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的分布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分布

20世纪中期,美国地理学家邦奇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即在地图 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
60° 30° 0° 30° 60°
>9.96人/km² 人类大陆图
(1)在图中画出赤道和纬度。 (2)世界上共存在几个人类大陆?分别是哪些地区? (3)邦奇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对你有什么启示?
地区 欧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世界
面积 48.7
26.9
19.4
38.5
26.8
44.2
30.1
人口 54.9
47.3
45.1
51.3
62.8
94.3
50.3
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面积、人口占各洲的比例
海拔
<<220000 220000--550000 500-1000 1000-1500 1500-2000 >2000
人口占总 人口比例
5566..22%%
2244%%
11.6%
4.4%
2.3%
1.5%
北美地区
欧洲地区
东亚地区
世界各地人口分布 很不均匀,有的地 区人口稠密,有的 地区人口稀少。
南亚地区
观察全球夜间灯光图或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主要的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
从大洲尺度看人口分布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 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 口的85%。
世界人口分布图
读左图,总结世 界人口分布规律。
世界人口分 布不均匀。
纬度 >60°N 4400--6600°°NN 2200--4400°°NN 0°-20°N
占世界总 0.4%
人口比例
世界人口的分布

印度教是印度的主要宗教,印度教人口主要分布在印度、尼泊尔和孟 加拉国等南亚地区。
语言人口分布
汉语人口分布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 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新加 坡、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和地
区。
英语人口分布
英语是全球最通用的语言之一 ,主要分布在英国、美国、加 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
影响
难民和移民对输出国和输入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经济、社 会、政治等方面。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世界人口的分布
contents
目录
• 世界人口概述 • 世界人口地理分布 • 世界人口经济分布 • 世界人口文化分布 • 世界人口迁移
01 世界人口概述
世界人口数量
世界人口数量
据统计,全球人口数量已超过70亿,并且仍 在持续增长。
人口增长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全球人口增长 速度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
非洲人口分布
01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人口数量 超过1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约 16%。
02
非洲人口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 地区,尤其是尼日利亚、埃塞俄 比亚、刚果(金)等国家。非洲 北部地区的人口密度也较高。
欧洲人口分布
欧洲是世界第六大洲,人口数量超过7亿,占全球总人口的 约10%。
欧洲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包括德国、法国、 英国、意大利等国家。欧洲北部和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较 低。
法语人口分布
法语是法国、比利时、瑞士等 欧洲国家和加拿大的官方语言 ,同时在非洲许多国家也有大 量使用者。
西班牙语人口分布
西班牙语是西班牙、拉丁美洲 国家和美国等地的官方语言,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分布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分布
概述
本文将介绍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分布情况。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以下是各大洲的人口分布情况和一些相关信息。
亚洲
- 人口总数: 约45亿
-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 中国和印度是亚洲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
多的国家。
- 亚洲还包括一些人口密集的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尼西亚、巴
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
非洲
- 人口总数: 约13亿
- 非洲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
-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 非洲有一些人口较少的国家,如塞舌尔和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
欧洲
- 人口总数: 约7亿
- 欧洲人口相对稳定。
- 俄罗斯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第九多的国家。
- 欧洲还包括一些人口较多的国家,如德国、法国和英国等。
北美洲
- 人口总数: 约5亿
- 北美洲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等人口较多的国家。
- 美国是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三大人口国家。
南美洲
- 人口总数: 约4亿
- 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第六多的国家。
- 南美洲还包括一些人口较多的国家,如阿根廷、哥伦比亚和
秘鲁等。
大洋洲
- 人口总数: 约4千万
- 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
- 澳大利亚是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请注意,以上的人口数据仅供参考,可能会因统计时期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人口分布知识点整理

人口分布1.衡量指标: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
2.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了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世界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地区。
世界人口稀疏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3.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1)从纬度看:集中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
(2)从海陆位置看:集中于在距海较近地带。
(3)从地形上看:集中于海拔较低地带。
(4)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
4.热带高原山地成为人口集聚地的原因(巴西人口集中分布在巴西高原;非洲的刚果盆地人口稀少,东非高原人口稠密):热带多雨的高原山地地区,气温和降水适中,排水通畅,海拔高于疟蚊分布线,免受疟疾等疾病困扰;平原地区气候湿热,水系纵横,蚊虫滋生。
热带干旱地区的高原山地,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而平原干旱少雨,水源贫乏。
5.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6.中国人口分布规律总体特征分布特征 原因区域性人口密集区东亚、南亚 ①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②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西欧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②商业贸易活动频繁;③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 美国东北部(五大湖)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人口稀疏区 北美洲、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 自然条件恶劣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 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湿热地带南极洲大陆区地带性 纬度分布 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 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 海陆位置分布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垂直分布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优越对比总结如下:7.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主要通过气温、降水等影响人口分布。
气候温暖、降水适中的地区人口较集中。
②地形人类多集中在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区;高山和高原地区气候寒冷、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甚至无人。
世界人口分布情况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世界人口分布情况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但是,每个国家的人口分布情况及其原因不尽相同。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世界人口分布情况的不同之处,并解析其中的原因。
