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翼机原理研究

合集下载

旋翼机简介

旋翼机简介

旋翼机的历史20世代飞机起降时常因故障而失速,导致很多恶性事故。

西班牙工程师谢巴(也有其他音译,如“西尔瓦”等)于是发明了自转旋翼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旋翼靠飞机运动时激起气流转动,产生升力,使飞机失速时不会下坠,当时,他的这个发明被新闻界称之为“风车飞机”。

1925年,谢巴在汉普郡芳白露皇家空军基地首次正式试飞。

1926年3月24日,谢巴在英国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其成功之作是有名的C.30型双座敞式座仓的轻型旋翼机,1934年底开始交付皇家空军所属的“陆军直接支援作战学校”使用,共计12架,取名为“旋翼Ⅰ”。

有一架C.30和另一架C.19还首次参加了在西班牙内战的实战考验。

1928年,谢巴亲自驾驶旋翼机用1小时时间成功横越英伦海峡。

此后,英美一些公司开始制造旋翼机,用于搜索和测量。

由于得不到政府支持,西谢巴的公司关闭于1940年。

后因美国直升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才使英国人有所醒悟。

1943年底,谢巴才得以重操旧业。

1937年,令整个航空界震惊的是,Heinrich Focke驾驶着他设计的Fw61直升机升空,这立即刷新了世界直升机的所有飞行记录,飞行速度,飞行高度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

得益于Focke及其设计伙伴Anton Flettner,德国成为二战期间旋翼飞机的领先者。

1942年,德国海军开始测试Fl 282,海军希望能用它来侦察敌军潜艇和护航。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国家就开始尝试在潜艇上搭载飞机,但随着战争的结束,兴趣消退了。

二战的爆发,使得德国和日本对这个方案的兴趣大增。

德国海军最初看上了Arado Ar 231,但这种水上飞机并不适合潜艇搭载。

它需要从水面滑跑起飞,组合和分解需要太多时间,这使得潜艇暴露在水面的时间太长,于是海军中止了该项目。

2战期间,潜艇迫切需要远程空中侦察来提供情报,由于潜艇本身的局限性,使得了望员很难辨认9.6-12.8 km (6-8 miles)以外的船只。

旋翼机原理

旋翼机原理

旋翼机原理旋翼机是一种具有独特原理的飞行器。

它以旋转的主旋翼产生升力,控制飞行姿态和方向,同时通过尾旋翼产生反扭力来平衡主旋翼的扭矩,从而实现飞行。

旋翼机的原理涉及到空气动力学、力学、控制理论等多个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

一、旋翼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旋翼机主要由机身、主旋翼和尾旋翼三部分组成。

机身是旋翼机的主体,包括驾驶舱、发动机、传动系统和底盘等部分。

主旋翼是旋翼机的升力来源,由多片旋翼叶片组成,通过旋转产生向上的升力,同时也产生向后的推力。

尾旋翼是旋翼机的控制部分,通过产生反扭力来平衡主旋翼的扭矩,从而实现飞行方向的控制。

旋翼机的工作原理基于伯努利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当主旋翼旋转时,叶片上的气流速度增加,压力下降,产生向上的升力。

