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管理)多层及高层房屋
房屋性质分类

房屋性质分类请用ctrl+F搜索你想要查找的关键字词房屋:一般指上有屋顶,周围有墙,能防风避雨,御寒保温,供人们在其中工作、生活、学习、娱乐和储藏物资,并具有固定基础,层高一般在2.2米以上的永久性场所。
但根据某些地方的生活习惯,可供人们常年居住的窑洞、竹楼等也应包括在内。
商品房:是指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并出售、出租的房屋。
房改房:已购公有住房,是指城镇职工根据国家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规定,按照成本价或者标准价购买的已建公有住房。
按照成本价购买的,房屋所有权归职工个人所有,按照标准价购买的,职工拥有部分房屋所有权,一般在5年后归职工个人所有。
存量房:是指已被购买或自建并取得所有权证书的房屋。
集资房:一般由国有单位出面组织并提供自有的国有划拨土地用作建房用地,国家予以减免部分税费,由参加集资的职工部分或全额出资建设,房屋建成后归职工所有,不对外出售。
产权也可以归单位和职工共有,在持续一段时间后过渡为职工个人所有。
属于经济适用房的一种。
微利房:亦称微利商品房,指由各级政府房产管理部门组织建设和管理,以低于市场价格和租金、高于福利房价格和租金,用于解决部分企业职工住房困难和社会住房特困户的房屋。
平价房:是根据国家安居工程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以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为解决对象,通过配售形式供应、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
其建房土地由政府划拨,配售对象及配售价格由政府管理部门审核认定。
解困房: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为解决本地城镇居民中特别困难户、困难户和拥挤户住房问题而专门修建的住房。
再上市房:是指职工按照房改政策购买的公有住房或经济适用房首次上市出售的房屋。
廉租住房:是指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向具有城镇常住居民户口的最低收入家庭提供的租金相对低廉的普通住房。
花园式住宅:也叫西式洋房或小洋楼,也称花园别墅。
带有花园草坪和车库的独院式平房或二、三层小楼,建筑密度很低,内部居住功能完备,装修豪华,并富有变化,一般为高收入者购买。
房地产术语释义(房屋类型)

房地产术语释义(房屋类型)1.多层:不高于6层的住宅,多为4-6层,常见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
2.小高层:建筑设计规范规定7-9为中高层住宅,10层及以上为高层住宅;7-11层的住宅从尺度上说具有多层住宅同样的氛围,而又是较低的高层住宅,故称为小高层。
3.高层:建筑设计规范规定10层及以上为高层住宅,受市场习惯的影响,我们通常将12层以上的住宅称为高层。
4.超高层:以高度为判断标准,高度100米以上的住宅称为超高层。
5.独栋别墅:一户一栋独立建筑的别墅产品。
6.联排/双拼别墅:多户住宅联立成为一栋单体每户单独出入口,通常为四联或六联,两户住宅联立成为一栋单体,则称为双拼。
7. 叠拼类别墅:多户住宅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联立,此种住宅可通过不同方向不同标高入户来解决交通问题。
每户户内空间有别墅的特点。
建筑单体通常为四层或以上。
8.酒店式公寓/公寓式酒店:两者差别:前者是居住建筑,而后者是旅馆建筑。
酒店式公寓楼盘可将每个单元出售给个体买房者,买房者可拥有产权,可自住、出租、转售,而公寓式酒店则属于酒店,从产权的年限来看,酒店式公寓的产权年限为70年或50年两种,而公寓式酒店则只有40年。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名词解释中的第13条明确写明:”‘公寓式酒店’指按公寓式(单元式)分隔出租的酒店,按旅馆建筑处理”。
第14条:”‘酒店式公寓’指按酒店式管理的公寓,按居住建筑处理”。
其他省市基本也都按照类似规定对二者进行区分和管理的。
9.跃层:是一套住宅占两个楼层,有内部楼梯联系上下层。
(一般在首层安排起居室、厨房、餐厅、卫生间,二层安排卧室、书房、卫生间。
10.复式:概念上是一层,并不具备完整的两层空间,但层高比普通住宅高,可在局部分出夹层,安排卧室或书房等,用楼梯联系上下。
(夹层在底层的投影面积只占底层面积的一部分,夹层和底层之间有视线上的交流和空间上的流通。
11.错层:纵向或横向剖面中,楼层的几部分之间楼地面高低错开。
房屋性质分类名词解释

实测面积是指商品房竣工验收后,工程规划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合格,开发商依据国家规定委托具有测绘资质的房屋房屋测绘机构参考图纸、预测数据及国家测绘规范之规定对楼宇进行的实地勘测、绘图、计算而得出的面积。是开发商和业主的法律依据,是业主办理产权证、结算物业费及相关费用的最终依据。
房屋的共有建筑面积
经济适用住房
