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流程及常见问题

浅析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流

程及常见问题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石油化工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现阶段,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石油化工行业需要严格限制挥发性有机化

合物的污染排放量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降低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量排放工作中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概念与应用流程,剖

析了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了相关的优化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泄露检测与修复;工作流程;常见问题

引言:

石化行业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包含有毒元素与致癌元素,严重危害社会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应用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

有助于缩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范围,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的质量

与水平,然而现阶段我国化工行业在应用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过程中,存在较

多不足之处,需要化工企业充分认识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概念与应用流程,全

面剖析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的测量,

提高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保护化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化工企业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简介

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是指借助安放在固定位置或可以随身携带的检测设备,

检测化工企业生产环节中容易发生化学原材料泄露情况的密封点,并及时修复泄

漏点,控制化学物质泄露量的技术。化学原材料泄露情况容易发生在发电机泵、

压缩机设备、搅拌器设备、阀门口、管线、泄压装置、取样连接部门、连接构

件等部位[1]。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源自于20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发展到现在其泄露检测制度与维修方法已经较为完整。

1.泄露检测与修复工作流程

2.1划分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

划分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有助于根据装置设备中挥发性有机化

合物的含量判断化学泄露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效率。划分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范围的具体方法为,充分参考化学设备物料表、化学设备操作规范、化工厂生产工序、设备模型图与管道仪表图等划分泄露检测

与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辨识图纸中物料的状态。

2.2定位与描述密封点

定位与描述密封点有助于精准识别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范围内装置设备

与管线的密封点,并按照相关的规则,标识与描述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范围

内密封点位置,实现精准定位密封点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

应用效果。定位与描述密封点方法有很多,例如,挂牌法、图像记录法或二者有

机结合的方法。现阶段,我国石化企业通常采用将二者有机结合的方法定位与描

述密封点,此举有助于减少挂牌数量,为管理现场组件变更的工作提供助力,同

时还具有可视化、找寻检测点速度快的优点,除此之外,应用挂牌法中标识牌上

所包含的编码应具有唯一、有序、定位的特点[2]。

2.3建立密封点台账

建立密封点台账有助于为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资料参考依据。首先,密封点台账中需要包含化工设备名称、密封点类型、密封点存在部门、密封

点数量、密封点所属装置、密封点位置、密封点编号、密封点位置直径与密封物

料状态,便于管理密封点信息,提高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水平。第二,密

封点信息可传输到检测仪器的配套设施中,使化工厂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询

密封点信息,记录检测数据。

2.4检测密封点现场

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的关键点在于检测密封点现场。现阶段,我国化工

企业通常选择借助方便携带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仪设备,检测密封点现场。首先

检测密封点现场之前,检测人员需要在将设备开机预热的基础上检查设备流量,

其次,设备预热结束之后,可以输送零气或标准气体检查仪器零点与示值,根据

示值检查结果与标准结果之间的差距,判断是否可以开始检测密封点现场的工作。再次,在检测密封点现场的过程中,掌握相关装置与化工厂生产环节的本地值。

最后,当发现检测设备仪器漂移值大于-10%时,重新开展检测密封点现场的工作[3]。

2.5维修泄漏点

限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排放量的关键在于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在维修泄

漏点方面的应用。首先,以密封点测量值与阀值对比的结果为依据,判断密封点

的泄露情况。其次,在检测密封点现场工作完成之后,设计相关标识区分密封点

情况,例如,以绿色标识没有泄露情况的密封点、以黄色标识可能存在泄露情况

的密封点、以红色标识需要立即修复的密封点。再次,密封点检测部门需要及时

告知维修单位维修任务,使维修部门可以提高自身工作的效率,快速解决泄露点

问题。最后,在首次修复工作完成之后,不断检查维修效果,保障维修工作的质量。同时,当发现部分泄漏点不具备修复条件或维修会导致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大

量泄露的情况时,需及时将泄漏点安排到延迟修复的计划表中,选择更有效的处

理方法。

2.6泄漏检测与修复报告

通过化工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管理工作的实施,设计泄漏检测与修复报告,例如,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季度报告、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年度报告、计算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排放量的报告等,为化工企业统计泄漏检测与修

复技术的应用效果、管理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方案及控制挥发性有机化合

物污染排放量提供助力。

1.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第一,检测密封点现场的操作不规范,例如检测人员没有将检测设备开机预

