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学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3讲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的方向与调控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3讲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的方向与调控
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2.恒温线(或恒压线)图像
控制变量,讨论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已知不同温度下的转化率—压强图像或不同压强下的转化率—温度图像,
推断反应的热效应或反应前后气体物质间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以反应
aA(g)+bB(g)
cC(g)中反应物A的转化率(αA)为例说明。
解答这类图像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七章
第3讲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调控




01
强基础 增分策略
02
增素能 精准突破
03
研专项 前沿命题
04
明考向 真题演练
【课程标准】
1.认识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物理量,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能书写平衡常数达式,能进行平衡常数、转化率的简单计算,能利用平
衡常数和浓度商的关系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3.知道化学反应是有方向的,知道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反应的焓变和熵变有
关。
4.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的重要作用。知道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历程,对调控化学反应速率具有重
要意义。
5.针对典型的案例,能从限度、速率等角度对化学反应和化工生产条件进
行综合分析。
强基础 增分策略
图像中的极值点未必是平衡点,但极值点之后为平衡移动趋势图
对于化学反应mA(g)+nB(g)
pC(g)+qD(g),下图中M点前,表示化学反应
从反应物开始,则v(正)>v(逆);M点为刚达到的平衡点。M点后为平衡受温
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时A%增大(C%减小),平衡逆向移动,ΔH
< 0。

高中化学第7章 热点强化14 速率常数与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高中化学第7章 热点强化14 速率常数与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热点强化14 速率常数与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1.假设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为a A(g)+b B(g)===c C(g)+d D(g),其速率可表示为v =k ·c a (A)·c b (B),式中的k 称为反应速率常数或速率常数,它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无关,但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

不同反应有不同的速率常数。

2.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对于基元反应a A(g)+b B(g)c C(g)+d D(g),v 正=k 正·c a (A)·c b (B),v 逆=k 逆·c c (C)·c d (D),平衡常数K =c c (C )·c d (D )c a (A )·c b (B )=k 正·v 逆k 逆·v 正,反应达到平衡时v 正=v 逆,故K =k 正k 逆。

[示例] 温度为T 1,在三个容积均为1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CH 4(g)+H 2O(g)CO(g)+3H 2(g) ΔH =+206.3 kJ·mol -1,该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 正=k 正·c (CH 4)·c (H 2O),逆反应速率为v 逆=k 逆·c (CO)·c 3(H 2),k 正、k 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

已知T 1时,k 正=k 逆,则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 1=____;当温度改变为T 2时,若k 正=1.5k 逆,则T 2________T 1(填“>”“=”或“<”)。

答案 1 >解析 解题步骤及过程: 步骤1 代入特殊值: 平衡时v 正=v 逆,即k 正·c (CH 4)·c (H 2O)=k 逆·c (CO)·c 3(H 2); 步骤2 适当变式求平衡常数,K 1=c (CO )·c 3(H 2)c (CH 4)·c (H 2O )=k 正k 逆;k 正=k 逆,K 1=1步骤3 求其他K 2=c (CO )·c 3(H 2)c (CH 4)·c (H 2O )=k 正k 逆;k 正=1.5k 逆,K 2=1.5;1.5>1,平衡正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则T 2>T 1。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有详细答案和解析)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有详细答案和解析)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有详细答案和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化工生产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下列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认识正确的是()A.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超声波、压强和催化剂等B.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的C.可逆反应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浓度相等的现象D.化学限度(即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改变反应条件,提高产品的产率答案D解析A项,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错误;B项,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反应快慢的,化学反应的限度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的,错误;C项,可逆反应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现象,但各物质浓度不一定相等,错误。

