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学教师《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单选题(共60题)1、教师在讲解苏轼的《水调歌头》时,让学生说出其他包含节日的诗作,以下不适合用来举例的是()A.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B.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王安石《元日》D.李清照《醉花阴》【答案】 A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体悟其多样的内涵。

下列诗句中“月”的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于其他的是()A.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答案】 B3、教师教学《触龙说赵太后》中“一旦山陵崩”一句时,提及古人对“死亡”有很多讳称。

下列文句中不含有此类讳称现象的是()。

A.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D.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答案】 D4、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作品为《拿来主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教授这一单元时,下列选项中所列举的教学行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A.培养学生的观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B.由于这三篇作品题材相似,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C.鼓励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沟通,去分析、评判这些问题D.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答案】 B5、学习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教师结语:A.作为拓展型结束语,让学生对下节课满含期待B.对本课时内容的概括,一语中的、简洁精当C.多媒体画面的插入,使结束语时间长,显得拖沓D.教师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进行总结与延伸【答案】 C6、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教师要求学生整理借明月思乡怀人的诗句。

下列不适合的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答案】 D7、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教师请学生举出一些与“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诗句。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主题活动,鼓励学生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虚词。

下列学生所梳理的虚词“而”的用法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B.吾尝终日而思矣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答案】 B2、某教师上作文课时,搬来一把椅子坐在学生面前,然后拿出一支烟,慢腾腾地抽起来。

学生都看傻了,沉默不语。

三分钟后,教师熄灭烟头说:“请同学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当教师犯错时’。

”对这一情境创设的方式判断正确的是()A.形象的语言B.新奇的游戏C.模拟的行为D.真实的事物【答案】 C3、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师将“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情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A.教师对诗歌教学的目标要求理解不准确B.教师对诗歌教学应承担的任务认识不清C.教师认为分析人物形象是诗歌教学的任务D.教师认为体会情感是教学最重要的内容【答案】 C4、教学某版高中语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时教师设置了下面的导入:A.这段教学导入完全是传统套路的“开局”,方式陈旧,内容单一,使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B.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局”索然寡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C.这段教学导入意在让学生在进入课文前对人物背景有初步认知D.教学导入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故不能使用背景导入,而应使用激疑导入、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等富有趣味性的导入方式【答案】 D5、教学某版教材语文必修(3)第12课《动物游戏之谜》时,以下选项中关于教学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将让学生全面了解课文中的知识作为教学重点B.科普说明文的教学,不仅要注意说明文体的特点,还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点C.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正确引导D.讲解时要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避免枯燥的知识讲解【答案】 A6、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设置有“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专题,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以下不符合推荐要求的一项是()。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60题)1、教师带领学生在名著导读课上学习了莫里哀的《悭吝人》,作品中叙述了一个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

下列作品中也有刻画了吝啬人形象的作品是()A.《红字》B.《玩偶之家》C.《项链》D.《威尼斯商人》【答案】 D2、学习完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后,学生对修辞手法的使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常见修辞手法的使用手法及其效果,以下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的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用象征手法,极言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力度)B.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用反复和对比手法,抒发了作者因为现实民族精神中缺少觉醒与振奋而悲愤的思想感情,也在对比中警醒人们为挽救民族危亡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C.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用比喻手法,借煤的形成比喻这样的事实,形象地指明了学生希望用请愿的方式实现推动反动社会变革所付出的代价之大和成效之小,对惨案的教训进行了总结)D.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用讳饰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不忍接受却又不能不说的事实带给作者的深切悲痛之情)【答案】 A3、某教师在讲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谈及朱自清的散文有“抒情型”与“叙事型”的区分,以下不属于其“抒情型”散文的是()。

A.《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B.《绿》C.《背影》D.《歌声》【答案】 C4、在进行“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这个综合性学习时,老师给大家讲几个以吝啬鬼形象出现的小说人物,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A.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B.泼留希金(《死魂灵》)C.严监生(《儒林外史》)D.聂赫留朵夫(《复活》)【答案】 D5、讲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学过的关于描写秋天的诗歌,下列不能表现秋悲凉清冷的特点的一项是()A.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B.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在校本课程“阅读与感悟”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向学生推荐了几篇以对比手法揭露“人性美丑”的外国文学作品。