是指根据国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安排建设的住宅。由国家统一下达计划,用地一般实行行政划拨的方式,免收土地出让金,对各种经批准的收费实行减半征收,出售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按保本微利的原则确定。
按房屋产别分类
国有房产
是指归国家所有的房产。包括由政府接管、国家经租、收购、新建以及由国有单位用自筹资金建设或购买的房产。国有房产分为直管产、自管产、军产三种。
房屋性质分类名词解释
●房屋性质名词解释房屋、商品房、房改房、存量房、集资房、微利房、平价房、解困房、再上市房、廉租住房、花园式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寓式住宅等。
●房屋产别名词解释国有房产、直管房产、自管房产、军队房产、私有(自有)房产联营企业房产、涉外房产、其他房产、期房、有限产权房等
●房屋建筑楼层名词假层、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高层住宅、塔式高层住宅、单元式高层住宅、通廊式高层住宅、跃层住宅
商业用房
是指各类商店、门市部、饮食店、粮油店、菜场、理发店、照相馆、浴室、旅社、招待所等从事商业和为居民生活服务所用的房屋。
经营用房
是指各种开发、装饰、中介公司等从事各类经营业务活动所用的房屋。
按房屋建筑楼层分类
房屋层数
房屋层数是指房屋的自然层数,一般按室内地坪±0以上计算;采光窗在室外地坪以上的半地下室,其室内层高在2.20m以上(不含2.20m)的,计算自然层数。房屋总层数为房屋地上层数与地下层数之和。假层、附层(夹层)、插层、阁楼(暗楼)、装饰性塔楼,以及突出屋面的楼梯间、水箱间不计层数。
(房地产管理)住宅分类

住宅分类一、如何区分板楼和塔楼可以从楼房的平面图区分塔楼和板楼。
塔楼的平面图特点是,一层若干户,一般多于四五户共同围绕或者环绕一组公共竖向交通通道形成的楼房平面,平面的长度和宽度大致相同。
这种楼房的高度一般从12层到35层。
塔楼一般是以一梯4户到一梯12户。
板楼的平面图上,长度明显大于宽度。
板楼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长走廊式的,各住户靠长走廊连在一起;第二种是单元式拼接,若干个单元连在一起就拼成一个板楼。
其实我们买房时,很容易分出塔楼和板楼,简单地说,塔楼比较高、比较方;板楼比较矮、比较长。
二、其他住宅类别1.住宅的种类住宅的种类繁多,主要分为高档住宅、普通住宅、公寓式住宅、TOWNHOUSE、别墅等。
(1)按楼体高度分类,主要分为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等。
(2)按楼体结构形式分类,主要分为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混框架结构、钢混剪刀墙结构、钢混框架一剪刀墙结构、钢结构等。
(3)按楼体建筑形式分类,主要分类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高层住宅、其他形式住宅等。
(4)按房屋型分类,主要分为普通单元式住宅、公寓式住宅、复式住宅、跃层式住宅、花园洋房式住宅、小户型住宅(超小户型)等。
(5)按房屋政策属性分类,主要分为廉租房、已购公房(房改房)、经济适用住房、住宅合作社集资建房等。
2.什么是商品房商品房主要是指由各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建设,以营利为目的,按市场规律经营的房屋。
它有别于各地政府为解决住房困难,实施“安居工程”而建造的“安居房”、“解困房”、“解危房”,从1998年年底开始兴建的经济适用住房也是特殊的商品房。
从销售看,商品房又分现房销售和期房预售;从销售对象看,分内销商品房、外销商品房;从用途看,分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
3.内销商品房与外销商品房的区别内销商品房是指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建造的向境内单位和个人出售的商品房。
外销商品房是指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建造的向境外人员(外国人、港澳台人士)销售的商品房。
8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简介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1.高层的定义
我国的房屋一般8层以上就需要设置电梯,对10层以上的 房屋就有提出特殊的防火要求的防火规范,因此我国的《民用 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GB 50045-95)将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和 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划称为高层建筑。 (2)国外对高层定义
承重框架[图8.11(c)],房屋在两个方向上均有较大的抗 侧刚度,具有较大的抗水平力的能力,楼盖常采用现浇双 向板或井字梁楼盖。
结构通常用框筒作为外筒,实腹筒作为内筒。
8.1.2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图8.9 筒体类型 (a)实腹筒 (b)框筒 (c)桁架筒 (d)筒中筒 (e)组合筒
8.2 框架结构
8.2.1 结构布置
