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8小题,总分54分)1.(3分)下列物质中,属于可再生的能源是()A.氢气 B. 石油 C. 煤 D.天然气2.(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燃烧不一定是放热反应B.放热反应不需要从外界吸收任何能量就能发生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总能量D.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3.(3分)下列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的是()A. H+H=H2B.H+Cl=HCl C.I2→I+I D.S+O2=SO24.(3分)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内充入N2和H2合成氨,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最后降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最后相等。
D.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加。
5.(3分)在容器中充入SO2和只由18O原子组成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达到化学平衡时,18O存在于()A.只存在于O2 中B.只存在于O2 、SO2中C.只存在于SO3 、SO2D.SO3 、SO2、O2都存在6.(3分)在一定条件下,体积不变的容器里发生反应2SO2+O22SO3,下列说法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SO2 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同。
B.SO2 的消耗速率与O2生成速率相同C.SO2 的消耗速率与SO3生成速率相同。
D.SO3生成速率与O2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7.(3分)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下列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X能量一定高于MB.Y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8.(3分)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和稀硫酸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9.(3分)能正确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2H2(g)+O2(g)=2H2O(l) △H=-571.6KJ/molB.CH4(g)+2O2(g)=2H2O(g)+CO2(g) △H=-802.3KJ/molC.2CO(g)+O2(g)=2CO2(g) △H=-566KJ/molD.H2(g)+1/2O2(g)=H2O(l) △H=-285.8KJ/mol10.(3分)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υ(A)=0.5 mol/(L·s)B.υ(B)=0.3 mol/(L·s)C.υ(C)=0.8 mol/(L·s)D.υ(D)=1 mol/(L·s)11.(3分)过程的自发性的作用是()A.判断过程的方向B.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C.判断过程发生的速率D.判断过程的热效应12.(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总是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6小题,总分44分)1.(2分)将小块生石灰投入盛有水的试管中,发生剧烈反应。
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烫手,这个实验事实说明该反应( )A.是放热反应B.是吸热反应C.反应过程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D.反应物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多种形式释放或吸收能 D.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越多说明反应速率越快3.(2分)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 )①温度②压强③催化剂④浓度⑤反应物本身的性质A.①②③④⑤ B.⑤C.①④D.①②③④4.(2分)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浓度均为0.1 mol·L-1盐酸和硫酸分别与2 mol·L-1氨水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相同B.0.1 mol·L-1盐酸与相同条件下的镁粉和铝粉反应,前者速率快C.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的含义是时间为1s时,某物质的浓度是0.8 mol·L-1 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5.(2分)用纯净的CaCO3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制CO2,实验过程记录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 .OE 段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B .EF 段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C .随反应进行溶液温度逐渐升高,所以反应速率最快的应是FG 段D .OG 段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速率逐渐增快6.(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NaHCO 3的电离方程式为233NaHCO Na H CO -++++═B .HClO 是弱酸,但NaClO 是强电解质C .KClO 3和SO 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 3和SO 3为电解质D .BaSO 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 4是弱电解质7.(2分)在室温下,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使石蕊变蓝的溶液:K +、Na +、-2AlO 、OH -B .加入铝粉产生气体的溶液:Cu 2+、Mg 2+、-3HCO 、Cl -C .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K +、Fe 2+、2-4SO 、-3NOD .含有1 mol ·L -1 Al 3+的溶液:H +、Fe 3+、-3NO 、-3HCO8.(2分)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高二期中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二期中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元素中,属于主族元素的是:A. 氢B. 氦C. 氖D. 氩答案:A2.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A. 钠B. 钾C. 钙D. 镁答案:B3. 化学反应中,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 反应物的浓度B. 反应物的表面积C. 反应物的温度D. 以上都是答案:D4.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 NaClB. CaOC. HClD. MgO答案:C5. 金属晶体的导电性主要取决于:A. 金属离子B. 自由电子C. 金属阳离子D. 金属阴离子答案:B6. 以下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蔗糖B. 硫酸C. 酒精D. 氯化氢气体答案:B7.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NaOHB. H2OC. NH3D. HCl答案:D8.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 2H2 + O2 → 2H2OB. 2Mg + O2 → 2MgOC. 2H2O → 2H2 + O2D. 2CO + O2 → 2CO2答案:B9.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A. CO2B. H2OC. CH4D. SO2答案:C10.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下列条件中,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 增加反应物浓度B. 减少生成物浓度C. 增加温度D. 增加催化剂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
