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W 75174_CN_102004_汽车插接连接器检验规程

合集下载

连接器通用外观检验规范

连接器通用外观检验规范

连接器通用外观检验规范1.目的:为制定公司产品之一般检验准则,在规格客户之外观规范及产品图等没有明确规定时,则以此作为检验之依据。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供应苏州远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的零件,半成品,成品等…外观检验标准,除客户特殊规定和检验指导书,限度样品明确规定外,QC检查员以此规范为依据判定外观允收和不允收的标准。

3.权责:3.1本标准必须由培训合格之人员执行;3.2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以品质主管最终判定为准;3.3如有本标准未涉及的项目及书面文字无法描述者,以品质主管最终判定为准;4.检验条件:目视检验条件为: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 700~900Lux的近似自然光下,相距约为300-400 mm,且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 45-90°进行正常检验。

要求检验者的校正视力不低于1.0 ,无色弱、色盲等情况。

5.表面等级界定:5.1 A面:正常使用中,客户直接看到的外漏表面(正常观察产品的正面、顶面)5.2 B面:正常使用中,客户偶尔看到的外漏表面(正常观察产品的、左右侧面和背面)5.3 C面:正常使用中,客户很少见或看不见的面(产品底面、贴板面和内表面等)A面6.缺陷分类与标准定义:6.1塑壳常见缺陷:1) 脏污:外来物所致的变色或吸附在零件表面上的异物。

2)模痕:模具成形时形成的挤压或擦伤痕迹。

3)变形:局部形状产生变异。

4)溢胶:物料表面多余的胶5)粘模:开模时圆柱位,卡勾位或挡墙开模时拉前模,造成零件缺肉或变形6)毛边(飞边):在冲切面形成的突起物;有划伤力,在边沿或孔上呈突起状。

7)烧焦:由热引起的材料分解,出现黑色或黄褐色烧焦现象8)浮纤:因模具排气不良,造成在塑胶表面形成白色的斑点。

9)流痕:塑料件表面的波纹或条纹。

10)油污:粘附在零件表面上的外来油脂。

11)裂纹:表面裂开的细缝。

12)麻点:数目多且小的点状缺陷。

13)异色:和标准色板不一致,或同一产品表面上的颜色不一致14)划痕:因受外在影响对产品表面造成之线凹痕或痕迹 (分:有感刮伤和无感刮伤) 15)结合线:两束或多束的熔融塑料汇合所产生的可见线条。

汽车连接器测试标准

汽车连接器测试标准

汽车连接器测试标准一、引言。

汽车连接器是汽车电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信号传输、电力传输等功能。

连接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汽车电气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制定汽车连接器测试标准对于保障汽车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测试项目。

1. 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是对连接器外观进行检查,包括连接器壳体表面是否有裂纹、变形、氧化等情况,接插件是否完好无损,密封件是否完好等。

2. 绝缘电阻测试。

绝缘电阻测试是测试连接器的绝缘性能,通过对连接器的绝缘电阻进行测量,来判断连接器的绝缘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3. 导通测试。

导通测试是测试连接器的导通性能,通过对连接器的导通状态进行测试,来判断连接器的导通性能是否正常。

4. 耐压测试。

耐压测试是测试连接器在一定电压下的耐压性能,通过对连接器进行一定电压的加压测试,来判断连接器的耐压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5. 耐久性测试。

耐久性测试是测试连接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能,通过对连接器进行多次插拔操作,来判断连接器的耐久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6. 环境适应性测试。

环境适应性测试是测试连接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能,包括高温、低温、潮湿等环境条件下的连接器性能测试。

7. 防水防尘性能测试。

防水防尘性能测试是测试连接器的防水防尘性能,通过对连接器进行水淋、喷射、灰尘等环境条件下的测试,来判断连接器的防水防尘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三、测试标准。

汽车连接器测试标准应当参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出符合汽车电气系统要求的连接器测试标准,确保连接器的质量稳定可靠。

四、测试设备。

进行汽车连接器测试需要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包括绝缘电阻测试仪、导通测试仪、耐压测试仪、耐久性测试设备、环境适应性测试设备、防水防尘测试设备等。

