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合集下载

中药材肉桂

中药材肉桂

中药材肉桂别名:牡桂、紫桂、大桂、辣桂、桂皮、玉桂药材类别:枝叶/树皮类性味:辛甘,热,①《本经》:昧辛,温。

②《别录》:味甘辛,太热,有小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无毒。

④《医学启源》:气热,味大辛。

归经:入肾、脾,膀胱经。

①《珍珠囊》:太阳经。

足少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肺、肾四经。

③《本草经疏》:入手足少阴、厥阴血分。

入药部分:肉桂的的树皮、嫩枝(桂枝)、幼嫩果实(桂丁)都可作为药用产地和分布:栽培于砂土及斜坡山地。

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肉桂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3~10cm,厚0.2~0.8cm。

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

气香浓烈,味甜、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g,不宜久煎;研末,0.5-1.5g;或入丸剂。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浸酒,涂擦。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均禁服。

畏赤石脂。

①《别录》:得人参、甘草、麦门冬、大黄、黄芩,调中益气;得柴胡、紫石英、干地黄,疗吐逆。

②《药对》:忌石脂。

③《本草经疏》:血崩血淋尿血,阴虚吐血咯血,鼻衄齿衄,汗血,小便因热不利,大便因热燥结,肺热咳嗽,产后去血过多,及产后血虚发热,小产后血虚寒热,阴虚五心烦热,似中风口眼歪斜,失音不语,语言蹇涩,手足偏枯,中暑昏晕,中热腹痛,妇人阴虚少腹痛,一切温病热病头痛口渴,阳症发斑发狂,小儿痧症腹痛作泻,痘疮血热干枯黑陷,妇人血热经行先期,妇人阴虚内热经闭,妇人阴虚寒热往来,口苦舌干。

妇人血热经行作痛,男妇阴虚,内热外寒,中暑泻利暴注如火热,一切滞下纯血,由于心经伏热,肠风下血,脏毒便血,阳厥似阴,梦遗精滑,虚阳数举,脱阴目盲等三十余证,法并忌之。

中药材质量标准-肉桂

中药材质量标准-肉桂

中药材质量标准中文名肉桂汉语拼音Rougui英文名LOUREIRI NEES CINNAMOMI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越南肉桂Cinnamomum loureiri Nees的干燥树皮。

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通常分为高山肉桂和低山肉桂。

性状本品呈两边向内卷曲的筒状,中央呈槽状,略向内凹陷,两端皆斜向削去外皮,长40~50cm,宽6~8cm,厚0.5~0.7cm。

外表面稍粗糙,具皱纹,有灰白色和黄棕色相间的斑纹,习称“彩皮”,处处可见圆形或半圆形皮孔;内表面棕色至棕褐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

体重,质硬,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

气香浓烈,味甜、微辛辣。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内含棕色物质,最内层细胞外壁增厚,木化。

皮层散有石细胞及分泌细胞。

中柱鞘部位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外侧伴有纤维束,石细胞通常外壁较薄。

韧皮部宽广,油细胞甚多,韧皮射线宽1~2列,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纤维多2~3个成束。

众多薄壁细胞内含红棕色物质。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密塞,冷浸20分钟,时时振摇,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桂皮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X H第二法)测定,不得过15.0%。

总灰分不得过6.0%(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X K)。

挥发油取本品粗粉20~30g,精密称定,照挥发油测定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X D乙法)测定,不得少于2.5%。

(ml/g)。

浸出物含量测定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 E)测定。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肉桂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肉桂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肉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肉桂的商品规格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肉桂中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SB/T 1109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SB/T 11095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SB/T 11173-2016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

肉桂 Cinnamom Cortex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

春季或秋季剥取,阴于,除去杂质及粗皮。

肉桂规格 Cinnamom Cortex specification肉桂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

肉桂等级 Cinnamom Cortex grade在肉桂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肉桂品质的交易品种的依据。

板桂 Cinnamom Cortex lignea board从肉桂大树主干上环状剥取经加工制成扁平板状的桂皮。

桂通 Cinnamom Cortex lignea whole从肉桂树上剥取的薄皮制成单筒状或双筒状卷起的桂皮。

桂心Cinnamom Cortex lignea scraped外表栓皮层已被刮除干净的桂皮。

桂芯条 Cinnamom Cortex lignea scraped stick刮去外表栓皮后加工成长7 cm~10 cm、径围3 cm~4 cm且单筒状卷起的桂皮,也称烟仔桂。

