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编制说明
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编制说明

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编制说明
放计算考虑响应因子影响了,泄漏认定也应采取统一的原则。
二、指南内容和编制依据
(一)指南结构
指南由石化企业 LDAR 工作流程、项目建立、常规检测、泄漏 修复和质量保证与控制等构成等 11 部分构成。为了更好地指导企业 有序、规范开展 LDAR 工作,工作组编制了装置编码等 4 个资料性 附录,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三)工作过程
“指南”编制启动后,工作组收集了大量国内外泄漏检测与修复 有关的资料,并通过认真梳理,初步确定了引用或参考的国内外标准。 2014 年 11 月-12 月分别到天津大港石化公司和燕山石化公司,分类 统计了典型炼油装置(蒸馏、重整)密封点数量,考察企业泄漏检测 专业队伍的现场实际操作和 LDAR 运行状况。听取了石化企业目前 开展 LDAR 的基本情况介绍,共同探讨了泄漏检测与修复项目实施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四)征求意见稿内容调整说明
1.修改概况 2015 年 5 月 6 日,环保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本指南征求意 见稿,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共 72 个单位或部门反馈了意见。 其中包括环保部科技标准司等 10 个司局,环科院等 12 个直属科研单 位,44 个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中国石化等 6 家企业。反馈意见共 94 条,其中采纳 77 条,占 82%。2015 年 7 月初 工作组向环保部污防 司作了征求意见汇总处理情况专题汇报。根据污防司领导的意见,工
(二)工作启动
在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简称“中心”)及挥发性有机 物污染控制工作组(简称“工作组”)大量前期研究基础上,从 2014 年 12 月开始,由中心组织牵头,从工作组中抽调了中石化、中石油、 中海油和斯尼福公司等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加起草了本指南。
1化工企业生产装置泄漏管理导则标准编制说明

《化工企业生产装置泄漏管理导则》编制说明一、必要性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泄漏就是引起火灾、爆炸、中毒事、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
现代化工企业生产规模大,生产、使用、存储的危险化学品量多,使用的生产设备类型与数量多,用于输送物料的管路较长,工艺过程复杂且具有高温、高压的特点,生产装置整体危险性高,有毒有害物料容易发生泄漏,引起生产事故。
加强化工企业泄漏管理就是加强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
预防与控制泄漏,可减少作业人员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保障作业人员健康;减少火灾爆炸事故,保证企业生产连续稳定;减少物料与能量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完善的泄漏管理可将事故预防工作的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事故,提升化工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与城市规模的扩大,在原本处于城市边缘的化工企业周围形成了大量人员密集区,部分转移至化工园区的企业也面临着装置集中度高的现状。
随着公众对安全与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化工泄漏所造成的安全与环境问题日渐得到重视。
所以完善化工企业泄漏管理制度,加强化工企业泄漏管理,建立合适的考核方法,减少泄漏,对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同时也可以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管理依据。
国际上,部分国家的机构与企业开展化工泄漏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多年,目前,已从上到下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管理文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泄漏管理体系。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化学工业部曾发布“化工系统无泄漏工厂管理办法”、“化学工业企业设备动力管理制度”等规定,要求化工企业加强对泄漏的管理与控制,但因规定自身的缺陷与职能部门的机构变更,化工企业后续的泄漏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目前,我国化工企业整体泄漏控制的水平跟发达国家的化工企业相比差距较大。
首先,相应的标准还比较欠缺,很多企业做防泄漏工作,但就是在执行层面方法各异,泄漏治理效果评估缺乏标准依据;其次,管理措施没有系统化,企业的管理方法有一定局限性,不如发达国家对危险化学品泄漏管理措施层次分明、内容全面。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评估依据 (1)3. 工作流程 (1)4. 评估内容 (2)4.1 LDAR项目建立 (2)4.2 检测与维修情况 (2)4.3 LDAR运行与管理情况 (2)5. 评估报告 (3)附录A LDAR项目评估报告大纲 (4)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1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污染排放控制,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1辖区内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的适用范围、评估依据、工作流程、审核内容及评估报告等要求。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1辖区内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511)、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14)、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710)、合成材料(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0)、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1)、合成橡胶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2)、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3)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评估。
2.评估依据GB 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HJ 733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石化行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1“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规范》3.工作流程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评估应依照以下流程(图1)开展。