2.(2019·合肥调研)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其中Y是单质。

SO2(g)+2CO(g)催化剂2X(g)+Y(l)。

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超灵敏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SO2和CO浓度如下表:时间/s01234c(SO2)/mol·L-1 1.000.500.23 3.00×10-37 3.00×10-37c(CO)/mol·L-1 4.00 3.00 2.46 2.00 2.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CO2B.前1 s内v(X)=1.00 mol·L-1·s-1C.该回收原理利用了SO2的还原性D.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是3.33×1036答案C解析该反应的目的是进行硫的回收,所以Y单质是S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X的化学式是CO2,A项正确;前1 s内,CO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1.00 mol·L-1,则X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1.00 mol·L-1,所以v(X)=1.00 mol·L-1·s-1,B项正确;在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O2作氧化剂,所以利用了二氧化硫的氧化性,C项错误;3 s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O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2.00 mol·L-1,则X的浓度增加2.00 mol·L-1,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002≈3.33×1036,D项正确。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两个问题:第一、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即化学反应速率问题;第二、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平衡问题一、化学反应速率1.表示方法(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2)公式:v=△c/△t单位:mol/(L·s)或mol/(L·min)(3)注意事项:①由于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物质的浓度不断地发生变化(有时温度等也可能变化),因此在不同时间内的反应速率是不同的。

通常我们所指的反应速率是指平均速率而非瞬时速率。

②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其数值不一定相同,但其意义相同。

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对于反应:m A+n B p C+q DV A∶V B∶V C∶V D=m∶n∶p∶q③一般不能用固体物质表示。

④对于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v正≠v逆[例1]某温度时,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3X + Y2Z___;反应开始至2min ,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0.05 mol/(L·min)__。

[例2]在2A + B = 3C + 4D的反应中, 下列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B )A. V(A) = 0.5 mol/(L·s)B. V(B) = 0.3 mol/(L·s)C. V(C) = 0.8 mol/(L·s)D. V(D) = 1 mol/(L·s)练习1反应4A(S)+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了0.6mol/L.。

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minB.用C表示的速率是0.2mol/L·minC.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mol/L·minD.在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减少的。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对点测试卷(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含答案解析)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对点测试卷(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含答案解析)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对点测试卷(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在两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甲:C(s)+H 2O(g)CO(g)+H2(g);乙:CO(g)+H 2O(g)CO2(g)+H2(g)。

现有下列状态:①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②恒温时,气体压强不再改变③各气体组成浓度相等④反应体系中温度保持不变⑤断裂氢氧键速率是断裂氢氢键速率的2倍⑥混合气体密度不变⑦单位时间内,消耗水蒸气质量与生成氢气质量比为9∶1其中能表明甲、乙容器中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①②⑤B.③④⑥C.⑥⑦D.④⑤2.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料,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起始温度和起始体积相同):N 2(g)+3H2(g)2NH3(g)ΔH<0,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甲>V丙B.K乙<K丙C.c乙>c甲D.v甲=v丙3.室温下,向圆底烧瓶中加入1 mol C2H5OH和含1 molHBr的氢溴酸,溶液中发生反应:C2H5OH+HBr鸠馛2H5Br+H2O,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

