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上交叉综合症ppt课件

上交叉综合症ppt课件
• 结论:颈椎力学紊乱会导致姿势不正和疼痛
.
7
上交叉综合征的病理
1.肌肉力学变化 • 过强 • 过弱
.
8
上交叉综合征的病理
2.姿势与功能的变化
• 头部前伸 • 颈椎前凸 • 胸椎后凸 • 肩部上提和前伸 • 肩胛骨旋转 • 翼状肩胛
.
9
上交叉综合征的病理
2.姿势与功能的变化
• 盂肱关节位置改 变
定量评估 □左侧平衡偏弱 □右侧平衡偏弱
代偿动作 □有无头部位置
过度改变
长度减少 □上斜方肌 □肩胛提肌 □枕骨下肌 □胸锁乳突肌 □胸大肌 □胸小肌
力量减弱 □颈部深层屈肌 □前锯肌 □菱形肌 □中斜方肌 □下斜方肌
□有无C2棘突疼 痛
□肩胛提肌有无 扳机点
□胸锁乳突肌有 无扳机点
□C1横突有无扳 机点
综合训练(80%IRM颈部力量训练+哑铃上
肢力量训练(持续1年. )
14
上交叉综合征的 治疗
3.本体感觉训练 头-眼耦合运动 眼球平稳跟随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
15
上交叉综合征的 治疗
4.运动感知觉训练 瑞士球跪姿训练 瑞士球站姿训练
.
16
.
17
• 肩部不稳定性上 升
• 脊椎不正常受力
.
10
上交叉综合征的诊断
姿势评估
平衡能力 评估
肌肉长度 评估
肌肉力量 评估
扳机点评 估
后面 □有无肩部上提
侧面 □有无头部前伸 □有无盂肱关节
位置改变
□有无下颌角角 度改变 正面
□有无胸锁乳突 肌肥大
□有无面部位置 不正
定性评估 □左侧平衡偏弱 □右侧平衡偏弱

姿态评估之上交叉综合征及运动指导

姿态评估之上交叉综合征及运动指导
治疗师站在患者一侧,一手固定同侧肩峰,另一手握住对侧手 臂拉向同侧。
位置: 位于小圆肌下方 为柱形羽状肌。
应该从不同方向观察人体的姿势,让患者尽可能的少穿
衣服,这样可以方便评定和观察。 一、侧面观 1、看人体重心情况,例如,头的位置是否屈曲或倾斜; 2、脊柱的胸、腰弯曲是否过大 3、胸廓有无突出或凹陷,其位置是否有 压低或升高腹壁有否明显的膨出 4、膝关节有否过伸或屈曲 5、骨盆有否前后倾斜或旋转等。
后面观检查要点
1、头部:自然中立位,没有倾斜或旋 转。 2、肩部:没有耸肩、圆肩,肩胛骨内 侧边界基本平行。 3、腰-骨盘-臀部:骨盘与髂后上棘是否 在同一个横向平面上。 4、膝盖:自然位置,有没有内收或外 展。 5、脚和脚踝:脚跟竖直并平行,没有 过度内转 。
上交叉综合症的姿势
什么是上交叉综合症
斜角肌功能
由于斜角肌均附着于颈椎横 突和肋骨上,当颈椎固定时, 斜角肌收缩可以上提肋骨,以 协助完成呼吸的吸气动作;
当肋骨固定时,单侧斜角肌 收缩可使颈椎发生同侧侧屈, 双侧收缩,可协助颈椎屈曲; 另外斜角肌还有提供颈椎中下 段的稳定性。
牵拉斜角肌:治疗师站在患者后侧,固定
好第一肋,向斜后仰方向牵拉。
侧面观检查要点
1、头部:自然中立位,没有过度前探。 2、 肩部: 正常脊柱后凸的曲线 ,没有圆肩。 3、 腰-- 骨盆-- 臀部:在自然位置,骨盆没有前倾(腰椎没有超伸) 。 4、骨盆没有后倾(腰椎屈曲)。 5、 膝盖:自然位置,没有屈曲,没有超伸。 6、 脚和脚踝:自然位置,大腿与足底垂直。
姿势评定的方法
认识斜方肌上分之一、项韧带 止点: 锁骨外1/3
功能: 1、上斜方肌附着在锁骨外1/3 ,其主要功能为提高锁骨,间 接的通过活动肩锁关节来协助 肩胛提肌提高肩胛骨。

