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点控制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易燃易爆危险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4篇)

易燃易爆危险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4篇)

易燃易爆危险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以确保易燃易爆危险点的安全生产。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易燃易爆危险点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存储、使用、运输等环节,并适用于与易燃易爆危险点安全生产相关的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

第二章易燃易爆危险点安全管理机构第三条本单位设立易燃易爆危险点安全管理机构,负责易燃易爆危险点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易燃易爆危险点安全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易燃易爆危险点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二)开展易燃易爆危险点的安全生产培训;(三)组织易燃易爆危险点的隐患排查和事故应急演练;(四)指导和检查易燃易爆危险点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五)定期汇报易燃易爆危险点的安全工作情况。

第三章易燃易爆危险点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程第五条易燃易爆危险点的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存储、使用、运输等环节的安全管理措施;(二)易燃易爆危险点的工作人员应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三)易燃易爆危险点的安全保护措施和紧急救援措施;(四)易燃易爆危险点的安全生产责任及相关责任人的职责;(五)易燃易爆危险点的安全监督和检查制度。

第六条易燃易爆危险点的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正确存放和使用方法;(二)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和标识要求;(三)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泄漏处置和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四)易燃易爆危险点的火灾预防和灭火措施;(五)易燃易爆危险点的设备安全操作要求;(六)易燃易爆危险点的现场管理和出入口控制要求。

第四章易燃易爆危险点的安全生产培训第七条易燃易爆危险点的工作人员应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安全生产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一)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和危害;(二)易燃易爆危险点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三)火灾预防和灭火技术;(四)紧急救援和事故应急处理。

危险源(点)管理制度

危险源(点)管理制度

危险源(点)管理制度危险源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在各类生产和工作场所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险源,如机械设备、化学品、高温等。

如果不加以管控和管理,这些危险源可能会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制定和执行危险源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员工安全和生产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

二、目的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制定旨在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可能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危险源,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责任主体1. 公司领导层: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危险源管理制度,为制度执行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危险源管理制度,并监督各部门的执行情况。

3. 各部门主管:负责组织本部门的危险源评估与管控工作,确保员工的安全。

4. 员工:应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定,积极配合危险源管理工作,提高安全意识。

四、危险源管理流程1. 危险源识别:各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危险源识别机制,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危险源排查,记录潜在的危险源信息。

2. 危险源评估: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确定危险源的严重性和可能性,筛选出重点管控的危险源。

3. 危险源控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例如技术控制、管理控制、个人防护措施等,有效降低危险源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4. 危险源监控:建立定期检查和监测制度,对危险源管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应急演练工作,保障员工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处理。

五、培训与教育1. 全员参与危险源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2. 定期组织危险源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管控措施、应急预案等内容。

3. 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确保其了解相关危险源管理制度并能有效执行。

六、评估与改进1. 定期对危险源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结合事故案例和改进意见,不断完善危险源管理制度,提高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易燃易爆危险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易燃易爆危险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易燃易爆危险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石化、化工等危险行业的兴起,易燃易爆物质的应用和使用日益增加。

为了保障工人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和完善易燃易爆危险点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二、法律法规的依据1.制定和实施本制度的基础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文件的规定。

2.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要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易燃易爆危险点的划分和分类1.根据易燃易爆物质的性质和储存方式,将易燃易爆危险点分为不同的级别。

2.根据不同级别的危险点的风险程度和危害程度,将其分为A 级、B级、C级。

四、危险点管理1.每个危险点都应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设立专人负责实施。

2.对危险点进行定期的巡视和检查,确保设备设施的完好,并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3.危险点应建立完善的防火、防爆、防静电等安全防护措施。

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对危险点和相关设施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技能。

五、安全生产控制措施1.对易燃易爆危险点的进出口要进行严格的管控,确保人员和物资的安全。

2.危险点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并做好安全警示教育和宣传工作。

3.危险点周边要保持安全距离,防止其他建筑物或设施因火灾等事故导致连环爆炸。

4.加强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灭火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控制和扑灭火源。

5.危险点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训练。

六、责任与考核1.明确危险点管理的责任主体,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度和考核办法。

