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摘要:一、人口普查背景及意义1.人口普查的定义和作用2.国际人口普查的发展历程3.中国人口普查的历史沿革二、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特点1.普查对象和范围2.普查内容和方法3.普查数据处理和分析三、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具体内容1.人口基本信息2.人口结构与分布3.人口变动情况4.人口质量与素质四、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意义和价值1.对国家决策和规划的指导作用2.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3.对人口科学研究的支持作用正文:一、人口普查背景及意义人口普查是指对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全部人口进行的一次性、全面、系统的调查登记。
人口普查是了解人口基本状况、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人口变动等情况的重要手段,对于国家制定政策、编制规划、监测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际人口普查始于18世纪,经过近300年的发展,人口普查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一种调查方法。
中国人口普查历史悠久,自1953年开始,我国已进行了多次全国性人口普查。
二、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特点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是在前两次人口普查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的一次全面调查。
其主要特点如下:(1)普查对象和范围:本次普查的对象是我国大陆范围内的全部人口,包括城市和农村、汉族和少数民族等。
普查范围涵盖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
(2)普查内容和方法:普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基本信息、人口结构与分布、人口变动情况、人口质量与素质等方面。
普查方法采用全面调查、逐户登记的方式进行,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普查数据处理和分析:本次普查采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对普查数据的分析,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三、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具体内容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基本信息。
行测白金课堂五:20道资料分析题讲解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白金一号手册--------------------------------------------------------------------------------行测白金课堂五:20道资料分析题讲解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试题主要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若干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题型有文字分析类、统计表分析类、统计图分析类以及综合资料分析类四种题型。
本章精选20道资料分析,试题内容涵盖了历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的主要类型,附以精确的解析、基础知识补充,旨在培养广大考生快速、准确的答题资料分析的能力。
一、文字分析类试题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材料表明,在我国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为107人,比1964年的74人/平方公里增加了33人。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但人口分布很不平衡。
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中,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2.6人,比1964年的232.7人,上升了37.8%;内地18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1.4人,比1964年的47.3人,上升了50.9%,其中人口稀少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从每平方公里7.2人,增加到11.8人,上升63.9%。
1、从第二次人口普查到第三次人口普查,人口增加的趋势为( )。
A.人口密度越稀的地区,人口相对增长幅度越大B.农业越发达的地区,人口相对增长幅度越大C.人口在原来密度的基础上,增长的幅度大致相同D.工业相对落后的地区,人口的绝对数量增长较快2、根据第三次人口普查的资料,1982年我国的人口比1964年增加约( )。
A.27.6%B.33.4%C.44.6%D.50.1%3、根据1964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当时的人口约为( )。
第三次经济普查 单位普查表(通用表)表号611

附件2:单位普查表02 单位类型【】1法人单位2产业活动单位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和经济指标项目1 组织结构代码━项目2 单位详细名称项目3 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项目4 开业(成立)时间年月项目5 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1 2 3项目6 地理位置项目6A 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乡(镇)街(村)、门牌号单位位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项目6B 单位注册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乡(镇)街(村)、门牌号单位位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项目7 联系方式长途区号固定电话━电子邮箱移动电话网址传真号码━邮政编码项目8 机构类型【】10企业20事业单位30机关40社会团体50民办非企业单位52基金会53居委会54村委会90其他组织机构项目9 营业状态【】1营业2停业(歇业)3筹建4当年关闭5当年破产项目10 登记注册(或批准)机关名称、级别、注册号(若登记注册或批准机关为多个,请复选)机关级别:1国家2省(自治区、直辖市)3地(区、市、州、盟)4县(区、市、旗)1.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机关级别【】登记注册号2.编制部门机关级别【】登记注册号3.民政部门机关级别【】登记注册号4.国家税务部门机关级别【】登记注册号5.地方税务部门机关级别【】登记注册号6.