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38PPT(岳麓版)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共27张PPT)

(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共27张PPT)
深层点拨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
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
场。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 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 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知识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业。
突破: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 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主题一主干梳理Fra bibliotek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主题二 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几次转变
1.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 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2.多种所有制并存(1978~199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 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经济 为辅的经济体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 经营转变。 主题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导读 史料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及带来的积极作
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 化农业的转变。
主题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练史料 史料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
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
知识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共31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共31张PPT)

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 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前提: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的一系列环节 目的: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原因 土地改革 封建土地制 度严重阻碍 生产力发展 核心内容 地主私有 农民私有 意义 解放生产力 开辟农业发 展道路 进一步解放 生产力 挫伤积极性 调动积极性 农业大发展
小农经济阻 农业合作化 碍国民经济 发展 片面追求 人民公社化 一大二公
家庭联产 吸取教训 承包责任制 体制改革
1978年-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二、敢问路在何方——农村包围城市 变:经营方式, 含义: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 分配方式 家各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成分户自主经 营,自负盈亏。 没变:所有制的 基础 基础:坚持土地公有制 内容:土地承包、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2.(2015· 广东文综· 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 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 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 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 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经营方式—— 集体经营
分配方式—— 平均主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共26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共26张PPT)




二、国有企业改革
1.经过 (1)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起步。
(2)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目标是要建立社
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自主思考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曾经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 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松绑”之风吹向全国,试推测“‘松绑’之 风吹向全国”最早可能是在哪一年,为什么。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目标导航
1.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实行的背景、 内容和作用 2.国有企业改革的 目标 3.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确立
方法点拨
1.了解 1978 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作用, 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和目标,说明生产 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
提示:1984年。原因: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 节即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



2.结果 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 集团。 3.影响 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答案:A
探究点
当堂检测
1.“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 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 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 (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B.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全面启动政治体制改革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这次会议是在总结了过去社会主义建设 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的一个新开端,这是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故选C项。 答案:C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19【教学课件】《经济体制改革》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19【教学课件】《经济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企业缺乏自主权。
4年中国(包括香港、 台湾)共有16家公司入选 《财富》
杂志排出的全球500强
岳麓书社 高中一年级 | 必修二
2011年《财富》全球500强中国部分企业名单
排序
5 6 7 60 77 87
公司名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 国家电网 鸿海科技集团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 司
岳麓书社 高中一年级 | 必修二
谢谢观看!
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材料一: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购买风 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 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 章盖完了,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二: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两厂仅相隔一 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所以导致了冶金部把 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 费和时间上的浪费。 如何看待上面两个例子?应该怎么样去促进两个厂的发展?结 合课本小字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岳麓书社 高中一年级 | 必修二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几乎同步进行,而国企改革则是城市经济改革的重心,其改革推动了 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1.背景: 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 ②党中央的决策 ③国企改革试点成功所取得的一些经验
岳麓书社 高中一年级 | 必修二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啊......
岳麓书社 高中一年级 | 必修二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①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要求 ②人民公社地弊端 ③安徽、四川自然灾害严重 ④地方政府政策开明,党中央的肯定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精品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精品课件

行政指令管理经济,造成官僚主义和大量的 资源浪费,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三、 解放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农村改革的推动。 (1)原因:
②国企存在弊端,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过程:
①局部试点阶段(1978---1984) 扩大企业自主权 厂长负责制 ②全面展开阶段(1984----1992) 增强企业活力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③深化改革阶段(1992---今)
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贫困,生产积极性不高
中国需要改革吗?
视点二:史学家笔下的中国城镇
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年平均工资:1957年是637元,1978 年是644元。 ——林蕴辉《国史札记》 天津市:1975年,工厂第一线工人70%是二级工,月薪41.5 元。1950年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1972年,3平方米。 ——杨继绳《三十年河东》
中国需要改革吗? 视点一:政府报表中的中国农村
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7元,其 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 1.9亿人每天能挣0.13元,有2.7亿人每天挣0.14元。有2/3农民 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1/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 ——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 一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逛。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化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小岗村1979年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 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 任务的80倍。小岗村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平均每 人400多元。在当时,对这群‚叫花子‛来说,这无 疑是一座光芒四射的金山。 ——《交锋》

