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氧储罐危险源专项剖析

合集下载

液氧储罐事故案例

液氧储罐事故案例

液氧储罐事故案例公司是一家从事液氧生产和供应的企业。

该公司的液氧储罐采用了旧式的设备和技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然而,由于成本考虑以及对风险的缺乏认识,公司没有及时对储罐进行维护和更新。

在其中一天的清晨,由于储罐系统发生故障,液氧开始泄漏。

液氧的泄漏导致周围的温度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随之增加。

不幸的是,当时正值工人进入储罐附近进行例行维护的时间段。

由于液氧泄漏导致的低温和高氧环境,工人无法立即逃离,并出现呼吸困难、昏迷以及冻伤等不良症状。

事故发生后,公司应急措施不及时,没有立即报警和启动应急预案。

并且周围的居民也没有得到及时的通知和疏散。

随着时间的推移,泄漏的液氧与周围环境中的可燃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引发了巨大的爆炸。

储罐周围的建筑物和设备被摧毁,燃烧所产生的火焰和烟雾弥漫在空中,给工人和周围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在事故发生后,消防部门迅速赶到现场进行灭火和救援工作。

经过多小时的努力,火势才得到控制,伤者也被送往医院救治。

此次液氧储罐事故造成了多人死亡和伤亡,并给地区的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

当地政府对涉事公司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并要求其进行整改并赔偿相关的损失。

这起液氧储罐事故的教训是,对于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储罐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并及时更新更新落后的设备,确保其安全性能。

此外,在事故发生后,企业需要及时报警和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疏散,并与当地政府和消防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扑灭火源。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全面实施,才能避免类似液氧储罐事故再次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健康。

氧气厂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全管理

氧气厂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全管理
险化学 品重大 危险源是 指长期 地或 者临 时地生 产 、 加工 、 使 用或 储存 危险化学品 , 且危 险化学品的数量等 于或超 过临界 量的单元 。G 128 2 0{ B 8 1- 09 危险化学 品重 大危险 源辨识》 规
6 10 3 台 0m 氧气储 罐( 0 工作 压力 为 30i a氧气 的最 . P)
随着钢铁 、 化工等行 业的 迅速 发展 , 工业 用氧 量不 断增
大, 为了保证连续供氧 , 氧气厂都 配备 了液氧储 罐 和氧气 各 球 罐。近几年新建 的液 氧储罐和氧气球 罐规模较大 , 若发生 爆炸 , 不但影响生产 , 还会造 成 巨大 的经 济损 失甚 至人 员伤 亡。因此 , 有必要对氧气厂液氧储 罐区和氧气球 罐区进行重
出earsp rt n pat n lsstei le e ag fepoin oy e a k,p p sstesft i e aai ln ,a aye h r u n ern e0 x lao xg ntn o d o r oe h aeym朗s 瑚 o c ietpe et n 0 te u facd n rvni fh o
大危险源辨识 , 确定其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 , 如果构成重大危 险源 , 应严格按国家相关法律 、 法规 的要求进行监控和管理 。
1 氧气厂重大危 险源辨识
因此 , 00 氧气储 罐 ( 作 压力 为 30M a绝对 压 1 0 工 . P, 力为 3 1 . ) 的 氧气 , 标 准 状 态 ( .0 P 一0 1 中 在 0 11 M a . 3
Iet ct no Mao aadIs l t n n ae n g nn rArSp rt nPat d n f a o f jrH zr tl i sadSft Ma n ̄ et o i e aai l i i i n aao y f o n

液氧罐危险源告知及防范措施

液氧罐危险源告知及防范措施

液氧罐危险源告知及防范措施液氧罐是一种储存液态氧的设备,广泛应用于航天、医疗、工业等领域。

然而,液氧罐也存在危险源,如果不正确使用或管理,可能引发意外事故。

因此,对液氧罐的危险源进行充分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非常重要。

液氧罐的主要危险源如下:1.高压和高温:液氧罐内部的液体氧处于高压和低温环境下,一旦泄漏或意外释放,会产生大量的氧气,并且由于液氧的特性,其很容易在高温下发生燃烧或爆炸。

