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调式
古琴的五音征调与十二律旋宫弦法

古琴的五音正调与十二律旋宫弦法古琴的五音正调,简称正调,也称宫调、正宫调、正弦调、五音调,在诸多琴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谱中凡写着宫、商、角、徵、羽五音(也称五调)的,皆用正调弦法弹奏,十二律旋宫也是从正调起始,各种外调亦无不以正调为准转弦。
但是,关于正调的定弦法,是以一弦为宫还是以三弦为宫?黄钟是在一弦还是在三弦?古代的琴人乐家有不同的看法,现代的琴人又多不论孰是孰非。
传统古法究竟怎样?古琴十二律旋宫,姜白石是以仲吕均为准,用紧弦、慢弦完成的;而以徐理为代表的一派,是从黄钟均起,全用紧弦完成的;清人王坦又主张废除旧调名,以转弦后三弦之声名调。
究竟哪种办法较为妥善?一、关于古琴的五音正调古琴正调的定弦法,从现存史料看,总括起来有下列三种不同的说法:(一)以三弦为宫、三弦为黄钟,七条弦的五音序列为:徵羽宫商角徵羽林南黄太姑林南明人朱载堉持此说。
(二)以三弦为宫、一弦为黄钟,七条弦的五音序列为:徵羽宫商角徵羽黄太仲林南黄太宋人姜白石、杨缵、徐理,元人陈敏子等持此说。
(三)以一弦为宫,一弦为黄钟,七条弦的五音序列为:宫商角徵羽宫商黄太姑林南黄太宋人聂崇义,清人曹庭栋、汪绂等持此说。
事实上,自古至今古琴都是以三弦为宫、一弦为黄钟的仲吕均作为正调的,即上列三种的第二种。
古人为什么以仲吕均为正调,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个是宫音的位置,一个是几弦为黄钟。
先说宫音的位置。
正调是以一弦为宫还是以三弦为宫,还得从三分损益法说起。
我们都知道,记载三分损益律最早的是《管子》,约成书于春秋后期。
《管子·地员》中关于生律法的记载是先益后损的。
它说:"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
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
(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
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成羽。
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
"把这段话列成算式即是:(1×3×3×3×3)=81 宫(黄钟)81+81÷3=108 徵108-108÷3=72 商72+72÷3=96 羽96-96÷3=64 角以上各数都是弦长的比例。
古琴的几种调式和定弦教案资料

古琴的几种调式和定弦古琴的几种调式和定弦一﹑正调的定弦(一)所谓正调所谓正调﹐是从古至今最常用﹑最主要的调式。
正调是琴的基本调式。
正调亦称宫调﹑正宫调﹑黄钟调﹑仲吕调等。
其一至七弦的音高分别为 Sol﹑La﹑Do﹑Re﹑Mi﹑Sol﹑La (5612356)。
大部分琴曲都是正调琴曲﹐其最具代表性的有﹕《平沙落雁》﹑《流水》﹑《梅花三弄》﹑《渔樵问答》等。
另有《醉渔唱晚》﹑《忆故人》等琴曲也借此调弹奏。
(二)正调定弦一般古琴的定弦﹐往往只调整相对音高。
所以﹐古琴定弦时﹐往往采取两弦对应调整的方式。
运用散音﹑按音﹑泛音都可以定弦。
以下就介绍三种简单的定弦方法﹕(1)散音定弦以耳听方式直接定弦。
自一弦至七弦音高为5612356 。
(2)按音定弦七弦散音应与四弦九徽按音等高。
六弦散音应与四弦十徽按音等高。
五弦散音应与三弦十徽八分按音等高。
四弦散音应与二弦十徽按音等高。
三弦散音应与一弦十徽按音等高。
二弦七徽按音应与七弦散音等高。
一弦七徽按音应与六弦散音等高。
七弦九徽按音应与五弦散音等高。
六弦十徽按音应与三弦散音等高。
五弦十徽按音应与二弦散音等高。
(3)泛音定弦七弦七徽泛音应与四弦九徽泛音等高。
四弦十徽泛音应与六弦九徽泛音等高。
六弦七徽泛音应与三弦九徽泛音等高。
三弦十一徽泛音应与五弦十徽泛音等高。
五弦七徽泛音应与二弦九徽泛音等高。
四弦七徽泛音应与一弦九徽泛音等高。
一弦七徽泛音应与六弦散音等高。
