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简介
栎木

释。 种分布北半球亚热带温带 , 1 1 落叶乔木 , 材浅黄褐
至浅红褐色散孔材( 半散孔材 )管孔散布轴 向薄壁组 , 织星散聚合 , 无环管胞 , 木射线具细 、 宽 3 , 窄、 种 宽射
线复列 、 单出 , 弦向纺锤形 , 低至甚高 ; 纹理直、 光泽强、
有代表 陛树种 15 , 4 种 广西农学院补充 3 , 种 华南农学
院补充 1 种 ( 0 台湾标本 ) 中山大学补充 1 , , 3种 总计 10 , 7 种 欧美 日 新西兰 l 多种 , O 总计 10 8 多种 , 进行 了
结构细中, 重硬至中, 强度 中, 干缩大 , 韧度高 , 稍耐腐 ,
美, 其木材蓄积量和生产量占阔叶林第一位。 全世界栎
木分作 1 类【 ; 8 中国分作 1 类[ 江西 1 、 q 6 3 1 : 2类 浙江
2 栗 亚 科 C saod a rt1 6 ) ateieeOes. 8 7 (
2 1 柯 属 Ltoao sB . . i cr u 1 h
No h fg i e e D a mu toa od a u n 。
栎木是壳斗科 (aaee 的总称 , 材商又常称 F gca ) 木 橡木 。 全世界有 4 亚科 8 90 属 0 多种 , 中国有 7 30 属 0
多种 , 除南水青冈产 南半球外 , 广布北半球亚 、 、 欧 北
江西林业 科技
2 1 年第 5 01 期
栎 木
端 木 圻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江苏南京 204 ) 1 2 0
摘 要 : 长期 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对栎木进行分 类, 在 研究 了世界栎木 的起 源、 演化、 新分 类群 , 在研究 中建立 了2新 亚 科、 2新亚属、 2新组 、 2新亚组、 系, 8新 发现 ( 或发表 ) 7新种。
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的管理与成效研究——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为例

与交流,确保项目在报告撰写、成果凝练、答辩汇报等
生产实际相结合,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切实解决
方面符合验收要求,确保项目验收材料规范,验收汇
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将项目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
报突出重点。
力。 依据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对于成果转化显著
1 3 加强经费管理,确保项目经费支出合理、规范
中国林科院林化所根据国家新的经费政策要求
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档案
管理制度等,加强对科研财务助理及广大科研人员的
均可作为 绩 效 薪 酬。 对 于 年 度 提 成 收 入 在 50 万 ~
分别给予 3%与 5%的额外绩效奖励。
2 取得的成效
财务培训,确保项目资金的安全、合理、高效使用。
2 1 项目概况和科研成果
点;项目编号:CAFYBB2021MD002 - 3。
作者简介:梁馨予(1986— ) ,女,江苏溧阳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科研项目管理和国际合作管理。
∗通信作者:梁巍(1984— ) ,男,北京人,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科研项目管理和学科建设。
— 45 —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体系,中国林科院林化所对每 5 年执行并验收的基本
科研业务费项目进行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定量与定
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绩效评价。 全面了解项目的投
院所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更
入产出情况和使用效率,为之后基本科研业务费优化
加重要的作用,推动着公益性科研院所的稳定发展。
顶层设计和资金分配提供决策依据,提升了科研水平
目共 23 项,国家基金项目回报率 56 1%,其中,9 人
大 会 日 程 安 排

生物炼制技术交流和产业化研讨大会大会日程安排11月12日上午(8:30—12:00):主持人:李中教授(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主任,本届大会执行主席)卢英华教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主任)来宾介绍、大会主席致辞、厦门大学领导致欢迎词报告1:我国生物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王昌林研究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研究所所长)报告2:生物质资源与林产化工宋湛谦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林产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报告3:工业生物技术展望和思考谭天伟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教育部生物炼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报告4:秸秆酶解发酵乙醇、丁醇等关键技术集成陈洪章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报告5:红薯乙醇清洁生产工艺刘锦超教授(四川光和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总监)11月12下午(14:00—17:30):主持人:李中教授(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主任,本届大会执行主席)蒋剑春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所长,本届大会副主席)报告6:新一代生物燃料缪国华博士(美国杜邦(中国)研发管理有限公司业务总监/亚太区生物能总经理)报告7:中国生物质能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袁振宏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生物质能中心主任,“十五”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后续能源主题专家组专职专家、副组长)报告8:以微藻生产生物质能及减排CO2的关键技术分析)潘克厚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报告9:秸秆生产乙醇示范工程进展杜风光(河南天冠集团总工程师)报告10:甜高梁乙醇产业生态系统分析与优化胡山鹰教授(清华大学生态工业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报告11:非粮原料和废弃生物量厌氧发酵生产化学品和生物燃料徐志南教授(浙江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11月13日上午(8:30—12:00):主持人:李中教授(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主任,本届大会执行主席)刘会洲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本届大会副主席)报告12:林业生物质资源能源化利用蒋剑春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所长,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报告13:用海藻生产生物燃料的研究进展王广策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藻类学会理事长)报告14:生物质燃料酒精—酶制剂开启新工业任海彧研发科学家(诺维信中国研发亚洲能源部经理,Novozymes (China) Investment Co. Ltd)报告15:利用木质纤维素生产丁二酸研究邢建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物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和国家“863”项目首席科学家)报告16:生物乙烯的开发进展与产业化胡燚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月13日下午(14:00—16:00):分会(报告后讨论)第一分会:生物能源(二楼多功能厅)主持人:邢建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物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报告1:固定化细胞生物催化植物油脂转酯化制备生物柴油研究王飞教授(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报告2:生物质能源技术的研究与思考孙立研究员(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所长)讨论主题和方式:规定议题和代表自由交流相结合第二分会:生物材料(二楼观景会议室)主持人:程贤甦教授(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报告1:木质纤维原料发酵生产酒精残渣中酶解木质素的提取和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程贤甦教授(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报告2:玉米蛋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王瑾晔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报告3:生物基弹性体材料的发展和思考刘全勇博士(北京化工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讨论主题和方式:规定议题和代表自由交流相结合第三分会:生物医药及保健品(二楼小会议室)主持人:卢英华教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主任)报告1:海洋抗肿瘤药物南强菌素的开发研究卢英华教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主任)报告2:虾壳制甲壳素系列产品的装置改进及过程优化顾正桂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讨论主题和方式:规定议题和代表自由交流相结合11月14日:参观考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以下简称“林化研究所”)是我国林产化学领域的权威机构之一,致力于林木资源开发利用、产品研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下文将介绍林化研究所的组织结构、主要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
林化研究所成立于1982年,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下属的研究单位,总部位于北京市。
目前,林化研究所下设有木材加工与利用研究室、林产化学工程研究室、林木纤维素材料研究室、森林资源化学研究室等多个研究组。
这些研究组在林产化学工业的多个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林化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木材加工与利用、林产化学工程、木纤维素材料以及森林资源化学等。
其中,木材加工与利用研究室主要从事木材功能性改性、木材材质性能研究、木材加工技术改进等方面的工作,旨在提高木材的附加值和利用效率。
林产化学工程研究室侧重于开发林木资源的化学与能源利用技术,包括制木纸、生物质能与化工品等方面的研究。
木纤维素材料研究室致力于开发和应用木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新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森林资源化学研究室主要从事天然植物活性成分提取与分离、植物化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
多年来,林化研究所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例如,在木材加工与利用方面,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系列高效节能的木材干燥技术,提高了木材加工的效率和质量。
在林产化学工程方面,研究人员成功开发了利用木材废弃物生产生物质能源的技术,为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做出了贡献。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木纤维素材料和森林资源化学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推动了林产化学工业的发展。
除了科研工作,林化研究所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
此外,林化研究所还担任了多个重要科研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单位,为我国林产化学领域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是我国林产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从事木材加工与利用、林产化学工程、木纤维素材料以及森林资源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科研工作。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简称林化所)成立于1960年,为副司局级单位,是专业从事木质和非木质林产品化学加工与利用,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及工程设计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科研院所。
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等一批国内外专家。