4 规格等级表1肉桂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表规格等级性状描述板桂统货板状,板边平整,长38.0~42.0cm,宽10.0cm~15.0cm,厚度大于0.6cm,重0.26~1.04kg。

肉桂PPT

肉桂PPT

五、历史追溯
《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开宝 本草》:“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本草正》:“肉桂 味重,故能温补命门,坚筋骨,通血脉,治心腹寒气.....腰足脐腹疼痛, - 切沉寒痼冷之病。”《名医别录》:“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乱转 筋,头痛腰痛,出汗止烦,止唾,咳嗽,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
二、典型特征
1. 肉桂药性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2. 肉桂辛甘而热,温补行散,气厚纯阳。入经,缓补肾阳而补火助阳或
引火归元。入肝、心、脾经,消沉寒痼冷而散寒止痛,温通经脉而活 血散瘀。助阳不及附子,回阳救逆一般不用。 既长于益阳消阴、 缓补肾阳与引火元,为补火助阳之要药;又入血分,善温通经脉, 改善微循环,血瘀有寒者宜用。 3. 肉桂中含挥发油(桂皮油),主要成分 为桂皮醛;还含有肉桂醇,肉 桂醇醋酸酯,肉桂酸,醋酸苯丙脂,香豆素等成分。本品具有有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
肉桂
一、概述
1. 肉桂是一种中药材。 2. 肉桂亦称桂皮,是一 种温里药,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3. 中药材肉桂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 4. 肉桂畏赤石脂。 5. 肉桂辛热助火动血,故孕妇及里有实热、血热妄行者忌服,阴虚
火旺者不宜单用。中药材肉桂亦称桂皮,是一种温里药 ,为樟科樟 属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血不足者,在补益气血方中少量加入本品,也能鼓舞t血生长,增 强或提高补益药的效果。
七、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结果显示,本品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冠脉 及脑血流量、抗血小板凝集、抗凝血酶、镇静、镇痛、解热、抗惊厥、 促进肠运功、增强消化机能、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抗溃疡、降糖、 抑菌等多种药理作用。
三、主产地

肉桂

肉桂

肉桂【中药名】肉桂rougui【别名】菌桂、大桂、筒桂、辣桂、玉桂、牡桂、紫桂、桂皮。

【英文名】Cinnamomi Cortex【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

【植物形态】乔木,树皮灰褐色,老树树皮厚约1.3厘米,幼枝多有四棱,被褐色茸毛。

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矩圆至近披针形,长8~20厘米,宽4~5.5厘米,上面绿色,无毛,中脉及侧脉明显凹下,下面有疏柔毛,具基三出脉,叶柄长1.5~2厘米。

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长8~16厘米,花小,白色,花被片6,与花被管无长2毫米,能育雄蕊9,花药4室,第三轮雄蕊花药外向瓣裂,子房卵形,无毛,细长形,柱头小。

果实椭圆形,长1厘米,直径9毫米,黑紫色。

花期6~7月,果期10~12月。

【产地分布】栽培于沙土或山地。

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

【采收加工】多于秋季剥取,阴干,除去杂质及粗皮,用时捣碎。

【药材性状】本品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厘米,宽或直径3~10厘米,厚0.2~0.8厘米。

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和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

气香浓烈,味甜、辣。

【性味归经】性大热,味辛、甘。

归肾经、脾经、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属温里药。

【临床应用】内服:1~4.5克,不宜久煎;研末,0.5~1.5克;或入丸剂。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浸酒,涂擦。

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

【药理研究】对肠胃有缓和的刺激作用,并能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具有很强的抗溃疡作用;可拮抗血小板聚集,具有改善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惊厥等作用;对阳虚、阴虚模型有预防和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具有很强的杀真菌作用;抗肿瘤;升高小鼠血清三酰甘油有明显降低作用,能延长亚硝酸钠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肉桂桂枝与肉桂油等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肉桂桂枝与肉桂油等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肉桂桂枝与肉桂油等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

