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史学动态路县故城旁发现338座汉至明清墓葬出土文物300余件素材

合集下载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古遗址 河南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古遗址 河南
2019年10月7日,新安故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 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文献记载,新安故城形成于战国时期。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 年),秦始皇在此设置新安县,著名的“楚坑”就在古城遗址附近。
西史村遗址
西史村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城关乡西史村南侧,是一处夏商文化 遗址,面积约40万平方米。
2019年10月7日,苏羊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初,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对苏羊遗址进行了 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通过调查和勘探,发现了人工环壕、生活 区、墓葬区、人工湖沼等重要遗迹现象,基本弄清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和聚 落功能区划分情况。
后高老家遗址文化层厚1.8~5米。中间有一东西农田路沟,将遗址分 为南北两部分。遗址南北长370米,东西宽184米。该遗址是中国发现的裴 李岗文化的最东沿,对研究裴李岗文化与双墩文化提供了珍贵的线索,对 豫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发展序列及仰韶文化的渊源关系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2019年10月7日,后高老家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 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荥阳市西史村的一位村民在田地间翻耕土地时,发现西史村 遗址。
西史村遗址发掘出土的商代骨器1979年春,群众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一 件青铜器,郑州市博物馆得到报告后,1979年4月18日至5月19日,对西 史村遗址进行试掘,开探方10个,发掘面积250平方米,经发掘揭露出灰 坑、墓葬与陶、铜、石、骨蚌器等丰富的遗迹与遗物。
2019年10月7日,阳城故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 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城故城遗址筑于战国晚期。
1980年春,周口文化局和商水县文化馆对阳城故城遗址进行了4个月 的考古发掘,弄清了阳城的布局和年代,发现了带有“扶胥司工”铭文的 器物,“扶胥”即“扶苏”。

黑龙江高三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黑龙江高三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黑龙江高三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作者马汉麟在该书中写道:“姓名、礼俗、宗法——这是‘社会’一系的内容。

明星固然耀眼,反映时代真实面貌的却是广大民众。

”据此可知作者强调研究A.物质文明B.精神文明C.政治文明D.社会文明2.秦人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

女儿耕织,男儿做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歌主要反映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的封闭保守性B.小农经济受天灾的危害C.小农经济对自然的依赖D.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3.据《史记·李斯列传》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功之患。

”以下各项是对这段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A.肯定了秦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废分封制的作用C.指出了分封制的严重弊端D.指出了秦灭亡的根源所在4.《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

”这主要表明A.当时的政治决策出现民主化趋势B.当时皇帝大权已经旁落C.各部门分工明细、组织严密D.三省体制也存在着决策弊端5.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复论辩“天下”,按我们今天的视角,“天下”可理解为A.王朝B.中国C.世界D.宇宙6.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最可能的原因是A.通俗文化盛行,社会日益开放,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B.高产作物大量引进,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妇女地位C.棉纺织业兴起,家庭手工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D.经世致用思想的出现,推动了社会观念的根本变化7.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

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

官桥镇古文化遗址及景点综述

官桥镇古文化遗址及景点综述

官桥镇古文化遗址及景点综述〖北辛文化遗址〗北辛遗址位于滕州市东南20公里,官桥镇北辛村村北首,薛河故道南岸,1964年全市文物普查时发现了这处遗址,1978年冬至1979年春,经中央考古队勘探发掘,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文物2000多件。

1982年,被中国社科院命名为“北辛文化”,并编入国家教科书。

1992年春,官桥镇政府和北辛村联合投资20万元,建成北辛遗址纪念馆第一期工程——双檐碑亭;当年6月,北辛遗址被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辛遗址距今已有7340多年的历史,是我省新石器时代最早时期,母系氏族社会最兴盛阶段,也就是说当时是妇女当权,老娘们当家作主的社会。