下列作品中,适合的是()。

A.《茶花女》B.《苔丝》C.《巴黎圣母院》D.《红与黑》【答案】 C2、在古诗诗歌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含有菊花意象的诗句,下列适合的是( )。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C.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答案】 B3、以下关于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便于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模式和规律B.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C.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D.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答案】 A4、某版教科书课文《故都的秋》后设有一道课后练习题:A.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B.引导学生研读文章语句.体会作者情感C.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线索.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D.引导学生展开对景物描写的细节分析.抓住文章主旨【答案】 D5、下面是某教师执教《故乡》一课的教学片段。

A.能够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阅读B.多渠道开发文章内容,多途径质疑、设疑C.能够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发现问题D.能够使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发现问题【答案】 B6、教学杜甫《月夜忆舍弟》一诗时,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能够表现游子思乡之情的古代诗词。

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

A.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温庭筠《商山早行》C.李白《行路难》(其一)D.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答案】 C7、语文课堂教学媒体的选用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紧扣教学目标选用媒体,二是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30题)1、阅读某教师的教学随笔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A.导入的作用在于快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情感B.有效教学时间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时间C.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课效率D.把握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答案】 A2、在教学《茶馆》一课时,教师为学生播放《茶馆》的电影,让学生对照剧情与课文完成教学。

对这一教学资源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基于《茶馆》作为剧本是为演出服务的文体特点,应让学生自排话剧进行表演,比使用电影直接展示给学生效果更要突出B.基于剧本人物众多、学生单纯通过阅读课本理解人物耗时耗力的情况,通过观看电影表演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形象区分、理解各色人物特点C.由于地区方言的原因学生对人物语言的北京风味可能较难体会,使用电影这一教学资源,能使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更为直观地感受《茶馆》的京味D.结合《茶馆》电影这一教学资源,能够让学生直观体味《茶馆》情节上的过渡与衔接、转呈与高潮、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等【答案】 A3、教师在讲授《陈涉世家》中“为天下唱,宜多应者”这句时,讲到“唱”在这里是个通假字,通“倡”,是“带头、倡导”的意思。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通假字,教师请他们在课下搜集之前学过的通假字。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B.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C.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D.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察今》)【答案】 D4、外国文学名著阅读课上,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请学生总结高老头的结局。

下列总结正确的是()。

A.高老头得到女儿的侍奉,颐养天年B.高老头认清女儿的面目,断绝父女关系C.高老头被女儿抛弃,中风惨死D.高老头原谅了女儿,重享天伦之乐【答案】 C5、教师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后,请学生列举其他描写父亲的文章进行阅读。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新学期伊始, 语文教师借秋景渐浓, 顺势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词, 下列学生回答不符合要求的是()A.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B.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黄鹂一两声C.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D.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答案】 B2.老师在讲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时,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理解判断句, 特地找出以下句子进行拓展, 下面选项中的句式不适合用来举例的是()A.浙江之潮, 天下之伟观也。

(《观潮》)B.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曹刿论战》)C.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 客此。

(《湖心亭看雪》)D.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答案】 B3.教学《孔雀东南飞》时,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篇《新时代的孔雀东南飞》, 想象焦、刘二人穿越回21世纪的故事。

下列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 不正确的是()。

A.切换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让学生体会两人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B.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情况, 把握焦、刘二人爱情悲剧的性格特点C.鼓励学生去学习创新作文,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意识D.跨学科学习历史背景知识, 作业内容与新课程大语文观要求相符【答案】 D4.阅读《孔雀东南飞》教学实录(节选), 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A.教师突破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定位B.创设了民主活跃的课堂, 实现了课堂效益最大化C.主体性教学可以淡化教师的作用、引发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D.教师肯定学生的发言、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答案】 C5.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段, 回答后面的问题。

A.多样性原则B.综合性原则C.灵活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答案】 C6.教师计划讲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这是一首表达爱国与思乡主题的诗歌, 一般来说最恰当的教学思路是()A.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体味诗中的思想感情B.让学生在把握诗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 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C.让学生在分析字句的基础上, 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D.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 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答案】 A7、某教师设计了“体会《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专题, 这一专题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的()。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单选题(共30题)1、阅读《醉翁亭记》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A.教师的教学评价及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B.教师应该制止学生根据译文推断字词的含义C.教师为学生提供发言机会,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D.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答案】 B2、教师在讲授完《寡人之于国也》后,要求学生注意“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种句式的特殊性,并归纳同类用法的句子。