因此,液氧罐的设计和制造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密封性能,以承受压力和温度的变化,防止泄漏和事故发生。

2.氧气增强:液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加速燃烧过程。

在液氧罐附近存在可燃物、易燃物等物质的时候,液氧的泄漏或释放很容易引发事故,如火灾、爆炸等。

因此,液氧罐应与可燃物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3.爆破危险:液氧罐由于常常在高压状态下工作,如罐内压力超过设计压力,或者由于其它原因如外力冲击、材料疲劳等导致罐体破损,可能引发爆破事故。

因此,液氧罐的设计材料和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安全性能,以抵御外力和压力的作用,防止发生爆破。

为了有效预防液氧罐事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范措施:1.严格管理:对液氧罐的使用、操作、维护等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符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标准。

特别是在液氧罐的使用过程中,要对液氧罐进行定期检测、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和处理罐体的潜在缺陷。

2.安全防护装置:液氧罐应配备安全防护装置,如压力传感器、阀门、泄压装置等,以监测和控制罐体的压力,并在超过安全范围时及时进行安全释放和泄压。

同时,配备火灾报警装置和自动喷水装置等,以在发生火灾时及时报警并进行灭火。

3.周边环境安全:液氧罐应与可燃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并采取防火、通风等措施,以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

在液氧罐附近的作业区域,应明确划定禁止吸烟、明火作业等安全区域,并进行定期巡视和检查。

4.培训和演练:对液氧罐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对罐体危险源的认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液氧储存充装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范措施

液氧储存充装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范措施

液氧储存充装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范措施作者:董艳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1期摘要: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氧气的运用途径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了。

但是如何对氧气进行存储以及使用已经成为当前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就会出现一定的危险性,受到有害因素的影响后,必然就会造成氧气的质量受到损害;。

因此本文重点对相关的防范措施进行了论述,希望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加以进一步完善,令氧气得到更加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液氧;氧气;危险;有害因素;防范措施氧气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在使用氧气的过程中,一旦没有得到有效的保存,就会造成危险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加强对有害因素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预防,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起到保护的作用。

本文重点对上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相关工作者能够予以一定的重视。

1 有害因素的分析1.1 首先,液氧以及氧气属于一种强氧化剂,所以一旦受到明火的威胁,就极容易产生爆炸,并且会与其中的一些易燃物质结合起来产生爆炸性的混合物,当其与可燃物相互接触或者受到撞击时,就会造成爆炸的后果,那么这一情况所产生的损失将会是无法挽回的。

1.2 存在富氧的威胁在常规的压力下,对于氧气的浓度具有严格的要求。

如果其浓度达到40%以上,那么就会出现氧中毒的现象,如果氧气的浓度在40%至60%之间时,胸骨部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感,造成胸闷以及呼吸困难的现象。

更加严重的情况下,还存在肺水肿以及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病症。

1.3 在低温的环境中,如果液氧的温度在-182.83℃下,就会出现迅速气化的状况,这样局部低温的现象最终会对人们的皮肤以及眼睛产生冻伤的状况。

1.4 氧气管道在气流进出的位置上会出现静电的现象当氧气处在完全干燥的环境下时,就会产生静电,由此会吸引具有金属微粒的尘埃,并且产生放电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释放出具有较大威力的静电,如果没有有效的除静电装置,那么就极容易引发放电危险。

液氧储罐区--较大及以上风险管控方案

液氧储罐区--较大及以上风险管控方案

液氧储罐区--较大及以上风险管控方案1 风险描述本医院生产使用液氧储罐为特种设备,本次风险辨识将液氧储罐区判定为较大风险,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为火灾、爆炸、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

