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系统

合集下载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湿地是自然界的一种生态系统类型,其地理分布广泛,包括沼泽、泥炭地、沿海湿地、内陆河口湿地、河流湿地等多种类型。

湿地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非生物和环境因素结合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具有独特性和综合性。

本文将从湿地的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由三个层面组成:生物层、土层和水层。

生物层即湿地植被和动物群落,土层主要有沉积物和土壤,水层则是湿地水文环境。

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包括以下方面:1.湿地植被湿地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起到保持湿地功能、维护生态平衡和维持区域环境稳定的作用。

湿地植被种类繁多,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沼泽、沿海湿地、低丘沼泽等。

湿地植被具有高度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其中部分植物根系发达、土壤粘性大,能有效地固定土壤、结实地面,防止湿地土壤侵蚀。

2.地下水位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环境十分重要,其地下水位的高低与植被、动物的生长繁殖和区域生态稳定有关。

一般来说,低水位更适合生长缓慢、高度耐旱的湿地植被。

3.土壤湿地土壤具有不同于其他环境的独特性质,如土质肥沃、气味异味和水分接近饱和。

湿地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相对较高,具有较好的保水保墒特性,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均衡的水分和养分。

二、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多种多样,其主要功能包括:1.水资源调节功能湿地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调节能力非常强,在人类经济发展和自然灾害防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湿地能够储存和释放大量的水,并且能够通过调节水位稳定流域的水循环。

2.生态保护功能湿地生态系统能够为生物提供生存和繁殖的场所,保护生物多样性。

湿地特殊的土壤和水环境结构提供了丰富的生物群落和栖息地,作为生命的孕育之所。

3.气候调节功能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也非常强,湿地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藏之一,通过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起到了重要的缓解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的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课件

《湿地生态系统》课件

湿地生态系统破坏的影响
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会导致生物 多样性丧失、水资源减少和生态 平衡失调等严重问题。
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
修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是一项 复杂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生物 学、地学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 素。
湿地生态系统的案例分析
中国湿地生态系统
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如天鹅湖、巴斯湖和骑马岛湿地保护区等,这些湿地为 珍稀物种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
2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必要性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是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生存和福祉的必要措施。
3 人类与湿地生态系统的关系
人类与湿地生态系统紧密相连,我们应当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的土壤特征
湿地土壤通常富含有机质和水 分,有助于维持湿地植物的生 长和壤土的形成。

湿地的植被组成
湿地植被多样性丰富,包括水 生植物、湿生植物和沿海植物 等,它们对湿地的保护和维护 起着重要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1
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
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和候鸟的栖息地,同时也是各种水生生物的繁殖场所。
《湿地生态系统》PPT课 件
湿地生态系统是指以湿地为基础的一系列生物、环境和地球等多层次相互作 用的动力系统。本课程将介绍湿地的特征、功能、生物多样性,以及湿地保 护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简介
1 定义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指的是由水和土地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河湖、海湾和 沿海海域等多种类型。
2
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湿地中存在着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各种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 行能量传递。
3

湿地生态系统组成要素

湿地生态系统组成要素

湿地生态系统组成要素
湿地生态系统是由湿地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

以下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要素:
1. 非生物要素:
- 水:水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它提供了生物生存所需的环境。

- 土壤:湿地的土壤通常富含有机质,具有较高的水分保持能力。

- 气候:湿地的气候条件,如温度、降水等,对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产生影响。

2. 生物要素:
- 生产者:湿地中的生产者主要包括水生植物、湿地植物和藻类等。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 消费者: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如湿地鸟类、两栖动物、水生昆虫和哺乳动物等。

它们依赖生产者或其他生物获取能量和营养。

- 分解者:湿地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等。

它们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机物,促进营养物质的循环。

-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如捕食、竞争、共生和寄生等关系。

3. 生态过程:
- 物质循环:湿地中的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这些循环过程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 能量流动:能量在湿地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流动,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最终被分解者分解。