2.对危险点管理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和事故责任,依法进行惩处和追责。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进危险点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七、安全教育与培训1.加强对危险点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活动,包括理论学习、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应急演练等。

八、安全检查与监督1.建立健全危险点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对危险点进行安全检查。

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规定(三篇)

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规定(三篇)

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规定1. 总则1.1 本规定是为了规范企业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工作,确保员工、设施和财产的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和损失的发生。

1.2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和外包人员。

1.3 全体员工都有责任参与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工作,发现危险点要及时汇报并采取措施进行预控。

1.4 各部门负责人要负责本部门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预案,并组织实施。

2. 危险点分析2.1 危险点是指可能导致事故、损失或危害的地点、设备、工艺或行为。

2.2 在开展危险点分析工作前,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了解危险点的种类、特点以及分析方法。

2.3 危险点分析要以系统的方式进行,包括对设施、材料、人员、工艺和环境等方面的分析。

2.4 危险点分析要考虑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评估其风险等级。

2.5 危险点分析结果要及时记录和汇总,形成危险点清单,并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

3. 预控管理3.1 预控管理是指对危险点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3.2 各部门负责人要制定相应的预控措施和预案,并组织实施。

3.3 预控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人员培训等方面。

3.4 技术措施包括改进设施、更新设备、采用先进工艺和装置等措施。

3.5 管理措施包括设置警示标识、建立标准操作程序和应急预案等措施。

3.6 人员培训包括危险点的宣传教育、事故应急演练和设备操作培训等方面。

4. 监督检查4.1 公司要建立健全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4.2 监督检查要对各部门的危险点分析工作、预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

4.3 监督检查应由独立的部门或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其客观性和公正性。

4.4 监督检查结果要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并进行记录。

5. 教育培训5.1 公司要加强对员工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

5.2 新员工入职前要进行相关培训,使其了解危险点分析及预控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危险点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危险点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危险点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可靠进行,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制定本《危险点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设备设施存在重大缺陷;2. 特殊作业环境存在危险因素;3. 作业人员涉及高风险操作;4. 其他可能导致事故和伤亡的情况。

第三条本制度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管理、全员参与、责任制”。

第四条公司将组织有关部门、人员按照本制度要求,加强危险点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危险点安全风险的控制。

第二章责任与义务第五条公司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公司危险点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向公司领导层汇报工作情况。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应按照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要求,落实本制度中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危险点安全风险的控制。

第七条所有员工有责任执行本制度要求的安全管理措施,如有发现危险点安全问题,应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不能私自处理。

第八条请假人员、实习生和外来人员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参与危险点的安全管理工作,并遵守相关规定。

第九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有权对危险点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当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第十条公司将不定期开展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章危险点管理措施第十一条公司应对危险点进行评估和划定,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第十二条危险点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制定危险点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2. 配备适当的防护设备和器材,提供相关培训和使用指导;3. 制定应急预案,组织模拟演练;4. 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修理,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工作;5. 加强现场管理,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和警戒线;6. 定期对危险点进行安全检验,对检验结果及时整改。

第十三条危险点管理措施的贯彻执行由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应做到以下几点:1. 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转,及时处理设备故障;2. 加强巡查和监视,避免危险点的隐患;3. 配备专业人员,提供安全培训和技能指导;4.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档案记录和事故报告制度。

易燃易爆危险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本

易燃易爆危险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本

易燃易爆危险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及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制定易燃易爆危险点安全生产管理的操作规范,以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并预防和控制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本制度适用于易燃易爆危险点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等过程。

二、安全责任1. 经理负责制公司经理负责制下,各部门负责人应积极履行安全责任,确保易燃易爆危险点的安全生产工作。

2. 部门负责人责任各部门负责人应确保本制度的有效实施,组织和分发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并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员工责任所有员工都应知晓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合理使用和保护安全设施和装备,严禁私自改动、拆除或损坏安全设施。

三、安全设施和装备1. 灭火设施易燃易爆危险点应设置足够数量、规格适当的灭火器、灭火桶和消防水带等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可用。

2. 防爆设施易燃易爆危险点应配备防爆设施,包括防爆灯具、防爆电器、防爆工具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 排风设施易燃易爆危险点应安装合适的排风设施,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排除有害气体。