同时,由于牛顿第三定律,旋转的叶片也会产生向后的推力。

这样,旋翼机就可以在空中飞行。

尾旋翼的工作原理则是基于牛顿第三定律。

当旋翼机产生扭矩时,尾旋翼通过产生反扭力来平衡扭矩,从而保持稳定的飞行方向。

尾旋翼的位置和角度可以通过控制杆或电脑控制系统来调整,从而实现飞行方向的控制。

二、旋翼机的空气动力学原理旋翼机的飞行原理涉及到空气动力学原理。

空气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到的空气力学原理的学科。

旋翼机的升力和推力都是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产生的。

旋翼机的升力是由旋转的主旋翼产生的。

当主旋翼旋转时,叶片上的气流速度增加,压力下降,产生向上的升力。

这个原理可以用伯努利定律来解释。

伯努利定律指出,当气体通过一个管道或器具时,速度越快,压力就越低。

在旋翼机中,叶片上的气流速度越快,压力就越低,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

旋翼机的推力也是由旋转的主旋翼产生的。

当主旋翼旋转时,叶片上的气流速度增加,产生向后的推力。

这个原理同样可以用伯努利定律来解释。

当叶片旋转时,气流速度增加,从而产生向后的推力。

尾旋翼的工作原理也是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

尾旋翼通过产生反扭力来平衡主旋翼的扭矩,从而实现飞行方向的控制。

直升机旋翼原理

直升机旋翼原理

自动侧斜器主要部分为:(1)旋转环(又称动环)3——它通过变距拉杆(又称小拉杆)8分别于各片桨叶变距铰的摇臂连接,并通过扭力臂(又称拨杆)与旋翼桨相连,旋翼旋转时则与桨同步旋转。

另一面,它通过轴承4与不旋转环2相连接,从而产生相对转动。

它与不旋转环可一起升降或倾斜,从而将操纵位移通过变距拉杆8传递给桨叶变距饺,以改变各片桨叶的安装角(即桨距角)。

(2)不旋转环(又称不动环)2一它通过十字接头或球饺与内层的滑筒相连,两者能一起升降或产生相对倾斜滑筒上还装有纵向5及横向6的操纵摇臂支座,纵、横向操纵拉杆分别经此与不旋转环相连。

纵、横向操纵动作经此使不旋转环连同旋转环一起相对于滑筒向所需方向倾斜,从而周期性改变各片桨叶的安装角. (3)滑筒一套装在导筒座1上,两者能产生轴向相对滑动,同时滑筒还与总距操纵拉杆7相连.总距操纵动作经此使滑筒连同十字接头,不旋转环、旋转环一起升降,然后将操纵位移传递给每片桨叶的变距校。

当驾驶员进行总距操纵时(如图4.4匀,例如上提(下压)总距操纵轩2,操纵动作经滑筒、十字接头、不旋转环、旋转环及桨叶变距拉轩传至桨叶变距饺,使各片桨叶改变同样大小的安装角,从而达到增加(减小)旋翼拉力的目的。

当驾驶员移动驾驶轩1进行纵、横向操纵时,操纵动作分别由装在滑筒上的纵、横向操纵臂传至不旋转环上,便不旋转环连同旋转环一起向所需方向倾斜,从而使桨叶安装角发生周期性变化,造成旋翼空气动力的不对称,再使旋翼锥体(即旋翼拉力)向所需方向倾斜,以达到操纵直升机飞行的目的。

此外,当驾驶员进行航向操纵时,对于单旋翼带尾桨的直升机来说,脚蹬操纵动作通过尾桨操纵系统改变尾桨拉力大小,由此破坏了原来的航向平衡状态,达到改变航向的目的。

6.直升机的飞行性能与普通固定翼飞机一样,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直升机飞行性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通常直升机有一些与普通固定翼飞机相似的飞行性能要求,例如: 最大平飞速度(Vmax)最大巡航速度(Vcmax)及经济巡航速度(Vce)使用升限(或动升限)(Hs)最大爬升速度(Vy max)航程(L)、活动半径,转场航程续航时间或续航力(T)除此之外,直升机有以下几项特有的飞行性能指标:垂直爬升速度(Vyv)悬停升限(或静升限)(Ht一其中又可分为无地效悬停升限和有效地,悬停升限。

自转旋翼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自转旋翼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自转旋翼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自转旋翼机的基本构造包括: 机身、旋翼、尾翼、起落装置、动力装置、座舱仪表。

如图3-1所示。

图3-1 自转旋翼机的基本构造一、机身机身的主要功能是为其它部件提供安装结构。

机身的常见材料是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可以是焊接或是螺栓连接,也可以采用搭配组合方式来实现。