2管控措施2.1工程技术措施1、罐体及液氧管道均按要求安装压力表及安全阀。

2、采取导静电接地措施;3、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易燃气体、金属粉末分开存放;4、卸车过程中车辆与储罐等电位接地,避免静电产生及积聚。

2.2安全管理措施1、储罐应定期检验,在有效期内使用;2、每天巡检储罐及配套管道,发现液氧或氧气泄漏须及时报修,维修需使用专门工具,定期进行清洁消除油脂,并做好记录;3、储罐周围严禁堆放可燃物、油脂等杂物,禁止有明火;4、现场挂设相应安全标志及液氧化学品告知牌;5、编制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2.3培训教育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确保使用人员知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的风险因素、风险等级、防范措施、应急方法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4个体防护措施使用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佩戴劳动保护用品,如防护眼镜、手套、静电防尘面具等。

3管控科室和责任人液氧罐区归设备科管理,设备科及院长要定期进行隐患排查,治理隐患,落实管控措施,加强管控。

4应急处置措施4.1发生火灾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着火时现场其他人员首先转移到安全地带,现场救援人员不得盲目灭火,应首先拨打119等待救援,防止发生爆炸伤人事故。

操作人员穿好防护用品后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在危险区域设置警戒线。

4.2发生爆炸及容器爆炸事故后,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1、爆炸事故发生后,现场操作人员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设法躲避爆炸物,尽快将受伤人员和现场其他人员撤离现场。

2、现场应急小组组长在可能的情况下立即判断事故原因,马上向医院主要负责人报告并指挥组织自救工作。

3、现场救援人员立即查看是否有伤亡人员,并将人员转送到安全地点,实施对受伤人员救护。

4、现场其他操作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包扎、止血,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

XX公司400m3液氧贮槽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XX公司400m3液氧贮槽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XX公司400m3液氧贮槽爆炸事故原因分析内容摘要:XX公司400M3液氧贮槽的爆炸现场是令人触目惊心的。

根据现场实况和对全系统的综合分析,可以判定:该400M3LO贮槽的爆炸不是物理因素引起的。

爆炸的根本原因是碳氢化合物进入了400M3LO 贮槽的内筒。

恰巧又在不足十分之一液位的状态下向外部LO槽车灌充LO。

低液面操作造成了碳氢化合物的析出和聚集。

碳氢化合物颗粒的相互摩擦和与槽壁的摩擦,使其温度升高并发生了静电放电,引燃了碳氢化合物并在LO中剧烈燃烧,猛烈的爆炸便在一瞬间就发生了。

必须以防止碳氢化合物进入贮槽内筒为主线,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避免爆炸事故再次发生。

一、设备运行情况:XX公司供气厂400m3LO贮槽由杭州制氧机厂设计并提供设备的主体材料,四川简阳低温工程服务公司制造、安装。

89年下半年进场,90年一季度完工交付使用。

93年以前由一万空分装置提供LO贮存。

94年至98年7月期间基本停用。

98年7月50吨液化装置投运后,400m3贮槽又开始贮存LO。

每天进出LO 量在38~40吨左右,50吨液化装置的氧气源在今年5月7日前均由三万五空分装置和一万四空分装置共同提供氧气。

5月7日后由三万五空分装置和一万空分装置共同提供氧气。

400m3贮槽内槽呼吸阀由于资料不齐未装,用一只DN50的截止阀常开代替。

贮槽外筒表面没有结霜、"冒?quot;现象,运行正常。

二、事故发生时间及贮槽破坏后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于99年5月11日晚7时40分,此时正有一辆4m3LO槽车在充装LO。

