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茶艺上课教案
2024精选茶艺课教学精品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
![2024精选茶艺课教学精品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1bb44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7.png)
2024精选茶艺课教学精品教案任意 [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茶艺教程》第三章节“茶冲泡与品鉴”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四大类茶冲泡方法,以及品茶基本技巧和礼仪。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大类茶冲泡方法。
2. 培养学生品茶基本技巧和礼仪。
3. 提高学生对茶文化认识和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种类繁多,冲泡方法各异,学生难以一次性掌握。
教学重点:四大类茶冲泡方法和品茶基本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茶具、热水壶、计时器、品茗杯等。
学具:笔记本、笔、品茗杯、茶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为学生展示一场茶艺表演,让学生亲身感受茶艺魅力。
2. 理论讲解(15分钟)(1)介绍四大类茶特点和冲泡方法。
(2)讲解品茶基本技巧和礼仪。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绿茶为例,详细讲解冲泡步骤和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冲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5分钟)各小组分享冲泡心得,讨论遇到问题。
7. 课堂展示(10分钟)各小组进行茶艺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四大类茶冲泡方法。
2. 品茶基本技巧和礼仪。
3. 绿茶冲泡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2. 作业题目:设计一场茶艺表演,包括茶品选择、冲泡方法、表演流程等。
答案: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创意设计茶艺表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四大类茶冲泡方法和品茶技巧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茶艺比赛,提高实践能力;组织茶艺讲座,加深学生对茶文化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小组讨论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为让学生对茶艺产生浓厚兴趣,我将精心设计一场实践情景引入。
我会选择一场具有代表性茶艺表演,通过现场演示和互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茶艺雅致和韵味。
在这一过程中,我会着重关注学生情绪反应和参与程度,适时引导他们关注茶艺细节和美感。
茶艺课教学教案完整版

茶艺课教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茶艺文化》教材第五章“茶的品鉴与泡饮”,详细内容涉及茶叶的分类、品质鉴别、泡茶用水、泡茶器具的选择、泡饮技艺及茶文化礼仪。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茶叶的分类、品质鉴别方法,掌握泡茶用水、器具选择及泡饮技艺。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品鉴茶叶、泡制香茗的能力,提高茶艺礼仪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茶叶品质的鉴别、泡茶用水及器具的选择。
2. 教学重点:泡饮技艺、茶文化礼仪。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茶叶样本、泡茶器具、投影仪、电脑。
2. 学具:笔记本、笔、品茶杯、茶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茶叶种植、采摘、制茶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茶叶的来源,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茶叶的分类与品质鉴别:讲解茶叶的分类,展示不同品质的茶叶样本,指导学生观察、品尝,学会鉴别茶叶品质。
(2)泡茶用水与器具选择:介绍泡茶用水的要求,展示不同类型的泡茶器具,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用水和器具。
(3)泡饮技艺:讲解泡茶的基本步骤,现场演示泡茶过程,让学生跟随练习,掌握泡饮技艺。
(4)茶文化礼仪:讲解茶艺礼仪,示范茶艺表演,让学生了解茶文化的内涵,培养茶艺礼仪素养。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茶叶品鉴、泡茶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茶叶的分类与品质鉴别2. 泡茶用水与器具选择3. 泡饮技艺4. 茶文化礼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茶叶的分类及特点。
(2)如何鉴别茶叶的品质?(3)泡茶时应注意哪些事项?2. 答案:(1)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六大类。
各类茶叶具有不同的特点,如绿茶清香、红茶醇厚等。
(2)鉴别茶叶品质可从外观、香气、滋味、汤色四个方面进行。