已知常压下,C2H5Br和C2H5OH的沸点分别为38.4 ℃和78.5 ℃。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入NaOH,可增大乙醇的物质的量B.增大HBr浓度,有利于生成C2H5BrC.若反应物均增大至2 mol,则两种反应物平衡转化率之比不变D.若起始温度提高至60 ℃,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4.Na2CO3、CaCO3、BaCO3、CuCO3等碳酸盐都能与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放出CO2,其中反应最为缓慢的是( )A. BaCO3B. CuCO3C. Na2CO3D. CaCO35.某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A(g)B(g)ΔH<0,达到平衡后,c(A)/c(B)=a,若改变某一条件,反应再次平衡,此时c(A)/c(B)=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该温度下,保持容积固定不变,向容器内补充B气体,则a>bB.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充入惰性气体,则有a=bC.若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则有a>bD.若a=b,容器中一定使用了催化剂6.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H 4(g)+H2O(g)CO(g)+3H2(g)ΔH>0,测得c(CH4)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第七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的方向与调控考点三类化学平衡图像-课件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的方向与调控考点三类化学平衡图像-课件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左上方(E 点),A%大于此压强或温度时平衡体系中的 A%,E 点必须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才能达到平衡状态,所以,E 点 v 正>v 逆;则右下方(F 点)v 正<v 逆。
[对点训练]
2.[双选]用 CO 和 H2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 反应如下:CO(g)+2H2(g) CH3OH(g)。在体积一定的 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 1∶2 充入 CO 和 H2,测得 平衡混合物中 CH3OH 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氢碳比:X________2.0(填“>”“<”或“=”)。 (4)在氢碳比为 2.0 时,Q 点 v(逆)________P 点的 v(逆)(填“>”“<”或 “=”)。
[解析] (2)随温度升高,α(CO2)减小,说明为放热反应,ΔH<0;(3)在相 同温度下,X 越大,n(H2)相对越多,α(CO2)越大,故 X>2.0;(4)Q 点为非平 衡点,该温度下,Q 点到 P 点时 α(CO2)增大,反应正向进行,Q 点的 v 正>v 逆,Q 点到 P 点的过程中 v 正减小,v 逆增大,故 Q 点的 v 逆<P 点的 v 逆。
2
c V 寄志言不燕 立雀,莫如相无唣舵,这自舟有,云无霄衔万之里马高,。漂荡2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鹰鸭爱仔高 无飞娘,也鸦长栖大一,枝几。多白手也成家。
项,恒容充氩气,不影响平衡状态和速率,错误;D 项,b 曲线先平衡,说明 远志大坚的 者希,望功造名就之伟柱大也的。人登物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设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了 1 mol CO 和 2 mol H2,CO 的转化率为 x,则
CO(g) + 2H2(g)
CH3OH(g)
起始/mol 1

2021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学案:第七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Word版含解析

2021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学案:第七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三节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最新考纲:1。

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2。

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核心素养:1。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从化学平衡常数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解决问题。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的转化率,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

能运用模型Q c与K的关系解释化学平衡的移动,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知识点一化学平衡常数及应用1.化学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 表示。

2.表达式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K=错误!(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例如:3。

注意事项(1)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对化学平衡常数无影响.4.应用(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K值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反应物的转化率高;K 值小,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小,反应物的转化率低.K〈10-510-5~105>105反应程度很难进行反应可逆反应可接近完全(2)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对于可逆反应a A(g)+b B(g)c C(g)+d D(g),在一定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有如下关系;Q=错误!,称为浓度商。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v正〉v逆Q=K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v正=v逆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v正<v逆(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合成氨的反应达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各物质浓度增大一倍,K不变,平衡正向移动(√)提示: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各物质浓度增大一倍,等效于加压,平衡右移,由于温度不变,所以K不变,正确。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专项提升: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解析版)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专项提升: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解析版)

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1.为了探索外界条件对反应a X(g)+b Y(g)c Z(g)的影响,以X和Y的物质的量比为a∶b开始反应,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分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ΔH>0,a+b>cB.ΔH>0,a+b<cC.ΔH<0,a+b>cD.ΔH<0,a+b<c【答案】C【解析】由图像可知,降低温度,Z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说明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放热,则ΔH<0;降低压强,Z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说明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应有a+b>c,故选C。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H 4(g)+H2O(g)CO(g)+3H2(g) ΔH>0,测得c(CH4) 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0~5 min内,v(H2)=0.1 mol·L-1· min-1B.反应进行到12 min时,CH4的转化率为25%C.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后H2浓度减小D. 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答案】D【解析】A项,v(CH4)==0.1 mol·L-1· min-1,根据方程式可知:v(H2)=3v(CH4)=0.3 mol·L-1· min-1,错误;B项,反应进行到12 min时,CH4的转化率为×100%=75%,错误;C项,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增大。