事故发生时未见有火光、烟雾,只听到两次巨大的很沉闷的响声。

事故使贮槽内筒体与底板整圈焊缝断开,外筒顶盖与外筒体焊缝处整圈断开,外筒顶盖坠落在LO泵房顶上(口朝上),内筒体坠落外筒顶盖旁(口朝向50吨液化装置)。

(详情见现场录像和照片)。

事故除使400m3LO贮槽损坏和一个面积约为3~4m2的LO泵房屋顶压裂外,没有人员伤亡,没有造成其它设施的损坏。

氧气厂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全管理

氧气厂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全管理

氧气厂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全管理摘要:我国工业化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钢铁行业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工业用氧在不断的增加,进而在各大的氧气厂中都配备的液氧以及氧气的存储区和氧气球罐,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液氧以及压缩氧气都是属于有着极大危险的化学工业品,如果在安全管理中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发生泄漏的现象,严重情况下会发生危险性极大的安全事故。

基于此,本篇文章将针对氧气厂重大危险源辨识进行分析探究,并且提出氧气厂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建议。

关键词:氧气厂;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管理近些年来,随着氧气厂的不断建设发展,新建设的氧气储罐、液氧储罐以及氧气球罐的规模越来越大,如果一旦有爆炸现象发生,不仅仅严重影响着生产,还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工作人员伤亡现象以及经济损失,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氧气厂的液氧储罐区以及氧气储罐区、氧气球罐实施重大危险源辨识,进而确定其是否处在重大危险源的范围内,如果已经处在重大危险源的范围内,那么就要严格的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严厉的安全管理。

1 氧气厂重大危险源辨识1.1 氧气厂液氧储罐区的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是一种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以及计算重大危险源辨识临界量和最大量的方法。

根据于我国在2019年实施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为GB-18218-2018上进行分析得出,重大危险源临时或者是长期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并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已经超过于临界量的单元。

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明确表明,危险属性于2.2项的非易燃无毒氧化性气体,并且次要危险性气体所构成的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为200t。

首先,以某氧气厂为例,该氧气厂的液氧储罐有两台,规则为2000m3液氧储罐,而针对于液氧储罐区来说,其最大的充装量为几何容积的95%左右,以此来计算出该氧气厂的液氧储罐区液氧的最大储存量,值得注意的是冷冻液态氧气的密度为1.14t/m3其计算公式如下:2×2000×1.14×95%=4332(t),通过计算我们能够看出该氧气厂的液氧储罐区液氧的最大储存量为4332t,那么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所明确的标准相比较来说,要远远的超过于所明确规定,因此,该氧气厂的液氧储罐区已经属于重大危险源[1]。

低温储罐安全风险辨识分析报告

低温储罐安全风险辨识分析报告

低温液氧储罐(带料年检)安全风险辨识分析报告XXXX有限公司二0二二年四月十八日安全风险辨识参与人员签字表第一部分危险因素一、基本情况待检低温储罐工作介质为液氧,最大储存量为15吨,属于第三类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编号为XXXX。

预计4月21日该储罐液氧储存量为2.5吨,计划于2022年4月21日由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婃有限公司安排检验人员对该压力容器进行定期检验,检验项目为外观检验、夹层真空度检验、安全附件检验。

二、风险分析(一)储罐外观安全事故1、事故危害:(1)储罐基础不牢固,倾斜下降,引起物体打击。

(2)本体腐蚀,穿孔,密封不严密,导致液氧泄漏,引起中毒和窒息事故,遇火,引起火灾爆炸。

2、事故原因分析:发生储罐外观事故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未按相关规范设计施工。

(2)未开展年度检查;未定期检验、维护保养、防腐试漏。

(3)每次充装前未进行操作检查。

(4)未按要求每日巡检。

(二)安全设施安全事故1、事故危害(1)无压力表、安全阀或压力表、安全阀损坏失效或压力表选用量程不符合要求、安全阀整定压力不符要求,高温环境下,无法正常泄压,导致容器爆炸或液氧泄漏,引起中毒和窒息事故,遇火引起火灾。

(2)未配备消防设施,着火后无法有效控制,引起火灾2、事故原因分析:发生安全设施事故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未开展年度检查;未定期检验、维护保养。