图1 LDAR项目评估流程4.评估内容4.1LDAR项目建立4.1.1实施范围完整性抽取装置所有工艺流程图(PFD)和5%~10%的管道仪表图(P&ID)进行分析,评估装置LDAR实施范围是否存在LDAR实施范围的漏判、误判。
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

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的石油泄漏事故数量巨大,其中不乏石化企业以及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引发的事故。
尽管石油泄漏事件通常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但是它们对本地环境及其居民的影响可能会一直持续数十年,甚至是永久的。
因此,检测和修复石油泄漏问题现已成为石化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详细讨论如何检测和修复石油泄漏,以保护本地环境和其居民的健康。
首先,为了检测石油泄漏,石化企业应采用多种检测手段。
如特定气体检测,该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主要的污染气体,如苯、氯仿、甲苯和二甲苯;地质勘探方法,即采用空气或地表深层采样,以确定污染源的位置;石化废气处理方法,即采用气流测量、烟雾探测和噪声扫描等方法,以确定环境污染源的位置;以及特定化学检测,该检测方法可以通过空气、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物的检测,确定污染物的类型和浓度。
此外,污染源的检测还可以采用安装或移动的检测技术,如烟雾、气体和温度检测仪,以获取更准确和更全面的污染检测信息。
其次,开展石化泄漏修复工作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如地表和地下的污染源需采取进行清理,以防污染物进一步扩散;处理有毒污染物时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如回收、处理和降解,从而减少污染的影响;调查污染源的范围,以确定污染的影响程度以及清理污染的范围;建立应急处置机制,严格执行安全控制措施,以防止污染扩散;采取有效的减排措施,限制石油产量、排放和处理,以免发生泄漏事故。
综上所述,检测和修复石油泄漏问题是石化企业的重要工作,需要石化企业采取多种检测和修复措施来保护本地环境和其居民的健康。
石化企业需高度重视建立环境保护机制,组织检测和修复石油泄漏,落实减排措施,并加强对检测和修复工作的管理,以保障地区环境安全及质量。
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

11.3 LDAR 项目建立的质量保证与控制 ........................................... 11.4 常规检测的质量保证与控制 ............................................... 11.5 记录 ................................................................... 12 报告 ..................................................................... 12.1 首轮 LDAR 报告 .......................................................... 12.2 后续 LDAR 报告 ..........................................................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装置编码基本要求 ....................................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光学检查 ............................................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常见泄漏点维修方法 ..................................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密封点检测台账 ......................................
1
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
蒸气压大于 0.3 kPa; (2)20℃时,混合物中,真实蒸气压大于 0.3 kPa 的纯有机化合物的总浓度等于 或者高于 20%(质量分数) 。 3.7 重液体heavy liquid 除有机气体和挥发性有机液体以外的涉 VOCs 物料。 3.8 受控装置affected facility 含涉 VOCs 物料的装置。 3.9 受控设备affected equipment 含涉 VOCs 物料的设备或管线。 3.10 受控密封点affected seal 指受控设备可能泄漏涉 VOCs 物料的密封,包括动密封和静密封。简称密封点。 3.11 受控密封点群组 affected seals group 以设备或设备某一部分为中心的多个受控密封点组合,简称“群组” 。如以调节阀为中心构成调节 阀群组。 3.12 泄漏检测与修复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 泄漏检测与修复是指对工业生产全过程物料泄漏进行控制的系统工程。通过固定或移动式检测仪 器,定量检测或检查生产装置中阀门等易产生 VOCs 泄漏的密封点,并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有效措施修 复泄漏点,从而控制物料泄漏损失,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简称 LDAR。 3.13 泄漏控制浓度leak definition concentration 指在相关排放标准或法规中规定的,在泄漏源表面测得的,表示有 VOCs 泄漏存在,需采取措施 进行控制的浓度限值(基于经参考化合物校准的仪器的测定读数) 。简称 LDC。 3.14 常规检测current work practice 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仪对密封点泄漏的定量检测。 3.15 非常规检测或检查alternative work practice 采用常规检测以外方式对密封点泄漏的辨识。如光学、超声、光离子化、皂液、目视以及其它可 以发现泄漏的方法,可作为常规检测的辅助手段。
炼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现场操作方法

可 吸入颗 粒物 污 染情况 仍 较 为严 重 。挥 发 性 有 机
物( Vo l a t i l e( ) r g a n i c C o mp o u n d s , V( ) C s ) 经 过 复 杂 的
光化学 反 应形 成 的 二 次有 机 气 溶 胶 是 可 吸 入 颗 粒 的
唐 丹 李 煜 婷 陈 忱
( 中国 石 油 安 全 环 保 技 术 研 究 院 )
摘 要 企 业 按 照 《 石化 企 业泄 漏检测 与修 复 工作 指 南》 要 求 开 展 装 置 泄 漏 检 测 与修 复 ( I D AR) , 针 对 工 作
中存在 的 实施 I . D AR 时 间短 . 经 验 不足 , 现 场 工 作存 在 的 问题 等情 况 。 文章 结 合 现 场 _ T - 作 实践 。 提出I . D AR 实
甲烷 碳 氢 化 合 物 ( No n me t h a n e Hy d r ( ) c a r 1 ) o i l s 。 NMHC s ) . 醛、 削、 醇、 醚、 酯、 酚 等 . ~ 含氧 行 机
物 (( ) x y g e n a t e d Vo l a t i l e ( ) r g a n i c C o n ] p o u n d s .
