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前儿童健康评价
学前儿童健康及评价

51.2-55.8 63.3-68.6 71.5-77.1 83.3-89.8 90.2-98.1
97.6-105.7 104.0-112.8 109.7-119.6
(三)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1.离差法
为评价儿童生长发育最常用的方法。将个体儿童的发育数
据与作为标准的均值及标准差进行比较,并根据与该均值
现时的生长发育水平,处于什么等级,是否有发育异
常的可能,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等。
(二)评价标准如何获得
在某一时间段内,一定的地区范围,选择有代
表性的儿童对某几项发育指标进行大数量的测
量,并测量收集的数据做统计学分析,所得资 料即为该地区个体和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 指标。
0-6岁儿童体重身高参考值源自,成人(亚洲)正常标准为18.5~22.9(kg/m2) ,将BMI
大于23(kg/m2)和25(kg/m2)分别定为超重和肥胖。有学 者认为此标准适用于成年人,而不适用于儿童。
国内有学者提出用BMI(kg/m2)男生大于18和女生大于17.5
来判定6~12岁儿童少年肥胖。2000年6月出版的《少儿营养 大全》BMI判断指标为:15~18(kg/m2)为正常,<15为消瘦 ,>18为肥胖。 6岁以下儿童适宜于以下标准:正常为15~18 (kg/m2) , 超重为>18~,轻度肥胖为>20~,中度肥胖为>22~,重 度肥胖为>25~。(选自金扣干的《学前保健学》)
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儿童身长/身高曲线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儿童体重曲线标准
• 把被评价者的某发育指标实测值绘于同指标、同性
别、同年龄标准曲线图上,可直观评价发育等级。
• 若连续几年测量个体儿童的身高或体重,可将各点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
1.儿童生理健康评价:儿童生理健康是指儿童身体健康的状况。
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儿童的身高、体重、视力、听力、牙齿健康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了解儿童的基本生理健康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
2.儿童心理健康评价: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心理状态的良好程度。
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儿童的情绪表现、社交能力、认知发展等。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可以了解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3.儿童社交健康评价:儿童社交健康是指儿童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和方式是否健康。
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儿童在幼儿园或家庭中的社交行为、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可以了解儿童的社交健康状况,并针对性地进行社交健康教育。
4.儿童生活习惯评价:儿童生活习惯是指儿童养成的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儿童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个人卫生习惯、户外活动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可以了解儿童的生活习惯是否健康,是否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并针对性地进行生活习惯教育。
5.儿童安全意识评价:儿童安全意识是指儿童对自身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儿童对常见安全隐患的识别和应对能力、自救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可以了解儿童的安全意识水平,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相关安全教育。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儿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交健康、生活习惯、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评估指标。
通过评估这些指
标,可以全面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

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内涵1、内涵: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是指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收集、整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整体规划的评价,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的评价,对进行健康学习的学前儿童的评价,对进行健康指导的幼儿园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评价。
2、作用:(1)评价工作可以帮助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计划是否符合学前儿童的普遍要求,是否把握了学前儿童中的主要健康问题。
(2)评价工作可以检查是否通过健康教育促进了学前儿童健康态度和健康行为的改变,是否激发了学前儿童学习健康知识的积极性,是否达到了健康教育的预期目的。