五、测试流程。

汽车连接器测试应当按照一定的测试流程进行,包括外观检查、绝缘电阻测试、导通测试、耐压测试、耐久性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防水防尘性能测试等环节,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连接器的检验标准

连接器的检验标准

1 什么是连接器?连接器,即CONNECTOR。

国内亦称作接插件、插头和插座。

一般是指电连接器。

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

连接器是我们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

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

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

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

例如,球场上点灯用的连接器和硬盘驱动器的连接器,以及点燃火箭的连接器是大不相同的。

但是无论什么样的连接器,都要保证电流顺畅连续和可靠地流通。

就泛指而言,连接器所接通的不仅仅限于电流,在光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光纤系统中,传递信号的载体是光,玻璃和塑料代替了普通电路中的导线,但是光信号通路中也使用连接器,它们的作用与电路连接器相同。

由于我们只关心电路连接器,所以,本课程将紧密结合Molex公司的产品,集中介绍电路连接器及其应用。

[编辑本段]2 为什么要使用连接器?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连接器会是怎样?这时电路之间要用连续的导体永久性地连接在一起,例如电子装置要连接在电源上,必须把连接导线两端,与电子装置及电源通过某种方法(例如焊接)固定接牢。

这样一来,无论对于生产还是使用,都带来了诸多不便。

以汽车电池为例。

假定电池电缆被固定焊牢在电池上,汽车生产厂为安装电池就增加了工作量,增加了生产时间和成本。

电池损坏需要更换时,还要将汽车送到维修站,脱焊拆除旧的,再焊上新的,为此要付较多的人工费。

有了连接器就可以免除许多麻烦,从商店买个新电池,断开连接器,拆除旧电池,装上新电池,重新接通连接器就可以了。

这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连接器的好处。

它使设计和生产过程更方便、更灵活,降低了生产和维护成本。

连接器的好处:1、改善生产过程连接器简化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

连接器最终检验规范

连接器最终检验规范

连接器最终检验规范一、前言连接器作为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件,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连接器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和客户期望,特制定本最终检验规范,以明确检验的标准、方法和流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各类连接器的最终检验。

三、检验环境1、照明:检验区域的照明应充足,照度不低于 500Lux。

2、温度:检验环境温度应在 20℃ 25℃之间。

3、湿度: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40% 70%之间。

四、检验工具和设备1、游标卡尺:用于测量连接器的尺寸。

2、千分尺:用于精确测量关键尺寸。

3、拉力试验机:用于测试连接器的插拔力和保持力。

4、绝缘电阻测试仪:用于检测连接器的绝缘性能。

5、耐压测试仪:用于测试连接器的耐压能力。

6、显微镜:用于检查连接器的微观缺陷。

五、外观检验1、连接器的外观应整洁,无明显的划痕、变形、污渍和氧化现象。

2、外壳的颜色应均匀一致,无明显的色差。

3、标识和文字应清晰、完整,无模糊、缺失或错误。

4、插针和插孔应无弯曲、变形、缺失或损坏。

5、金属部件应无锈蚀、镀层脱落或起皮现象。

六、尺寸检验1、按照产品图纸的要求,使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等工具测量连接器的外形尺寸、插针和插孔的直径、间距等关键尺寸,尺寸偏差应在允许范围内。

2、对于有配合要求的连接器,应测量其配合尺寸,确保与对应的插头或插座能够良好配合。

七、电气性能检验1、绝缘电阻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在规定的电压下,测量连接器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规定值。

2、耐压测试使用耐压测试仪,对连接器施加规定的电压,持续一定时间,期间不应出现击穿或闪络现象。

3、接触电阻使用微电阻测试仪,测量连接器插针和插孔之间的接触电阻,接触电阻值应不大于规定值。

八、机械性能检验1、插拔力使用拉力试验机,测量连接器的插拔力,插拔力应符合产品设计要求,既不能过大导致插拔困难,也不能过小影响连接的可靠性。

2、保持力对于有插头和插座配合的连接器,测量插头和插座之间的保持力,保持力应足够大,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插头意外脱落。

