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教学课件 - 陈国辉、迟旭升,东北财大出版

合集下载

校园网-基础会计第五章陈国辉 迟旭升 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配套讲义

校园网-基础会计第五章陈国辉 迟旭升 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配套讲义

第一节: 第一节:记账方法及其分类
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费用) 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 负债 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就会计对象这五种要素来说,经济业务的类型又会在原来九种基础上增加 以下几种:(10)资产与收入同增;(11)负债与收入此减彼增;(12)所有 者权益与收入此减彼增;(13)费用与收入同增;(14)费用与资产的此增彼 减;(15)费用与负债同增;(16)费用与所有者权益同增
第一节: 第一节:记账方法及其分类
二、复式记账法
1、概念: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 、概念 系的账户以相等的金额进行记录。 2、原理: 、原理
(1)会计对象可以概括为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要素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都是 资金运动的一个具体环节; (2)资金运动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都有它的起点和终点,也就是它的来龙去脉或经济业务的相互联系; (3)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表现为相互联系的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每一项目则设置一个账户, 各项目数量的增减变化就至少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的账户中记录。 (4)在复式记账法下,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至少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记录。
第五章: 第五章:借贷记账法
第一节: 第一节:记账方法及其分类 第二节: 第二节:借贷记账法
第一节: 第一节:记账方法及其分类
一、单式记账法
概念: 概念:单式记账法是指只记录现金的收付业务以及应收应付款的结算业务,
并且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特点: 特点
( 1 )对涉及应收、应付的现金的收付业务,要在两个账户中记录,既要记应收应付款的增减, 又要记现金的增减; ( 2 )对于其他经济业务都只在一个账户中记录或不予以记录(有关实物的收发); ( 3 )会计科目设置不完整,账户记录之间没有相互联系。

基础会计第六版PPT-东北财大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

基础会计第六版PPT-东北财大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

经营发展趋势
会计 主体
持续经营
★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的前提
(三)会计分期假设 1. 定义: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 人为的把持续经营过程划分为若干期间,目的是及时进行会计报告。 ★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会计 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度
季度
半年度
年度
2.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 ★ 明确了会计的计量方法。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 于综合和比较。 【例】 ★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会计要素
1月1日 月度
季度 会计中期
半年度
12月31日 会计年度
2.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 ★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明确了何时记账、算账和报账问题 ★ 界定了本期、前期和后期等概念,可以准确提供各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料, 也便于进行各期会计信息的对比。
会计 主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基础条件
会计
处理 基础
确认、计量要求
质量 要求
前提 条件
会计核算:对交易或事项进行处理的过程。会计核算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明确质 量要求和确认计量要求,确定处理基础等
第一节 会计假设
一、含义 会计假设也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而 对会计核算所处的空间范围、时间范围、基本程序和计量方法所做的合理设定。

《基础会计学教材》PPT课件

《基础会计学教材》PPT课件
(五)费用 Expenses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 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 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一般包括: 1. 生产经营费用 2. 期间费用
会计ppt
30
三、会计要素 Accounting Elements
(六)利润 Net Income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 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 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 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会计ppt
31
会计要素的特性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时点、静态 Point in time
收入、费用、利润 期间、动态 Period of time
会计ppt
32
第三节 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
一、会计的基本程序
计量
measurement
其主要内容是以“七大”会计核算方法为主线, 强 调以会计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
初学者要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会计ppt
6
学习“基础会计学”课程的要求
认真听课 认真阅读教材 认真做好练习题 认真上好实验课
会计ppt
7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会计学概述 会计核算前提与会计要素 会计程序与会计方法 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 过程分割为一定的期间。
为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提供了前 提条件。
会计期间分为:会计年度和会计中期(半年 度、季度和月度)
会计ppt
22
(四)货币计量 The Stable-Monetary-Unit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 计核算过程采用货币为计量 单位,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的计量单位。