(3)评价工作可以考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设计方案有哪些优缺点,为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1)评价功能侧重发展(2)评价对象过程化(3)评价主体多元化(4)评价内容全面化、综合化(5)评价方法多样化(6)评价结果侧重发展状态的改进(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原则1、实效性原则2、方向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客观性原则5、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6、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7、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原则(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1、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1)活动目标(2)活动准备(3) 活动内容(4)活动过程(5)活动延伸(6)活动反思2、对学前儿童发展的评价(1)对幼儿目标达成的评价:包括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评价(2)对幼儿活动参与度的评价(3)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达成情况的评价3、对教师的评价(1)对教师素质的评价★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补充:通识性知识是指教师拥有的有利于开展有效地教育教学工作的普通文化知识。
比如,幼儿园教师应有的通识性知识:1、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 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3、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4、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5、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2)对教师工作过程的评价对卫生保健工作状况的评价(1)制度建设的常规评价(2)卫生消毒常规评价(3)健康检查常规评价(4)生活常规管理评价(5)疾病预防常规评价(6)安全工作常规评价(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方法1、测验法2、问卷法3、观察法4、访谈法5、小组讨论法6、文献法(五)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组织与实施1、准备阶段(1)建立评价工作指导小组,负责评价的组织工作(2)制定评价方案2、实施阶段3、结果分析处理阶段。
第三章 学前儿童身心健康评价

该指数反映人体躯干和下肢的比例关系,借以
说明体型特点。
青春期前因随着年龄增长,下肢增长较快,故
呈下降趋势,一岁时约为65.5,二岁时约为64,
六岁时约为55。
(4)BMI指数(Body Mass Index )
体重(㎏)/身高(㎝)2 ×1004
该指数又称考泊(Kaup)指数,其含义是单位面积中所含的体重数。 多用于学前儿童营养评价,反映儿童的体型和身体充实程度。在评 价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时,以小于15提示偏瘦,15-18正常,18以上 提示超重或肥胖。
询问内容一般包括:
(1)出生史、喂养史。
(2)饮食、睡眠、户外活动情况。
(3)日常生活习惯。
(4)智能发展情况。
(5)患病情况,尤其是传染病。
全身系统检查的内容
(1)头部:头颅大小,有无异常,囟门大小、张力和闭 合情况。 (2)眼:眼睑形状、巩膜颜色、眼距、视力等是否正常。 (3)耳:外耳形状、耳道结构、听力等是否正常。 (4)口腔:口唇颜色和形状、口腔粘膜、牙齿数目是否 正常,是否有龋齿等。 (5)胸部:胸廓有无畸形,听诊肺部有无罗音,心脏有无杂 音等。 (6)腹部:有无异常包块、膨隆,肝脾有无增大等。 (7)外生殖器:有无畸形等。 (8)脊柱和四肢:有无畸形,四肢肌张力有无异常等。 (9)全身淋巴结:有无异常肿大等。
≥3岁
立位测 ---身高
体格生长
身高的增长
关键年龄 出生
3月
实际长度 50cm
61~62cm 75cm 85cm
身长增加
11~12cm /(0~3月) 12~13cm /(3~12月) 10 cm /(1~2岁)
12月
24月
>2岁至青春前期
学前儿童发展评估,讲义 第三章

第三章婴儿生理的发展与健康第一节婴儿大脑与身体的发育一、大脑的发育(一)脑结构的发展1.脑重的增加新生儿的脑重只有350~400克左右,约为成人脑重的25%。
之后随年龄增长迅速增加,第一年内北重增加速度最快,平均每天增加1克,到9个月时,婴儿的平均脑重已达660克左右。
1岁时,婴儿的脑可达900克,比出生时增加一倍。
2.头围的变化头围测量在评价婴儿神经系统发育方面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头围平均34 cm左右,满月时平均增加2~3 cm,可达36~37 cm;2个月时,男婴头围平均为39 cm 左右,以后逐增加1~2cm,至9个月后,头围增长减慢。
1岁时,男婴头围平均为46 cm左右;2岁时,为48 cm左右。
3.大脑皮层的发育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大脑皮层各分为四个脑区,依次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其中额叶负责抽象息维、心理联结、记忆和有意运动反应;顶叶接收触觉、空间信息、促进手眼的协调;枕叶处理视觉信息;颞叶处理听觉和言语信息。
4.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的发育(1)神经元的发育。
神经细胞最初只是一个由细胞核构成的简单细胞体。
细胞核由含有细胞基因程序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组成。
(2)神经胶质的髓鞘化。
神经系统之间沟通功效的提升主要依赖于神经胶质。
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迅速破层蜡质的磷脂所覆签,称为髓鞘化。
5.突触突触是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是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
神经元通过突触来释放一种叫作神经介质的化学物质,从而使信息传递至另一个神经元。
(二)婴儿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婴儿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
