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阅读练习 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2020年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基础积累一、请认真读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字义全对的一项是()A.徘徊.(huí)蒸.融明察秋毫.(细毛)B.赤裸.裸(nuǒ)收藏.一声不吭.(出声、说话)C.依偎.(wēi)明媚.饶.有趣味(特别)D.亲吻.(wěn)柔.搓一视同仁.(仁爱)2.可以与“左冲右撞、行色匆匆、溜之大吉”归为一类的词语是()A.清风朗月B.大步流星C.一生一世D.骄阳似火3.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A.匆匆地来悄悄地去B.轻轻地说甜甜地笑C.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D.认真地阅读好奇的心情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A.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B.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D.真的,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离得开老阳儿呢?5.对下列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语言描写,写出了“我”内心的焦急)B.我一想起自己顶多还有一个月学习中文的时间,心里就难过,真希望把整本语文书一下子全学会。

(心理描写,“希望”相当于提示语“想”)C.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动作描写,“蹲、拨弄、爬、找、更多”都是动词)D.他那淡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

(外貌描写,描写对象是尼尔斯)6.“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对这个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这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时光稍纵即逝的形态。

C.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请认真读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共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字义全对的一项是()A.徘徊(huí)蒸融明察秋毫(细毛)B.赤裸裸(nuǒ)收藏一声不吭(出声、说话)C.依偎(wēi)明媚饶有趣味(特别)D.亲吻(wěn)柔搓一视同仁(仁爱)2.可以与“左冲右撞、行色匆匆、溜之大吉”归为一类的词语是()A.清风朗月B.大步流星C.一生一世D.骄阳似火3.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A.匆匆地来悄悄地去B.轻轻地说甜甜地笑C.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D.认真地阅读好奇的心情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A.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B.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XXX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D.真的,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离得开老阳儿呢?5.对下列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语言描写,写出了“我”内心的焦急)B.我一想起自己顶多还有一个月研究中文的时间,心里就难过,真希望把整本语文书一下子全学会。

(心理描写,“希望”相当于提示语“想”)C.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动作描写,“蹲、拨弄、爬、找、更多”都是动词)D.他那淡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

(外貌描写,描写对象是XXX)6.“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XXX 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对这个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这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时光稍纵即逝的形态。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2023-2024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 7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1.看拼音,写词语。

(9分)(1)当míng mèi()的阳光渐渐消逝,太阳向西山后nuó yí()时,jué chá()到时间又溜走一日,我们bù jīn()冷汗直流。

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不再pái huái (),不再dān ge()时间,我们将努力奋进。

(2)一声巨响将睡梦中的孩子吵醒,他jīng huāng()地睁开眼睛,yī wēi()进母亲的怀里,母亲qīn wěn()着他的脸颊安慰他。

2.下面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旋转( zhuǎn)凝然( yí )B.依偎( wēi )头涔涔( cén )C.绽开( dìng )亲吻( wěn )D.薄雾( báo )泪潸潸( shān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一谈到学习经验,班长就夸夸其谈,真让同学们钦佩不已。

C、法国的埃菲尔塔、凯旋门、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爱不释手。

D、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3分)A: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B:能不能做好这件事,取决于你的态度。

C:要想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自身是否努力。

D:能否珍惜水资源,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2分)(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了,如薄雾,被初阳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这句话中,作者把比作、,对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概括,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和,借以劝诫世人要珍惜时间。

(2)《那个星期天》是按照顺序写的,“我”的心情经历了这样的变化:()上午()黄昏三.快乐读书吧。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35分)1、读拼音,写词语,书写应美观。

(8分)hán hu cūbào móguǐféi pàng bōxuēāi sīkǒng bùchuīshìyuán( ) ( ) ( ) ( ) ()()()()2、按要求填空。

(6分)“鼎”字是______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部,再查____画,第六笔的名称是________。

“鼎”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古代用来煮东西的器物,有三足两耳。

B、比喻王位、帝业。

C、大。

⑴请结合语境,给句子中的“鼎”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中国高铁技术先进,现在已开始问鼎欧洲大陆,开辟了新的市场。