热或没有及时检查设备流量等问题。第二,检测技术人员缺乏专业的能力水平与

职业素养,无法准确使用检测设备,第三,维修部门没有及时正确的将不能立即

修复的泄露点记录到延迟维修计划表中。第四,维修人员没有及时开展维修工作,导致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泄露量越来越多。第五,检测数据信息记录的不完整。第六,检测仪器设备校准不规范。第七,设备仪器图与管道仪表图不够详细。

1.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的优化策略

第一,规范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流程,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泄露检修

与修复技术的应用效率。第二,建立健全与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约束化工厂工作人员在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环节中的操作

行为,保障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的效率。第三,设计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标

准与规范性技术要求。第四,严格管理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流程,监督其具

体的操作方法、实际应用质量与应用效果。第五,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化工企

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保障检测设备的效果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第六,落

实与泄漏点维修人员有关的管理制度,提高维修人员工作的效率,保障泄漏点维

修工作的质量。第七,使用符合国家标准与行业规定的泄漏检测设备,提高泄漏

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结论:综上所述,化工企业需要充分认识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的概念,深入剖析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的应用流程,明确当前泄漏检测与修

复(LDAR)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与研究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

术应用的策略,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

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夏薇,刘峰,吴庆峰.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变更管理[J].安全、健

康和环境,2022,22(07):56-58.

[2]许静.炼油厂挥发性有机物(VOCs)泄漏检测与修复[J].化学工程与装

备,2021(10):259-260.DOI

[3]张元勇,高飞侠.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总结[J].中氮肥,2020(01):1-3+7.DOI

浅析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流程及常见问题

浅析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流 程及常见问题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石油化工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现阶段,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石油化工行业需要严格限制挥发性有机化 合物的污染排放量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降低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量排放工作中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概念与应用流程,剖 析了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了相关的优化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泄露检测与修复;工作流程;常见问题 引言: 石化行业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包含有毒元素与致癌元素,严重危害社会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应用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 有助于缩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范围,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的质量 与水平,然而现阶段我国化工行业在应用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过程中,存在较 多不足之处,需要化工企业充分认识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概念与应用流程,全 面剖析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的测量, 提高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保护化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化工企业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简介 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是指借助安放在固定位置或可以随身携带的检测设备, 检测化工企业生产环节中容易发生化学原材料泄露情况的密封点,并及时修复泄 漏点,控制化学物质泄露量的技术。化学原材料泄露情况容易发生在发电机泵、 压缩机设备、搅拌器设备、阀门口、管线、泄压装置、取样连接部门、连接构

件等部位[1]。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源自于20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发展到现在其泄露检测制度与维修方法已经较为完整。 1.泄露检测与修复工作流程 2.1划分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 划分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有助于根据装置设备中挥发性有机化 合物的含量判断化学泄露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效率。划分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范围的具体方法为,充分参考化学设备物料表、化学设备操作规范、化工厂生产工序、设备模型图与管道仪表图等划分泄露检测 与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辨识图纸中物料的状态。 2.2定位与描述密封点 定位与描述密封点有助于精准识别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范围内装置设备 与管线的密封点,并按照相关的规则,标识与描述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范围 内密封点位置,实现精准定位密封点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 应用效果。定位与描述密封点方法有很多,例如,挂牌法、图像记录法或二者有 机结合的方法。现阶段,我国石化企业通常采用将二者有机结合的方法定位与描 述密封点,此举有助于减少挂牌数量,为管理现场组件变更的工作提供助力,同 时还具有可视化、找寻检测点速度快的优点,除此之外,应用挂牌法中标识牌上 所包含的编码应具有唯一、有序、定位的特点[2]。 2.3建立密封点台账 建立密封点台账有助于为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资料参考依据。首先,密封点台账中需要包含化工设备名称、密封点类型、密封点存在部门、密封 点数量、密封点所属装置、密封点位置、密封点编号、密封点位置直径与密封物 料状态,便于管理密封点信息,提高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应用水平。第二,密 封点信息可传输到检测仪器的配套设施中,使化工厂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询 密封点信息,记录检测数据。 2.4检测密封点现场