二、旋翼旋翼的主要功能是为自转旋翼机提供必须的升力和控制能力。

常见的结构是带桨毂倾斜控制的跷跷板式旋翼。

翘翘板式旋翼,也就是两片桨叶刚性地连接在一起,当一片桨叶向上运动时,另一片桨叶向下运动。

图3-2 跷跷板式结构的旋翼头三、尾翼尾翼由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组成。

主要功能是为自转旋翼机提供稳定性及偏转控制。

四、起落装置起落装置的功用是提供航空器起飞、着陆和地面停放之用。

它可以吸收着陆冲击能量,减少冲击载荷,改善滑行性能。

自转旋翼机一般有三个起落架,其中两个主要起落架位于重心附近的机身两侧,起主要的支撑作用,另一个起落架在机头或机尾。

若在机尾,则称为后三点式,较适合在粗糙道面上行进;若在机头,则称为前三点式,为大多数自转旋翼机所采用,并且该前轮可通过方向舵脚蹬控制偏转,以便地面滑行时灵活转弯。

轮式起落架一般设有减震装置,能吸收大部分着陆能量,可以在硬性路面上进行滑行起飞和降落。

能在水上起降的自转旋翼机,采用浮桶式起落架。

五、动力装置为自转旋翼机提供动力,推动其前进的装置称为动力装置。

它由发动机、燃料系统以及导管、附件仪表等组成。

在地面,动力装置提供旋翼系统预旋的动力;飞行时,动力装置不为旋翼系统提供动力。

六、座舱仪表座舱仪表是提供给飞行员观察和判断飞行状态,以做出正确的操纵控制。

它们一般包括发动机仪表(如转速表、油压表等)、气动仪表(如空速表、升降速度表等)、电子仪表(如地平仪、导航仪)等。

不同的自转旋翼机根据结构复杂程度选装不同配置的仪表。

图3-6为常见的自转旋翼机座舱仪表。

图3-6 常见的自转旋翼机座舱仪表自转旋翼机的工作原理自转旋翼机是通过旋翼来产生升力的,因此,了解旋翼空气动力的产生和变化,是掌握自转旋翼机运动规律和操纵原理的基础。

旋翼机原理

旋翼机原理

第1 页(134)旋翼飞行原理bbs.5自从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以来,人们一直为能够飞翔蓝天而激动不已,同时又受起飞、着落所需的滑跑所困扰。

在莱特兄弟时代,飞机只要一片草地或缓坡就可以起飞、着陆。

不列颠之战和巴巴罗萨作战中,当时最高性能的“喷火”战斗机和Me 109 战斗机也只需要一片平整的草地就可以起飞,除了重轰炸机,很少有必须用“正规”的混凝土跑道起飞、着陆的。

今天的飞机的性能早已不能为这些飞机所比,但飞机的滑跑速度、重量和对跑道的冲击,使对起飞、着陆的跑道的要求有增无减,连简易跑道也是高速公路等级的。

现代战斗机和其他高性能军用飞机对平整、坚固的长跑道的依赖,日益成为现代空军的致命的软肋。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从航空先驱的时代开始,人们就在孜孜不倦地研制能够象鸟儿一样腾飞的具有垂直/短距起落能力的飞机。

自从人们跳出模仿飞鸟拍翅飞行的谜思之后,依据贝努力原理的空气动力升力就成为除气球和火箭外所有动力飞行器的基本原理。

机翼前行时,上下翼面之间的气流速度差造成上下翼面之间的压力差,这就是升力。

所谓“机翼前行”,实际上就是机翼和空气形成相对速度。

既然如此,和机身一起前行时,机翼可以造成升力,机身不动而机翼像风车叶一样打转转,和空气形成相对速度,也可以形成升力,这样旋转的“机翼”就成为旋翼,旋翼产生升力就是直升机可以垂直起落的基本原理。