汽车连接器试验标准对标分析(很详细)

汽车连接器试验标准对标分析(很详细)

汽车连接器试验标准对标分析(很详细)汽车连接器使⽤标准分析当前连接器标准⾮常多,从较早的国际标准ISO8092、SAE标准USCAR-2,到⽬前中国最新修订的⾏业标准QC/T1067-2017(替代QC/T-417)。

同时很多的汽车企业也定义了属于⾃⼰企业的连接器标准,如⼤众公司的VW75174、通⽤的GMW-3191、上汽集团的SMTC3862001、吉利汽车的Q/JLYJ7110195C等。

标准⾮常多,同时不同标准之间有很多相似点,⼜包含⼀定的差异,我们选取国际、国内通⽤性最⼴的3个标准USCAR-2-6、QC/T1067-2017、GMW3191-2012来进⾏分析。

连接器标准对使⽤环境的定义对于⼀款连接器,在研发之初都会在其规格书中定义出该连接器的使⽤环境温度、载流能⼒、防护等级、抗振等级等规格参数,连接器选型⼯程师需要了解到不同的使⽤环境对连接器的不同要求,这⼀点在⽬前的使⽤标准中也有很详细的定义。

QC/T-1067的标准定义见表1~表3,GMW-3191的标准定义见表4~表6,USCAR-2的标准定义见表7~表9。

从以上标准的定义中,清晰了解到⽬前对连接器防护等级根据不同的使⽤位置三⼤标准的定义是⼀致的,分别定义了S1不密封区域、S2密封区域、S3⾼压⽔喷射区域。

在温度等级的定义中我们发现,三⼤标准根据连接器使⽤位置的不同,把使⽤温度划分为了5个等级;同时QC/T1067与USCAR-2都明确提出不推荐选⽤温度等级为-40~85℃的温度等级,但是该温度等级在GMW-3191中推荐在驾驶室位置安装的连接器作为实验⽤环境温度使⽤。

在振动等级的定义中,通过对⽐标准的详细振动频率、功率谱密度(PSD),得知在QC/T-1067与USCAR-2,其定义的振动等级V3\V4\V5分别与GMW-3191中的等级2/4/3对应并等同。

同时在GMW-3191中定义了变速器连接器振动等级及适⽤参数,这在USCAR-2、QC/T-1067中没有定义,但是在USCAR-2、QC/T-1067中定义了安装在与发动机相连但不与剧烈振动部件相连的连接器振动等级及适⽤参数,这个在GMW3191中没有定义,见表10、表11。

汽车连接器测试步骤

汽车连接器测试步骤
注:本试验仅用于应用评估。 1.3.7.1目的 本试验(详见2.5.2节)用来测算某一连接器系统在特定的环境下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 1.3.7.2验收标准 按照试验中连接器系统的规定要求。 1.3.8连接器系统504小时电流循环
注:本试验仅用于应用评估。 1.3.8.1目的
本试验(详见2.5.3节)模拟端子在汽车的预期寿命期限内的主要功能。电流循环是一种加速老化试验。本试验在最 流下进行循环,以测试连接器可能出现的最高工作温度下的“ON(通)”和“OFF断”情况。 1.3.8.2验收标准 在本试验中,检定1.2.4节的电压降试验要求。 1.3.9温度冲击 1.3.9.1目的
本试验(详见1.6.1节)用于提供有关未测试样品外观情况的数据,以便与试验后的样品进行对比。在大多数情况下 以由人通过正常(或矫正视力)和正常色觉在冷白色荧光灯下来完成这些检查项目。建议采用图片和/或光盘作为更完善 档形式。从每个试验组抽出一个未测试样品以便进行外观对比。 1.1.1.2验收标准 按照要求。 1.1.2性能要求 所有的连接系统必须满足表1.1所列条件下的所有试验要求。 1.1.3尺寸特性 零件结构应该符合尺寸、外形和最新版应用零件图规定的具体特性。 1.1.4材料特性 零件结构应该符合最新版应用零件图规定的材料标准要求。 端子规定的材料硬度是指未加工的带材而不是制成品,因为冲压、成型镀锡等可能会改变硬度值。 1.1.5温度的分类 待测试元件应按照下列温度范围其中之一进行分类: 表1.1 元件的温度分类 分类 环境温度范围 最大温度 (环境温度+ 温升) 1 -40℃←→+85℃ +105℃ 2 -40℃←→+100℃ +120℃ 3 -40℃←→+125℃ +125℃
/member_pic_44/files/zipzou/html/article_1016... 2006-2-27

