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比较阅读

合集下载

专题12 文言文比较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12 文言文比较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12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22春·四川乐山·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书巢记》(陆游)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

客有问曰:“今子幸有屋以居,牗户墙垣,犹之①比屋②也,而谓之巢,何?”陆子曰:“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③,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

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释】①之:到。

②比屋:邻屋。

③觌(dí):相见。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因为)B.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置:放弃)C.既.入又不能出(既:已经)D.信.乎其似巢也(信:确实)2.对乙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B.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C.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D.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今子幸有屋以居,牗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4.甲文中提到“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请结合文本分析,甲乙两文中读书的益处有何不同。

(二)(2022春·广西南宁·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专题07文言文比较阅读-八年级语文下期末备考专题复习(浙江专用)

专题07文言文比较阅读-八年级语文下期末备考专题复习(浙江专用)

专题07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22春·浙江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有宦闽者,携双鹦鹉归江右,两禽晨夕相依如昆季①。

宦者以一赠陈子右骅②,韩子人谷亦得其一。

陈、韩固.亲串③,过从无间,鹦鹉时互相问“哥哥好”。

未几,陈子斋中有异物搏鹦鹉死,陈子痛之甚,既除地▲瘗④之,又语人谷赋诗吊之。

诗成,人谷持告。

其家羽⑤辄腾踯架上,曰:“哥哥死!哥哥死!”伤惋不胜遂不食越日亦蜕去。

二子广乞名词,为之志述。

江右、三吴诸词人皆有作,因汇为一集,颜曰《羽声合刻》。

邓子左之为之序,序亦凄恻肆动。

物固多情如此!【乙】又吾梁山货店市肆,养鹦鹉甚惠.,东关口市肆,有“料哥”亦能言。

两店携二鸟相较。

鹦鹉歌一诗,“料哥”随和,音清越不相下。

“料哥”再挑与言,不答一字。

人问其故,曰:“彼音劣⑥我而黠胜我,开口便为所窃矣。

”臬司有爱子病笃⑦,购以娱之。

贾人⑧笼.之以献,鹦鹉悲愁不食,自歌曰:“我本山货店中鸟,不识台司衙内尊。

最是伤心怀旧主,难将巧语博新恩。

”五日,苦口求归.,乃返之山货店,垂颈气尽。

万历年间事也。

(选自《虞初新志》)【注释】①昆季:兄弟。

②陈子右骅:人名,即陈右骅。

子,尊称。

③亲串:亲戚。

④瘗(yì):埋葬。

⑤家羽:此指鹦鹉。

⑥劣:比……差,不如。

⑦病笃:病重。

⑧贾人:商人。

1.词语解释。

(1)运用表格中提供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归】①五日,苦口求归._____________②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2.填入文中“▲”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A.于B.其C.以D.与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2处)伤惋不胜遂不食越日亦蜕去。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彼音劣我而黠胜我,开口便为所窃矣。

5.【甲】【乙】两文中的鹦鹉形象有何共同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比较阅读10篇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比较阅读10篇
从谢灵运以后,已不再有能欣赏这奇山妙水的人了。
(2)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笋的)形状如象牙一样,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6.【甲】文表达了陶弘景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乙】文中同样表明张岱 这一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全句)。乙: 溪破其中出。
7.【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都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译文】【乙】行了六里,渡过一条溪水,水很大。又向南,有山峰向东 环绕而下。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 从峡谷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有 积雪的痕迹,独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绢隔断了青山,有溪水从峡谷中往 东流注,这就是清碧溪的下游。……从墓地后向西行二里,踏着峻岭登上 山崖。这座山崖高高隆起在溪流上,与对面的山崖并立前突如同门扇,上 面高耸下面陡削,溪流冲破其中流出去。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
6.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
,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
量词
独自
隔断
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
溪水名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篇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问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___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参考答案: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1)消散(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3.(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2023·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而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忽,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②不充③,日昃④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朱熹《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注释】①再适:改嫁。

②饘(zhān)粥:稠粥。

③充:这里是吃的意思。

④昃(zè):太阳偏西。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何苦.而不平昼夜苦.学B.指通.豫南遂大通.六经之旨C.甚矣,汝之.不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慨然有志于.天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发愁/刻苦;B.通向/精通;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到/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在;故选D。

2.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B.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C.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D.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文言文《马说》比较阅读精选5篇(含答案)

文言文《马说》比较阅读精选5篇(含答案)

文言文《马说》比较阅读精选 5 篇(含答案)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 4 题。

( 12 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③。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接连着。

