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关于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心得体会范文5篇

关于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心得体会范文5篇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心得体会1我认为,教师应该立德树人,关爱学生。
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
教师要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以高尚师德影响学生,以风范学识感染学生,作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
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
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
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知道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身之本,教师应该爱读书、读好书,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
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
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举止端庄,文明礼貌,衣着整洁,谦和谨慎,处处以文明行为带动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工作水平,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榜样。
教育是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
我们要学会喜欢学生,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才可以发现他们的优点,我觉得“身临其境”才是最好的教育。
教师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
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对学生随便呵斥。
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
关于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心得感悟精选

关于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心得感悟精选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不断探索、思考和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理念,取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必须坚持德育为先。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高尚品质和良好习惯的基础。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德育的融入,将德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先进人物的事迹、剖析道德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在课外活动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其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必须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个性化发展。
为此,我们需要在教育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再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必须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我们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育人能力。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求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和研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此外,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必须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我们要加强家校沟通,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为此,我们需要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向家长通报学校教育情况,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共同探讨学生的成长问题;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培训等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
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传承师德精神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传承师德精神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中,传承师德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更需要在道德修养上成为学生的楷模。
本文将探讨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之间的关系,并强调师德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立德树人的意义立德树人,即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这一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综合性和全面性,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更关注其道德价值观的塑造。
立德树人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部分:教书育人的关系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和责任。
教书是指传授知识、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获取学科知识。
育人则是指在教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发展。
只有在教书育人两方面并重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第三部分:传承师德精神的重要性师德是教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传统师德精神强调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教学能力。
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变革,传承师德精神更加重要。
教师不仅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
第四部分:培养师德精神的途径培养师德精神需要教师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习不断提升。
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
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教师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注重职业道德和师生关系的处理。
第五部分: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的实践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理念的实践需要教师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贯彻落实。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通过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提供积极的激励和指导。
结语:立德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们始终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价值观。
而师德精神的传承则是教师们肩负的使命和责任,需要教师们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做学生的榜样。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学习心得体会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学习心得体会引言: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教书育人”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通过深入学习“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我对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立德树人的重要性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它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个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品德的塑造。
二、教书育人的内涵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教育理念的实践德育为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德育放在首位,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诚信和合作精神。
知识与能力并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
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人格。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启发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互动式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五、个人学习体会教师角色的转变作为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品德的塑造者和引导者。
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在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教育的发展。
情感投入的必要性教师的情感投入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一个充满爱心和耐心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总结与展望“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对整个社会的要求。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激励学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结语:通过对“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教育理念的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业,培养人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在这个使命之中,教书育人是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
教书育人需要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始终以立德树人为重要目标,将自己的使命视为无比珍贵的责任,在教育教学中精益求精,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它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立德是指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品质,使其成为一名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担当、有判断力、有领导力的优秀人才。
树人是指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其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做出贡献。
立德树人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复杂的教育环境和挑战。