LDAR泄露

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是在化工企业中对生产全过程原料进行控制的系统工程。 该技术采用固定或移动监测设备,监测化工企业各类反应釜、原料输送管道、泵、压缩机、阀门、法兰等易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泄漏处,并修复超过一定浓度的泄漏检测处,从而达到控制原料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是国际上较先进的化工废气检测技术。 典型的LDAR步骤:确定程序、组件检测、修复泄漏、报告闭环等。其子程序包括:检测前准备子程序、检测子程序、修复子程序、报告子程序等。 LDAR技术使用专门检测有机气体的仪器,以确认发生泄漏的设备。技术人员检测后,会对每个阀门和密封点编号,并设立牌子,建立台账。其中,绿色牌表示无泄漏;黄色牌表示警告,要予以修复;红色牌表示须立即整改。 1.2.1惯性除尘器----惯性运动原理 利用惯性力的作用把含尘气流中的尘粒分离出来是惯性除尘的理论基础,由于惯性除尘器形式不同,分离的过程也有所不同。 惯性除尘器根据构造和工作原理,分为两种形式,即碰撞式和回流式。 1.碰撞式除尘器 碰撞式除尘器的特点是用一个或几个挡板阻挡气流的前进,使气流中的尘粒分离出来。这种形式的惯性除尘器阻力较低,效率不高。 2.回流式除尘器的特点是把进气流用挡板分割为小股气流。为使任意一股气流同样的较小回转半径及较大回转角,可以采用各种挡板结构,最典型的是百叶挡板。 惯性除尘器定型产品不多,大多数是根据需要进行专门设计的。到20世纪90年代,回流式惯性除尘器获得技术突破,由于叶片形式和通道比例的改进,它在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影响惯性除尘器性能的因素可根据以下事项进行判定: 1.对于碰撞式惯性除尘器,当碰撞前的气流速度越高,而出口的气流速度越低,其除尘效

VOCs泄露检测与修复(LDAR)应用解决

VOCs泄露检测与修复(LDAR)应用解决 LDAR的定义: 全称泄漏检测与修复(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是采用专门的气体检测仪器进行检测,确认“微泄漏”的设备;而后通过修复降低无组织排放的一项工作。 LDAR的内涵: LDAR本质是一种对企业VOCs“微泄漏”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方法。 企业VOC废气排放的四种类型: (1)通过排气筒的有组织废气排放; (2)企业检维修、开停车等过程产生的非正常废气排放;(3)物料储运过程;生产过程的投加料、反应过程,以及物料转移、过滤、离心、干燥、精馏、吸收、萃取等单元操作过程中“可以看见”的“非密闭式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我们定义为“宏观无组织排放”; (4)通过设备和工艺管道动、静密封点泄漏产生的“不可见”无组织排放,我们定义为“微观无组织排放”或者“微泄漏”。 对于大型石化企业(一般采用密闭式一体化生产过程,前三种废气都可以得到很好控制),以及其他一些前三种VOC废气排放已得到较好控制的企业而言,“微观无组织排放”(“微泄漏”)控

制逐渐成为下一阶段VOC减排工作的重心,其重要的控制和操作手段正是LDAR。 LDAR检测意思: 据美国EPA调查,设备“微泄漏”造成的VOCs排放量远远超过容器储存、污水站、转移操作、通风过程等,而“微泄漏”产生环节则主要来源于阀门和管道连接,占“微泄漏”排放总量的90%以上。一旦实施LDAR工作,提高生产装置的密封度,阀门和配件等连接处“微泄漏”VOCs的排放水平可减少60%-80%。 美国EPA对实施LDAR的企业进行评估,石油精炼企业实施LDAR工作后,设备泄漏量减少了63%;石化企业VOC排放量可降低56%。 LDAR为企业带来什么效益? 经济效益:(1)通过LDAR工作,企业可以修复泄漏组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备维护,从而提高设备使用寿命;(2)减少原料和产品的无组织排放,提高原料利用率和产品回收率;(3)无组织废气排放的减少,使得企业减少了VOCs排污费的缴纳。 环境效益:减少了VOCs(其中包含温室气体)的排放。 社会效益:由于减少了无组织废气的排放,降低了异味扰民的风险,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国外LDAR相关法律法规:

LDAR泄露检测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

LDAR泄露检测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

目录 1项目由来 (3) 2编制依据 (3) 3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4) 3.1企业简介 (4) 3.2企业环保手续履行情况 (4) 3.3企业公辅工程基本情况 (6) 3.4生产工艺流程........................................................................................................................... .. (7) 3.5原辅材料理化性质及毒性 (14) 4LDAR项目技术方案 (16) 4.1图纸审核 (16) 4.2泄漏识别................................................................................................................................. .. (16) 4.3泄漏检测与修复点位预估...................................................................................................... . (17) 4.4设备编号 (18) 4.5泄漏检测................................................................................................................................. . (20) 4.5.1检测仪器..................................................................................................................... . (20) 4.5.2检测所需试剂......................................................................................................... .......... (25) 4.5.3检测频率.................................................................................................................. .......... (25) 4.5.4检测步骤......................................................................................................................... (25) 4.6泄漏修复 (27) 4.7检测质量控制 (28) 5项目质量保证与控制............................................................................................................ . (30) 5.1LDAR质量管理体系................................................................................................... .... (30) 5.2数据记录..................................................................................................................... (31) 5.3软件平台 (33) 6LDAR项目申报 (35) 附件。。。。。。。。。。。。。。。。。。。。。。。。。。。。。。。。。。37

