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但问耕耘,不问收获

但问耕耘不问收获——第一季度思想汇报曾国藩曾在他的家教中指出:但问耕耘,不问收获。
很多人都曲解曾国藩的意思。
其实,曾国藩的意思是:勤勤恳恳地工作,成绩自然有,收获是水到渠成的事。
这事实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功到自然成。
我觉得,这相当有见解!太符合我们这个比较浮躁的的年代,我们是该静静心,思考自己的工作和贡献。
这是一个春光和煦的季节,是播种的时候。
我们要想有收获,就得好好播种,这道理可不深奥。
在我们平常的工作中,如何兢兢业业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持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这相当重要!工作环境的好与坏、收入的高与低,这都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我们比的标准是不是太高了?这都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思考。
在华山的一位独臂“背山工”——何天武曾经这样对他的儿子说:“你到人家哪儿上班,先别问拿多少钱,首要的是先干好自己的工作。
你干好了,老板知道给你加薪。
”你看,一个朴实的农家汉子尚能翻清这个道理,更何况我们是现代的都市人!这个时代确实比较浮躁和不安,物欲横流的世界促使人们在灯红酒绿中比高低,就连文化也充斥着铜板味,人们的文化消费都是朝着“赵(本山)小(沈阳)李(宇春)”方向发展,高度的、浓厚的商业性质充斥和占据人们的整个心灵。
这危险,非常危险!在一个入党积极分子的眼睛里,应该给他一个准确的定位。
我们是不是要像这些“明星”们一夜走红,穿梭于灯红酒绿之间?应该好好思考。
捷径是人人都想走的,就连国家的发展都想走捷径,更何况是普普通通的人。
但是,捷径因该是健康的。
我们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这些年来,我一直想在这方面给我的儿子做一个好的表率。
所以,我从来不在他的面前谈论工作的劳累,收入的偏低。
一直以来都力求做到不早退、不迟到,兢兢业业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努力给他打造一个阳光思维的模式。
纠正“笨鸟先飞的说法”。
指出:现在已经没有“笨鸟”了,笨就笨在努不努力上,勤不勤奋上!这跟我们干工作是一样的,勤勤恳恳地工作是最根本的东西,要想走捷径是行不通的。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的寓言故事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的寓言故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村子,村子里住着一个懒汉叫张三。
这个张三啊,那是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整天就想着不劳而获。
一天,张三看到隔壁李四家的庄稼长得又高又壮,硕果累累,心里那个羡慕嫉妒恨啊。
他就去找李四取经,李四看着张三那副懒样,笑着说:“这还不简单,种地呗,你只要春天播下种子,辛勤照料,秋天自然就有收获。
”张三一听,撇撇嘴说:“哎呀,那多累啊,有没有轻松点的办法?”李四无奈地摇摇头。
张三不死心,又到处打听有没有快速发财的捷径。
有一天,他听人说山上有棵神奇的树,只要诚心向它许愿,就能得到无数的金银财宝。
张三一听,眼睛放光,立马就往山上跑。
他在山上找啊找,找得气喘吁吁,终于找到了那棵传说中的树。
他连忙跪在树前,虔诚地许愿:“大树啊大树,给我很多很多的金子吧!”可是等啊等,啥也没发生。
张三急了,对着树就喊:“你这树是不是骗人的啊!”这时,树上突然传来一个声音:“你个懒家伙,不付出努力就想有回报,哪有那么好的事!”张三吓了一跳,灰溜溜地下山了。
回到家后,张三躺在床上越想越气,觉得自己运气太差了。
这时,他的肚子咕咕叫了起来,他才想起自己已经一天没吃饭了。
他看着空荡荡的屋子,突然意识到,没有付出就真的没有回报啊!从那以后,张三开始改变自己,他学着李四种地,虽然一开始很累很辛苦,但他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慢慢地,他的庄稼也长得越来越好,他也终于收获了自己辛勤劳动的果实。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就像我们学习,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如果我们工作不努力,怎么能升职加薪呢?只有付出了努力,我们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所以啊,别再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啦,踏踏实实地去努力吧!不然,就只能像张三刚开始那样,饿肚子咯!让我们一起加油,用我们的汗水和努力,去换取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未来!。
莫问收获,但行耕耘

莫问收获,但行耕耘第一篇:莫问收获,但行耕耘莫问收获,但行耕耘我生平最佩服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作甚,着急他作甚?一面不可矫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懦自馁,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会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
