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春夜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夜喜雨》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全文古诗如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前言】
《春夜喜雨》是唐诗名篇之一,是杜甫上元二年(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注释】
⑴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⑵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⑶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⑹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春夜喜雨古诗的原文及翻译

结语:杜甫的古诗从古传承到了现在,一直陪伴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教会了我们无数的知识。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二年级语文春夜喜雨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春夜喜雨知识点
《春夜喜雨》是北宋文学家贺铸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以描写春夜喜雨为主题的诗歌作品。
以下是《春夜喜雨》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春夜喜雨》是贺铸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共有四句,每句五个字。
2. 诗歌的题目是《春夜喜雨》,意为春天的夜晚下雨而带来的喜悦。
3. 《春夜喜雨》通过描写春夜的雨水,表达了诗人对雨后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喜悦之情。
4. 诗中提到的“千家万户”指的是整个城市的居民,雨水滋润了万物,使得城市的每一个家庭都能感受到春天的回归。
5. 诗中的“随意所欢”指的是雨后花草的生长,它们随意地迎接着雨后的阳光和春天的气息。
6. 诗中的“百般好景”描述的是春夜雨后的美景,雨后的大地清新而有生机,给人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享受。
7. 诗中的“竹叶上声随”描绘了雨滴打在竹叶上时发出的悦耳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和恬淡的感觉。
8. 诗中的“大珠小珠落玉盘”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雨滴在玉盘上落下的情景,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
9. 诗中的“纷纷涌上四海皆兄弟”表达了诗人对大家庭的美好愿望,希望世界上的人们能相互关爱、和平共处。
10. 《春夜喜雨》以其美丽的景色、动人的意境和富有想象力的表达,被广泛地传诵和欣赏,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春夜喜雨的古诗赏析

春夜喜雨的古诗赏析春夜喜雨的古诗赏析1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2.古诗简介《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诗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
作品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3.译文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4.注释(1)乃:就。
(2)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3)潜:暗暗地,悄悄地。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5)野径:乡间小路。
(6)晓:天刚亮的时候。
(7)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8)花重:花因沾着露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9)重:读作zhòng(因前句“晓看红湿处”,意在说花团锦簇,露水盈花。
花沾满露水,显得很饱满,花自然就重(zhòng)了。
“花重锦官城”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10)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5.赏析/鉴赏《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舂夜喜雨的古诗

您可能是想问《春夜喜雨》的古诗原文。
《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其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第二年所作的著名诗篇之一,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当时,诗人在亲戚和朋友的帮助下,加上自己的苦心经营,他寓居的浣花草堂基本建成。
经过长期颠沛流离和饱经忧患的杜甫,生活总算暂时得以安定,所以他才有时间能对成都自然景物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细致的琢磨,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不少吟咏它们的诗篇。
《春夜喜雨》,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首。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古诗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三首名篇,包括《春夜喜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一》。
这三首诗由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而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下面是对《古诗三首》的知识点梳理。
1.《春夜喜雨》
- 以写春夜喜雨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讴歌和对人民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
- 运用了描绘细腻、境界高远、意象鲜明的艺术手法,使整个诗篇具有浓郁的春意和喜悦的情感。
- 以形象生动的描写方式,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批判了社会不公和贪官污吏。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以写秋夜出门迎凉的情景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思考和人生的无奈与悲愤。
- 运用了“孤灯”、“万家灯火”、“寥落”等意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思考和对人们命运的关切。
- 内容深沉,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社会现实的愤慨,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不甘。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一》
- 同样以秋夜出门迎凉的情景为主题,但与上一首诗相比,这首诗更加忧郁和悲伤。
- 运用了双关的描写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遭遇的不幸和对社会命运的忧虑。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和无奈的思考。
以上是对《古诗三首》的知识点梳理,主要包括主题、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这三首诗体现了杜甫诗歌的风格和思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春夜喜雨》原文及译文

《春夜喜雨》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天。
这首诗描绘了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对自然界的赞美。
杜甫在诗中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春雨赋予了生命和情感,展现了春雨的及时、细腻和无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这首诗通过对春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雨的温柔和对大地的滋养。
诗人以春雨为线索,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春夜的景象,最后以想象雨后清晨的美景作为结尾,表达了对春雨的无限喜爱和对春天的热烈欢迎。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
唐诗宋词春夜喜雨【注释】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 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 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现巩义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 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 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 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 杜拾遗、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注释: 乃:就,马上。 野径:乡间的小路. 发生:下起雨来。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潜:暗暗地,悄悄地。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俱:全,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潜.入(qián qiǎn)润.物(rùn lùn)花重.锦官城(zhòng chóng)
晓.看(xiāo xiǎo) 乃.发生(nǎi nài)野径.云俱.黑(jū jù jīng jìng)
二.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潜.入( qiǎn)润.物细无声(rùn )
B.晓.看 ( xiǎo ) 花重.锦官城(chóng)
C.乃.发生(nǎi)野径.云俱.黑(jù jìng)
2.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组是()
A.好雨知.(明白)时节,当春乃.(于是,就)发生
..(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
B.随风潜.(暗暗地,悄悄地)入夜,润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细无声。
C.野径
..(田野间的小路)云俱黑,江船火独.(独自)明。
D.晓.(天刚亮的时候)看红湿处,花重.(沉重)锦官城。
3.下列诗句停顿有误的一组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下列诗句与其它三句不是一类的是一项()。
A.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春夜喜雨》中作者称这场雨为“好雨”的原因是( )(多选)
A.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国
B.润物细无声
C.晚上下,不影响人们出行
D.下得大
6.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采薇(节选)》选自《诗经•小雅》。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又称“诗三百”。
B.《采薇(节选)》是一首写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
C.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被尊称为“诗佛”,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D.人们常用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老师默默关心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古诗词填空。
3.《春夜喜雨》的作者是代诗人。
全诗没有一个“”字,但句句洋溢着喜悦之情,运用的手法,对春雨的特点和品性的描写生动、细腻。
4.人们常用杜甫的诗句“,。
”来形容老师默默关心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7.这首诗写的是,前两句点明的季节,后六句集中写 (白天下雨夜雨) ,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体现出诗人的之情。
8.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的思想感情。
9.题目中的“”字是全诗的诗眼。
作者称赞春雨为“好雨”是因为“”。
(用原文回答)
10.第三、四句写出了春雨和的特点;第七、八句中的个“”字表现了雨后花开的生机勃勃。
11.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而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最后两句,诗人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诗没有出现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四、写出加点字词的意思。
知: 。
乃:。
发生: 。
潜: 。
润物: 。
野径: 。
俱:。
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