二弦七徽泛音应与七弦散音等高。
二﹑主要的外调(一)所谓外调所谓外调﹐指除正调以外的其他调式。
在琴曲中﹐各种外调的应用﹐都较正调为少。
但外调的应用﹐在琴曲中也非常常见。
很多重要琴曲﹐都是以外调操弹。
琴的外调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蕤宾调﹑慢角调﹑清商调﹑太簇调﹑慢商调﹑无射调﹑凄凉调等。
以下就对最主要的几种外调﹐作一些简要的介绍。
(二)蕤宾调调式名称﹕蕤宾调﹑金羽调等。
定弦方法﹕以正调为基础紧五弦﹐使五弦九徽泛音与三弦十徽泛音等高。
古琴的调弦方法介绍

古琴的调弦方法介绍
古琴的调弦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1. 散音定弦法:先将七根弦的音调大致调整到相应的音高,然后按照五声音阶的顺序,依次弹奏每根弦的散音,调整弦的音高,使其与相应的音高相符。
2. 按音定弦法:先将七根弦的音调大致调整到相应的音高,然后按照五声音阶的顺序,依次弹奏每根弦的按音,调整弦的音高,使其与相应的音高相符。
3. 泛音定弦法:先将七根弦的音调大致调整到相应的音高,然后按照五声音阶的顺序,依次弹奏每根弦的泛音,调整弦的音高,使其与相应的音高相符。
4. 相对音高定弦法:先将七根弦的音调大致调整到相应的音高,然后按照五声音阶的顺序,依次弹奏相邻两根弦的散音,调整弦的音高,使其音程关系与相应的音程相符。
需要注意的是,在调弦时应该使用合适的调音工具,如调音器或调音软件,以确保弦的音高准确。
同时,在调弦时应该注意保护琴弦,避免过度拉伸或扭曲,以免影响弦的寿命和音质。
略论古琴的五音正调与十二律旋宫弦法

略论古琴的五音正调与十二律旋宫弦法略论古琴的五音正调与十二律旋宫弦法丁纪园古琴的五音正调,简称正调,也称宫调、正宫调、正弦调、五音调,在诸多琴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谱中凡写着宫、商、角、徵、羽五音(也称五调)的,皆用正调弦法弹奏,十二律旋宫也是从正调起始,各种外调亦无不以正调为准转弦。
但是,关于正调的定弦法,是以一弦为宫还是以三弦为宫?黄钟是在一弦还是在三弦?古代的琴人乐家有不同的看法,现代的琴人又多不论孰是孰非。
传统古法究竟怎样?古琴十二律旋宫,姜白石是以仲吕均为准,用紧弦、慢弦完成的;而以徐理为代表的一派,是从黄钟均起,全用紧弦完成的;清人王坦又主张废除旧调名,以转弦后三弦之声名调。
究竟哪种办法较为妥善?本文就对这些问题,略陈一管之见,谨作引玉,以就教于海内外琴家学者。
一、关于古琴的五音正调古琴正调的定弦法,从现存史料看,总括起来有下列三种不同的说法:(一)以三弦为宫、三弦为黄钟,七条弦的五音序列为:徵羽宫商角徵羽林南黄太姑林南明人朱载堉持此说。
(二)以三弦为宫、一弦为黄钟,七条弦的五音序列为:徵羽宫商角徵羽黄太仲林南黄太宋人姜白石、杨缵、徐理,元人陈敏子等持此说。
(三)以一弦为宫,一弦为黄钟,七条弦的五音序列为:宫商角徵羽宫商黄太姑林南黄太宋人聂崇义,清人曹庭栋、汪绂等持此说。
事实上,自古至今古琴都是以三弦为宫、一弦为黄钟的仲吕均作为正调的,即上列三种的第二种。
古人为什么以仲吕均为正调,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个是宫音的位置,一个是几弦为黄钟。
先说宫音的位置。
正调是以一弦为宫还是以三弦为宫,还得从三分损益法说起。
我们都知道,记载三分损益律最早的是《管子》,约成书于春秋后期。
《管子·地员》中关于生律法的记载是先益后损的。
它说:"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
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
(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
古琴的几种调式和定弦

古琴的几种调式和定弦一﹑正调的定弦(一)所谓正调所谓正调,是从古至今最常用﹑最主要的调式。
正调是琴的基本调式。
正调亦称宫调﹑正宫调﹑黄钟调﹑仲吕调等。
其一至七弦的音高分别为sol﹑la﹑do﹑re﹑mi﹑sol﹑la (5612356)。
