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歇后语》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歇后语教学教案模板

小学歇后语教学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歇后语的特点,学会积累和运用歇后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讨论、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歇后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歇后语的定义和特点。

2. 歇后语的积累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歇后语的意义。

2. 正确运用歇后语。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歇后语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谜语:“两座青山相对立,一江河水向东流。

一家兄弟三人多,只差一个老二少。

”(答案:月亮),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类型的谜语?2. 引入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歇后语。

二、新课讲授1. 解释歇后语的定义:歇后语是一种由两部分组成的语言形式,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后缀,通常省略中间的词语,但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测出来。

2. 介绍歇后语的特点:简洁、形象、幽默、含蓄。

3. 展示一些常见的歇后语,如:“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井底之蛙”等,并解释其含义。

三、课堂活动1. 游戏环节:教师出示歇后语卡片,学生抢答后缀,答对者获得奖励。

2. 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自己知道的歇后语,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四、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歇后语的特点和意义。

2. 布置作业:收集至少五个歇后语,并解释其含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歇后语,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教师出示一个未完成的歇后语,如:“铁公鸡——”,引导学生完成。

二、新课讲授1. 讲解歇后语的来源和演变过程。

2. 介绍歇后语的分类,如:动物类、植物类、人物类、成语类等。

3.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歇后语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活动1. 表演环节:学生分组,根据所学歇后语编排一个小品或情景剧,展示给全班同学。

2. 应用环节:教师提供情境,学生运用所学歇后语进行表达。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歇后语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歇后语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歇后语活动歇后语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非常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资源。

它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歇后语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活动目标1.提高学生对于歇后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活动准备1.准备歇后语卡片,包括一些常见的歇后语和有趣的歇后语;2.准备一些与歇后语相关的游戏道具;3.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并邀请学生家长参加。

三、活动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歇后语引出活动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竞赛环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歇后语接龙比赛。

每组学生依次说出一张卡片上的歇后语,看哪一组说得最多、说得最好。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3.游戏环节:进行一些与歇后语相关的游戏,如猜歇后语、歇后语填空等。

通过游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歇后语。

4.展示环节: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歇后语和理由。

同时,教师和其他学生也可以给予评价和建议。

5.总结环节: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表扬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并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四、活动延伸1.将活动中常用的歇后语和有趣的歇后语制作成课件或卡片,供学生在课后学习和复习;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更多的歇后语,并在班级里分享;3.开展定期的歇后语交流活动,让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启发;4.将歇后语运用到作文中,让学生在写作中更好地运用歇后语这种语言形式。

五、活动反思在本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歇后语活动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参与度很高。

通过竞赛和游戏环节,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增强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学生们在展示和交流环节中,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通过活动延伸,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歇后语教学教案模板

小学歇后语教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歇后语的定义、特点,学会识别和运用歇后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游戏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运用歇后语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歇后语的定义、特点,学会识别和运用歇后语。

2. 教学难点:运用歇后语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歇后语卡片、小奖品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歇后语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有趣的图画,引导学生猜一猜图中是什么。

2. 学生根据图画猜测,教师揭晓答案,并引出歇后语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歇后语的定义、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歇后语的基本结构。

2. 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歇后语,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三)课堂活动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挑选一个歇后语进行讨论,探讨其意义和用法。

2. 游戏互动:教师出示一个歇后语,学生抢答其意义,答对者获得小奖品。

(四)巩固练习1. 学生自选一个歇后语,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出来。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歇后语的特点和用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课后作业1. 收集5个自己感兴趣的歇后语,并了解其意义和用法。

2. 尝试用歇后语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学生对歇后语的理解程度如何?3.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改进?注:本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小学校本课程_歇后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校本课程_歇后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歇后语》一、教学目标:1、了解歇后语的含义,体会歇后语的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特点;2、能够根据对歇后语的理解进行创编歇后语;3、激发学生对歇后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正确的理解歇后语,根据对歇后语的前半截理解能够创编后半截。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喜欢小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看完故事后会有两个小问题让大家回答:(1)故事里讲了谁在干什么?(2)他希望鱼儿怎么样?生(姜太公钓鱼)师:他希望鱼儿怎么样?生:(鱼儿自愿上钩)师:他钓鱼的钩是直的,希望鱼儿自愿上他的钩,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板书)像这样的语言形式我们称之为歇后语(板书)(二)新授1、了解歇后语的含义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歇后语的王国!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歇后语,请看大屏幕:找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从短文中你了解到什么?生()师:也就是说歇后语由几部分组成?生()师: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板书:前、后)形象的比喻、解释说明。