即中枢抑制或内抑制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1.皮质兴奋机能增强婴儿皮质兴奋机能增强,明显表现为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清醒时间不断增加。
新生儿每日可睡20个小时左右,周岁时已减少到14个小时左右。
2.皮质抑制机能开始发展皮质抑制机能可分为两类:无条件抑制和条件抑制中。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指标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指标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健康:评价学前儿童的身体状况,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等方面的健康指标。
2.生活习惯:评价学前儿童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个人卫生习惯等。
3.运动能力:评价学前儿童的运动能力,包括体能测试、协调性、灵活性等方面的评估。
4.社交能力:评价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包括与他人的互动、合作能力、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评估。
5.心理健康:评价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情绪表达、自我认知、自信心等方面的评估。
6.安全意识:评价学前儿童的安全意识,包括对危险的认知、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7.知识掌握:评价学前儿童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对食物、运动、卫生等方面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这些评价指标可以帮助评估学前儿童的健康状况和教育效果,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和支持。
评价结果可以用于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1/ 1。
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评价

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评价健康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他们未来成功学习和生活的前提。
评价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幼儿园和家长了解他们的生理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健康问题。
下面是对学前儿童身体健康评价的一些建议。
其次,评价学前儿童的运动能力也是重要的。
运动能力包括跑、跳、爬、滚等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
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
另外,可以使用标准化的运动评估工具,如"跳房子"测试或"放球"测试,来对幼儿的运动能力进行客观评估。
第三,评价学前儿童的感官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
感官发展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发展。
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比如对声音的敏感度、对光线的适应性等,来评估他们的感官发展情况。
此外,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测试工具,如视力表、听力测试器等,来评估幼儿的视听能力。
第四,评价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也是必要的。
智力发展评价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来进行。
可以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和遵守老师的指示,是否能够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等,来评估他们的智力发展情况。
最后,对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绪发展进行评估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社交能力评价可以观察幼儿在与他人交往、合作和分享等方面的表现,评估他们与其他幼儿的互动情况。
情绪发展评价可以观察幼儿在面对挫折、压力和冲突时的应对方式,了解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评价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需要综合考虑身高体重、运动能力、感官发展、智力发展、社交能力和情绪发展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科学的评估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健康问题,为学前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机会。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评价内容:
1.儿童生理健康:包括身体发育情况、生理机能、饮食习惯、睡眠情
况等方面的评价。
2.儿童心理健康:包括信任感、情绪表达、自尊心、社交能力等方面
的评价。
3.儿童社会健康:包括自主性、合作精神、集体意识等方面的评价。
4.儿童认知健康: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力、记忆力等方面
的评价。
5.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礼仪礼貌、秩序意识等
方面的评价。
6.儿童安全意识:包括交通安全、火灾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方法:
