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金字塔的应用

合集下载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金字塔理论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教学方法。

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它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知识体系。

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学习应该以简单的基本概念为基础,逐步向复杂的知识发展。

类似于金字塔的形状,学生首先学习基本概念和技能,然后逐渐学习更复杂的知识和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金字塔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

数学是一门依赖于前期知识的学科,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规则和解题方法。

通过学习金字塔理论,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教授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

学习金字塔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论证。

学习金字塔理论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从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

学习金字塔理论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数学是一门需要大量练习的学科,学生可能会因为错误答案或解题困难而感到挫败。

而学习金字塔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在基础上逐步提升,通过解决一次次的问题,建立起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原则,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知识导入和复习,提出基本概念,并与学生共同定义和理解。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和练习,巩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然后,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更复杂的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从简单的数学运算开始,逐渐引导学生学习更复杂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不断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通过及时的反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理解知识的本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习金字塔是一种教学模型,它以金字塔的形状来表示知识的结构与深度,逐渐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金字塔理论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金字塔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序的组织和安排。

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按照难度和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建立起一个有层次结构的知识体系。

在学习加法运算时,可以先从简单的加法算式开始,逐步引入进位的概念,再深入学习多位数的加法运算。

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有序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

学习金字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习金字塔模型中,知识的难度逐层递增,学生可以通过解决一步一步难度递增的问题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这种逐步挑战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学习金字塔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金字塔的结构,清晰地了解到每个学生所处的学习水平以及他们学习的薄弱环节。

这样,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或小组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金字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学习金字塔模型鼓励学生通过反思和总结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自己评价自己,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学生通过不断自我调整和自我提升,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培养成为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人。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辅导。

学习金字塔模型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促使学生成为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门斯特·布鲁姆于1956年提出的一种教育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

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其所处的认知水平有直接关系,不同的认知水平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进行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金字塔理论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学习金字塔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分类和组织上。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层次,并合理组织这些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将数学知识分为基础知识、中级知识和高级知识等不同层次,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安排,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习金字塔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还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和评价上。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不同的认知水平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和评价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奖励激励、表扬激励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不同的认知水平,教师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平时成绩、学科竞赛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合理分类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激励和评价方式;利用合适的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相信在学习金字塔理论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将更加科学、有效。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教师们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不仅需要关注学科内容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学习金字塔理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论,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学习金字塔理论概述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家艾德加・戴尔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

该理论指出,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材料进行学习,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习金字塔理论将学习活动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接受、阅读、听讲、观看、讨论和实践。

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这六个层次逐渐深入地理解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1. 接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接受是学习金字塔理论中的第一层次。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简单明了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在听讲和观看的过程中接受知识。

2. 阅读阅读是学习金字塔理论中的第二层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练习或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数学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通过阅读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3. 听讲4. 观看5. 讨论6. 实践实践是学习金字塔理论中的最高层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数学的学习效果。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习金字塔”理论是一种教学模式,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通过阶梯式的教学方法,将复杂的知识点分解为简单易懂的内容,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分解为不同的层次,逐渐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往往是抽象而复杂的,他们很难一下子理解。

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先教授基础概念和基本操作,再逐步引入更高层次的知识。

这样,学生可以逐步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会因为难度过大而感到挫折。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他们更喜欢通过具象的方式来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给学生演示如何解题,再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这样,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进行互动式的教学。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对新鲜的事物更感兴趣。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题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合作,通过讨论和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互相学习和取长补短。

这样,学生可以在积极参与的氛围中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教师可以通过反馈和复习的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和复习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弥补学习中的疏漏。

教师可以及时给学生提供反馈,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帮助他们改正。

教师还可以定期进行复习,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的内容。

这样,学生可以不断夯实数学基础,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学习金字塔理论的概述,指出金字塔顶端应用知识、中间理解概念、底部记忆事实与数据的重要性。

接着讨论了如何通过启发式问题设计和个性化学习路径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做出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学习金字塔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该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学习金字塔理论、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知识、理解概念、记忆事实与数据、启发式问题设计、个性化学习路径、实际应用效果、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学习金字塔理论概述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韦尔于1948年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应当按照金字塔的形式展开,从底部的记忆数据和事实开始,逐渐上升至中间的理解概念,最终达到顶端的应用知识。

金字塔的每一层都是建立在下一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逐步深入的学习路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金字塔理论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金字塔的理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学知识体系。

通过让学生从记忆事实和数据开始,然后逐步理解概念,最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学习金字塔理论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该理论的指导,设计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2. 正文2.1 金字塔顶端——应用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金字塔顶端的应用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应用知识是指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应用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习金字塔理论是一种教学理论,它给出了一个良好的设计指南,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金字塔的底层是基础知识,而上层是更复杂的知识和技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金字塔理论是非常有用的,它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出更有针对性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本篇文章将讨论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金字塔理论提出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意味着教师应该从简单的知识和技能开始教起,然后逐渐引入更复杂的内容。