当时这里的部落是一个原始共产主义大家庭,大家有活同干,有饭同吃,有福同享,有难共当,男爷们出门打猎捕鱼,收入没保障,同时生命也朝不保夕。

而妇女呢,除了养育孩子之外,把往日打猎多余的部分动物圈养起来,让男士们何时回来都有肉吃。

从北辛遗址出土的家猪型动物残骸来看,动物驯化和家庭饲养已近雏形。

妇女们还把野草籽采集起来,垦地播种,收割储存,就有了粮食,使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从北辛遗址的窑穴中出土的碳化的谷物,说明了粮食的存在,从出土的石铲、石刀、蚌镰、鹿角锄来看,说明了当时的原始农业已具规模,特别是独具特色的石磨盘和石磨棒的出土,说明了当时石器能把收割的庄稼脱粒去壳,还能把粮食磨成面粉,是很先进的生活工具。

妇女们还把很多秸秆的粗纤维用陶纺轮织成麻片粗布,用骨针连缀成衣服,步入了文明阶段。

北辛先民们当时使用的陶器,如陶鼎、壶、盘、钵等,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制作上讲究美观,还有一件陶器的底部,发现了酷似鸟足的刻划符号,被历史学家和文字学家称为“文字的起源”、“文明的瞩光”。

北辛人发明的各种石器、陶器、骨器等生产生活用具,都具有较高水平,也就是说北辛先民们,用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原始文化,为祖国的文明史增添了光彩。

(2022年高考真题)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卷 北京卷(含解析)

(2022年高考真题)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卷 北京卷(含解析)

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卷北京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一、单选题1.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

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

此考古发现(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2.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

这一地区位于下侧示意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3.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

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

上述材料佐证了北宋( )A.注重推行社会教化B.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C.鼓励文学艺术创作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4.下图的封面形式常见于明代刻本书籍,图中读书的人物为该书编刻者。

该图可以佐证明代( )A.开始出现雕版印刷技术B.戏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C.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D.士人思想摆脱了专制束缚5.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

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6.《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 )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7.1898年,英国发出照会,要求清政府“确切保证不将扬子江(注:长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义让予他国”。

考古十大发现

考古十大发现

考古十大发现中国全国各地每年都有许多重大的考古新发现。

关于考古十大发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考古十大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考古十大发现之《前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全国各地每年都有许多重大的考古新发现。

这些新发现充分展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丰富内涵,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极大激发了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文物保护意识,而且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1990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举行每个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这个活动对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和考古学研究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评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标准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每项考古发掘必须履行报批手续,取得国家文物局批准。

在发掘过程中,必须依照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进行考古发掘,保证考古发掘的科学质量;考古新发现的内容评选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所规定的,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所谓新发现,是指的这项考古发现除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之外,还要在中国考古学科发展上具有新的内容信息和新的认识。

考古十大发现之附录2016年的中国十大发现1、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发掘单位: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青铜峡市文物管理所项目负责人:彭菲简介:宁夏鸽子山遗址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荒漠中,我国同类型地貌单元大量的文化遗物都是地表采集,很少发现有精确年代的遗址,因而对该地区文化演化特征的判定一直缺少明确的时空框架。

鸽子山遗址2014-2016年发掘首次在西北沙漠边缘地区建立了距今约1.2万年~5千年,即晚更新世末期-全新世早中期的文化演化序列;在鸽子山遗址发现了原地埋藏的磨盘,磨棒和典型的两面器与尖状器,明确了这类具有重要文化特征的遗物的时代属性;初步浮选与残留物获得了一些植物遗存,这对于研究该地区晚更新世末期古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强化利用,乃至该地区的农业起源都有重要意义;出土了数件直径不超过2毫米的鸵鸟蛋皮装饰品,是迄今同时代发现最小的同类型遗物,革新了我们对万年前人类认知水平和复杂技术能力的认识;数十处结构性火塘及疑似建筑遗迹为研究人类生存模式、生计能力和对气候适应行为以及居址空间利用提供了重要材料,其中发现的疑似建筑遗迹可能是我国发现的最早同类型遗迹,可能是古人类滨水而居搭建“风篱”的遗存;遗址其中一个文化层处于一个极冷事件——新仙女木期,对于研究人类在这一特殊地理单元对环境极端事件的适应和文化特征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山东的历史文物