《基础会计学教案》课件

《基础会计学教案》课件

《基础会计学教案》课件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目标解释会计的概念和作用阐述会计的目标和重要性1.2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介绍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讲解会计等式的原理和应用1.3 会计假设与会计基础阐述会计假设的内容和意义解释会计基础的概念和分类1.4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介绍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和标准分析会计信息质量对决策的影响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2.1 会计科目的分类与设置解释会计科目的概念和分类阐述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和方法2.2 会计账户的定义与作用介绍会计账户的概念和作用讲解会计账户的分类和特点2.3 会计分录与账户余额解释会计分录的概念和作用阐述账户余额的计算和分析方法2.4 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介绍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讲解会计账簿的定义和作用第三章:复式记账与会计分录3.1 复式记账原理解释复式记账的概念和原则阐述复式记账的优点和应用3.2 借贷记账法介绍借贷记账法的规则和特点讲解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和示例3.3 会计分录的编制解释会计分录的概念和作用阐述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和步骤3.4 会计分录的试算平衡讲解试算平衡的概念和原理阐述试算平衡的检查和调整方法第四章: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4.1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解释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作用阐述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和步骤4.2 利润表的编制介绍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讲解利润表的编制方法和步骤4.3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析解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析目的和意义阐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析方法和指标4.4 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讲解财务报表综合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分析财务报表综合分析的指标和结果第五章:会计循环与会计分期5.1 会计循环的概念和步骤解释会计循环的概念和作用阐述会计循环的步骤和流程5.2 会计分期的原则和方法介绍会计分期的概念和原则讲解会计分期的方法和应用5.3 会计期末的账务处理解释会计期末账务处理的概念和目的阐述会计期末账务处理的步骤和方法5.4 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发布介绍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发布流程讲解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发布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第六章:账户式会计账簿6.1 账户式会计账簿的结构与特点解释账户式会计账簿的概念和结构阐述账户式会计账簿的特点和作用6.2 日记账的编制与使用介绍日记账的概念和种类讲解日记账的编制方法和使用原则6.3 分类账的编制与使用解释分类账的概念和种类阐述分类账的编制方法和使用原则6.4 试算表的编制与分析解释试算表的概念和作用讲解试算表的编制方法和分析原则第七章: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7.1 会计凭证的编制与审核解释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阐述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和审核原则7.2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介绍会计账簿的概念和种类讲解会计账簿的设置方法和登记原则7.3 会计账簿的转记与调整解释会计账簿的转记和调整概念阐述会计账簿的转记和调整方法7.4 会计账簿的保管与销毁介绍会计账簿的保管和销毁规定讲解会计账簿的保管和销毁流程第八章:财务报表分析8.1 财务比率分析解释财务比率分析的概念和作用阐述财务比率分析的方法和指标8.2 现金流量分析介绍现金流量分析的概念和作用讲解现金流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8.3 财务报表综合分析解释财务报表综合分析的概念和作用阐述财务报表综合分析的方法和指标8.4 财务预测与预算讲解财务预测的概念和作用阐述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和步骤第九章:会计信息技术的应用9.1 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分类解释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和作用阐述会计信息系统的分类和应用9.2 会计软件的选择与使用介绍会计软件的概念和种类讲解会计软件的选择方法和使用原则9.3 电子会计账簿与电子报表解释电子会计账簿和电子报表的概念阐述电子会计账簿和电子报表的特点和应用9.4 会计信息技术的优缺点与发展趋势分析会计信息技术的优缺点和影响讲解会计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章:会计规范与会计职业10.1 会计规范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会计规范的概念和内容阐述会计规范的作用和重要性10.2 会计职业道德与准则介绍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内容讲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准则和规范10.3 会计从业资格与继续教育解释会计从业资格的概念和条件阐述会计继续教育和培训的要求和内容10.4 会计职业的发展与挑战分析会计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讲解会计职业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会计的定义与目标会计的定义和作用是理解会计学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

第3章会计核算基础PPT课件

第3章会计核算基础PPT课件

(2)关于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要求的原则 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要求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
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 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 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 (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 出。”
制作:赵爱玲
记账、算账和报账。 ◆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提供会计信息。
◆使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等会计原则 的建立成为可能。
制作:赵爱玲
(4)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的定义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之以实物量、 劳动工时等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的 生产经营活动。解决了会计核算的方法。
◆采用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
要义在于: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 和费用,而不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 计资产的价值.
前提 条件
核算范围 核算内容 核算程序 核算方法
会计 核算
制作:赵爱玲
二、会计假设的内容
(1)会计主体假设 1)会计主体假设的定义 ◆会计所服务的特定的经济组织。 ◆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B 会计 主体
A 会计 主体
C 会计 主体
制作:赵爱玲
D 会计 主体
2)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核算的空间范围,解决了会计核算 谁的经济业务、为谁记账的问题。
制作:赵爱玲
2)确立货币计量前提的意义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 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
◆使历史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等会计原则 的建立成为可能。
制作:赵爱玲
第二节
会计原则
一、会计原则的含义 ◆在会计核算前提条件下会计核算提供