②还:通“环”,环绕。

③贾(gǔ):通“价”,这里指报酬。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2)一食或尽粟一石..(3)往见伯乐(4)去而顾之..2.下列加点的“而”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 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环而视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执策而临之 D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翻译下列句子。

( 4 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段中原话填空:( 2 分)【乙】文介绍这匹骏马“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七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班级: 姓名: 座号:阅读文言选段, 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范文正公仲淹既贵, 常以俭约训人, 戒诸子曰: “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 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

今而得厚禄, 欲以养亲, 亲不在矣。

汝母又已早世, 吾所最恨者, 忍令若曹享富贵之禄耶?”子纯仁娶妇将归, 以罗绮为帷幔, 公闻之不悦曰: “罗绮岂帷幔之物耶?吾家素清俭, 安得乱吾家法?敢持至, 当火于庭。

”(明代刘元卿撰《贤弈编·卷二·范文正公仲淹既贵》)注释: ①范文正公仲淹: 即范仲淹, “文正”是他的谥号。

②执爨(cuàn):烧火做饭。

③躬: 亲自。

④甘旨: 美味的食物⑤充: 请人代劳。

⑥恨: 遗憾。

⑦若曹: 你们。

⑧罗绮: 罗和绮, 多借指丝绸衣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俭以养.德()(2)不能励.精()(3)未尝.充也()(4)闻之不悦.()2.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B.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C.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D.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2分)(2)今而得厚禄, 欲以养亲, 亲不在矣。

(3分)4.两篇文章中都谈到了对孩子的教育, 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4分)班级: 姓名: 座号:阅读文言选段, 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专题06 文言文对比阅读(广东专用)(原卷版)

专题06 文言文对比阅读(广东专用)(原卷版)

专题06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3上·广东揭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一狼仍从./七十而从.心所欲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温故.而知新C.顾.野有麦场/三顾.茅庐D.乃.悟前狼假寐/去后乃.至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乙】昌平有老妪,蓄.鸡至多,惟卖其卵。

有买鸡充馔①者,虽十倍其价不肯售。

所居依山麓,日久滋衍。

会.刈麦曝于门外,群鸡忽千百齐至,围绕啄食。

媪持杖驱之不开遍呼男女交手扑击东散西聚,莫可如何。

方喧呶②间,住屋訇然③摧圮,鸡乃俱惊飞入山去。

故邵子④曰:“禽鸟得气之先。

”至万物成毁之数,断非禽鸟所先知,何以聚族而来,脱主人于厄乎?此必有凭之者矣!(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注释】①馔:饮食,菜肴。

②喧呶(náo):闹嚷,争吵。

③訇(hōng)然:巨响声。

④邵子:即邵雍,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蓄.鸡至多()(2)会.刈麦曝于门外()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媪持杖驱之不开遍呼男女交手扑击东散西聚5.同样是讲人与动物的故事,【甲】【乙】两文的作者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却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比较阅读第一篇:文言文比较阅读【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乙】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

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咸以五色锦笺缀成,磨薄令如蝉翼,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

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但伞灯之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

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

又扎彩为亭,高可三四丈,名曰“抬阁”,间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鳞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或二层,或三层,每层以纹绣孩童,扮演杂剧,常扮《长生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缕,烟际现月宫,姮娥立殿左,左右侍女,各执宫扇,肩上立牛女二星,望之如在霄汉也。

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

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

同里张秋浦茂才《岁事衢歌》有“月夜笙箫步绿塍,珠常垂处小楼凭。

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江乡算伞灯。

”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也。

雨苍氏曰: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

【注释】锦笺,精致华美的纸。

兴阑,兴尽。

绫,比绸缎还薄的一种丝织品。

抬阁:一种民间的游艺项目。

在木制的小阁里有人扮饰戏曲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

姮娥,嫦娥。

茂才:秀才。

塍:田埂。

擅:独揽,独占。

(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改)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处)(2分)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为宫室()罔不因势象形()或六角()高可三四丈()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尝贻余核舟一。

译文: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译文: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

译文:4.请简要说说【甲】文画线部分是如何体现“奇巧”二字的。

(4分)答:5.结合【乙】文内容,说说“雨苍氏”有哪些感慨。

(4分)答:1.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2.刻成,雕刻成。

根据有的大约3.曾经赠送给我一个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船从头到尾有八分多长。

每种灯火经过时,(前后)绵延数里(远),照得夜里如同白天(一样亮)。

4.画线句主要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刻了对联,共十六个字,可见雕工的精细;“启窗而观”,还有“雕栏相望”,更显出雕刻家构思的巧妙。

5.有与外国通商后不再有“元宵灯火”兴盛的感慨,有对制作伞灯时谈笺价格高昂的感慨。

第二篇:文言文24页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

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

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24页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们而不过问的时候。