框架结构布置主要是确定柱在平面上的排列方式(柱网 布置)和选择结构承重方案,这些均必须满足建筑平面及使 用要求,同时也须使结构受力合理,施工简单。
沈阳的20层的重型机器厂住宅则成为七十年代我国最 高的住宅建筑,沈阳的16层的铁路局公寓,首次采用陶粒 混凝土作承2.高层建筑发展 进入八十年代后,中央批准成立深圳等经济特区,深
圳市仅在几年时间里,便兴建了一百多幢高层建筑。最先 开发的2平方公里罗湖商住区,高层建筑密集,形成了高层 建筑森林的壮观场面。50层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就位于这 个区内,楼高160m。全国各大中城市的高层建筑,在八十 年代都发展得更快。
8.2.1 结构布置
图8.10
8.2.1 结构布置
框架结构的布置 (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主梁沿房屋横向布置,板和连系
梁沿房屋纵向布置[图8.11(a)]。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主梁沿房屋纵向布置,连系梁沿
8多层及高层钢筋砼房屋

纵向框架承重,横向布置连系梁。 房屋的横向刚度小,横向抗侧移刚 度小。房间布置灵活,有利采光和 通风。有利获得较高净空。 应用较少。采用集中通风系统的 厂房常采用这种方案。
8 多层及高层钢筋砼房屋
8.1.1 框架结构
按照承重方案的不同划分为: 横向框架承重、纵向框架承重和纵横向框 架双向承重。
8 多层及高层钢筋砼房屋
8.1 常用结构体系
8.1.1 框架结构
8 多层及高层钢筋砼房屋
8.1.1 框架结构
填充墙
8 多层及高层钢筋砼房屋
8.1.1 框架结构
柱网布置:有内廊式、等跨式和不等跨式。 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受力合理、方便施工。
内廊式
等跨式
8 多层及高层钢筋砼房屋
8.1.1 框架结构
8 多层及高层钢筋砼房屋
8 多层及高层钢筋砼房屋
在中国,多层及高层房屋日益增多,广泛应用于住宅、商场、办 公楼、旅馆、轻工业厂房等建筑。
《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1,2002.9.1实施) 规定: 10层和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为高层建筑。
多层建筑 10层以下、高度不超过28m的建筑
纵横向框架承重
纵横向框架承重,可使两个方向 都获得较大的刚度。 柱网尺寸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 地震区的多层框架房屋,以及由于 工艺要求需双向承重的厂房常采用 这种布置方案。
8 多层及高层钢筋砼房屋
8.1.1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承受的荷载包括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竖向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及楼屋面活荷载。水平荷载主要为风荷载 和水平地震作用。
8.1.1 框架结构
连系梁
框架结构:由梁、柱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情景9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学习情景9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090101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为()。
A 框架体系B 框架-剪力墙体系C 剪力墙体系D 筒体体系答:选A。
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称为框架结构。
090102框架-剪力墙体系的侧向刚度比框架结构大,大部分水平力由()承担。
A 框架B 剪力墙C 框架和剪力墙一起D 剪力墙或框架答:选B。
框架-剪力墙体系的侧向刚度比框架结构大,大部分水平力由剪力墙承担。
090201在民用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很少采用的结构布置方案是()。
A 横向布置方案B 纵向布置方案C 混合布置方案D 纵横向布置方案答:选B。
在民用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因其横向刚度较差,在民用建筑中一般采用较少。
090202除装配式框架外,一般可将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视为()节点A 铰接B 刚接C 有些铰接,有些刚接D 不能确定答:B。
除装配式框架外,一般可将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视为刚接节点。
090203对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随着层高的增加()。
A 轴向荷载和所产生的变形将成为控制因素B 水平荷载和位移将成为控制因素C 构件的弯矩的增加速度将超过位移增加速度D 轴向力的增加速度将超过弯矩答:B。
随着房屋高度增大,增加最快的是结构位移,弯矩次之。
