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p协议refer信令标准用法
vonr语音通话的sip信令流程

vonr语音通话的sip信令流程
Vonr语音通话采用SIP(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协议进行信令传输,下面是SIP信令流程的简要介绍:
1. 呼叫发起:用户A发起呼叫,向SIP服务器发送INVITE请求。
2. 呼叫转移:如果用户B在呼叫转移状态,则呼叫会被转移到用户C,此时SIP服务器会向用户C发送INVITE请求。
3. 呼叫确认:用户C收到INVITE请求后,会向SIP服务器发送200 OK响应,表示确认呼叫。
4. 媒体协商:在呼叫确认后,用户A和用户C需要协商音视频编解码器、分辨率等媒体信息。
5. 媒体传输:协商完成后,用户A和用户C开始进行音视频传输。
6. 呼叫结束:当通话结束时,用户A或用户C会向SIP服务器发送BYE请求,SIP服务器会向另一方发送200 OK响应,表示呼叫结束。
以上是Vonr语音通话的SIP信令流程概述,具体实现可能会有所不同。
- 1 -。
中国电信SIP规范第三部分(信令流程)

SIP 初始会话协议 信令流程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gnaling Call Flow 2003年12月31日发布 2003年12月31日实施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布前言 SIP协议是下一代网络中的接口协议之一,属于应用控制协议。
本标准是以IETF和ITU-T的相关标准为基础,结合中国电信网络的实际情况,并综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对下一代网络的实验成果制定的。
它是中国电信在下一代网络建设中引进、测试和研发软交换设备、SIP终端设备以及其他基于SIP协议相关设备的规范和依据。
鉴于SIP协议应用范围广泛,项目组在编写时将整个协议规范分为3个分册: 第一分册:《总体要求》 第二分册:《协议细则》 第三分册:《信令流程》 本分册为《信令流程》分册。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归口。
本标准2003年12月31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负责解释- 1 -目录1.编制说明 (4)1.1范围 (4)1.2参考文献 (4)2.环境说明 (4)3.用户注册 (5)3.1成功的注册 (5)3.1.1基本注册过程 (5)3.1.2注册信息的更新 (7)3.1.3注销 (7)3.2不成功的注册 (7)4.鉴权认证 (8)4.1注册鉴权 (8)4.2呼叫鉴权(假定对Invite消息的鉴权) (8)5.基本呼叫 (8)5.1SIP用户-SIP用户 (8)5.1.1成功呼叫 (8)5.1.2不成功的呼叫建立 (14)5.1.3定时器检验 (16)5.2SIP用户-PSTN用户(采用Profile B) (19)5.2.1成功的呼叫 (19)5.2.2不成功的呼叫建立 (21)5.3PSTN用户-SIP用户(采用Profile B) (24)5.3.1成功的呼叫 (24)5.3.2不成功的呼叫建立 (26)5.4PSTN用户-PSTN用户(Profile C,要求临时性响应可靠传送) (28)5.4.1成功的呼叫 (28)5.4.2不成功的呼叫建立 (30)- 2 -6.业务控制 (32)6.1SIP用户-SIP用户 (32)6.1.1Presence (32)6.1.2Fork应用 (36)6.1.3通过重定向实现的业务(类似呼叫前转) (44)6.1.4呼叫保持 (48)6.1.5呼叫等待 (50)6.1.6主叫显示禁止(CLIR) (52)6.2SIP用户-PSTN用户(SIP-ISUP互通,Profile B) (52)6.2.1呼叫前转(包括立即前转、无应答前转、遇忙前转) (52)6.2.2呼叫保持 (55)6.2.3呼叫等待 (56)6.2.4主叫显示禁止(CLIR) (56)6.3PSTN用户-SIP用户(SIP-ISUP互通,Profile B) (56)6.3.1通过重定向实现的业务(类似于呼叫前转业务) (56)6.3.2呼叫保持 (56)6.3.3呼叫等待 (57)6.3.4主叫显示禁止(CLIR) (57)6.4PSTN用户-PSTN用户(SIP-ISUP互通,Profile C) (58)6.4.1呼叫前转(包括立即前转、无应答前转、遇忙前转) (58)6.4.2呼叫保持 (61)6.4.3呼叫等待 (61)6.4.4主叫显示禁止(CLIR) (62)- 3 -- 4 -1. 编制说明1.1 范围1. 本分册对基本语音业务、典型补充业务的实现作了流程说明,同时做出规定的还包括Presence 、并行/串行的呼叫流程,涉及的用户包括PSTN 用户、SIP 用户等。
SIP协议呼叫流程及协议分析