————————题记,选自梁启超所赠梁思成之家书Chapter 1 迷茫之初见已然记不清第一次见到“中国南方航空”这个字眼是什么时候了,小的时候,生于工薪家庭中的我很少有机会可以乘飞机去旅行,仅有的几次机会所选择的也仅仅是低成本的小航空公司,而南航之于我来说,一直以来都是“高、大、上”的代名词,从那时起,绽放在天际的木棉花就在一个少年的心中播下了希冀的种子。
时间流逝,恍然之间,彼时还在校园梧桐树下回眸顾盼的我们已经进入了就业季,2014年10月9日那一天我将永远铭记,那是我真正的与南航结缘的日子,人力资源部方颖经理在当天的校招宣讲会上对公司的介绍还历历在目,少时的埋下的种子也已经慢慢发芽,在准备应聘的过程中,我对南航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以及人才战略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些都深深的吸引着我,更坚定了我加入南航的信念。
上天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幸运这次又降临到了我的身上,通过层层的选拔,我终于成为了南航大连分公司的一名新员工,心中怀着又激动又迷茫的心情,开启了南航生涯。
每一个毕业生,在踏出象牙塔门槛的那天起,各种美好的理想就在内心滋生着,我也是这样,希望多年的求学生涯能为我们积蓄着梦想和力量。
面对崭新而又陌生的起点时,都渴望能融入一个新的集体,渴望去全力体验新的生活,渴求在新团体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而究竟如何去做?做到这些又谈何容易?初见南航,虽然兴奋,但是更多的还是迷茫与未知。
Chapter 2收获之领悟公司为了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少些迷茫,少些不知所措,给我们安排了为期一周的培训课程,授课老师们或是公司领导,或是业务骨干,他们分别从不同方面给我们带来了精彩详尽的讲解与介绍:做人办事篇:罗总和陈书记的讲话都完美诠释了“莫问收获,但行耕耘”的含义,不管是罗总提出的“三好”(做好人,办好事,做好榜样)和“三不好”(不好权欲、不好金钱、不好女色)还是陈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一要适应企业环境,加强性格转换;二要发挥各自长处;三要踏实做事,放下姿态,加强安全理念,争做好员工;最后就是要学习各位公司前辈,长者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都是教育我们做事要踏实,不趋名利,人生需要一种豁达的态度,如果事事都讲求名利,如果事事都求“有了耕耘,就问收获”,那么这样的人生就会在名利的漩涡中无法自拔,也就不能真正有一番作为!企业篇:邱斌经理对南航以及大连分公司概况的介绍使我们这些好多非民航院校专业的“门外汉”得到了一次很好的知识洗礼,虽然说入门还早,但是真真正正的为我们打开了以前未曾触摸过的一扇窗。
不畏耕耘,不为收获作文

不畏耕耘,不为收获作文 嘿,咱来说说这“不畏耕耘,不为收获”的事儿。
我有个爱好,就是种花。有一回,我心血来潮,想在自家小院子里种点玫瑰。说干就干,我跑到市场上买了些玫瑰苗,又准备了铲子、水壶啥的,就开始动手了。
我先把地翻了一遍,这可真是个力气活啊!我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还是咬牙坚持着。翻好地后,我小心翼翼地把玫瑰苗种下去,然后给它们浇上水。看着那一棵棵小苗,我心里充满了期待,想象着它们长大后开出美丽花朵的样子。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每天都会去看看我的玫瑰苗。给它们浇水、施肥、除虫,忙得不亦乐乎。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有些苗开始发黄,甚至枯萎了。我心里那个着急啊,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去请教了隔壁的养花高手王大爷。王大爷看了看我的玫瑰苗,笑着说:“小伙子,别着急。种花这事儿啊,不能急功近利。有时候,你付出了 很多,可能也看不到明显的收获,但只要你坚持下去,总会有惊喜的。”我听了王大爷的话,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
我按照王大爷的建议,继续精心照料着我的玫瑰苗。虽然还是有一些苗没能成活,但也有一些苗慢慢地长出了新叶,变得越来越强壮。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一棵玫瑰苗上长出了一个花骨朵。我兴奋得差点跳起来,每天都盼着它快点开花。终于,那朵花绽放了,红红的花瓣,嫩嫩的花蕊,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那一刻,我觉得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通过这次种花的经历,我明白了“不畏耕耘,不为收获”的道理。有时候,我们做事情不能只看结果,过程中的付出和努力也是一种收获。就像我的玫瑰苗,虽然不是每一棵都能开花,但我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坚持和耐心,这比开花的结果更让我感到满足。
只问耕耘,莫问收获

只问耕耘莫问收获最近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在微信上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你带班主任那么长时间,最满意的是哪个班?细细想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铁打的校园,流水的青春”。
其实,每一届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回首这些年走过的工作道路,虽然学生在不停的变换,但有几个教育小故事却一直穿插在我的班主任工作当中。
一位母亲与三次家长会自从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之后,每一届学生的第一次家长会,我总会和家长分享这个故事。