又名:桂、大桂、玉桂、牡桂、油桂、桂皮、菌桂、筒桂、紫桂、辣桂。

原植物肉桂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云南、福建、台湾等地亦广为栽培;越南、老挝、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亦产。

本品药材性状: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3~10cm,厚0.2~0.8cm。

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

气香浓烈,味甜、辣。

进口肉桂:多来自越南、锡兰、柬埔寨等地。

越南桂加工后,总的样式有“平板”与“卷筒”2种,到香港后,按肉桂质量制成各式各样的规格。

清化桂:为越南的北圻清化的“净挽山”、“冷精山”所产,系野生,桂质最佳;其皮质细薄,有青白色大形花斑(地衣斑),饱含紫油,经久不干,肉腻滑如玉,故称“清化玉桂”,为桂类最上品;其加工方法多将平板状之皮,二边拗拢名为“企边”,横撑竹片如梯子状,两头用刀刮去外皮,露出桂心1cm左右,全体长30~45cm,宽4~7cm,每条重100~200g。

企边桂:产越南中圻、会安,多系家种,形式与清化桂相仿,质量稍逊;皮质厚体重,表面较平坦,皮孔圆而小,内面及断面色发乌,油足,香浓,分为1~4等。

桂楠:企边桂剔下的次桂;皮纹粗,多残破,油少,香味稍淡。

夹桂:体重皮厚,一般称“大板桂”。

以上均属平板类,统称为“玉桂”。

筒桂:统称为“安桂”;用桂皮卷成筒状,长30~40cm;用蔑扎成圆把,每把重4~4.5kg,以品质分“三品桂”(12支、16支、20支,各6把合装1箱)、“30支油桂”、“30支把桂”等。

北越近我国云南边境的孟山,有一种野生桂,皮分特厚,体轻松,质亦很好。

一般栽植15年后,其树干已高6~10m,时可砍剥。

中药学_肉桂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肉桂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肉桂
用法用量: 1~4.5g。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肉桂
贮存: 置阴凉干燥处,密闭。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肉桂
相关疾病症状:
胞衣不下、奔豚、补五劳七伤、不孕、补 中、补中益气、产后瘀滞腹痛、出汗、堕 胎、耳鸣、风痹、腹痛泄泻、浮肿、宫冷 不孕、寒热、寒疝、寒湿痹痛、喉痹、霍 乱、霍乱转筋、活血通经、经闭、咳逆、 利关节、暖腰膝、破血、气喘、散寒止痛、 杀三虫、肾虚腰痛、痛经、通九窍、通血 脉、头晕、头晕耳鸣、吐泻、
中药材:肉桂药用价值详解>>>
谢谢!
肉桂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肉桂>>>
名称:肉桂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肉桂
引自:《中国药典》。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肉桂
药材基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肉桂
性状鉴别:
本品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宽或 直径3~10cm,厚0.2~0.8cm。外表面灰棕 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 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 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 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 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 层间有1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肉桂
性状鉴别: 条黄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肉桂
炮制: 除去杂质及粗皮。用时捣碎。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肉桂
:肉桂
归经: 归肾、脾、心、肝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肉桂
功能主治:
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 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 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 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

中药肉桂性味归经及配伍药对

中药肉桂性味归经及配伍药对

中药肉桂性味归经及配伍药对肉桂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

相关名官桂:菌桂、筒桂、桂尔通、桂通、桂儿通、条桂。

企边桂:清化桂。

板桂:桂楠。

其它称呼:桂、玉桂、肉桂、薄桂、安桂、牡桂、广肉桂、紫油桂、桂心、肉桂末、桂皮、油桂、牡桂、刁安、安边桂、大板桂、上油桂、蒙自桂、绿水桂、跤趾桂、黄瑶桂、丹阳木皮产地:主产于广西、广东等省区,云南、福建等省亦产。

多为栽培。

采收加工每年分两期采收,第一期于4~5月间,第二期于9~10月间,以第二期产量大,香气浓,质量佳。

采收时选取适龄肉桂树,按一定的长度、阔度剥下树皮,放于阴凉处,按各种规格修整,或置于木质的“桂夹”内压制成型,阴干或先放置阴凉处2~3天后,于弱光下晒干。

根据采收加工方法不同,有如下加工品:桂桶(官桂)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或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

