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一淋巴结病变病理

合集下载

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

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

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
病理学检查结果:
病变组织:淋巴结组织
病变类型:淋巴结转移癌
病变组织病理分级:Grade III
病变所侵及的组织:未侵及淋巴结周围的脂肪组织及血管组织活检部位:颈部淋巴结
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检查号:xxxxx
医师签名:xxxx
备注:
淋巴结是人体内的重要器官之一,常被许多疾病侵犯。

此次活检发现,该淋巴结为淋巴结转移癌,是一种以恶性肿瘤为特征的淋巴系统病。

病理分级为Grade III,属于较为严重的恶性病变。

需要进一步注重身体健康,积极治疗,尽快产生好的作用。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怀化医专病理教研室二○○三年二月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熊蓉华舒筱灿李晓阳舒旭编吴和平审怀化医专病理教研室二○○三年二月前言病理学是学习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

学习中既要注意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意培养观察辨认各种病变的基本能力及学会病理临床联系,为学习临床学科打下基础。

为此,我们结合培养目标及本校实际,编写了这本病理学实验指导。

较之传统的实验指导,在内容安排上,增加了病例讨论的内容,以加强病理临床联系,培养同学们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增加了性病内容,弥补了教材内容设置之不足,在编写形式上,融《实验指导》与《实验报告》于一体,便于学生使用及教师批阅;同时选择了部分病变图照,由学生描述,更丰富了实验内容。

本实验指导分为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

病理解剖学部分由吴和平、熊蓉华、舒筱灿三位老师分别编写,病理生理学分由李晓阳老师编写。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错误难免,恳请各位师生在使用时随时指正,使之日臻完善。

病理教研室二○○三年二月目录前言第一部分病理学实验结论 (1)实验一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3)实验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7)实验三炎症 (12)实验四肿瘤(一) (16)实验五肿瘤(二) (20)实验六心血管系统疾病 (23)实验七呼吸系统疾病 (27)实验八消化系统疾病 (30)实验九泌尿系统疾病 (34)实验十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38)实验十一甲状腺疾病 (42)实验十二传染病(一) (44)实验十三传染病(二) (48)第二部分病理生理学实验实验须知 (51)实验一肺水肿 (54)实验二失血性休克 (57)实验三缺氧 (60)第一部分病理学实验绪论一、病理学实习目的病理学实习是病理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观察幻灯、课件、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动物实验和病例讨论等,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通过实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学习打下基础。

病理分析实验报告

病理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病理切片,了解常见病理变化的特点,掌握病理诊断的基本方法,提高病理学诊断水平。

二、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1)病理切片:肝脂肪变性、肉芽组织、淋巴结结核、肾小球波变等。

(2)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液等。

2. 实验步骤(1)观察大体标本观察肝、肾脂肪变性、心肌褐色萎缩、心肌肥大、肾盂积水、骨折愈合、亚急性黄色肝萎缩、脑液化性坏死、下肢干性坏疽、肝水肿、皮肤愈合等大体标本,了解其形态学特点。

(2)观察病理切片观察肝脂肪变性、肉芽组织、淋巴结结核、肾小球波变等病理切片,了解其镜下特点。

(3)绘图绘制肉芽组织切片,要求比例、颜色、病变组织各部分准确。

(4)病理诊断根据观察结果,对病理切片进行病理诊断。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肝脂肪变性(1)大体特点:肝体积增大,淡黄色,边缘圆钝,切面油腻感。

(2)镜下特点:脂肪变的细胞质中出现大小不等的球形脂滴,细胞核被挤压偏位。

(3)病理诊断:肝脂肪变。

2. 肉芽组织(1)大体特点: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2)镜下特点: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3)病理诊断:肉芽组织。

3. 淋巴结结核(1)大体特点:淋巴结肿大,质硬,切面呈干酪样坏死。

(2)镜下特点:结核结节,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周围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及朗汉斯巨细胞。