下列语句中,含有相同用法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B.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佚之狐言于郑伯日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答案】 C3、阅读两位教师教学《孙权劝学》的课堂小结,按要求答题。

A.两位教师的课堂小结均为学生后期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基础B.两位教师的课堂小结均锻炼了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C.教师甲的总结有助于达成知识与能力维度的教学目标D.教师乙的总结让学生趁热打铁,强化翻译文言文的能力4、教师讲解“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时,提及了其中的修辞手法,请学生举出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诗词。

下列举例合适的是()。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B.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答案】 D5、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A.语言知识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B.语言知识教学过程中“整理”比“积累”重要C.“有效整理”有利于学生学会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D.“有效积累”的是模糊的、个别的、散漫的知识【答案】 C6、学习《春》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给父母听,对喜欢的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模仿本文的写景方法,尝试写夏景、秋景或者冬景。

根据兴趣选做其中一项。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练习题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练习题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练习题附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以下教师对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800字C.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答案】 B2. 在阅读完高中选修课文《桥边的老人》后,有学生向老师反映对海明威的小说很感兴趣,让老师推荐几部海明威的其他小说。

以下老师的推荐不能满足学生要求的一项是()。

A.《永别了,武器》B.《老人与海》C.《百年孤独》D.《乞力马扎罗的雪》【答案】 C3. 依据语文新课标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B.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C.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背诵,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D.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答案】 C4. 教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师安排学生整理“送别”主题的作品,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

A.李白《渡荆门送别》B.李贺《雁门太守行》C.秦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D.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答案】 B5. 语文课堂教学媒体的选用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紧扣教学目标选用媒体,二是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在学习《威尼斯商人》一课时,教师打算放映其同名电影的视频资料。

下列选项中,对该教师的做法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课前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剪辑,课上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播放、讲解B.课上播放整部电影,边播放教师边讲解C.自习课播放整部电影,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自习D.教师作为设备操作员、课堂的监督者,课上播放电影,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答案】 A6. (2018年真题)某女,40岁,近日因家事不和生气着急而导致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中学教师《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某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学习任务群的内容。

下列教师笔记中,不正确的是()。

A.学习任务群2:当代文化参与——建设各类语文学习共同体(如文学社团、新闻社、读书会等),在阅读、表达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拓宽视野,培养多方面语文能力B.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C.学习任务群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对社会上出现的语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用正确的观点与方法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努力促进祖国语言文字健康发展D.学习任务群17:跨文化专题研讨——研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学、文化经典作品,增进对人类文明史上多样文化并进的事实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答案:C2、阅读下面口语交际教学的案例,回答下面的问题。

A.“表白与抒情”是口语交际中常用的一种言语形式,本案例围绕这一口语交际能力。

以“为照片中的表情作描述”这一种方式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B.本案例组织了“丰富的表情”这一训练素材,让学习者运用间接描述和直接描述的方法练习如何表白情绪,使活动目标针对性强,组织有序C.案例中的照片属于“结构性材料”,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语言源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实现了真正的开放的想象、开放的表达D.案例中的学生人情入境,在熟悉的表情的感召下,激发内在情感,对于语言的丰富性和情感性,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正确答案:A3、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B.说明条理清晰明了C.借用场景渲染气氛D.讲究语言精确并恰当正确答案:C4、教学必修(1)诗词单元时,教师结合《沁园春·长沙》及其他诗歌中的诗句设计了一道选择题,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怀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学生们该如何选择?()A.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C.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D.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正确答案:D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的内容的一项是()。

A.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B.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D.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正确答案:B6、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讲解通假字的特点和作用,下列不合适的是()。

A.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D.居十日,扁鹊见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正确答案:C7、某教师在讲完《游褒禅山记》之后,设计了“漫步山水,欣赏华夏风光”的课外阅读专题,这一专题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A.语言文字应用B.诗歌与散文C.文化论著研读D.小说与戏剧正确答案:B8、教学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教师讲到诗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时,要求学生整理其他富有哲理的诗句。

下列学生整理的笔记正确的是()。

A.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C.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正确答案:B9、阅读《雷雨》导学案片段,按要求答题。