大部分琴曲都是正调琴曲,其最具代表性的有:《平沙落雁》﹑《流水》﹑《梅花三弄》﹑《渔樵问答》等。
另有《醉渔唱晚》﹑《忆故人》等琴曲也借此调弹奏。
(二)正调定弦一般古琴的定弦,往往只调整相对音高。
所以,古琴定弦时,往往采取两弦对应调整的方式。
运用散音﹑按音﹑泛音都可以定弦。
以下就介绍三种简单的定弦方法:(1)散音定弦以耳听方式直接定弦。
自一弦至七弦音高为5612356。
(2)按音定弦七弦散音应与四弦九徽按音等高。
六弦散音应与四弦十徽按音等高。
五弦散音应与三弦十徽八分按音等高。
四弦散音应与二弦十徽按音等高。
三弦散音应与一弦十徽按音等高。
二弦七徽按音应与七弦散音等高。
一弦七徽按音应与六弦散音等高。
七弦九徽按音应与五弦散音等高。
六弦十徽按音应与三弦散音等高。
五弦十徽按音应与二弦散音等高。
(3)泛音定弦七弦七徽泛音应与四弦九徽泛音等高。
四弦十徽泛音应与六弦九徽泛音等高。
六弦七徽泛音应与三弦九徽泛音等高。
三弦十一徽泛音应与五弦十徽泛音等高。
五弦七徽泛音应与二弦九徽泛音等高。
四弦七徽泛音应与一弦九徽泛音等高。
一弦七徽泛音应与六弦散音等高。
二弦七徽泛音应与七弦散音等高。
二﹑主要的外调(一)所谓外调所谓外调,指除正调以外的其他调式。
在琴曲中,各种外调的应用,都较正调为少。
但外调的应用,在琴曲中也非常常见。
很多重要琴曲,都是以外调操弹。
琴的外调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蕤宾调﹑慢角调﹑清商调﹑太簇调﹑慢商调﹑无射调﹑凄凉调等。
以下就对最主要的几种外调,作一些简要的介绍。
(二)蕤宾调调式名称:蕤宾调﹑金羽调等。
定弦方法:以正调为基础紧五弦,使五弦九徽泛音与三弦十徽泛音等高。
代表琴曲:《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欸乃》等。
古琴定音定弦定调表

古琴定音定弦定调表如下:
正调定弦法:以三弦为宫音(相当于do),从第一弦到第七弦依次为徽、羽、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sol、la、do、re、mi、sol、la,通常叫做正调。
在常见的古琴有效长为100cm~113cm时,在今天通常使用的新制琴弦的粗细,张力承受幅度条件下,把第五弦定为A。
这样,"正调"七条弦的音高是CDF
GAcd。
C调定弦弦式(慢三弦定弦):将F调弦式的三弦F音降低一个小二度为E音。
降B调定弦弦式(紧五弦定弦):将F调弦式的五弦升高一个小二度。
降E调定弦弦式(紧二五七弦定弦):将F调弦式二、五、七弦各升高一个小二度。
D调定弦弦式(慢一三四六弦定弦):将F调弦式一、三、四、六弦各降低一个小二度。
G调定弦弦式(慢一三六定弦):将F调弦式一、三、六弦各降低一个小二度。
古琴调音方法

古琴调音方法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韵美感。
在演奏古琴之前,调音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正确的调音不仅可以确保演奏的音准准确,还能够保护古琴的琴弦和琴身。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古琴调音方法,希望对广大古琴爱好者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古琴的调音原理。
古琴一般有七根琴弦,分别为宫、商、角、徵、羽、黄、调。
这七根琴弦所发出的音高分别为1、2、3、5、6、1、2,即音阶中的1、2、3、5、6、1、2。
在调音时,需要根据这些音高来调整琴弦的张力,使之达到标准音准。
第一种调音方法是使用调音器。
调音器是一种便捷而准确的调音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调整琴弦的音高。
使用调音器时,我们只需要将调音器夹在琴弦上,然后弹奏琴弦,调音器就会显示出当前的音高。
根据显示的音高,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琴弦的张力来达到标准音准。
