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书评】《劝导》(Persuation)
论《劝导》中的反讽艺术

论《劝导》中的反讽艺术【摘要】《劝导》是一部充满反讽艺术的文学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反讽被广泛运用,通过对现实的讽刺和颠覆,产生出强烈的效果和作用。
反讽在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照亮作品的主题,还能深刻启示读者。
反讽艺术对社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嘲讽,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反思。
反讽艺术在《劝导》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性,同时也对读者和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反讽艺术, 《劝导》,运用,效果,作用,地位,意义,手法,启示,社会影响,重要性,艺术性,深远影响1. 引言1.1 《劝导》是一部充满反讽艺术的文学作品《劝导》是一部充满反讽艺术的文学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巧妙地运用反讽手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各种荒谬、虚伪和愚蠢现象进行批判和讽刺,从而达到引起读者深思和警醒的目的。
反讽在《劝导》中的运用十分精妙,通过对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反讽处理,使整个作品更具有戏剧性和讽刺性,使读者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作者的批判意味,又能体会到作品的趣味和幽默。
反讽的效果与作用在《劝导》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不仅使作品更具有情感共鸣力和震撼力,也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反讽在文学中的地位和意义不言而喻,它是一种强有力的表达手法,能够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能引起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与探讨。
反讽手法对读者的启示和反讽艺术对社会的影响都是《劝导》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解读,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劝导》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社会意义。
在结论部分中,将进一步探讨反讽艺术在《劝导》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读者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2. 正文2.1 反讽在《劝导》中的运用在《劝导》这部文学作品中,反讽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作者通过巧妙地运用反讽来揭示人物性格、展现社会现实以及点出人们的愚昧和虚伪。
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言行进行反讽描写,揭示了主人公的自私和虚伪。
读后感《劝导》

《劝导persuasion》简·奥斯汀最后一部最完整作品,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英国女主角安妮Anne是从男爵的第二女,在十九岁那年与青年温特沃思Wentworth相恋并到订婚时候,但这婚姻却遭到家庭同拉塞尔夫人Lady Russell(母亲生前的密友)的反对,父亲与姐姐都是贪慕虚荣的人,对于这个一无所有的青年更是看不起而拉塞尔夫人则认为一无所有的青年给不了幸福安妮…再经过几番的劝导…安妮与温特沃思分手,除了自私外安妮更关注温特沃思的前途…温特沃思认为被迫中断婚姻而遭到侮辱愤然离开一晃就八年,温特沃思做了海军上校并从战争中获得一份可观的财富。
而当年美丽动人的安妮因为爱情弄得憔悴,尽管期间有人求婚且家世不错但都遭到安妮的拒绝,因为她清楚她的心只属于那个人。
在机缘巧合下,两人再次遇上,但两人都当对方是一个熟识的朋友但却不想有过多的接触,在相同的朋友圈中不可避免地一次又一次碰面,那时温特沃思正在追求安妮的妹妹的丈夫的妹妹,安妮亦在祝福他们,可是时间却让温特沃思认识到安妮并不是他想的那样,她是温文尔雅,识大体有气质的女子与他当年分手前一样!后来两人深知对方还钟情于自己,温特沃思再也按捺不住向安妮表白…因为温特沃思现在身份地位财富都有了,再也无什么理由可以阻挡他们了…最后大团圆结局!我觉得小说有少少弊端,例如易路莎出事时,温特沃思当时表现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而一个无么见过大世面的安妮却表现镇定并主持局面,一位海军上校不知面对多少惊险场面却对一个普通女子出事而不能应付未免太懦弱了!亦与作者赞扬他的品质有些许折扣,虽然此处场景是赞扬安妮处事冷静使温特沃思重新认识安妮,但却使温特沃思的能力令人大失所望!还有安妮姐姐二十九还未嫁,现在都算迟何况以前?变剩女了!按以前的化妆技术,我不太相信她姐姐还能像十九二十那样打动人!在有些事上亦并无过多的细致描写…兼且剧情有少许像《傲慢与偏见》…女主角的相像,或许这多少有作者本身的影子吧!除了美丽动人的外貌外还有聪明的头脑、善良与善于观察一切!《劝导》的故事比较简单,但从中可以看到好多当时英国的内容,例如英国的礼节,常常要进行访问,什么出游,打猎,水手海军,妇女在家做的无聊活计…以前的生活的确挺枯燥,无无聊聊,消息一家传一家,有时人们虚伪虚荣,能遇上一个真心朋友或者真正的绅士相当之难!但我真正想讨论的是如果你是十九岁的安妮你会如何选择?订婚?那么意味着要阔别几年的时间去等待一个人,也许他不能回家(航海的都有风险)别忘了他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这样安妮并没有安全感!分手?也许你会遇上另一个门当户对的人,也许时间会让你忘掉他!但最后安妮还是忘不了他,我认为再给安妮一次机会,若是我我会选择订婚,至少有那么一个人可以期待…但换着今天,男的一无所有,不用出海,你会如何选择,在家庭的劝导下,你会继续和安妮一样选择吗?裸婚?蜗居?你害怕吗?我认为一无所有的男至少有学识或者积极同有计划,很重要!就好像温特沃思,当年他一无所有但他却有计划并相信几年后会好起来!没有保障的生活,不会是幸福的!某人说过经济是基础,没有经济作为基础,很难维系一段感情至少爱情不能当饭吃!以前女的依靠丈夫在家当主妇,现在有职业女性,是祸是福?嗯,现实生活中有好多劝导,通常人们为你好而劝你,但并不是所有的劝导都适合自己,当然大人们相当我们有更多的经历或者阅历,不能把他们的劝导当耳边风!。
《劝导》中安妮的亲情观