汽车连接器试验验证准则

汽车连接器试验验证准则

目次1 目的及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缩略语 (1)4 试验环境条件 (2)4.1一般要求 (2)4.2温度等级 (2)4.3 密封等级 (2)4.4震动等级 (3)4.5 插拔循环等级 (3)4.6阻燃等级 (3)5 试验项目 (3)6 试验步骤 (6)6.1 试验准备 (6)6.2 试验样品要求 (6)6.3 试验顺序 (6)7 试验方法 (8)7.1 外观检查 (8)7.1.1试验 (8)7.1.2要求 (8)7.2插拔循环 (9)7.2.1试验 (9)7.2.2要求 (9)7.3端子至端子的插入力和拔出力 (9)7.3.1试验 (9)7.3.2要求 (9)7.4端子至连接器的插入/保持力 (9)7.4.1试验 (9)7.4.1.1未密封连接器和具有单线密封的密封连接器的端子插入力 (9)7.4.1.2密封垫式整体密封连接器的端子插入力 (10)7.4.1.3端子在护套中的保持力 (10)7.4.2要求 (11)7.5连接器的结合力和分离力 (11)7.5.1试验 (11)7.5.1.1连接器的结合力 (11)7.5.1.2连接器的分离力和自锁装置强度 (12)7.5.2要求 (12)7.6助力型连接器的接合力和分离力 (13)7.6.1试验 (13)7.6.1.1预装位置的接合力和分离力 (13)7.6.1.2助力机构在初始位置的保持力 (13)7.6.1.3助力型连接器的接合力和分离力 (13)7.6.1.4助力型连接器的自锁装置强度 (13)7.6.1.5“锁-放”结构的解锁力 (14)7.6.1.6要求 (14)7.7 TPA的插入力和拔出力 (14)7.7.1试验 (14)7.7.1.1TPA在预装位置的分离力(如适用) (14)7.7.1.2当所有端子都正确装配到连接器中,把TPA装配到锁止位置需要的力 (14)7.7.1.3当护套中不装配端子时,把TPA转配到锁止位置需要的力 (14)7.7.1.4当一个端子没有装配到锁定位置时,TPA装配到锁止位置需要的力 (14)7.7.1.5 TPA从锁止位置第一次释放所需的力 (15)7.7.2要求 (15)7.8 CPA的插入力和拔出力 (15)7.8.1试验 (15)7.8.1.1 当连接器正确配合后,CPA的插入力和拔出力 (15)7.8.1.2当连接器没有配合时,CPA的插入力 (15)7.8.1.3 CPA在预装位置的拔出力(如适用)。

连接器成品检验规范

连接器成品检验规范


、 最出
项 次
终货 检检
检查项目
验验
检查规格
1>胶芯无缺料、烧焦、缩水、色差
自动插拔 力测试仪
每批
n=5pcs c=0
盐雾腐蚀 实验机依进料检验记 录源自n=5PCSc=0
XRF镀层分 依进料检验记
析仪