(3)病理诊断:淋巴结结核。

4. 肾小球波变(1)大体特点:肾脏体积增大,表面不平整。

(2)镜下特点: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增生,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壁增厚,出现新月体。

(3)病理诊断:肾小球波变。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常见病理变化的特点,了解了病理诊断的基本方法,提高了病理学诊断水平。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观察,分析病变特点,准确判断病理诊断。

五、实验体会1.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病理学诊断水平。

实验十一T淋巴细胞玫瑰花结实验

实验十一T淋巴细胞玫瑰花结实验

四、方法与步骤
4、制片
取1滴标本悬液滴于载玻片上(载玻片事先浸在 蒸馏水中置4℃冰箱),使悬液自然均匀铺开,待自 然干燥或微风吹干后,用瑞氏染液染色5~10min。用 自来水冲去染液,待干燥后镜检计数。
5、计数方法
在高倍镜或油镜下数200个淋巴细胞,每个淋巴 细胞结合3个以上的绵羊红细胞为玫瑰花结形成细胞。 形成玫瑰花结的淋巴细胞数目以百分率表示。
四、方法与步骤
3.反应:取淋巴细胞悬液(5×106个/ml)0.1ml;加 入灭活吸收的小牛血清0.1ml,再加入2×107 个/ ml绵羊红细胞悬液0.2ml混匀;使淋巴细胞与绵羊 红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8(活性玫瑰花结)。置 37℃孵育5min,其间轻轻摇动2~3次。 取出离心管,以500 r / min离心5min,将离 心管置40冰箱放置5min。 取出后轻轻旋转混匀(切不可甩动试管,以免花 环脱落)。沿管壁加入0.8%戊二醛溶液3滴,再轻 旋转混匀。置4℃,5min。 自冰箱取出后,以500 r / min离心5min,弃 上清,沉淀混匀制片。
▪ 健康绵羊红细胞 ▪ 小牛血清(经56℃30min灭活)。按10:1加
入洗过的压积兔红细胞,混匀。于37℃吸收 30min,4℃冰箱过夜。然后以2000r/ min离 心10min。取上清液经蔡氏滤器过滤后,无 菌条件下分装于小瓶。低温保存。
三、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2、试剂
➢ 抗凝剂:1%的肝素钠生理盐水溶液。 ➢ 0.90%的生理盐水。 ➢ Alsver‘s溶液。 ➢ Hank溶液。 ➢ 细胞分层液:上海试剂二厂产品。 ➢ 0.8%戊二醛溶液:使用前15min用生理盐水或
五、实验结果
T淋巴细胞玫瑰 花结光镜照片
六.注意事项

淋巴结实验报告

淋巴结实验报告

淋巴结实验报告淋巴结实验报告淋巴结是人体中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承担着过滤和清除体内废物、细菌和病毒等功能。

为了加深对淋巴结的了解,我们进行了一项淋巴结实验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

一、实验目的淋巴结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体的免疫功能至关重要。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分析淋巴结的结构和功能,加深对淋巴系统的认识,并为进一步研究免疫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方法我们选择了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因其淋巴结较为明显且易于观察。

首先,我们将小鼠进行麻醉,然后通过手术切开其胸腔,暴露出淋巴结。

接着,我们使用显微镜对淋巴结进行观察和记录。

同时,我们还采集了淋巴结组织样本,进行了组织切片并染色,以便进一步观察细胞结构和组织构成。

三、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淋巴结的形态和组织结构,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果:1. 淋巴结的形态:淋巴结呈现为豆状或椭圆形,大小约为米粒至豌豆大小。

其表面光滑,质地柔软。

2. 淋巴结的组织结构:淋巴结由包膜、皮质和髓质三部分组成。

包膜是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薄膜,起到保护淋巴结的作用。

皮质富含淋巴细胞,是淋巴结的主要功能区域。

髓质则由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组成,是淋巴细胞的储备区。

3. 淋巴细胞的分布:我们观察到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呈团状或串珠状排列。

这种排列方式有助于淋巴细胞在淋巴结内进行相互交流和协作,增强免疫功能。

4. 淋巴结的血液供应:通过染色观察,我们发现淋巴结内有丰富的血管分布。

这些血管为淋巴细胞提供了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也是淋巴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场所。