在莱姆旅馆 的艾略特先生 的马车离 开时 , 吸引大家的注
意力 ( 8 0 ) ( 引 文 均 出 自J a n e A u s t e n .P e r s u a s i o n[ M] . S t I r e s p l c : Wo r d s w o r t h E d i t i o n s L i mi t e d ,1 9 9 3 . 下 面 的 引 文 仅 标 注
关键词 :《 劝导》 安妮 亲情观 亲情指亲 人间特殊 真挚 的感情 。1 8 1 1 t 纪 ,英 国女作家 简・ 奥斯 汀通 过最后 一部 完整 小说 《 劝导》 ( P e r s u a s i o n ) 巾 的 安妮 ・ 艾 略特表 达对亲 情的领 悟 。安 妮幼年 丧母 , 父 亲不疼 爱她. 姐姐 忽视 她 , 这 个并非 光芒 四射 的女性人 物却被 作者
是她们 的堂兄 , 她们父亲 的继 承人 。但玛 丽为没有 和他说 上
话而 遗憾 ( 8 2 ) , 安妮等 到玛丽能听进 别人的话 时 , 轻声劝她 ,
父亲 与艾略特有 过节 , 同他 结 识 是 不 适 宜 的 。玛 丽 让 安 妮 下
这 桩婚姻 . 温特沃 斯上校 比本威 克舰 长 和查 尔斯 ・ 海 特都 富 有, 令她很愉 快 。虽然 玛丽对安妮 的婚事不像 安妮的父 亲姐 姐 那样表示 冷淡 ,但 她对安 妮婚 事的高 兴和 满意其 实是 建 立 在面子 和金钱地 位等虚荣 上 的 .玛丽 并非 如安妮好 友捕 塞 尔夫人那 样真诚地 希望 和关心 安妮得 到幸 福 。安 妮为 她
在 所有家庭 成员 巾 ,玛丽对 安妮 与温特 沃斯 上校 的婚
事 感 到 最 满 意 。玛 丽 认 为 有 一 个 姐 姐 出 嫁 是 光 荣 的 . 而 且 她 得 意地认 为 , 是她 秋天 把安妮 留在 家里 , 因 而 有 力 地 促 成 了
《劝导》--简·奥斯汀作品中的一朵奇葩

P e r s u a s i o n— — A Un i q u e a n d Wo n d e r f u l Wo r k o f J a n e Au s t e n ’ s No v e l s
CAI W e i
( X i n y a n g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X i n y a n g H e n a n 4 40 6 0 0 , Ch i n a )
《 劝导》
简・ 奥斯汀作品中的一朵奇葩
蔡 威
( 信 阳师范学院 ,河南 信阳 4 6 4 0 0 0)
摘 要: 《 劝导》 是英国小说 家简・ 奥斯 汀作 品中的一 朵盛放 的奇葩。一方面 , 它展 示 了作 家娴 熟而高超
的写作技巧 ; 另一方面 , 它呈现 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 : 女主人公从单纯可爱型转 向成 熟稳 重型 、 目标 男
2 0 1 5年 第 2期
J o u na r l o f Qi q i h a r J u n i o r T e a c h e r s ’ Co N e g e
N o. 2, 2 01 5 Ge ne r  ̄. NO . 1 43
( 总第 1 4 3期 )
齐 齐哈 尔师 范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Ke y WO r d s : P e r s u a s i o n ; a u n i q u e a n d wo n d e r f u l w o r k ; J ne a Au s t e n
英 国小说 家简 ・ 奥斯 汀 a n e A u s t e n , 1 7 7 5 — 1 8 1 7 ) , 是文学 史上唯一一位能与莎士 比亚媲美 的作 家。奥斯汀 的小说 中 , 秀美原始 的村落 、 滑稽可笑的人物 、 机智风趣 的对话 、 爱情婚
《劝导》中的佳句

