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_第三节__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万伏山

终年高温 降水稀少
王教授日记中这样写道:“这里的大多数植物的叶子坚硬,叶 面光滑且有蜡质薄膜,果园里种植的大多是柑橘、柠檬、无花 果和葡萄。”据此回答1~2题: 1.王教授日记记述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D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终年炎热少雨 C.终年高温多雨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这里的气候成因是( A ) A.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B.受季风环流影响 C.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D.受西风和副极地低气压控制 3、南非开普敦与我国南京的气候相比较,一年中( C A、两地都雨热同期 B、开普敦气温较高的月份,南京的气温也较高 C、开普敦降水较多的月份,南京降水也较多 D、开普敦受高气压控制的季节,南京盛行偏南风 )
称为“大地的伤疤”
据科学家测定,裂谷北 端的红海每年扩张2厘米, 大陆裂谷每年加宽数厘 米。再过1亿年,大裂谷 就会被彻底撕裂,形成 一个新的“大洋”。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著名的 “东非大裂谷”,亦称“东非大峡谷”或“ 东非大地沟”。由于这条大裂谷在地理上已 经实际超过东非的范围,一直延伸到死海地 区,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非洲——阿拉伯 裂谷系统”。 这条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1/6 的大裂谷,气势宏伟,景色壮观,是世界上 最大的裂谷带,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地球 表皮上的一条大伤痕”,古往今来不知迷住 了多少人。
主要国家:苏丹、尼日利亚、南非、埃塞俄比亚、赞比亚等
读图:
说出撒 哈拉以 南非洲 主要国 家的名 称。
刚果 (金 )
读图: 说出撒 哈拉以 南非洲 主要国 家的名 称。
一、位置和范围 纬度位置: 绝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经度位置: 200W——500E 海陆位置:撒哈拉沙漠以南,
东临印度洋、西接大西洋
七年级地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轻工业为主。
工业分布
02
工业主要分布在南非、尼日利亚等少数几个国家,其他国家工
业发展相对滞后。
工业问题
03
面临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市场狭小等问题,制约了工业的发
展。
旅游业发展
旅游资源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如野生动物 保护区、美丽的海滩、历史遗迹等。
旅游市场
主要客源来自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旅游市场较为稳定。
社会结构和文化
部落文化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社会结构以部 落为基础,部落文化对当地人的 生活、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深
远影响。
传统与现代并存
虽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正在逐 渐现代化,但部落文化和传统习俗 仍然在当地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
社会等级制度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社会存在一定的 等级制度,贫富差距较大,社会不 平等现象较为普遍。
生态系统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拥有多种生态系统,包括热带雨林、稀树草原、沙漠等,这些生态系统支持着丰富的生物多样 性。
保护
由于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非洲的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非洲国家采取了 一系列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律等。同时,国际社会也积极参与非洲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工作,支持当地的生态保护项目。
03
动物和植物
动物种类和特点
01
02
03
04
动物种类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拥有丰富的 动物种质资源,包括狮子、大 象、长颈鹿、斑马、犀牛等。
适应力强
许多动物已经适应了非洲的干 旱和热带气候,具有独特的生
存策略。
多样性高
非洲动物种类的多样性非常高 ,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1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下册《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经济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非洲大陆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世界各大洲的分布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发展问题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这一地区有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非洲大陆的认知多来源于媒体和网络,可能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纠正这些错误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经济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学会分析非洲大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高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非洲观,认识非洲大陆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增强对非洲国家的了解和友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经济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问题。