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这是一位失去丈夫的普通母亲在孩子上学时,三次参加家长会的经历。
第一次,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孩子可能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也坐不了。
你最好带他上医院看看。
”回家的路上,孩子问她:老师说了些什么?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
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饭。
第二次,小学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障碍,你最好带他去医院查查。
”回家的路上,她流了泪,然而回到家,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老师说了,你并不是一个坏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赶上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考了21名。
”说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舒展开来,她甚至还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突然长大了许多。
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去得都早。
第三次,初中开家长会时,妈妈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老师点她的名字,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她发现儿子在等她,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
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她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
”就是这样,儿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成长着。
高考结束后,这位同学被清华大学第一批录取,儿子跑到自己的房间大哭起来,边哭边对跟过来的妈妈说:“妈妈,我一直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您......”我想告诉家长的就是——成功的家庭教育,成就成功的学校教育!因此,个人认为班主任工作路上第一步就是调动来自家长的、积极的支持。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例子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例子
以下是 7 条相关内容:
1. 你看那些农民伯伯起早贪黑地在田里劳作,他们从不会不停地问会收获多少庄稼,而是只管努力耕耘,就像我们追求梦想一样,难道不应该也这样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吗?
2. 面对学习,别老是想着能考多少分呀,先踏踏实实地去学去钻研,就如同那不知疲倦的蜜蜂专注于采蜜,这不就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3. 他呀,整天一门心思扑在自己的小店上,认真打理每一个细节,根本不去想会不会赚大钱,这不正应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话吗?
4. 我们的运动员们,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他们不会一开始就期待拿多少奖牌,只是竭尽全力地训练,这和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是多么相符啊!
5. 想想那些科研工作者,可能多年的研究都不一定马上有巨大的成果,但他们依然坚定地投身其中,这不就是对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最好的诠释吗?
6. 她为了自己热爱的艺术,默默付出,从不去过多考虑会获得多大的名气,这和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说的不是一样吗?
7.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只要像那默默耕耘的老黄牛一样,只管努力向前,别总是担忧最后的结果,这就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呀!
我的观点结论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就是要我们专注于当下的努力和付出,不过分在意最终的结果,只要一直用心去做,收获自然会来。
但问耕耘-不问收获(1000字)

但问耕耘,不问收获暑期,我读完了俞敏洪的《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是经历磨练才获得现在的成就,他曾经三次参加高考而最终考入北京,这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意志!这使我对俞敏洪肃然起敬。
俞敏洪在书中提到,要多看书。
这是一个丰富自己知识和充实自己大脑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有些人生的真谛和哲理只有通过读书才能领悟到,所以说读书能改善一个人的修养,会使一个人的生活更加充满意义。