上下交叉综合征教材教学课件

上下交叉综合征教材教学课件

观察姿势与步态
注意患者站立、行走时的姿势和步态, 观察是否有肩部、颈部或背部的异常 姿势。
检查肌肉力量与紧张度
通过手法检查患者相关肌肉群的力量 和紧张度,如斜方肌、肩胛提肌等。
触诊与压痛点检查
在患者相关部位进行触诊,寻找压痛 点或敏感点,如肩胛骨内侧缘、颈椎 横突等。
关节活动度评估
评估患者相关关节的活动范围,如颈 椎、肩关节等,注意是否有活动受限 或疼痛。
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等, 以及体格检查的阳性发现。
对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详细描述 ,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治疗建议及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 查结果,给出明确的诊断依据,并提出可 能的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针对性的治疗建 议,并对预后进行评估。
张,进而引发疼痛。
关节压力和磨损
由于姿势异常和运动不协调, 导致关节承受异常压力,长期 下来会引发关节磨损和疼痛。
神经受压和刺激
由于颈椎和胸椎的神经根受压 或刺激,会引发相应支配区域
的疼痛和麻木感。
炎症反应
长期的慢性刺激会导致局部组 织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引发疼
痛。
03 评估方法与诊断依据
体格检查技巧培训
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如感到颈部或肩部剧烈疼痛,应立即停止当前活动并休息。
冷敷或热敷
根据疼痛情况选择冷敷或热敷,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如疼痛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进行康复训练
在疼痛缓解后,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防止问题复发。
长期随访管理要求
定期进行姿势评估

上下交叉综合征的评估与康复

上下交叉综合征的评估与康复

上交叉综合征的肌肉失衡
紧张/缩短的肌肉:肩胛提肌、上斜方肌、枕 下肌群、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胸小 肌等
弱化/拉长的肌肉:深层颈屈肌、菱形肌、中 下斜方肌、小圆肌、冈下肌等
下交叉综合征
lower crossed syndrome
又称作远端或骨盆交叉 综合征,下交叉综合征 是肢体下段肌肉力量不 平衡的结果。这种不平 衡会导致体态的改变, 如骨盆前倾、髋关节屈 曲增加和腰椎代偿性过 度前凸等,常伴随有膝 超伸。
下交叉综合征的肌肉失衡
骨盆前倾
紧张/缩短的肌肉:内收肌群、屈髋肌群(髂 腰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 弱化/拉长的肌肉:伸髋肌群(臀大肌、臀中 肌、腘绳肌
腰椎过伸
紧张/缩短的肌肉:竖脊肌、腰方肌、背阔肌 弱化/拉长的肌肉: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 斜肌
形成原因
上交叉综合征
1、长期坐姿不良 2、过度锻炼胸部肌群,忽视背部肌 肉训练,胸部肌肉缺乏拉伸 3、心理因素,刻意缩胸 4、近视眼人群
下交叉综合征的不良影响
1、腰背部肌群紧张,引起腰背部及下腰部疼痛; 2、严重者骶髂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发生退行性病变,并导致关节疼 痛及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出现关节腔积液; 3、导致膝超伸、扁平足等,磨损膝关节,容易损伤交叉韧带及半月板,膝关节 不稳定,增大了运动损伤的风险; 4、骨盆前倾,腹部前凸,影响体态。
upper crossed syndrome & lower crossed syndrome
上交叉综合征与下交叉综合征
目录 CONTENTS
1 定义 2 形成原因与不良影响
3 评估标准 4 康复治疗
上交叉综合征
upper crossed syndrome