A.“初读感知”环节能够训练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B.揣摩戏剧中人物的语言,是把握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C.分角色朗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齐读课文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识记背诵正确答案:D1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A.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和了解文革背景,能提高第二课时的学习效率B.第二课时由浅入深的问题设置,逐步引导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思考,但教师要完成几个主要问题的思考和对忏悔自责精神的理解和拓展,就必须加进对作者和文革背景的详细介绍C.没有关注课文“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应从这篇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入手,多找几个例子,引导学生揣摩这种写法D.拓展内容能紧扣文章主旨,有对他人忏悔、反省的理解和思考,更有对自己的反省、思考正确答案:B11、教师教学古诗时,告诉学生有许多诗涉及植物,而这些植物往往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这就形成了一些特定的意象词汇。

下列关于古诗中植物意象的说法及举例不正确的是()。

A.莲——由于“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B.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的品格——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C.梅花——傲霜斗雪,纯净洁白,象征高洁傲岸、不屈不挠的品格——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D.竹——苍翠挺拔,象征不屈不挠的精神——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正确答案:C12、阅读某教师关于《寓言四则》的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

A.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教材,挖掘学生潜在的才能C.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活动,吸引了学生注意力D.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课程的唯一任务正确答案:D13、学习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归纳和“王之蔽甚矣”一句结构相同的句子的作业,以下学生给出的作业合格的一项是()。

A.学生甲: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B.学生乙: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C.学生丙:帝感其诚(《愚公移山》)D.学生丁: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正确答案:C14、阅读某教师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任务1需要学生理解两篇散文内容,结合各自文本语境阐释关键语句内涵B.任务2需要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比较同主题散文在写法层面的细微差异C.任务3需要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比较散文和诗歌在诗意上的不同之处D.三项任务都需要调动学生的信息提取和整合能力,并结合阅读体验进行阐释正确答案:B15、以下教师对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

错误的一项是()。

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800字C.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正确答案:B1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A.在他人的故事中,反省自己;在感慨唏嘘中,汲取正能量,以此来砥砺学行B.达成“在品文中.感受一代大师梁启超的风采,学习其爱国热情及做任何事都充满激情、积极投入的精神”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C.总结文本写作特点,重申文章思想内容,强化德育目标D.补充拓展梁任公语言特点、人物背景及人生态度,达到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正确答案:A17、教学《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教师看到学生为诗中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所动容,于是趁机组织学生开展“古代诗词中的爱情”主题研究,并给出了一些示例。

下列诗句中不符合爱情主题要求的是()。

A.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B.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C.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D.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正确答案:B18、名著导读课上,教师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下面一段话,让学生利用知识积累完成填空。

A.吴承恩骆驼祥子诸葛亮坚毅B.施耐庵骆驼祥子关羽忍耐C.吴承恩茶馆诸葛亮机警果断D.罗贯中茶馆关羽勇敢无畏正确答案:A19、阅读《孔雀东南飞》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A.教师突破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定位B.创设了民主活跃的课堂,实现了课堂效益最大化C.主体性教学可以淡化教师的作用、引发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D.教师肯定学生的发言、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正确答案:C2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初读阶段人情,侧重于整体感知,在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个人充分感知语言,尊重其阅读感受。

有利于学生进入诗词蕴含的深沉凝重、凄楚哀婉的情感氛围中B.再读阶段品情。

侧重于对诗词语言的揣摩品味,通过学生示范朗读、交流朗读体会来共同鉴赏、品味词人抒写的难以排遣的愁绪C.知人论世阶段,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到诗词情感的依托、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D.比较阅读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更形象深刻地感悟理解“词人境遇不同,诗情有别”“时代不同,精神迥异”的特点正确答案:C21、依据语文新课标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B.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C.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背诵,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D.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正确答案:C22、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词的修辞手法。

下列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是()。

A.夜中不能寐,起坐弹呜琴(阮籍《咏怀八十二首》)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C.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D.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李白《将进酒》)正确答案:B23、某选修教材中有“新闻阅读与实践”单元,教师准备从单元选文中《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人手,联系单元中的其他新闻作品如《刘翔勇夺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栏冠军》进行阅读,通过让学生练习写作新闻,完成对“博观约取、简洁真实”这一新闻特点的掌握。

该教学设计的特点不包括()。

A.实现了新闻教学中“阅读”与“实践”的统一B.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C.有效地利用了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新闻的了解程度D.对单元内容进行了整合、利用专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正确答案:B24、阅读某写作教学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发挥学生的独特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B.认真思考辨析作文立意,学会在作文中使用正反事例C.传统意义上的作文立意,并不完全都属于正确的立意D.将严谨思维运用于写作,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创新立意正确答案:D25、在教学《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察”的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