答案:12. 金属铝的化学符号为____。
答案:Al3.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被还原,其氧化态____。
答案:降低4.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是能够释放____的物质。
答案:质子5. 溶液的pH值小于7,表示溶液呈____性。
答案:酸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什么是同位素,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不同质量数的原子,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可能不同。
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带答案)

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A.Na2CO3B.CO2C.CH4D.CO2.下列有机物中属于醇的是A. B. C. D.3.下列分子式表示的物质,具有同分异构体的是A.C3H7ClB.C3H8C.CH2Cl2D.CH4O4. 已知A物质的分子结构简式如下:,lmol A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共热,充分反应后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A.6mol B.7mol C.8mo1 D.9mo15. 有机物CH3CH=CHCl能发生的反应有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使溴水褪色;⑤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⑥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⑦聚合反应。
A.以上反应均可发生B.只有⑦不能发生C. 只有⑥不可以发生D.只有②不可以发生6.下列各有机物的名称错误的是A.3—甲基—2—戊烯B.3—甲基—2—丁烯C. 2,2—二甲基丙烷D.2—甲基—1—丁烯7.某烯烃与H2加成后的产物是, 则该烯烃的结构式可能有A.1种B.2种C.3种D.4种8.下列各组物质中,用分液漏斗无法将其分开的是A.四氯化碳和水B.溴乙烷和水C.硝基苯和水D.苯和苯酚9.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溴水褪色的是A.甲苯B. 苯乙烯C. 丙炔D.乙醛10.下列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5个吸收峰的是A. B. C. D.11.用分子式C7H8O所表示的某类化合物具有苯环,并且和FeCl3溶液发生反应且溶液显紫色,这种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A. 2种B. 3种C. 4种D. 5种12. 按碳的骨架来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属于链状化合物B. 属于芳香烃C.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D. 属于一种醛13.现有一瓶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已知它们的性质如下表,据此,将乙二醇和丙三醇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物质分子式熔点℃沸点℃密度(g/cm3)溶解性乙二醇 C2H6O2 -11.5 198 1.11 易溶于水和酒精丙三醇 C3H8O3 17.9 290 1.26 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A.萃取法B.结晶法C.分液法D.蒸馏法14.下列物质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氧化生成醛的是A. B. C. D.15.某学生做乙醛还原性的实验,取1mol/L的CuSO4溶液2mL 和0.4mol/L的NaOH溶液4mL,在一个试管内混合后加入0.5mL40%的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无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原因是A.NaOH的量不够B.CuSO4的量不够C.乙醛溶液量太少D.加热时间不够16.樱桃是一种抗氧化的水果,对人体有很大的益处。
2024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人教版化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同位素的是()A、(C12)和(C14)B、(H)和(D)C、(O)和(O2−)D、(N)和(N3−)2、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属于共价化合物?A、NaCl(氯化钠)B、KBr(溴化钾)C、H₂O(水)D、CaO(氧化钙)3、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氯化钠(NaCl)B. 氢氧化钠(NaOH)C. 乙醇(C2H5OH)D. 硫酸(H2SO4)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B. 温度升高时,所有化学反应的速率都会增加。
C.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路径,但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
D. 对于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的活化能相等。
5、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 H2OB. CO2C. CH4D. NaCl6、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 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的盐,在水中一定不水解。
B. pH值相同的醋酸溶液和盐酸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相同。
C. 在相同温度下,1 mol·L⁻¹的氨水溶液中的c(OH⁻)大于0.1 mol·L⁻¹的氨水溶液中的c(OH⁻)。
D. 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值变为4。