因此在高层框架结构中,竖向荷载的作用与多层建筑相似,柱内轴力随层数增加而增加,而水平荷载的内力和位移则将成为控制因素。
090301《高规》规定对穿过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连梁的管道宜预埋套管,洞口(边长小于800mm)上、下的有效高度不宜()。
A 大于梁高的1/3,且不宜大于200mm,且可不设补强钢筋B 小于梁高的1/3,且不宜小于200mm,且必须设补强钢筋C 小于梁高的1/3,且不宜小于200mm,且宜设补强钢筋D 小于梁高的1/4,且不宜小于250mm ,且宜设补强钢筋答:选D 。
《高规》规定,当剪力墙墙面开有非连续小洞口(其各边长度小于800mm ),且在整体计算中不考虑其影响时,应将洞口处被截断的分布筋量分别集中配置在洞口上、下和左、右两边,且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
多层及高层房屋钢框架结构

4.3 柱和支撑的设计
4.3.1 框架柱设计概要
➢柱截面形式: 箱形、焊接工字形、H型钢、圆管等 ➢截面估计:按1.2N的轴心受压构件,34层作一次截面变
化,厚度不宜超过100mm ➢板件宽厚比,见下表 ➢长细比:多层(12层)框架柱在68度设防时不应大于120,
9度设防时不应大于100。高层(>12层)框架柱在设防烈度 为6,7以及8和9度时,分别为120,80以及60
bc1= bc2
组合梁混凝土翼板的有效宽度
(a) Afbcehcfcm (塑性中和轴在混凝土受压翼板内)
(b) Af>bcehcfcm (塑性中和轴在钢梁截面内) 正弯矩时组合梁横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图
2.负弯矩作用时
MMp+Asfsy(y3+/y4 /2)
As
组合梁塑性中和轴 钢梁塑性中和轴
y4 y3
多层(12 层)
高层(>12 层)
7度 8度 9度 6度 7度 8度 9度
13 11 9 9 8 8 7
33 30 27 25 23 23 21
31 28 25 23 21 21 19
42 40 40 38
➢ 截面形式:
1. 双轴对称截面 2. 单轴对称截面,采取防止绕对称轴屈曲的构造措施
➢ P-效应导致的附加效应:
多层(12层) 按压杆设计
150
按拉杆设计 200
120 120 150 150
高层(>12层)
120
90 60
➢ 板件宽厚比: 1. 6度抗震设防和非抗震设防: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2. 抗震设防结构:
板件名称
翼缘外伸部分 工字形截面腹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多层及高层房屋一、《考试大纲》的规定结构体系及布置、框架近似计算、迭合梁、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框一剪结构设计要点、基础二、重点内容1.结构体系和布置多层及高层房屋常用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体系、剪力墙体系、框架一剪力墙体系、筒体体系。
(1)框架体系框架体系是指竖向承重结构全部由框架所组成的多(高)层房屋结构体系。
按照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及纵横双向布置等三种。
框架结构用以承受竖向荷载是合理的,在非地震区框架结构一般可建至15层,最高可达20层左右。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房屋的抗侧移刚度小,水平位移大,故一般称它为柔性结构体系。
(2)剪力墙体系剪力墙是一片高大的钢筋混凝土墙体。
剪力墙既承受竖向荷载又承受水平荷载,因剪力墙在其自身平面内有很大的侧向刚度,在水平面方向有刚性楼孟的支承,一般称此种结构体系为刚性结构体系。
板式(条式)体型的剪力墙一般均按横向布置。
通常剪力墙的问距为3. 3~8m。
当剪力墙开有门窗洞口时,宜上下各层对齐,避免出现错洞墙,门窗洞口宜均匀布置。
(3)框架-剪力墙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是指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荷载和侧向力的承重结构体系。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受,水平荷载则主要由剪力承受。
在一般情况下,剪力墙约可承受70 %~90 %的水平荷载。
剪力墙的布置除应满足使用要求外,宜放在恒载较大处,并宜尽量均匀对称,以免整个房屋在水平力作用下发生扭转。
为了增加房屋的抗扭能力,剪力墙宜布置在房屋各区段的两端。
在平面形状或刚度有变化处,宜设置剪力墙,以加强薄弱环节。
(4)筒体体系简体体系是指由单个或几个简体作为竖向承重结构的高层房屋结构体系。
筒体可由实心钢筋混凝土或密集柱(称框筒)构成。
在实际工程中,简体常和框架、剪力墙等结构同时应用。
结构布置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原则:(1)应满足建筑使用要求,在布置结构时,应考虑施工上技术先进,提高工业化程度等因素。
(2)应使房屋平面尽可能规则整齐、均匀对称,体型力求简单,以尽可能减小房屋的扭转效应。
(3)提高结构的总体刚度减小侧移。
