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指南

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指南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指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挥发、可以通过空气污染及传播的一类

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家庭内的消费品、建筑材料、电子电气装备等制品及相关生产过程中。VOCs主要有苯、二甲苯、甲苯、乙苯、甲醛和一氧化碳等。它们常有剧毒、致癌或引起头痛、疲劳、皮肤症状等,因此属于“危害物质”。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一般从办公室、厂房及其它通风系统处抽取样本,对挥发性

有机物含量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应按照当地所实施的环保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确定,安装

检测设备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检测仪器数量及位置。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修复,根据调查检测结果,采取成熟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挥发性

有机物泄漏修复,强化物料控制效果,有效控制污染源的总量及污染物的排放量。维护和

改善空气质量。

修复措施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分为隔离控制法、修补控制法和回收利用法。

1、隔离控制法是将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源的隔离,采用密闭式容器、设备或系统,

构成污染物完全封闭,阻隔空气中的污染物。而且当产生小量污染物时,可以采用夹套结

构与环境空气隔绝,将局部空气回流进行活性炭吸附处理。

2、修补控制法是指采取表面密封和内部阻隔,修补墙壁、窗户、围栏等部位,利用

不同粘贴剂实现密封,将污染物和环境空气完全隔绝,使污染物无法逸散扩散。

3、回收利用法是将挥发性有机物收集,采取强有力的静电尘收技术及其活性碳吸附

回收,再经过活性炭处理,实现污染物回收及排放控制。

完成VOCs检测与修复,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和维护公众安全的目的,有助于提升企

业形象并实现环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VOCs论述

VOCs检测与修复 一、VOCs物质的定义: VOCs物质全称为挥发性有机物,是指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具体分为气体,轻质液和重质液。其定义分别是 气体:工艺条件下呈气态的涉及VOCs的物料 轻质液:指在正常的作业条件下,设备管线中的工艺流体为液态,且满足:①293.15K时,有机组分蒸汽压大于300Pa;②293.15K时,流体中含蒸汽压大于300Pa的VOCs成分占其重量百分比不低于20%。 重质液:除气体/蒸汽和轻质液以外的介质。 二、VOCs物质的检测: 泄漏检测与修复是指对工业生产全过程物料泄漏进行控制的系统工程。该技术采用固定或移动检测仪器,定量或定性检测生产装置中阀门等易产生VOCs泄漏的点位,并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有效措施修复泄漏点,从而控制物料泄漏损失,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简称LDAR。 其检测方式分为常规检测和非常规检测两种。常规检测是指采用火焰离子化仪器(FID)或者光离子化检测器(PID) 检测范围:

1、常规检测流程: a. 向企业收集基础资料,主要是工艺流程图,管道仪表图以及平面布置图等资料; b. 对各类物料进行分类,确定VOCs物质以及受控范围; c. 现场标识采集,主要包括对密封点进行拍照建档; d. 现场检测,主要包括前期的预热和校准,现场对密封点进行检测,检测后对仪器进行漂移测定; 2、非常规检测流程: 主要针对密封点中的不可达点,采用的方式为目测法或者红外检测法; 3、排放量计算: 排放量计算现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排放系数法计算,另一种是相关方程法计算。一般情况下对于可达点采用相关方程法进行计算,而对于不可达点采用排放系数法进行计算。 a. 相关方程法: 相关方程法规定了默认零值排放速率、限定排放速率和相关方程。当密封点的净检测值小于1时用默认零值排放速率;当检测值大于50000umol/mol时用限定排放速率作为该密封点排放速率。净检测值在在两者之间采用相关方程计算该密封点的排放速率。 b. 平均系数法: 对于不可达点根据密封点的类型采用公式计算计算排放速率。 一般来说对于同一个密封点采用相关方程法计算出的结果远小于平均系数法所得的结果。 4、其他源排放量计算: a. 燃烧烟气污染源VOCs排放核算 b. 火炬VOCs排放核算 c. 工艺无组织排放VOCs核算 d. 非正常工矿VOCs核算 e. 冷却塔、循环水冷却系统释放 f. 事故排放

