=()万 340000000000=()亿 950000=()万 581900000000=()亿4.大数的比较(1)看位数,位数越多,数越大(2)位数相同,从最高位开始比较,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的数字,相同位数上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

5.近似数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1)用“万”作单位取近似数时,把万位后面的千位上的数“四舍五入”,再把尾数各位改写成“0”或“万”字代替。

(2)用“亿”作单位取近似数时,把亿位后面的千万位上的数“四舍五入”,再把尾数各位改写成“0”或“亿”字代替。

例 430024≈()万3368000000≈()亿976038≈()万 12980004689≈()亿【牛刀小试】:1.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这个数是()位数;一个数是十二位数,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

2.读出下面各数。

50394000000() 89300001()17000047001() 30020000()3.7□070≈8万,方框里可以填()。

74□9950000≈74亿,方框里可以填()。

4.把下面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

635100≈ 1996527≈72600≈209943≈5.用7、1、6、8、9、2、5组成七位数。

(1)组成最大的七位数。

(2)组成最小的七位数。

(3)组成最接近700万的七位数。

5.10有十个一,一百万有10个()。

6.5个千亿和5个千组成的数写作()。

7.一个八位数,它的个位上的数字是8,十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的一半,任意三个相邻数位上的数字之和都是13,这个八位数是多少?【课外练习】1.10个千是(),10个百万是(),一亿里有()个一千万。

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这种计数方法叫()。

2.一个五位数,最高位是()位,最高位是亿位的数是()位数。

和十万位相邻的是()位和()位。

3.最大的七位数是(),最小的八位数是(),它们相差()。

4.一个数,千万位和万位上都是5,十位上是8,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

5.由6个十亿、7个百万、3个千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这个数也可以看作是由()个亿、()个万和()个一组成。

6.按要求写出下面的数:(1)十万十万地数,从九百七十万数到一千零一十万。

9700000、()、()、()、()。

(2)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九亿八千万数到十亿零二千万。

980000000、()、()、()、()。

7.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270000﹦() 10100000﹦() 25000000000﹦()8.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996≈() 5064≈() 945604≈()9.把34985000、3498000、43985000、34785000这四个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10.用3个“6”和3个“0”组成的六位数中,一个“零”都不读出的最小的六位数是(),只读一个“零”的最大六位数是(),读出两个“零”的六位数是()。

11.10枚5分硬币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1厘米。

照这样,1000枚5分硬币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米,1百万枚5分硬币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米,1亿枚叠放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千米。

12.近似数是10万的最大整数是(),最小整数是()。

13.读一读横线上的数,是近似数的在括号里画“√”(4分)(1)星海小学有小学生3204人。

()(2)沪宁高速公路全长约是274公里。

()(3)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是384410公里。

()(4)妈妈买了一件衣服花了1200元。

()14.选择:(1)钟表分针的运动可看做一种旋转现象,一只标准时钟的分针匀速旋转,经过15分钟旋转了( )度。

xK b 1.Co mA.15°B. 90°C.75°(2)下面图形中可能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长方形B.三角形C.半圆(3)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正方形B.正五边形C.半圆形(4)最接近30万的数是()。

A 292000B 302000C 300200xK b 1.Co m(5)500050005000中从左数起,第二个“5”表示()A.5个亿B.5个千万C.5个百万(6)如右图,将三角形A绕点O(),可以得到三角形B。

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15.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16.先在直线上描点表示下面各题中的数,再按要求写出它们的近似数。

(4分)把563000和562700精确到万位Array 56万57万17.用2、3、4、5、6五个数可以组成不同的五位数。

在这些数中,近似数是4万的数有多少个?请分别写出来。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1)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注意加进位。

例1 笔算。

48×206= 126×57= 209×35= 236×43589×45= 215×65= 352×65= 152×25=【知识点2】:估算乘法(1)一般情况下,估算乘法时,为了使估算的结果接近准确值,只估两个因数中的一个,而且估最接近整十数或整百数的因数。

如:780×29≈29≈30,780×30=23400,所以,780×29≈23400;(2)特殊情况:在估算需要准备多少钱时,遵循一个原则:“大估”。

即:不再遵循四舍五入法,把因数都往大去估。

例题1:李老师买21本字典,每本字典63元,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知识点3】:因数末尾有零或中间有零的计算方法例 208×56= 480×50=结论:乘数末尾有0,把0前面的部分末尾对齐先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知识点4】: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例 18×24=432 180×24= 180×2400=【知识点5】: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1、每时、每分或每秒行的路程就叫速度。

2、在表示速度时,先写在每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再写“/”,最后写上时间单位。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3、求路程时应注意:①带单位。

(千米、米等)②单位要化统一。

写速度时要注意带单位。

例1:明明步行每分钟行80米,明明的速度就可以写成________。

例2:小丽的步行速度是65米/分,那他1小时走多少米?【知识点6】: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单价×数量 = 总价总价÷数量 =单价总价÷单价 = 数量例一个电影院共有812个座位。

票价每张15元,这场的票都卖完了, 这场电影的收入是多少元?【课堂练习】:1.用竖式计算。

280×36= 250×54= 580×50=508×34= 247×30= 180×17=2.填空。

□□×□□=4500 □□□×□□=4500□□×□□=2100 □□□×□□=96003.买6只小皮球和4盒乒乓球要花228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