其他(请注明批准机关)机关级别【】项目11 登记注册类型【】内资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110国有159其他有限责任公司210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310中外合资经营120集体160股份有限公司220与港澳台商合作经营320中外合作经营130股份合作171私营独资230港澳台商独资330外资企业141国有联营172私营合伙240港澳台商投股份有限公司340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142集体联营173私营有限责任公司290其他港澳台投资390其他外商投资143国有与集体联营174 私营股份有限公司149其他联营190其他151国有独资有限公司项目12 企业控股情况【】1国有控股2集体控股3私人控股4港澳台商控股5外商控股项目13 隶属关系【】10中央20省(自治区、直辖市)40地(区、市、州、盟)50县(区、市、旗)61街道62镇63乡71社区(居委会)72村委会90其他项目14 会计制度项目14A 执行会计标准类别【】1企业会计制度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3行政单位会计制度4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9其他项目14B 是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1是2否项目16 单位类别和产业活动单位归属法人单位情况单位类别【】1法人单位本部(总部、本店、本所等)2法人单位分支机构(分部、分厂、分店、支所等)产业活动单位归属法人单位情况法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法人单位名称法人单位详细地址法人单位行政区划代码项目18 行业指标项目18B 仅工业法人单位填报项目18C 仅建筑业法人单位填报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备注:请填写资质证书编号前4位,没有资质等级的企业填写“9999”)项目18X 仅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填报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资质等级【】1一级2二级3三级4四级5暂定9其他项目18E 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填报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经营形式【】1独立门店2连锁总店(总部)3连锁门店9其他零售业态【】有店铺零售1010杂食点1020便利店1030折扣店1040超市1050大型超市1060仓储会员店1070百货店1080专业店1090专卖店1100家具建材商店1110购物中心1120厂家直销中心无店铺零售2010电视购2020邮购2030网上商店2040自动售货亭2050电话购物批发和零售业年末零售营业面积平方米项目18S 住宿和餐营业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填报住宿和餐营业企业经营形式【】1独立门店2连锁总店(总部)3连锁门店9其他住宿和餐营业星级评定情况【】1一星2二星3三星4四星5五星9其他住宿和餐营业年末餐饮营业面积平方米项目19 法人所属产业活动单位情况产业活动单位个数个(单产业法人本指标填1,免填所属产业活动单位情况)项目19A 多产业法人单位所属产业单位情况*单位类别:1法人单位本部(总部、本店、本所等)2法人单位分支机构(分部、分厂、分店、支所等)说明:表中标灰指标普查单位免填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20 年月日。
资料分析练习题及解析

一、世界煤储量在世界能源总储量中占90%,按目前规模开采可持续200年左右。
据19世纪80年代初世界能源会议等组织的资料,世界煤资源地质储量为14.3万亿吨,其中探明储量为3.5万亿吨,约占24.5%;在总储量中硬煤占75%,褐煤占25%。
按硬煤经济可采储量以美国、俄罗斯、中国最为丰富,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4.8%、21.5%、19.6%,共占2/3。
1.在世界煤炭资源地质储量中,未探明储量占总储量的()。
A.25.1% B.74.9% C.75.5% D.25%2.硬煤经济可采储量占世界总量比例最高的国家是()。
A.美国 B.中国 C.俄罗斯 D.都不是3.在世界煤炭总储量中,硬煤大约有()。
A.9.84万亿吨 B.10.73万亿吨C.3.58万亿吨 D.14.3万亿吨4.在世界煤炭总储量中,硬煤占的比例比褐煤高()。
A.50% B.25.1% C.3.3% D.24.8%5.在世界煤炭总储量中,硬煤的储量比褐煤的储量多()。
A.7.15万亿吨 B.3.58万亿吨C.10.73万亿吨 D.6.78万亿吨某工厂生产的400支灯泡使用寿命统计6.使用寿命在400~499小时的灯泡有多少支?( )。
A .14B .46C .76D .627.使用寿命在700~799小时的灯泡比800~899小时的灯泡多多少支?( )。
A .68B .62C .6D .108.使用寿命在1 000小时以上的灯泡有多少支?( )。
A .22B .6C .28 D.48 9.使用寿命在1 000小时以下的灯泡有多少支?( )。
A.220 B .280 C .372 D.370 10.使用寿命在300小时以下的灯泡有多少支?( )。
A .14B .0C .12 D.无法确定我国自然科技人员数及其构成11.与1952年相比,1978年我国科技人员增加了( )。
A .392 000人B .39.2万人C .3 920 000人D .392千人12.1986年科技人员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新版]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09405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6.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一九八二年人口普查主要数字的公报1982年10月27日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进行了第三次人口普查。
这次普查工作,从一九七九年年底着手准备,一九八二年七月一日开始全面登记。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各族人民的积极支持下,经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深入细致的工作,到七月十日,除个别遭受水灾的地区略有推迟外,全部完成了普查登记,并在七月底以前全面进行了复查核实工作。
经过事后抽样检查,证明普查登记达到了高质量的要求。
这次人口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
现将手工简易汇总的主要数字公布如下:(一)总人口。
全国人口为1,031,882,511人。
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下同)人口和现役军人共1,008,175,288人中,除西藏自治区交通及为困难的个别地方(28,601人)是利用行政记录材料进行估算的以外,全部以一九八二年七月一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了直接调查。
台湾省人口和福建省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是按台湾当局公布的数字计算的。
香港、澳门地区同胞的人数,是按香港当局和澳门当局公布的数字推算的。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的规定,这次普查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人”。
所以,没有对国外侨胞的人数进行调查。
29个省、市、自治区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一九六四年七月一日零时的694,581,759人相比,18年间共增加313,593,529人,增长45.1%,平均每年增加17,421,863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1%。
(二)性别构成。
29个省、市、自治区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519,433,369人,占51.5%:女性488,741,919人,占48.5%。
