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论鲁迅小说中的肖像描写

毕业论文论鲁迅小说中的肖像描写第一篇:毕业论文论鲁迅小说中的肖像描写中央电大毕业(论文)论鲁迅小说中的肖像描写作者:学校:专业:年级:学号:摘要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多篇鲁迅的小说。
鲁迅小说的人物肖像描写有自己的特点。
了解鲁迅小说的人物肖像描写的特点,有利于更好去做好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帮助自身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鲁迅先生根据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典型人物的要求,适应了短篇小说形式的特点,用极俭省的笔墨概括突现人物特点。
鲁迅在突出人物肖像特点时,总是和一定的心里表情结合起来,和人物精神性格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总是从人物行动中从人物之间的关系中选择最适当的时机,通过特定的场合突出人物肖像中的某些特征。
前言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外部形象。
而每一种事物又都会有自己特定的外部形象,如果不借助于事物的外部形象,就不可能反映事物的内容、精神。
人物的肖像,就是人物的外部形象。
没有人物的外部形象,也就不能很好的表现人物的精神性格。
肖像描写是指通过人物的外在相貌,如容貌、表情、身材、服饰、姿势、风度、举止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征的变化,塑造出完整的人物形象。
因此,文学创作中的肖像描写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肖像描写,能够帮助作家创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鲁迅先生在《寄戏周刊编者信》中,对于肖像描写典型塑造中的作用,就曾做过精辟的阐述:“我的意见,以为阿Q该是三十岁左右,样子平平,有农民的质朴和愚蠢,但也是沾点游手之徒的狡猾。
在上海,从洋车夫和小车夫里面,恐怕可以找出他的影子来,不过没有流氓样,也不象瘪三样,只要在他的头上戴上一顶瓜皮小帽,就是去了阿Q,我记得我给他戴的是毡帽。
”鲁迅先生的这一段话,清楚地说明了人物的外貌和人物的性格关系,说明了肖像描写与典型塑造的关系。
人物肖像,是人物性格的外部表现。
人物的肖像描写,必须为表现人物的性格服务,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浅论鲁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们代表 了封建时代 的权威和压迫力 , 说话有不容置疑 的权威性 。这些 人都有
这 么一个共性 , 他们识字 , 有财产 , 地位高 , 说话牛逼 , 一 般老百姓见 到了都觉
得气 短 。你 瞧 , 《 阿 Q正 传》 里 的赵太 爷说话 有多 凶猛 : 赵 太爷愈 看愈 生气 了, 抢进几步说 : “ 你敢胡说 !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 ” 而可怜
长妈妈还要善 良可亲 。知道小孩子们拔他的豆子吃不仅 没有生气 , 反而因为 “ 我” 的赞扬 , 而感到高兴 。“ 六一公公看见我 , 便停 了楫 , 笑道 , ‘ 请 客?——
这是应该 的。 ’ 于是对我说 , ‘ 迅 哥儿 , 昨天的戏可好 么? …“ 不料六 一公 公竟
非 常感激起来 , 将大拇指一翘 , 得 意的说道 , ‘ 这真是 大市镇里 出来 的读过 书 的人才识货 !我 的豆种是粒 粒挑选过 的 , 乡下 人不识好 歹 , 还说我 的 豆 比不 』 别人 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 的姑奶奶 尝尝去 …… ” ’ 这些描 写都非 常地平 实和质朴 , 写出了这些善 良之人 的质 朴与纯 真。的确 , 在 这些 小人物 身上 , 鲁迅 寄托了很 多的理想 , 尤其是 “ 善 良” 与“ 质朴 ” 的理想 。 总而言之 , 鲁 迅之所 以成为现代 文学之祖 , 鲁迅先生 的作 品之所 以深 受 读者的推崇和热爱 , 我想 , 这跟他 的文学作 品里成功 地塑造 了许多鲜 活的 人
以, 在村里 、 镇里都是说一不二 的人物 。他们对于 旧时代 的各种礼仪 、 陋习都 非 常习惯 , 对任何不符合这 种恶 习的行为 , 都特 别憎恨 。如果有什 么 以下犯
上 的事情 出现 , 他们不是暴 跳如雷 、 痛 心疾首就 是唉声 叹气 。对 于这些 丑恶
浅析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之悲剧性(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浅析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之悲剧性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语言系莫言[提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鲁迅先生小说作品中三类主要女性悲剧人物的分析和他的人生经历来论述:“鲁迅小说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悲剧性是在于她们经济上缺乏独立性以及经济上长期处于被压迫地位。
”本文首先从经济角度对鲁迅先生《明天》中的单四嫂和《祝福》中的祥林嫂,《离婚》中的爱姑、《伤逝》中的子君三类悲剧的女性形象进行论述。
然后通过对鲁迅的生平及婚姻悲剧来分析其对悲剧人物创作上的影响。
[关键词]悲剧经济地位封建礼教社会关系鲁迅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在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中,始终致力于"国民性"问题的探索。
其中,中国妇女问题、尤其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问题也是鲁迅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鲁迅作为我国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杰出体现者和现代先进意识的代表者。
他的思想对中国现当代民族的精神发生着深远的影响。
他毕生追求的是对民族灵魂进行改造,使中国人得到合理正常的发展。
在他的33篇小说中,涉及到女性的篇目并不多,但在为数不多的篇目中,无不通过一个个在生活中痛苦挣扎的女性的悲剧,揭示残酷的社会现实,用一把特殊的手术刀,剖析民族灵魂,以完成对国民性的改造,同时也愤怒地控诉了封建宗法制度的种种罪恶。
《明天》、《祝福》、《伤逝》、《离婚》等小说中塑造的几个女性人物形象,其题材“多取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者的注意”,其形象有着重要的认识价值和震撼灵魂的艺术效果鲁迅曾说过“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人民群众的命运极为悲惨。
他们实际所经历的不过是两种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①这正是由中国自古以来的封建等级制度造成,这种制度否定了人的平等地位和应有权利,实行上对下,尊对卑,男对女,长对幼,强对弱的压迫和奴役。
在鲁迅看来,人民群众的悲惨命运首先是由他们政治上、经济上的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地位造成。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以《呐喊》、《彷徨》为例 毕业论文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以《呐喊》、《彷徨》为例【摘 要】在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中分几个时期塑造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通过对不同面貌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剖析,反映了鲁迅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切关注,同时,鲁迅对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呐喊》《彷徨》 知识分子鲁迅的《呐喊》与《彷徨》这两部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中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小说占了多数。
