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书藏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9篇 送东阳马生序 作业(含答案)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9篇 送东阳马生序 作业(含答案)

第19篇送东阳马生序一、[2021合肥46中三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读书有所见作〔清〕萧抡谓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2)门人弟子填.其室填:(3)或.遇其叱咄或:(4)得养乃.滋长乃:(5)胸臆无佳.想佳: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余幼时即嗜学。

(2)录毕,走送之。

3.关于读书的作用,宋濂以自身经历从正面阐述为“”;萧抡谓以时间顺序从反面阐述为“”。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请根据【甲】文内容,概述如何做到“心以理义养”。

(4分)二、[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黄生借书说阅读题及答案

黄生借书说阅读题及答案

黄生借书说阅读题及答案
【原文】
黄生借书说
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
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
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
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问题】
8.上文的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阐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B.上文先用了“天子读书”和“富贵人读书”这两个常见的事实来论证了
观点。

C.上文再以“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一句深化了论点,扩展了论题。

D.上文最后以对比论证来证明“天下物皆然”
【参考答案】
8、清朝
袁枚(1﹢1)分(有错字,不给分)
9、另外,祖父父亲收藏书、儿子孙子丢弃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3分)
10、B(3分)。

2022年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

2022年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

2022年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2022年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5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小题3】下列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年幼时虽然家贫却勤奋好学,冬天砚墨冰冷坚硬,手指冻僵,但也没有放松抄书。

!?)Q2I;F)P0Q8Y$fB•成年后,因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与自己交往,作者不惜到百里外向道德声望高的前辈请教。

:['[+V6i诸生之福,过之不及。

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

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30、读完此文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理解答案:15、写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16、四个方面:衣食无忧(无冻馁之患);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有疑能解(无求师之难)(或有良师指教);书目齐全)。

17、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黄生借书说文言文的翻译整理

黄生借书说文言文的翻译整理

黄生借书说文言文的翻译整理黄生借书说文言文的翻译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很多人都接触过许多经典的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为了关心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黄生借书说文言文的翻译,欢迎大家共享。

黄生借书说原文清代:袁枚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仆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全部,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专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惋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译文读书人黄允修来(向我)借书。

我把书交授给他并且告知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仔细真地)去读。

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吗?《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名目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

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读书的人有几个呢?那些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那些祖辈和父辈保藏(的书籍),子辈孙辈任凭丢弃的就不用说了。

不只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牵强向别人借来,(他)肯定担忧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显出忧惧的样子,摩挲玩赏那东西久久不能停止,心想:“今日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给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

2024中考模拟新题速练17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类)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中考模拟新题速练17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类)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新题速练】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类)(全国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2024·宁夏银川·一模)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书,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王冕①者,诸暨②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踏田者,父怒,挞③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④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

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宋濂《宋学士文集》)注:①王冕:元末著名画家、诗人。

②诸暨:今浙江境内。

③挞:用鞭棍等打人。

④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熄的灯。

⑤韩性:元末大学者。

【丙】许衡,字仲平。

幼有异质,七岁入学,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

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如是者凡更三师。

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尝从日者①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

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②说。

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③诸义而后发。

黄生借书说的文言文翻译优选篇

黄生借书说的文言文翻译优选篇

黄生借书说的文言文翻译优选篇黄生借书说的文言文翻译 1黄生借书说清·袁枚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注释: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生: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

授:交给,交付。

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七略四库是天子的书。

西汉末学者刘向整理校订内府藏书。

刘向的儿子刘歆(xīn)继续做这个工作,写成《七略》。

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

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那汗牛塞屋的是富贵人家的藏书。

这里说富贵人家藏书很多,搬运起来就累得牛马流汗,放置在家里就塞满屋子。

汗,动词,使流汗。

祖父:祖父和父亲。

祖父相对子孙说。

弃者:丢弃的情况。

无论:不用说,不必说。

然:这样。

夫(fú)人:那人。

指向别人借书的人。

强(qiǎng):勉强。

惴惴(zhuì):忧惧的样子。

摩玩:摩挲(suō)玩弄,抚弄。

业:业已、已经。

高束:捆扎起来放在高处。

束,捆,扎。

庋(guǐ):放置、保存。

姑:姑且,且。

俟(sì):等待。

异日:另外的。

尔:语气词,罢了。

难致:难以得到。

与:给。

形诸梦:形之于梦。

(经典)上海崇明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经典)上海崇明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09年上海崇明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共42分)(一)默写(18分)1.明月松间照,。