四、操作规范1. 进出危险点进出易燃易爆危险点的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并按照规定的通道和门禁系统进出。

2. 禁止吸烟易燃易爆危险点内严禁吸烟,吸烟者必须在指定的吸烟区域内,并注意熄灭烟蒂。

3. 管理储存物品易燃易爆危险点内的物品应分类储存,严禁混储,符合安全要求的容器和包装必须得到妥善保管。

4. 紧急救援易燃易爆危险点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事故处理流程,并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

五、安全培训和监督1. 定期培训易燃易爆危险点的员工应接受定期的安全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范、紧急救援知识等,并进行考核。

2. 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3. 知识宣传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六、事故报告和处理任何发生的火灾、爆炸或其他事故,应立即报告相关负责人,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扑灭、撤离和救援,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和相关机构。

危险点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票管理制度

危险点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票管理制度

票管理制度2023-11-06•制度总则•危险点分析•预防控制措施•票证管理•监督与考核目•相关文件和记录录01制度总则目的和意义01确保企业生产和运营过程中危险点得到有效控制,降低安全风险。

02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水平。

03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内各生产、运营和管理部门。

适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和预防控制。

职责和分工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完善危险点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票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各生产、运营和管理部门负责按照制度要求进行危险点分析和预防控制工作,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企业领导应重视危险点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票管理制度的实施,确保资源配置和部门协同。

01020302危险点分析定义和分类危险点是指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隐患点或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作业条件。

危险点分为重大危险点和一般危险点。

重大危险点是指可能造成多人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危险因素,需立即采取措施;一般危险点是指可能造成一般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险因素,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

分析流程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明确责任人、安全监护人等。

作业前,作业负责人需组织作业人员对作业过程进行危险点分析,确定重大危险点和一般危险点。

将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措施记录在安全作业票上,并签字确认。

分析方法危险点分析可采用经验判断、系统安全分析等方法。

经验判断法是指根据经验判断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系统安全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安全分析,找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

在进行危险点分析时,应综合考虑作业环境、设备状况、人员素质等因素,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03预防控制措施1一般规定23针对危险点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确保作业安全。

建立危险点分析档案,记录危险点、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实施情况。

对危险点分析结果和预防措施进行公示,加强员工安全意识。

危险点安全管理制度(5篇)

危险点安全管理制度(5篇)

危险点安全管理制度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了我公司危险点的确定、等级划分和控制管理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各生产过程中,危险程度较大、易造成人员伤亡的设备、设施和作业场所的控制管理。

2引用标准与参考文件:QJ2867—97《危险点控制管理规定》3内容与要求3.1一般要求3.1.1危险点的确定、等级划分和送审应依照集团公司、六院规定执行。

3.1.2危险点应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措施。

3.1.3危险点的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卫生的标准及规定。

3.2管理制度3.2.1危险点应有安全负责人,明确人员分工和岗位安全职责。

3.2.2危险点应在明显位置悬挂标志牌。

内容应包括危险点名称、等级、定员定量和安全负责人。

3.2.3危险点发生事故应立即上报。

3.2.4危险点改建扩建时,必须做到“三同时”。

3.3作业人员3.3.l危险点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技术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3.3.2危险点作业人员的变动,应征求安全主管部门的意见。

3.3.3危险点的作业人员应身体健康,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应按规定定期体检。

3.4检查3.4.1各级安全员应对各级危险点进行经常性、全面性的专业检查。

____公司领导对危险点每半年检查一次,所在分公司领导每月检查一次,组长每周检查一次,作业人员每天检查一次。

3.4.3检查人员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采取防范措施并限期整改。

3.____日常管理3.5.1危险点应实行分级管理。

本公司无I级危险点,II级危险点由总公司、分公司重点控制,Ⅲ级危险点由所在分公司重点控制。

3.5.2危险点应建立事故档案,对重大未遂事故和事故进行记录、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3.5.3危险点的防护设施、设备等应完好齐备。