企边桂为剥取10年生以上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质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

板桂剥取老板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质的桂夹内,晒成九成干,经纵横堆叠,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桂碎在桂皮加工过程中碎块。

性状鉴别本品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3~10cm,厚0.2~0,8cm。

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和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

气香浓烈,味甜、辣。

性味归经辛、甘,热。

归肾、脾、心、肝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甘而热,纯阳温散。

入肾经,善温补命门之火而益阳消阴、引火归原,为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要药。

入脾经,善温脾阳、散寒邪,为治阳虚中寒之佳品。

入心、肝经,善散血分阴寒而温经通脉,为治寒凝血淤所常用。

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桂
药材名称:
肉桂
拼音名称:
ROUGUI
别名:
牡桂、大桂、筒桂、辣桂、玉桂、菌桂、薄桂、桂。

科属: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枝皮。

产地:
分布在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区。

性味:
[性味、归经]辛、甘,热。

归脾、肾、心、肝经。

功效: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中成药:
共有521种中成药使用肉桂:复方二氧化钛乳膏复方二甲双胍格列吡嗪胶囊复方二氧化钛软膏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注射用奥扎格雷钠庆余辟瘟丹壮骨追风酒壮骨药酒等。

应用:
1、用于肾阳衰弱的阳痿宫冷,虚喘心悸等。

本品甘热助阳补火,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

常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
精遗尿等,多与附子、熟地、山萸肉等同用,如肾气丸、右归饮。

若治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的面赤、虚喘、汗出、心悸、失眠、脉微弱者,可用本品以引火
归源,常与山茱萸、五味子、人参、牡蛎等同用。

2、用于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等。

本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止痛。

治寒邪内侵或脾胃虚寒的脘腹冷痛,可单用研末,酒煎服,或与干姜、高良姜、
荜茇等同用。

治脾肾阳虚的腹痛呕吐、四肢厥冷、大便溏泄,常与附子、人参、干姜等同用,如桂附理中丸。

治寒疝腹痛,多与吴茱萸、小茴香等同用。

3、用于寒痹腰痛,胸痹,阴疽。

本品辛散温通,能通行气血经脉、散寒止痛。

治风寒湿痹,尤以治寒痹腰痛,本品颇为常用,多与独活、桑寄生、杜仲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

治胸阳不振,寒邪内侵的胸痹心痛,可与附子、干姜、川
椒等同用。

治阳虚寒凝之阴疽,亦取本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通脉,
可与鹿角胶、炮姜、麻黄等同用,如阳和汤。

4、用于闭经,痛经。

本品辛行温通力强,温经通脉功胜,故可用治冲任虚寒,寒凝血滞的闭经、痛经等证,可与当归、川芎、小茴香等同用,如少腹逐瘀汤。

此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在补气益血方中,适加肉桂,能鼓舞气血生长。

配伍效用:
1、肉桂配伍黄连:肉桂辛甘性热,入肾、脾、膀胱经,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功擅温补肾阳;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清热
燥湿、泻火解毒,长于清泻心火。

二者伍用,寒热兼施,共奏泻南补北、交通
心肾之功效,用于治疗心肾不交之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烦躁不安、遗精等症。

2、肉桂配伍黄芪、当归:肉桂温经通脉、散寒止痛;黄芪补气、托毒、生肌;当归补血、活血。

三者合用,有温补气血、托疮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寒邪凝滞之疮疡溃烂、日久不敛属阴证者。

3、肉桂配伍熟地:肉桂甘热,温阳通脉,培补下元之阳;熟地甘润,滋阴养血,培补下元之阴。

二者合用,有滋阴助阳、养血通脉,培补下元阴阳之功效,用于治疗下元虚损、肾气虚衰而引起之小便不利、四肢发冷、腰膝酸软、男子
阳痿、遗精,女子宫寒不孕。

用法用量:
煎服,2~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未冲服,每次1~2G。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忌服,孕妇慎服。