浅析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流程及常见问题

浅析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流 程及常见问题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石油化工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现阶段,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石油化工行业需要严格限制挥发性有机化 合物的污染排放量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降低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量排放工作中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概念与应用流程,剖 析了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了相关的优化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泄露检测与修复;工作流程;常见问题 引言: 石化行业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包含有毒元素与致癌元素,严重危害社会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应用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 有助于缩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范围,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的质量 与水平,然而现阶段我国化工行业在应用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过程中,存在较 多不足之处,需要化工企业充分认识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概念与应用流程,全 面剖析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的测量, 提高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保护化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化工企业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简介 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是指借助安放在固定位置或可以随身携带的检测设备, 检测化工企业生产环节中容易发生化学原材料泄露情况的密封点,并及时修复泄 漏点,控制化学物质泄露量的技术。化学原材料泄露情况容易发生在发电机泵、 压缩机设备、搅拌器设备、阀门口、管线、泄压装置、取样连接部门、连接构

件等部位[1]。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源自于20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发展到现在其泄露检测制度与维修方法已经较为完整。 1.泄露检测与修复工作流程 2.1划分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 划分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有助于根据装置设备中挥发性有机化 合物的含量判断化学泄露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效率。划分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范围的具体方法为,充分参考化学设备物料表、化学设备操作规范、化工厂生产工序、设备模型图与管道仪表图等划分泄露检测 与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辨识图纸中物料的状态。 2.2定位与描述密封点 定位与描述密封点有助于精准识别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范围内装置设备 与管线的密封点,并按照相关的规则,标识与描述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范围 内密封点位置,实现精准定位密封点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 应用效果。定位与描述密封点方法有很多,例如,挂牌法、图像记录法或二者有 机结合的方法。现阶段,我国石化企业通常采用将二者有机结合的方法定位与描 述密封点,此举有助于减少挂牌数量,为管理现场组件变更的工作提供助力,同 时还具有可视化、找寻检测点速度快的优点,除此之外,应用挂牌法中标识牌上 所包含的编码应具有唯一、有序、定位的特点[2]。 2.3建立密封点台账 建立密封点台账有助于为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资料参考依据。首先,密封点台账中需要包含化工设备名称、密封点类型、密封点存在部门、密封 点数量、密封点所属装置、密封点位置、密封点编号、密封点位置直径与密封物 料状态,便于管理密封点信息,提高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水平。第二,密 封点信息可传输到检测仪器的配套设施中,使化工厂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询 密封点信息,记录检测数据。 2.4检测密封点现场

泄漏检测与修复实施技术指南

附件1 xx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指南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深入推进我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工作,有效控制挥发性有机物的无组织排放,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技术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石油炼制工业、石油化学工业企业、及其他涉及挥发性有机物物料生产、使用、运输或存储,化工装置或设备xx点数量不小于5000 点的各类企业 VOCs 无组织排放控制和环境监督管理,亦适用于相关xx、改建、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设计中相关的环境保护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31570-2015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1-2015 石油化学工也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8170 数据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HJ 733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3.1 石油化学工业 以石油馏分、天然气等为原料,生产有机化学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的工业。

3.2 石油炼制工业 以原油、重油等为原料,生产汽油馏分、柴油馏分、燃料油、润滑油、石油蜡、石油沥青和石油化工原料等的工业。 3.3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有机化合物:(1)在xx紫外线存在下,可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产生光化学氧化物;(2)下蒸汽压大于10Pa;(3)标准大气压下(101.3kPa)下沸点不高于。 3.4有机毒性大气污染物(OHAPs) 已知或疑似引起癌症或其他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如生殖影响和生理缺陷及严重恶化环境的有机空气污染物,参见附录 A。 3.5 轻液体 在工艺条件下呈液态,且蒸气压大于0.3 kPa(时)的VOCs组分质量分数之和不低于20%的物料。 3.6 重液体 除气体和轻液体以外的含VOCs物料。 3.7 xx点 采用xx措施,阻止设备流体从相邻结合面间或开口处向外泄漏的点位。 3.8 泄漏排放源 原料中间体存放区、生产车间、输送管道、生产装置、中间罐、灌装线、危险废物暂存库、产品等存储库、污水池、废气处理设施、投料口、采样口以及任何易产生挥发性气体泄漏的场所和所有挥发性气体排放源;