()②在全国人民鼎力协助下,云南地震灾区人民正在重建家园。

()请再写出两个含有“鼎”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补充词语,并填空。

(6分)()()凛然视()如归百折不()前()后继奋不()()临危不()鞠躬尽()死而后()这些词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用“严”“励”各组成不同的词语,分别填在下面句子的括号里。

(5分)严: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必须()打击刑事犯罪分子。

⑵我们要()认真地完成这项任务。

⑶两个小战士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经受了()的考验,终于走出了草地。

励:_________ __________⑷我的学习进步了,老师()我说:“还要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⑸老师经常用“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我们。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部编版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一、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缥.缈( piāo piáo) 急遽.(sù jù) 咔嚓.( cā chā)泪潸潸( shān sēn) 赤祼.祼(luŏ guŏ) 头涔.涔( cén cēn)二、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1.日薄.(bó báo)西山,身穿薄.(bó báo)衣的我yī wēi( )在妈妈的怀抱里。

我Jiāo mèi( )的夕阳旋.( xuán xuàn)即nuó( )移到大山后面去了。

2.在溜冰场溜冰时,我不小心bàn( )倒了,一向爱lāo dao( )的妈妈huáng kŏng( )万分,一秒也没dān( )搁,连忙跑过来为我róu cuō( ) 双腿。

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啊!三、把词语与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一目十行看书快涔涔泪流不止的样子健步如飞变化快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瞬息万变走得快潸潸汗流不止的样子四、阅读《现代汉语词典》关于“徘徊”的解释,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徘徊】pái huái 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他独自在江边~。

②比喻犹疑不决~歧路。

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这个厂每月的产值一直在三百万元左右~。

1.她徘徊..在考研和就业的十字路口,不知该如何选择。

()2.由于没有想好该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一直在门前徘徊..,不敢进去。

()3.他的语文成绩总是在80分左右徘徊..。

()五、选择题。

1.下列词语都跟时间有关,按时间间隔由短到长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一朝一夕②三年五载③长年累月④稍纵即逝A.④①③②B. ④①②③C.①④③②D.④③②①2.下列破折号的用法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阅读练习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阅读练习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试题-第三单元阅读练习⼈教新课标(含答案)⼈教版⼩学语⽂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练习(含答案)1课内训练﹣﹣阅读冲浪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碟花⽣⽶,放在写字台上。

总理让我跟他⼀起喝茶,吃花⽣,花⽣⽶并不多,可以数的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个⼈⽽增加了分量。

喝了⼀会⼉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地报晓了。

总理站了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上午睡⼀觉,下午要参加活动。

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了起来,没留意把⼩转椅的上部带歪了。

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进后⾯去了。

(1)花⽣⽶不多说明了什么?(2)扶⼩椅⼦这样的细节体现了什么?(3)⽂中画“”的部分说的是什么时间?2.给下⾯⼀段话加上标点符号,并回答问题。

⼈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固有⼀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为⼈民利益⽽死就⽐泰⼭还重替法西斯卖⼒替剥削⼈民和压迫⼈民的⼈去死就⽐鸿⽑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民利益⽽死的他的死是⽐泰⼭还要重的。

(1)这段话由句组成,是围绕的问题来说的,⼀句⼀句联系得⾮常紧密。

(2)第⼀句话总说。

(3)第⼆句引⽤的话,进⼀步说明有不同,有的⼈,有的⼈。

(4)第三句指出⼈死的意义不同的原因在于为⽽死。

(5)最后指出。

(6)联系课本和课外了解的知识,按要求写出相关的⼈名。

死得“重于泰⼭”的英雄有:死得“轻于鸿⽑”的罪⼈有:3.阅读下⾯⽂段,做练习。

整个团指挥所的⼈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魆魆的围墙。

突然,⿊暗⾥出现⼀星⽕光,⼀闪,⼜⼀闪。

这⽕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

战⼠们靠着这微弱的⽕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可是,⽕光暴露了他⾃⼰,他被敌⼈的机枪打中了。