旋翼飞行原理第2 页(134)中国小孩竹蜻蜓玩了有2,000 年了,流传到西方后,成为现代直升机的灵感/ 达·芬奇设计的直升机,到底能不能飞起来,很是可疑旋翼产生升力的概念并不新鲜,中国儿童玩竹蜻蜓已经有2,000 多年了,西方也承认流传到西方的中国竹蜻蜓是直升机最初的启示。

多才多艺的达·芬奇在15 世纪设计了一个垂直的螺杆一样的直升机,不过没有超越纸上谈兵的地步。

1796 年,英国人George Cayley 设计了第一架用发条作动力、能够飞起来的直升机,50 年后的1842 年,英国人W.H. Philips 用蒸气机作动力,设计了一架只有9 公斤重的模型直升机。

倾转旋翼机的设计原理及其发展应用

倾转旋翼机的设计原理及其发展应用

倾转旋翼机的设计原理及其发展应用摘要:随着现代科学及军事力量的发展,人们对飞行器机动性及续航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

倾转旋翼机的出现,弥补了已有直升机的续航能力及固定翼飞机机动性的不足。

倾转旋翼机作为特种机型,融合了直升机和固定翼飞行器的性能特点,能满足对特种作战、中长距离运输、物流等方面的需求,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关键词:倾转旋翼机;设计原理;发展应用倾转旋翼机是兼有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优点的飞行器,具有直升机垂直起降的特点,同时又有固定翼飞机飞行速度快的特点;倾转旋翼是直升机旋翼和固定翼飞机螺旋桨的综合和折衷,旋翼直径、桨叶的翼型及负扭转的确定和选择既要满足直升机模式的要求,又要满足飞机模式的要求。

由于倾转旋翼机可以实现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之间的模式转换,所以其扩大了直升机与固定翼飞机的速度包线。

与有人倾转旋翼机相比,无人倾转旋翼机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的迅速发展,无人倾转旋翼机也得到了巨大的进步。

同时,由于无人倾转旋翼机具有无人员伤亡风险等优势,使其在军民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对于无人倾转旋翼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倾转旋翼机发展现状倾转旋翼机概念的最早提出大约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右,但直至1947年,由Transcendental公司研指的Model1-G倾转旋翼机才实现首飞,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架成功完成飞行试验的倾转旋翼机,但是由于后期飞行中的坠机事故,该项目最终被中止。

倾转旋翼原理样机XV-3首次完成了垂直起降的试飞工作,该原理试验机在机翼两端分别安装有一套可以倾转的旋翼短舱系统,并通过倾转机构驱动旋翼短舱系统的转动。

1958年XV-3倾转旋翼机在试飞时成功实现了直升机模式与固定翼模式的转换。

该试验的成功,不仅表明倾转旋翼机概念的可行性,也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是倾转旋翼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倾转旋翼机是一种兼具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性能的混合机型。

无动力旋翼机(牵引式)的适用原理和制作参数

无动力旋翼机(牵引式)的适用原理和制作参数

无动力旋翼机(牵引式)的适用原理和制作参数注:外行硬译,不对译文内容和正确与否可靠性负责,只供鉴赏暴打批评用!遥控航模无动力旋翼机(牵引式)的适用原理和制作参数此文件偶尔还会进一步修订,会将修订标记为"新"告知。

了解无动力悬翼机和飞机(定翼)和直升机的区别。

无动力悬翼机和直升飞机的不同点……各自有哪些优缺点。

此文供爱好者做动手前的参考,对设计、组装、飞行都有帮助。

也可以给你选择制作何等模型提供参考依据,如果你想更改现有的数据和规格,你可以依现有数据对潜在的负面影响作出判断和大略估计。

此图形模型解释的制作者的经验只适用牵引(拖拉机(引擎在前面))自转旋翼航模飞机并不包涵推进(推车(引擎在后面))自转旋翼航模飞机的制作经验和数据。

简要说明:无动力旋翼机的升力来源自转的旋翼,旋翼机飞行时流动的空气经过带有迎角(平均约10°)的旋翼,推动旋翼自行旋转产生飞行所需要的升力。

有一点不可思议空气好象穿过了旋翼,升力是如何产生的?无动力旋翼机结构简单:有一个旋翼、旋翼无动力驱动像风车一样迎风进入陀螺自转、控制旋翼的迎角完成攀升或下降,控制尾翼完成转向,只有前进是靠一台小型的电动机驱动螺旋桨生成推力;不像直升飞机是靠动力控制旋翼,产生升力和前进的动力。

