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几种调式和定弦
古 琴 指 法 和 符 号

古琴指法和符号1. 弦、徽符号说明弦--自外向内分别为一弦、二弦、三弦、四弦、五弦、六弦、七弦共七根弦。
徽--自右向左分别为一徽、二徽、三徽、四徽、五徽、六徽、七徽、八徽、九徽、十徽、十一徽、十二徽、十三徽共十三个徽,其符号分别为:。
每徽间又等分成十分,其符号分别为:。
在十三徽以下约三、四分则称徽外,其符号为,记谱时综合徽分如六徽二分记为:,十徽八分记为:。
2. 右手指法符号2.1 右手基本指法符号抹-- 挑-- 勾-- 剔--擘-- 托-- 打-- 摘--2.2 右手基本指法组合抹挑-- 勾剔-- 抹勾-- 叠涓--背锁-- 短锁-- 长锁-- 轮--半轮-- 如一-- 双弹-- 拨--剌-- 拨剌-- 伏-- 撮--打圆-- 历-- 滚-- 拂--滚拂-- 反撮-- 掐(搯)撮三声--掐(搯)拨剌三声--3. 左手基本指法符号3.1 左手手指符号大指-- 食指-- 中指-- 名指--3.2 左手基本四法绰--注--吟--[长吟-- 细吟-- 游吟--落指吟-- 略吟--]猱(揉)--[长猱-- 落指猱-- 急猱--略猱--]3.3 左手其它指法跪-- 撞-- 双撞-- 逗-- 唤-- 上-- 下-- 淌--拖-- 往来-- 分开-- 进复--退复-- 掐(搯)起-- 爪起--带起-- 罨-- 虚罨-- 推出--同声-- 应合-- 浒-- 硬--不动--4. 速度符号及其它少息-- 连-- 乘-- 急--缓-- 慢-- 次、末-- 就--至--从头再作-- 从『处再作--再作-- 再二作-- 曲终--散音-- 按音-- 泛音--泛起-- 泛止—古琴基础教学讲义1.古琴的特点古琴是弹拨乐器的一种.由于历经几千年流传发展至今已形成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各调齐备、指法丰富并有简单和声表现力极强的优秀民族乐器.古琴音乐的特点有:㈠古琴音色优美:音色的优劣是根据泛音的多少和强弱来决定的.古琴本身有十三个徽,每个徽位是一个泛音的位置,即每根弦上都可以实际演奏出13个泛音,这是世界上任何乐器所不具备的,所以古琴本身的琴音就具备这个先决条件,而且每根弦上都有散音、按音、泛音,音色的变化也较一般乐器为多。
古筝调弦方法

古筝调弦方法传统琴曲中不少乐曲由于调性的不同,定弦也有所不同。
多数采用改变宫音所在弦的位置,重新确定与邻弦之间无声音阶体系的音程关系。
即调整一根或两三根弦的音高,改变原调无声音阶的音程关系式为新调五声音阶的音程关系。
因此,产生了多种定弦弦式。
六种常用的定弦弦式①f调定弦弦式调弦方法:又称“正调”。
前面已有,略。
古代称呼:宫调、仲吕均、黄钟调等。
代表曲目:《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流水》、《渔樵问答》、《渔歌》、《神人畅》等另:存有一部分c盛气凌人性的乐曲,例如《碣石阳入·幽兰》、《醉渔演唱晚》、《龙翔壮》、《忆故人》等乐曲也都用此种弦式弹奏,惯称“调职”。
②c调定弦弦式慢三弦定弦定弦方法:又称“快三弦”阳入。
即将f定弦式的三弦f音减少一个大二度为e音。
泛音校弦法:五5------------------三4同音相和。
古代称呼:慢角调、角调、黄钟均、林钟调、黄钟宫调等。
代表曲目:《风雷引》、《凤求凰》等。
③再降b调定弦弦式紧五弦定弦调弦方法:惯称“紧五弦”。
即将f调弦式的五弦升高一个小二度。
泛音校弦法:三4-------------------五5同音阴之木。
古代称谓:蕤宾调、徽调、无射调、仲吕调、金羽调等。
代表曲目:《潇湘水云》、《阳关三叠》、《鸟鸣》等。
④降e调定弦弦式紧二五七弦定弦定弦方法:惯称“很紧二五七弦”阳入。
即将f定弦式二、五、七弦各增高一个大二度。
泛音校弦法:依次三4-----------五5;五4---------七5;五7---------二5同音相和。
古代称呼:清商阳入、商调、夹钟调、囗阳入、大碧玉阳入、姑洗阳入等。
代表曲目:《捣衣》、《秋鸿》等。
⑤d调定弦弦式快一三四六弦定弦调弦方法:惯称“慢一三四六弦定弦”调。
即将f调弦式一、三、四、六弦各降低一个小二度。
泛音校弦法:三5-------一4;一5--------四7;四4---------六5同音阴之木。
代表曲目:与降e调弦式曲目相同。
古琴五音十二律与旋宫转调

古琴五音十二律与旋宫转调五音:通常我们认识的音乐,由七个音符组成,按固定音名称为“C、D、E、F、G、A、B”,在简谱中记为“1、2、3、4、5、6、7”,用唱名则说成是“do、re、mi、fa、sol、la、si”,这就是七声音阶。