(1)仿照“⿊魆魆”写⼏个与夜晚有关的叠词。

(2)“在这千钧⼀发的时刻”是指A、半个⼩时后,战⽃打响的时刻。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测试题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第三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测试题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8分)pái huái zhēnɡ fā yī wēi jīnɡ huánɡ()()()()cāi xiǎnɡ róu cuō dān wù kōnɡ xū()()()()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22分)1.下面选项中带点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躲藏.B.收藏.C.蕴藏.D.藏.红花2.下列可能与“觺(yí)”的意思有关的词语是()A.问题B.兽角C.酒杯D.坚硬3.下面词语书写全对..的一组是()A.赤裸裸旋转薄雾痕迹B.泪珊珊绊倒搓手亲吻C.头岑岑急遽缥缈荒凉D.茫茫然娜移吓虎蒸融4.下列四组词语中不是..近义词的一项是()A.遮挽——挽留B.确乎——的确C.觉察——忽视D.耽搁——耽误5.下面词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凝然的双眼B.明媚的时光C.急遽的变化D.惆怅的黄昏6.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B.小花猫轻轻悄悄地溜进厨房,衔着一条鱼一溜烟似的不见了。

C.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

D.他们的热情,使我潸然泪下。

7.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②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③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A.排比拟人比喻B.排比拟人拟人C.排比比喻比喻D.排比排比比喻8.对“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B.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夸张,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缩小成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夸大成浩瀚的大海。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姓名:班级:座号:一、填空题(共44分)1.读拼音,写词语。

(8分)kōng xūcōn g cōng xuán zhuǎn tàn xīnuó yíníng rán jué chápái huái2.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分)(1)这次拔河比赛尽____(jǐn jìn)管我们班失败了,但大家都已经尽____(jǐn jìn)力。

(2)明明每天都在寻找隐藏_____(cáng zàng)在书中的知识的宝藏______(cáng zàng)。

3.近义词填空。

(6分)爱护爱惜珍惜①他从小就养成了一种________书籍的习惯。

②他十分________时间,一分钟也不让它白白浪费掉。

③粮食是宝中宝,人人都要________。

维持保持保护④解放前,爷爷起早贪黑地干,可还是________不了一家人的生活。

⑤老红军战士始终________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⑥青蛙是益虫,我们要________它。

4.分别判断下面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

(6分)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________________②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______________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________________5.给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5分)白:A.空白;B.清楚,明白;C.没有效果;D.无代价,无报偿;E.陈述说明。

①展览馆门没开,我和爸爸白跑了一趟。

________②经过反复侦察,案件终于真相大白了。

________③我们不能白坐您的车啊!________④我们要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

________⑤爸爸在表白他热爱祖国的一片情意。

________6.读句子,想一想破折号的作用,择优选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练习(含答案)
1课内训练﹣﹣阅读冲浪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

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的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地报晓了。

总理站了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上午睡一觉,下午要参加活动。

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了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

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后面去了。

(1)花生米不多说明了什么?
(2)扶小椅子这样的细节体现了什么?
(3)文中画“”的部分说的是什么时间?
2.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并回答问题。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
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这段话由句组成,是围绕的问题来说的,一句一句联系得非常紧密。

(2)第一句话总说。

(3)第二句引用的话,进一步说明有不同,有的人,有的人。

(4)第三句指出人死的意义不同的原因在于为而死。

(5)最后指出。

(6)联系课本和课外了解的知识,按要求写出相关的人名。

死得“重于泰山”的英雄有:
死得“轻于鸿毛”的罪人有:
3.阅读下面文段,做练习。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