无动力旋翼机必须有一副可以提供足够升力的自转机翼,这个机翼和直升机的机翼大致相同。

为了控制机翼陀螺的方向,要有转盘控制机构,还要有一个像飞机尾翼的水平鳍和尾翼。

通过控制转盘控制机翼的的迎角完成攀升或下降,通过控制尾舵水平翼的操控组合控制方向。

无动力旋翼机机翼没有前进的推动力,所以无动力旋翼机必须配备水平推进(或牵引)引擎螺旋桨的动力设置。

机翼、机翼转盘、转盘控制机构、水平鳍、尾翼、二者的控制机构、螺旋桨、螺旋浆动力电机、电机控制机构都是最基本的,如何组装如何协调操作完成一次飞行……看着是那么简单容易。

实际他不是看着得那么简单的事,如无动力旋翼机的机翼应该安装在哪里?本机的重心点在哪里?适当平衡的角度?(平衡稳定有足够的升力飞行的基本要求)如何测量?他们比固定翼的模型飞机更重要。

逆风飞扬-旋翼机的升力原理

逆风飞扬-旋翼机的升力原理

逆风飞扬——旋翼机的升力原理作者李静波一、航空界广泛流传了一个八十多年的幼稚谬论,就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大量杜撰旋翼机的升力原理。

认为旋翼单纯是由阻力差驱动的;并认为旋翼机的螺旋桨和直升机的螺旋桨旋转方向相反。

下面,随便找一个目前流传的原理图,我们分析一下谬论之所在。

二、下面是取自模型中国bbs的旋翼机自旋原理图。

在图中,作者认为风都是从左吹向右方的。

蓝色退行的机翼产生向后和向上的反作用力(旋转力和升力);红色前行的机翼迎角为负,除了有阻力外,不但不产生升力,还产生向下的压力!从作者的升力周期变化区图可知,此旋翼机必将发生左右倾斜、翻转、坠落。

这又与现实不符。

另外,此图还说明旋翼机的机翼必须以负迎角安装,我认为这是不必要的。

还有,在此原理图中,蓝色翼稍退行的线速度应小于旋翼机的飞行速度。

这样,一个直径8米的旋翼机,当以30米/秒的速度飞行时,旋翼机的旋转角速度不会超过7.5弧度/秒,以区区2转左右的转速,怎能产生足够的升力呢?三、最可气的是:人们认为直升机的旋翼是主动的正旋,旋翼机的旋翼是被动的负旋。

我亲手做了一个竹蜻蜓的实验,负旋只能产生负升力!!!根本无法上天。

本座认为,旋翼机和直升机一样,同样是正旋。

四、鉴于现行的旋翼理论转速低,无法产生足够的升力。

本座根据现实,做了几个合理的假设:1、旋翼机翼稍的转速v远远大于旋翼机飞行的速度V;2、旋翼机和直升机一样,都是正旋(向下扇空气来产生升力);3、旋翼机、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具有同样的升力原理(流体力学)。

下面,我们就以机翼升力的风洞实验数据来推算旋翼机的升力原理。

五、数据参考:已知某飞机模型的翼面积为0.24平方米,风洞风速为20米、秒,空气的密度为1.225千克/立方米,测得在10度迎角下的升力为64.68牛顿,阻力为5.997牛顿。