性比例(以女性为100对男性的比例)为106.3。
(三)各民族人口。
29个省、市、自治区共有汉族人口936,703,824人,占93.3%:各少数民族人口67,233,254人,占6.7%。
天宁地方志(至1985年)

一、概况天宁区位于市区东北部,东、北与郊区雕庄、红梅两乡接壤,西与钟楼、广化两区相邻,南与郊区红梅、茶山两乡衔接。
1985年面积 6.2平方公里,人口12万余。
区内有沪宁铁路常州站、常州长途汽车站、东门轮船码头和新港口作业区,是全市水陆交通枢纽。
工业以纺织最盛。
主要商业区有新丰街、水门桥、东大街、青山桥等4处,以新丰街最为繁华,高楼林立,店摊云集,行人、车辆川流不息。
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千年古刹天宁寺即其中之一,天宁区名称由此而来。
全区在党的改革、开放、搞活政策推动下日益繁荣昌盛。
二、建置、区划建置沿革天宁区在清光绪时分属武进县的北直厢、阳湖县的左厢、东直厢、东右厢、中右厢、东半图、东二图以及孝仁、丰西、政成等乡范围。
清宣统二年(1910)成立武阳城厢地方自治区,下分18厢、图,次年厢图改划16个区,1913年并为东、南、西、北、中5区,天宁区大部分属东区。
1929年划区设乡镇,天宁区属第一区的天宁、名山、舣舟、新丰、东右、东左等镇。
1947年区、乡、镇合并后属名山、龙城、青山、新民4镇和丰西乡。
解放后,属名山、龙城2镇。
1949年8月废镇设区,为第一区,1950年撤销。
1952年恢复建立为东区,1956年改称天宁区,同年撤销,1957年又恢复。
1960~1963年改为天宁人民公社,后复名天宁区。
1966年更名东风区,1980年复称天宁区。
行政区划1949年第一区东起白家桥,西到化龙巷、青山桥,南到东仓桥下塘,北抵沪宁铁路。
1952年东区范围稍有扩大,先后分9个居委会。
1955年北区撤销,马山埠、大圩沟、中街、化龙巷、大火弄等5个居委会和1个船民委员会以及县直街居委会的一部分划归东区。
1956年全区分3个街道、31个居委会。
1957年区界东起白家桥,西至小河沿、化龙巷、北直街一线,南抵德安桥,北达沪宁铁路。
原3个街道改为东、中、北3大块。
1960年天宁人民公社下辖青山、水门、新丰、和平、五一、红梅、青龙等7个分社、35个管理区,1961年增辖北塘公社。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行政村普查表填写说明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 行政村普查表表 号: 604表公民应依法履行如实申报调查项目的义务,调查的原始资料不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农业普查办公室 文 号: 国统字〔2016〕108号 有效期至:2017年12月____________省(区、市)_______________市(地、州、盟)________________县(市、区、旗)_________________乡(镇、街道)__________________村(居委会) 地址代码 □□□□□□— □□□ — □□□C001 行政村类型 □ 1.村委会 2.居委会 3.具有村级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 C002 地形地貌 □ 1.平原 2.丘陵 3.山区C003 是否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村 □ 1.否 2.国定 3.省定 4.市定(如果选1,跳填C006) C004 是否脱贫摘帽村 □ 1.是 2.否 C005 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标准______________元 C006 是否少数民族聚居村 □ 1.是 2.否 C007 是否中国传统村落 □ 1.是 2.否 C008 是否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 1.是 2.否C009 进村主要道路路面状况 □ 1.水泥 2.柏油 3.沙石 4.砖、石板 5.其他 C010 村内主要道路路面状况 □ 1.水泥 2.柏油 3.沙石 4.砖、石板 5.其他 C011 村内主要道路修建主要资金来源 □ 1.政府 2.村集体 3.村民自筹 4.其他 C012 村内主要道路是否有路灯 □ 1.是 2.否C013 生活垃圾是否集中处理 □ 1.是 2.否 (如果选2,跳填C015) C014 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主要资金来源 □ 1.政府 2.村集体 3.村民自筹 4.其他 C015 生活污水是否经过集中处理 □ 1.是 2.否 (如果选2,跳填C017) C016 生活污水排污设施主要资金来源 □ 1.政府 2.村集体 3.村民自筹 4.其他 C017 是否有畜禽集中养殖区 □ 1.是 2.否 (如果选2,跳填C019) C018 集中养殖区是否有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 □ 1.是 2.否 C019 是否通公共交通 □ 1.是 2.否 C020 是否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 □ 1.是 2.否普查员(签字):_________________ 普查指导员(签字):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日期: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湖南省百岁老人状况调查分析

;湖南省百岁老人状况调查分析怀化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孙浩一百岁老人是高龄老年人口中一个特殊群体。
寿高百岁既是人们永恒的追求和向往,也是人口体质强健、社会文明昌盛的表现。
调查研究百岁老人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人口老龄化及老年人口中、高龄化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和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百岁老人现状及发展趋势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汇总资料,2000年11月1日全省有百岁及百岁以上老人521人,平均每十万总人口中达到0.82人。
全省百岁老人群体有以下特点:1、百岁老人人数快速增长。
我省百岁老人增长不但快于全省总人口增长,而且快于老年人口增长。
2000年全省总人口比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数年均增长1.37%,60岁以上老人增长2.14%,而百岁老人则增加440人,年均增长4.01%,百岁老人的增长速度分别是老年人口和总人口增长速度1.9倍和2.9倍。
百岁老人数的增长呈现加速的态势。
在1964、1982、1990、2000年这四次人口普查间隔期中,全省百岁老人年递增速度先后为7.55%、9.65%和10.49%,速度明显加快。
(见表1)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普查数普查数比53年年均±% 普查数比64年年均±%普查数比82年年均±%普查数比90均±%全省总人口3323 3718 1.03 5401 1.99 6066 1.46 6327老年人口(60岁以上)260.45 220.93 -1.48 417.49 3.6 522.51 2.84 708.93百岁老人(人)81 24 -10.47 89 7.55 186 9.65 521 12、百岁老人分布呈现明显地域特征,且比较稳定。
2000年全省14个州市总人口中百岁老人分布密度最高的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每十万人中高达2.28人,是全省平均密度的2.75倍。
分布最少的是常德市,仅0.44人,两者相差5.2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简介
1.1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