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项目

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 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对省内化工园(集中)区化工企业、石化企业等实施“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评估。 二、评估依据 ∙GB 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HJ 733-2014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 ∙DB32-3151-2016 江苏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关于印发<石化行业VOCs 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及<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的通知》(环 办〔2015〕104 号) ∙《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指南》(苏环办〔2015〕157号) ∙《江苏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指南》(苏环办〔2016〕95号)

三、评估流程 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评估应依照以下流程开展(图1)。 图1 LDAR项目评估流程 四、评估范围和内容 从以下三部分对LDAR实施情况进行评估:①LDAR

建档情况;②LDAR检测与维修情况;③LDAR运行与管理情况。 (一)LDAR项目建档评估 1、实施范围完整性 采用资料分析与装置现场勘查相结合的方式,评估企业是否按照《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指南》和《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的要求进行LDAR 项目的建立,包括并不限于如下内容: (1)在厂区平面布置图上标注进行LDAR工作的主体工程与公辅环保工程;并分别列表说明其基本建设内容,包括(生产车间、生产装置、主要生产单元、产品名称、生产连续性等)。 (2)列表给出进行LDAR工作的主体工程和公辅环保工程的主要设备,包括所属单元、设备名称、设备位号、工艺条件、内部物料、楼层位置等。 (3)评估是否按照技术指南要求,通过装置适合性分析和设备适合性分析明确纳入LDAR实施范围的建设内容、确定检测对象,包括申请豁免检测但需建档(记录申报)设备、不可达设备。 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抽取装置所有工艺流程图(PFD)和5%~10%的管道仪表图(P&ID)进行分析,评估装置LDAR实施范围是否存在LDAR实施范围的漏判、误判。结合装置现场勘察,评估LDAR项目实施范围内工艺设备、管

泄漏检测与修复制度管控方案

泄漏检测与修复制度管控方案 一、目的 为了加强有机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降低企业排放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强对本公司VOCs管理进行管控,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对VOCs无组织排放的排查管控提供了排查流程和奖惩管理依据,适用于**公司及全资、控股子公司VOCs无组织排放管控管理。 三、定义 (一)VOCs 是指常温下饱和蒸汽压大于70 Pa、常压下沸点在260℃以下的有机化合物,或在20℃条件下,蒸汽压大于或者等于10 Pa 且具有挥发性的全部有机化合物。 (二)无组织排放 大气污染物不经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 (三)泄漏检测与修复 泄漏检测与修复是指对工业生产全过程物料泄漏进行控制 的系统工程。该技术采用固定或移动检测仪器,定量或定性检测生产装置中阀门等易产生VOCs泄漏的密封点,并修复超过一定浓度的泄漏点,从而控制物料泄漏损失,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简称LDAR。 (四)FID 火焰离子化检测仪,是一种高灵敏度通用型检测器,几乎对

所有的有机物都有响应,而对无机物、惰性气体或火焰中不解离的物质等无响应或响应很小。 (五)泄漏密封点 净检测值超过泄漏控制浓度的密封点,简称泄漏点。 (六)严重泄漏密封点 按照净检测值达到或超过10000μmol/mol的泄漏点,简称严重泄漏点。 四、职责HSE管理部 1、负责制定、修订公司《泄漏检测与修复制度管控方案》,并监督执行; 2、负责制定公司VOCs无组织排放指标,并监督执行; 3、组织VOCs环保专项检查,通报并督促问题整改; 4、参与对影响空气质量的环境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并督促整改; 5、负责VOCs排查管控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6、参与审核VOCs治理的环保技术项目; 7、根据法律法规、标准的更新情况,识别公司VOCs排放方面的合规性风险,并及时向上级领导反馈意见和建议; 8、与政府环保主管部门对接有关VOCs监管方面的工作。 (二)生产部 1、参与审核VOCs治理的环保技术项目; 2、负责制定VOCs无组织异常排放情况下的生产调度措施,并组织处理; 3、负责协调各装置通过工艺调整减少VOCs无组织排放。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 技术规范