这些知识分子是特定社会的产物,他们的艺术生命首先根植于其所生存的时代,而他们悲剧命运的根源则是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以及知识分子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
《呐喊》、《彷徨》中的知识分子大致隶属于四个时期:封建社会末期,以孔乙己、陈士成为代表。
辛亥革命时期以夏瑜、N 先生为代表。
北洋军阀时期以方玄绰为代表。
五四时期以吕纬甫、魏连殳以及子君和涓生为代表。
一、 封建社会末期的知识分子形象鲁迅在这一时期描写了不同身份和地位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命运和人生道路是不同的。
孔乙己和陈士成是被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知识分子,他们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与之相反的则是封建传统的卫道者形象,他们口诵圣贤却作威作福。
这两类知识分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
《孔乙己》是鲁迅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1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穷困潦倒,好吃懒做的老童生----孔乙己的形象。
小说以咸亨酒店中的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孔乙己的生活及其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态度,故事也由此而展开。
小说中人物刚出场就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孔乙己的身份和地位。
作品中写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句话看似很矛盾,实则不然,这也就是孔乙己与众不同之处,因为平常来咸亨酒店喝酒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有身份地位有文化的人,也就是那些“踱进店面隔壁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坐着喝的穿长衫的人。
”一种是身份地位比较低下,处于社会下层的人,“靠着柜外站着,”买一碗酒喝,多是傍晚傍午散了工的短衣帮的人。
论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毕业论文[管理资料]
![论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毕业论文[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921a32bad51f01dc381f13f.png)
【标题】论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作者】糜丽【关键词】鲁迅小说“看客”形象特征内涵意义【指导老师】韦济木【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引言文学作品总是通过艺术形象和美感作用于人的精神,文学作品只有通过审美才能感染人、教育人。
鲁迅在《呐喊》、《彷徨》等小说及散文作品中所塑造的“看客”形象以其独特的审美方式感染读者,或让人流下同情的泪水,或引起人们对旧社会的批判。
鲁迅在“看客”形象的塑造中将自己鲜明的爱憎感情融入作品,激起读者思想感情的波澜,激起人们对假、丑、恶的憎恶,对真、善、美的追求。
虽然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对当时社会因素的一种反映,而这种反映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1875—1961)所提出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暗相吻合。
鲁迅小说中所塑造的“看客”形象在当时具有很大的社会讽刺性,具有原型批判的意义。
正是因为我们民族有了这位文化巨人的呐喊,东方的睡狮——中华民族才迎来了它伟大复兴的曙光。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娜拉走后怎样》等作品中阐述了他对“看客”形象的认识:他认为“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1]学术界对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持各自不同的观点:如以钱理群、王富仁、陈思和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鲁迅在小说中所塑造的看客“涌出了梦的朦胧、沉重与奇诡……奇幻的场景,荒诞的情节;不可确定的模糊意念,难以理喻的反常感觉。
”[2]他们是从“看客”这一形象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来认识的。
进入九十年代学术界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对鲁迅作品中的“看客”进行再认识:如蓝棣之的《论鲁迅小说的无意识倾向》、温儒敏的《<肥皂>的精神分析读解》、王晓初的《论<野草>的原型与意象》、廖国伟的《阿Q精神与人类精神的自慰本能》等,他们认为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是人们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的精神反映。
另一位青年学者皇甫积庆的专著《情结?文本——鲁迅的世界》吸收了文化人类学和原型批评的新成果,对鲁迅的心理情结及其文本的基本原型做了深入阐释,成为90年代后期以来鲁迅研究新的学术生长点。
浅析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毕业论文

浅析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毕业论文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析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校定西分校教学点渭源教学站是否申请学位否班级姓名王勇学号 1362001206289 指导教师马玉萍浅论鲁迅小说中人物子形象的塑造目录摘要......................................................................................................... ..2 关键词.. (2)引言 (2)一、本文阐述的背景 (2)二、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3)三、鲁迅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的社会意义 (9)结语 (11)参考文献 (12)浅析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摘要:鲁迅的小说主要塑造了现代中国的两类型人物形象,一类是以孔乙己、陈士成、吕纬甫、魏连殳、子君和涓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他们或惨受封建教育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以孔乙己、陈士成为代表);或有进步要求和变革愿望的现代知识分子(以吕纬甫、魏连殳等为代表);亦或是“五四”后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知识青年(以子君和涓生等为代表)。
通过对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抨击知识分子的弱点和缺点。