1.观察记录法: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表现,如生活习惯、社交行为、游戏表现等,进行评价。
2.家长问卷调查法:通过家长填写问卷,了解儿童的生活习惯、饮食
情况、睡眠时间等,获得儿童的健康信息。
3.教师评价法:教师通过对儿童进行一对一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
了解儿童的认知能力、情绪表达、社交行为等,进行评价。
4.测评工具法:使用专门设计的测评工具,如儿童身体发育测评表、
心理健康测评问卷等,进行评价。
5.样本观察法:选取一部分代表性儿童,进行长期跟踪观察,评估其健康状况和发展情况。
6.儿童自我评价法:通过和儿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了解其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认知。
评价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应综合考虑,多角度、全面评估儿童的健康状况和发展情况。
同时,评价工作应定期进行,以及时调整教育活动和措施,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学前儿童身心健康评价第一节学前儿童身体健康评价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指标(一)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包括长、宽、围度和重量等)。
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为身高和体重。
此外,代表长度的还有坐高、手长、足长、上肢长、下肢长;代表横径的有肩宽、骨盆宽、胸廓横径、胸廓前后径;代表周径的有头围、胸围、上臂围、大腿围、小腿围;代表营养状况的有皮褶厚度等。
(二)生长发育的生理功能指标⏹生理功能指标: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
⏹常用的生理功能指标主要有:骨骼肌肉指标(包括握力和背肌力等)、呼吸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肺通气量等)、心血管功能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和脉搏等)、生化指标(包括血钙、血红蛋白、铁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等)及内分泌指标等。
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重点)⏹生长发育评价标准是评价个体或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统一尺度。
⏹它是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搜集大量的儿童集体生长发育正常值,用统计学方法,按性别、年龄计算出各种指标的均值、标准差、标准误、百分位数、回归系数等,并根据这些统计数据做出发育图、表。
这些资料称为该地区近几年内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
⏹由于儿童生长发育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进行的,因而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的标准是相对的、暂时的,只能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使用。
故在制定和使用“标准”时要特别注意“标准”的时间性、地区性和调查对象的代表性。
⏹鉴于近百年来世界上很多地区儿童的生长发育均出现了生长速度逐年加快、发育和成熟提前,每10年左右就有显著差异,因而生长发育标准应每5-10年修订一次。
三、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衡量儿童生长发育的科学的标准是: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和身高别体重。
⏹年龄别身高和年龄别体重是指相对于某一年龄来说应有的身高和体重。
但仅年龄别体重和年龄别身高,并不能反映儿童的体型是否匀称,因为匀称也是健康的标准。
⏹身高别体重是指相对于某一身高来说应有的体重。
(一)指数法1.身高体重指数体重(克)/身高(厘米)×100又称“克托来指数”(Quitlet),表示1厘米身高的体重数,显示人体的充实程度,也反映营养状况。
指数随年龄增大而上升。
一岁时约为120,二岁时约为138,六岁时约为160。
指数大说明体重相对较大。
2.身高胸围指数胸围(厘米)/身高(厘米)×100它反映了儿童胸廓的发育状况以及胸围与身高之间的比例关系,指数大说明胸围相对较大。
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对身高胸围指数有明显的影响,故每一个年龄-性别组都有参考值范围。
新生儿平均为64左右;以后逐步下降,三岁时为54左右。
3.身高坐高指数坐高(厘米)/身高(厘米)×100该指数反映人体躯干和下肢的比例关系,借以说明体型特点。
青春期前因随着年龄增长,下肢增长较快,故呈下降趋势,一岁时约为65.5,二岁时约为64,六岁时约为55。
4.BMI指数(Body Mass Index )体重(㎏)/身高(㎝)2×1004该指数又称考泊(Kaup)指数,其含义是单位面积中所含的体重数。
多用于学前儿童营养评价,反映儿童的体型和身体充实程度。
在评价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时,以小于15提示偏瘦,15-18正常,18以上提示超重或肥胖。
(二) 离差法1.等级评价法等级评价法常用的指标是身高和体重。
个体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数值在标准均值±2个标准差范围以内,均被认为正常,这个范围包括了大约95.4%的儿童。
我国常用五等级评价标准。
2.曲线图法9市0-7岁城区男童体重离差曲线图(1985年)9市0-7岁城区男童身高离差曲线图(1985年)(三)百分位数法常分为P3、P10、P25、P50、P75、P90、P97等7个百分位数值,作为划分等级的标准,或分为P3、P25、P50、P75、P97等5个百分位数值,作为划分等级的标准。
女孩体重百分位数曲线图(四)发育年龄评价法1.形态年龄是用某项形态指标(如身高、体重等)制成标准年龄,表示个体儿童的发育程度。
2.牙齿年龄简称齿龄。
齿龄是指按儿童牙齿发育的顺序制定标准年龄,用以反映个体儿童的发育状况。
3.骨骼年龄简称骨龄。
骨龄是儿童骨骼发育(钙化)程度同骨发育标准比较求得的发育年龄,是反映个体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比较精确的指标。