目次 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评估依据 (1) 3. 工作流程 (1) 4. 评估内容 (2) 4.1 LDAR项目建立 (2) 4.2 检测与维修情况 (2) 4.3 LDAR运行与管理情况 (2) 5. 评估报告 (3) 附录A LDAR项目评估报告大纲 (4) 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1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污染排放控制,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1辖区内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的适用范围、评估依据、工作流程、审核内容及评估报告等要求。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1辖区内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511)、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14)、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710)、合成材料(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0)、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1)、合成橡胶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2)、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3)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评估。 2.评估依据 GB 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HJ 733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 《石化行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 《1“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规范》 3.工作流程 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评估应依照以下流程(图1)开展。 图1 LDAR项目评估流程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规程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规程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规程目的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指南,深入推进公司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工作,有效控制挥发性有机物的无组织排放,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规程。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的全过程。 责任 EHS部:负责联系第三方检测单位统计本公司监测点位数量并进行挥发性 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各车间:负责配合第三方检测公司对各车间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 术语 挥发性有机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有关规定确定的有机化合物。在表征 VOCs 总体排放情况时,根据行业特征和环境管理要求,可采用总挥发性有机物(以 TVOC 表示)、非甲烷总烃(以 NMHC 表示)作为污染物控制项目。 无组织排放 fugitive emission :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包括开放式作业场所逸散,以及通过缝隙、通风口、敞开门窗和类似开口(孔)的排放等。 泄漏检测与修复 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泄漏检测与修复是指对工业生产全过程挥发性有机物物料逸散、泄漏进行控制的系统工程。该技术采用固定或移动检测仪器,定量检测易产生挥发性气体泄漏的场所和所有挥发性气体排放源,从而控制VOCs逸散、泄漏排放,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简称LDAR。

ldar检测服务方案

ldar检测服务方案 LDAR是指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即泄漏检查与修复。在工业领域中,由于管道、阀门等设备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磨损,容易发生泄漏问题。这些泄漏不仅会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还可能对环境和人员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定期进行LDAR检测和修复非常重要。 LDAR检测服务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系统识别:首先需要对需要进行LDAR检测的系统进行识别,包括管道、阀门、储罐等设备。根据系统的复杂程度和规模,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仪器。 2. 泄漏检测:根据系统的特点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泄漏检测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红外成像、激光光谱、紫外线检测等。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系统进行逐一排查,确保每个关键部位都进行了检测。 3. 数据记录:对检测到的泄漏进行数据记录,包括泄漏的位置、大小、类型等信息。可以使用专业的软件系统来记录和管理检测数据,方便后续分析和报告。 4. 修复措施: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修复措施。对于小的泄漏,可以直接进行修复;对于大的泄漏,可能需要暂停系统运行,并采取更严格的修复措施。修复后需要重新进行检测,确保问题已经解决。 5. 报告和管理:根据检测和修复的结果,编制相应的报告,并进行整理和归档。此外,还可以建立一个LDAR管理

系统,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修复,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LDAR检测服务中,还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1. 培训和指导:对LDAR检测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让他们熟悉检测方法和仪器的使用,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此外,还可以提供操作指南和标准,以便检测人员进行参考。 2. 定期维护:定期对LDAR检测仪器进行维护和校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可以建立一个定期维护计划,并对维护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 3. 数据分析: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泄漏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可以使用统计和图表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4. 技术创新:关注LDAR检测领域的新技术和方法,及时更新和改进LDAR检测服务方案。可以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研发工作,推动LDAR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之,LDAR检测服务方案是保障工业系统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和有效的修复措施,可以减少泄漏问题对工业系统和环境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同时,还可以建立完善的LDAR管理系统,定期进行检测和修复,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ldar泄漏检测标准

ldar泄漏检测标准 LDAR泄漏检测标准 一、引言 涉及化工、石油、天然气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常常面临气体或液体泄漏的问题。泄漏的发生对环境、人体健康和公司经济利益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进行泄漏检测是非常重要的。LDAR(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泄漏检测和修复技术,通 过使用合适的设备和方法,可以及时准确地检测泄漏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修复。 二、概述 LDAR泄漏检测标准旨在为企业提供实施泄漏检测和修复工作的标准指导,以确保工艺装置的安全运行,减少泄漏对环境的影响。该标准包括泄漏检测的程序、检测设备的选择和操作、泄漏源分类和排污物管理。 三、泄漏检测程序 1. 泄漏源定位:根据工艺装置的特点,确定泄漏源的可能位置,并制定检测方案。 2. 检测设备准备:准备合适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包括红外线气体分析仪、阴极保护腐蚀探测仪等。 3. 检测设备校准:在进行泄漏检测前,需要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泄漏检测:根据泄漏源定位的结果,使用合适的检测设备对可能泄漏的位置进行检测。 5. 数据记录和分析:记录检测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