7、下列关于原子结构中电子排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根据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填充能量低的轨道B、泡利不相容原理指出,一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C、根据洪特规则,电子在等价轨道上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D、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必须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8、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NaOH + HCl → NaCl + H₂OB. CaCO₃ → CaO + CO₂↑(加热条件下)C. 2H₂ + O₂ → 2H₂O(点燃条件下)D. Na₂CO₃ + 2HCl → 2NaCl + H₂O + CO₂↑9、下列物质中,熔点最高的是:A、H₂O(水)B、NaCl(氯化钠)C、CH₄(甲烷)D、C(石墨)10、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属于醇类,并且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A、甲苯B、乙醚C、乙醇D、乙烯1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卤素单质的是()A. 氯气(Cl₂)B. 溴(Br)C. 碘(I)D. 碘化氢(HI)1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离子键和共价键都是通过原子间电子的转移形成的B.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C. 共价键中,键长越长,键能越大D. 氢键是分子间通过氢原子和电负性较强的原子形成的特殊作用力13、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共价键只能存在于非金属原子之间B、离子键只能存在于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D、金属晶体中只存在金属键14、下列关于化学键的描述,正确的是()A、共价键只能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B、离子键的形成一定伴随着电子的转移C、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D、极性键是由不同电负性的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1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4小题,总分42分)1.(3分)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 生物质能B. 地热能C. 氢能D. 化石燃料2.(3分)关于强、弱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的组合完全正确的是()3.(3分)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代表燃烧热的是()A.CH4 ( g ) + 3/2O2 ( g ) = 2H2O ( l ) + CO ( g ) △H1B.S ( s ) + 3/2O2 ( g ) = SO3 ( s ) △H2C.C6H12O6 ( s ) + 6O2 ( g ) = 6CO2 (g) + 6H2O ( l ) △H3D.2CO ( g ) + O2 ( g ) = 2CO2 ( g ) △H44.(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C. 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 由C(石墨)→C(金刚石)ΔH=+1.9 kJ/mol,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5.(3分)下列实验事实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是()A.相同pH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与同样颗粒大小的锌反应时,产生H2的起始速率相等B.常温下,测得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4C.常温下,将pH=1的醋酸溶液稀释1 000倍,测得pH<4D.在相同条件下,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的弱6.(3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7.(3分)已知H—H键能为436 kJ/mol,H—N键能为391kJ/mol,根据:N2(g) +3H2(g) =2NH3(g) ΔH= -92.4 kJ/mol,则N≡N键的键能是( )A.431 kJ/mol B.946 kJ/mol C.649 kJ/mol D.869 kJ/mol8.(3分)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pH=1的溶液中:Fe2+、NO3-、SO42-、Na+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4mol/L的溶液中:Ca2+、Cl-、HCO3-、K+C.c(H+)/c(OH-)= 1×1012的溶液中:NH4+、Cl-、NO3-、Al3+D.c(Fe3+)=0.1mol/L的溶液中:K+、ClO-、SO42-、SCN-9.(3分)在一可变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xB(g)4C(g),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mol/L,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容器的容积缩小到原来的1/2,再次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1.2mol/L。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1)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卷(高考)注意:1.本试卷共10页,满分100分2.考试时间7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9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石墨,s)=C(金刚石,s) ∆H>0,说明反应物总键能大于生成物总键能B. H2(g)的燃烧热∆H=-285.8kJ/mol,则2H2O(g)=2H2(g)+O2(g) ∆H=+571.6kJ/molC. 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57.3kJ/mol,则稀硫酸与氢氧化钡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 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D. 增大压强,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比【答案】A【解析】【详解】A.断键需要吸收热量,成键需要释放热量,反应为吸热反应,说明反应物总键能大于生成物总键能,A正确;B.燃烧热为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指定物质所放出的热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2H2O(l)=2H2(g)+O2(g) ∆H=+571.6kJ/mol,B错误;C.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水和硫酸钡沉淀,反应实质不相符,C错误;D.增大压强,导致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个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比没有增大,D错误;答案选A。
人教版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高二化学·全解全析1.【答案】C【解析】A.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样的单一化学元素组成,因排列方式不同,而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第五形态的碳单质“碳纳米泡沫”石墨烯均为碳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A不选;B.合金材料具有强度大、密度小、耐腐蚀等性能,故B不选;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转化率,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D.烟为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所形成的,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不选。