LDAR泄露检测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

LDAR泄露检测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

目录 1项目由来 (3) 2编制依据 (3) 3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4) 3.1企业简介 (4) 3.2企业环保手续履行情况 (4) 3.3企业公辅工程基本情况 (6) 3.4生产工艺流程........................................................................................................................... .. (7) 3.5原辅材料理化性质及毒性 (14) 4LDAR项目技术方案 (16) 4.1图纸审核 (16) 4.2泄漏识别................................................................................................................................. .. (16) 4.3泄漏检测与修复点位预估...................................................................................................... . (17) 4.4设备编号 (18) 4.5泄漏检测................................................................................................................................. . (20) 4.5.1检测仪器..................................................................................................................... . (20) 4.5.2检测所需试剂......................................................................................................... .......... (25) 4.5.3检测频率.................................................................................................................. .......... (25) 4.5.4检测步骤......................................................................................................................... (25) 4.6泄漏修复 (27) 4.7检测质量控制 (28) 5项目质量保证与控制............................................................................................................ . (30) 5.1LDAR质量管理体系................................................................................................... .... (30) 5.2数据记录..................................................................................................................... (31) 5.3软件平台 (33) 6LDAR项目申报 (35) 附件。。。。。。。。。。。。。。。。。。。。。。。。。。。。。。。。。。37

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项目

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 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对省内化工园(集中)区化工企业、石化企业等实施“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评估。 二、评估依据 ∙GB 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HJ 733-2014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 ∙DB32-3151-2016 江苏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关于印发<石化行业VOCs 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及<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的通知》(环 办〔2015〕104 号) ∙《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指南》(苏环办〔2015〕157号) ∙《江苏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指南》(苏环办〔2016〕95号)

三、评估流程 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评估应依照以下流程开展(图1)。 图1 LDAR项目评估流程 四、评估范围和内容 从以下三部分对LDAR实施情况进行评估:①LDAR

建档情况;②LDAR检测与维修情况;③LDAR运行与管理情况。 (一)LDAR项目建档评估 1、实施范围完整性 采用资料分析与装置现场勘查相结合的方式,评估企业是否按照《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指南》和《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的要求进行LDAR 项目的建立,包括并不限于如下内容: (1)在厂区平面布置图上标注进行LDAR工作的主体工程与公辅环保工程;并分别列表说明其基本建设内容,包括(生产车间、生产装置、主要生产单元、产品名称、生产连续性等)。 (2)列表给出进行LDAR工作的主体工程和公辅环保工程的主要设备,包括所属单元、设备名称、设备位号、工艺条件、内部物料、楼层位置等。 (3)评估是否按照技术指南要求,通过装置适合性分析和设备适合性分析明确纳入LDAR实施范围的建设内容、确定检测对象,包括申请豁免检测但需建档(记录申报)设备、不可达设备。 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抽取装置所有工艺流程图(PFD)和5%~10%的管道仪表图(P&ID)进行分析,评估装置LDAR实施范围是否存在LDAR实施范围的漏判、误判。结合装置现场勘察,评估LDAR项目实施范围内工艺设备、管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 技术规范

目次 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评估依据 (1) 3. 工作流程 (1) 4. 评估内容 (2) 4.1 LDAR项目建立 (2) 4.2 检测与维修情况 (2) 4.3 LDAR运行与管理情况 (2) 5. 评估报告 (3) 附录A LDAR项目评估报告大纲 (4) 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1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污染排放控制,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1辖区内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的适用范围、评估依据、工作流程、审核内容及评估报告等要求。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1辖区内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511)、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14)、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710)、合成材料(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0)、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1)、合成橡胶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2)、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3)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评估。 2.评估依据 GB 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HJ 733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 《石化行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 《1“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规范》 3.工作流程 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评估应依照以下流程(图1)开展。 图1 LDAR项目评估流程

