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广东专用)(解析版)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2秋·广东茂名·八年级茂名市第一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④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注】①拏(ná),撑(船)。
②毳(cuì)衣,裘皮衣服。
毳,鸟兽的细毛。
③雾淞(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④)三大白,三大杯酒。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解.衣欲睡善解.人意B.湖中人鸟声俱.绝四时俱.备C.是金陵人,客.此不速之客.D.上.下一白负势竞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多义词的辨析。
A.解开/理解;B.都是“全,都”的意思;C.客居/客人;D.天上/向上;故选B。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想到没有和我一同享受这快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理解:苏轼不愿独自赏月,去找张怀民同赏。
“遂”字体现出他的毫不迟疑,可见张怀民是他的知己,是要分享快乐时首先想到的人。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基础题+提升题+创新题三位一体)(2024上·上海青浦·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丙】庆历末,富文忠公①镇青州,会河决商胡②,北方大水,流民坌③入京东。
公劝所抚八州之民出粟以助赈给,因坊村择寺庙及公私空舍,又因山崖为窟室,以处流离。
择寓居官无职事者,各给以俸,即民所赘聚④,籍而受券,以时给之。
明年夏,大稔⑤。
计其道里,资遣还业。
八州之间所活者,无虑⑥五十余万人。
仁宗嘉之,拜公礼部侍郎,公曰:“恤灾赈乏,臣之职也。
”卒辞不受。
【注释】①富文忠公:北宋名相富弼。
②商胡:地名。
③坌:并;一齐。
④即民所赘聚:让他们到流民聚集的地方去。
⑤大稔:大丰收。
⑥无虑:大约。
1.【甲】诗的作者是。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卒.辞不受( )3.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B.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C.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D.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4.为【丙】文“籍而受券”中“籍”的注释选择最合适的一项是()A.通“藉”,凭借B.书籍,书册C.登记入册D.籍贯【丙】文“流民坌入京东”是因为“”。
6.【乙】文“,”两句反映了滕子京的政绩。
【丙】文富弼解决灾民食宿的具体措施是:(1);(2)(用现代汉语回答)。
以上表现出两位官员忠于职守、的人物特点。
(2024上·上海静安·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安徽·中考真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
守者羸兵数百,公②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初,公之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
”公老母年八十余,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
幼子先遣归。
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
公死后启视,则堕齿数枚,旧衣数袭而已。
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
已而夷大③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士卒呼声撼山。
海水沸扬,杳冥昼晦,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
(节选自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注]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②公:关天培,清末将领。
③:舰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布衣:(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3)终不为妻子计计:(4)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度:1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18.诸葛亮和关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结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简要分析。
(2024·甘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篇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问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___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参考答案: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1)消散(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3.(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③,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
①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①犯禁:触犯禁令。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夫环而攻之.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凡治国.之道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必先富民.D.民富则.安乡重家入则.无法家拂士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标出停顿。
(每个句子限断两处)(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4.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论述了战争的重要性,是借政治谈战争。
孟子认为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B.甲文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C.乙文中管子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富民对治理国家有着巨大的作用。
D.乙文一方面讲“民富”,另一方面讲“民贫”,从这两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要治理好国家,则要先富民。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

解题技巧:注意四个步骤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一、文言文对比阅读考点分析:
<1>、翻译常见实词含义的异同,如通假字、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2>用课内掌握的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解决文言文比较阅读 材料中相应的问题; <3>将阅读材料中的 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比较阅读材 料内容、写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 <5>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的异同;<6>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 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 不同启示.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
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 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 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 同学们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 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 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 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 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 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 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 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解题技巧:注意四个步骤
解题技巧:四个步骤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含古诗文)【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含古诗文)(基础题+提升题+创新题三位一体)(2024上·上海闵行·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醉翁亭记(节选)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伯父君谟,号“美髯须”。
仁宗一日属清闲之燕,偶顾.问曰:“卿髯甚美,长夜覆之于衾下乎,将置之于外乎?”君谟无以对。
归舍,暮就寝,思圣语,以髯置之内外,悉不安,递A.(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感觉都不安全,于是一夜不能睡着。
B.(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感觉都不安心,于是一夜不能睡觉。