- 生态演替:湿地生态系统经历着一系列的生态演替过程,从湿地的形成、发展到稳定阶段,再到可能的退化或恢复。

综上所述,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非生物要素和生物要素,以及生态过程。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2.美食:
在西溪湿地里有湖泊烧烤区、深潭口、百家、烟水渔庄等餐饮饭店可以用餐,喝茶的地方也不少,推荐去梅竹山庄、西溪梅墅。
3.在西湖边上有楼外楼等餐厅可以吃到地道的杭州菜。
三、自由自在鸟游荡——日土班公错湿地
其实,图片中的这块湿地是否属于班公错,我还是不能完全确定,在各种资料上没有查到它的准确的名字,但我不得不承认它是我心中最美丽的湿地。可以肯定的是这块湿地属于日土。它就在狮泉河到日土之间,在刚过了那有名的日土岩画附近没多远,紧紧贴在219国道边,距离日土县城大约30公里。
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一个地区内常常有多种湿地类型,一种湿地类型又常常分布于多个地区。
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截至目前,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达30处。
其实中国独特的湿地何止30处,许多湿地因为养在深闺无人识,至今仍无人问津。
湿地生态系统(图4)
二、湿地是重要的水源地
湿地之水,除了江河、溪沟的水流外,湖泊、水库、池塘的蓄水,都是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据估算,我国仅湖泊淡水贮量即达225亿立方米,占淡水总贮量的8%。某些湿地通过渗透还可以补充地下蓄水层的水源,对维持周围地下水的水位,保证持续供水具有重要作用。
三、湿地是生态环境的优化器
编辑本段湿地旅游攻略
一、浮在水面上的草原——腾冲北海湿地
湿地生态系统(图6)
发现腾冲的北海湿地纯粹是一次意外,当时的目标是去看云南腾冲的火山热海,结果有云南驴友Edipt告诉我县城西北方向距城12.5公里有块湿地很特别,属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态系统。
原来人与景也是需要缘分的。偶然的聊天,就能成就一段美丽的邂逅。这里确实奇特。水草密密麻麻,根交错在一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旧草腐烂,新的长在腐烂的草根上,然后又腐烂,然后又长出新的,最后形成整片整片的草甸各自浮在水面上,宛如一个一个的小草岛,通常有一米多厚。脱了鞋赤脚走上“草岛”,感觉像踩海绵一样。

湿地生态系统 特征 功能 景观价值和意义

湿地生态系统 特征 功能 景观价值和意义

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功能景观价值和意义
一、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
1.水生和陆生生物共存:湿地生态系统是水生和陆生生物共存的特殊环境,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季节性或长期积水:湿地具有季节性或长期积水的特点,这决定了其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

3.特殊的土壤和植被:湿地的土壤通常富含水分,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同时,湿地植被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二、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1.水文调节:湿地具有调节水文的功能,能够储存和释放水分,有助于调节河流流量,减轻洪涝灾害。

2.生物多样性维护:湿地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间,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维护者。

3.营养物质循环:湿地参与了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对于维持地球生命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三、湿地生态系统的景观价值
1.自然风光:湿地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是城市和乡村中宝贵的自然景观资源。

2.野生动物栖息地:湿地为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等提供了栖息地,是观鸟爱好者和自然爱好者的天堂。

3.休闲和娱乐场所:湿地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可以进行野餐、垂钓、摄影等活动。

四、湿地生态系统的意义
1.生态平衡维护:湿地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
起着关键作用。

2.气候变化缓解:湿地通过吸收和储存碳元素,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同时,湿地的存在有助于稳定当地的气候条件。

总的来说,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景观价值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缓解气候变化以及提高人类生活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生态系统PPT-PPT课件