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

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

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仿照“黑魆魆”写几个与夜晚有关的叠词。

(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指
A、半个小时后,战斗打响的时刻。

B、后续部队在进攻中受阻,情况非常危急的时刻。

C、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情况极其危险。

(3)联系全文,把下列词句填入诗歌中。

全国人民的解放电灯这次战斗的胜

火光一个光明的世

一星,就是你的生命,
一盏,就是你的追求。

为了,
为了,
你点燃了心爱的书本,
也点燃了生命的火光。

战友啊,亲爱的战友,
是你用生命点亮了。

4.课外阅读我能行。

庐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里,有户姓周的人家。

他们家堂屋里挂着一张照片,是周总理和一个小姑娘的合影。

这个小姑娘就是他们家的桂花。

这张珍贵的照片是 1961 年拍的。

桂花记得很清楚,那一天是 9 月 17 日,桂花刚舂完米,坐在门口歇息。

这时候,公路上开来几辆小汽车,在他家门口停住了。

汽车里走出来好几位干部,桂花见了生人,连忙站起来想躲进屋里去,却被一位干部叫住了。

那位干部问:“小姑娘,你认得观音桥吗?给我们带个路,好不好?”桂花回答说:“好。

”这时,一位六十来岁的老干部走过来拉着她的手,跟着她向观音桥走去。

桂花把总理他们领到了观音桥,正想回家,可是总理还是紧紧拉着她
的手,说:“来,咱们照张相。

”这一下可把桂花乐坏了。

13 岁的她还是第一次照相哩,而且是和总理照相啊!
照完相,周总理拿了块湿毛巾,把桂花那双沾了泥巴的小手擦得干干净净,又递给她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

桂花偎依在总理的身边,大口大口地咬着又香又甜的苹果。

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1)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事?
(2)给文章起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开始,桂花的心怦怦地跳,后来她为什么不紧张了?
(4)桂花为什么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答案
1.【分析】本语段出自《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陪周总理审阅一
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解答】(1)考查花生米不多说明了什么。

语段中说“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
从这些话语表明了总理的生活很节俭。

(2)考查总理扶正小椅子这一细节体现总理什么。

总理工作了一夜,想回去休息一会儿,下午再参加活动,在我没留神带歪了小椅子时,总理又赶紧把椅子扶正,这一细节足以表明了总理无论做什么事都很认真的精神。

(3)考查文中划线的部分是什么时间。

文中“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地报晓了”从文中这些话使我们知道了已经到了“清晨”
了,周总理又整整工作了一夜。

故答案为:
(1)总理的生活很节俭;
(2)总理无论做什么事都很认真;
(3)清晨。

2.【分析】略
【解答】1.4 怎样看待生和死
2.人死的意义有不同
3.司马迁死的意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4.什么
5.张思德的死是重于泰山的
6.李大钊刘胡兰汪精卫甫志高
3.【分析】略
【解答】1、静悄悄黑沉沉清幽幽
2、B
3、火光电灯这次战斗的胜利全国人民的解放一
个光明的世界
4.【分析】短文讲述了一件发生在庐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里的故事。

故事讲了
周总理来到这个小村庄,和村里的小姑娘桂花合影留念的故事。

文章赞扬了周总理平易近人的高尚品质。

【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的掌握情况。

1961 年 9 月
17 日,周总理来到庐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里。

总理一行要去观音桥,让小姑
娘桂花带路。

之后,总理与桂花合影留念。

因此,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61 年 9 月 17 日;地点是:庐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

(2)考查了学生给短文加题目的能力。

一般来说,短文的题目就是短文中心内容的体现。

这篇短文开头写了在庐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里,有户姓周的人家堂屋里挂着一张照片,是周总理和一个小姑娘的合影。

然后,文章围绕这张照片写了总理一行要去观音桥,让小姑娘桂花带路,之后,总理与桂花合影留念
的事。

因此,短文的题目可以是:一张珍贵的照片。

(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短文中描写了小姑娘见到生人时的紧张心情,“桂花见了生人,连忙站起来想躲进屋里去”;后来周总理亲切的拉着小姑娘的手,用湿毛巾给她擦手上的泥巴,正是由于周总理和蔼可亲,使得小桂花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所以她不紧张了。

(4)考查了对短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见到生人就会紧张的桂花,还从来没有照过相。

当周总理来到村子里后,桂花不但见到了周总理,还在13岁时与和蔼可亲的周总理照了相,所以桂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故答案为:(1)1961 年庐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里。

(2)一张珍贵的照片
(3)开始紧张是因为桂花第一次见到周总理;后来不紧张是因为周总理和蔼可亲地和她谈话,笑得那么高兴。

(4)因为桂花不仅见到了周总理,还在 13 岁时与和蔼可亲的周总理照了相,所以桂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第7 页,共7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