泄漏源的大小和严重程度。 四、检测设备选择和操作 1.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可用于检测有机物的泄漏。操作时需要调整测量范围和灵敏度,保持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 阴极保护腐蚀探测仪:可用于检测金属质量和腐蚀情况。操作时需要根据不同金属的特性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检测。 3. 测漏器:可用于检测管路和容器的气体泄漏。操作时需要根据泄漏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漏仪器和方法。 五、泄漏源的分类 1. 漏点泄漏:包括管道接头、阀门、法兰等部件的泄漏。 2. 泄漏井:由于地下腐蚀或管道轴线移动等原因导致管道泄漏。 3. 阀门和闸板泄漏:由于密封不良或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泄漏。 4. 管道接头泄漏:由于紧固不当或密封材料老化而导致的泄漏。 六、排污物管理 对于发现的泄漏源,需要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以减少泄漏对环境的影响。修复过程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包括防止火源、用合适的防护设备和服装、正确选择修复材料。 七、总结 LDAR泄漏检测标准为企业提供了实施泄漏检测和修复工作的基本框架和指导原则。通过合适的检测设备和操作方法,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和修复泄漏源,保护环境,维护企业的经济利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流程及常见问题剖析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流程及常见问题剖析 作者:刘志阳廖程浩张晖张永波赵秀颖唐喜斌 来源:《绿色科技》2017年第14期 摘要:指出了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是控制工艺设备与管线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泄漏的最佳可行技术,通过对我国多家石化企业30余套装置LDAR技术应用情况的跟踪研究,总结了LDAR工作实施流程,剖析了企业在LDAR实施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如何规范开展LDAR技术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泄漏检测与修复;挥发性有机物;工作流程;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X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4-0135-03 1 引言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造成臭氧、光化学烟雾和灰霾污染的重要前体物质,部分VOCs还具有毒性和致癌性,会危害人体健康[1,2]。石化行业是我国工业源VOCs主要排放行业,排放量大且以无组织排放为主[3]。据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协会估算,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工艺设备管线物料泄漏导致的VOCs排放量占全厂VOCs无组织排放总量的40%~50%[4]。“泄漏检测与修复”(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LDAR)是一种从源头上控制石化行业工艺设备与管线无组织泄漏的最佳可行技术,规范实施LDAR工作可显著削减工艺设备管线泄漏环节的VOCs无组织排放。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应用LDAR技术40多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LDAR技术应用体系和管理模式,通过实施LDAR技术带来的VOCs减排效益显著。由于我国LDAR技术应用起步较晚,企业开展LDAR技术应用的时间短、基础弱,部分企业对实施LDAR实施工作流程、技术要点理解不同,导致不同企业和装置LDAR技术应用改造的实施效果参差不齐[5]。笔者对LDAR工作实施的标准化流程进行了总结,对企业实施LDAR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规范开展LDAR技术应用的建议。 2 LDAR技术简介 LDAR技术是利用固定或便携式检测设备,定量检测企业生产装置中阀门等易产生VOCs 泄漏的密封点,并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有效措施修复泄漏点,从而对全过程物料泄漏进行控制的

LDAR检测实施方案

LDAR检测实施方案 一、前言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工业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也越来越高。LDAR(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检测作为环保监管的重要环节,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LDAR检测的实施 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二、LDAR检测的重要性 LDAR检测是指对于工业企业中的泄漏点进行定期检测和修复,以确保环境的清洁和安全。泄漏点的存在不仅会导致环境污染,还可能 对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LDAR检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LDAR检测实施方案,才能够有效地发现和修复泄 漏点,保障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三、LDAR检测实施方案 1. 确定检测周期 首先,需要根据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LDAR检测的周期。一般

来说,对于高风险的泄漏点,需要进行更加频繁的检测,而对于低 风险的泄漏点,则可以适当延长检测周期。在确定检测周期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监管的要求,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确定检测方法 LDAR检测的方法包括了各种检测设备和技术,例如红外线摄像机、超声波检测仪等。在制定LDAR检测实施方案时,需要根据泄漏点 的性质和规模,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同时,还需要培训相关人员,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操作检测设备,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制定修复计划 在LDAR检测中,不仅需要及时发现泄漏点,还需要制定相应的修 复计划。一旦发现泄漏点,需要立即对其进行修复,以防止进一步 的环境污染。因此,在制定LDAR检测实施方案时,还需要考虑到 泄漏点修复的流程和方法,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修复工作。 4. 建立档案记录 LDAR检测实施方案的最后一步是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在每一次的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

泄漏检测与修复 (LDAR ) ”项目评估 技术规范 、八―.