则升力系数为1.10,阻力系数为0.102,升阻比为10.784。

下表,列出了此翼的升、阻、比。

角度-3 0 2 4 6 8 10 16 17 升系0 0.25 0.42 0.59 0.77 0.94 1.10 1.36 1.34 阻系.022 .026 .032 .042 .059 .079 .102 .179 .186 比0 9.62 13.1 14.0 13.1 11.9 10.8 7.60 7.20 从表中可以看出,机翼的升阻比远大于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翼机原理研究一、研究背景旋翼机或称自旋翼机,是一种介于飞机和直升机之间的一种飞行器,依靠自由旋转的旋翼系统提供升力飞行的航空器,正常飞行时旋翼系统无动力驱动。

而是依靠向上流过桨叶的气流维持旋翼的自由旋转自旋,同时产生将飞行器维持在空中的升力,就像是一个横放的风车所以最初发明时也被称为风车飞机。

在飞行中,旋翼机同直升机最明显的分别为直升机的旋翼面向前倾斜,而旋翼机的旋翼则是向后倾斜的。

旋翼机飞行时,举力主要由旋翼产生,固定机翼仅提供部分举力。

有的旋翼机甚至没有固定机翼,全部举力旋翼机都靠旋翼产生。

自转旋翼机通常由发动机驱动的独立小旋翼的垂直螺旋桨产生推进力升空。

由于旋翼机的旋翼旋转的动力是由飞机前进而获得,依靠前方来流吹动始终处于自转状态。

万一发动机在空中停车螺旋桨不转了,可以直接依靠旋翼自转着陆,此时旋翼机据惯性继续维持前飞,并逐渐减低速度和高度,就在这高度下降的同时,也就有了自下而上的相对气流,旋翼就能可自转提供升力。

这样,旋冀机便可凭飞行员的操纵安全地滑翔降路。

即使在行员不能操纵,旋翼机失去控制的特殊情况下,也会像降落伞-样的降落,虽然也是粗暴着陆,但不会出现类似秤陀落地的情况。

当然,直升机也是具备自转下沿安全着陆能力的。

但它的旋冀需要从有动力状态过渡到自转状态,这个过渡要损失一定高度。

如果飞行高度不够,那么直升机就可能来不及过渡而触地。

旋翼机本身就是在自转状态下飞行的,不需要进行过渡,所以也就没行这种为安全转换所需的高度约束。

旋翼机由于其旋翼自转,没有自发动机至旋翼的减速和传动装置,也不需要平衡旋翼反扭矩的尾桨,因而结构大大简化。

现代自转旋翼飞行器采用旋翼预转技术,起飞前通过简单传动装置将旋翼预先驱转,然后通过离合器切断传动链路后起飞,使得它可以超短距起飞;自转旋翼飞行器降落时,通过操纵旋翼锥体后倾,可实现点式着陆,不需要专用机场。

二、研究内容一、概要结合自转旋翼特性及旋翼机设计的独特性,在直升机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动力学原理的基础上修改并建立了计算模型,解决了旋翼机气动布局、总体参数及旋翼设计等方面的问题。

二、气动原理为了便于理解,我们选取了两片桨叶旋翼作气动分析如左图所示。

桨叶横截面呈流线型,两桨叶上表面保持一致水平下表面构成小角度夹角。

转轴垂直于上表面平面。

当旋翼受到水平吹来的空气时后行的一只旋翼处于平板斜面状态,接受到较大的空气阻力,而前行的一只旋翼则处于流线滑流状态所受阻力较小。

这样在整个旋翼上由于阻力差而产生旋转。

当旋翼机起飞时旋翼平面与水平面(或前进方向)呈一定夹角(大于两倍的下翼面倾角)则后行旋翼受力增大而且前行旋翼阻力减小并产生升力。

而且后行的旋翼也会在阻力作用下产生向上的分力,与前行的旋翼一起给旋翼机提供升力。

由于旋翼机在飞行状态下主旋翼平面是斜向后的,其在空气作用下产生斜向后的作用力其中垂直方向的分力作为旋翼机的主升力,水平向后的分力则被水平放置的马达所产生的推力所抵消,从而达到飞行效果。