SIP协议呼叫流程及协议分析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协议。
它允许用户在互联网上进行实时语音、视频通话以及即时消息传递等。
SIP协议的呼叫流程可以简要概括为:建立连接、呼叫邀请、会话建立、会话修改和会话终止。
1.建立连接:2.呼叫邀请:发起呼叫的一方(称为呼叫发起方)向被呼叫方发送一个INVITE请求,其中包括被呼叫方的SIP地址。
INVITE请求中还包含了与呼叫相关的会话描述信息(SDP)。
3.会话建立:被呼叫方收到INVITE请求后,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进行会话建立:a.被呼叫方返回一个响应(称为200OK)给呼叫发起方,表示接受呼叫邀请。
b. 被呼叫方收到100 Trying响应后,表示已收到呼叫邀请。
c. 被呼叫方可以发送180 Ringing响应给呼叫发起方,表示正在被呼叫方正在响铃。
d.呼叫发起方接收到200OK响应后,表示会话建立成功。
4.会话修改:在会话建立后,呼叫发起方和被呼叫方之间可以根据需要对会话进行修改。
例如,可以设置音频编解码器、视频分辨率等参数。
SIP协议提供了多种消息来进行会话修改,如ACK、BYE、CANCEL、OPTIONS等。
5.会话终止:当通话结束时,任何一方可以发送BYE请求来终止通话。
接收到BYE请求的一方会发送一个200OK响应,表示通话已终止。
1.灵活性:SIP协议使用文本格式,易于阅读和理解,且允许在会话建立后对会话进行修改。
2.易于扩展:SIP协议定义了许多扩展机制,使其适应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新的通信技术。
3.开放性:SIP协议是一个开放的协议,允许与其他协议(如H.323、XMPP等)进行互操作。
4.易于管理:SIP协议允许用户和终端设备具有自由度,可在各种网络环境和设备上进行使用和管理。
然而,SIP协议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1.安全性:SIP协议的开放性也带来了安全问题,如拒绝服务攻击、身份伪造等。
SIP协议

SIP协议简介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协议。
它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定义的一种应用层协议,被广泛应用于语音通话、视频通话、即时消息和多媒体会议等实时通信领域。
SIP协议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一种灵活、可扩展的机制,用于建立和管理通信会话。
它采用文本格式的消息交换方式,基于请求‑应答模式进行通信。
SIP协议使用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来标识终端设备和用户,通过SIP消息的交换来实现会话的控制。
SIP协议的设计思想是简单、可扩展和松散耦合。
它允许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使用各种传输协议,如UDP、TCP和TLS等。
同时,SIP协议也提供了灵活的会话控制功能,包括呼叫的建立、会话参数的修改和会话的终止。
SIP协议在实时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被广泛用于VoIP(Voice over IP)系统,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语音通话。
此外,SIP协议还支持视频通话、实时消息传递和多媒体会议等功能。
它提供了一种开放的架构,允许不同厂商的设备和应用进行互操作。
然而,SIP协议也面临着一些安全性和挑战。
由于SIP协议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攻击者可能利用其中的漏洞进行恶意攻击。
因此,实施SIP协议时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如认证、加密和防火墙等,以保护通信的安全和隐私。
总之,SIP协议作为一种用于建立和管理多媒体会话的协议,为实时通信提供了一种灵活、可扩展的机制。
它在VoIP 和其他实时通信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通信体验。
然而,为了确保通信的安全性,使用SIP 协议时需要注意相关的安全措施。
SIP协议的工作原理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协议是一种基于文本的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
它采用了简单而灵活的工作原理,使得通信设备能够进行会话的控制和管理。
SIP协议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定位和寻址:SIP协议使用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来标识终端设备和用户。
sip协议报文类型

sip协议报文类型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种应用层协议,常用于建立、修改和结束实时多媒体会话,例如语音通话、视频通话和即时消息。
SIP定义了一系列的消息类型,用于在用户终端之间传递信息和控制会话的各个方面。
下面将介绍SIP协议中的一些常用的报文类型。
1.请求消息(Request):SIP协议中的请求消息用于向服务器发送请求,以请求某种操作或服务。
常见的请求消息包括:- INVITE:用于建立一次会话或邀请其他终端参与会话。
- ACK:用于回复对INVITE请求的确认。
- BYE:用于结束会话。
- REGISTER:用于用户的注册和注销。
2.响应消息(Response):SIP协议中的响应消息是服务器对请求消息的回应。
常见的响应消息包括:- 1xx:表示请求已被接收,需要进一步处理。
- 2xx:表示请求已成功完成。
- 3xx:表示请求被重定向到其他服务器或终端。
- 4xx:表示请求包含错误,无法完成。
- 5xx:表示服务器出现错误,无法完成请求。
- 6xx:表示服务器无法处理请求。
3.媒体描述消息(SDP):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用于描述会话中的媒体流信息,如编解码器、传输协议、媒体格式等。
SIP协议中的媒体描述消息使用SDP来描述媒体流的相关信息。
4.信息消息(INFO):INFO消息用于向会话中的参与者传递一些附加的信息,如DTMF信号、键盘输入等。
5.订阅/通知消息(SUBSCRIBE/NOTIFY):SUBSCRIBE消息用于向服务器请求订阅某种事件,如其他用户的状态变化。
服务器在事件发生时,会使用NOTIFY消息通知订阅者。
6.选项消息(OPTIONS):OPTIONS消息用于向服务器查询对某个请求支持的能力、状态或配置。
7.重定向消息(REDIRECT):重定向消息用于向用户提供其他服务器或终端的地址,以便进一步处理请求。
网络协议知识:SIP协议的基本工作流程和通信过程