除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外,还应从平面形状和立面变化等方面考虑减小结构的侧移;应避免结构竖向刚度的突变而形成结构薄弱层。
(4)考虑沉降、温度收缩,以及抗震缝等因素对建筑的影响。
2.框架结构计算(1)内力近似计算在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可作为框架梁的有效翼缘,无现浇面层的装配式楼面,楼面的作用不予考虑。
对现浇楼面的边框架梁,取I=1.5I0,中框架梁,取I=2I0;对装配整体式楼盖的边框架梁,取I=1.2I0,,中框架梁,取I=1.5 I0,。
I0,为矩形部分的惯性矩。
竖向荷载作用于框架内力采用分层法进行简化计算。
如图14-7-1所示,此时每层框架梁连同上、下层柱组成基本计算单元,如同开口的框架。
竖向荷载产生的梁固端弯矩是在本层内进行弯矩分配,单元之间不再传递。
除了底层柱子外,其它各层柱的线刚度均乘以0. 9的折减系数,其弯矩传递系数为1/3;底层柱的线刚度不予折减,其传递系数取为1/2。
按照迭加原理,多层多跨框架在多层竖向荷载同时作用下的内力,可看成是各层竖向荷载单独作用下内力的迭加。
最后,梁的弯矩取分配后的数值;柱端弯矩取相邻两单元对应柱端弯矩之和。
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可以用D值法进行简化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假定梁柱之间的线刚度之比元穷大,还假定柱的反弯点高度为一定值,即假定各层框架柱的反弯点位于层高的中点;底层柱的反弯点位于距支座2/3层高处。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D值法对反弯点法中柱的侧向刚度和反弯点高度的计算方y h = (y 0十y 1十y 2十y 3)h式中y 0为标准反弯点高度比,是在假定各层层高相等,各层梁线刚度相等的情况下 通过理论推导得到的; y 1、y 2、y 3则是考虑上、下梁刚度不同和上、下层层高有变化时 反弯点位置变化的修正值。
根据上述求得的柱的侧向刚度、各柱的剪力、各柱的反弯点高度后,可求出各柱的杆 端弯矩,再根据节点平衡条件求出梁端弯矩,再求出梁端的剪力和各柱的轴力。
(2)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近似计算对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控制侧移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控制顶层最大侧移;二是控 制层间侧移。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包括:总体剪切变形和总体弯曲变形。
对 一般框架结构通常忽略总体剪切变形只考虑由梁柱弯曲变形,则:∑==∆m i jkjj DV u 1 框架顶点总绝对位移u 为各层层间相对位移之和,即:u =∑=∆n j j u1式中j u ∆为第j 层的层间相对位移; n 为框架结构的总层数。
(3)最不利内力组合柱的最不利内力可归纳为:∣Mmax ∣及相应的N 、V; Nmax 及相应的M 、V; Nmin 及相应的M 、V; ∣M ∣较大但不是最大,N 较小或N 较大但不是绝对最小或最大。
(4)弯矩调幅在变向荷载作用下可以考虑梁端塑性内力重分布而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现浇框架 调幅系数为0. 8~0. 9;装配整体式框架调幅系数为0. 7~0. 8。
梁端负弯矩减小后,应按 平衡条件计算调幅后的跨中弯矩。
竖向荷载产生的梁的弯矩应先进行调幅,再与风载荷和水平荷载作用产生的弯矩进行组合。
(5)截面设计与框架节点构造要求对框架柱设计时,其计算长度l 0的取值规定见表14-7-1。
注:表中H 对底层柱为从基础顶面到一层楼盖顶面的高度;对其余各层柱为上、下两层楼盖顶面之间的高度。
框架体系的多层厂房,节点常采用全刚接或部分刚接、部分饺接的方案;框架体系的 高层民用房屋,多采用全刚接的情况。
现浇框架节点处钢筋的锚固和搭接要求见本章第二节受弯构件中纵筋构造要求部分。
装配整体式接头的设计应满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的要求。
××××××××××××××××××××××××3.迭合梁迭合梁指在装配整体式结构中分两次浇捣混凝土的梁。
第一次在预制厂内进行,做成预制梁;第二次在施工现场进行,当预制楼板搁置在预制梁上后,再浇捣梁上部的混凝土使板和梁连成整体。
在施工阶段不加支撑的迭合式受弯构件(如迭合梁) ,应对迭合构件及其预制构件部分分别进行计算。
其中预制部分应按第二节和第三节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规定计算。
当h l/h<0.4时,应在施工阶段设置可靠支撑,此处, h1为预制构件的截面高度, h 为迭合构件的截面高度。
施工阶段设有可靠支撑的迭合式受弯构件,可按普通受弯构件计算,但是迭合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和迭合面受剪承载力应按《规范)) 10. 6. 4条和10. 6. 5条计算。
施工阶段不加支撑的迭合梁,其承载力计算如下。
(1)荷载规定10.6.2施工阶段不加支撑的迭合式受弯构件,其内力应分别按下列两个阶段计算:1第一阶段后浇的迭合层混凝土未达到强度设计值之前的阶段。