但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准则,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在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特别是道德品质和思想品质。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在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应用、创新、研究和开发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操作、探究研究、创新发明,通过体验、实践和反思的方式综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发展,也需要重视他们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
教育工作者应以合理关怀、科学指导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正确认识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始终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努力成为一个优秀、专业、敬业的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
立德树人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教书育人则强调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
在新阶段新时期,我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这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
立德树人,既彰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又回应了当今时代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同时也是对“重智轻德”倾向的纠治,它是在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略,有着崭新的科学内涵和丰富的理论意蕴。
具体地说,我们今天立“德”就是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人”就是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同时,教育者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能够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教书育人,指既传授文化科学和专业知识,又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教书的过程同时也是育人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是教师的基本工作职责。
教师要超越“教书”,走向“育人”,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走向学生素养本位。
明晰“为什么教”和“为谁教”的时代要求,深刻理解课程育人价值,落实育人为本理念。
准确把握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设定教学目标,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综合素养。
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记身边的师德典范一提起教师这个职业,人们总会把它跟爱紧密相联。
因为有了爱,教师的职业显得无比的崇高。
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要像蜡烛一样,照亮别人,燃烧自己。
在工作的这几年中,我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老师,他们中不乏师德高尚的老教师,更有一批爱岗敬业,爱生如已的年轻老师,我们学校的张晓华老师就是师德优秀的老师代表。
师德是爱,这爱是对孩子们的宽严相济。
面对祖国未来的花朵,只有洒下爱之甘霖,才能获得爱的回报。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张老师作为五年级的班主任,她的班级经常被评为学校文明班级,个人也多次获得区教学比武一等奖。
在管理班级中,张老师经常教导孩子们要学会欣赏他人,培养以爱为氛围的班集体。
她会记下每个孩子的生日,利用班会课,会给孩子们按月集体过生日,给孩子们精心准备礼物。
在班级管理中,她也非常有自己的管理办法。
她带的班级班干都是责任到人,班上成立了帮扶小队,让孩子们不仅能相互帮助,而且自己也得到了锻炼。
张老师家住罗湖,可每天她会是一个最早到班的班主任。
进了教室,如果看见地上有垃圾,作为老师她不是要学生去做,而是自己亲自己去捡地上的垃圾。
就是通过自身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让学生意识到班级卫生人人有责。
不仅给学生树立了典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
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作为教师不仅只是给学生传授知识,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做人,做好人。
这些都在张老师身上得到了很好的示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为教师,我也会以身边的师德典范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党和国家比以往更加重视教育,我们做为一名教师,要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放在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我们人民教师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但这是无比光荣的责任和使命。
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应做到德才兼备,教书育人,并且要坚持努力向德艺双馨的方向发展。
当一名人民教师是多少毕业生的梦想,教师不仅担负着教书育人,更担负着学生的管理。
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关注的对象,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主力军。
一、更新德育理念教书育人德育理念是指人们经过长期蕴蓄而形成的关于德育发展的一种科学性、理想性、精神性、持续性、规范性的价值追求,是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我国社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洗涤下,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新的时代中已有新的表现方式。
现在来到学校读书的学生厌学情绪比较重,纪律性不强,自控能力不强,行为表现差,有的学生自卑心理严重,有的学生则目空一切,且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但他们接受新事物比较快,而且热心集体活动……这些学生的特点与过去有了很多不同。
因此,德育工作者应改革传统德育思路及模式,与时俱进,树立崭新的德育理念,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理念现代化。
尽管现在学生的缺点《或不足》方面较为突出,学校更有责任关心、关注、关爱他们,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注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所有的受教育主体,分类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道德水平发展需要。
把立德树人与学生的潜能挖掘、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使德育工作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而成为促进学生改造自我、谋求发展、成长成才的原动力。
只有坚持树立“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目的,以学生为根本,把学生作为学校德育的动力主体,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学校德育工作才能更具有时代性。
二。
立德树人,身正为范立德,就是树立人民教师良好的德行,为人师表,做人楷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师爱,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是师德的老师的体贴,关爱使他们感到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和关心远远胜过冷冰冰的指责,这就是亲和力的作用。
教育是育人的伟业,用真心触动他们的心弦,也同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
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能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心,就是为师者赤诚的真心,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
师德,决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无私精神的体现,一种不息的师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博大无私、宽广无边的,也是无微不至的。
教师,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
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
因此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简单的一句话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教师展示的不仅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风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且还有教师的个性及心理素质。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学生尽收眼底,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的优良品质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教书”同时起着“育人”的良好作用。
其次还要严以自律,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作身先士卒的垂范。
另外还要关心热爱学生,课后倾听学生的声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类社会教育过程中所共有的特征,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
教学活动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根据一定社会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教师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所以,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
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教育规律。
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只顾教书,不管育人,这是淡忘了自己的社会角色,缺乏职业道德。
教师不仅要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自觉当好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心灵的塑造者,才不愧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2008年,我接手的是四年级,这个班数学基础较差,很多学生连乘法口诀都不会背,别说应用题,计算题都成问题,孩子们厌学情绪严重。
于是,我每节课前都让学生背诵一遍乘法口诀,对学生的作业,精心批改,在课本的每个知识点上,注明未熟练掌握的学生,在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对于调皮生更是注意教育方法,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而是鼓励、安慰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并利用周末时间到他们家里去谈心、辅导功课,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辛勤付出终于有了良好的回报,期末考试时,我所教数学获得了全学区第一名。
我付出了努力,也收获了一份回报。
作为一名教师,是否能影响和感染学生,无非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思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有效教学,也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
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
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充满关爱,尽到自己最大能力去培养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实际上明确了“育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强调了教师“育人”的职责。
我们教师要确切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以高尚师德影响学生,以风范学识感染学生,作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