四、实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淋巴结的形态和组织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淋巴结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对于维持人体免疫平衡至关重要。

淋巴结在感染和疾病发生时起到了重要的防御作用,通过聚集和激活淋巴细胞,清除病原体和废物,保护人体免受外界威胁。

此外,淋巴结还参与了免疫细胞的生成和分化,对于免疫应答的调控起到了重要作用。

淋巴结检查实验报告

淋巴结检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淋巴结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2. 掌握淋巴结检查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健康志愿者(男性,25岁)。

2. 实验仪器:医用触诊板、消毒手套、棉签、酒精、消毒液等。

3. 实验药品:生理盐水、消毒液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淋巴结的解剖位置:根据人体解剖学知识,观察志愿者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分布情况。

2. 触诊检查:按照淋巴结检查的顺序,依次对志愿者的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颌下、颏下、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胴窝等部位进行触诊检查。

3. 观察淋巴结的形态、大小、质地、移动度、表面情况、有无红肿、压痛和波动等。

4. 记录检查结果: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如淋巴结肿大、质地坚硬、压痛明显等,进行详细记录。

四、实验结果1. 颈部淋巴结:在颏下、颌下、颈后三角、颈前三角等部位触诊到淋巴结,大小约为2-5mm,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2. 腋窝淋巴结:在腋窝前、后、内侧等部位触诊到淋巴结,大小约为2-5mm,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3. 腹股沟淋巴结:在腹股沟深、浅淋巴结部位触诊到淋巴结,大小约为2-5mm,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五、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淋巴结的解剖位置、形态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触诊是检查淋巴结的主要方法,通过触诊可以判断淋巴结的大小、质地、移动度等特征,从而判断淋巴结是否异常。

3.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淋巴结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如淋巴结肿大、质地坚硬、压痛明显等,可能提示局部感染、肿瘤等疾病。

六、实验总结1. 本次实验成功完成了淋巴结检查,掌握了淋巴结检查的方法和技巧。

2. 通过实验,我们对淋巴结的解剖位置、形态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3.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熟练掌握淋巴结检查方法,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淋巴瘤病理报告

淋巴瘤病理报告

淋巴瘤病理报告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确诊通常需要进行淋巴瘤病理报告。

淋巴瘤病理报告是一项重要的检查,它通过对淋巴结切片的观察和分析,提供了诊断淋巴瘤的依据。

本文将深入探讨淋巴瘤病理报告的内容和意义。

淋巴瘤病理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淋巴结的形态学描述。

淋巴瘤病理报告会对病理标本中的淋巴结进行形态学描述,包括淋巴结的大小、颜色、质地、包膜状况等。

同时还会详细描述淋巴结切面的观察结果,如是否有明显的结节、出血、坏死等变化。

这些形态学特征对于判断淋巴瘤的类型和分级非常重要。

其次是淋巴瘤细胞的类型和数量。

淋巴瘤病理报告会详细描述淋巴瘤细胞的类型,包括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以及其他罕见类型。

各种类型的淋巴瘤在细胞形态学上有着明显的特征,通过观察淋巴结切片中的细胞形态,可以确定淋巴瘤的类型。

此外,淋巴瘤病理报告还会评估淋巴瘤细胞的数量,包括瘤细胞的分布密度和累及范围,这对于判断淋巴瘤的严重程度和进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是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淋巴瘤病理报告通常会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它可以通过标记特定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来确定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

免疫组化检测可以区分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进而确定淋巴瘤的亚型。

此外,它还可以检测各种免疫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如CD20、CD3等,从而有助于判断淋巴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情况。