一、大洲间的人口分布差异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总人口超过了44亿。
中国和印度分别是全世界最大的两个人口国家。
与此相反,南极洲是唯一没有人定居的洲。
其余的大洲,如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澳洲的人口数量各不相同。
1. 亚洲:亚洲的人口密度非常高,原因有多种。
首先,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占亚洲总人口数量的很大比例。
其次,亚洲的许多国家拥有高出国家平均的出生率。
最后,亚洲的许多周边地区缺乏水资源和耕地。
2. 非洲:非洲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大洲之一。
大约60%的非洲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
非洲大陆的人口数量在这几十年里急剧增长,因为许多非洲国家到20世纪50年代才实现独立。
除此之外,流行病和内战给非洲国家的健康和人口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3. 欧洲:欧洲是世界上最稠密的大洲之一,但是与亚洲和非洲相比,欧洲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人口正在缓慢增长。
通过推高的平均寿命,平均生育率已降至接近至1.6个孩子/女性,这也导致了人口增长的减缓。
二、国家之间的人口分布差异1. 东亚地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其人口数量超过了14亿。
这也说明,中国的人口密度非常高。
此外,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其国土狭小,人口密度也非常高。
2. 非洲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人口国家之一,其人口数量超过了1.9亿。
除此之外,埃及,刚果和南非等国家的人口数量也很多。
3. 欧洲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人口国家,其人口数量约为1亿4千万人。
除此之外,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国家也是欧洲的人口大国。
但是,欧洲的许多国家的人口数量正在缓慢增长。
4. 美洲美国是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数量约为3亿2千万人。
与此相反,加拿大的人口只有约3800万。
新高中地理高考 第25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章人口第25讲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新课标·内容要求新课程·素养要求新教材·对应节次2020年新高考·命题统计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必修2]1.1;1.2天津卷第8、9题;上海卷第11题一、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1)分布规律按半球主要居住在北半球按纬度集中在北纬20°~60°范围内按距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按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2)分布状况——分布极不平衡[易误辨析] 平原地区人口都十分密集吗?请举例说明。
提示 不是。
如湿热的亚马孙平原、寒冷的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2)人文因素:主要受到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思考] 印度、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活水平也不高,但为什么这里的人口却非常多?提示 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南亚地区历史上就是人类活动较早,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开发的历史很悠久。
二、人口迁移 1.什么是人口迁移(1)人口移动⎩⎨⎧人口流动:暂时性的,如探亲、旅游等人口迁移: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2)人口迁移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3)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4)人口迁移的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迁移者 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迁出地 减轻当地资源环境压力 劳动力减少,人才外流 迁入地缓解劳动力短缺,促进文化交流带来就业压力,影响社会治理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推拉理论(2)主要的影响因素自然 因素 拉力: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推力: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人文 因素主导因素:经济因素 其他因素:政治、军事、文化等[思考] 2014 年,乌克兰东部俄罗斯族部分居民迁入俄罗斯。
地理世界人口分布课件(共30张ppt)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适宜)
—地形(平坦)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矿产资源(丰富)等
(2)--人文因素
—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
—历史因素(悠久)
—交通(便捷)、
—政治、军事、文化、战争等
2014年4月11日,腾讯QQ在线人数突破2亿人,该
公司发布示意图(如图),人们惊奇的发现一个 规律?
•
20°N~60°N
• 2.地形:近80%的人口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尤其200米以下地区人口占全球的56.5%
• 3. 海陆:60%左右的人口分布在距海岸200公里以内的沿 海地区。
• 4.大洲:亚洲、非洲、欧洲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 5.稠密区和稀少区
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稀少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
终年严寒的高纬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地区
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A. 温带沿海 • C. 高山高原 2.以下地区人口稠密的是 • A. 撒哈拉沙漠 • C. 南极半岛
•
B. 热带平原 D. 寒带内陆
B. 亚马孙平原 D. 湄公河三角洲
下图是“非洲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 3.图中所示地区人口所占百分比
• 最多的海拔高度在( )
• A. 0--500米
B. 500米左右
• C. 500--1000米
• D. 2000米以上地区
• 4.该海拔区域产丰富
B. 交通便利
• C. 宗教圣地
地理中的人口分布

地理中的人口分布地理中的人口分布是指人类在地球表面分布的情况。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地理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人口总数已经超过78亿,而人口的分布状况是不均衡的,有些地区人口密度很高,有些地方则人迹罕至。
1. 世界人口分布的情况全球人口分布形成了一定的格局。
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人口超过48亿;其次是非洲和欧洲,分别有13亿和7亿人口;而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等洲的人口总数则远不如以上三个大洲。
在各大洲中,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一般都是沿海地区、沿江河谷地带、平原和高原的丘陵地带。
例如,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印度的恒河流域及其三角洲地区,欧洲的城市密度和产业集中区等。
这些地区多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资源丰富,是全球人口分布中最重要的部分。
2. 中国人口分布的情况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14亿。
中国人口分布的情况也比较典型,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趋势。
中国东部地区是指以华北、华东和东北三个区域的大部分地区为主的地带。
这一地区地势平坦,水系发达,资源丰富,交通集中,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其中,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和河南等省份的人口密度最高,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城市群人口密度更是高企。
而中国西部地区则地势多山、土地贫瘠、水文条件差,人口稀少,牧业和农业发展较为困难。
同时,由于交通不发达,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相对滞后。
因此,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鼓励企业投资扩大购买地区的发展,提高西部发展的整体水平。
3. 人口分布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人口分布的组成及其数量、密度、结构和就业、消费、效益等方面的变化可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人口是一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口的数据信息,可以了解社会的基本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就业困难 交通拥挤 饥饿问题 居住条件变差
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
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计划生育
为什么乡村人口要向城市迁移?