在七声音阶的五大二度音中增加五个半音,就成了12音阶,而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中,使用更多的却是五声音阶。
虽然只用了五个音符,但有着独特的魅力。
中国传统乐学理论对“音阶”这个现代概念,分别从“音”、“律”、“声”等不同角度揭示内涵。
传统民族调式,最常用的主音有五个,即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在首调唱名的“do、re、mi、sol、la”,称五声音阶。
”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
“而”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在《灵枢·邪客》中把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在五音中,古人通常以“宫”音作为音阶的第一级音,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音级,有时借代“五音”。
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do音。
“宫”音为五音之主、五音之君,统帅众音。
《礼记·乐记》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而以宫音为主音的调,结声构成的调(式)名,便称为宫调。
张炎《词源》亦曰:“十二律吕各有五音,演而为宫为调……黄钟宫(均):黄钟宫(调式)、黄钟商(调式)、黄钟角(调式)、黄钟变(变徵调式)、黄钟徵(调式)、黄钟羽(调式)、黄钟闰(闰宫调式)。
”五音的第二级音,为“商”音。
古人认为,“商,属金,臣之象”,“臣而和之”。
有以商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入声商七调”。
“角”为五音之第三级,居“商”之次。
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mi音。
古琴调音

作者:博学与广思提交日期:2006-12-11 19:09:00请参太音大全品弦法第十先定散7弦,取九徽四弦相应(此二同高)再定散6弦,取十徽四弦相应(同上)再定5弦,以散7应十徽五弦(同上)然后散六应大九打三(同高)散五应大九打二(同高)散四应大九打一散挑三中十勾一散挑四名十打二散挑五名十一打三散挑六名十打四散挑七名十打五1到7弦皆定。
此法利用的是琴上九十徽间按散音之间等高的一组关系。
请参下面的小结:正调按散泛音音高差小结:)正调泛音音高差小结散三与按十徽一弦同高,而按十徽一弦与按七徽三弦相差八度,而按七徽三弦与泛七徽三弦同高,泛七徽三弦与泛四徽三弦相差八度,泛四徽三弦与泛一徽三弦相差八度。
则散三与泛四徽三弦相差两个八度,与泛一徽三弦相差三个八度。
则一四七徽同弦泛音各差一个八度。
同理反证七到十三。
泛七徽四弦与泛九徽一弦同高,泛七徽五弦与泛九徽二弦同高,泛七徽六弦与泛九徽三弦同高,泛七徽七弦与泛九徽四弦同高。
则:七徽泛下二位则上隔两弦与本音同高泛七徽一弦与九徽三弦差一个八度泛七徽二弦与九徽四弦差一个八度泛七徽四弦与九徽六弦差一个八度泛七徽五弦与九徽七弦差一个八度则:七徽泛下二位下隔一弦与本音差为高一个八度。
(只除七三)在五徽则为下二位下隔两弦与本音同高,下二位上隔一弦与本音相差低一个八度(只除五五)四五徽泛音则为:四徽下一位下隔一弦同高(只除四三)下一位上隔二弦比本音低一个八度。
同理,在二徽则是:下二位下隔二弦与本音同高下二位上隔一弦与比本音低一个八度。
(只除二五)在一徽是:下一位下隔一弦与本音同高(只除一三)下一位上隔二弦比本音低一个八度。
:)正调按音音高差小结按音七徽与四徽相差一个八度与一徽相差两个八度按音十徽与按五徽六相差一个八度与按二徽半相差两个八度按音九徽与按五徽相差一个八度与按二徽相差两个八度散音与按九徽下隔一弦相差一个八度,与按五徽下隔一弦相差两个八度(只除五弦)本弦与次弦等高音小结:一弦:一弦徽外按音与次弦散音同高;一弦十徽与次弦十二徽及三弦散音同高;一弦九徽与次弦十徽,三弦徽外及四弦散音同高;一弦八徽与次弦九徽,三弦十一徽,四弦徽外及五弦散音同高;一弦七徽与次弦七六,三弦九徽,四弦十徽五弦十二徽及六弦散音同高;一弦六徽半与次弦七徽,三弦七徽九,四弦九徽,五弦十徽六弦徽外及七弦散音同高;一弦五徽六与次弦六徽二,三弦七徽,四弦七徽六,五弦八徽半,六弦十徽及七弦十二徽同高;一弦五徽与次弦五徽六,三弦六徽半,四弦七徽,五弦七徽六,六弦九徽及七弦十徽同高;一弦四徽与次弦四徽四,三弦五徽,四弦五徽六,五弦六徽二,六弦七徽及七弦七徽六同高。