(《山居秋暝》)2.,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3.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4.,思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学》)5.一水护田将绿绕,。

(《书湖阴先生壁》)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以下不属于诗人“苦恨”原因的一项是()(2分)A.常年客居他乡B.浊酒难以解忧C.国家动荡不安D.自身困苦多病8.诗歌的前四句描画出一幅深秋的画面,后四句触景抒怀,渗透出诗人的心境。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黄生借书说(节选)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9.“随园主人”是朝的(人名)。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11.上文运用典型事例阐明了“”的观点。

(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扁鹊投石[注]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1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本文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_初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走送之()硕师()援疑质理()卒获有所闻()3.选文第一自然段着重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4.据你看,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作者“缊袍敝衣”处在“被锦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中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对此你有何评价。

6.读此段文字,对你有何启示,请写在下面。

【参考答案】1.宋濂明2.走:跑硕:大援:引率:终于3.①借书不失信于人;②抄书不畏艰苦;③远行百里向先达请教。

4.勤奋好学、谦虚诚恳。

5.作者以学得知识为最大乐事,这种高洁志趣,让人敬佩,值得效仿。

6.略(围绕只要勤奋好学,就能学有所成来谈即可)《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2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书藏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借书藏书》阅读答案
借书
“借书一瓻①,还书一瓻”,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象。

书非天降地出,必因人得之,得而秘之,自示不广,人亦岂肯以未见者相假。

杜暹家书,末自题云:“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

”鬻为不孝,可也;借为不孝,过也。

然余手抄书,前后遗失亦多,未免往来于怀。

因读唐子西《失茶具说》,释然不复芥蒂。

其说曰:“吾家失茶具,戒妇勿求。

妇曰:‘何也?’吾应之曰:‘彼窃者,必其所好也。

心之所好,则思得之,惧吾靳之不予也而窃之,则斯人也,得其所好矣。

得其所好则宝之,惧其泄而秘之,惧其坏而安置之,则是物也,得其所托矣。

人得其所好,物得其所托,复何言哉!'妇曰:‘嘻,是恶得不贫!’”余亦云。

藏书
聚而必散,物理之常。

父兄藏书,惟恐子弟不读;读无所成,犹胜腐箧箱,旋致蠹书之变。

陈亚少卿藏书千卷、名画一千余轴,晚年复得华亭双鹤,及怪石异花,作诗戒其后,曰:“满室图书杂典坟,华亭仙客岱云根②。

他年若不和花卖,便是吾家好子孙。

”亚死,悉归他人。

[注]①瓻:盛酒的器具。

古人向人借书,以瓻盛酒为酬。

②云根:深山高远云起之处。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自示不广是恶得不贫
聚而必散,物理之常亚死,悉归他人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必因人得之因噎废食B.鬻及借人为不孝爱屋及乌
C.未免往来于怀毁于一旦D.作诗戒其后舍我其谁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无所成,犹胜腐箧箱,旋致蠹书之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引用《失茶具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藏书千卷、名画一千多幅,晚年又得到了华亭府的两只鹤,以及形状奇特的石头、品种奇异的花卉,他写了一首诗告诫子孙,说:“我有满屋的图书和典籍,又有从泰山云雾深处飞来的华亭仙鹤。

以后你们如果不是把这些书与仙鹤连同花一起卖掉,就是我家的好子孙了。

”陈亚死后,书、仙鹤和花全都属于别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