n=5PCS
c=0
编号
页次
3/3
版本/次
A0
检查方法 抽检频率
抽检样数
杂色.胶芯定位胶柱有无损伤,断裂等.
7>鱼叉不可有变形,刮伤或电镀不良等.
10 ■■
包装
1>参照 <<包装 2>包装 后检验
有变形,不可混装,少数.LOTNO不可错误
3>外箱 不可有
目视
每批
依AQL 值:CRI=0 MAJ=0.15 MIN=0.65
注:Keep Sample:1.出货检验报告要求需用客户专用报表,成品及出货报表数据需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 数。每盘每箱产品需盖客户专用PASS章。所有包装盘及包装箱都不可出现我司标志。
XRF测试仪
每批
n=2pcs c=0
耐久插拔5000次 5 □■ 插拔力
每三个月/次 n=2pcs c=0 自动插拔 力测试仪
5 □■ 插拔力 插入力:3.5KGF Max 拔出力:0.7KGF Min
7 □■ 盐雾测试 依端子及铁壳工程蓝图进行测试
8 □■ 膜厚测试 依蓝图要求膜厚变化而变化
连接器成品检验规范
2>外壳无电镀不良、模印、刮伤、
变形,脏污等.
9 ■■
3>端子:无变形、发黑、压伤、缺PIN
刮花、镀金发白、氧化、毛刺. 外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34页第 1 页检验编号结构首个字母B = 要求E = 性能检验PG =试验组别首个编号试验组别(PG),其中首次用于检验。