(3)泡茶时应注意茶水比例、水温、泡茶时间等,以保证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茶艺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种类;(2)掌握泡茶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了解茶叶的保健功效和适宜人群。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实践技能;(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情感;(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茶的历史与文化2. 茶的种类与特点3. 泡茶的基本步骤与技巧4. 茶叶的保健功效与适宜人群5. 茶艺表演与礼仪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茶的历史、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展示茶叶、茶具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了解。
(二)新课讲授1. 茶的历史与文化(1)讲述茶的历史渊源,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介绍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2)介绍茶文化的特点,如茶道、茶艺、茶宴等。
2. 茶的种类与特点(1)介绍茶叶的分类,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
(2)讲解各类茶叶的特点、口感、功效等。
3. 泡茶的基本步骤与技巧(1)展示泡茶所需茶具,如茶壶、茶杯、茶盘、茶匙等。
(2)讲解泡茶的基本步骤:洗茶、注水、泡茶、出汤、品茶。
(3)演示泡茶技巧,如水温、泡茶时间、茶具的选择等。
4. 茶叶的保健功效与适宜人群(1)介绍茶叶的保健功效,如抗氧化、降血压、抗疲劳等。
(2)讲解茶叶的适宜人群,如老年人、上班族、学生等。
5. 茶艺表演与礼仪(1)展示茶艺表演,如茶艺表演的基本动作、茶艺表演的意境等。
(2)讲解茶艺表演的礼仪,如敬茶、递茶、品茶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泡茶活动。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泡茶实践,包括洗茶、注水、泡茶、出汤、品茶等步骤。
3.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强调茶文化的重要性和茶艺实践的意义。
2024年(完整版茶艺上课教案

2024年(完整版茶艺上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茶艺文化》教材第四章“绿茶品鉴”,详细内容包括绿茶的定义、分类、产地、采摘、制作工艺、冲泡技巧以及品鉴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绿茶的基本知识,包括定义、分类、产地等。
2. 使学生掌握绿茶的制作工艺、冲泡技巧及品鉴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茶文化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绿茶的制作工艺、冲泡技巧及品鉴方法。
教学重点:绿茶的基本知识、冲泡技巧及品鉴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绿茶样品、茶具、冲泡设备、投影仪、电脑。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绿茶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绿茶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绿茶的定义、分类、产地。
(2)绿茶的采摘、制作工艺。
3. 实践操作(15分钟)(1)冲泡绿茶的示范。
(2)学生分组进行冲泡实践。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碧螺春为例,讲解绿茶的品鉴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对所冲泡的绿茶进行品鉴,并填写品鉴记录表。
六、板书设计1. 绿茶基本知识定义、分类、产地、采摘、制作工艺2. 绿茶冲泡技巧及品鉴方法冲泡技巧:水温、茶具、冲泡时间品鉴方法:观色、闻香、品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绿茶的定义、分类、产地。
(2)阐述绿茶的制作工艺及冲泡技巧。
(3)以某一绿茶为例,进行品鉴描述。
2. 答案:(1)绿茶是未发酵的茶叶,分为炒青、烘青、晒青、蒸青四大类。
主要产地有江苏、浙江、安徽、湖南等。
(2)绿茶制作工艺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等步骤。
冲泡技巧包括控制水温、选用茶具、掌握冲泡时间等。
(3)以龙井茶为例,品鉴描述如下:观色:茶汤呈嫩绿色,清澈明亮。
闻香:香气清新,具有豆香、栗香。
品味:滋味鲜爽,回味甘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绿茶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在冲泡技巧和品鉴方法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茶类的定义、分类、制作工艺及品鉴方法。
完整版茶艺教案

完整版茶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茶艺》教材的第3章“绿茶的冲泡技艺”以及第4章“茶文化的内涵与礼仪”。
详细内容包括绿茶的分类、特性、冲泡要领、品鉴方法,以及茶文化的历史背景、茶道精神、基本礼仪。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绿茶的冲泡方法和品鉴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绿茶的冲泡要领和品鉴技巧。