自转旋翼是旋翼机的典型特征。

旋翼机的旋翼气动原理与直升机的相似,所以可将分析直升机旋翼气动特性的方法,根据旋翼机的特点进行修改后用来分析旋翼机。

靠近桨尖部分的叶素气动合力向后,阻碍桨叶转动,对自转起减缓作用;靠近桨根的叶素迎角过大,引起失速;中间部分的叶素气动合力向前,驱使桨叶转动,对自转起加速作用,当整个桨盘起阻碍作用的气动合力等于起驱动作用的气动合力时,旋翼便处于稳定自转状态,这也是旋翼机的定常工作状态。

三、总体参数、飞行性能及布局1、参数设定旋翼机总体设计参数包括总重Gw、使用载荷Guse、旋翼半径R、旋翼桨尖速度ΩR、旋翼桨叶弦长b、桨盘载荷p、旋翼实度σ、功率载荷q、螺旋桨桨叶半径Rp和螺旋桨桨尖速度ωRp等。

根据对已有旋翼机参数的归纳总结,目前使用中的旋翼机大多是小型或轻型的,重量比(空机与总重之比)约0.6。

设计任务可以确定总重Gw,也可以确定使用载荷Guse,知道二者之一,便可以求出另一者。

为了拥有好的性能,例如停车下降率约为5m/s,一般要求功率载荷q小于4.5kg/hp (59.2N/kw),桨盘载荷p小于12kg/m2 。

桨叶片数k可以参考直升机方法确定,目前大多旋翼机采用两片桨叶,安装在跷跷板式桨毂上。

典型两片桨叶旋翼,取实度σ为0.034~0.040。

如果实度取稍大值,则桨叶挥舞增加,性能改善不多,故一般都取偏小值。

由式(1)可以确定旋翼桨叶弦长b,。

螺旋桨直径根据发动机转速来确定,大的直径对爬升率和低速推力很重要,但是如果取得过大,则全机尺寸高,停放不易。

螺旋桨一般与发动机输出轴直接连接,所以螺旋桨转速rpm就是发动机轴转速,螺旋桨桨尖速度ωRp和旋翼机前飞速度的合速度一般不超过声速的90%,目前常用的旋翼机螺旋桨桨尖速度(ωRp)max ≤290m/s。