泄漏检测与修复制度管控方案

泄漏检测与修复制度管控方案 一、目的 为了加强有机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降低企业排放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强对本公司VOCs管理进行管控,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对VOCs无组织排放的排查管控提供了排查流程和奖惩管理依据,适用于**公司及全资、控股子公司VOCs无组织排放管控管理。 三、定义 (一)VOCs 是指常温下饱和蒸汽压大于70 Pa、常压下沸点在260℃以下的有机化合物,或在20℃条件下,蒸汽压大于或者等于10 Pa 且具有挥发性的全部有机化合物。 (二)无组织排放 大气污染物不经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 (三)泄漏检测与修复 泄漏检测与修复是指对工业生产全过程物料泄漏进行控制 的系统工程。该技术采用固定或移动检测仪器,定量或定性检测生产装置中阀门等易产生VOCs泄漏的密封点,并修复超过一定浓度的泄漏点,从而控制物料泄漏损失,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简称LDAR。 (四)FID 火焰离子化检测仪,是一种高灵敏度通用型检测器,几乎对

所有的有机物都有响应,而对无机物、惰性气体或火焰中不解离的物质等无响应或响应很小。 (五)泄漏密封点 净检测值超过泄漏控制浓度的密封点,简称泄漏点。 (六)严重泄漏密封点 按照净检测值达到或超过10000μmol/mol的泄漏点,简称严重泄漏点。 四、职责HSE管理部 1、负责制定、修订公司《泄漏检测与修复制度管控方案》,并监督执行; 2、负责制定公司VOCs无组织排放指标,并监督执行; 3、组织VOCs环保专项检查,通报并督促问题整改; 4、参与对影响空气质量的环境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并督促整改; 5、负责VOCs排查管控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6、参与审核VOCs治理的环保技术项目; 7、根据法律法规、标准的更新情况,识别公司VOCs排放方面的合规性风险,并及时向上级领导反馈意见和建议; 8、与政府环保主管部门对接有关VOCs监管方面的工作。 (二)生产部 1、参与审核VOCs治理的环保技术项目; 2、负责制定VOCs无组织异常排放情况下的生产调度措施,并组织处理; 3、负责协调各装置通过工艺调整减少VOCs无组织排放。

ldar实施方案

ldar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低排放区域(LDAR)监测逐渐成为工业企业关注的焦点。LDAR实施方案旨在规范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保护环境,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LDAR实施的必要性 1. 环境保护要求:随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企业必须遵守相关的环保要求,LDAR实施是企业的法定责任。 2. 提高企业形象:LDAR实施可以减少企业的VOCs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公众认可度。 3. 节约成本:LDAR实施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修复泄漏点,减少原料和能源的浪费,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4. 避免环保风险:未经监测的VOCs泄漏可能导致环保罚款,甚至停产整顿,对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

三、LDAR实施方案 1. 制定LDAR实施计划: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情况,制定LDAR实施的具体计划和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和实施步骤。 2. 采用先进监测技术: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LDAR监测技术, 如红外线监测、光子发射检测等,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3. 建立监测记录和报告系统:建立VOCs排放监测记录和报告系统,及时记录监测数据,分析泄漏情况,制定改进措施。 4. 建立泄漏修复机制:对监测发现的泄漏点,及时制定修复方案, 明确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确保泄漏点得到及时修复。 5. 培训和宣传:对企业员工进行LDAR实施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 员工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加强环保宣传,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 四、LDAR实施效果评估 1. VOCs排放量减少:LDAR实施后,企业的VOCs排放量明显减少,达到环保要求,保护环境。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规程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规程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规程目的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指南,深入推进公司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工作,有效控制挥发性有机物的无组织排放,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规程。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的全过程。 责任 EHS部:负责联系第三方检测单位统计本公司监测点位数量并进行挥发性 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各车间:负责配合第三方检测公司对各车间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 术语 挥发性有机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有关规定确定的有机化合物。在表征 VOCs 总体排放情况时,根据行业特征和环境管理要求,可采用总挥发性有机物(以 TVOC 表示)、非甲烷总烃(以 NMHC 表示)作为污染物控制项目。 无组织排放 fugitive emission :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包括开放式作业场所逸散,以及通过缝隙、通风口、敞开门窗和类似开口(孔)的排放等。 泄漏检测与修复 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泄漏检测与修复是指对工业生产全过程挥发性有机物物料逸散、泄漏进行控制的系统工程。该技术采用固定或移动检测仪器,定量检测易产生挥发性气体泄漏的场所和所有挥发性气体排放源,从而控制VOCs逸散、泄漏排放,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简称LDAR。