师:歇后语除了有两部分组成之外,你还了解到什么?生()师:就这个歇后语,我们歇去后半截,只说姜太公钓鱼,你们就能领会到什么意思?愿者上钩(鱼儿心甘情愿上他的钩)师:我们对歇后语有了简单的了解,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存在于一些小故事或生活实践中,请看这些歇后语,这是歇后语的前半截,自己读一读,找学生来读一遍,(你的声音真好听)师:呀!后半截的顺序被老师不小心打乱了,你能通过你的理解将它们正确的连载一起吗?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师:大部分都完成了,你能来做第一个吗?同意吗?你能来做第二个吗?···和你们都一样吗?(一样)自己读一遍,我来考验一下你们的默契度,男生读每个歇后语的前半截,女生读后半截(你们读的很有气势)男生配合默契,同桌之师:同学们的小火车开的又快又稳,开着火车进入下一战,老师带来了闯关小练习第一关:猜猜我是谁:这一关是看图片猜歇后语的环节,你如果想到了就立马站起来回答,(好,厉害,真是火眼金睛)成功过关。

歇后语教学设计

歇后语教学设计

歇后语教学设计引言:歇后语是我国传统的口头表达形式之一,它独特的语言形式和幽默诙谐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培养语言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利用歇后语进行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设计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歇后语教学设计。

一、设计目标1. 培养学生对歇后语的兴趣:通过有趣的歇后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歇后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词汇,通过学习歇后语,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词汇量。

3. 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学习歇后语需要学生进行思维反转和语言创造,通过学习歇后语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歇后语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歇后语的兴趣。

教师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歇后语进行示范,让学生感受歇后语的幽默和独特之处。

2. 学习: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歇后语,让学生跟读,并解释其含义。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学习和讨论,学习更多的歇后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歇后语,创造自己的歇后语。

3. 运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歇后语。

比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情境,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歇后语进行表演或写作。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歇后语。

4.巩固和评价:在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巩固练习,检查学生对歇后语的掌握程度。

可以通过口述、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和总结。

三、教学方法1. 演绎法:通过示范和引导学生跟读,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歇后语。

在跟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歇后语的结构和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2. 比较法:通过对比不同的歇后语,帮助学生理解歇后语的语言特点和含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歇后语,让学生自主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差异。

3. 创造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造自己的歇后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歇后语教案

歇后语教案

歇后语教案歇后语教案(2-3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歇后语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和用法。

3、积累歇后语,并能学会使用歇后语。

学习重难点掌握并应用歇后语特点进行练习。

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导学法、讨论法、表演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民间语言有很多鲜活诙谐的元素,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歇后语。

二、讲授新知(一)、歇后语的含义、特点和由来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

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

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礼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

”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二)、歇后语的分类,有各种分法。

常见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第一、谐音类。

如:二两棉花打絮——谈(弹)不上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唐僧念经——一本正(真)经空棺材出葬——目(木)中无人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

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有趣味。

第二、喻事类。

如:一个教师一路拳——各有各的打法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一肚子加减乘除——心中有数一盘象棋下两天——棋逢对手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锅汤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二锅头的瓶子——嘴紧打破沙锅——问到底二十一天孵不出小鸡——坏蛋十五个人聊天——七嘴八舌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

歇后语教案

歇后语教案

歇后语教案第一篇:歇后语教案第一单元歇后语第一课歇后语知识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歇后语,积累一些自己学过的歇后语。

2、了解有关的歇后语知识,增强学生学习歇后语的兴趣。

3、引导学生背会自己喜欢的歇后语。

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的歇后语知识,培养学生搜集积累歇后语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师激趣引入。

同学们老师说一句话,我说前半句你们对后半句行吗?(生:行)师:砌墙的砖头,后半句是——生|:后来居上。

师:同学们真棒,知道我们刚对的是什么吗?(生:歇后语)师: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歇后语吗?(指名学生2---4人汇报)师进行小结并引出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歇后语的知识。

(板书课题:歇后语知识)。

二、学习歇后语的知识1、同学们在刚才的学习中,老师知道大家积累了很多歇后语。

那么你们知道什么事歇后语吗?请大家打开书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相信大家读完书一定有不同的收获。

2、生读文师巡视。

3、师:读完了吗?谁来汇报一下你都读懂了什么?(指名生汇报,汇报的同时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4、师进行小结归纳。

5、师:大家知道了什么是歇后语,那么他是什么时间出现的呢?请大家自由的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完后同桌可以交流一下,你都学懂了什么?6、生学习课文,同桌交流学习成果。

7、指名学生汇报。

8、预设生1:歇后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语言形式,最早出现在唐代。

如:《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郑五歇后体”。

生2:歇后语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如:文中提到《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生3:老师我还知道《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呢,我讲给大家听。

9、师:大家学得真不错不但知道了它的由来,还能根据歇后语讲出对应的故事。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歇后语的特点,请大家一起读课文第三部分。