城市好找工作;教育、医疗条件好;生活水平高
城里好找工作, 教育、医疗条件 也好……
到城里去
用
住
水
房
紧
紧
张
张
想一想:
犯 罪 率 上 升
切相关
经济发达
人口增
长过慢
人口老龄化 劳过慢都不好,而是要与资源、环 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过多会对 自然、经济和社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1个人吃,吃的非常饱; 2个人吃,能够吃饱; 4个人吃,不能吃饱; 8个人吃,完全不能吃饱… …
从资源、环境来讲: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供
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砍伐森林、 开垦草原、开采矿产,导致了水土流 失、土壤沙漠化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2)在下表中填出图中四个人口稀少地区的代号和原因。
代号
稀少原因
代号
稀少原因
③
湿热的热带雨林区
⑦ 高纬度寒冷地区
⑥ 干热的热带沙漠区
⑧
高寒和内陆干旱区
人口爆炸 按照近20年的人口增长速度,世界上平均每年要增
加7575万人,每天要增加20.8万人,每小时要增加 8647人,每分钟要增加144人,每秒钟要增加2.4人。
“四密”
亚洲东部
1
北美洲东部
4
世界人口稠密区 自“然四密条”件的优纬越度(分气布候、海温陆暖位湿置润和,地地形形有何平特坦点)?, 农业发展早,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中低纬度 沿海平原地区
西欧资本发展早, 重工地带商贸繁。
两亚人口真不少, 文化中心很古老, 聚居历史很悠久, 农业生产条件好。
北美南美洋岸边, 海运陆运真方便, 工业贸易特兴盛, 现代开发早早见。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1.分布不均匀 2.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分布 地区
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 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 东部
人口稀少地区
苔原和冰原带、亚寒带针叶 林带、热带雨林带、沙漠地 区、高原和山区
分布 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规律
高纬度、赤道附近、干旱 地区、地势高的地区
该现象会 产生哪些影响?
交 通 拥 挤
噪
环
声
境
污
污
染
染
教材53页 活动3 一个国家是不是人口越少,就越有利于社会经 济的发展呢?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不是!
劳动力短缺 国防兵源不足
人口老龄化
小结
经济不发达
人口增长
人口增
长过快
资源环境 的破坏
就业问题 对策 交通拥挤 饥饿问题 居住等问题
计划生育
与经济发 展水平密
人口密度 (人/千米2 )
8.3 3.4
139.6 2.84
教材50页 活动
读图,找出人口密度在100人/千米2以上的地区主要有哪些。找 出人口密度在10人/千米2以下的地区主要有哪些。这些地区为什么 人口密集或稀疏?
世界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 洲东部
欧洲西部
3
亚洲南部2
原因
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和 湿润,农业发展历史早, 工业、交通、城市发展迅 速
自然条件非常恶劣 寒冷、湿热、干旱、高寒
阅读右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是____①__②__④__⑤_____(填数
码),这四地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__自__然__条___件__较__好__,__开
_发_历__史___较__长__,__经__济__较__发__达__等__。
世界人口稀疏区:
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 原始的热带雨林
A 高纬度地区 A
C 高原山地
D
“四疏”
D 沙漠地区
雨林地区 B
A
高山高原地势高峻空气稀薄
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
这些地方为什么人口分布稀疏?
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雨林地区过于湿热
沙漠地区极端干旱
高纬高山都因寒, 南极大陆定居难。 中亚撒哈澳内干, 亚马丛林湿和炎。
世界人口的分布
0.2人/平方千米
2人/平方千米
A 稀疏
B 稠密
对比A、B两张图,哪一个人口更稠密? B
世界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什么来表示?
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某地区的人口数(人) 该地区的面积(平方千米)
1.现在我们教室的人口密度?
2.假如我们班同学全跑到田径场,人口密度是变 大了还是变小了?此时的人口密度是多少?
教材51页 活动
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请你计算出中国、澳大利 亚的人口密度,并说明表中哪国人口分布最为稠密, 哪国人口分布最为稀疏。
国家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澳大利亚
面积 (万千米2)
1 709.8 998.5 约960 774.1
2009年人口数 (亿人) 1.42 0.34 13.4 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