教你一张图学完古琴54种指法

教你一张图学完古琴54种指法减字谱:又称指法谱,是中国古琴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
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
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文字谱,是由文字谱减化而来。
这种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
减字谱是对文字谱记谱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
1、散:只用右手演奏,左手不触弦。
2、托:右手大指向外弹出。
此手势称为“虚庭鹤舞”、“风前鹤舞”。
3、擘(劈):右手大指(用指甲)向内弹入。
注:(托、擘)两手势的要义是触弦果断,但同时要松。
4、抹:右手食指向内弹入。
此手势称为“鹤鸣在阴”。
5、挑:右手食指向外弹出。
注:(抹、挑)两手势的要义是:食指触弦应和拇指的托擘一样坚定,但不可过急,动作应平滑。
6、勾:右手中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孤鹜顾群”势。
7、剔:右手中指向外弹出。
注:(勾、剔)两手势的要义是:中指的弯曲应如野鸭的脖颈一样:弯曲而不可生硬有角,弯曲过度则触弦过急。
8、打:右手无名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商羊鼓舞”势。
“商羊”是一种传说中的鸟,据说只有一条腿。
9、摘:右手无名指向外弹出。
注:(打、摘)两手势的要义是:与食指中指平滑的动作相反,名指的触弦应短而脆。
10、全扶:食、中、名三指各入一弦,同时弹奏出一个声音,称为“风送轻云”势。
11、历(度):右手食指轻轻地依次向外挑两到三根弦。
注:(全扶、历)均应触弦轻且细腻,这样声音才能融为一体。
12、撮:和弦性质,两手指分别拨动两弦,使之同时发声(需要拨动的弦数分别写在“撮”的减字“早”的竖划之两侧)。
称之为“飞龙拿云”势。
一般的撮为“托勾”,相反的是“擘剔”,称为“反撮”(“反撮”的写法是在撮的减字上方写一“反”字)。
13、泼剌:右手食、中、无名指在两根弦上首先向内拂弦(泼),然后立即向外弹出(剌)。
古琴名指的按弦部位

古琴名指的按弦部位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被誉为“万物之始”。
它的琴弦分为七根,每根琴弦都有自己的名称和特定的按弦部位,被称为古琴名。
1. 定弦古琴的第一根琴弦称为“定弦”,它是最低音的基准音。
在演奏古琴时,定弦需要固定在古琴身上,并通过调音键进行微调,以确保它发出正确的音高。
2. 神州神州是古琴的第二根琴弦。
在演奏中,它位于右手食指下方。
当演奏者用右手食指轻拨神州时,会发出深沉、悠扬的低音。
3. 大砠大砠是古琴的第三根琴弦。
它位于神州之上,对应着右手中指。
大砠在演奏中往往用来表现激昂、豪放的音乐情感。
4. 太簇太簇是古琴的第四根琴弦。
它位于大砠之上,对应着右手无名指。
太簇的音色明亮、清脆,常用于演奏中表现欢快、明快的乐曲。
5. 中簇中簇是古琴的第五根琴弦。
它位于太簇之上,对应着右手小指。
中簇的音色柔和、悠扬,常用于演奏中表达细腻、抒情的情感。
6. 少商少商是古琴的第六根琴弦。
它位于中簇之上,对应着左手无名指。
少商发出的音色较高,常用于演奏中表现婉转、柔美的音乐情感。
7. 商角商角是古琴的最高音弦,也是第七根琴弦。
它位于少商之上,对应着左手小指。
商角发出的音色尖锐、高亢,常用于演奏中表达激昂、慷慨的情感。
以上就是古琴名指的按弦部位及其相应的特点和音色。
在演奏古琴时,不同按弦部位所发出的音色和情感有所不同,演奏者可以通过调节力度和技巧,将这些琴弦的音色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
古琴是一种独特而神秘的乐器,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熟练掌握古琴名指的按弦部位,对于演奏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深入理解每个按弦部位所代表的音色和情感特点,才能够更好地演绎古琴曲目,并将自己的情感与听众进行共鸣。
希望通过本文对古琴名指的按弦部位进行了解,读者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琴这一传统乐器,并欣赏到它独特而美妙的音乐魅力。