(2)每次充装前未进行操作检查。

(3)未按要求每日巡检。

(二)液氧安全事故液氧助燃,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1、事故危害:(1)与乙炔、氢、甲烷等易燃气体能形成爆炸混合物。

(2)能使油脂剧烈氧化,甚至燃烧爆炸。

(3)富氧环境(氧的体积分数超过23%)有火灾危险。

2、事故原因分析:外来人员未经批准携带火种进入储罐区,如遇液氧泄漏,引起火灾、爆炸。

三、风险评估1、对低温储罐进行了安全条件确认:该储罐定期检验有效期至2022年5月8日,2021年8月10日已按规定进行年度检查,罐体、阀门无泄漏,压力表、安全阀处于校验有效期内,运行状态良好,消防设施配备齐全,按规定进行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版本:承德兆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300m3液氧储罐)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单位:承德兆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颁布日期:2016年10月18日目录1事故风险分析11.1危险源的确定与风险分析11.2事故类型31.3事故发生的诱因31.4危害程度分析52组织机构及职责52.1应急组织体系52.2 指挥机构52.3 职责73 处置程序83.1报告程序83.2报告内容93.3报告方式93.4责任人93.5接警报告和记录93.6应急指挥机构启动93.7应急指挥103.8资源调配113.9应急救援113.10扩大应急响应程序114处置措施114.1 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114.2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154.3火灾事故的现场应急处理154.4重大危险源爆炸、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理164.5处置原则和要求175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195.1求援装备保障195.2物资保障205.3装备与物资的维护206附件20附件1有关部门、机构和人员联系方式20附件2应急物资、装备清单221事故风险分析1.1危险源的确定与风险分析1.1.1危险源通过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确定制氧主厂房、空分区、氧压机房、低温液体贮存区、氧气和氮气储罐、调压间和站区压力管道等为制氧厂的危险源,其中氧气球罐、液氧罐区的氧储量为408T,超过200T的临界量,构成重大危险源。

1.1.2 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制氧厂设计到的危险化学品包括氧气(压缩的、液化的)、氮气(压缩的、液化的)、氩气(液化的)等,其危险性如下:氧气是一种无臭无味的气体,有很强色的助燃性,氧的浓度越高,燃烧越激烈,空气中的氧气只要增加4%燃烧就会显著加剧,包括金属在内的一些普通物质在大气中不燃烧,但在氧浓度较高或纯氧中就会燃烧起来,所以一些可燃物在高氧或纯氧中就会自燃、爆炸。

液氧在气化过程中会吸收周围大量的热能,如果液氧接触到人和动物,就会造成冻伤。

液氧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时,其体积将会增大数百倍1m³液氧转化为标准状态的气体体积为800m³。

如果泄露气化,将势必增加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超过20.9%)而使工作人员的衣服被氧化饱和,氧气是助燃气体,被氧饱和的衣服遇明火就会助燃,在氧气浓度超过23%时,不仅是衣服,其他物质遇明火也会燃烧,浓度超过40%时对人会引起“富氧中毒”。

液氧与油脂、沥青、织物、木材及各种可燃物质接触时,不需要火源都极易引起燃烧,潜在着爆炸的危险性。

氮气和氩气均为无色无臭气体,属窒息性危险化学品,其贮存装置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轻度的气体泄漏,容易造成人员的缺氧反应;重度的气体泄漏,有可能会造成人员窒息死亡的严重后果。

液氮在气化的过程中会吸收周围大量的热能,如果液氮接触到人和动物,就会造成严重的冻伤。

液氮由液态转化为气体时,其体积将会增大数百倍1m³液氧转化为标准状态下的气体体积为643m³,如果泄露气化,产生的氮气过量,可使空气中氧分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1.1.2工艺设备的危险性制氧厂在生产及输送产品过程中所用的空分装置系统、输气管道、氧气压缩机、储罐等工艺设备,如遇超压、混入可燃气体和油脂等情况,可能发生爆炸、火灾、人员中毒窒息或低温冻伤等安全生产事故。