3.5.4危险点应配有效适用的消防器材。

3.6信息反馈3.6.1危险点发现重大未遂事故或有重大隐患,应及时报上级主管安全领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点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对危险点或危险部位的有效控制管理,防止和减少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保证广大职工的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促进生产和科研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危险点控制管理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术语
2.1危险点:公司生产科研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包括急性中毒)并能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的科研生产设备、作业现场和易燃易爆场所(或部位)。

2.2危险点等级
依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危险点控制管理办法》的规定,危险点可划分三级:I级危险点:可能造成二人以上(包括二人)死亡的;
II级危险点:可能造成死亡或多人重伤的;
III级危险点:可能造成重伤的;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确定公司危险点如下:
I级危险点:变配电室;
II级危险点:燃气锅炉房、喷漆房、危险品库房、聚酯调胶区。

III级危险点:天车、叉车、电梯、汽车吊、压缩空气储气罐。

3职责
3.1库房负责危险化学品库房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3.2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喷漆厂房、调胶区、变配电室、压力容器、电梯、天车及叉车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3.3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压力容器、变配电室、电梯、天车及叉车等厂机动车辆的设备年检。

负责燃气锅炉房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3.4市场营销部负责汽车吊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3.5质量安全部部负责对危险点的确定并进行监督管理。

4管理容及要求
4.1公司实行危险点管理人员定点承包的安全管理机制。

危险点责任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的安全责任人。

4.2各级危险点由其责任单位在明显部位悬挂危险点标志牌,标志牌上应当标明危险点管理单位、危险点名称、危险标识、各级安全责任人等容。

(标志牌规格见附表)
4.3一二级危险点必须在显著位置悬挂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及危险点标志。

4.4各级危险点的电气线路、防雷、防静电、防爆、通风、报警等装置应符合该危险点的安全技术要求,并定期检查、检测合格。

4.5各危险点的安全检查:
4.5.1 I级危险点
企业的第一责任人或安全专管领导每年不少于两次检查;危险点所在单位的主管领导每月检查一次;工长或班长每检查一次;岗位负责人每天按照检查表的容进行检查。

4.5.2II级危险点----危险点所在单位主管领导每月检查一次;工长或班长每检查一次;岗位负责人每天按照检查表的容进行检查。

4.6对危险点的检查必须制定规格的检查表,明确检查要求,检查负责人每检查一处危险点都必须在检查表上签字确认,并做好检查记录。

4.6.1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技安部门或危险点管理单位下发“危险点隐患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必要时进行停产整顿。

4.6.2危险点所在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档案,对危险点的隐患排查记录、整改记录、安全检查记录、特种设备检测记录、事故处理记录等资料收集整理,并装订成册存档
4.6.3质量安全部安管人员不定期对安全生产日查表填写情况及各区域负责人安全检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安全生产绩效考核。

4.6.4一、二级危险点所属部门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确保危
险点的操作、检修、电气等工作人员能够识别和及时处理各种不正常现象及事故。

5相关文件
Q/HTEO-CX 02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Q/HTEO-CX 08-06 《危险化学品控制程序》
Q/HTEO-CX 09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Q/HTEO ZW-03-14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Q/HTEO ZW-03-21 《易燃易爆场所管理制度》
6图表与记录
1.危险点标志规格图
2.危险点检查表
附件1:
危险点标示规格图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监制
危险点标牌说明:
1. 危险点标牌材料为δ=0.8mm以上的金属板;
2. 危险点标牌底色为“金黄色”;
3. 危险点标牌尺寸为800×600mm;
4. 危险点标牌外框为红色,宽度10mm,距标牌外边10mm;各级危险点标牌的危险点名称、性质、负责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监制等字体为:“黑色”、“集团VI形象识别系统标准字体”;危险点字体为70mm×60mm,表格字体大小为35mm×25mm;
5. 危险点标牌的危险标示按照规定的“危险标示”颜色、字体制作;
6. 危险点标牌的表格第一行填写:危险点名称,例如:锅炉房、空压站等。

附件2
锅炉房现场安全检查规
检查人签名:检查日期:
空气压缩站(机)安全检查规
检查人签名检查日期:
变配电站(室)安全检查规
检查人签名:检查日期:
危险化学品库安全检查规
检查人签名:检查日期:
喷漆作业场所安全检查规
检查人签名:检查日期:
调胶区安全检查规
检查人签名:检查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