在历次我国人口普查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被认为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次。
在当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人口普查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学术研究和
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第二部分:评估和分析
2.1 数据的深度和广度
人口普查数据的深度和广度主要体现在数据的维度和内容上。
1982年的人口普查登记表详细记录了我国国民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芳龄、籍贯、职业等基本人口特征。
普查还包括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
结构等更加细致和全面的数据,这些数据为研究我国社会结构和经济
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维度和内容。
2.2 数据的重要性和应用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数据在当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
政府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精准的人口政策制定,包括计划生
育、教育资源配置、医疗服务等方面。
学术界和社会研究机构也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的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促进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第三部分:撰写文章
3.1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数据的深度和广度》
在1982年的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中,可以看出政府对人口数据的关注和重视。
这次人口普查的深度体现在其包括的人口特征维度上,不仅仅记录了人口的基本特征,还包括了更加细致和全面的数据,比如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
这为政府制定精准的人口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3.2 数据的广度也是这次人口普查的一大特点。
从全国范围到各个省市县,都进行了详尽的登记,形成了庞大的数据资源。
这些数据不仅为国家政策提供了依据,也为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对象。
3.3 这些数据在当时对于政府的政策制定和社会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今,回顾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当时的我国社会结构和人口发展状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些数据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借鉴和研究价值。
第四部分:个人观点和总结
4.1 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数据资源,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在
当时和现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我认为,对这些数据的深入研究不仅
有助于了解过去,更有利于指导未来的发展。
这也需要我们对历史数
据的理解和尊重,以便更好地应用和借鉴。
4.2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对数据和历史的重视愈发重要。
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过去的数据资源,不断提
高数据的深度和广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未来发展。
通过对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评估,并撰写了一篇有价值的文章,让我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了这个主题。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数据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也为今天的社会研究和学术探讨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通过对这
些数据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当时的我国社会结构和人
口发展状况,从而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和研究价值。
通过对普查数据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评估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
当时的我国社会结构和人口特征。
通过分析性别、芳龄、职业、教育
程度、婚姻状况等数据,我们可以把握当时人口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这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当时我国社
会的发展状况和人口变化趋势,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对1982年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当时的政策实施和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初期,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到各地的人口状况,为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对教育程度、家庭结构等方面的数据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教育资源配置、家庭结构变化等,为今天的社会政策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对1982年人口普查数据的深入研究,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有益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通过对人口变化趋势和家庭结构变化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当时的社会问题和风险,从而警示今天的社会发展应该如何应对类似的挑战,避免重复历史的错误。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数据资源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我国社会结构和人口发展状况,也为今天的社会研究和学术探讨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对这些历史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共同挖掘和应用这些宝贵的历史数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