1.2事故类型制氧厂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火灾、爆炸(2)气体或低温液体(氧、氮、氩)泄露(3)中毒窒息(4)低温冻伤1.3事故发生的诱因1.3.1火灾爆炸(1)易燃、易爆化学品泄露,遇明火爆炸。

液氧在生产过程中液氧中碳氢化合物含量超标,遇激发能源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2)空分装置系统在检修作业、动火作业、启停活动时,特别是在易燃、易爆物质存在的场所,会因管理不善或处置不当,发生误操作、误损伤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3)空分装置系统临时停车或液氧泵的单机停车时,泵后液氧压力迅速下降,存留在管道容器中的液氧排放不及时,受到外界的热量加热液氧气化,溶解在液氧中的碳氢化合物的浓度逐渐增大,当空分装置再次启动时,这种固态碳氢化合物受到氧气流或液氧流的冲击,极易引起爆炸。

(4)输气管道的连接部位若发生泄漏,或管道破损发生泄漏遇明火会发生火灾爆炸危险(5)氧气压缩装置上的润滑系统:由于油系统的管道特点和油的燃烧特性,氧气压缩机系统一旦有油污泄漏,特别是与高压纯氧接触后,会引起剧烈的自燃氧化放热,使氧气迅速升温升压超出设备承压极限引起火灾、爆炸。

1.3.2中毒和窒息(1)氮气和氩气均属窒息性气体,在受限空间作业时,及时检测氧含量在(19.5%—23.5%)之间,超出正常范围,氧含量降低而存在窒息危险。

(2)氧在正常浓度时对人体无害,但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若生产过程中氧发生大面积泄露时,可导致在危险区域内人员中毒、窒息。

(3)输气管道的“跑”“漏”是引起人员中毒、窒息的主要危险(4)制氧厂周边的煤气柜若发生煤气大面积泄漏事故,会导致在制氧厂人员中毒、窒息。

1.3.3灼伤制氧厂涉及低温储罐、液氧泵、液氩泵、空分塔等低温设备和低温管道,若保温设备损坏,操作人员未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操作时不慎接触到低温液体,可造成冷灼伤;若液氧、液氮、液氩的低温物料泄漏亦可导致冷灼伤。

1.4危害程度分析一旦发生气体或低温液体泄漏、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的后果。

事故影响范围主要是制氧厂内部,人员伤亡范围限于现场作业人员和巡检维修人员。

另外,制氧厂周边的煤气柜若发生大量泄漏事故,也会导致在制氧厂工人中毒、窒息。

2组织机构及职责2.1应急组织体系应急组织体系见《承德兆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

2.2 指挥机构2.2.1 公司指挥机构设置见《承德兆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2.2.2 现场应急指挥部制氧厂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总指挥由制氧厂厂长刘占国担任。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设在办公室。

指挥部下设现场抢险组、后勤保障组和治安保卫组(应急组织体系见框架图):2.2.3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刘占国职务:厂长电话:副总指挥:高宏春职务:生产安全副厂长电话:成员:赵波李长江张晓海崔胜国应急响应中心主任:赵波职务:主任电话:成员:办公室全体成员现场抢险组组长:李长江职务:生产科长电话:成员:制氧岗位全体员工后勤保障组组长:张晓海职务:安全科长电话:成员:安全科全体科员治安保卫组组长:崔胜国职务:设备科长电话:成员:设备科全体科员2.3 职责2.3.1 公司指挥机构职责见《承德兆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2.3.2 现场应急总指挥职责(1)负责制氧厂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与应急管理工作;(2)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领导,向政府部门求援或配合政府应急工作;(3)审定并签发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4)组织人员的演练和演练考核;(5)下达应急响应启动和终止指令;(6)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7)负责事故和救援信息的统一发布工作、事故信息的上报及传递工作;(8)审批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费用。