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所以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逆反应方向移动,但是由于平衡移动的趋势是微弱的,所以当达到新平衡后H2的浓度比原来大,错误;D项,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正反应方向移动,物质的转化率增大。

故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最新考纲: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2.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

核心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从化学平衡常数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解决问题。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的转化率,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

能运用模型Q c 与K 的关系解释化学平衡的移动,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知识点一 化学平衡常数及应用1.化学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 表示。

2.表达式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K =c p C ·c q Dc m A ·c n B(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例如:3.注意事项(1)K 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K 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对化学平衡常数无影响。

4.应用(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K 值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反应物的转化率高;K 值小,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小,反应物的转化率低。

K<10-510-5~105>105反应程度很难进行反应可逆反应可接近完全(2)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对于可逆反应a A(g)+b B(g)c C(g)+d D(g),在一定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有如下关系;Q =c c C ·c d Dc a A ·c b B,称为浓度商。

Q <K 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v 正>v 逆 Q =K 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v 正=v 逆 Q >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v 正<v 逆(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合成氨的反应达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各物质浓度增大一倍,K不变,平衡正向移动( √)提示: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各物质浓度增大一倍,等效于加压,平衡右移,由于温度不变,所以K不变,正确。

2.对某一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则化学平衡常数一定变大( ×)提示:对于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错误。

3.可逆反应若有水反应或生成,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均不写水的浓度( ×)提示:如果水同时还是反应体系的溶剂才不写,非水溶液反应时则必须写,错误。

4.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 √)提示:平衡常数改变,一定改变了温度,所以平衡一定移动,正确。

5.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其平衡常数一定随之改变( ×)提示:只有温度改变才能影响平衡常数K,错误。

6.改变条件,使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都增大,该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 提示:改变条件,使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都增大,可能是改变压强造成的,平衡常数不一定增大,错误。

7.一个可逆反应的正反应K正与逆反应K逆相等( ×)提示:二者互为倒数。

1.不要把反应体系中纯固体、纯液体以及稀溶液中水的浓度写进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

如:CaCO3(s)CaO(s)+CO2(g),K=c(CO2);Cr2O2-7(aq)+H2O(l)2CrO2-4(aq)+2H+(aq),K=c2(CrO2-4)·c2(H+)/c(Cr2O2-7)2.非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若有水参加或生成,则此时水的浓度不可视为常数,应写进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

如:C2H5OH+CH3COOH CH3COOC2H5+H2O,K=c CH3COOC2H5·c H2Oc C2H5OH·c CH3COOH。

3.同一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写法不同,其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数值亦不同。

如: N 2O 4(g)2NO 2(g) K =c 2NO 2c N 2O 4=0.361/2N 2O 4(g)NO 2(g) K ′=c NO 2c 1/2N 2O 4=0.36=0.602NO 2(g)N 2O 4(g) K ″=c N 2O 4c 2NO 2=10.36≈2.8因此书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数值,要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相对应,否则意义就不明确。

4.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加(减)处理,平衡常数应相乘(除)。

1.T ℃时可逆反应m A(g)+n B(s)p C(g)的平衡常数为K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K 值越大,表明该反应越有利于C 的生成,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B .若缩小反应器的容积,能使平衡正向移动,则K 增大C .K =c p Cc mA ·c nBD .如果m +n =p ,则K =1解析:对于一个确定的反应来说,K 值只与温度有关,K 越大,越有利于平衡向右进行,A 正确;温度不变,K 值不变,B 错误;B 是固体,其浓度视为常数,不应出现在计算式中,C 错误;由K 的计算表达式知D 错误。