2.突破策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加深对非洲大陆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非洲大陆的特点。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非洲国家,分析其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加深学生对非洲大陆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教材、课件、地图、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3.课前准备:教师需提前备课,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非洲大陆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非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星球版中考地理复习 教材系统复习 七下第七章 各具特色的地区 第1课时东南亚 中东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021·济宁)读下图,完成(1)~(2)题。
(1)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热、黑、高、富”的特点,对这些特点的解读
1.石油分布特点
地位 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产量最高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
分布
_波_波斯斯湾湾__及其沿岸国家
_沙_沙特特阿阿拉拉伯__、_伊_伊朗朗__、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
主要产油国 伯
联合酋长国等
油田特点
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
主要输出方式
海轮(油轮)、管道
2.石油主要输出路线 中东石油海上运输路线示意
要点 2:中东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022·云南)2022 年 11 月,世界杯足球赛将在阿拉伯半岛的卡塔尔
举办。读“阿拉伯半岛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杯足球赛大多在夏季举办,本届世界杯在冬季举办的主要原因是
_冬_冬季季较较凉凉爽爽,利,于利比于赛比__。 (赛2)卡塔尔举办世界杯的资金主要通过销售_石_石油油__(能源)获得,该能源 在中东地区集中分布在_波_波斯斯湾湾__及其沿岸地区。 (3)去卡塔尔的运动员会发现当地的居民大多信仰_伊_伊斯斯兰兰__教。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布着广阔的热带雨林,还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_热_热带带草草原原__,动植物资源丰富,被称为“天然野生动物园”。 5.热带草原,一年之中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之分,使很多野生动物养成 了定期迁徙的习性。雨季迟到或雨季缩短,容易发生_干_干旱旱__灾害,影 响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学期同步测试题 第七章各具特色的地区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含答案)

(3)高原、旅游
(4)开发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带动走廊沿线地区发展;加快西部落后地区发展;东西部协调发展。
A.炎热的气候B.丰饶的物产C.各地降水均匀D.高原为主的地形
14.河流流量主要取决于流域面积和降水量,在非洲流量最大的河流,其流域面积也最大。请根据河流流经区域的气候类型,判断出非洲流量最大的河流是( )
A.刚果河B.尼罗河C.尼日尔河D.赞比西河
15.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地区,导致该山山顶终年积雪的最主要因素是( )
2.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面积广大B.物产资源贫乏C.人口增长缓慢D.经济相对落后
3.动植物的生存发展,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非洲生产一种“复活草”,种子可以流浪数十年,只要一丝水汽就可以生根,一点微雨就可以快速生长、开花、结出种子。“复活草”最可能生长在哪个区域
A.东非高原B.刚果盆地C.撒哈拉沙漠D.尼罗河三角洲
(3)B地区几乎无粮食生产,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大部分地方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资源严重缺乏。
(4)c地区是世界重要的水稻出口区这与该地优“的气候分不开,下图中能表示该 地的气候类型的是____。(填序号)
A.AB.BC.CD.D
3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其国土面积约95万平方千米。坦桑尼亚自然保护区众多,约占国土面积的1/3。该国经济欠发达,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近年来,坦桑尼亚实施经济改革,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大量外资,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
读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9.非洲热带草原野生动物迁徙方向及时间是
7.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1课时+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商务星球版

达标训练
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把该大陆称(
B)
A.“干旱大陆”
B.“高原大陆”
C.“富饶大陆”
D.“饥饿大陆”
C 2.该大陆的地势特征是(
)
A
A.西高东低 B.中部高,四周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北高南低
达标训练
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B 3.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是( )
尼罗河 世界最长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刚果河 非洲第二长河,注入大西洋 维多利亚湖 非洲最大的湖泊,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思考
议一议,为什么非洲的刚果河比尼罗河水流量大?