最后是淋巴瘤的分级和分期。

淋巴瘤病理报告会按照国际通用的分级和分期系统,对淋巴瘤进行评级和分期。

分级是根据淋巴瘤细胞形态学和增殖指数等因素确定的,它可以反映出淋巴瘤的恶性程度。

分期是根据淋巴瘤累及范围和淋巴结区域等因素确定的,它可以反映出淋巴瘤的扩散情况和预后风险。

淋巴瘤病理报告的意义不可忽视。

它是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

根据淋巴瘤病理报告的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和方案,并根据淋巴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风险,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此外,淋巴瘤病理报告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预后评估,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和治疗效果。

淋巴结检查实验实训报告

淋巴结检查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淋巴结的位置、形态、大小和结构;2. 掌握淋巴结的触诊方法,学会判断淋巴结是否肿大;3. 学会观察淋巴结的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等特征;4. 熟悉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和临床意义。

二、实验原理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过滤血液、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应答等功能。

淋巴结肿大是临床常见症状,可由感染、肿瘤、炎症等多种原因引起。

通过对淋巴结的检查,有助于发现疾病、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人体模型、解剖图谱、解剖学教学用具等;2. 实验仪器:听诊器、叩诊锤、压舌板、皮肤消毒液等。

四、实验方法1. 观察淋巴结的位置和形态:根据解剖图谱,了解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位置和形态;2. 触诊淋巴结:以手指或压舌板轻轻触摸淋巴结,注意其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等特征;3. 观察淋巴结的质地:分为软、中等、硬三种,软者多见于炎症,中等者多见于肿瘤,硬者多见于肿瘤;4. 观察淋巴结的活动度:活动度良好者多见于炎症,活动度差者多见于肿瘤;5. 观察淋巴结的压痛:有压痛者多见于炎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颈部淋巴结:位于颈部两侧,甲状腺两侧和颌下。

触诊时,注意观察甲状腺两侧的淋巴结大小、质地、活动度和压痛情况;2. 腋窝淋巴结:位于腋窝顶部、中央和底部。

触诊时,注意观察腋窝淋巴结的大小、质地、活动度和压痛情况;3. 腹股沟淋巴结:位于腹股沟区。

触诊时,注意观察腹股沟淋巴结的大小、质地、活动度和压痛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均存在,大小、质地、活动度和压痛情况符合正常范围。

六、实验讨论1. 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很多,包括感染、肿瘤、炎症等。

在临床工作中,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淋巴结肿大的原因;2. 触诊淋巴结是临床医生常用的检查方法,掌握正确的触诊技巧对诊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3. 本实验通过观察淋巴结的位置、形态、大小、质地、活动度和压痛等特征,使学生熟悉淋巴结的解剖结构和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淋巴窦
淋巴小结
髓索
低倍镜:
1、淋巴结的淋巴小结的皮质部的细胞稀疏。
2、淋巴结的小梁与正常相比,变窄。
3、淋巴窦充血、出血,临近的淋巴组织多被 红细胞挤压、取代而残缺不全,有的成孤岛 状存在。
小粱
中央动脉
高倍镜:
1、在淋巴结皮质区,淋巴小结的生发中心、 暗区、明区等消失或不明显。
2、在发生病变的区域,可见大量的浆细胞、 巨噬细胞。
3、在淋巴窦内,可见到其中充盈着大量的红 细胞。
小静
三:作业
画出血性淋巴结炎的高低倍病理图,标出主 要结构并能用病理学术语描述。
实验十一 淋巴结病变病理
一、实验目的:了解淋巴结的大 体剖检变化,观察并掌握单纯 性淋巴结炎、出血性淋巴结炎、 坏死性淋巴结炎及化脓性淋巴 结炎的病变特点。
二、实验内容
(一)剖检变化
返回本章

出 血
坏死
出血
颌下淋巴结
颌下淋巴 结
坏死
坏死
坏 死
(二)组织切片
正常淋巴结切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