湿地生态系统PPT-PPT课件
湿地生态系统
一、湿地生态系统的定义
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与水域之间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的自然综合体。湿地包 括了所有的陆地淡水生态系统,如河流、湖泊、沼泽,以及陆地和海洋过渡地带 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同时还包括了海洋边缘部分咸水、半咸水水域。全球湿地 面积约有570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湿地同陆地、海洋相比面积 相对小,但湿地生态系统支持了全部淡水生物群落和部分盐生生物群落,它兼有 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 支持系统。因此,国际上通常把森林、海洋和湿地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五、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1、湿地是蓄水调洪的巨大贮库
每年汛期洪水到来,众多的湿地以其自身的庞大 容积、深厚疏松的底层土壤(沉积物)蓄存洪水, 从而起到分洪削峰,调节水位,缓解堤坝压力的 重要作用。中国天然湖泊和各类水库调洪能力不 下2000亿立方米。长江22个通江湖泊尽管面积锐 减,目前容水量仍达600多亿立方米,洞庭、鄱 阳两湖蓄洪能力不少于200亿立方米,对于调节 长江洪水、消减洪灾依然起着关键作用。同时, 湿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后又缓慢排出多余水量, 可以调节河川径流,有利于保持流域水量平衡。
三、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
湿地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将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 态系统联系起来,是自然界中陆地、水体和大气三者之间相互平衡的产物。湿地 这种独特生境使它具有丰富的陆生与水生动植物资源,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 富、单位生产力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在调节径流、维持生物多样性、蓄洪 防旱、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是生命存在不可缺少的要素,湿地是地球上淡水的主要蓄积地,人类生活用水、 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除少量开采地下水外,均来源于湿地,湿地也是地下 水的主要来源。湿地由于其特殊的生态特性,在植物生长、促淤造陆等生态过程中 积累了大量的无机碳和有机碳,由于湿地环境中,微生物活动弱,土壤吸引和释放 二氧化碳十分缓慢,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 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中自净能力最中生长的植物、微生物和细菌等通过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 转换,包括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将生活和生产污水中的污染 物和有毒物质吸收、分解或转化,使湿地水体得到净化。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湿地生态系统概述 •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 •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影响 •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方法 •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措施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湿地生态系统概述
01
湿地的定义和特点
湿地定义
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生态交 错带,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和价 值。
湿地特点
湿地具有湿润、半湿润的生境特 点,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
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
湿地生态系统由土壤、水体、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等组成,具有复杂的空 间结构和生态关系。
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水分、净化水 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 等多种功能,对人类生产生活也有着 重要的影响。
通过实施公众科普项目,如科学实验、观测调查等,让公 众亲身参与湿地保护工作,提高公众对湿地的了解和保护 意识。
国际合作与交流
参与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研究和探讨湿地 保护的策略和技术,共享经验和资源。
借鉴国际经验
学习借鉴国际上成功的湿地保护经验和做法,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加 以吸收和应用,提高湿地保护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退化表现
若尔盖湿地的水域面积减少,泥炭层被破坏,生物多样性 降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
成果
若尔盖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生物多样 性有所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所改善。
江苏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案例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背景
江苏盐城湿地自然保护 区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境 内,拥有丰富的湿地资 源。然而,由于人类活 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盐城湿地也面临严重的 退化问题。

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 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
青海扎凌湖湿地

扎陵湖湿地位于青海省 中南部,由扎陵湖及其 植被组成。湿地中植被 丰富,动物种类繁多, 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 核心部分。
青海扎凌湖湿地

湖区沼泽和环湖半岛以及水域是鸥类、雁鸭类 和黑颈鹤等鸟类的重要栖息地;湖泊水体中有 花斑裸鲤、骨唇黄河鱼等鱼类,其中相当一部 分种类为青藏高原特有或中亚特产,具有重要 的科研价值。 在该区域的高寒环境下主要发育着以藏嵩草和 青藏苔草为主的高寒沼泽化草甸,加上其他高 寒草甸,构成了“中华水塔”主要的保水屏障 和蓄水库。

2、水源地

湿地之水,除了江河、溪沟的水流外,湖泊、水库、
池塘的蓄水,都是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据 估算,我国仅湖泊淡水贮量即达225亿立方米,占淡 水总贮量的8%。

某些湿地通过渗透还可以补充地下蓄水层的水源, 对维持周围地下水的水位,保证持续供水具有重要
作用。
3、生态环境的优化器

大面积的湿地,通过蒸腾作用能够产生大量水蒸气,
禽蛋、莲藕等多种食品,以及工业原材料、矿产品
等。

许多湿地自然环境独特,风光秀丽,也不乏人文景观,
是人们旅游、度假、疗养的理想佳地,发展旅游业
大有可为。
四、重要湿地

·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 云南拉市海湿地 · 青海鄂凌湖湿地 · 青海扎凌湖湿地 · 西藏麦地卡湿地