荷载由预制构件承担,预制构件按简支构件计算;荷载包括预制构件自重、预制楼板自重、迭合层自重以及本阶段的施工活荷载。
2第二阶段迭合层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值之后的阶段。
迭合构件按整体结构计算;荷载考虑下列两种情况并取较大值: 1)施工阶段计入迭合构件自重、预制楼板自重、面层、吊顶等自重以及本阶段的施工活荷载; 2)使用阶段计入迭合构件自重、预制楼板自重、面层、吊顶等自重以及使用阶段的可变荷载。
(2)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0.6.3预制构件和迭合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本规范第7.2.1条或第7.2.2条计算,其中,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取用:预制构件M1 = M1G十M1Q (10.6.3-1)迭合构件的正弯矩区段M=M1G十M2G十M2Q (10.6.3-2)迭合构件的负弯矩区段M=M2G十M2Q (10.6.3-3)式中M1G——预制构件自重、预制楼板自重和迭合层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2G一一第二阶段面层、吊顶等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1Q一一第一阶段施工活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2Q——第二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取本阶段施工活荷载和使用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中的较大值。
在计算中,正弯矩区段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按迭合层取用;负弯矩区段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按计算截面受压区的实际情况取用。
10.6.4预制构件和迭合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本规范第7. 5节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其中,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取用:预制构件V1= V1G + V1Q (10.6.4-1)迭合构件V = V1G + V2G十V2Q(10.6.4-2)式中V1G一一预制构件自重、预制楼板自重和迭合层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V2G一一第二阶段面层、吊顶等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V 1Q 一一一第一阶段施工活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V 2Q 一一第二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取本阶段施工活荷 载和使用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中的较大值。
在计算中,迭合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cs 应取迭合层 和预制构件中较低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计算,且不低于预制构件的受剪承载力设 计值。
(3)迭合面受剪承载力计算V ≤0085.02.1h sA f bh f sv yv t ++ 式中ft 取迭合层和预制梁中的较低值。
(4)迭合梁的钢筋应力和裂缝宽度验算在迭合梁中有"钢筋应力超前"的特点, ((规范》对此作出了限制,具体参阅《规范》10. 6. 6---- 10. 6. 13条。
(5) 叠合梁的构造规定10.6.14叠合梁除应符合普通梁的构造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梁的箍筋应全部伸入迭合层,且各肢伸入叠合层的直线段长度不宜小于 l0d (d 为箍筋直径) ;2在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迭合梁中,预制构件的叠合面可采用凹凸不小于 6mm 的自然粗糙面;3叠合层混凝土的厚度不宜小于100mm, 叠合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 于C20。
4.叠合梁预制部分高度必须满足h 1/h ≥0.4,否则宜在施工阶段设置可靠支撑。
××××××××××××××××××××××××××××××××××4.剪力墙结构(1)剪力墙结构计算的基本假定基本假定是:一是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刚度很大,可视为刚度元限大的刚性楼盖,在 平面外,则由于刚度很小,可忽略不计;二是各片剪力墙在其自身平面内的刚度很大,而 相对地在其平面外的刚度很小,可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