山东的历史文物

山东有哪些文物?山东文物基本情况一、世界遗产2处曲阜“三孔” 世界文化遗产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曲阜、济南、青岛、聊城、邹城、临淄)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7处省级优秀历史建筑345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四、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218处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部分)目录编号名称时代地址第一批1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东汉山东省长清县2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东汉山东省嘉祥县3 四门塔隋山东济南市历城区4 曲阜孔庙及孔府金一清山东省曲阜市5 城子崖遗址新石器时代山东省章丘县6 临淄齐国故城周山东省淄博市7 曲阜鲁国故城周一汉山东省曲阜市8 孔林东周山东省曲阜市第二批1 灵岩寺唐一清山东省长清县2 蓬莱水城及蓬莱阁明山东省蓬莱县(包括戚继光牌坊)3 大汶口遗址新石器时代山东泰安市第三批1 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1895年山东省威海市2 冯玉祥墓 1953年山东省泰安市3 驼山石窟北周一唐山东省青州市4 千佛崖造像(包括龙虎塔、九顶塔) 唐一明山东省济南市5 光岳楼明山东省聊城市6 聊城山陕西会馆清山东省聊城市7 孟庙及孟府明、清山东省邹县8 牟氏庄园清、民国山东省栖霞县9 十笏园明、清山东省潍坊市10岱庙宋一清山东省泰安市11崇觉寺铁塔北宋山东济宁市12 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北魏山东省掖县、平度县13铁山、岗山摩崖石刻北周山东省邹县14薛城遗址东周山东省滕县15田齐王陵战国山东省淄博市16苏禄王墓明山东省德州市第四批1 北庄遗址新石器时代山东省长岛县2 丹土遗址新石器时代山东省五莲县3 曹植墓三国山东省东阿县4 广饶关帝庙大殿南宋山东省广饶县5 魏氏庄园清山东省惠民县6 丁氏故宅清山东省龙口市7 烟台福建会馆清山东省烟台市8 青岛德国建筑清山东省青岛市9 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旧址1945年山东省莒南县,第五批1 西河遗址新石器时代山东省章丘市2 桐林遗址新石器时代山东省淄博市3 丁公遗址新石器时代山东省邹平县4 景阳岗遗址新石器时代山东省阳谷县5 安邱垌堆遗址新石器时代一商山东省菏泽市6 即墨故城遗址东周一北齐山东省平度市7 汉济北王墓群西汉山东省济南市8 北寨墓群东汉山东省沂南县9 汉鲁王墓西汉山东省曲阜市、邹城市10 颜庙元一清山东省曲阜市11 临清运河钞关明山东省临清市12 长城一齐长城遗址春秋、战国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肥城市、泰安市、莱芜市、淄博市、沂源县、临朐县、安丘市、诸城市、沂水县、莒县、五莲县、胶南市、青岛市13 泰山石刻北齐一唐山东省泰安市14 白佛山石窟造像隋、唐山东省东平县15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近代山东省青岛市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1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时代:东汉地址:山东省长清县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位于长清县孝堂山上,传说为东汉郭巨墓祠。

2025高考总复习历史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2025高考总复习历史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2022天津,1,3分)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鬶、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

这可用于说明( )A.良渚文化的传承B.红山文化的传承C.龙山文化的传承D.巴蜀文化的传承答案 C2.(2023新课标,24,4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 )A.公共墓地出现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D.文字的使用答案 C3.(2021辽宁,1,3分)如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

它体现了( )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B.社会组织的复杂C.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D.等级秩序的确立答案 C4.(2019上海,1,2分)学者认为夏已设官职,其史料依据是( )A.文献记载B.甲骨卜辞C.口述史料D.青铜铭文答案 A5.(2021福建,1,3分)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

这反映了( )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答案 D6.(2019天津文综,1,4分)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A.①B.②C.③D.④答案 C7.(2019 课标Ⅲ,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答案 A8.(2022全国乙,24,4分)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答案 C9.(2020天津,1,3分)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

济宁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36处)国保文物点

济宁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36处)国保文物点

济宁市国保单位简介(36处)古遗址8处1、曲阜鲁国故城曲阜鲁国故城位于曲阜市鲁城街道办事处,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周代至汉代的一处重要城址。