在教授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先教授简单的十以内的加减法,然后逐渐引入二位数的加减法,最后再引入进位和退位的加减法。

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学习金字塔理论的要求,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学习金字塔理论强调了反复训练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反复练习,才能够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乘法口诀表时,学生需要反复地背诵和练习,才能够熟练掌握。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反复练习的习题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习金字塔理论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反复训练,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学习金字塔理论提出了知识的整合和应用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意味着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授面积和周长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出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也是学习金字塔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习金字塔”理论是指学习过程应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熟悉到陌生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般会先教授基础概念和基本运算,如数的认识、加减乘除等。

这些内容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基础概念和基本运算。

此时,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可以逐步引入一些中级概念和运算,如分数、小数、比例等。

这些概念和运算相对于基础概念和基本运算来说,更具有一定的难度。

但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通过逐步引入和讲解,学生可以相对容易地理解和掌握。

同样,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问题,让学生将新知识应用于实际,增强学习的实用性。

可以引入一些高级概念和运算,如代数、几何等。

这些概念和运算相对较为抽象和复杂,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奉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管理员| 点击:1125
学习金字塔理论与打造高效课堂
我校在2010年秋被评为重庆市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示范校。

“领雁工程”直击学校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又聚焦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

为了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打造高效课堂,“领雁工程”提出了“新学习”课堂教学理念,核心思想是“以学活教,心动课堂”,各项目学校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

我校结合“新学习”课堂教学理念和学校实际,提出了“四心”学堂课堂教学改革。

期待着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活教,以学定教,把课堂变成学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近一年的实践,虽然课堂教学观念上发生了一些转变,“四心”学堂的模式也在初步形成,但离我们预期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

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的取得突破,需要反思传统课堂教学现状,需要有理论支撑,需要老师们大胆实践和探索创新。

一正视课堂教学现状,反思改革的必要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但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灌输式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通过我们观察课堂,静心反思。

我们认为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亟待我们进行改革。

1、以教定学。

老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

课堂教学上过分强调教师的教,以教为中心,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

以教为主,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不教不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2、教路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教材是金科玉律,老师照本宣科,不越雷池一步。

教师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很少有课堂生成。


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

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少看到教师的以学活教,很少看到对学生学习有困难时的精彩点拨。

3、学法单一。

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习。

课堂上很少看见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智慧的撞击和观点的交锋,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

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老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

4、目标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不重视能力的培养。

为了完成认知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只教书,不育人。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

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

5、问题单一。

多少年来,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是循着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采用一连串的追问,牵着学生亦步亦趋地接受一个又一个结论。

在问题的设计上,往往过细、过窄,缺乏思考价值。

当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正是所期望得到的答案时,教师便会立即抓住,如获至宝地加以肯定或赞扬。

于是,对某个问题的讨论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即便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空间,但常常又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致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模仿性和依赖性。

教学中的每一步都由教师领着学生走,教师好像是导游,拿着旗子在前面喊,一
队学生跟着走,无法停下来按自己的需要去观赏,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可谓走马观花,很少有切身体会。

6、评价单一。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是掌握教师所交给的学科知识,会做题,考试能够取得好成绩;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

这种评价体系,导致教师、学生、家长都追求分数,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少有让学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二、借鉴学习金字塔理论,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什么是学习金字塔。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

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

1946年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2、学习金字塔的内容。

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保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这给我们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我们要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启示
第一、教师以学定教,变教为学,课堂教学效率高。

我们常常看到的上课,基本等同于听课。

老师张嘴讲,学生洗耳恭听。

实际上这种上课效率是很低的,基本记不住什么东西。

当然,如果老师讲得十分精彩,语言感染力强,可能还好些,就怕有些有老师照本宣科,让人昏昏欲睡,那就纯属浪费时间了(浪费时间等于扼杀别人的生命)。

根据学习金字塔所呈现的,光靠讲授法,学生两周以后记得的内容只剩下5%。

从第一项至第四项的学习方式都是被动式的,学生的参与度非常低,所以学习的保存率都无法超过30%。

金字塔的最底端,其教学效果
可以高达百分之九十。

其方法是:让学生教别人。

如果学生有机会把上课内容立即应用,或是让学生有机会当同学的小老师,效果可高达90%。

因为学生在教之前要对内容进行内化,对内容相当熟悉,将内容转化为让其他人能懂的表达方式。

要在教之时通过语言呈现或者其他方式来进行沟通、交流。

这个过程就既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又是对知识消化理解过程,更是对知识运用的过程。

2、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式学校,学习效果好。

由学习金字塔的内容可以看出: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

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学习,要让要眼、耳、脑、口、手多种器官综合使用。

在教学中,
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在参与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真正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使学生们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形成能力。

教育是一门行动的科学。

我们学习了学习金字塔理论,懂得了学生被动性学习效果差,主动性学习效果好。

我们要自觉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为我校四心”学堂课堂教学改革服务。

涂怀清
2012.3.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