· 西藏玛旁雍错湿地
不仅可以提高周围地区空气湿度,减少土壤水分丧 失,还可诱发降雨,增加地表和地下水资源。

湿地还可以通过水生植物的作用,以及化学、生物 过程,吸收、固定、转化土壤和水中营养物质含量, 降解有毒和污染物质,净化水体,消减环境污染的重 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生态系统
作者:***
来源:《绿色中国·B》2022年第10期
湿地生态系统是指地表过湿或常年积水,生长着湿地植物的地區,湿地生物与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

1971年在拉姆萨尔通过了《湿地公约》,该公约将湿地定义为:“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暂时之死水或流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

它包括所有的陆地淡水生态系统(如河流、湖泊、沼泽)以及陆地和海洋过渡地带的滨海生态系统,同时还包括了海洋边缘部分咸水和半咸水水域。

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国际上通常把森林、海洋和湿地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

严格来讲,湿地生态系统在地理单元是可跨多个气候带的,即在森林、草原、荒漠地区甚至海洋都有湿地的分布。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如下特征:
①独特的自然环境。

湿地表面长期或季节性处于过湿或积水状态,发育有水成或半水成土壤,生长着湿生植物,同时分布着以这些植物为生的动物和微生物群落。

②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由于湿地是陆地和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他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独特生境。

湿地具有复杂的动植物群落,对于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发挥着难以替代的生态功能。

③较高的生产力。

湿地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初级生产力较高。

据报道,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平均生产蛋白质9克/平方米,是陆地生态系统的3.5倍。

④湿地系统的多变性。

湿地生态系统是水文、土壤、植被、气候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当这些因素受到自然或人为活动干扰时,都会或多或少地导致生态系统变化。

特别是水文状态的显著改变,会直接影响生物群落结构,改变生态系统状态。

当水量减少以致干涸时,湿地生态系统演变为陆地生态系统;当水量增加时,又会逐渐恢复为湿地生态系统。

⑤特殊的生态功能。

湿地具有综合效益。

它既有调蓄洪水、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存物种、提供栖息地等众多生态功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生态效益;也为工业、农业、能源、医疗业等提供大量生产原料,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同时,作为科学研究、教育基地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效益。

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
水分是湿地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气候和地貌条件决定了地表水状况。

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加之空气湿度大,在一些低地上,由于排水不畅,使地表常年处于过湿状态。

此状态改变了土壤通气条件,抑制土壤动物和微生物活动,破坏土壤、大气、植物间正常物质交换。

在长期缺氧条件下,土壤中矿物质的潜育化过程和有机质泥炭化过程作用下,形成了湿地。

湿地生态系统是个动态系统。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不断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即从一个群落经过一系列的演变而成为另一个群落。

许多短暂性群落经交替演替,直到相对稳定,其组成与结构不同于原来的群落。

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通常属于水生演替,形成沼泽的演替通常有以下三种:
①湖泊形成的沼泽演替。

初期多为富养苔草沼泽。

随沼泽不断发育,泥炭藓的入侵,形成中养苔草、泥炭藓沼泽。

此时沼泽化湖泊仍有静水层。

在沼泽湖泊脱离地下水补给后,泥炭藓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藓丘,演变为贫养沼泽。

水从丘顶部向四面流失。

藓丘表面干燥,通气较好。

此时一有条件,木本植物立即进入地段,形成木本沼泽。

②森林形成的沼泽演替。

这类演替从森林沼泽形成开始。

森林沼泽由于泥炭持水量大,土壤及空气湿度增加,苔藓植物大金发藓和泥炭藓相继入侵,增加土壤湿度和酸度,为喜湿耐酸植物入侵提供条件。

泥炭藓得以发展,在草丘间形成地被层,同时小灌木杜香和越橘生长,发展成中养沼泽。

泥炭藓有特强吸水能力,持水量可达1600%〜3000%,为自身重量的l9〜31倍。

泥炭藓不断加厚,有力地抑制了高等植物的生长。

泥炭藓随之发展成藓丘,并掩住草丘,
使沼泽表面升高,脱离地下水补给,演替为贫养沼泽。

在此时沼泽中树木生长不良,盖度多小于40%,为少林或无林的泥炭藓沼泽。

③草甸形成的沼泽草甸。

草甸形成沼泽后,由于积水和空气湿度大,泥炭藓入侵形成中养苔草、泥炭藓沼泽。

草本植物有灯心草、刺子莞等。

泥炭藓发展形成藓丘,使沼泽地表面升高,形成贫养泥炭藓沼泽。

这类沼泽可在长江中、下游,湖滨以及山地沟谷等低注地区形成。

群落外貌绿色,层次不明显。

由于地形、土质差异,组成种类也不同。

建群种有苔草、灯心草等。

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①生产者。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那些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主要包括光合细菌、小型藻类和大型水生植物等。