第二个编号序号。

最后的字母(可选择的)A或无=用于一般要求的检验B =用于防水要求C =用于增加要求的检验D =特殊检验要求B 5.1 在干热气候时的存放,安置DIN EN 60068-2-2检验 BaB 8.1 出自箱内的触点的三次拆卸B 10.1 防扩张/损坏的触点插孔B 11.1 接插次数 DIN IEC 60512-5-2 B 15.1 温度/电流变换-耐久试验B 15.2 湿热,循环DIN EN 60068-2-30 B 16.1 摩擦应力B 17.1 动态应力,正弦形DIN EN 60068-2-6 B 17.1C 动态应力,正弦形 DIN EN 60068-2-6(增加的要求)B 17.2 动态应力,宽带噪声DIN EN 60068-2-64 B 17.2C 动态应力,宽带噪声 DIN EN 60068-2-64(增加的要求)B 17.3 耐久冲击 DIN EN 60068-2-27 B 17.3C 耐久冲击(增加的要求) DIN EN 60068-2-27 B 18.1 采用交变气候的盐雾试验,循环的 DIN EN 60068-2-52 B 19.1 温度突变 DIN EN 60068-2-14试验NaB 19.2 温度交变DIN EN 60068-2-14试验NbB 19.3 在干热气候时的存放DIN EN 60068-2-2试验BaB 19.4 工业空调(多组件空调)DIN EN 60512-11-14 B 19.5 湿热气候,循环的DIN EN 60068-2-30方案2B 19.6 动态应力,正弦形的B 19.7 机械冲击(单个冲击)DIN EN 60068-2-27 B 19.8 电流负荷B 20.1 在干热气候时的存放DIN EN 60068-2-2试验BaB 20.1C 干热(增加的要求) DIN EN 60068-2-2试验BaB 20.2 湿热,恒定DIN EN 60068-2-30 B 20.3 冷存放DIN EN 60068-2-1 B 20.4 在-20℃下拔出和插入B 20.5 在干热气候时的存放DIN EN 60068-2-2试验BaB 20.6 碰撞试验B 21.1 在干热气候时的长期存放DIN EN 60068-2-2试验BaB 21.1C 在干热气候时的长期存放 DIN EN 60068-2-2(增加的要求)试验BaB 22.1 介质耐抗性(基本要求)B 22.1C 介质耐抗性(防水结构)B 23.1 保护种类/高压喷射试验 DIN 40050-9B 23.2 水浴试验B 23.3 在负压下浸入 DIN IEC 60512-7DIN EN 60068-2-13 B 23.4 热冲击试验B 23.5 盐雾试验 DIN 50021B 24.1 浸漆B 27.1 动态应力1000小时,正弦形的性能检验E 0.1 目检 DIN IEC 60512-2E 0.2 通过阻力E 0.2.1 在触点范围内的通过阻力 DIN IEC 60512-2E 0.2.2 在连接范围内的通过阻力 DIN IEC 60512-2E 0.2.3 电压降 DIN 46249-1E 0.3 绝缘阻抗 DIN IEC 60512-2 E 1.1 尺寸 DIN IEC 60512-2E 2.1 材料检验触点零件E 2.1.1 载体材料和表面的材料分析E 2.1.2 涂层结构E 2.1.3 涂层厚度E 2.1.4 粘合E 2.1.5 在故障位置上的表面分析E 2.1.6 表面粗糙度E 3.1 外壳材料检验E 3.1.1 材料分析E 3.1.2 在故障位置上的表面分析(缩孔,裂纹等等)E 3.1.3 表面粗糙度E 4.1 触点覆盖E 5.1 弹簧变形曲线E 6.1 外壳箱内的接触摆动间隙E 6.2 初级锁紧装置/止动爪间隙的功能E 6.3 次级锁紧装置/止动爪间隙的功能E 7.1 外壳的不可互换性 DIN IEC 60512-7(编码/极性)E 7.2 外壳凹口/外壳锁紧装置的箍紧力 DIN IEC 60512-8 E 7.3 次级锁紧装置的止动和箍紧力E 7.4 插入/拔出辅助功能E 8.1 求出接触插入力E 8.2 来自外壳的接触拔出力 DIN IEC 60512-8试验15bE 8.2.1 来自外壳的接触拔出力仅初级锁紧装置E 8.2.2 来自外壳的接触拔出力仅次级锁紧装置E 9.1 接触开口尺寸和插销形状E 9.2 最大可能的斜插角E 10.1 接触开口尺寸E 11.1 插入和拔出力 DIN IEC 60512-7试验13bE 11.2 导线拉出力(仅适用卷曲导线)E 11.3 来自切割钳的拔出力 DIN EN 60352-3(仅适用卷曲导线)E 12.1 电流温度 DIN IEC 60512-3 E 12.2 无外壳的降低定额值 DIN IEC 60512-3 E 13.1 有外壳的降低定额值E 14.1 热时间常数E 15.1 插入和拔出力 DIN IEC 60512-7试验 13bE 18.1 插入和拔出力 DIN IEC 60512-7试验 13bE 20.1 漏电距离E 25.1 屏蔽阻尼批量概要检验用组合试验A,一般要求触点/外壳PG 0 入厂检验X X PG 1 尺寸X X PG 2 材料和表面分析,触点 5PG 3 材料和表面分析,外壳 1 PG 4 触点覆盖X 3 PG 5 弹簧变形曲线 6PG 6 在触点和外壳之间的相互作用X 3 PG 7 外壳的手操纵和功能可靠性X 5 PG 8 接触件的插入和箍紧力X 8 PG 9 斜插角X 1 PG 10 触点箱扩开之前的保护X 1 PG 11 插入和拔出力,插入次数,导线拉出力10 (x)PG 12 电流加热,降低定额值 3PG 13 在降低定额值上的外壳影响X 3 PG 14 热时间常数 3 PG 15 电的应激试验10 (x)PG 16 磨蚀8PG 17 A 动态要求40 X PG 18 沿海气候要求X 3 PG 19 环境模拟20 X PG 20 A 外壳的气候要求X 10 PG 21 A 长期温度负荷X 5 PG 22 A 化学稳定性X X组合试验B,防水结构PG 22 B 化学稳定性,其它试验X X PG 23 防水性能X 10 组合试验C,增加的要求PG 17 C 动态要求40 X PG 20 C 气候要求X 10PG 21 C长期温度负荷X 5 PG 24 油漆密封性X 10 PG 25 屏蔽X 5 PG 26 插入阻尼X 5 PG 27 震荡试验X X数字=试件的数量X =试件数量与外壳,接触零件,电极数量,试验等等相关。

(X)=试件数量必须按具体情况决定。

试件数量与外壳,接触零件,电极数量,试验等等相关。

组合试验A,一般要求PG 0 入厂检验必须对已确定进行鉴定试验的所有试件做入厂检验。

E 0.1 目检 DIN IEC 60512-2触点零件:所有已有的方案外壳:所有已有的方案试件必须在可能出现的加工错误和更改上,在单个要求之前和之后进行检验。

插接的机械基本功能必须控制在目检范围内。

E 0.2 通过阻力触点零件:所有已有的方案导线横截面:所有已有的方案检验种类:E 0.2.1 在触点范围内的通过阻力 DIN IEC 60512-2 E 0.2.2 在连接范围内的通过阻力 DIN IEC 60512-2 E 0.2.3 电压降 DIN 46 249-1要求测试值必须与制造商技术条件相符。