刖言...............................................................................II 1. 适用范围 (1) 2. 评估依据 (1) 3. 工作流程 (1) 4. 评估内容 (2) 4.1 LDAR项目建立 (2) 4.2检测与维修情况 (2) 4.3 LDAR运行与管理情况 (2) 5. 评估报告 (3) 附录A LDAR项目评估报告大纲 (4)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1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污染排放控制,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1辖区内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项目评估的适用范围、评 估依据、工作流程、审核内容及评估报告等要求。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 ”项目评估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1辖区内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 2511 )、有机化 学原料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 2614)、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 2710)、 合成材料(国民经济行业代码: 2650)、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 码:2651)、合成橡胶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 2652)、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国民 经济行业代码:2653)企业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 ”项目的评估。 2. 评估依据 GB 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HJ 733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 《石化行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 《1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 ”实施技术规范》 3. 工作流程 企业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 ”项目的评估应依照以下流程(图 1)开展。 斛收亲 :整性评怙 澡移评依 鳖翔賀百翘性 评诂 音規空讦诂 挤 凹完善

广东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

广东省泄漏检测与修复 (LDAR ) ”项目评估 技术规范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二0—六年九月 、八―. 刖言...............................................................................II

1.适用范围 (1) 2.评估依据 (1) 3.工作流程 (1) 4.评估内容 (2) 4.1 LDAR项目建立 (2) 4.2检测与维修情况 (2) 4.3 LDAR运行与管理情况 (2) 5.评估报告 (3) 附录A LDAR项目评估报告大纲 (4)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广东省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 )污染排放控制,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广东省辖区内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项目评估的适用范围、评估依据、工作流程、审核内容及评估报告等要求。

广东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项目评估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广东省辖区内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511)、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14)、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710 )、合成材料(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0)、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 码:2651)、合成橡胶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2)、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国民 经济行业代码:2653)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项目的评估。 2.评估依据 GB 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HJ 733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 《石化行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 《广东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实施技术规范》 3.工作流程 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项目的评估应依照以下流程(图1)开展。 实施范国亍&姿性评洁 怎牛在卫蟲摘建理机悻评佶 述㊈三址迟堆機 评怙合理性讦诂 LDAR运行与管理评估 H ■ !■ K ■ ■ ■ ■ H ■ M W ■ ■■ ■ ■ K ■ ■ ■ ■ ■ ■ ■ 图1 LDAR项目评估流程 1

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指南分解

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指南分解附件1 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指南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告》(国发〔2021〕37号),深入细致大力推进我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环境治理工作,有效率掌控挥发性有机物的并无 非政府排放量,融合本省实际,制订本技术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于石油天然橡胶工业、石油化学工业企业、及其他牵涉挥发性有机物物 料生产、采用、运输或存储,化工装置或设备密封点数量不大于5000点的各类企业vocs 无非政府排放量掌控和环境监督管理,亦适用于于有关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 评价和环境保护设计中有关的环境保护建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31570-2021石油天然橡胶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标准gb31571-2021石油化学工也污染 物排放量标准gb/t8170数据求和规则与音速数值的则表示和认定hj733外泄和袒露液面 排放量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3术语和定义3.1石油化学工业 以石油馏分、天然气等为原料,生产有机化学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的工业。 3.2石油天然橡胶工业 以原油、重油等为原料,生产汽油馏分、柴油馏分、燃料油、润滑油、石油蜡、石油 沥青和石油化工原料等的工业。 3.3挥发性有机物(vocs)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有机化合物:(1)在太阳光紫外线存在下,可与氮氧化物发生 反应产生光化学氧化物;(2)20℃下蒸汽压大于10pa;(3)标准大气压下(101.3kpa)下沸点不高于260℃。 1 3.4有机毒性大气污染物(ohaps) 未知或疑为引发癌症或其他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例如生殖影响和生理瑕疵及轻微转差 环境的有机空气污染物,参看第三章a。 3.5轻液体

广东省泄漏检测与维修(LDAR)