教学重点:茶文化的内涵、礼仪规范以及茶道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绿茶样品、茶具、热水壶、计时器、茶叶量勺、品茗杯、投影仪。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茶圣陆羽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绿茶的分类、特性及冲泡要领。
(2)茶文化的内涵、礼仪规范及茶道精神。
3. 实践操作(25分钟)(1)现场演示绿茶的冲泡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2)学生分组练习冲泡绿茶,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一道关于绿茶品鉴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品鉴技巧。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现场品鉴两款绿茶,填写品鉴记录表。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绿茶冲泡技艺分类、特性冲泡要领品鉴方法2. 茶文化内涵与礼仪历史背景茶道精神礼仪规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绿茶的分类、特性和冲泡要领。
(2)谈谈你对茶道精神的理解。
2. 答案:(1)见教材第3章内容。
(2)茶道精神包括:清、敬、和、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对绿茶的冲泡技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课后,学生可以参观茶艺馆,了解其他茶类的冲泡技艺,进一步拓宽茶文化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茶道精神融入日常生活,提升个人修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绿茶的冲泡要领和品鉴技巧。
2. 茶文化的内涵和礼仪规范。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和例题讲解。
一、绿茶的冲泡要领和品鉴技巧1. 冲泡要领(1)水温:绿茶的最佳冲泡水温为8090℃,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影响茶叶的口感和营养成分。
茶艺教案(完整版

茶艺教案(完整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茶经》一书为教材,主要讲述茶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泡茶的基本技巧。
具体内容包括:1. 茶的起源和发展:介绍茶的起源,以及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
2. 茶经:讲解《茶经》的作者陆羽,以及该书的主要内容。
3. 泡茶技巧:介绍泡茶的基本工具,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来泡一杯好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 掌握《茶经》的主要内容,了解茶文化的深厚底蕴。
3. 学会泡茶的基本技巧,提高生活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泡茶的基本技巧。
难点:《茶经》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泡茶工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茶具一套。
学具:笔记本、课本《茶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一杯香醇的茶开始,引起学生对茶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通过电脑和投影仪,展示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茶的历史。
3. 讲解《茶经》的主要内容:以课本《茶经》为依据,讲解该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茶文化的深厚底蕴。
4. 讲解泡茶技巧:通过实际操作,讲解泡茶的基本工具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泡一杯好茶。
5. 练习泡茶:让学生分组练习泡茶,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泡茶的技巧。
六、板书设计: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茶的起源:神农尝百草,发现茶的提神作用。
茶的发展:唐朝陆羽《茶经》,明朝顾元庆《茶乘》,清朝陆增祥《茶疏》。
泡茶技巧泡茶工具:茶壶、茶杯、茶盘、茶巾。
泡茶技巧:茶水比例、水温、泡茶时间。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答案:茶的起源可追溯至神农尝百草,发现茶的提神作用。
茶的发展历史包括唐朝陆羽《茶经》,明朝顾元庆《茶乘》,清朝陆增祥《茶疏》等。
2. 请介绍《茶经》的主要内容。
答案:《茶经》是唐朝陆羽所著,主要介绍了茶的品种、制茶工艺、泡茶技巧以及茶的精神内涵。
茶艺教案(完整版

茶艺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茶艺》教材第三章《绿茶的鉴赏与冲泡》以及第四章《红茶的鉴赏与冲泡》。
内容包括绿茶和红茶的起源、分类、品质特点、冲泡技巧以及茶文化的相关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绿茶和红茶的历史背景、分类及品质特点,提高对茶叶的认知能力。
2. 掌握绿茶和红茶的冲泡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感受茶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绿茶和红茶的分类、品质特点及冲泡技巧。