C.(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都感觉不安全,于是一夜不能睡觉。
D.(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都感觉不安心,于是一夜不能睡着。
间”,表现了太守的思想。
5.【甲】诗“悠然见南山”一句有版本作“悠然望南山”,苏轼认为“望”不如“见”,用【丙】文的话说,“望”出于“”而“见”出于“”。
【丙】文给我们的启发是(2024上·上海浦东新·九年级一模卷)【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文言文对比阅读

文言文对比阅读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对比阅读不同的文言文作品,我们能够更深入地领略其魅力,洞察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在对比阅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同作者在相同主题下的独特表达和思考。
比如,同为描写山水之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就有着迥异的风格。
《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通过对鱼的细腻描写,烘托出小石潭的清幽宁静,作者的心情也随之略显孤寂。
而《醉翁亭记》里,“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则以大气磅礴的笔触展现了山水的壮丽和四季的变化,流露出作者与民同乐的豁达心境。
再看《岳阳楼记》和《滕王阁序》。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怀,抒发了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王勃的《滕王阁序》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以绚丽多彩的文字描绘出滕王阁的雄伟壮观和周边景色的迷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不仅在主题和情感表达上,文言文在语言运用和写作手法上也有诸多可对比之处。
《出师表》言辞恳切,以恳切的语气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诸葛亮对后主的忠诚和期望,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而《阿房宫赋》则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极力描绘阿房宫的奢华,从而对秦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进行了批判。
对比阅读不同时代的文言文,还能清晰地感受到社会风气和文化思潮的演变。
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如《论语》《孟子》,充满了对人生、道德、政治的思考和辩论,反映了当时思想的活跃和学术的繁荣。
而到了明清时期,像《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作品,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善恶,体现了社会的复杂和人们对现实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暗疏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
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
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为若千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秦观《精骑集序》注: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
②间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
③惩艾:惩戒。
④曩:从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不敢稍逾约逾:
②俟其欣悦俟:
③辄复不省省:
④庶几以此补之庶几:
2.简要说说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3分)
3.在求学、做事、做人等方面,你从两文作者身上获得了怎样的教益。
(3分)
1.答案:①超过②等待③记④或许,差不多
评分:答对一个得0.5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答案:记叙与议论相结合。
作用:无论是在叙述自己求学经历,还是作者叙述自己编选《精骑集》的来历,两文都通过简要的议论表现了作者的志趣,突出了文章的思想。
评分:相同之处1分,作用2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①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要主动想办法解决。
②要注重后天的努力,勤于学习和总结,善于吸收前人智慧来提升自我。
③学习要持之以恒,不可一曝十寒:要珍惜青春岁月多读书、以免老大徒伤悲。
评分:答出两点得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乙参考泽文】
我年轻时读书,看一迪就能背诵。
默写文章,也没有大的差错。
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纵自己,喜欢和谈谐戏滤、嗜好喝酒的人交往游乐。
十天一月之内,没有几天在拿着书看。
所以虽然我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等到数年之后,我发愤读书来惩戒自己,对以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
然而我的聪明已经衰退许多,大概比不上从前的十分之一二。
每阅读一件事,一定会在心中反复推敲几遍,(但)合上书后就感到茫然不知,(这样)反复多次仍然记不住,所以虽然有勤奋刘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上。
唉!毁坏我学业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这两件事啊!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搴答邢词中说:“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
”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经”“传”“子”“史”中的语句,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唉!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
年长后容易忘记,也许可以用这个来弥补吧。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母有痼疾,药饵必亲。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家无姬停。
吴玢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蛛2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③,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阶益撒服。
少素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欲为飞营第①,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一《宋史·岳飞传》
注:①吴功:人名,岳飞的朋友。
②名姝:有名气的美女。
③宵旰:即宵衣旰食,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
④营第:建造宅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至若春和景明景:
②或异二者之为或:
③玠益敬服益:
④何以家为以:
2.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3分)
3.甲、乙两文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
1.答案:①日光②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③更加④凭
评分:答对一个得0.5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答案:示例一:甲文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
乙文通过记录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形象,如“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两句体现岳飞一心忠君事国。
示例二:甲文以叙事带出景,又由景生情,达到情景交融,最后由情人议,点明全文中心。
乙文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通过细节描写“母有痼疾,药饵必亲”写岳飞的孝顺。
评价:答出一种即可,每个要点1.5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甲、乙两文体裁各异,但都表现出“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评价:意思对即可,共3分。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欧阳修《丰乐亭记》注:①此:滁州。
②掇:采摘。
③上:指皇帝,天子。
④刺史:作者欧阳修时为滁州刺史,是朝廷命官。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山行六七里山: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于:
③掇幽芳而荫乔木芳:
④遂书以名其亭焉名:
11.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3分)
12.甲、乙两文在写景状物上有何异同之处?(3分)
1.答案:①沿着山路②在③花④命名
评分:答对一个得0.5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答案: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评分:共3分。
能抓住“与民同乐”这一中心意思即可。
3.答案:相同: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精练传神。
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情状俱备,准确传神。
乙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写秋冬之景,壮美之景如在眼前。
不同:乙文多用散句描写,甲文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且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