(五)粗略的评价方法1.体重(1)按体重增长的倍数来计算:已知出生体重,小儿6个月时体重为出生体重的2倍左右,周岁时约3倍,2岁时约4倍,3岁时约4.6倍。
(2)按体重增长的速度来计算:小儿在最初3个月内,每周体重增加180 -200克;3-6个月每周增加150 -180克;6-9个月每周增加90- 120克;9-12个月每周增加60 - 90克。
(3)按公式推算:出生体重按3000克计算。
6个月以内体重=出生体重+月龄×600(克)7个月至1岁体重=出生体重+月龄×500(克)2—7岁体重=实足年龄×2+8(公斤)2.身高(3岁以下为身长)(1)按身高增长的倍数来计算:出生时身长按50厘米计算,周岁时身长为出生身长的1.5倍,4岁时身高为出生身长的2倍。
(2)按身高增长的速度来计算:1—6个月的小儿,平均每月身长增长2.5厘米,7—12个月平均每月增长1.5厘米,周岁时达75厘米,2岁时达85厘米。
(3)按公式推算:儿童2岁以后,平均每年身高长5厘米。
2—7岁身高=年龄х5+75(厘米)。
3. 头围和胸围的简单估算最简单的估算方法是出生的时候婴儿的头围大于胸围。
至迟到1岁,胸围赶上头围。
如果这时孩子的胸围还没有赶上头围,表明发展有障碍,需要到医院检查(营养不良,胸部肌肉发育不好)。
二、学前儿童健康检查一、健康检查的种类(一)不定期健康检查1.入园前健康检查①了解儿童健康情况、有无传染病及慢性病史。
②了解预防接种完成情况。
③了解近期有无传染病接触史。
若有传染病接触史者,需做相应的检查,经检查确无传染可能者,方可入园,否则不准入园。
④测量身高、体重。
⑤做全面体检。
2.晨间检查一摸(有否发烧);二看(观精神、五官、皮肤等);三问(在家饮食、睡眠、大小便、有无咳嗽、腹泻等症状);四查(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对易感儿进行检查,同时检查有无可能造成外伤的物品、器械携带入园)。
3.全日观察应全日注意观察幼儿的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以及学习、活动等情况,对有病或体弱儿应加强护理,并作好全日观察记录。
(二) 定期健康检查1岁以下的婴儿分别在3、6、9、12个月时各进行体检一次。
1—3岁的幼儿应每半年体检一次。
3岁以上的学前儿童应每年体检一次。
6周岁时作一次总的健康评价。
二、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内容与方法(一)健康检查的内容1.询问个人现况及既往史2.体格测量及评价3.全身体检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询问内容一般包括:(1)出生史、喂养史。
(2)饮食、睡眠、户外活动情况。
(3)日常生活习惯。
(4)智能发展情况。
(5)患病情况,尤其是传染病。
(1)头部:头颅大小,有无异常,囟门大小、张力和闭合情况。
(2)眼:眼睑形状、巩膜颜色、眼距、视力等是否正常。
(3)耳:外耳形状、耳道结构、听力等是否正常。
(4)口腔:口唇颜色和形状、口腔粘膜、牙齿数目是否正常,是否有龋齿等。
(5)胸部:胸廓有无畸形,听诊肺部有无罗音,心脏有无杂音等。
(6)腹部:有无异常包块、膨隆,肝脾有无增大等。
(7)外生殖器:有无畸形等。
(8)脊柱和四肢:有无畸形,四肢肌张力有无异常等。
(9)全身淋巴结:有无异常肿大等。
(二)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方法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方法主要包括:1、生长发育形态指标的测量2、生长发育功能指标的测量3、视功能检查4、听力检查5、体格检查6、实验室检查等。
1、生长发育形态指标的测量(1)测身长⏹0-3岁的孩子仰卧在量床上,把孩子的头扶正,足板抵住小孩的足跟。
读数值要细到0.1厘米。
⏹3岁以上,要孩子站着量,要求孩子呈立正姿势,挺胸收腹,手自然下垂,稍稍脚尖分开。
⏹最重要的是应该让脚跟、臀部、肩胛贴立柱,后脑勺不贴立柱。
(2)测体重⏹测体重的时候,要用专门的婴幼儿体重磅秤。
⏹婴幼儿满月—7岁,最好用杠杆称,不要用弹簧秤。
测量前特别要检查磅秤。
⏹婴儿在1—3岁,可以坐着测量;3岁以上的幼儿,要站着测量。
⏹记录数字的时候,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测头围让被测者坐着,测量者站在他的前面或后前,从眉间开始,回到眉间,皮尺在后面要经过整骨粗窿。
(4)测胸围⏹胸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呼吸系统发育和营养状况。
⏹在婴儿3岁以下,取卧位测量;如果3岁以上,取立位测量。
⏹测量时从后背肩胛骨下绕到乳头下缘。
取结果时注意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生长发育生理功能指标的测量(1)呼吸(2)肺活量(3)脉搏(4)血压测血压:⏹最常用的血压表,是用水银柱做的血压表。
⏹最重要的是:在不同年龄,裹袖带的宽度不一样。
要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不同宽度的裹带。
⏹测血压的简单公式:4岁以后,收缩压=年龄×2+80毫米汞柱,舒张压一般是收缩压的三分之二。
⏹脉压=收缩压-舒张压。
一般30-40毫米汞柱。
⏹如果幼儿收缩压大于12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80毫米汞柱,需要到医院检查。
3.视功能检查(1)视力3岁以下儿童的视力可用客观观察的方法进行粗略检测。
3岁以上儿童能配合做一定的视力检查,可用辨认形象的儿童视力表来测查。
5岁以上的儿童可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儿童图形视力表等测查视力。
(2)色觉先天性色觉障碍分为色盲和色弱两类。
色盲是缺乏或完全没有辨色能力;色弱为辨色能力不足。
先天性色觉障碍中,红、绿色盲(包括红、绿色弱)最为常见,并且男性多于女性,其余比较少见。
3岁以下儿童可用挑选带颜色毛线的方法测试色觉,3岁以上用色盲表测试。
4.听力检查(1)耳语检查(2)秒表检查(3)音叉检查5.体格检查(1)皮肤(2)头颅(3)淋巴结(4)眼、耳、鼻(5)口腔及咽部(6)胸部(7)腹部(8)背部(9)下肢6.实验室检查(1)红细胞计数生后6个月,4.2×104/ml; 1-2岁,4.3×104/ml;4-5岁,4.4×104/ml;8-14岁,4.5×104/ml。
(2)血红蛋白测定生后6个月约为12.3 g/ml; 1-2岁约为11.8 g/ml ;4-5岁约为13.4g/ml ;8-14岁约为13.9g/ml 。
(3)“乙肝”抗原和抗体检查学前儿童体格生长偏离⏹1、低体重和消瘦⏹低体重是指学前儿童体重比相应年龄组人群按照年龄的体重均值低两个标准差以下。
⏹2、肥胖⏹肥胖是指体重超过按身高计算的标准体重的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