网络协议知识:SIP协议的基本工作流程和通信过程SIP协议的基本工作流程和通信过程SIP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传输会话的信令协议。
它被广泛地应用于互联网电话(VoIP)、视频会议、实时文本等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SIP协议的基本工作流程和通信过程。
一、SIP协议的基本工作流程SIP协议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会话描述、会话建立、呼叫传送和会话终止四个部分。
1.会话描述在建立会话之前,需要先进行会话描述,包括会话类型、参与者、所需资源和传输协议等信息。
这些信息被包含在SIP消息中,由发送者向接收者发送。
2.会话建立会话建立是SIP协议的核心部分,它分为两个阶段:呼叫请求和呼叫响应。
(1)呼叫请求:呼叫请求由客户端发起,它包含了所需资源和参与者的信息。
首先,客户端需要向第三方服务器发送INVITE消息,请求建立一次会话。
在INVITE消息中,需要包含被叫方的地址信息、消息头部信息和描述被呼叫方资源的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2)呼叫响应:被呼叫方在收到INVITE消息之后,会返回一个响应。
响应分为三种:1xx、2xx和3xx+。
其中,1xx表示正在进行中,2xx表示成功建立,3xx+表示需要重定向。
“成功建立”的响应会包含会话描述信息,即SDP。
在响应中,还可以通过Location字段告知客户端新的地址信息。
3.呼叫传送呼叫传送是会话建立之后,实际传输媒体数据的阶段。
SIP协议支持多种传输协议,包括UDP、TCP和TLS等。
在呼叫传送消息过程中,需要用到RTCP(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和RTP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协议进行音视频流传输控制。
4.会话终止当一次会话结束时,需要发送一个BYE消息。
BYE消息用于释放会话资源,并告知接收方会话已经结束。
SIP知识培训-信令分解

Q&A Thank you!
目录
SIP简介
信令分解
FAQ
整体框架
整体架构
SIP是一个应用层的控制协议,可以用来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
SIP本身不提供服务,只是作为一个部件与其他协议一起组成完整的多媒体架构。
SIP
DNS
RTCP
RTP
TCP
UDP
IPV4 IPV6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信令分解
协议现状
一、SIP在VCS的应用相对较少,主要因为: 1.市面看到的服务器均无法有效支撑NAT、视频、带宽控制、辅流的实现。 2.高级业务没有明确RFC标准,即使能够支持NAT、视频的MCU在辅流的兼容性上差强人意。
一方SDP不支持RTCP-FB,则默认采用INFO,但需要注意的是,服务器可能连INFO也不支持, 回复415 Unsupprot,此时黑屏概率较大。 视频丢帧现象回忆:建立呼叫丢第一帧出现黑屏,通话过程丢帧出现花屏。
信令分解 Info DTMF
Info不仅可以用于帧同步,还可以用于DTMF发送,区别在于Content-Type头域不同。另外加
400 Bad Request,请求错误,一般为注册服务器后开启BFCP呼叫导致。
403 Forbidden,鉴权错误,一般为注册时密码错误导致。
404 Nofound,未发现,一般指呼叫的号码不存在。 408 Temporarily unavaialbe,请求超时,一般网络异常或远端不可用,导致呼叫网络超时。 415 Unsupported media type,不支持的媒体类型,一般为服务器不支持INFO帧同步导致。 480 Unavaiable,临时失效,比较常见的是对方号码未注册或者远端终端异常拒绝。 488 Not Acceptabale,请求不接受,一般协商失败导致,注意查看Codec使用情况。
SIP呼叫典型流程图解及详细解释