调音器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调音准确,适合初学者和快速调音的场合。
第二种调音方法是使用音叉。
音叉是一种古老的调音工具,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共鸣来判断音高。
使用音叉调音时,我们只需要将音叉敲击或摩擦,然后将其放在琴弦上,当琴弦共鸣时,可以听到琴弦和音叉发出的声音是否一致。
通过比较音叉和琴弦的音高,可以调整琴弦的张力,使之达到标准音准。
音叉调音的优点是不需要电源,适合在没有电源的场合使用。
第三种调音方法是使用相对调音法。
相对调音法是指根据已调好的琴弦来调整其他琴弦的音高。
通常我们会选择宫、商、角三根琴弦作为基准,然后根据这三根琴弦来调整徵、羽、黄、调四根琴弦的音高。
相对调音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需要额外的调音工具,适合在没有调音器或音叉的情况下使用。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调音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调音技巧,比如使用和声法、对比法等。
无论采用何种调音方法,都需要注意保持耳朵的敏感度,时刻关注音准的变化。
另外,调音时需要轻柔地调整琴弦的张力,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琴弦断裂或琴身损坏。
总之,正确的调音是古琴演奏的基础,也是保护古琴的重要手段。
古琴应该怎样调音-古琴调音方法

古琴应该怎样调音-古琴调音方法古琴常见调有五种,可以分为主调和外调。
其中主调又称正调,于西方乐理中又称F调。
而常见外调有四种,分别为降B调(紧五弦)、C调(慢三弦)、降E调(紧二、五、七弦)、G调(慢一、三、六弦)。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古琴调音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降E调(紧二、五、七弦)的调弦方法即在紧五弦的基础上,先将七弦五徽泛音升高与五弦四徽泛音同高,再将二弦五徽泛音升高与五弦七徽泛音同高。
降B调(紧五弦)的调弦方法在正调的基础上,将五弦升高半度音。
即将五弦五徽泛音调至与三弦四徽同高。
C调(慢三弦)的调弦方法在正调基础上,将三弦降低半度音。
即将三弦四徽泛音降至与五弦五徽泛音同高。
F调(正调)的调弦方法第一步,先调其中一根弦,通常我们将五弦定为A音。
可以借助调音器或电话免提的声音,先调好五弦,这里是利用散音。
第二步,利用五弦调七弦,将七弦五徽的泛音与五弦四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第三步,利用七弦调四弦,将四弦五徽的泛音与七弦七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第四步,利用四弦调六弦,将六弦五徽的泛音与四弦四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第五步,利用六弦调三弦,将三弦五徽的泛音与六弦七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第六步,利用五弦调二弦,将二弦五徽的泛音与五弦七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第七步,利用四弦调一弦,将一弦五徽的泛音与七弦七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G调(慢一、三、六弦)的调弦方法在慢三弦的基础上,将六弦七徽泛音降至与三弦五徽泛音同高,再将一弦四徽泛音降至与三弦五徽泛音同高。
以上即为五种常见调的泛音调音方法,在此笔者只是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方便大家调音。