舍与得,是本次读书给我的另一大触动,就是在生活中如果想要得到一样东西,就必须要舍弃另外一些东西,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当然,我想如果说想要得到一样东西,它还需要你的付出和努力。
俞敏洪的经典理论:人的生活方向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小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
人们踩过你而不会以你的痛苦而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
我们应该像大树一样的活着,即使被埋在泥土间,你依然能吸收土地养分,成长起来。
当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进你,给人一片绿色,或者是美丽的风景,死了就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
所以说我们现在就应该埋下树的种子,然后吸收土地的养分而茁壮成长,给人带来绿色!还有,我们应该有水一样的精神,为了奔向大海而奔流不息,不能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那样我们是不用再继续努力奔向大海了,但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人在岁月的长河就应该有水的精神,不可以像泥沙那样沉淀下去!看清自己的目标,然后像水一样的朝它奔去!做事像山,做人像水。
做事像山,就是认准目标不随便动摇;做事像水,就是无论道路怎样曲折,最终都要融入大海。
人要对自己的未来提出设想。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有怎样去实现自己梦想的计划。
即使不能预计十年,但总要有,要知道自己在未来的一年中要干什么,想得到什么。
一个人一年可以把《红楼梦》读二十遍,一年以后,你就可以做红楼梦的讲师了。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458/500本文约1100 字预计阅读时间5 分钟文字 | 黄排编辑| 陈以乔最近,我开始从这两年写过的朋友圈和公众号文章里面,选取一些内容发在「微信读书」app的「小圈子」上。
这就像开辟了另一个花园一样,把花花草草移植过去。
而且因为之前的积累,我无需额外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打理,就能达到还不错的效果。
这让我再次看到持续努力的力量。
刚开始时趁着新鲜劲,只要看到合适的话题或者想到之前哪个好玩的内容,就将其随手发布。
有一段时间几乎每天收到成百上千条消息,大部分都是点赞,少部分是评论和留言。
一开始我会攒着看数字,觉得蛮有成就,以此满足我的虚荣心。
后来觉得这样没意义,毕竟时不时就打开看看,会增加看手机的时间,不利于专注。
于是决定取消后台通知,保留消息,到了晚上睡觉前集中打开处理。
这时候数字还是数字,但已不再是数字,或者只是数字而已。
哈,看山还是山。
另外,关于发帖,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早三晚三」的原则。
所谓「早三晚三」原则,就是早上坐地铁时或上班前,发布三个帖子。
其中一个是长文,用过去发布的公号日更,再配合两个短一点的帖子(比如摄影、闪念或书摘之类);晚上公众号发日更时(一般是20:30),同步在「小圈子」更新长文,再随机搭配两个帖子。
其他时候,不去关注和花时间。
这样做的好处是,每天既能有规律地输出,又不占用太多个人时间,像定时向田地里播种施肥浇水一样,有一种默默耕耘,不问前程的感觉。
到了晚上睡觉前,随手点开,看看来自天南海北的书友的交流反馈,有一种静静收获的满足感,这种感觉我很喜欢,让发帖成为一件可持续、令人愉悦的事情。
说到默默耕耘,最近看到一段记录,深受感动。
《财经》杂志主笔马国川曾采访李泽厚,问在万马齐暗的年代,写书是一件危险的事,而且即使写出来也不可能发表。
是什么信念支撐着他的思考和写作?李泽厚是这么回答的:我没有想何时出版,虽然我深信中国不会永远这样下去,但是没有想到会很快出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故事:《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在清朝年间,浙江嘉兴一个人出身富贵考中状元,官拜尚书,他说了自己祖父的故事。
祖父的四个儿子全部都是痴呆弱能,虽然非常遗憾,但是祖父对孩子不离不弃,有一年城中大旱,饿尸遍野,祖父相信观世音菩萨,心生恻隐,大开粮仓,赠米施钱,救度了很多人,他的功德在当地流传佳话,全民敬仰。
在行此大善之后,他的四个孩子相继死亡,乡亲们说:“如此善良之人,为何天理不容,受此业报?”祖父忍住丧子伤痛之后,继续行善,没有放弃,他上了一道求子的奏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升文,求菩萨再赐麟儿。
观世音菩萨当晚托梦:“你无需太悲伤,因你的祖先积恶,那夭折之子是讨债而来,目的是要败坏你的全部家产,今因你慈悲慷慨布施、变卖祖业救济穷人,而活人无数,累积功德修善业。
自然你的孙贤子孝,永享福德绵长。
”他的夫人不久就怀孕了,后来生了五个孩子个个才貌双全,祖父自己官拜尚书,显贵一生。
人不要为眼前的得失所迷惑,眼前得到的不是真实的。
有时候菩萨给我们的暗示,菩萨救度我们看的是将来,现在的修行造就了未来的业,现在所受的是过去所累积的业债,所以现在念经如果效果还没有出来,是因为业障太重、心还不诚、执著太多,永远要懂得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天地人一定会给你很好的回报。
只要坚定学佛修心,坚定弘扬佛法、救度众生,终有一天会得到人天福报,这还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到达最终目的地——观世音菩萨身边四圣道和西方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