基础会计第六版PPT-东北财大第七章 成本计算

基础会计第六版PPT-东北财大第七章 成本计算

一、原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 (一)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
原材料采购成本=买价+采购费用 买价: 供应单位开具的购货发票上标明的货物价格。 采购费用包括: (1)运杂费。 (2)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3)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4)购入原材料应负担的税金和其他费用。
(二)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
原材料的买价: 一般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相应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采购费用: 能直接分清受益对象的,应直接计入相应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不能直接分清受益对象, 且费用金额较大,间接计入相应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不能直接分清受益对象,且费用 金额较小, 列入管理费用。
二、成本计算的意义
1.取得企业的实际成本资料,并据以确定实际成本同计划成本的差异,考核成本计划 的完成情况,分析成本升降的原因,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2.反映和监督企业各项费用的支出,揭露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奖优罚劣,及 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管理。
3.为企业进行下一期各项成本指标的预测和规划,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二、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首先,应确定成本计算期,产品成本计算通常是定期按月进行的。对于单件小批生产, 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也可把产品生产周期作为成本计算期。 其次,应按产品品种或批次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然后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应计入产品 生产成本的生产费用分配计入各相应产品,计算其制造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这些具体的成本计算方法,将在成本会计学中讲述,本课程不再涉及。
三、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产品销售成本即主营业务成本,是指已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根据已售产品的数量乘以 产成品平均单位成本计算求得。 平均单位成本的确定,可采用加权平均法、 先进先出法和个别计价法等计价方法。
复习思考题

基础会计第六版PPT-东北财大第十二章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基础会计第六版PPT-东北财大第十二章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 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 ★ 全国优秀畅销书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国家级重点学科 •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系列教材
基础会计(第六版)
陈国辉 迟旭升 主编
第十二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概述 第二节 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第四节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第五节 日记总账核算程序
【例12-1】
科目名称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在途物资 原材料 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 长期待摊费用 在建工程
管理费用
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应交税费 应付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 合计
2×18年6月
科目(记账凭证)汇总表
借方 85 080
0 83 200 83 200 2 400
0 6 000 130 000
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根据各种记账凭证先定期按会计科目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然后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 账,并定期编制会计报表的账务处理程序。
一、凭证、账簿的种类与格式
独特的做法是要设置“科目汇总表”这种具有汇总性质的记账凭证。
二、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
科目汇总表是根据专用记账凭证(或通用记账凭证)汇总编制而成的。 基本的编制方法:将全部记账凭证,按照相同会计科目进行归类,定期汇总每一个账户的 借、贷双方的发生额,将其填列在科目汇总表的相应栏内。根据该表汇总的各科目借、贷 方发生额的合计数,登记相应总分类账的借方或贷方。
收款凭证
专用记账凭证
种类
记账凭证
付款凭证 转账凭证 汇总收款凭证
汇总
汇总记账凭证
汇总付款凭证
账簿
汇总转账凭证
日记账 (格式一般为借、贷、余三栏式)
种类
总分类帐 (格式一般为借、贷、余三栏式)

东北财经大学基础会计课件教学教材

东北财经大学基础会计课件教学教材
1.反映经济业务,提供会计信息。 2.监督经济过程,维护财经纪律。 3.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
二、会计的作用 (一)基本含义
●是指会计的各项职能在实现之后所产生 的效果。
(二)基本内容
●为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信息 ●为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和管理提供信息 ●为投资者进行经济决策提供信息 ●保证投资者投入资产的安全完整
2.会计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
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 发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生产“过程越是按照社会的规 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 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 记就越是必要。” --马克思
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
会计的含义即对会计的定义。在 本节中主要介绍了我国两种比较有代 表性的观点。 一、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方法
会计萌芽阶段 古代会计阶段 近代会计阶段 现代会计阶段
奴隶社会以前的会计,标志:没有专 门的会计职业
奴隶社会--15世纪的会计,标志:会 计职业的出现、会计名词的产生
15世纪以后-- 20世纪50年代的会计,标 志:复式记账法的诞生、注重财务收支 核算。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会计,标志:管理 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电子计算机在会 计上的应用等。
投资者和债 权人等
国家宏观经济管 理部门
会计 信息
其他方面
企业内部的经 营管理者
第五节 会计的方法
一、基本含义 ◆反映、监督会计对象的手段 ◆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
复杂生 产活动
生产活动 会计活动
会计逐渐 从生产职能 中分离,成 为独立职能
结论:对生产活动的管理是会计 产生的根本动因。
二、会计是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会计职能与目标
•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 功能
核算 职能 监督 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
核算职能
• 提供会计信息
确认 输入 计量
转换
记录
报告
输出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特点
有科学完整的方法
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会计监督职能
有据可依
特点
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合理、合法、有效性监督 二者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 计核算质量的保障