有博士、硕士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以我所为依托,建立了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林产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业生物质高效转化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产业技术创新类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国家油茶科学中心一加工利用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活性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质能源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化工中试基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化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南京)、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为开展生物质领域的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技术集成与孵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主要研究领域: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化学品、生物质高分子材料、生物质天然活性成分和制浆造纸等。
包括松脂化学、生物质能源化学、生物质炭材料、生物基功能高分子材料、胶黏剂化学、森林植物资源提取物化学利用、环境保护工程、木材制浆造纸为主的林纸一体化和林产化学工程设备研究设计等研究方向。
60年来,承担国家、部、省级课题1045项,获国家级奖励24项,部、省级奖励93项,专利587项。
随着国家推进创新科研院所建设的实施,林化所将按照“科技立所,创新强所,人才兴所”的发展战略,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升级,为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支撑。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CAF(ICIFP,CAF),founded in I960,is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rganization that works on chemical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of wood and non-wood forest products.Based on OUS Institute some R&D platforms,such as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for Biomass Chemical Utilization,Nation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Forest Chemical Industry,The State Base for Exchanging of Talents and Intelligence,Industrial Technical Innovation,International Sci&Tech Cooperation Base for Efficient Conversion and Utilization of Forestry Biomass,Lab.of Process and Utilization,Science Center of Camellia,Key Lab.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Forest Products,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NFGA),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Biomass Energy of NFGA,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Activated Carbon of NFGA,Institute of Biomass Energy and Chemistry of NFGA,Pilot Experimental Base of Chemical Processing of Forest Products of NFGA,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 of Forest Chemical Products of NFGA(Nanjing),Key Lab.of Biomass Energy and Material,Jiangsu Province are established.All these provide good conditions for research,convers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incubation in the biomass area.Main research areas:biomass energy,biomass chemicals,biomass-based polymeric materials,natural bioactive components and pulping&papermaking etc.,including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oleoresin chemistry,biomass energy chemistry,biomass carbonaceous materials,biomass-based functional polymeric materials,adhesive chemistry,chemical utilization of forest plant extract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wood pulping&papermaking for forest paper integration and research&design of forest chemical engineering equipment.所长:周永红博士Wv WWlfWirDirector:Dr.ZHOU Yong-hongTel:+86-25-85482666Fax:+86-25-85413445E-mail:************地址:210042江苏省南京市锁金五村16号Address:Suojin Wucun No.16,Nanjing,210042,P.R.ChinaKJ"M u*蘇朋旳nr陌—。
松脂精细化学利用对个性化松树资源的需求分析

质松脂资源,而从深加工利用角度看,更需要具备品质优良、有效成分含量高、化学组分均衡或特异性成分突出等特性的
个性化松脂资源。 研究选育能特产的个性化松脂资源,诸如海松酸型松香、异海松酸型松香、南亚松酸型松香、α-蒎烯型
as P. massoniana, P.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 P. elliottii, P. elliottii × P. caribaea, P. latteri Mason, etc. , and carry out
more integrative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es on oleoresin chemistry, fine chemicals, genomics, metabolomics, genetic
松脂精细化学利用对个性化松树资源的需求分析
赵振东1,2, 王 婧1,2,3, 卢言菊1,2, 陈玉湘1,2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林业和
草原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林业资源高效
加工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2;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林业新技术
longifolene-type heavy turpentine, are scientifically important and applicably valuable for the fine chemical utilization, high