氯碱生产中泄漏检测与修复的技术方案及控制措施

氯碱生产中泄漏检测与修复的技术方案及控制措施 摘要:泄漏检测修复(LDAR)技术是国家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贯彻落实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2014年 12月17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印发《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的要求,笔者提倡在氯碱行业全面开展LDAR工作,逐步减少设备、工艺管线泄漏点,以 达到国家环保部门要求的控制氯碱企业无组织有机挥发物排放,净化空气、节约 资源的目的。 关键词:氯碱企业;泄漏检测;泄漏修复;技术方案 1泄漏检测与修复范围和内容 1.1范围 针对氯碱企业生产装置的阀门、法兰、连接件、泵、泄压设备、储罐人孔、 呼吸口等密封处,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 1.2内容 (1)根据PID图、平面图、工艺说明、动静设备台账等资料对需要进行LDAR 的装置区、储罐区的密封点进行建库、编号,并现场确认。(2)根据定义的泄漏浓度,对已经确认编号的密封点,采用检测仪器进行VOCs泄漏检测,发现VOCs泄漏点,并给出定量检测的浓度值。 (3)按照规范规定,及时对泄漏点进行修复。(4)将检测的数据录入LDAR信息 管理系统内,并进行密封点、泄漏点分类统计,对装置密封点排放量进行评估。(5)对已经修复好的泄漏点进行复检,并记录复检结果,录入LDAR信息管理系统,计算修复后的密封点排放量。 2泄漏检测与修复实施步骤 2.1资料收集 所收集资料包括企业基本资料、政策与法规、LDAR技术3部分,主要内容和 用途见表1~表3。 2.2检测方法及仪器 2.2.1检测方法 参照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环保署(EPA)定义的《方法21—挥发性有机物泄 漏检测》(以下简称“《方法21》”)中的要求,逐个检测有机物料工艺线路上的泵、压缩机、阀门、连接器、开口管线等设备和管阀件的泄漏排放浓度。 检测数量须满足:处于运行状态的泵、压缩机全测,调节阀不少于在运行总数 的50%,手阀、连接器、开口管线、卸压设备的检测数量视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根据《石油化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规定,在泄漏排放源表面测得VOCs 浓度值超过2000μmol/mol就表示存在泄漏。 2.2.2检测仪器、设备 红外热像仪:非接触式检测设备,通过探测物体本身散发的红外光并将其转化 为电信号,进而在显示器上生成热图像。有机物气体分析仪(Phx21):采用火焰离子检测器(FID)技术,专为《方法21》设计。防爆相机:可近距离拍摄装置、管件密 封点。 2.2.3泄漏量估算方法 氯碱企业生产过程中无组织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无机物,也夹杂有少量有机物,排放点多且分散,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大。研究表明,氯碱企业VOCs 排放总量中,管线组件和储罐的泄漏排放约占76%。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

泄漏检测与修复 (LDAR ) ”项目评估 技术规范 、八―.