《劝导》中的佳句
《劝导》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长篇小说,以下是一些书中的佳句及其赏析:
1. “不过,只要她还有些财产,他就决不会和她结婚。
”这句话揭示了书中一些人物的势利和自私,表现了金钱对爱情和婚姻的影响。
2. “一个女人要是不幸聪明得什么都懂,那就必须同时懂得怎么伪装成什么都不懂。
”这句话体现了女主角安妮的聪明和机智,她知道如何在社会中生存并保持自己的尊严。
3. “她明白自己的这种心情完全是因为他的缘故,因此她不能怨恨他。
”这句话表现了安妮对男主角温特沃斯的深情,她即使因为他而感到痛苦,也无法怨恨他。
4. “她天生就是一个善于反思、善于内省的人。
”这句话突出了安妮的性格特点,她善于思考和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情感,这也是她成长和改变的重要原因。
5. “时间会证明我是正确的。
”这句话表达了安妮对自己决策的坚定信念,她相信时间会证明她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些句子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简·奥斯汀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简·奥斯汀《劝导》中的道德运气与道德评判

读书报告Robert Hopkins—moral luck and judgment in Jane Austen’s Persuasion简·奥斯汀《劝导》中的道德运气与道德评判作者以一个假定的情景开始:1806年时,安住在英格兰,是一个思想高尚和性格可人的19岁女孩。
她的母亲五年前去世了。
安的父亲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男爵,没有继承人。
安未婚的姐姐也是一个虚荣的人。
她还有一个妹妹。
在他们家附近还住着一位贵族寡妇,是安的母亲生前的好友,也是安信任的道德顾问。
一位英俊有活力的海军军官与安相遇,并且他们很快便陷入了爱河。
尽管在工作上一帆风顺,但是他没有财富,并且面临着海战的未来很危险。
他向安求婚后,安的父亲虽没有明确地反对这门婚事却认为这是一次“掉价的联姻”。
安的道德顾问阻止她这么做,并且认为这个求婚很不幸。
安该怎么办?(前提是订婚之后不久便结婚。
)奥斯汀最后一部伟大的小说《劝导》中便出现了这样的道德评判。
安听从了Lady Russell (LR)的建议,拒绝了Wentworth(CW)的求婚,因为LR劝她相信这是一场轻率、不合适、难以成功并且不值得的订婚。
安拒绝这次的求婚还有别的原因吗?是的。
安这么做不只是因为这个“自私的警告”,还因为她坚信应该审慎,而且主要是对CW的自我否定。
沮丧、伤心、愤怒,CW回到了海上带领着战船ASP成功地获得了战利品,并且八年后带着巨额的财富重新成为了安的邻居。
《劝导》在故事的结尾处又给了安一次机会,让她和CW快乐地在一起,这时CW战胜了他的骄傲与羞怯,再次向安求婚。
这是奥斯汀最让人难忘的描写爱情的场景。
这次安答应了他,但是仔细地回想她之前的道德评判。
她相信LR充当了她的父母的角色,所以她应该听取她的意见。
作者认为安或许可以给CW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正说明了只有在事情发生之后才可以判断建议是好是坏。
”接下来作者解释了为什么后续的事件会成为一个道德决定是对或错的决定性因素。
析_劝导_中的新女性形象及其婚姻模式