但是初学者可能会问如何辨音,如何判断音的高低?这个,我们主要依据参考音,比如F调的第二步,利用五弦调七弦,那么五弦就是参考音,当两者振动余音(波长)吻合,仿若一音,很清晰,则说明调准。
反之,如果两弦泛音尾音混淆不清晰,余音有嗡嗡声,很混乱,是两个不同的音,则说明未校准。
至于琴弦的调高调低,那是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度,顺时针拧琴轸则琴弦变松,音高变低,反之则变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铭乐堂古琴会馆
古琴调式
古琴律调
三分損一生南呂,得五寸三分三釐三豪;南呂三分益一生姑洗,得七寸一分一釐
一豪;姑洗三分損一生應鐘,得四寸七分四釐;應鐘三分益一生蕤賓,得六寸三分二釐;蕤賓三分益一生大呂,得八寸四分二釐七豪;大呂三分損一生夷則,得五寸六分
一釐八豪;夷則三分益一生夾鐘,得七寸四分九釐一豪;夾鐘三分損一生無射,得四
寸九分九釐四豪;無射三分益一生仲呂,六寸六分五釐九豪,以上便是十二律相生。
˙有人以為仲呂無法還生黃鐘,因而創立轉生四十八律,合原有之十二律為六十律。
其實這樣的方法計算,本來就有除不盡的時候,人力只能求得近似值,互相運算時可
以靈活用,不用拘泥除不盡的數字。
因為音律識自然之天籟,本相生周轉,非數理可
能盡。
˙琴弦雖然有七條,但是一六、二七同音,所以有只五正音,而調有五。
而論調的
方式有兩種,一是「三弦為宮說」,即是以第三弦為基準音:三弦為宮是為黃鐘調,
又曰宮調(C大調);當四弦為宮時,為太簇調,又曰商調(D大調);五弦為宮時,為仲呂調,又曰角調(E大調);一六弦為宮時,為林鐘調,又曰徵調(G大調);
二七弦為宮時,為無射調,又曰羽調(A大調)。
˙另是主「一弦為宮說」,即是以第一弦為基準音:一六弦為宮時,為黃鐘均,又
曰宮調;二七弦為宮調時,又曰夾鐘均,又曰商調;三弦為宮時,為仲呂均,又曰角調;四弦為宮調時,為夷則均,又曰徵調;五弦為宮時,曰無射均,又曰羽調。
一般
是以「三弦為宮說」為主。
以下以數字表示琴弦,括弧中代表其唱名,一一標示:˙黃鐘調(與大呂同調)
一(徵)二(羽)三(宮)四(商)五(角)六(徵)七(羽)
˙太簇調(與夾鐘、姑洗同調)
一(角)二(徵)三(羽)四(宮)五(商)六(角)七(徵)
˙仲呂調(與蕤賓同調)
一(商)二(角)三(徵)四(羽)五(宮)六(商)七(角)
铭乐堂古琴会馆
˙林鐘調(與夷則、南呂同調)
一(宮)二(商)三(角)四(徵)五(羽)六(宮)七(商)
˙無射調(與應鐘同調)
一(羽)二(宮)三(商)四(角)五(徵)六(羽)七(宮)
˙琴分為上中下三準,從岳山到四徽為上準,四徽到七徽為中準,七徽下到龍齦維下準。
每一準都具有五正二變共七音。
中準的各音長度為下準各音之一半,上準又等於中準之半。
如果以宮弦為例:散音為黃鐘(C),十三徽外為太簇(D),十徽九分為姑洗(E),十徽為仲呂(F),九徽為林鐘(G),七徽九分為南呂(A),七徽三分為應鐘(B)。
而中上二準,亦如此類推。
(見下表)
˙黃鐘調(與大呂同調)
˙太簇調(與夾鐘、姑洗同調)
铭乐堂古琴会馆
˙仲呂調(與蕤賓同調)
铭乐堂古琴会馆˙林鐘調(與夷則、南呂同調)
˙無射調(與應鐘同調)
铭乐堂古琴会馆
而其間調之轉換有二法,分慢宮法及緊角法,經層層轉換後皆可週而復始。
慢宮法為鬆某調之宮音一律,變為另一調之角音,又名慢宮變角法。
如黃鐘調變為林鐘調時,黃鐘絃為宮,林鐘調一六絃為宮,而將黃鐘調之第三絃慢一律,即成為林鐘調。
而黃鐘調的第三絃,即變成林鐘調的角絃。
緊角法為某一調之角音,變而為他調的宮音。
如由黃鐘調轉為仲呂調,仲呂調五絃為宮,所以將黃鐘調五絃緊一律,即變為仲呂調,而黃鐘調的第五絃,即成為仲呂調的宮絃。
其間轉換,如下所列:
˙慢宮變角法(皆慢一律)
黃鐘慢三絃而為林鐘
林鐘慢一六絃為太簇
太簇慢四絃而為無射
無射慢二七絃為仲呂
仲呂慢五絃而為黃鐘
˙緊角變宮法(皆緊一律)
黃鐘緊五絃而為仲呂
仲呂緊二七絃為無射
無射緊四絃而為太簇
铭乐堂古琴会馆
太簇緊一六絃為林鐘
林鐘僅三絃而為黃鐘
由以上可以看出,此二法實為相互運用,一正一反,如黃鐘慢宮為林鐘,反之則林鐘緊角為黃鐘,其餘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