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于鲁,至鲁顷公四年(公元前249年)为楚所灭,其间九百余年,是周王朝诸侯国中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

西汉刘余封鲁恭王亦居此,直至西汉中期。

曲阜鲁国故城遗存内容包括周代至汉代的城垣与城壕、城门遗址、大型建筑基址、道路与排水系统遗迹、手工作坊址、居住址、墓地等。

西周至战国时期的城址是承载该遗产核心价值的主体遗存。

平面略呈长方形,圆角,东西约3.7公里,南北约2.7公里,城门、街道、宫殿、手工业作坊、墓葬区均已发现。

汉代鲁城约为周代鲁城1/3大小,呈扁长方形,东西约2.5公里,南北约1.5公里。

2、王因遗址王因遗址位于济宁高新区王因镇王因村南面的一片稍隆起的台地上,与周边平地高约1米。

中心部分面积约6万平方米,外缘面积12万平方米,是一处较大型的遗址。

1975年秋至1978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此遗址共进行了7次发掘,揭露面积10180平方米,发掘新石器时代墓葬899座,房址14座,灰坑423座。

出土了大量石、陶、骨、玉、蚌、牙、角质器物。

王因遗址分为五层,二至四层为大汶口文化早期地层,第五层为北辛文化晚期地层。

王因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史前生活习俗、埋葬方式、人类体质特征和史前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为做好该遗址的保护工作,需进一步进行考古发掘。

无保护规划。

3、贾柏遗址贾柏遗址位于汶上县城东3公里的东贾柏村东南约300米的高地上。

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50米,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

1986年文物普查发现,1989年春至1990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组织力量进行钻探发掘。

两次发掘出揭露面积1000平方米,发现房迹10余座,灰坑十几个,清理墓葬19座。

房迹形状有葫芦形、圆形两种,均为半地穴式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县故城旁发现338座汉至明清墓葬出土文物300余件路县故城旁发现338座汉至明清墓葬
通州潞城一棚改地块发现汉代窑址32座;已出土陶、瓷、玉石器等各类文物300余件(套)
通州区考古又有新发现。

昨日,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不断深入,在通州区潞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中,考古人员最近发现多座汉代至明清墓葬,其中,一座汉代马蹄形窑址较为罕见,证明了汉代砖室墓葬与窑址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目前完成考古勘探面积还仅占整个地块面积的一半,考古队员正在开展全面勘探和发掘工作。

从北京考古整体情况来看,据北京市文物局介绍,2018年初到现在,北京配合各类建设工程开展的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已达47项,其中勘探40项、发掘7项。

焦点1 墓葬出土汉代铜镜和玉环
此次考古发现位于通州区潞城镇棚户区改造土地开发项目D区D-04地块。

此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区域北部,距离2016年新发现的路县故城遗址约850米。

该项目用地面积约63万平方米,已完成考古勘探32万平方米,探明各类古代遗迹370处,包括汉代至明清墓葬338座,汉代窑址32座。

为了保证考古工作不影响建设项目进度,考古工作已全面开展。

截至4月18日,已发掘清理完成儿童瓮棺葬2座,汉代墓葬54座,唐代墓葬7座,明清时期墓葬2座,汉代窑址13座,出土陶、瓷、铜、玉石器等各类文物300余件(套)。

目前出土的器物中,汉代墓葬以陶制明器为主,种类多样,主要为罐、灶、俑、仓、盒、奁等,以及汉代铜镜、铜带钩、玉环等。

唐代墓葬及明清墓葬出土文物主要为陶器、瓷器、铜钱、铜带扣等。

焦点2 窑址展现汉代青砖烧制过程
据考古队员介绍,在发掘完成的32座窑址中,一座汉代马蹄形窑址显得尤为独特。

在对这座砖窑的窑室进行清理过程时,考古队员在窑床上发现了大量烧制完成的青砖,而且这些青砖以整齐有序的形式摆放,上下两层相交叉。

每块青砖间还留有一定空隙,考古队员推测,这是为了更好地烧制。

青砖的规格与窑址周边多座汉代墓葬用砖规格一致,因此,考古队员初步推断,该窑址应该是为周边修建墓葬提供用砖的烧砖陶窑。

据悉,北京地区汉代窑址发现数量很多,但汉代窑址内发现大量烧制完成且摆放整齐的
青砖还较为少见。

考古人员表示,这座窑址的发现,直观展现了汉代砖窑的形制、烧制手法及烧砖用途,证明了汉代砖室墓葬与窑址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也为通州汉代路县故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多实物资料。