第26卷 第4期2004年8月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zhou Teachers CollegeVol.26 No.4Aug.,2004透析《劝导》中的新女性形象及其婚姻模式Ξ姚丽华(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湖州313000)摘要:《劝导》被誉为是简・奥斯丁最为成熟的一部小说。
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一位不同于以往的新女性形象———安妮,并为她设想了理想的婚姻和家庭模式。
婚姻使安妮由贵族小姐变成了一位自食其力的中产阶级妇女,她具备了一定的现代妇女意识,是一个完美而理想的人物。
这一切都反映了奥斯丁自觉的女性意识和进步的婚姻观念,及其所蕴涵的20世纪妇女解放运动男女平等思想的萌芽意识。
关键词:《劝导》;简・奥斯丁;婚姻观中图分类号:I56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734(2004)04002303简・奥斯丁(Jane Austen,1775~1817)是英国19世纪初期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的六部小说全部是以爱情与婚姻为主题的,主要描写当时英国乡村中产阶级妇女各种类型的爱情生活和婚姻纠葛。
奥斯丁以超乎同时代人的洞察力,对当时妇女的婚姻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她在作品中倡导一种爱情与经济并重而以爱情为主的婚姻观。
但值得注意的是,奥斯丁的婚姻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她的创作晚期,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兴起和贵族阶级的没落,作者在描写婚姻时的重点已逐渐从贵族转向中产阶级。
更重要的是,在她所描述的婚姻中,经济因素与财产、门第已不再起主导作用,相互理解和平等的男女关系成了新型婚姻的基础。
本文以奥斯丁的最后一部小说《劝导》为例,试通过分析她所塑造的新女性形象———安妮及其婚姻模式,透视作者自觉的女性意识和进步的婚姻观,及其所蕴涵的20世纪妇女解放运动男女平等思想的萌芽意识。
一、与众不同的新女性形象《劝导》这部作品虽然缺少奥斯丁以往作品中的那种渗透于字里行间使人忍俊不禁的幽默风趣,但从思想和感情深度方面看,婚姻的主题在《劝导》中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发展,因此小说被誉为是“她的能力发展到顶峰之时”的小说[1](P25)。
透析《劝导》中的新女性形象及其婚姻模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婚姻模式。有些婚姻可能更注重 感情,而有些则更看重物质。但无论选择哪种模式,关键是要在婚姻中找到彼此 的平衡点,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同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婚姻的旅途中找 到真正的幸福。
总之,《傲慢与偏见》和《劝导》这两部经典英国小说都给我们展示了不同 的婚姻模式。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每种模式都有其优缺点。在选择婚姻 模式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实现真正的幸福。让我们从这些经典作 品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生活中的婚姻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参考内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本内容
《傲慢与偏见》和《劝导》是两部经典的英国小说,它们都以婚姻为主题, 但描绘的婚姻模式却截然不同。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对这两部作品中的婚姻模 式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
首先,《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模式主要以财富和地位为基础。在小说中, 婚姻被视为一种经济和社交联盟,是提高社会地位和财富的手段。因此,达西和 伊丽莎白·班纳特虽在性格和爱好上有一定差异,但他们的婚姻仍然被视为是一 桩美满的姻缘,因为达西拥有财富和地位,而伊丽莎白·班纳特则拥有美貌和机 智。
总的来说,两种婚姻模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在《傲慢与偏见》中,婚姻的 物质基础为夫妻双方提供了稳定的生活和社交圈子,但这种稳定性和物质利益导 向可能会忽视个人的感情需求。而在《劝导》中,虽然感情基础为婚姻提供了深 远的心灵连接,但社会地位和财富的不匹配可能会使这种连接变得脆弱。
因此,在选择婚姻模式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实现真正的幸福。 在物质与感情、社会地位与个人幸福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建立美满婚姻的关键。 我们不能只看重财富和地位,也不能只感情而忽视现实。理想的婚姻模式应该是 以感情为基础,同时兼顾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的综合考量,以此来实现真正的幸 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书评】《劝导》(Persuation)
发表于:2014-01-09
【推荐理由】
《劝导》(Persuation)描写了一个曲折多磨的爱情故事。
贵族小姐安妮·埃利奥特同青年军官温特沃思倾心相爱,订下了婚约。
可是,她的父亲沃尔特爵士和教母拉塞尔夫人嫌温特沃思出身卑贱,没有财产,极力反对这门婚事。
安妮出于“谨慎”,接受了教母的劝导,忍痛同心上人解除了婚约。
八年后,在战争中升了官、发了财的温特沃思上校休役回乡,随姐姐、姐夫当了沃尔特爵士的房客。
两人分手八年后再次相遇,上校不能冰释怨恨,违心追求他人;而安妮也险些接受伪君子堂兄的求婚。
虽说上校对安妮怨愤未消,但在因为家族事务而引发的一系列交往中,上校进一步发现安妮的无私与坚贞无人能比,而安妮也在一次次自我劝导中找回了爱的勇气。
他们发现,重新团聚比第一次相爱更为幸福,于是,经受了考验的他们不再若即若离,开始尽情地回忆并表白……两人终于历尽曲折,排除干扰,结成良缘。
原文来自必克英语/magazine/guide_text.jsp?id=5411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