SIP呼叫典型流程图解及详细解释目录1.Sip协议的相关术语: (2)2.注册流程 (4)3.注销流程: (6)4.基本呼叫建立过程: (7)5.会话更改流程: (9)6.正常呼叫释放过程: (12)7.被叫忙呼叫释放: (13)8.被叫无应答流程一: (14)9.被叫无应答流程二: (15)10.遇忙呼叫前转: (16)11.无应答呼叫前转流程: (18)12.呼叫保持: (20)13.呼叫等待: (23)14.盲转流程 (27)15.询问转的流程 (30)16.彩铃的流程 (31)17.三方通话 (34)1.Sip协议的相关术语:A拨打B,A到proxy是一个session,一个dialog,proxy到b是另一个dialog,有另一个session name。
Invite,ack,bye,option,update,cancel消息,每发一个就是一个事务。
每发一个请求,cseq加1,但cancel,ack,bye请求的cseq同invite的cseq。
Callid,from tag,to tag标识一次对话。
Invite消息中有from tag,没有to tag,100 trying应答也没有to tag。
被叫发的bye 中from,to的tag和180和200ok的值。
每个事务用via字段里的branch的值来区分,invite到200ok之间属于一个事务,bye是另一事务。
语音流,被叫收到ack后发一个rtp流。
2.注册流程3.注销流程:终端代理代理服务器REGISTER (1)200 OK (4)标题(1) 终端向代理服务器送Register 消息注销,其头中expire 字段置0。
(2) 代理服务器收到后回送200 OK 响应,并将数据库中的用户有关信息注销。
4.基本呼叫建立过程:5.会话更改流程:用户代理服务端用户代理客户端通话 (1)Invite (2)200 OK (3)ACK (4)标题(2) 用户代理服务端向用户代理客户端发送Inivte消息,带有新的SDP协商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P协议 REFER 信令标准用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通信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在VoIP通信中,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作为一种重要的协议,扮演着连接用户、发起、参与和结束多媒体会话的关键角色。
在SIP
协议中,REFER信令标准用法是一个基础而又重要的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SIP协议的基本介绍开始,逐步展开对REFER信令标准用法的解释和讨论,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SIP协议REFER信令的标准用法,并且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场景提供参考。
一、SIP协议基本介绍
1. SIP协议的定义
SIP协议是一种应用层控制协议,用于在IP网络上建立、修改和终止
会话。
它是一种典型的C/S(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协议,其主要特点包括灵活性、可扩展性和与传统通信方式网络的互通性。
2. SIP协议的特点
SIP协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灵活性:SIP协议可以在不同的网络环境和设备上运行,支持多
种媒体数据传输方式;
(2)可扩展性:SIP协议的结构简单,易于扩展,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需求;
(3)与传统通信方式网络的互通性:SIP协议可以与传统通信方式网络相互连接,实现VoIP与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通信方式网)之间的互通。
二、REFER信令标准用法
1. REFER信令的定义
在SIP协议中,REFER信令用于请求用户代理(User Agent,UA)将当前的通信会话引导至另一个目的地。
一般来说,REFER信令包含了被引用资源的标识符,以及引用原因的描述。
2. REFER信令的标准用法
REFER信令的标准用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REFER请求的生成与处理:用户代理可以向服务器发起REFER 请求,并且服务器也可以将REFER请求转发给其他参与者;
(2)REFER请求的应答:当服务器接收到REFER请求后,需要作出相应的应答,以通知用户代理REFER请求的处理结果;
(3)REFER请求的超时处理:如果REFER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得到应答,需要进行超时处理,以保证通信会话的正常进行。
三、REFER信令标准用法的应用场景
1. 媒体服务协商
在VoIP通信中,可能需要对媒体服务进行协商,以提供更好的通话质量和用户体验。
REFER信令可以用于引导通信会话至支持特定媒体服务的服务器或代理,从而实现媒体服务的协商和提供。
2. 通话转移
在实际通信中,可能会涉及到通话转移的情况,例如用户移动至其他地点,需要将通话从一个终端转移到另一个终端。
REFER信令可以被用于引导通话转移,实现通话在不同终端之间的切换。
3. 会话协商
在多方通话的场景中,可能需要对通话参与者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整。
REFER信令可以用于引导通话会话的加入、退出和切换,从而实现多方通话的灵活管理。
四、实际应用案例
以一个企业内部多方通话为例,假设企业中共有A、B、C三名员工,分别使用不同的终端进行通话。
在通话过程中,A希望将通话引导至另一个特定的会话终端,以便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在这种情况下,A可以向服务器发起REFER请求,指定新的通话目的地,并附上引用原因的描述。
服务器收到REFER请求后,可以根据引用原因和目的地的信息,作出相应的应答,并将通话会话引导至新的终端。
五、总结
SIP协议REFER信令标准用法作为SIP协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VoIP通信的灵活管理和协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REFER信令标准用法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用SIP协议的功能,实现更多样化、灵活化的通信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和需求,合理地使用REFER 信令,以实现通话会话的引导、转移和协商。
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REFER信令的标准用法,才能更好地发挥SIP协议在VoIP通信中的作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通话体验和服务质量。
通过以上的介绍和讨论,相信读者对SIP协议REFER信令标准用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在实际应用中的SIP协议有所帮助,为VoIP通信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