难点:如何辨别茶叶的品质,以及冲泡过程中水温、茶具选用等细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茶叶、茶具、投影仪、电脑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茶叶样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茶叶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茶叶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绿茶和红茶的历史背景、分类及品质特点。
3.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绿茶和红茶的冲泡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冲泡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针对茶叶品质的辨别,进行实例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品尝,辨别不同品质的茶叶。
7. 课堂拓展:介绍茶艺表演、茶道精神等相关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绿茶:(1)历史背景(2)分类(3)品质特点(4)冲泡技巧2. 红茶:(1)历史背景(2)分类(3)品质特点(4)冲泡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绿茶和红茶的分类及品质特点。
(2)尝试用所学知识,为家人冲泡一杯美味的茶。
2. 答案:(1)绿茶:绿茶分为炒青、烘青、晒青、蒸青四大类。
品质特点为清汤绿叶,口感鲜爽。
红茶:红茶分为全发酵和部分发酵两大类。
品质特点为红汤红叶,口感醇厚。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绿茶和红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茶叶的认知和冲泡技巧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茶艺社团、茶艺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茶艺技能和文化素养。
茶艺上课教案

(完整版)茶艺上课教案第一章:茶艺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茶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掌握茶艺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茶艺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茶艺的定义:茶艺是指茶道、茶艺表演、茶艺师三个方面。
2. 茶艺的发展历程:古代茶艺、近现代茶艺、现代茶艺。
3. 茶艺的基本分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4. 茶艺的特点:注重茶叶品质、讲究泡茶技艺、强调茶道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茶艺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分类和特点。
2. 展示法:展示各种茶叶和茶具,让学生直观感受茶艺的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茶艺的概念。
2. 讲解茶艺的发展历程:介绍古代、近现代和现代茶艺的特点。
3. 讲解茶艺的基本分类:介绍各类茶叶的特点。
4. 讲解茶艺的特点:强调茶叶品质、泡茶技艺和茶道精神。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自己喜欢的茶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练习泡茶技艺,尝试品饮不同种类的茶叶。
第二章:绿茶制作工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绿茶的制作工艺。
2. 让学生掌握绿茶的品质特点和选购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绿茶制作工艺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绿茶的制作工艺:采摘、杀青、揉捻、干燥。
2. 绿茶的品质特点:色香味形。
3. 绿茶的选购方法:外观、香气、滋味、汤色。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绿茶的制作工艺、品质特点和选购方法。
2.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体验绿茶制作过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绿茶的制作工艺。
2. 讲解绿茶的制作工艺:讲解采摘、杀青、揉捻、干燥四个环节。
3. 讲解绿茶的品质特点:分析色香味形四个方面。
4. 讲解绿茶的选购方法:介绍外观、香气、滋味、汤色四个方面的判断标准。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绿茶的种类和特点。
2. 练习绿茶选购技巧,尝试选购自己喜欢的绿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艺
教育目标:
一、初步认识茶具及其作用。
二、充分掌握泡茶的基本程序和品饮的步骤。
三、感受茶文化的内涵,品味--“和”“敬”“礼”。
教学重点和难点:
泡茶的基本流程;
感受茶文化的内涵。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提问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茶具,热水,茶巾。
进教室之前强调安全,纪律,卫生,将人数平均分成4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走进教室的时候,有没有同学注意门口的牌子上面写着什么呢?回答:茶艺坊。
很好。
那茶艺坊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在这里学习茶艺,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题“茶艺”。