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水流量大;尼罗河 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下游流经热带 沙漠气候区,降水更为稀少。
海陆位置
撒哈拉 沙漠以南; 西临 大西 洋;东临 印度 洋; 南至 好望角;
几内亚湾:非洲最大的海湾 马达加斯加岛:非洲最大的岛 索马里半岛:非洲最大的半岛
几内亚湾
地形地势
撒哈拉沙漠
刚果盆地
南 非 高 原
读图7-3-1,找出撒哈拉沙漠、东非高原、埃塞俄 比亚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
地形地势特征
地形以 高原 为主;
地理位置和范围
在图7-3-1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说说东南 亚的纬度位置。
纬度位置
赤道穿过中部,撒哈拉以南的非 洲主要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大 部分位于 低 纬度,位于 热 带。
热带大陆
地理位置和范围
读图7-3-1,找出撒哈拉沙漠、大西洋、印度洋、好 望角、几内亚湾、红海,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
非洲雕刻
非洲雕刻融入了黑种人特有的宗教元素, 作品千姿百态,大胆夸张,无拘无束地展 现着情感和力量,极具感染力,反映了黑 种人艺术家与生俱来的想象力。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非洲的农业生产
饥 饿 的 非 洲 人
据统计,2002年全球艾滋病死亡人数为500万人,350 万来自于非洲各国,而博茨瓦纳是全世界艾滋病情况最严重 的国家。拥有7万人口的Maun镇是博茨瓦纳艾滋病的腹地, 也是全世界艾滋病最高发的地区。在博茨瓦纳的官方统计报 告中指出,全国公民有48%已感染了艾滋病毒。
二、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什么是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生产 的经济。
出口
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
撒哈拉以南 非洲的国家
进口
发达பைடு நூலகம்家
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
本区主要进出品产品示意
课本P72活动题答案要点提示:
1.原料:活牲口、可可豆、咖啡、原油、木材、金刚石、 铜;
工业制成品:牛肉罐头、皮鞋、巧克力糖、钻石戒指、 汽车
金伯利岩矿
非 洲 南 部 人 民 在 矿 砂 中 寻 找 金 刚 石
非洲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尼罗河下游谷地曾是世界上最早的古文明中心之一。 非洲的地中海和红海沿岸地区,以及撒哈拉以南的 尼日尔河和塞内加尔河流域,古代也比较繁盛。
在历史上,欧
洲殖民主义者曾先 后侵入非洲,掠夺 黄金、香料、象牙 等;后来又从事罪 恶的奴隶贸易,把 黑人运往美洲贩卖。 到了19世纪70年代, 广大的非洲大陆先 后被英、法、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非洲政治地图 西、比等国强占和
人教版地理七年下课件 8.3撒哈拉以南非洲 (共37张PPT)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干湿季明显
活动: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结合下图 ,谈谈当地民居与气候的关系
当地传统民居易于搭建, 适合游牧生活,茅草的 遮阴透气效果比较好; 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总量 不大,茅草屋有显著的 避雨功能。既适应了气 候,也满足了当地人们 居住的需要。
终年高温
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降水稀少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湿季
热带草原干季
热带草原气候的典型特征:明显的干湿季
热带草原地区的自然灾害
热带草原的动物
热带草原的动物
活动: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广布。分析左图,以乍
了解黑种人所在地区的自然景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撒哈拉沙漠
大
西
洋
印度洋
读图分析
1)半岛 2)岛屿 3)海湾 4)海洋 5)海峡 6)好望角
几内亚湾 好望角
索马里 半岛
印 度 洋
好望角是位于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jiǎ )角。苏
伊士运河通航前,来往于亚欧之间的船舶都经过好望角。
河流与湖泊 1)四大河流 2)两个湖泊
作业
阅读教材材料:黑种人大多会击鼓, 常根据不同的需要击出各种鼓声。 请同学们收集音乐材料向全体学生 展示。
•非洲最大的湖泊—— 维多利亚湖 •非洲最深而狭长的湖泊—— 坦噶尼喀湖 •非洲最高的山峰——乞力马扎罗山 •非洲最大的海湾—— 几内亚湾 •非洲最大的岛屿—— 马达加斯加岛 •非洲最大的盆地—— 刚果盆地
• 世界最大的盆地—— 刚果盆地 • 世界最大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 • 世界最炎热的大陆—— 非洲大陆 • 世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 非洲 • 世界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
1.干旱和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形成原因。 2.如何协调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3.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
非洲地理分区
一、黑种人的故乡
地理位置:
撒哈拉沙漠以南, 西临大西洋, 东临印度洋。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海陆位置
几内亚湾
撒 哈 拉 以 南 的 非 洲
好望角
长期受殖民主义者的统治与控制
本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生产力水平又较低,自然环境破坏严重, 这里已成为世界上人口问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最突出的地区。 人口、粮 食与环境 解决措施 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巩固训练