2.已知反应①:CO(g)+CuO(s)CO 2(g)+Cu(s)和反应②:H 2(g)+CuO(s)Cu(s)+H 2O(g)在相同的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 1和K 2,该温度下反应③:CO(g)+H 2O(g)CO 2(g)+H 2(g)的平衡常数为K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 1=c CO 2·c Cuc CO ·c CuOB .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 =K 1K 2C .对于反应③,恒容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则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D .对于反应③,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解析:在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纯固体物质不能出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A 错误;由于反应③=反应①-反应②,因此平衡常数K =K 1K 2,B 正确;对于反应③,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则平衡左移,即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ΔH <0,C 错误;对于反应③,在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如充入惰性气体,则平衡不移动,H 2的浓度不变,D 错误。

3.(2020·山东烟台自主练习)已知NO和O2经反应①和反应②转化为NO2,其能量变化随反应过程的图示如下。

①2NO(g)N2O2(g) ΔH1,平衡常数K1②N2O2(g)+O2(g)2NO2(g) ΔH2,平衡常数K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ΔH1<0,ΔH2<0B.2NO(g)+O2(g)2NO2(g)的平衡常数K=K1/K2C.表示2NO(g)+O2(g)2NO2(g)的ΔH=ΔH1+ΔH2D.反应②的速率大小决定2NO(g)+O2(g)2NO2(g)的反应速率解析:由题图可知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ΔH1<0,ΔH2<0,A项正确;反应①+反应②得2NO(g)+O2(g)2NO2(g),所以K=K1×K2,B项错误;反应①+反应②得2NO(g)+O2(g)2NO2(g),所以ΔH=ΔH1+ΔH2,C项正确;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慢反应的反应速率,反应②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①,所以反应②的反应速率小于反应①,故反应②的速率大小决定2NO(g)+O2(g)2NO2(g)的反应速率,D项正确。

4.(2020·长沙八校联考)将一定量的SO2(g)和O2(g)分别通入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得到如下表的两组数据:实验编号温度/℃平衡常数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SO2O2SO2O21 T1K142x 0.8 6 2T2K2420.4y tA.x=2.4B.T1、T2的关系:T1>T2C.K1、K2的关系:K2>K1D.实验1在前6 min的反应速率v(SO2)=0.2 mol·L-1·min-1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列“三段式”: 2SO 2(g)+O 2(g)2SO 3(g)n (起始)/mol 4 2 n (转化)/mol 4-x 2-0.8 n (平衡)/mol x 0.8(4-x )∶(2-0.8)=2∶1 解得:x =1.6 同理,解得y =0.2, 由于2SO 2(g)+O 2(g)2SO 3(g)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小,根据x ,y 可以判断出T 1>T 2,K 1<K 2。

实验1在前6 min 的反应速率v (SO 2)= 4 mol -1.6 mol2 L×6 min =0.2mol·L -1·min -1,故本题选A 。

5.(2020·合肥高三模拟)在体积为1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 2(g)+H 2(g)CO(g)+H 2O(g)。

化学平衡常数K 与温度T 的关系如下表:T /℃ 700 800 850 1 000 1 200 K0.60.91.01.72.6(1)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2)若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c (CO 2)·c (H 2)=c (CO)·c (H 2O),此时的温度为850_℃;在此温度下,若该容器中含有1 mol CO 2、1.2 mol H 2、0.75 mol CO 、1.5 mol H 2O ,则此时反应所处的状态为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填“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中”或“平衡状态”)。

解析:(1)由表格数据可知,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c (CO 2)·c (H 2)=c (CO)·c (H 2O),则计算出K =1.0,即此时温度为850 ℃,Q c =0.75×1.51×1.2<1,反应正向进行。

6.甲醇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清洁液体燃料。

工业上可利用CO 或CO 2来生产燃料甲醇。

已知制备甲醇的有关化学反应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化学反应平衡 常数温度/℃ 500 800 ①2H 2(g)+CO(g)CH 3OH(g) K 1 2.5 0.15 ②H 2(g)+CO 2(g)H 2O(g)+CO(g) K 2 1.0 2.50 ③3H 2(g)+CO 2(g)CH 3OH(g)+H 2O(g)K 31233=K 1·K 2(12(2)反应③的ΔH <(填“>”或“<”)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