10、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11、小组交流歇后语具有哪些特点。

12、指名学生汇报,师适时进行引导。

小学校本课程《歇后语》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校本课程《歇后语》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歇后语》一、教学目标:1、了解歇后语的含义,体会歇后语的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特点;2、能够根据对歇后语的理解进行创编歇后语;3、激发学生对歇后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正确的理解歇后语,根据对歇后语的前半截理解能够创编后半截。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喜欢小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看完故事后会有两个小问题让大家回答:(1)故事里讲了谁在干什么?(2)他希望鱼儿怎么样?生(姜太公钓鱼)师:他希望鱼儿怎么样?生:(鱼儿自愿上钩)师:他钓鱼的钩是直的,希望鱼儿自愿上他的钩,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板书)像这样的语言形式我们称之为歇后语(板书)(二)新授1、了解歇后语的含义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歇后语的王国!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歇后语,请看大屏幕:找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从短文中你了解到什么?生()师:也就是说歇后语由几部分组成?生()师: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板书:前、后)形象的比喻、解释说明。

师:歇后语除了有两部分组成之外,你还了解到什么?生()师:就这个歇后语,我们歇去后半截,只说姜太公钓鱼,你们就能领会到什么意思?愿者上钩(鱼儿心甘情愿上他的钩)师:我们对歇后语有了简单的了解,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存在于一些小故事或生活实践中,请看这些歇后语,这是歇后语的前半截,自己读一读,找学生来读一遍,(你的声音真好听)师:呀!后半截的顺序被老师不小心打乱了,你能通过你的理解将它们正确的连载一起吗?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师:大部分都完成了,你能来做第一个吗?同意吗?你能来做第二个吗?···和你们都一样吗?(一样)自己读一遍,我来考验一下你们的默契度,男生读每个歇后语的前半截,女生读后半截(你们读的很有气势)男生配合默契,同桌之师:同学们的小火车开的又快又稳,开着火车进入下一战,老师带来了闯关小练习第一关:猜猜我是谁:这一关是看图片猜歇后语的环节,你如果想到了就立马站起来回答,(好,厉害,真是火眼金睛)成功过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歇后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懂得歇后语的特点和它的几种构成方式;较多地认识歇后语,积累并能记住更多的歇后语。

2、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灵活、恰当地运用歇后语。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歇后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懂得歇后语的特点和它的几种构成方式,积累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难点: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灵活、恰当地运用歇后语。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2个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歇后语,了解歇后语的特点。

积累歇后语。

教学难点: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灵活恰当地运用歇后语。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孩子们你们都学了哪些历史故事或是神话传说。

说的是什么意思?比方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学生讨论,并详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小总结学生的回答情况。

(课件出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体会歇后语说传承的丰富的历史文化。

)3、教师总结:像这样的词语都叫做歇后语。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有时也称作“俏皮话”。

二、探索歇后语的特点1、学生自由读文本中第133至135中的歇后语。

(说说你的发现,可以是形式上的,也可以是内容上的)。

(课件出示部分歇后语)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貂蝉唱歌——有声有声东吴招亲——弄假成真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李逵上阵——身先士卒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2、学生讨论交流歇后语的特点。

①(首先歇后语是有两部分组成。

其次前后的意思是有联系的,前半截是说事,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

第三,课件中所出示的歇后语来源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②教师总结: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板书:形象或事例——解释、说明)3、体会一下歇后语的特点。

①孩子们,其实我们学过的许多知识都可以说成歇后语,请看大屏幕!②指名读课件中所展示的歇后语,让学生细细体会一下歇后语的特点。

(课件出示部分歇后语)井底之蛙——目光短浅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对牛弹琴——白费劲飞蛾扑火——自取灭亡4、给歇后语找朋友。

(课件出示几个歇后语让学生找前后句。

)秋后的蚂蚱——()公鸡戴帽子——()鳄鱼的眼泪——()天下乌鸦——()铁公鸡——()()——都一样()——节节高()——胆子大()——一清二白三、联系生活,巧妙运用1、学生汇报刚刚积累的歇后语,并选择自己喜欢歇后语说句话。

师:亲爱的孩子们,刚刚大家认识并学会了许多歇后语,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看哪个组积累的歇后语最多。

(小组派代表背出不同的歇后语)师:是的,我们祖国的语言博大精深,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体会歇后语其中蕴含的魅力。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歇后语来说句话吧!2、学生自读歇后语,师引导学生怎么用。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简直就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3、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上歇后语说话。

例如:有一次,我在家里偷看电视,正看得起劲,妈妈回来了,我可真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再找几个学生说说,让学生在运用中体会歇后语的妙处。

4、师评价学生,用上歇后语(一连三座庙——妙妙妙)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读一读书上第133至135页中的歇后语,背诵自己喜欢的歇后语至少30句。