刖言...............................................................................II 1. 适用范围 (1) 2. 评估依据 (1) 3. 工作流程 (1) 4. 评估内容 (2) 4.1 LDAR项目建立 (2) 4.2检测与维修情况 (2) 4.3 LDAR运行与管理情况 (2) 5. 评估报告 (3) 附录A LDAR项目评估报告大纲 (4)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1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污染排放控制,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1辖区内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项目评估的适用范围、评 估依据、工作流程、审核内容及评估报告等要求。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 ”项目评估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1辖区内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 2511 )、有机化 学原料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 2614)、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 2710)、 合成材料(国民经济行业代码: 2650)、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 码:2651)、合成橡胶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 2652)、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国民 经济行业代码:2653)企业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 ”项目的评估。 2. 评估依据 GB 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HJ 733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 《石化行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 《1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 ”实施技术规范》 3. 工作流程 企业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 ”项目的评估应依照以下流程(图 1)开展。 斛收亲 :整性评怙 澡移评依 鳖翔賀百翘性 评诂 音規空讦诂 挤 凹完善

石化装置开停车和检维修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指南

石化装置开停车和检维修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防治技术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石化行业装置开停工(车)和检(维)修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煤化工或其他采用连续化生产工艺的化工装置开停工(车)和检(维)修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也可参考本指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指南。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 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7822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 38597 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涂料产品技术要求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HJ 944 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总则(试行) HJ 1093 蓄热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00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 2026 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27 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石油炼制工业 以原油、重油等为原料,生产汽油馏分、柴油馏分、燃料油、润

滑油、石油蜡、石油沥青和石油化工原料等的工业,即GB/T 4754 中规定的精炼石油产品的制造(C251)。 3.2 石油化学工业 以石油馏分、天然气等为原料,生产有机化学品(参照GB 31571 附录A)、合成树脂(参照GB31572 附录A,包括聚氯乙烯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的工业,即GB/T 4754—2017 中规定的以石油馏分、天然气等为原料的有机化学原料制造(C2614)、初级形态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C2651)、合成橡胶制造(C2652)、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C2652)和合成纤维制造(C282)。 3.3 挥发性有机物 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有关规定确定的有机化合物。在表征VOCs 总体排放情况时,根据行业特征和环境管理要求,可采用总挥发性有机物(以TVOC 表示)、非甲烷总烃(以NMHC 表示)作为污染物控制项目。 3.4 装置开停工(车) 为进行计划设备检(维)修而进行的装置开停工(车)过程,包括装置的停运、倒空、清洗、吹扫臵换、进料等环节。 3.5 装置检(维)修 由于安全生产需要以及在装置运行一定周期后,需要停工对某个或多个装置进行检查,并修理、更换相关的设备、设施的过程。 3.6 装置边界 实施开停工(车)和检(维)修时企业设臵的控制边界或未设控制边界时的实际占地的边界。 3.7 火炬 用于热氧化处理、处臵区域内生产设备所排放的各类具有一定热值气体的焚烧装置。 3.8 火炬气柜 火炬系统中用于储存和调节、调配各装置所排放的待处理、处臵可燃气体的容器系统。 3.9 密闭 污染物质不与环境空气接触,或通过密封材料、密封设备与环境空气隔离的状态或作业方式。 3.10 密闭空间 利用完整的围护结构将污染物质、作业场所等与周围空间阻隔所

VOCs泄漏检测与修复分析报告

VOCs泄漏检测与修复分析报告 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加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问题日益受到。VOCs的泄漏不仅对环境质量造成威胁,也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因此,开展VOCs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至关重要。本报告将对VOCs泄漏检测与修复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VOCs泄漏检测方法 1、直接观察法:通过人工直接观察设备密封点、管线接口等易泄漏点,发现泄漏后立即采取措施。此方法简单易行,但受限于环境和人为因素。 2、红外线扫描法:利用红外线扫描设备,检测VOCs气体泄漏。此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但设备成本较高。 3、检漏仪器法:利用专用检漏仪器,检测设备或管道的密封性能,以及时发现泄漏。此方法操作简便,但需专业人员操作。 4、气体传感器法:利用VOCs气体传感器,监测环境中VOCs浓度,以便及时发现泄漏。此方法适用于连续监测,但需定期维护和校准。