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
一、会计信息系统论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会计学界,将会计的本质定义为会计信息系统。我国较早接受这一观 点的是余绪缨教授,他编写的《管理会计》教材是该领域的模板。我国持“会计信息论” 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葛家澍、唐予华教授。 二、会计管理活动论 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我国最早提出管理活动论的是杨纪琬、阎达五教授。 三、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单位等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 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也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特点: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会计对象: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活动(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 会计基本职能:反映和监督(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会计本质:经济管理活动 四、会计的属性 具有双重属性:技术性、社会性 五、会计学及其分支 见教材
“近代会计之父”
——卢卡· 帕乔利
(Luca Pacioli)
巴氏认为, 凡是希望获得经营成功的商人应具备三个条件: ● “其中最主要的是现款,或某些与此等值的经济实力”; ● “商人必须是精明的会计人员和敏捷的数学家”; ● “所有商业事务必须采取有条不紊的方式加以记录,应该使用 借贷记账法,因为借贷记账法是记录经商活动的最有效的方法” 奠定了现代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石 《簿记论》所体现的会计目的、会计假设和会计要素等基本思 想仍然是现代会计学者致力于探讨的核心问题。 复式记账(簿记)方法诞生500余年来一直沿用至今,不能不 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中国十大会计名家
7.易庭源:与常勋先生一起成为我国没有博导名份而具 博导水准的会计名家。资金平衡论、利润分块论、成 本时空观奠定其在我国会计领域的高尚地位。他儿子 是易中天。 8.安绍芸:新中国会计界著名“秘书”。 9.郭道扬: 会计史学家,中国会计扬名国外的主要参与 人之一,会计领域最高产、最全面的专家之一。十五 会计国家级定点重点出版物《会计史教程》总撰稿人 。 10.余绪缨:中国管理会计奠基人。他还是经济学家, 对管理也颇有建树。
中国十大会计名家
1. 娄尔行:培养了曾任上海财大校长的汤云为、现任证监委首席会计 师张为国。 2. 葛家澍:信息系统论的代表人物,实现中国会计的多个第一,在会 计准则与会计理论研究两个领域为我国会计国际化、特色化做出注 目贡献。 以上两位是新中国最早的两位会计学博导。 3. 阎达五:培养了首任证监会首席会计师汪建熙,扛起会计学北派大 旗并一手将人大会计系带到全国水准。管理活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之一(另一为杨纪婉)。 4. 杨纪婉:新中国会计事业的奠基人。 5. 常勋:在杨纪婉先生病期接任会计准则组长。是中国会计领域最强 的“翻译”。也是中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还是一个平 和的老人,捐出一座学校,继续发挥余热而不取分文。 6. 杨时展:会计思想家。其天下欲治计先治,天下欲乱计先乱的理财 观启迪一代会计人。
古代会计 近代会计
现代会计 现代会计又 称为预测、 决策会计, 其标志是二 十世纪二十 年代以来在 成本会计的 基础上形成 管理会计的 内容和体系
古代会计 主要表现 为官厅会计, 会计从业人 员多为各级 官厅、衙门 服务
近代会计又 称为企业会 计,其标志 是十四、十 五世纪复式 记账体系的 形成

古代会计 以“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而出现的会计 具有独立职能的会计 以政府会计为中心的会计 以企业为中心的会计 中国:西周时会计一词出现 有“司书”“司会” 会计的发展 账簿(唐朝) 四柱清册结账法(宋朝 ) 龙门账 (明清时期 )
西方:复式记账
近代会计阶段
(从15世纪中叶复式簿记产生~20世纪50年代) ●标志: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的《算术、 几何、比及比例概要》的出版。 意义:
•资料来源:康均“中国古代记账方法的发展”《财会学习》2007.2.
讨论:从会计的起源探讨会计的本质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会计起源于社会生产实践,是由生产实践的需 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會 合、增 西周,前1100-770年《周礼》 計 訁、十
二、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谢霖:中国的第一位CPA
谢霖先生1885年出生于江苏武进县,我国 会计界先驱,著名会计学家和会计教育家。中 国的第一位CPA,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创办 者。中国的执业会计师制度的引进者和奠基人 谢霖(字霖甫)于光绪三十一年赴日本留学, 攻读明治大学商科,对日本金融界所用银行簿 记理论与实务颇有研究,1909年毕业获商学学 士学位。1910年考取商科举人功名。 谢霖教授兼任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总会计师 职务期间,将借贷复式记账原理和中国实际情 况相结合,设计银行会计制度,将中国传统收 付记账改革为现金收付复式记账。全国工商企 业争相效法,使单式记账向复式记账迈出了关 键的一步,为借贷复式记账法在我国的运用打 下了坚实基础。