鲁迅在深刻批评他们的同时,也不掩饰自己对他们遭遇的同情,愤怒地控诉毒害和葬送他们的黑暗制度,替他们大声喊出了“封建礼教吃人!”另一类是以阿Q、闰土、祥林嫂、杨二嫂等为代表的农民形象。
一个个鲜活的农民形象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苦难的旧中国农民,他们肉体和灵魂的双重枷锁。
可以说他的小说有自己的历史价值,更有对一个民族的思考价值。
给当代作家以创作的启示,给关注新时代的农民的朋友以启示,给关注社会进程的人们以思考。
关键词:鲁迅小说人物形象引言: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既不像同时代许多作家那样以经济、政治地位进行“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阶级划分,也不像巴金、老舍等作家那样从道德角度将人物分为“善”与“恶”的对峙.若以阶级论进行划分,鲁迅笔下的阿Q、柳妈、“花白胡子”、咸亨酒店那些穿短衣的站着喝酒的人,显然是属于被压迫阶级,就地位与阶级属性来看,这些人与祥林嫂是一样的.鲁迅对他们的态度,固然有哀其不幸的一面,但更多的是怒其不争.本文拟将结合鲁迅先生的作品进行人物形象研究,简要地阐述鲁迅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一、本文阐述的背景鲁迅的小说塑造了现代中国的两类人物形象,一类则是命途多舛,穷愁潦倒的知识分子。
论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一稿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姓名______来晓暄______________ 教育层次_________本科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级电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级电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简要 .............................................................................................................- 3 - 引言...........................................................................................................- 4 -一、权势人物形象.....................................................................................- 5 -1、《孔乙己》中的丁举人.........................................................................- 5 -2、《阿Q正传》里的赵太爷....................................................................- 5 -3、《离婚》里的七大人.............................................................................- 6 -4、其他权势人物列举...............................................................................- 6 -二、被侮辱与被损害人物形象.................................................................- 6 -1、阿Q .......................................................................................................- 7 -2、《祝福》.................................................................................................- 7 -3、《离婚》.................................................................................................- 8 -4、《孔乙己》...............................................................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大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浅析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析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摘要:鲁迅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他的小说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传统,具有很强的独创性。
热烈与冷峻的结合是鲁迅小说的总体风格,也是鲜明的个性特征,鲁迅的小说对中国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做了高度严格的现实主义描写,揭示了权势者、卫道者、社会群体、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觉醒者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鲁迅小说呐喊彷徨人物形象鲁迅(19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鲁迅”是他在1918年五月发表《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
1918年初,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他结束了辛亥革命失败后失望,苦闷,和消沉的情绪,开始了“铁屋中的呐喊”,创作了许多小说。
1918年-1922年,创作小说15篇,于1926年编为小说集《呐喊》;1924年-1925年创作小说11篇,于1926年编为小说集《彷徨》;1922年-1935年,创作小说8篇,于1936年编入《故事新编》。
作为将毕生主要精力贡献给文学事业的一位巨人,他伟大的标志主要在于:不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他都是最富有独创性的,他的收集在《呐喊》、《彷徨》中的现实题材的小说,在中国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传统,具有很强的独创性。
《呐喊》,《彷徨》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
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
我们可以把《呐喊》、《彷徨》中的生动人物形象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权势者形象《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离婚》中的七大人,《孔乙己》中的丁举人等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都属于这一类。
他们作为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以种种的权势对下层民众进行残酷侮辱与迫害。
首先,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漠视人,压抑个性,只把人当成封建统治者的工具看待的,体现在这些人物形象身上,就是他们内心深处对人的冷酷无情。
如在《祝福》中,祥林嫂曾是鲁四老爷家的一个不计报酬、不惜力气的女佣,但当她在祝福时节冻饿而死的时候,鲁四老爷却没有表现出任何一点真诚的同情,反而因祝福时节死人是不吉利的而骂她是一个“谬种①”;在《呐喊》,《彷徨》中,这类权势者的行为都被周围的人视为理所当然,不足为奇,这恰恰说明了他们的这些行为是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支持的,并且也体现了这种道德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