据悉,半倒焰式马蹄形窑址是北京地区汉代烧砖用的常见窑址形制,这类窑址的窑门一般高度较低,不适合人员进出。

因此,装窑和取出产品似乎另有地点,并且极有可能在窑室顶部,在装坯和取出成品时只需将顶部打开,然后用泥封顶,十分简便。

追问1 为何通州地区古代墓葬集中?
该区域自战国起就有大量人口居住
北京市文物局专家表示,相关资料表明,城市副中心所在区域至少自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大量人口居住。

特别在东汉时期,社会繁荣、人口众多,是宜人宜居之地。

2006年,通州区武夷花园二期工地曾发现13座古墓组成的汉墓群,墓葬集中且排列整齐,据推断是一个家族墓。

2011年,通州北关通惠河北岸拆迁区内发现3座汉代墓葬,附近还发现两口古井以及一座古建筑地基。

通州博物馆原文物所所长周良曾表示,通州古城村村南曾发现二三百座汉朝古墓,其中不乏贵族墓葬。

去年,距路县故城城址较近的一座辽墓被发现,考古人员根据该墓葬的位置推断,汉代时,路县故城作为路县治所存在,唐代以后,路县治所西迁至现在通州老城,之后路县城址开始衰落,城市功能逐渐减弱,慢慢变成村落。

2015年以来,通州地区考古工作迎来高潮,其中,城市副中心考古和路县故城考古项目广受瞩目,后者还入选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3年来,两个考古项目累计发现墓葬数千座,以及大量窑址、水井等生产生活设施遗址。

追问2 建设工程中考古遗址如何保护?
有原址保护、整体迁移、回填等方式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介绍,根据北京市政府出台的地下文物管理办法,凡是重大建设工程,都要先期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这带动了近年来北京考古工作的繁荣,不但勘探发掘面积大,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成果。

记者了解到,通常在墓葬挖掘后,会对出土文物进行清洗,尽量还原碎片。

对需要长期保存的遗迹或墓葬,会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保护,有些遗迹可能会整体迁移保护,还有一些将进行回填。

对文物价值较高的考古遗址会进行原址保护,例如路县故城将建设高标准遗址公园。

舒小峰表示,路县故城遗址公园不仅会原址保护完整的路县故城,其周边护城河和相关遗址区,
都会纳入保护范围内。

文物部门会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考古遗址公园理念进行建设。

据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平介绍,根据专家意见,去年新发现的房山河北镇庄亲王家族园寝群,因较为完整,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也可能会考虑原址保护。

据悉,此次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发现的遗址正处于全面考古勘探和发掘阶段,保护办法将在进一步开展研究后公布。

■链接
副中心去年发掘保护千座古墓
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2017年考古勘探人员在数个工程地块完成勘探259万平方米,发掘面积33951平方米,发掘保护了战国至清代墓葬1023座、窑址81座、水井20口、灰坑25座。

其中,较重要的遗址有战国墓葬、唐代潞县县丞艾演墓、辽代仿木结构墓等。

"这些墓葬几乎涵盖战国至清代各个主要时代,非常有利于研究北京各个时代墓葬的规律。

"北京市文物局文物研究所副所长郭京宁说。

继2016年对路县故城大规模考古发掘以后,2017年,考古人员在故城西南、东部、南部三地又有了新发现。

在城南,考古人员发掘出汉代的灰坑、水井、道路,辽金时期窑址,唐代墓葬等。

故城西南则出土了大量密集的汉代灰坑、水井、房址、墓葬,特别是形制多样的水井,显示此处曾是两汉时期路县城外的生活和手工业生产区。

遗址考古负责人孙勐表示,路县故城2017年的发掘,对整体研究故城和周围地区两汉时期社会历史状况有重要支撑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