同时也希望能够促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古琴调音技巧

古琴的调音技巧对我们广大业余琴友来说,听准音高和音程实属不易,那么怎样来准确地分辨音差和高低呢?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将弦音调好,又怎样才能使调好的琴在演奏中不易跑音呢?这里便以笔者平日里摸索出的一点经验与朋友们共享。
调弦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粗调和细调。
粗调就是根据耳朵听音的感觉,将各弦的音高大致调到位,为下一步的细调做准备。
采用上述的方法,首先确定律制(一般采用五度相生律),并根据定音器的音高将五弦大致调整到和标准音一样高;然后根据五弦音高和各音程之间的关系,在脑中依次将各弦“唱”一遍,如“5-6-1-2-3-5-6-”,接着依次调整其余各弦,使之发出的音高与脑中“唱”的音高相吻合。
注意尽量不要唱出声,以免被未调准的弦音带“跑调”。
如果是平时常弹的琴,各弦音不至于偏得太多,则也可省略粗调的步骤。
细调则是在粗调的基础上,将各弦音高牢牢地“锁定”在标准音上,需要全神贯注地听辨和操作,最好是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尤其不宜有背景音乐。
首先还是“精定”五弦的标准音。
开启(或吹响、敲响)定音器,使之发出平稳的标准音;轻弹五弦散音或四徽(十徽)泛音,听其和标准音高是否一致;如果相差较大,听起来是完全不合谐的两个音,则分辨弦音是偏高还是偏低;若偏高,则略松五弦琴轸,反之则略紧之;然后再发标准音高,再听辨,再微调;直至两个音听起来如同一个音,辨不出差别即可。
该步骤也可以采用带数字或指针显示的电子校音器,将五弦调校至“A”音,并显示无偏差即可。
由于手指触弦弹拨的过程难免会发出杂音,可能干扰电子校音器的正确判断,因此应在音头过去后到弦音明显减弱前进行对照判断。
接下来的步骤基本上是对上述过程的重复,无非是以已校准某弦的泛音作为新的标准音。
仍以五度相生律为例,以已校准的五弦为基准,弹其四徽泛音,用心听记;再弹要校的七弦五徽泛音,分辨其与五弦四徽泛音音高是否一致;若偏高,则略松七弦琴轸,反之则略紧之;然后再先后弹五弦四徽和七弦五徽泛音,再听辨、微调;直至两个音听起来如同一个音,辨不出差别即可。
古琴七根弦计算公式

古琴七根弦计算公式古琴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琴有七根弦,分别为一、二、三、四、五、六、七。
每根弦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音高,而要确定每根弦的音高,就需要用到一定的计算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古琴的音高标准。
古琴的音高标准是以第四根弦为基准,即调为宫调。
在宫调下,第四根弦的音高为D。
而其他六根弦的音高则是根据第四根弦来确定的。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古琴的音程关系。
在古琴音乐中,音程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它可以分为纯音程和变化音程。
在古琴音乐中,常用的音程有纯一度、纯四度、纯五度等。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古琴七根弦的计算公式。
在宫调下,第四根弦的音高为D,那么其他六根弦的音高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第一根弦,D×3/4。
第二根弦,D×4/5。
第三根弦,D×8/9。
第五根弦,D×4/3。
第六根弦,D×3/2。
第七根弦,D×15/8。
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得出古琴七根弦的音高分别为D、A、E、G、A、D、E。
这些音高符合古琴音乐的音程关系,能够保证古琴的音乐表现力和美感。
除了以上的计算公式,古琴的音高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确定。
比如可以使用音叉或者电子调音器来进行调音。
不过,对于想要真正掌握古琴演奏的人来说,掌握古琴七根弦的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古琴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乐器,它有着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