会计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复式记账法的广泛运用(14-16世纪)
1211年:佛罗伦萨银行开始采用威尼斯簿记法 1494年:卢卡.帕乔利出版《算数.几何.比及比例概要》 1581年:“威尼斯会计学院”诞生 1928年《立信会计学校》,1937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立信会计 专科学校》,复旦、厦大、南开等9所国立大学设有会计系,私立大 学有11所设会计系
会计的目标
1.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2.反映受托责任人履约情况
• 会计信息使用者:国家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 人、企业内部管理层、其它利益相关者。
第四节 会计的任务与作用
一、会计的任务
1.反映和监督会计主体对财经法规、会计准则等执行情况,维护财经 纪律; 2.反映和监督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济管理; 3.进行预测、决策
案例导入:佤族人对债权债务的处理
中国古代位于云南地区的佤族人把一根绳索高挂于墙上,用于记载 与清算债权、债务账目。他们将一根用来记数或记事的绳索分为三个区 间,分别代表放债数额、放债利息和放债时间等不同的反映内容。如在 绳的上部结出三个大结,便表示已借出去三元滇币,在中间结出一个大 结和一个小结,表示每半年应收一元半滇币的利息,而在绳的下部所结 出的三个大结和一个小结,则表示上述债务已经借出去三年半了。

会计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第一个会计师协会诞生 1854年苏格兰公正会计师协会诞生 -中国谢霖是第一个注册会计师 -正则、立信、徐永祚、公信四家 -潘序伦: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保送赴美留学,23年获 哈弗大学企管硕士,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商业经济博士,24年 秋回国,创办了事务所、会计学校、丛书、杂志、出版社。 民无信不立,取名立信
四大天王
娄尔行:培养了曾任上海财大校长的汤云为、 现任证监委首席会计师张为国。 葛家澍:信息系统论的代表人物,实现中国会 计的多个第一,在会计准则与会计理论研究两 个领域为我国会计国际化、特色化做出注目贡 献。 杨纪婉:新中国会计事业的奠基人。 阎达五:培养了首任证监会首席会计师汪建熙 ,扛起会计学北派大旗并一手将人大会计系带 到全国水准。管理活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另一为杨纪婉)。
使复式簿记广为传播,会计实现了由单式簿记 向复式簿记的转变,会计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现代会计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 )
● 标志:管理会计出现,使会计分解为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分工: ○管理会计:对内 ○财务会计:对外 ●背景: ○管理理论的突破
○计算机的产生
○两权分离
我国:
• 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工 作进入法治阶段。 • 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 《企业会计准则》。 • 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 有限公司执行的《企业会 计制度》。 • 2007年1月1日先在上市 公司中推行的39项企业会 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 审计准则。
基础会计学
教 材 主 编 出版社 《基础会计学》 陈国辉 迟旭升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刘丽丽教授
你为什么选择 学习会计专业 ??

会计知识 1 2 3 4 5 6 7 8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章 总 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基本 理论问题。要求懂得会计的概 念、职能、任务。了解会计核 算方法。
“近代会计之父”
——卢卡· 巴其阿勒 ——卢卡· 帕乔利
(Luca Pacioli )
意大利的一位修道士、教授、学者 。1494年,他在专著《算术、几何、比 及比例概要》的第二部分“簿记”中系 统的总结了当时流行于意大利的威尼斯 、佛罗伦萨等地的复式记账法。使其迅 速传遍欧洲各国,并陆续传播到世界各 地,引起了会计记账方法的变革,也标 志着会计理论的初步建立!
二、会计的作用
1.加强经济核算 2.提供会计信息
第五节 会计的方法
一、会计方法 1.会计核算方法(最基本) 2.会计分析方法 比较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3.会计检查方法 核对法、审阅法 等。 4.预测、决策方法等

会计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管理会计确立(20世纪40年代): -1911年泰勒出版《科学管理原理》,(墓碑上刻有“科学管理 之父泰勒”) ,美生产效率比英国平均提高1.5倍。 -科学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诞生,出现了会计与管理的结合,将管 理理论与会计结合,出现了“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差 异分析”、“责任会计”、“本量利分析”等专门方法,加入原 有的会计方法体系,加强了预测、决策。 -1952年在世界会计学年会上正式通过了“管理会计”专有名词 。1980年我国正式将其引入大学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