三、VOCs泄漏修复措施 1、堵漏措施:针对不同泄漏原因,采取相应的堵漏措施,如更换密封圈、修补裂缝等。 2、吸附法:利用活性炭、分子筛等吸附剂吸附VOCs气体,降低空气中VOCs浓度。此方法适用于小规模泄漏。 3、吸收法:利用吸收剂吸收VOCs气体,再通过分离器将吸收剂与VOCs分离,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此方法适用于大规模泄漏。 4、燃烧法:将VOCs气体引入燃烧室,通过燃烧将VOCs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降低空气中VOCs浓度。此方法适用于高浓度泄漏。 四、建议与展望 1、加强培训: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VOCs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的掌握程度。 2、定期检查:定期对设备、管道等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3、引入新技术: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方法,提高VOCs泄漏检测与修复的效率和准确性。

浙江省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要求(试行)

浙江省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 (LDAR)技术要求(试行) 1、总则 1.1 在浙江省行政区域内从事LDAR相关工作,应遵循本技术要求。企业自行开展LDAR作为内部管理的,参照执行。 1.2本要求适用于: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511)、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14)、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710)、合成材料(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0)、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1)、合成橡胶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2)和合成纤维单(聚合)体的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3)等行业生产过程中全部或局部装置采用连续性生产工艺、涉及VOCs排放的企业,采用LDAR技术进行泄漏与修复管理。 1.3间歇性生产的制药、农药等精细化工企业及油品和化学品码头、罐区,以及其他有VOCs无组织排放的企业可参照《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HJ 733-2014)和本要求开展LDAR工作。 1.4 LDAR技术的管理和实施除应符合本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各设区市环保主管部门可根据地方特点,另行制定本辖区内的技术要求,但各项技术要求原则上应严于本要求。 2、编制依据 2.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 (4)《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 (5)《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国办发〔2014〕21号); (6)《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发〔2012〕130号); (7)《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保部公告2013年第31号); (8)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环发〔2014〕177号)。 2.2 浙江省相关政策 (1)《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年)》(浙政发〔2013〕59号); (2)《浙江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整治方案》(浙环发〔2013〕54号)。 2.3 参考技术文件 (1)《泄漏和敞开液面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HJ 733-2014); (2)《石化装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泄漏检测规范》(QSH0546-2012); (3)《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测定方法-火焰离子化侦测法》(台湾NIEA A706.73C); (4)《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测定方法》(台湾NIEA A706.72C); (5)美国EPA Method21排放系数。 3、术语和定义 (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化工行业VOCs治理技术指南

化工行业 VOCs 治理技术指南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标准化工行业的 VOCs 治理工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导则。 2.适用范围 本工作导则适用于有机化工、煤化工等化工行业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把握。 3.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4]《建设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5]《建设工程环境保护治理条例》 [6]《**省环境保护厅等5部门关于印发<**省重点行业挥发 性有机物专项治理方案>等5个行动方案的通知》 [7]《**省建设工程环境保护治理方法》 [8]《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标准标准》〔HJ2026- 2022〕

[9]《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标准标准》〔HJ 2027-2022〕 [10]《气体参数测量和采样的固定位装置》〔HJ/T 1-92〕 [1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 2022〕 [12]《工业企业噪声把握设计标准》〔GBJ87-85〕 [13]《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工业废气吸附净扮装置》 〔HJ/T 386-2022〕 [14]《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工业废气吸取净扮装置》 〔HJ/T 387-2022〕 [15]《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湿法漆雾过滤净扮装置》 〔HJ/T 388-2022〕 [16]《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工业有机废气催化净扮装 置》〔HJ/T 389-2022〕 [17]《爆炸性环境第4局部: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 〔GB 3836.4 〕 [18]《石油气体管道阻火器》〔GB/T 13347〕 [19]《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B 50016〕 [20]《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整设计标准》〔GB 50019〕 [21]《烟囱设计标准》〔GB 50051〕 [22]《建筑物防雷设计标准》〔GB 5005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