为发展 趋 势 。
关 键词 炼化 企业 ;挥发 性有 机 物 ;泄漏检 测 ;修 复 ;密封 点
D OI : 1 o . 3 9 6 9 J . i s s n . 1 0 0 5 — 3 l 5 8 . 2 0 1 7 . 0 3 . 0 1 4 文章 编号 : 1 0 0 5 3 l 5 8 ( 2 o 1 7 ) O 3 一 O 0 l 5( ) 4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化行业VOCs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及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化行业VOCs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及《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的通知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环办[2015]104号
【发布部门】环境保护部
【发布日期】2015.11.17
【实施日期】2015.11.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化行业VOCs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及《石化企业泄漏检
测与修复工作指南》的通知
(环办[2015]10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凌河保护区管理局,环境保护部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推进实施《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环发〔2014〕177号),我部组织编制了《石化行业
1 / 1。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评估依据 (1)3. 工作流程 (1)4. 评估内容 (2)4.1 LDAR项目建立 (2)4.2 检测与维修情况 (2)4.3 LDAR运行与管理情况 (2)5. 评估报告 (3)附录A LDAR项目评估报告大纲 (4)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1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污染排放控制,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1辖区内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的适用范围、评估依据、工作流程、审核内容及评估报告等要求。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评估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1辖区内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511)、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14)、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710)、合成材料(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0)、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1)、合成橡胶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2)、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国民经济行业代码:2653)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评估。
2.评估依据GB 3157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HJ 733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石化行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1“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规范》3.工作流程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评估应依照以下流程(图1)开展。
图1 LDAR项目评估流程4.评估内容4.1LDAR项目建立4.1.1实施范围完整性抽取装置所有工艺流程图(PFD)和5%~10%的管道仪表图(P&ID)进行分析,评估装置LDAR实施范围是否存在LDAR实施范围的漏判、误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 编制说明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工作组
2015.10
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编制说明
一、项目背景
(一)任务来源
为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 37 号)中的关于控制挥发性有机物的相关要求,石化行业 VOCs 污 染源排查工作指南》。
2.主要修改内容及依据 (1)“涉 VOCs 物料”的引入 征求意见稿中的术语中的受控装置和设备是基于《石油炼制工业 污染物排放标准》5.3.2 的规定:“挥发性有机物流经以下设备与管线 组件时,应进行泄漏检测与控制”。该标准未明确物料中含 VOCs 含 量。因此征求意见稿给出的受控装置和受控设备也没有明确物料的 VOCs 含量。 在首次征求意见中有两份反馈意见(上海市、中石化)提出:指 南应明确 LDAR 管控设备或装置的物料含量,提高可操作性,并建 议宜 10%为界,即设备接触的物料中 VOCs≥10%,纳入 LDAR 管控。 石化生产装置中有些单元含有微量的 VOCs(例如闪蒸后的酸性 气、经过气提后的污水),如果划入 LDAR 实施范围,将大大增加企 业的 LDAR 成本,而且由于 VOCs 含量低,控制效率较差。因此, 工作组参照美国 EPA 标准 40CFR60 中的“in VOC service”概念,引 入“涉 VOCs 物料”。同时变更了“受控装置”、“受控设备”、“受控