1.以下动物中生活在非洲大沙漠中的是( C ) A.斑马 B.长颈鹿 C.鸵鸟 D.狮子 2.非洲大陆西南端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 B ) A.合恩角 B.好望角 C.佛得角 D.非洲之角 3.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在非洲的( A )
巴西黑人奴隶在钻石矿场洗矿
拉丁美洲一座制糖厂中的黑奴在劳动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民政治斗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5世纪至20世纪,殖民主义 疯狂地劫掠黑人和自然资源及物产。 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 斗争蓬勃发展,许多国家纷纷独立。 第三阶段:许多国家独立后,正逐步摆脱 殖民主义经济的束缚,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
科特迪瓦
科特迪瓦1960年从法国统治下获得独立,经济上是一个以生 产热带经济作物可可、咖啡为主的农业国家。20世纪70年代国际 市场上可可、咖啡价格成倍上涨,科特迪瓦国家收入大增;70年 代后期,人均年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国家利用赚取的外汇, 换取工业品和粮食,办学校、建高速公路、修机场、发展城市建 设,使科特迪瓦成为非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人们说“科特迪 瓦创造了奇迹”,是“非洲成功的经验”。但是,20世纪80年代 以来,世界可可、咖啡产量增多,价格下跌,科特迪瓦经济遇到 很大困难。为了摆脱经济困境,科特迪瓦政府决定大力发展多种 经营,广泛种植油棕、菠萝、橡胶、甘蔗、椰子和水稻等多种作 物,努力增产粮食;同时,还吸引外资,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工 业和旅游业等多种产业,初步改变了单一经济带来的种种问题, 使科特迪瓦的民族经济得到了振兴和发展。
的风和降水明显不同。湿季,风来自海洋,降水丰富;干
季,风来自内陆,干燥少雨。有的年份,干旱季节时间延 长,湿季时间缩短,或者连续几年干旱,就容易形成严重
的旱灾,导致农业收成不好,形成“粮食问题”。所以撒
哈拉以南非洲粮食问题日益严重的自然原因就是热带草原 气候带来的旱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于非 洲北部,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 地方之一。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35°线), 约北纬14°线(250毫米等雨量线)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东到 红海之滨。横贯非洲大陆北部,东西长达5600千米,南北宽约 1600千米,总面积约9,065,000平方千米,约占非洲总面积 32%。 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大陆分割成两部分,北非和南部黑非 洲,这两部分的气候和文化截然不同,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界 是半干旱的热带稀树草原,阿拉伯语称为“萨赫勒”,再往 南就是雨水充沛,植物繁茂的南部非洲,阿拉伯语称为“苏 丹”,意思是黑非洲。
.
科特迪瓦 乌干达 赞比亚 博茨瓦纳 索马里 尼日利亚 刚果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主要商品
其他各种商品
本区一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的 出口商品的百分比(1998年)
(1)本区这些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属于初级产品还是工业制成品?
(2)各国主要出口商品所占百分比是多少? (3)以上数字说明什么问题?
非洲的农业生产
饥 饿 的 非 洲 人
据统计,2002年全球艾滋病死亡人数为500万人,350 万来自于非洲各国,而博茨瓦纳是全世界艾滋病情况最严 重的国家。拥有7万人口的Maun镇是博茨瓦纳艾滋病的腹 地,也是全世界艾滋病最高发的地区。在博茨瓦纳的官方 统计报告中指出,全国公民有48%已感染了艾滋病毒。 当地一位神父说:艾滋病并不容易传染,主要通过性 行为。因为经济和与外界接触在该地区的突然发展,酗酒 和犯罪率也同时上升,而当地人信奉及时行乐的价值观。 后来神父还领我们来到镇上的墓地,那里新添了几百个新 坟,有一股腐臭的气味。死者大多生于20世纪70年代而死 于2001年至2003年之间。镇上的墓地已迅速被填满,年轻 人陆续死去,许多老人以为是女巫降灾,而年轻人都知道, 灾难主要是通过混乱的性行为传播开来的。
本区国家摆脱单
一经济困扰的出路
振兴民族工业
非洲的努力:
1.努力减少人口,控制疾病蔓延。
2.增加国内产业结构,以增强对国际市场的 抗风险能力。 3.大力发展本国的自主工业,以减少对国外 工业制造品的依赖。 4.成立区域性国际合作组织——非洲国家联 盟——共同抵御国际风险。
5.加强南南合作。
坦赞铁路 用过的客车
三、人口、粮食与环境
非洲人口自然 增长率最高。
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2004年)和平均人口自然 增长率(2000~2005)
人口、粮食、环境的恶性循环
人口增长过快 贫困 粮食短缺 砍伐森林, 开垦草原 过度放牧 农业生产落后
土地荒漠化 自然灾害频繁
撒哈拉以南非洲贫瘠的土地
塞内加尔过度 放牧形成的荒漠草原
博茨瓦纳
南部非洲的博茨瓦纳是一条腾飞的“小龙”。 1966年独立到1990年的25年间,年平均经济增
长率始终在两位数以上,目前已是一个人均收入
2800多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
毛里求斯
地处印度洋上的岛国毛里求斯是一条不大为 人所知的“经济小龙”。1968年独立后,毛里求斯 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同时建立出口加工 区和发展金融业,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6%, 人均收入达2500美元,人均寿命70岁,成为非洲 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主的经济形成的原因和后果。
4.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的严重性。