2.3.3副总指挥的职责(1)组织制定公司应急预案;(2)负责员工的安全培训;(3)发生事故时,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4)协助指挥、分配有关人员的工作;(5)总指挥不在时代行总指挥职责。

2.3.4应急援救办公室职责(1)传达应急指挥部的指令;(2)负责召集协调各应急专业组的统一行动;(3)及时了解、掌握、报告事故抢险进展情况;(4)协助副总指挥做好调度指挥及协调工作。

2.3.5现场抢险组职责由生产科长任组长,组成人员包括制氧岗位员工,职责如下:(1)按照应急总指挥的指令,负责现场应急抢险工作;(2)收集现场信息,核实现场情况,针对事态实施抢险;(3)及时向应急总指挥汇报应急处理情况;(4)核实应急终止条件并向应急总指挥请示应急终止;(5)及时组织抢救受伤人员;(6)负责应急总指挥交办的其他任务。

2.3.6后勤保障组职责由安全科长任组长,组长人员包括安全科员工,职责如下:(1)负责现场治安、秩序、道路警戒,限制无关人员进入;(2)负责人员、车辆安全疏散工作(3)保证道路、交通通畅,指引救援车辆顺利进入事故现场。

3 处置程序3.1报告程序当作业现场遇到险情,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生产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有直接决策和指挥权,在第一时间可下达停产、撤人的命令,并组织现场作业人员或险情可能危及到的人员向安全的逃生路线撤离,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后,立即向应急响应中心报告。

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本单位负责人→应急中心→应急救援总指挥→县安监局→县政府等有关部门。

应急响应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

3.2报告内容事故发生概况、时间和地点、事故类别、信息来源、危害程度、初步判定的伤亡情况、导致事故的初步原因、事态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救援工作的进展情况。

3.3报告方式工作场所发生险情或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电话报告应急值班人员。

3.4责任人生产带班人员及班组长为信息报告负责人,当班工人为报告责任人。

3.5接警报告和记录发生事故时生产带班人员或班组长要立即组织抢救,并向应急响应中心报告,说明事故发生区域与位置、伤亡情况、已采取的救援措施和事故现场情况。

应急响应中心值守人员记录接警或事故信息情况,询问并记录汇报人姓名、事故性质、事故发生区域与位置、事故伤亡情况、人员避险情况、已采取的救援措施和现场情况等内容,注明汇报时间。

3.6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响应中心值守人员接警后,立即电话报告应急总指挥和应急指挥机构成员;指挥机构成员通知本组其他人员于指挥部指定地点集结待命。

1)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Ⅰ级响应: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爆炸事故及气体、液体储存装置或者管道严重泄漏事故,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重大社会影响,事故事态发展严重,且亟待社会力量应急援救。

2)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加大火灾及气体、液体储存装置或管道大量泄漏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1人以上死亡事故,且需公司力量应急救援的。

3)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Ⅲ级响应: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低温储罐、液体泵、空分塔等低温管道发生少量泄漏事故、设备事故等,尚未危及职工的生命安全,但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制氧厂内部应急力量能处置的事故。

3.7应急指挥总指挥宣布启动应急预案:①符合Ⅱ级响应条件,总指挥启动级Ⅱ响应,由应急响应中心通知抢险组和后勤保障组,两组人员接到通知后立即集合,根据已知的情况,制定相应措施,按措施实施抢险,防止险情扩大和消除险情。

②启动Ⅱ级响应后事态继续扩大或符合Ⅰ级响应条件,总指挥启动Ⅰ级响应,制定事故或险情进行处理方案的同时立即做好下列工作:A副总指挥安排各岗位工种坚守岗位,确保供电、压风、供水等系统设备运转正常;B报告乡政府安监站、县安监局,报告的主要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概况及现场情况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