高一历史必修二岳麓版 经济体制改革 PPT

高一历史必修二岳麓版 经济体制改革 PPT

高一历史必修二岳麓版 经济体制改革 PPT
二、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高一历史必修二岳麓版 经济体制改革 PPT
高一历史必修二岳麓版 经济体制改革 PPT
历史老师的疑问二:
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的实施有什么意 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在土地 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使 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 负盈亏。即“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高一历史必修二岳麓版 经济体制改革 PPT
• 1982年,全国已经有90%的生产队建立农 业生产责任制。198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 突破4亿吨,基本解决了8亿农民的温饱问 题。所以,农村的改革进入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时期。
高一历史必修二岳麓版 经济体制改革 PPT
高一历史必修二岳麓版 经济体制改革 PPT
高一历史必修二岳麓版 经济体制改革 PPT
历史老师的疑问四:
城市经济改革
中心环节是: 增强企业活力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 商品经济
主要对象是: 国有企业
高一历史必修二岳麓版 经济体制改革 PPT
高一历史必修二岳麓版 经济体制改革 PPT
• 国有企业改革成功与否关系着国计民 生,关系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国有企业改革。
高一历史必修二岳麓版 经济体制改革 PPT
高一历史必修二岳麓版 经济体制改革 PPT
三、国有企业改革 1.目标与成果
高一历史必修二岳麓版 经济体制改革 PPT
高一历史必修二岳麓版 经济体制改革 PPT
历史老师的疑问五:
国企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重要作用?
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了进一步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即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规范 化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 体和竞争主体。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 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 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 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高中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岳麓版必修2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 , 苏联搞 了很多 年 ,也 并没 有完全 搞清楚 。可能 列宁 的思路 比较好 ,搞了 个新 经济政 策 ,但 是后来 苏联 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中国需要改革吗?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牛羊, 小户人家卖儿郎。
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 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 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 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 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 段。”
3、作用P89
(解放了 ……进程)
4、确立过程
①提出:中共“十四大”(1992)
②入宪:全国人大修宪(1993) ③发展:中共“十五大”(1997) 5、特征 P89方框
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
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 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丰收的小岗生产队农民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从实践到理论
中国农村改革之父 1981年的春天,杜润生主持起草了改
变中国农村历史的1982年中央“一号
探究二:国有企业改革,好还是不好?
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有利于国 积极: 民经济发展 P87
消极:
下岗职工增加,生活困难
P88小字
如何看待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如 何解决?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以利于社会稳定 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二、怎么改革
㈢解放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990年:计划还是市场,中南海没有结论 1990年7月5日下午,在中南海勤政殿,江泽民召开 经济问题座谈会。 意见一:认为改革有方向性错误,应该是计划取向 ,但是搞了市场取向,所以出了问题。 意见二:则强调必须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 革路线,维护市场取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共23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共23张PPT)
实行:78——82邓小平肯定——87年98%实行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概念及特征
前提 特征 生产上
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 包产到户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分配上 性质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管理方式的变革
4、历史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 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 众的生产积极性。
②.必要性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社 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C、四川、浙江
D、安徽、江苏
④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个商业 的改造)(部分)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是( )
1、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1)农村改革的推动 2)国企存在弊端
2、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国有企业改革①84年的决定: ②92年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 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 企业实现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 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以适应发展社会化大生 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农村条件差,生活苦,“交通靠毛驴和行 走,运输靠小车和背篓,通讯靠喇叭和人吼,治安靠柴门和家 狗”,“早晚天天喝菜粥,中午白薯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 油” 。当时,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农村社员出工是: “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四遍哨子才慢慢跟 后逛”,而且“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评分到半夜,吵架 闹轰轰”。
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6、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8年-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结合图片和资料,分析改革前后的不同,想一 想,凤阳小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是在安徽省政府鼓励下,农民把生 直接原因: 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即
回答: 1. 旧的经济管理体制是什么?
人民公社体制 2.经济体制改革从哪方面开始?
农业 3.改革后普遍实行何种生产组织形 式?有何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文革时期的凤阳花鼓:凤阳地多 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 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80年代初凤阳花鼓:说凤阳,道 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 了三大步,如今飞出了金凤凰。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 食4450万千克。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根本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 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
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 料公有制前提下的变革(这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的前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方 式的一次伟大变革(这是其性质,即管理方式的 变革,而不是所有制的变革)
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
背景(前提):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了农业生产责 任制;8亿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意义: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民致 富,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乡镇企业的竹编手工业生产。
广东乡镇企业
3.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84年 第二阶段:从1985年到1992年 第三阶段:从1993年至今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况
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定的生产关 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方式。它包括社会经济 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制度、形式、方法以及经济 运行机制。
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一)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农业是国
安徽凤阳花鼓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 社员叶旗衡在自家春联上 这样写道……
已经过去
















不不Biblioteka 清断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
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 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 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公告
人民公社的弊端
材料: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谓 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 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
经弊济端条件:、人贫民富水公平社不体同制的合经作营社管合并理后过,于一集切财产 上核中交算,公,社 统分, 一配多 分上者 配不 ,平退实均,行主少部义者分不的严补供重,给,在制全(不社包利范括于围大调内办统公一共 食动堂农、吃民饭生不产要钱积,极叫性做,共产阻主碍义了因素农)村,经造济成了平 均的主发义,展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社员
(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
1、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国企存在弊端,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
展 农村改革的推动
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材料一: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 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 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一个 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过去 了。
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这些实 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 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 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2.内容: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农村改革基本 经历三大步:包产 单干,离土不离乡 ,离土又离乡其中 “离土不离乡” 指什么?
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府; 撤消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
1、十年“文革”使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 发展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工作中心的转移,提 出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1978年
决定: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 革开放。
影响 :揭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4.性质:
仍然是公有制,只是对集体经济经营方 式和分配方式的改革
5.影响:
克服了分配中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生产 积极性
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真正开始历史 性变革
新中国我国农村经历生产关系的变革?
土地改革 农村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国有企业的建立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在没收的官僚资本, 征用、征购、管制及代管的外资企业转变 的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 起主导作用。
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允许产品 进入市场,自由买卖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创办乡 镇企业
【合作探究】
安徽凤阳县是一穷乡僻壤之地,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 乡,凤阳花鼓闻名全国。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 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 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 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议,决定冲破旧的经营管理体制, 并写下了保证书,包产到户……
民经济的基础。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要求 人民公社的弊端(历史因素) 地方政府政策开明,党中央的肯定 安徽、四川自然灾害严重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 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 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 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是一场 广泛深刻的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