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和图片,了解本区的自然环境和 人文环境,培养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2.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 经济的形成和后果,并通过实例认识独立自主、自力更 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非洲各国摆脱贫困的 惟一出路,从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具体实例及图片,通过综合分析,理解本区人 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 途径,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提示: (1)本区这些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属于初级产品。
(2)科特迪瓦出口可可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41%,
乌干达出口咖啡占45%,赞比亚出口铜占70%,博茨瓦纳出 口金刚石占72%,索马里出口活牲口占56%,尼日利亚出口 原油占90%,刚果出口原油、木材占56%。 (3)本区大多数国家都以一两种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品 作为主要出口物资。
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带
本区以_________ 热带雨林
气候、___________ 热带草原
气候和 热带沙漠 ________气候
为主。其中________ 热带草原
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带
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热带草原气候有什么特点?该气候经常导致 什么自然灾害的发生?
提示:热带草原地区明显地分为干湿两季,干湿两季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 ——高原为主
埃塞俄比亚高原 刚 果 盆 地
东非高原
南非高原 东非大裂谷 乞力马扎罗山 好望角
该地区的地势特征什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相比,地势哪个更高一些? 本地区哪种地形所占比例更大一些?
乞力马扎罗山
本区大部分属于五
热 带,气候类型有: 带中___ 热带沙漠 _____________ 气候、 热带草原 _____________ 气候、 热带雨林 _____________ 气候、 高山 _____________ 气候、 地中海 _____________ 气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非洲人文环境的学习,培养种族平等、维护 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主义的观点。 2.通过学习本区的经济,树立国家之间不仅需要平等 互利、相互合作,而且还要独立自主、因地制宜发展民族 经济的观点。
3.通过人口与粮食环境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重点
1.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区。 2.黑人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3.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4.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
课堂小结
位置: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 地形:以高原大陆为主,东部和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 黑种人的故乡
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外来移民与长期的殖民统治
撒 哈 拉 以 南 的 非 洲 概念 单一商品 为主的经济 弊端 形成原因 出路 振兴民族工业 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 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发展多样化农业 价格低廉 价格昂贵 制约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课本P39活动题要点提示:
提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粮食及 经济增长速度,已构成了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和粮食 问题。人口过多是产生粮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人口的 快速增长,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而增产的粮食和肉类, 无法满足人口增长过快的需要,限制了经济发展,人们为 了维持生存,毁林、开垦草原种植粮食作物,或在草原地 区过度放牧,使土壤肥力丧失,沙漠化扩大。要解决这些 问题,必须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 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减轻自 然灾害,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 缺问题已成为本区今后三大重要任务。
坦赞铁路
坦赞铁路
坦赞铁路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该铁路东 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 全长1860千米,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 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该铁路穿越坦赞部分高 山、峡谷、湍急的河流、茂密的原始森林,有的路基、桥梁和 隧道地基土质为淤泥、流沙,沿线许多地区荒无人烟,野兽群 居出没,全线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施工条件异常困难。该项 目于1968年5月开始进行勘测设计,1970年10月正式开工, 1976年7月全部建成移交。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前后提 供无息贷款19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 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高峰时期在现场施工的中 国员工队伍多达1.6万人,在工程修建及后来技术合作过程中, 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