2、细细体会每一句歇后语的妙处,试着运用歇后语。

3、课后收集更多歇后语。

4、关于歇后语的故事。

八仙过海的故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说的是八个神仙过海的故事。

有一天,八仙要去东海游玩,他们一起乘着船过海。

可东海龙王的儿子喜欢上了荷仙姑,就把船给弄沉了。

张果老翻身爬到了毛驴的背上,曹国舅脚踏巧板,没有掉到海里。

韩湘子骑在仙笛上,汉钟离站在了蒲扇上,也没有掉到海里。

蓝采和攀住了花篮边,铁拐李抱着葫芦,浮在了海上。

只有吕洞宾被弄得浑身湿透,而荷仙姑却被抢到了海底龙宫中。

龙王儿子一会变成巨鲸、一会又变成海蛇,和七仙打了起来。

七仙用各自的宝贝大显神通,最后把龙王儿子打死了,救出了荷仙姑。

“八仙过海”就是说,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办法和本领去做事。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读背歇后语,了解歇后语的几种构成方式,继续积累歇后语。

教学难点:加强运用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一、谈话激趣,复习导入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

它是谁呢?(生:歇后语)2、课件出示练习,考查学生课后的复习情况。

(分小组竞赛抢答)蚊虫咬牛角——(岂耐我何?)虾公钓鲤鱼——(本小利大)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吕布见貂蝉——(迷上了)戏台上的朋友——(虚情假意)和影子交朋友——(十分孤单)(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春天的萝卜)——心虚(武松看鸭子)——英雄无用武之地(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广东人说北京话)——南腔北调(海底打捞绣花针)——难办3、看来我们班的孩子在课后下了很大功夫,积累了很多歇后语,可谓是“半天云中拍巴掌——高手”!4、今天我们还有继续深入地了解“歇后语”这个朋,相信大家在今天这堂课中会有更大的收获!二、了解歇后语的形式1、课件出示部分歇后语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夜猫子进屋——准没有好事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墙头上种白菜——难浇(交)打柴的下山——担薪(心)2、生反复朗诵课件中展示的歇后语,思考他们可以怎么来分类?(生分组讨论交流,师引导他们说出歇后语的构成方式。

)3、生汇报自学成果,师适时引导小结。

4、师总结歇后语的分类:歇后语的构成方式有三类:一类是故事,一类是比喻,一类是谐音双关。

(板书:故事,比喻,谐音双关)5、生结合文本中的歇后语,自主探讨每种歇后语的特点。

(课件补充展示)①故事类一般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做比方。

②比喻类又分为:喻事类——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做比方;喻物类——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

③谐音双关类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更绕有趣味。

5、根据歇后语的构成方式,说出相同类的歇后语。

(生自主发言)三、积累并展示歇后语1、分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收集的课外歇后语。

2、师补充展示更多歇后语。

(出示课件)①看图猜歇后语。

出示图画,即歇后语的前部分,让学生猜出歇后语的后半分,并说出属于哪一类。

(例如:猫哭耗子——假慈悲。

门缝里瞧人——看不起。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②与十二生肖有关的歇后语。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牛角抹油——又尖又滑老虎嘴里拔牙——冒险兔子的尾巴——长不了龙王跳海——回老家打蛇七寸——找要害马尾搓绳——不合股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猴子照镜子——得意忘形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狗捉耗子——多管闲事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3、同桌互读,采用多种方式背诵积累。

4、课件展现歇后语的趣味故事。

歇后语的趣味故事刚进课室,这气就不打一处来,三三两两的人,全在那八仙聚会-----神聊。

我大喝一声:“各位少爷小姐,你们已面临毕业,迫在眉睫之时,竟然在这聊天,真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难道你们想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还不快快把书拿出!”课室没一人理我,聊天继续进行时。

我暗自伤心,想我常年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竟虎落平阳——被犬欺,惭愧啊惭愧!看来这帮家伙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又寻思:莫非我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对付这帮劣徒,或许只能智取,不可强攻,千万不能钉头碰钉子——硬碰硬!我把脸一抹,满脸堆笑:“各位兄弟姐妹,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现在的形式可是百米赛跑——分秒必争啊!这学习可是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拜托各位还是上心一点吧。

”没想到我这几句话也是对牛弹琴——白费劲,有几个懒懒地抬了抬眼皮,仍旧沉浸在聊天中。

我大怒,这不明摆了是背鼓上门——讨打嘛!我恨恨地在心里说了一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5、师总结:听了歇后语的故事,我们感受到歇后语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我们在这快乐之余一定要把这些好的歇后语积累到你们的积累本上去,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就要更多地灵活运用这些歇后语。

这节课,咱们班的孩子的表现真的是“狗追鸭子——呱呱叫”!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读背课文中的歇后语。

2、制作歇后语的积累卡片。

3、和同桌合作,挑选一部分喜欢的歇后语说话。

4、写一段话,试着用上适当的歇后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