答案选C2.【答案】B【解析】A.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增大压强,平衡常数不变,故A错误;B.升高温度,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化学平衡常数发生变化,故B正确;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使用催化剂,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D.多充O2,反应速率加快,但活化分子百分数、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答案选B。
3.【答案】B【解析】当向试管中加入试剂Y时,看到U形管中液面:甲处下降,乙处上升,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使得集气瓶中气体的压强增大而出现该现象,人教版高中化学①正确;在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②错误;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 、Y 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③正确; 故答案选:B 。
4.【答案】C【解析】A.燃烧热指101kPa 时,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所放出的热量,由12222H (g)O (g)2H O(1)ΔH 571.6kJ mol -+=-⋅═可知2H (g)的燃烧热为1285.8kJ mol -⋅,A 错误;B.反应中有硫酸钡沉淀生成,2244Ba (aq)SO (aq)BaSO (s)+-+═为放热反应,则124242111H SO (aq)Ba(OH)(aq)BaSO (s)H O(1)H 57.3kJ mol 222-++∆<-⋅═,B 错误; C.令2H (g)和3CH OH(l)的质量都为1g ,则21gH (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11g 1571.6kJ mol 142.9kJ 2g mol 2--⨯⨯⋅=⋅,31gCH OH(1)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11g 11452kJ mol 22.69kJ 32g mol 2--⨯⨯⋅≈⋅,所以等质量的2H (g)和3CH OH(l)完全燃烧生成2CO 和液态水,2H (g)放出的热量多,C 正确; D.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需要吸收热量,则22molH 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1.6kJ ,D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测试题〔附答案〕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测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第一卷(48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将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以下属于将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2.以下有关焓变与反响热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反响热和焓变的单位都是kJB.假如反响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展的,此时的反响热与焓变相等C.假如反响是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展的,此时的反响热与焓变相等D.任何化学反响的反响热均可通过实验直接测定3.实验证明,多数能自发进展的反响都是放热反响。
对此说法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所有的放热反响都是自发进展的B.所有的自发反响都是放热的C.焓变是影响反响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种重要因素D.焓变是决定反响是否具有自发性的唯一判据4.以下有关强、弱电解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B.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C.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而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D.不同的弱电解质只要物质的量浓度一样,电离程度也一样5.在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H3COOH H++CH3COO-。
参加少量以下固体物质,能使平衡逆向挪动的是()A. CH3COONaB.NaClC.Na2CO3D.NaOH6.把镁条直接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如右图所示,在以下因素中,影响反响速率的因素是()①盐酸的浓度②镁条的外表积③溶液的温度④Cl-的浓度A.①④B.③④C.①②③D.②③7.在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响A(s)+2B(g)C(g)+D(g),当以下物理量不再变化时,可以说明该反响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C.A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8.COCl2(g) CO(g)+Cl2(g) 0,当反响到达平衡时,以下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进步COCl2转化率的是()A.①④⑥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⑤⑥9.对于可逆反响A(g)+3B(s) 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响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响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1min-1B.v(B)=1.2 molL-1s-1C.v(D)=0.4 molL-1min-1D.v(C)=0.1 molL-1s-110.现用0.10 molL-1HCl溶液滴定10 mL 0.05 molL-1NaOH 溶液,假设酸式滴定管未润洗,到达终点时所用盐酸的体积应是()A.10 mLB.5 mLC.小于5 mLD.大于5 mL11.对反响A+B AB来说,常温下按以下情况进展反响:①20 mL溶液中含A、B各0.01 mol ②50 mL溶液中含A、B 各0.05 mol ③0.1 molL-1的A、B溶液各10 mL ④0.5 molL-1的A、B溶液各50 mL四者反响速率的大小关系是()A.②④③B.④②①C.①④③D.①③④12.在密闭容器中进展反响:X2(g)+Y2(g) 2Z(g),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响到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Z为0.3 molL-1B.Y2为0.4 molL-1C.X2为0.2 molL-1D.Z为0.4 molL-113.反响Fe(s)+CO2(g) FeO(s)+CO(g),700 ℃时平衡常数为1.47,900 ℃时平衡常数为2.15。