E 0.3 绝缘阻抗 DIN IEC 60512-2触点零件:任何的外壳:所有已有的方案在所有连位触点之间的绝缘阻抗。

要求:在时绝缘阻抗试验电压读数时间PG 1 尺寸批量:每辆汽车和铸模成套模具1件触点零件:所有已有的,没有碰到的和碰到的方案,允许的双重卷曲,见表1外壳:所有已有的方案检验种类E 0.1 目检 DIN IEC 60512-2E 1.1 尺寸 DIN IEC 60512-2要求:测试值必须与认可标记和生产技术条件相符。

PG 2 材料和表面分析,触点批量:5件触点零件:所有已有的材料和表面检验种类:E 0.1 目检 DIN IEC 60512-2E 2.1 材料检验触点零件E 2.1.1 基底材料和表面的材料分析E 2.1.2 涂层结构E 2.1.3 涂层厚度E 2.1.4 粘附E 2.1.5 在缺陷处上的表面分析(缩孔,裂纹,等等)E 2.1.6 表面粗糙度要求:分析结果必须符合制造商的说明。

不受此影响的是不得在触点区域内形成表面的裂纹或其它的缺陷。

允许存在的缩孔数量必须符合生产技术条件。

PG 3 材料和表面分析,外壳批量:1件外壳:所有已有的方案检验种类:E 0.1 目检 DIN IEC 60512-2评定加工质量E 3.1 材料检验外壳E 3.1.1 材料分析E 3.1.2 在缺陷处上的表面分析(缩孔,裂纹,等等)E 3.1.3 表面粗糙度要求:压铸表层和分离毛口不得使手控制和功能受损。

在密封面上不允许有毛口和刀具错位。

PG 4 触点覆盖批量:3个完整的外壳触点零件:所有已有的方案外壳:所有已有的方案检验种类:E 0.1 目检 DIN IEC 60512-2E 4.1 触点覆盖要求:触点过渡以及查明的触点覆盖必须与图纸相符。

PG 5 弹簧变形曲线批量:6个触点零件触点零件:触点零件;所有已有的材料检验种类:E 0.1 目检 DIN IEC 60512-2E 5.1 弹簧变形曲线查明有弹力的触点零件的弹性B 5.1 在干热气候下存放,插接 DIN IEC 60512-2持续96小时温度E 5.1 弹簧变形曲线查明有弹力的触点零件的弹性,包括触点法向力。

要求性能必须符合生产技术条件和图纸标注。

此时测试弹性必须做到,也在进行斜插时,所插接的所有允许的公差导致出现触点开口尺寸没有不可逆的改变现象。

插入和拔出力此时必须在详细说明的范围内活动。

最小的触点法向力必须达到对各自的表面材料已作规定的值。

PG 6 在触点和外壳之间的交变作用批量:3套完整配备的外壳触点零件:所有已有的方案导线横断面:所有已有的,也是允许重复冲击的,见表1外壳:所有已有的方案检验种类:E 6.1 外壳箱内的接触摆动间隙E 6.2 初级锁紧装置/止动爪间隙的功能E 6.3 次级锁紧装置/止动爪间隙的功能要求:必须依据认可图纸检验外壳箱内的触点零件的摆动和缺口间隙以及初级和次级锁紧装置的按顺序嵌接状况。

PG 7 外壳的手操纵和功能可靠性批量:至少5套完整配备的外壳触点零件:所有已有的方案外壳:所有已有的方案检验种类:E 0.1 目检 DIN IEC 60512-2E 7.1 外壳的不可互换性 DIN IEC 60512-2(编码/极化)E 7.2 外壳止动/外壳锁紧装置的握力 DIN IEC 60512-8E 7.3 次级锁紧装置的止动和握力E 7.4 插入和拔出辅助功能要求性能必须与生产技术条件和图纸标注相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