大型水生植物是指除小型藻类以外的所有水生植物类群,包括非维管束植物、低级维管束植物和高级维管束植物。

这类植物的一部分或全部永久或至少一年中数月沉没于水中或漂浮在水面上。

大型水生植物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

在稳定的湖体中,水生高等植物的分布规律是自沿岸带向深水区呈同心圆式分布的,各种生活型带间是连续的。

从沿岸向湖心方向各生活型的位置依次为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则分布其间。

大型水生植被结构比陆生植被简单,一般各层片基本不重叠,植物群丛基本为单优势群丛或两种共同优势丛。

植被类型分为湿生、挺水、根生浮叶、漂浮和沉水等类型。

浮游植物则是另一种重要的生产者,在清水湿地中大型水生植物是主要生产者,而在浊水湿地中浮游植物转化为主要生产者。

②消费者。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指以其他动植物为食的各种动物,主要包括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虾蟹类、爬行类、乌类等。

直接吃植物的动物是一级消费者,如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是二级或二级以上消费者,如蹶鱼、餘鱼、乌盤等肉食性鱼类和部分水禽;有些鱼类是杂食性的,如各种鲤科鱼类,它们吃水藻、水草,也吃无脊椎动物。

③分解者。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指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等。

分解者对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成分。

由于有机物分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逐步降解过程,除了细菌和真菌两类主要分解者外,其他大大小小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各种动物也在物质分解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④能量流动。

植物残株不能完全分解,一部分在嫌气条件下,以半分解形式转化为泥炭,将能量储存在地下。

沼泽类型不同,生产量也不同。

富养沼泽营养丰富,生产力较高,贫养沼泽营养不足,群落结构也简单,往往抑制植物生长,因此其生产力不高。

⑤物質循环。

物质通过湿地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然后沿食物链从绿色植物转移到昆虫、软体动物、小鱼小虾等植食动物,再流经水禽、涉禽、两栖类、哺乳类等肉食动物,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供循环利用。

现以碳循环为例说明沼泽的物质循环:
沼泽中的碳来自大气和水中,以及泥炭在有机物质的分解。

沼泽中的碳循环是从植物光合作用开始的,所合成的部分碳水化合物经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产生二氧化碳,返回土壤和大气中。

另一部分在植物残体通过泥炭化过程形成泥炭,在需氧性细菌作用下,泥炭中的有机物质被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参加生态系统碳素循环。

在泥炭中的有机物质中含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多糖类物质。

在细菌微生物所分泌的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等单糖。

葡萄糖在季节性积水沼泽的干季,经好氧性的微生物分解,最后产生二氧化碳、水。

常年积水沼泽中,葡萄糖经厌氧性细菌分解,首先形成有机酸和二氧化碳,最后释放出甲烷和氢气,二氧化碳为中间产物,部分返回大气。

我国湿地的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是亚洲湿地类型齐全、数量多、面积最大的国家。

根据生物区系特征、气候特点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我国湿地可分为8个主要区域,即东北湿地、华北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杭州湾北滨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云贵高原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和青藏高原高寒湿地。

湿地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各气候带内的山地和平原几乎都有分布。

我国东半部湿地面积远远大于西半部地区,占全国湿地面积的3/4。

东半部的东北山地和平原分布面积最大,占全国湿地面积的一半,而大面积的湿地集中在东北寒温带、温带气候区。

西半部湿地的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南部为青藏高原,湿地集中分布于谷地,面积仅次于东北地区,约占全国湿地面积的20%。

多分布在山地、高原而平原较少。

沼泽在山地的分布十分广泛,如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北的天山、阿尔泰山等,华北的燕山、太行山地等。

山地沼泽面积约占全国沼泽面积的60%。

湿地分布的高度不同,如长白山地沼泽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山间盆谷地;而井冈山、武功山等多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上,而西藏的纳木错湖则高达470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