上交叉综合征

上交叉综合征

上交叉综合征是我们现代人常见的体态问题之一,很多的肩颈疼痛和不适都和它有直接的关系。

第一,上交叉综合征的评估:方法一,可以采取贴墙站测试,受试者呈放松状态贴墙站立,从侧面观察受试者耳垂与肩峰是否在一条垂直线上,以及肩胛骨与墙体的夹角是否明显大于30°。

方法二,受试者双手各握一根笔,手臂自然下垂,从正前方观察受试者笔尖的朝向,如果笔尖呈明显的八字形,则可以判定为有上交叉综合征。

第二,上交叉综合征的成因:1,生活姿态,主要是一些不良的生活姿态,驼背的坐姿,长期低头,头前伸等这些现象长期保持的话都容易导致肌张力失衡从而出现上交叉综合征的出现;2,训练失衡,有些在健身房锻炼的小伙伴偏好于胸肌的训练,不喜欢训练背部或者相对来说背部练得少,长久这样这样就容易导致前侧胸肌的张力过大,背部肌群尤其是深层背部肌群相对来说弱化,引起上半身呈现往前“弯曲”的状态,也就是驼背圆肩。

第三,不良影响:1,头前伸的幅度如果过大的话会导致颈部的神经受压迫,诱发肩颈疼痛,还可能会压迫我们的动脉,导致眩晕的情况,2,导致肩关节前移,大臂外展的幅度受限,运动的时候增大了受伤的风险。

3,就是影响气质美观,看上去胸部还会显得变小。

第四,如何改善:1,改善肌张力失衡,针对一些紧张的肌群我们应该去拉伸放松他们,针对过度拉长的肌群我们应该去强化他们,变得紧张的肌肉群有:上斜方肌,拉伸方法,采取站姿,两脚与肩同宽,头偏向一侧,偏向的那一侧的手从头部正上方绕过抱住头部拉伸,到最大幅度保持住,另一侧手臂垂直向下贴近大腿外侧,往膝盖处摸,上斜方肌有明显拉伸感,保持15s钟休息一下重复三次。

肩胛提肌,拉伸放松,和上斜方肌的拉伸方法类似,只是顺序相反,先固定一侧手臂在大腿外侧不动,头偏向另一侧,另一侧手臂绕过头顶抱住头部到最大幅度,然后头部慢慢旋转,望向抱头那侧手臂的腋窝,也是保持15s钟休息一下重复三次。

胸小肌,拉伸方法,站立于墙边单手曲肘小臂靠墙,手肘的高度保持高于肩约10公分的高度,另一侧手臂背于腰后,靠近墙壁一侧的腿往前跨一步,胸小肌有明显的拉伸感,保持15s后换对侧。

《上交叉综合症》课件

《上交叉综合症》课件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焦虑和抑郁情绪
长期的身体不适和疼痛 可能引发焦虑和抑郁情
绪。
自卑感
外观上的改变可能导致 自卑感,影响心理健康

社交障碍
身体不适可能影响社交 活动,造成社交障碍。
生活质量下降
长期的身体不适和心理 压力可能影响生活质量
,降低幸福感。
03 如何诊断上交叉综合症
诊断标准
01
02
03
身体姿势
病因
总结词
上交叉综合症的病因主要包括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等电 子设备,或者长时间维持不正确的姿势。
详细描述
除了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外,长时间维持不 正确的姿势,如弯腰驼背、长时间久坐等也会导致上交叉综 合症的发生。此外,缺乏锻炼和肌肉力量不平衡也是重要的 诱因之一。
02 上交叉综合症的影响
定时起身活动,伸展身体,缓解肌肉疲劳。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定期进行体检
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身体的异 常情况,如脊柱侧弯、颈椎病变 等。
关注身体信号
如果感到颈部、肩部或背部疼痛 、肌肉紧张或僵硬等不适症状, 应及时就医检查。
健康的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 矿物质,增强身体免疫力。
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肌肉状态 评估和疼痛评估,进一步确定
诊断。
综合评估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身体检 查和诊断工具,进行综合评估
,得出诊断结论。
04 如何治疗上交叉综合症
物理治疗
运动疗法
通过特定的运动来改善姿势,增强肌 肉力量和柔韧性,如瑜伽、普拉提等 。
按摩疗法
牵引治疗
使用特殊的设备对颈椎进行牵引,以 减轻颈椎压力。