value-added deep processing of rosin and turpentine. It is recommended to focus on the main oleoresin-tapping pine species such
中国林科院林化所建所五十周年庆典盛况空前

参 考文献:
[] 1 黎先胜. 国油茶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 湖南科技学 院学报 ,0 5,6 1 ) 17 19 我 J. 2 0 2 ( 1 :2 - 2 . [] 2 徐曼 , 陈笳鸿 , 汪咏梅 , 油茶果壳单 宁成分 的提取及其分析试验初报 [ ] 林产化学与工业 ,0 9,9 增刊 ) 17 1 1 等. J. 20 2 ( :8 - 9 . [] 3 孙康 , 蒋剑春 , 张天健 , 水蒸气法制备橡胶籽壳活性炭的研究[ ] 林产化学与工业 ,0 6 2 ( )4 — 3 等. J. 2 0 ,6 2 :1 4 . [] 4 叶振华. 化工吸附分离过程 [ . M] 北京 : 中国石化出版社 ,9 22 1. 19 :-0 [ 孙康 , 5] 蒋剑春 , 卢辛成. 文冠 果皮活性炭 的制备及其在甘油脱色脱臭 中的应用 [ ]林产化学与工业 ,0 9,9 增刊 )7 - 1 J. 20 2 ( :7 8 [] 6 彭金辫 , 张世敏 , 张利波. 波辐照瓜 子壳制取活性炭[ ] 资源开发与市场 ,9 9 1( )2 9 20 微 J. 19 , 5 :5 — 6 . 5 [ 夏洪应 , 7] 彭金辉 , 张利波 , 微波辐射一 等. 水蒸气法制备烟杆基颗粒活性炭 [] 化学工程 ,0 7,5 1 :8 5 . J. 20 3 ( )4 - 1 [] 8 徐涛 , 刘晓勤. 磷酸活化法制备花生壳活性炭工艺[ ] 化学工程 ,0 9 3 ( 1 :0 7 . J. 20 ,7 1 ) 7 - 4 [ 陈健 , 9] 李庭琛 , 颜涌捷 , 生物质裂解残炭制备活性炭[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 等. J. 自然科学版 ,0 5,l 6 :2 - 2 . 20 3 ( )8 1 84
《林产化学与工业》第八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林产化学与工业》第八届偏緝委员会名草顾 问沈兆邦余世袁名誉主编宋湛谦主 编蒋剑春副主编储富祥周永红勇强刘守新马隆龙肖惠宁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于世涛(青岛科技大学)马隆龙(中国科学院)王成章(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王宗德(江西农业大学) 王树荣(浙江大学)石碧(四川大学)王 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左宋林(南京林业大学) 付玉杰(东北林业大学)刘守新(东北林业大学) 汤锋(国际竹藤中心)杜官本(西南林业大学) 李淑君(东北林业大学) 时君友(北华大学)宋科(吉首大学) 张军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陈克复(华南理工大学)金永灿(南京林业大学) 郑志锋(厦门大学)赵振东(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段文贵(广西大学)吉兴香(齐鲁工业大学) 刘军利(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凤(北京林业大学) 李文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湘洲(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何祖群(中国林产工业有限公司)宋先亮(北京林业大学)宋湛谦仲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张超群(华南农业大学)武书彬(华南理工大学)周永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房桂干(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王小慧(华南理工大学)王春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王洪学(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史正军(西南林业大学)吕满庚(中国科学院)刘承果仲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孙 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李昌珠(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肖睿(东南大学)张文标(浙江农林大学)陈礼辉(福建农林大学)范一民(南京林业大学) 周建斌(南京林业大学) 赵永青(兰州大学) 饶小平(华侨大学)勇强(南京林业大学)莫开林(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徐俊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黄立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常春(郑州大学)蒋建新(北京林业大学)谢益民(湖北工业大学)戴红旗(南京林业大学)特邀海外编委王文新(爱尔兰都柏林大学)黄彪(福建农林大学) 商士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蒋剑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雷福厚(广西民族大学)黄超伯(南京林业大学)彭密军(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储富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谭卫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增社(美国农业部农业应用研究中心)宋 杰(美国密西根大学弗林特分校)王景欣(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 肖惠宁(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赵 剑(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化工时刊》
【年(卷),期】1987(000)004
【摘要】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建立于一九六○年春,前身是中
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工业研究所林化研究室和林业部上海林产试验室。
该所位于南京紫金山下,玄武湖畔,是我国目前唯一的研究林产
【总页数】2页(P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简介 [J],
2.探索体制机制,提高创新活力,服务林产工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J],
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植物资源化学加工研究室”简介 [J],
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植物资源化学加工研究室”简介 [J],
5.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增效剂A—1产品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