在认真听取和分析各地环保部门、石化企业和国外专家对开展 LDAR 的建议基础上,结合国内石化企业 LDAR 实施现状,参考《泄 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石油炼制工业污 染物排放标准》等国家标准和国外相关标准法规,初步确定了本指南 中的各项内容,形成了《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征求意 见稿。
作组对指南进行了多次讨论、修改和完善。 为了提高本指南的可行性, 工作组 2015 年 9 月 13 日和 9 月 16
日分别举行了《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专家、企业讨论 会,两次会上分别征求了 11 位专家和 11 家企业代表对工作指南的意 见。两次会议共提意见 118 条,其中采纳或部分采纳 74 条,占 63%。 增加了 LDAR 总体流程图、记录和报告内容,删除了一些国内石化 企业现阶段难以达到的要求。通过与国外著名环境咨询公司(Sage、 Providence 等)探讨,确认了某些有争议问题的解决方案,形成了指 南报批稿。
(二)工作启动
在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简称“中心”)及挥发性有机 物污染控制工作组(简称“工作组”)大量前期研究基础上,从 2014 年 12 月开始,由中心组织牵头,从工作组中抽调了中石化、中石油、 中海油和斯尼福公司等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加起草了本指南。
本指南制定参照 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 构和编写规则》,GB/T1.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2 部分:标准中规范性 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要求进行。
为了广泛了解国内 LDAR 项目的开展情况,评估中心先后组织 相关人员参加了天津市环科院的《泄漏检测与修复项目验收技术指 南》等文件论证会(2015 年 3 月 12 日)、《中国石化 LDAR 操作与管 理手册 》交流会(2015 年 3 月 6 日)和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的石 化行业 LDAR 示范项目验收暨茂石化湛江东兴石化 LDAR 工作启动 会(2015 年 1 月 8 日)。同时与开展 LDAR 技术服务专业公司开展了 技术交流,并通过 Email 与美国 EPA 标准起草专家针对阀门、机泵 密封计数、PID 检测数据处理等内容进行了咨询与交流。鉴于国内外 LDAR 标准法规基本没有涉及设备泄漏维修方法的实际情况,向石化 设备专家咨询了石化生产设备常见泄漏故障的维修或处理手段。
(四)征求意见稿内容调整说明
1.修改概况 2015 年 5 月 6 日,环保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本指南征求意 见稿,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共 72 个单位或部门反馈了意见。 其中包括环保部科技标准司等 10 个司局,环科院等 12 个直属科研单 位,44 个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中国石化等 6 家企业。反馈意见共 94 条,其中采纳 77 条,占 82%。2015 年 7 月初 工作组向环保部污防 司作了征求意见汇总处理情况专题汇报。根据污防司领导的意见,工
2013 年,国务院颁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 37 号),要求石化行业实施 VOCs 综合整治并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 (LDAR)技术应用。2014 年 12 月,环境保护部发布《石化行业挥 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环发〔2014〕177 号)。2015 年 10 月 1 日开始试行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财税〔2015〕71 号)(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颁布),设备动静密封 点是 VOCs 排污收费的重要源项。为了落实相关要求,环境保护部委 托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制《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 指南》。编组收集了大量国内外泄漏检测与修复 有关的资料,并通过认真梳理,初步确定了引用或参考的国内外标准。 2014 年 11 月-12 月分别到天津大港石化公司和燕山石化公司,分类 统计了典型炼油装置(蒸馏、重整)密封点数量,考察企业泄漏检测 专业队伍的现场实际操作和 LDAR 运行状况。听取了石化企业目前 开展 LDAR 的基本情况介绍,共同探讨了泄漏检测与修复项目实施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为了提高本指南的可行性, 工作组 2015 年 9 月 13 日和 9 月 16 日分别举行了《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专家、企业讨论 会,两次会上分别征求了 11 位专家和 11 家企业代表对工作指南的意 见。两次会议共提意见 118 条,其中采纳或部分采纳 74 条,占 63%。 增加了 LDAR 总体流程图、记录和报告内容,删除了一些国内石化 企业现阶段难以达到的要求。通过与国外著名环境咨询公司(Sage、 Providence 等)探讨,确认了某些有争议问题的解决方案,完善了指 南报批稿。
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编制说明
2015 年 5 月 6 日,环保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本指南的本征 求意见稿,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共 72 个单位或部门反馈了 意见。其中包括环保部科技标准司等 10 个司局,环科院等 12 个直属 科研单位,44 个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中国石化等 6 家企业。反馈意 见共 94 条,其中采纳 73 条,占 77.7%。2015 年 7 月初 工作组向环 保部污防司作了征求意见汇总处理情况专题汇报。根据污防司领导的 意见,工作组对指南进行了多次讨论、修改和完善,形成报批稿(初 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