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升高温度该反响的正反响速率增大,逆反响速率减小B.该反响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FeO)c(CO)c(Fe)c(CO2)C.该反响的正反响是吸热反响D.增大CO2浓度,平衡常数增大14.温度为25 ℃时,将0.23 g钠投入到100 g水中充分反响,假设反响后溶液体积为100 mL,那么该溶液的pH为()A.1B.10C.12D.1315.:①N2(g)+O2(g)===2NO(g) H1=+180 kJmol-1②N2(g)+3H2(g) 2NH3(g) H2=-92.4 kJmol-1③2H2(g)+O2(g)===2H2O(g) H3=-483.6 kJmol-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反响②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那么H2=E1-E3B.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C.氨的催化氧化反响为4NH3(g)+5O2(g)===4NO(g)+6H2O(g) H=+906 kJmol-1D.由反响②知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反响后放出的热量为Q1 kJ,假设通入2 mol N2和6 mol H2反响后放出的热量为Q2 kJ,那么184.82Q116.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参加一定量的X、Y,发生反响mX(g) nY(g) H=Q kJmol-1。
反响到达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气体体积/Lc(Y)/molL-1温度/℃1241001.000.750.532022.200.900.633001.301.000.70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mnB.Q0C.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的质量分数减少D.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响方向挪动第二卷(52分)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2分)17.(12分)(1)假设把H2O2看成是二元弱酸,请写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碘也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电源锂碘电池的材料。
该电池反响为2Li(s)+I2(s)===2LiI(s) H:4Li(s)+O2(g)===2Li2O(s) H14LiI(s)+O2(g)===2I2(s)+2Li2O(s) H2那么电池反响的H=__________(3)某温度时,在2 L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由此分析,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反响开场至2 min时,Z的反响速率为____________。
(4)在某温度时,测得0.01 molL-1的NaOH溶液的pH=10。
在此温度下,将1mL 0.1mol/L KOH溶液加水稀释至1L,那么溶液的pH为假设加水稀释至1000L,那么溶液的pH为。
18.(8分)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才能变化曲线如下图,请答复:(1)O点为什么不导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点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3)H+的物质的量最大的是________(填a、b或c)。
(4)假设使c点溶液中的c(CH3COO-)增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中的________(填序号)。
A.加热B.加很稀的NaOH溶液C.加NaOH固体D.加水E.参加锌粒19.(10分)在一定温度下,将2 mol A和1 mol B两种气体相混合于体积为2 L的某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发生如下反响:3A(g)+B(g) xC(g)+2D(g)0,2 min末反响到达平衡状态(温度不变),生成了1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5 molL-1,请填写以下空白:(1)x的值等于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响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升高温度时K值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A物质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维持温度不变,在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充入2mol C和2mol D,欲使到达新的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原平衡一样,那么至少应再充入B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20.(10分)利用右图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25 molL-1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硫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出混合液最高温度。
答复以下问题:(1)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响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数值为57.3 kJmol-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从以下选项中选出)。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3)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从以下选项中选出)。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C.轻轻地振荡烧杯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4)实验数据如下表: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温度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度差平均值(t2-t1)/℃H2SO4NaOH平均值126.226.026.129.5227.027.427.232.3325.925.925.929.2426.426.226.329.8②近似认为0.55 molL-1NaOH溶液和0.25 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
根据上表数据计算中和热H=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21.(12分)某化学课外小组为测定空气中CO2的含量,进展了如下实验:(1)配制0.100 0 molL-1和0.010 00 molL-1的标准盐酸。
(2)用0.100 0 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Ba(OH)2溶液10.00 mL,结果用去盐酸19.60 mL。
(3)用测定的Ba(OH)2溶液吸收定量空气的CO2。
取Ba(OH)2溶液10.00 mL,放入100 mL容量瓶里,加水至刻度线。
取出稀释后的溶液放入密闭容器内,并通入10 L标准状况下的空气,振荡,这时生成沉淀。
(4)过滤上述所得浊液。
(5)取滤液20.00 mL,用0.010 00 molL-1的盐酸滴定,用去盐酸34.80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