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1)

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1)
两手握紧橡皮带,上臂紧贴 身体,保持肘关屈曲 90 度, 手腕中立,手臂分别向外打 开,作肩关节外旋拉伸橡皮 带 防止代偿
前锯肌
部位:胸廓侧面浅层。 起点:上位8~9肋骨外侧面。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前 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 伸;下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胛 骨下降和上回旋。远固定时。
前锯肌锻炼
肩胛提肌
部位:位于颈项两侧 起点:第1~4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肩胛骨内角和脊柱缘的 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 提和下回旋。远固定时,一侧 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和轻度回 旋;两侧收缩,使颈伸。
肩胛提肌
方法同斜方肌上部,略微低头
菱形肌
部位:斜方肌深层。 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 胸椎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 上提、后缩和下回旋。远固 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胸 段伸。
菱形肌、斜方肌中下 部锻炼
先激活
后做不同角度的扩胸运动
胸锁乳突肌
部位:颈阔肌深层,颈部两侧。
起点: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
止点:颞骨乳突。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 头颈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 侧收缩,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 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伸,肌肉 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 前面使头屈。上固定时,上提胸 廓,助吸气。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 及股骨内上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 收、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两 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腹外斜肌
部位:腹前外侧壁浅层。肌纤 维由外上向前内下斜行。 起点:第5~12肋骨外侧面。 止点:髂嵴、耻骨结节及白线。 其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壁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 使骨盆后倾。
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 向同侧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两 侧收缩可使脊柱屈以及降肋助 呼气。

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培训课件

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培训课件

03
调整坐姿和站姿
避免长时间久坐或长时间 站立,尽量保持脊柱处于 自然直立状态。
增加运动量
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散步 、游泳、瑜伽等,以缓解 脊柱的压力。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助于 减轻脊柱的负担。
针对不同人群的预防措施
学生和白领
学生和白领长时间久坐,容易导致下交叉综合征,应尽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适当进 行颈部和背部肌肉的锻炼。
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的病因
上交叉综合征的病因
主要包括长期低头使用手机、电脑等不良姿势,肥胖、糖尿病、骨质疏松等代谢 性因素,以及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职业性因素。
下交叉综合征的病因
主要包括长期久坐、缺乏运动或局部压力过大等,肥胖、糖尿病、骨质疏松等代 谢性因素,以及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职业性因素。
02
治疗措施
针对不同的症状和病因,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 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有助于缓解症状、改善病情 。
加强公众对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的认识和重视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的认识和重视,营造良 好的预防和治疗氛围。
倡导健康生Leabharlann 方式引导人们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姿势正确、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 ,预防上交叉与下交叉综合征的发生。
临床案例分析
上交叉综合征临床案例
患者基本信息
王先生,28岁,办公室职员,因长期伏案工作导 致头部前倾、含胸驼背。
症状表现
肩颈部疼痛、僵硬,胸闷、气短,头痛、头晕等 。
诊断依据
X光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椎体排列不 齐。
下交叉综合征临床案例
患者基本信息
李女士,45岁,家庭主妇,因 长期抱孩子导致腰部疼痛、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交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上交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
1. 视力障碍:视交叉区域内的视觉功能异常表现,包括单侧或双侧视野缺损、视野缩小或扭曲等。

2. 眼球运动障碍:病人的外展、内收、上展及下降运动障碍,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斜视、复视和酷似眼球震颤的快速眼球运动,可发生于所有方向。

3. 肢体运动障碍:下肢的张力增高、强烈的腰部疼痛和或下肢的疼痛,可伴有四肢痉挛或延长肢体姿势保持能力等现象。

4. 伴随疾病:必须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神经系统和器质性疾病。

5. 符合超过50%的上述三项临床表现。

6. 磁共振成像确诊:脑磁共振成像必须显示异常信号影像,位于视交叉区域及其周围区域。

以上是上交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之一,需要同时符合多项表现才能作出确诊。

具体的诊断应由临床神经医生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