在古琴音乐中,音高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它直接影响到古琴音乐的表现效果。
因此,掌握古琴七根弦的计算公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古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习古琴音乐不仅可以增进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还可以培养人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因此,如果你对古琴音乐感兴趣,不妨学习一下古琴七根弦的计算公式,深入了解古琴音乐的内涵和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的几种调式和定弦
一﹑正调的定弦
(一)所谓正调
所谓正调﹐是从古至今最常用﹑最主要的调式。
正调是琴的基本调式。
正调亦称宫调﹑正宫调﹑黄钟调﹑仲吕调等。
其一至七弦的音高分别为Sol ﹑La﹑Do﹑Re﹑Mi﹑Sol﹑La
()。
大部分琴曲都是正调琴曲﹐其最具代表性的有﹕《平沙落雁》﹑《流水》﹑《梅花三弄》﹑《渔樵问答》等。
另有《醉渔唱晚》﹑《忆故人》等琴曲也借此调弹奏。
(二)正调定弦
一般古琴的定弦﹐往往只调整相对音高。
所以﹐古琴定弦时﹐往往采取两弦对应调整的方式。
运用散音﹑按音﹑泛音都可以定弦。
以下就介绍三种简单的定弦方法﹕
(1)散音定弦
以耳听方式直接定弦。
自一弦至七弦音高为。
(2)按音定弦
七弦散音应与四弦xx按音等高。
六弦散音应与四弦xx按音等高。
五弦散音应与三弦十徽八分按音等高。
四弦散音应与二弦十徽按音等高。
三弦散音应与一弦xx按音等高。
二弦xx按音应与七弦散音等高。
一弦xx按音应与六弦散音等高。
七弦xx按音应与五弦散音等高。
六弦xx按音应与三弦散音等高。
五弦xx按音应与二弦散音等高。
(3)泛音定弦
七弦xx泛音应与四弦xx泛音等高。
四弦xx泛音应与六弦xx泛音等高。
六弦xx泛音应与三弦xx泛音等高。
三弦十一徽泛音应与五弦xx泛音等高。
五弦xx泛音应与二弦xx泛音等高。
四弦xx泛音应与一弦xx泛音等高。
一弦xx泛音应与六弦散音等高。
二弦xx泛音应与七弦散音等高。
二﹑主要的外调
(一)所谓外调
所谓外调﹐指除正调以外的其他调式。
在琴曲中﹐各种外调的应用﹐都较正调为少。
但外调的应用﹐在琴曲中也非常常见。
很多重要琴曲﹐都是以外调操弹。
琴的外调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蕤宾调﹑慢角调﹑清商调﹑太簇调﹑慢商调﹑无射调﹑凄凉调等。
以下就对最主要的几种外调﹐作一些简要的介绍。
(二)蕤宾调
调式名称﹕蕤宾调﹑xx调等。
定弦方法﹕以正调为基础紧五弦﹐使五弦九徽泛音与三弦十徽泛音等高。
代表琴曲﹕《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欸乃》等。
(三)慢角调
调式名称﹕慢角调﹑xx调﹑xx宫调等。
定弦方法﹕以正调为基础慢三弦﹐使五弦九徽泛音与三弦十徽泛音等高。
代表琴曲﹕《xx》﹑《风雷引》等。
(四)清商调
调式名称﹕清商调﹑夹钟调﹑小碧玉调﹑姑洗调等。
定弦方法﹕以正调为基础紧二﹑五﹑七弦﹐使三弦十徽泛音与五弦九徽泛音等高﹐使五弦十徽泛音与七弦九徽泛音等高﹐使五弦七徽泛音与二弦九徽泛音等高。
代表琴曲﹕《捣衣》﹑《xx》等。
(五)太簇调
调式名称﹕太簇调﹑夷则调﹑慢宫调等。
定弦方法﹕以正调为基础慢一﹑三﹑六弦﹐使五弦九徽泛音与三弦十徽泛音等高﹐使三弦九徽泛音与一弦十徽泛音等高﹐使三弦九徽泛音与六弦七徽泛音等高。
代表琴曲﹕《获麟操》等。
(六)慢商调
调式名称﹕慢商调
定弦方法﹕以正调为基础慢二弦﹐使二弦与一弦等高。
代表琴曲﹕《xx》
(七)无射调
调式名称﹕无射调﹑紧五慢一调等。
定弦方法﹕以正调为基础紧五弦慢一弦﹐使五弦九徽泛音与三弦十徽泛音等高﹐使一弦七徽泛音与五弦散音等高。
代表琴曲﹕《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龙朔操》等。
(八)凄凉调
调式名称﹕凄凉调﹑xx商调等。
定弦方法﹕以正调为基础紧二﹑五弦﹐使五弦九徽泛音与三弦十徽泛音等高﹐使五弦七徽泛音与二弦九徽泛音等高。
代表琴曲﹕《离骚》﹑《屈原问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