广东省“泄漏检测与维修” (LDAR) 实施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二〇一六年七月

目次 前言 (ii)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技术要求 (3) 4.1 项目建立 (3) 4.2 泄漏检测 (4) 4.3 泄漏维修 (5) 4.4 LDAR管理系统 (6) 5.LDAR管理要求 (6) 5.1 建立企业LDAR管理制度 (6) 5.2 开展LDAR项目评估 (6) 6.数据报送 (6) 附录A LDAR检测方法与流程 (7) 附录B 常见VOCs及OHAPs物质表 (14) 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广东省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污染排放控制,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广东省辖区内企业“泄漏检测与维修”(LDAR)项目建立、泄漏检测、泄漏维修、LDAR管理系统和LDAR管理的要求。 ii

广东省“泄漏检测与维修”(LDAR)实施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广东省辖区内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511)、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14)、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710)企业应用LDAR 技术。 合成材料(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0)、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1)、合成橡胶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2)、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3)企业LDAR技术应用可参照执行。 适用于内部蕴含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质量分数不低于10%或有机毒性大气污染物(OHAPs)质量分数不低于5%的工艺设备和管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 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HJ 733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 3.术语和定义 3.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简称VOCs,指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简称VOCs。常见的VOCs物质参见附录B。 3.2 有机毒性大气污染物organic hazardous air pollutants 已知或疑似引起癌症或其他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如生殖影响和生理缺陷及严重恶化环境的有机空气污染物。简称OHAPs。常见的OHAPs物质参见附录B。 3.3 泄漏排放源leak sources 指各种内部含有挥发性有机物料的装置和设备,包括泵、搅拌器、压缩机、阀门、连接件、法兰、开口阀或开口管线、泄压设备、取样连接系统等设备。 3.4 1

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指南

附件1 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指南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深入推进我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工作,有效控制挥发性有机物的无组织排放,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技术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石油炼制工业、石油化学工业企业、及其他涉及挥发性有机物物料生产、使用、运输或存储,化工装置或设备密封点数量不小于5000 点的各类企业VOCs 无组织排放控制和环境监督管理,亦适用于相关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设计中相关的环境保护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31570-2015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1-2015 石油化学工也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8170 数据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HJ 733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3.1 石油化学工业 以石油馏分、天然气等为原料,生产有机化学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的工业。 3.2 石油炼制工业 以原油、重油等为原料,生产汽油馏分、柴油馏分、燃料油、润滑油、石油蜡、石油沥青和石油化工原料等的工业。 3.3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有机化合物:(1)在太阳光紫外线存在下,可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产生光化学氧化物;(2)20℃下蒸汽压大于10Pa;(3)标准大气压下(101.3kPa)下沸点不高于260℃。

3.4有机毒性大气污染物(OHAPs) 已知或疑似引起癌症或其他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如生殖影响和生理缺陷及严重恶化环境的有机空气污染物,参见附录A。 3.5 轻液体 在工艺条件下呈液态,且蒸气压大于0.3 kPa(20℃时)的VOCs 组分质量分数之和不低于20%的物料。 3.6 重液体 除气体和轻液体以外的含VOCs物料。 3.7 密封点 采用密封措施,阻止设备流体从相邻结合面间或开口处向外泄漏的点位。 3.8 泄漏排放源 原料中间体存放区、生产车间、输送管道、生产装置、中间罐、灌装线、危险废物暂存库、产品等存储库、污水池、废气处理设施、投料口、采样口以及任何易产生挥发性气体泄漏的场所和所有挥发性气体排放源;以及阀门、法兰及其他管道连接设备、泵、压缩机及压缩机密封系统放气管、卸压装置、开口阀门、搅拌器密封口、通道门密封等易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泄漏的设备的泄漏排放。 3.9 设备泄漏 设备泄漏是指因各类泄漏排放源密封失效或密闭性差,致使内部物料逸散至大气中,造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现象。设备泄漏需通过感官检查或仪器检测发现和判断。 3.10 泄漏控制浓度 指在相关排放标准或法规中规定的,在泄漏排放源表面测得的VOCs 浓度值,表示有VOCs泄漏存在,需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它是一个基于经校准气体校准的仪器的测定读数。 3.11 泄漏检测与修复 泄漏检测与修复是指对工业生产全过程挥发性有机物物料逸散、泄漏进行控制的系统工程。该技术采用固定或移动检测仪器,定量检测易产生挥发性气体泄漏的场所和所有挥发性气体排放源,从而控制VOCs逸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