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

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

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

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

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

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30页魏郑公(魏征)进谏劝阻唐太宗前往泰山封禅,说:“如今有一个人,患病十年,经过治疗将要痊愈。

此人瘦得皮包骨头,却想要让他背着一石米,一天走上一百里路,肯定做不到。

隋朝末年社会**,不止是十年的时间,陛下作为天下良医,百姓的疾苦虽然已经解除,但还不很富裕。

要祭祀天地(向它)报告大功完成,我心里还是有疑虑。

”唐太宗无言反驳。

32页水更浅,行船不通畅,拉着船也不能进入。

在陆地上行走六七里路,在药师寺住宿。

药师寺背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

/过了两夜,就沿着小溪,再从山的东侧出来,淌过溪水,四周被大山环绕。

远远望去,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驰到山谷中,大概是山涧中的水流。

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

想要问这里所经历的名称,可是轿夫质朴土气,不大懂得吴地的方言,有的勉强回答,有的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

/翻过两道山岭,起初有一座亭子面对着道路,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写着“雪窦山”三个字。

36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唯独水的颜色最为奇特。

大概世间的颜色,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的,这是我所知道的,然后我唯独对碧(青绿)色却不太理解。

如今见到这里的水,才领悟到世间真的有碧(青绿)这种颜色。

它如秋季的天空,如早晨林间的雾气;比起农家的炊烟、新发的柳枝显得有些浓,比起刚脱皮的竹笋、新竹显得有些淡;比玉更温和、比白色的丝娟更滑润,达到清冷丰裕的极致,可以抚摩食用。

38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的时候,朝廷正在整顿治理结党行为,因此士大夫都不敢到他那里去(辞行,安抚),只有侍制王质带病到国都大门(即国门)去为他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您是一位忠厚长者,怎么做这种结党的事。

”王质回答说:“范公乃是天下贤者,我王质岂敢和他相提并论,如果能够有资格成为范仲淹的同党,那真是范公对我莫大的恩赐呀”听到这话的人都不再说什么了。

40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

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

”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

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

”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

”44王欢字君厚,是乐陵(这个地方的)人.安于贫困的现状而喜欢学习.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经营自己家的产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中的句子.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米的储蓄,心意却一如既往.他的妻子担心这件事,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坚守他的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46译文: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世祖召唤文天祥到宫殿中.文天祥见了元世祖,只是拱手长揖而不跪拜.元世祖的侍臣强迫他,他仍坚定挺直地站立著,不被他们的威势所动摇.并且极力陈述宋朝没有不遵循仁道的国君,也没有需要抚慰的人民;不幸的是谢太后年老而皇帝年纪又太小,掌权的奸臣(贾似道等人)耽误了国家,用人,行政措施都不恰当,元朝又利用宋那些叛国的将军,臣子,攻陷宋的国都,毁灭宋的宗社.文天祥在宋朝力图振作时担任宰相,现在宋朝亡了,应该尽快以死殉国,不该长时间苟且偷安./皇帝派人告诉文天祥说:「你如果肯像侍奉宋一般的来侍奉我,立刻让你当中书省宰相.」天祥说:「我文天祥是宋的状元宰相,宋灭亡了,只能死,不能偷生,如能一死就心满意足了.」皇帝又派人告诉他说:「你不做宰相,就做枢密使.」文天祥回答:「除了一死以外,没有什麼可做的了.」皇帝就命令他退下.第二天有臣子上奏说:「文天祥不愿意归顺臣服,应该判处他死刑.」参知政事麦术丁极力赞成他建议的判决,於是皇帝就批准了这个奏议./文天祥即将被押出监狱时,写下自白的遗书,绑在衣带上.文词说:「孔子说要成全仁德,孟子说要为正义而牺牲;因为该负的责任都尽了,所以才达成了仁德.读圣贤经典,所要学习的(不是成仁取义)又是什麼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已经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市集时,气概神色自如,态度从容,围观的人多得像墙壁一样.即将受刑的时候,不慌不忙地向行刑的官吏说:「我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又向围观的人询问南北方向,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停止行刑,但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当时凡是看见,听见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48杨时,字中立,是剑南将乐人。

小的时候就异常聪颖,善写文章。

年纪稍大一点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

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拜师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

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

”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

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大概四十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睡醒的时候,那时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52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

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

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

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

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

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照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音乐,在峰顶上往返行走,能听到山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渐渐停止。

”庙的后边的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

传说:“夏禹碰到神女,神女在这个地方把神符送给夏禹。

”在石坛上看有十二座山峰,就像屏障一样。

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一个现象啊。

56竹子像贤人,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

君子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