二、新授
茶,起源于哪个国家?--中国
据说在4000多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开始饮茶了。
最初是把茶当做食物来利用的,在长期食用的过程中,人类认识了茶的药用功能。
从秦汉之际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不少古代典籍描述了茶的药性。
当时人们认为茶的药物作用主要有悦志、益思、少眠、轻身、有力、明目、醒酒、助消化等,而其中最主要的,最强烈的功能就是使人兴奋,这正是茶从食物经过药物阶段转变成饮料的决定性因素,大约是在汉朝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茶作为一种饮品被推广。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也是封建文化的顶峰。
饮茶风气的盛行,形成了体系的茶文化,其中最著名的是我们先前提过的陆羽的《茶经》。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
宋代的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既形成
了豪华极致的宫廷茶文化,又兴起了趣味盎然的市民茶文化。
历史上著名的“龙凤茶饼”就始承于此。
明朝紫砂茶壶盛行,出现了如今最常用的饮茶器具。
宜兴紫砂茶壶的制作,相传始于明代正德年间。
制壶被后人称为供春壶,有“供春之壶,胜如白玉”之说。
龚(供)春也被称为紫砂壶真正意义上的鼻祖,第一位制壶大师。
到明万历年间,出现了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四家”,后又出现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壶中妙手”。
清代后期,由于市场上有六大茶类出售,人们已不再单饮一种茶类,而是根据各地风俗习惯选用不同茶类,如江浙一带人,大都饮绿茶,北方人喜欢花茶或绿茶。
不同地区、民族的茶习俗也因此形成。
三、六大茶系
绿茶是不经发酵的茶,其制作工艺为:杀青-揉捻-干燥(炒、烘、蒸、晒),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的特点。
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的茶,其制作工艺为:萎凋-揉捻-发酵
黑茶是一种发酵茶,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
云南的普洱茶也是黑茶的一种,是在已经制好的绿茶上浇上水,再经过发酵制成的。
具有降脂、减肥、降血压的功效。
乌龙茶也叫青茶,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半发醇茶。
其药用价值在于分解脂肪、减肥键美等方面,在六大茶系中其减肥效果最好。
黄茶是由于在炒青、绿茶过过程,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再经过闷堆工序而形成黄茶。
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
白茶的制作工艺为:萎凋、干燥两道工序,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四,茶具的介绍
(1)茶壶。
茶壶的质地很多,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紫砂陶或瓷器茶壶。
(2)茶盏。
茶盏通常有盖、碗、托三件套组成,多用瓷器制作,少数也有用紫砂陶制作。
(3)茶杯。
茶杯作为盛茶用具,茶杯多由瓷器或紫砂陶制作,也有玻璃制作的。
(4)茶托。
它是放置茶杯或茶碗的垫底用具。
(5)公道杯。
公道杯又称茶海。
它是为了使茶汤浓度均匀而设置的过渡性用具,当然也是为了使茶汤不因浸泡时间过长而太浓。
(6)闻香杯。
它是供品茶者嗅闻留在杯中余香的一种用具。
(7)茶池。
又称“茶船”,它主要用来承接泡茶和盛茶用具。
(8)茶巾。
用棉、麻等纤维制作,主要用来擦抹泡茶时溢溅出的茶水。
(9)茶荷。
又称赏茶碟,常用无味的竹、木或陶瓷制作而成。
(10)茶斗。
又称茶篓,置于壶口,便于茶能顺畅地进入茶壶。
(11)茶则。
取干茶时的用具,是控制用茶量的容器。
(12)茶针。
用于由壶嘴伸入壶中阻止茶叶堵塞。
(13)茶桶。
它是储存茶的容器。
五,冲泡的基本程序
1、温壶未放置茶叶之前,先将开水逆时针方向冲入空壶,谓之“温壶”。
(孕育茶香,清洗杯具,以示尊敬)
2、洗杯将温壶之水分别倒入茶杯中,清洗茶杯。
(杯杯相连,四海之内皆兄弟,以示尊敬)
3、装茶应备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
4、润茶沸水冲入壶中(高山流水)使竹筷刮去壶面茶沫(春风拂面),当即倾于茶海。
5、冲泡再冲入开水,但不要沸滚的,这便是第一泡茶。
6、浇壶盖上茶盖浇之开水,使壶内壶外温度一致。
7、运壶在泡好第一泡茶时,提壶沿茶船边沿运行数周,俗称“游山玩水”,为的是不让壶底水滴入茶杯串味。
8、倒茶将温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开,依次来回浇注,又称“巡河”,或将壶中茶水先倒入茶海再注入杯中,切忌倒茶时一杯倒满再倒第二杯,免得浓淡不均,这是一般饮者容易犯的错误。
9、敬茶尊老爱幼、互相谦让,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10、品茶品饮分为三个步骤:一是观色,二是闻香,三是品味。
(1)观色。
观色主要是观察茶汤的颜色和茶叶的形态。
(2) 闻香。
观色之后,就要嗅闻茶汤散发出来的香气。
(3)品味。
嗅闻茶汤的香气之后,就可品尝茶汤的滋味了。
啜饮,遐饮,饮用。
充分感受到茶中的甜、酸、鲜、苦涩五味,才能充分欣赏茶汤的美妙滋味。
讲解过后,按之前的分组进行比赛,看看哪组做完整个泡茶流程的时间最短,过程最完整。
然后进行表扬。
课后小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茶具有了具体的了解,学会了泡茶的基本程序,感受到茶文化的内涵。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要勤俭有德,和睦共处,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