知道发动机转速后,即可确定螺旋桨桨叶直径。

轻小型旋翼机总距角θ一般是固定的,中大型旋翼机的θ也不用经常操纵。

θ增加,则最小飞行速度小,最大飞行速度增加,可用功率增加但预转较费力,一般θ取3°~5°较想。

旋翼轴后倒角一般取-3°~-12°取偏小值性能略有改善,但是对飞不利。

中心铰旋翼要有预锥角,般约 2°~4°。

2、性能总体参数与气动、动力学、结构重量、噪声及操稳特性等有密切关系。

选取这些参数很繁杂,甚至相互矛盾,如果条件具备,旋翼机也可以像直升机总体参数优化设计一样来优化各参数。

旋翼机桨盘载荷p对前飞最大速度Vmax影响很小,但对最小速度Vmin影响很大,p 减小,Vmin减小,经济速度、有利速度增大。

功率载荷q对 Vmin影响较小,对Vmax等影响很大,q减小,Vmax增加,不影响最大航程。

实度σ减小,Vmax随之减小,低速段需用功率也减小,所以可用功率增加;增大σ对跳飞有利,对预转速度rpm要求较低。

3、布局旋翼机的最基本的部件是机身、发动机、旋翼系统、螺旋桨、尾面以及起落架。

为了改善性能,如提高飞行速度等,还可以选择机翼等部件。

机身是所有其他部件的连接件,结构可以是焊接管、金属片、复合材料、单管栓接或混合结构方式,最大强度重量比的机身是碳纤维材料或焊接管结构。

发动机在飞行中提供独立于旋翼系统的前飞动力,在地面则可以提供旋翼桨叶预转的动力。

随着旋翼机的发展,可用于旋翼机的发动机种类也越来越多。

车用、船用、航空发动机都可以用于以娱乐、体育爱好为目的研制的旋翼机,而需要取得适航证的旋翼机必须安装权威管理机构认证的发动机。

发动机可以是活塞式也可以是涡轮式。

旋翼系统主要给旋翼机提供升力和操纵,常用的是全铰接式、半刚性跷跷板式。

因不需反扭矩装置,现代旋翼机的主要型式是单一的旋翼。

目前旋翼机惯用2片或3片桨叶,广泛应用于直升机的负扭度桨叶对旋翼机来讲,并没有多大优势,所以旋翼机上常用无扭转或正扭转桨叶。

个人自制的小型旋翼机常常使用可以连同桨毂桨叶一起扳动倾转的旋翼系统,也可以使用带总距操纵来改变旋翼桨叶俯仰角的旋翼系统。

如果桨叶带总距操纵且具有足够的惯量,旋翼机跳飞就有可能实现。

旋翼机的螺旋桨可以是拉进式也可以是推进式,也就是说,螺旋桨可以安装在机身头部,也可以安装在尾部。

早期的旋翼机是由螺旋桨拉进式固定翼飞机改装而成,用旋翼替代固定机翼或者固定机翼与旋翼复合使用。

推进式布局避免了方向舵和平尾位于螺旋桨滑流中,具有更好的操纵性,飞行员也有更好的视野。

但是在总体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推进式布局中,由于受机身影响,螺旋桨的工作效率有所降低。

和定翼飞机一样,旋翼机尾平面包括垂尾和平尾,提供俯仰和偏航轴向的稳定和操纵。

有一些旋翼机,特别是封闭式驾驶舱的旋翼机,航向稳定性很低,为了补偿航向稳定性,安装垂尾是必要的。

由于垂尾面积受旋翼桨叶倾转边界和着陆俯仰角度的限制,所以许多旋翼机设计安装了多片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

如果采用推进式螺旋桨布局,处于螺旋桨滑流中的平尾和垂尾利用效率会更高,特别是在旋翼机起飞和着陆飞行速度比较低的时候。

起落架使旋翼机在地面具有机动性。

早期的旋翼机一般采用后三点式起落架布局,现今的旋翼机大都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布局。

旋翼机可以选装机翼,这样就可以实现短距离起飞和以飞机速度巡航,采用这类布局,在前飞时,机翼会承担旋翼机绝大多数载荷,旋翼也就被卸载了。

如果此时发生发动机停车,旋翼不具有安全着陆的能量,必须相对旋翼机所处的飞行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设法让旋翼尽快进入自转状态。

三、研究前景旋翼机较高的安全性能使得它在如今高速低耗的航天器发展潮流中能不被淘汰而且成为一种独特的类型。

绝大多数飞行器的致命伤是失速,发动机的停机造成的空难事故已经枚不胜举,而旋翼机的特殊设计理念却能完全避免这种灾难的发生。

我们小组,通过理论报告和模型制作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这种具有宝贵性能但却鲜为人知的飞行器。

这种飞行器虽然任存在飞行速度低,效率不够高等缺点,但其独有的安全性能却依然值得我们借鉴,而且由于没有尾传动系统及减速器自动倾斜器,旋翼机可以做成轻便的家用或公共交通飞行器。

旋翼机虽然古老,但它也是一种正在蓬勃发展的年轻飞行器,其好用、安全、便利的特点,使其在未来的航空器家族中仍将占有一席之地。

为未来五彩斑斓的天空抹上一笔绚丽的色彩。

组员:魏远航刘斌康泽鹏王琛潘昌迪指导教员:郭书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