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69)

合集下载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优质导学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优质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部编版讲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重点)过程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一、学案·预习导学学习过程:1、快乐搜索:查阅资料与工具书,建立作者小档案,写在下面:2、给下列字词注音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发髻()镶嵌()水藻()贮蓄()澄清()绿萍()着落()薄雪()3、解释词语。

响晴:设若:贮蓄:空灵: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5、质疑(预习时,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记录下来,我们共同探讨。

)6、、整体感知:(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精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齐读第1自然段:(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8、、默读第2—5自然段,思考:(1)、写景要扣住景物特征,课文紧扣“温晴”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描绘了哪几幅画面?(2)、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山景特别可爱?(从修辞手法与人们的感受考虑)(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妙在何处?抓住了雪景什么样的特征来写?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4)、作者是怎么描绘城外的远山的?(5)、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色?我们生活的冬天的水有什么不同?9、拓展延伸: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题目:1002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一、定向(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3.体会生动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二、导学(一)创设情景,导入教学,明确学习目标。

(二)介绍有关作者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三)解决生字词。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的?明确:温晴。

作者通过与其他三地进行对比得出的。

2.文章写了济南冬天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可爱、暖和)(秀气、娇美)(淡雅)(清亮、空灵)3.作者花这么多笔墨来描绘济南的冬天,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检测(赏析)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你最喜欢哪些?说说理由。

四、小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五、拓展写一段描绘自己家乡冬天景色的话,是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六、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

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课堂中,我还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的?文章写了济南冬天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

不足之处:1.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展现美上我做的不好,没有适当地运用多媒体作辅。

2.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可以领略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可以领略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而我却在课堂中把这环节省去了,这是以后上课需要注意的。

3.没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本节课最大的败笔,主要原因是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在分析景物及景物特征的时候花费太多时间了。

4.在课堂中,我讲的太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

这在日后需要慢慢改善,还给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权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预习指导]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三分钟演讲]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三、检查预习:1.6人背书片断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

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山景水色七、分析第一部分:1.问题设计:(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1)用了什么写法?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伦敦(无日)济南(响晴)热带(日毒)济南(温晴)八、堂上练习: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A类:完成课后练习二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2.巩固生字生词。

A类说课精要未学之前首先背诵,此做法很好地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写作及语言的积累。

其次解决课文采用先总后分法,易于总体把握。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难点: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文学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

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的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他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地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真挚自然,富有感染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词句,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及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之处,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并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②把握文章中济南的冬天的主要特点。

2.难点:学习课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一年四季皆有美景,其中冬景别有一番风味。

同学们,北国的寒冬朔风怒号,江南的冬天温柔可人,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的冬天又有怎样别致的特征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领略中原冬天的风光吧。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他的作品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四季美景"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情感。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经典散文,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景色,如温晴的天气、山、水等,文章语言清新自然、优美生动,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语文学习的要求和方法还在适应阶段。

他们对散文这种文体有一定的接触,但在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体会作者情感以及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这有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深入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镶”“贮蓄"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学习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感。

2.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描写济南冬天景色的段落,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如抓住景物特征、按照一定顺序描写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2.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 在课文中,老舍先生开篇就点明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体现“温晴"的语句进行分析。

例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流畅、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形象化语言描写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4、培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初步疏通字词,较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借助网络和一切资料,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况、了解济南的基本情况。

3、准备朗读录音磁带和幻灯。

第一课时导入谈到冬天,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说到冬天,大家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

总而言之,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

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温馨,欣赏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朗读感知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1、播放范读录音要求:1)听准字音2)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2、指定一小组朗读课文其余小组学生冥想(尽可能多的根据朗读再现画面)。

3、讨论,感知全文1)济南为何“真是算个宝地”?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3)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适”的?请讲述理由。

4)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幺感情?探究后参考:1)济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与北平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澈的。

2)阳光朗照温静冬天的山薄雪覆盖秀气城外远山淡雅冬天的水水藻的绿清澄3)暖和安适a.济南三面环山,b.“放在小摇篮里”c.山是阳光朗照,薄雪覆盖d.水是不结冰的,清澈透明e.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及心情说明济南的“温晴”4)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绘山景、描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掌握文段的重音与停连。

2.了解作者思想与创作风格,培养语言品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与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品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提升散文鉴赏能力。

2.掌握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体会语言之美。

3.掌握写作特点,能够细致的观察并生动地描绘自然景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与赞美之情,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教学难点:掌握文章结构,运用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1.新课导入1968年的一天,许多知名人士纷纷祝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因为他是日本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作家。

可当时,有一位瑞典大使却说了这么一句话:“你知道吗,这次得奖的本不应该是你,是一位中国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这个奖项只颁给健在的作家。

"你知道这位中国作家是谁吗?(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语言大师,他的文章用语质朴清新,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却饱含深情,独到洗练且韵味无穷。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济南的冬天》,去感受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掌握文段的重音与停连。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与赞美之情,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二、学1.默读注释,了解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

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2.自读课文,掌握字词3.走近济南济南,别称泉城,是山东省的省会,因地处古“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

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3.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运用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时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的。

对啊,北方的冬天总是给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印象。

但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样的,没有呼啸的寒风,没有皑皑的白雪,那里有着无限的温暖,同学们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歌情感基调1.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速、感情等)。

2.学生了解文章大概内容。

(明确:从课文中能够感受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对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再次读课文,提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景物呈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明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

作者通过对济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写来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

2.作者是如何对冬天景物进行描写的明确: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对济南的小山进行了描写“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小山周围的地理环境比喻成了“小摇篮”,将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护者”。

通过比喻手法的运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温暖等一系列的描写,写出了周围的一圈小山特别可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
什么?
练习反馈
2.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 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3.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4.文中共描绘了四幅景物图,阳光朗照图、雪后初晴图、雪后远山图和空灵水晶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中考链接
阅读《济南的秋天》,完成下列题目。

济南的秋天老舍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

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

设若你幻想不出-- 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

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