肉桂畏赤石脂。

采收加工:
多于秋分后剥取栽培5~6年的树皮和枝皮,晒1~2天,卷成圆筒状,阴干,称“油桂筒”(广条桂);剥取10余年生的树皮,将两端削成斜面,夹在木制的凹
凸板中晒干,称“企边桂”;将老树干离地30CM处,作环状剥皮,放木夹内晒
至九成干,取出,纵横堆叠,加压,约一个月干燥,称“板桂”;桂皮加工过程中余下的边条,削去外部栓皮,称“桂心”;块片称“桂碎”。

本品不宜曝晒,以免影响品质。

炮制工艺:
除去杂质,刮去粗皮,捣成小碎块。

储存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密闭。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挥发油1%~2%,称桂皮油或肉桂油。

油中主要成分为桂
皮醛,并含少量乙酸桂皮酯、乙酸苯丙酯。

此外尚含黏液质、鞣质及微量生物素,亦含多种二萜类成分。

2、药理作用:肉桂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冠脉及脑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等作用。

在体外,其甲醇提取物及桂皮醛有抗血小板凝集、抗凝
血酶作用;桂皮油、桂皮醛、肉桂酸钠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惊厥等作用;桂皮油能促进肠运动,使消化道分泌增加、增强消化机能,排出消化道积气,
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并可引起子宫充血;肉桂水提取物、醚提取物对动物实
验性胃溃疡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肉桂酸具有使人肺腺癌细胞逆转的作用。

肇庆
产肉桂降糖作用明显。

桂皮油对革兰阴性菌及阳性菌有抑制作用。

桂皮的乙醚、醇及水浸剂对多种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毒副作用:桂皮醛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静脉注射为132MG/KG,腹腔注射
为610MG/KG,口服为2225MG/KG。

桂皮油6~18G对狗可致死,解剖可见到
胃肠道黏膜发生炎症与腐蚀。

小量桂皮醛能引起小鼠运动抑制,眼睑下垂;大
量则可引起强烈痉挛,运动失调,耳血管扩张,呼吸促迫,翻正反射消失,死亡。

外观表现镇静,但对声音及触觉刺激反应仍敏感。

临床应用本品用量不宜过大。

曾有1例成人因顿服大量(一两二钱)肉桂粉
末发生毒性反应的报告,表现为头晕眼花、目胀、咳嗽、口渴、尿少、溺时尿
道中有灼热感等。

推测其毒性反应与肉桂中所含桂皮油有关。

临床应用:
1、治疗支气管哮喘:肉桂粉1G,加入无水酒精10ML,静置10小时后取上清液0.15~0.3ML,加2%普鲁卡因至2ML,混匀,注入两侧肺俞穴,每穴
1ML。

治疗21例,19例控制发作,1例症状减轻,1例无效〔《福建中医药》1959;(1):16〕
2、治疗冻疮:Ⅰ号山桂膏(山莨菪碱400MG,肉桂3G,樟脑2G,研极细粉,加凡士林9G,调匀备用。

)和Ⅱ号山桂膏(Ⅰ号山桂膏100G,土霉素25万单位(研粉),调匀备用,)外用,治疗1804人,随访812人,全部治愈〔《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1):49〕
3、治疗狭窄性腱鞘炎:肉桂、公丁香各等份,研细末,鲜生姜洗净切成薄片,中间用针刺6~7个小孔备用。

先在患部痛点上撒药粉少许,然后放上姜片。

用艾柱在姜片上点燃灸之。

治疗25例,痊愈23例,好转2例。

〔《南京中医学
院学报》1988;(4):45〕
4、治疗腰腿痛:肉桂粉5G,1次服用,每日2次,3周为1疗程。

治疗肾
阳虚型腰痛102例(风湿性脊椎炎35例,类风湿性脊椎炎5例,腰肌劳损55例,原因不明者7例),治愈47例,显效39例,有效14例,无效2例。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2):115〕
5、治疗小儿泄泻:丁香5~10G,肉桂4~6G,木香5~10G,研细末置纱
布袋内,用绷带缚小儿脐上1夜,一般1~3次即可见效。

治疗66例,痊愈56例,显效6例,好转4例。

〔《中医杂志》1985;26(6):75〕
6、治疗小儿流涎:肉桂10G(2次量)研成细末,醋调至糊饼状,每晚临睡前将药均匀摊于两块纱布上,分别贴敷于两侧涌泉穴,胶布固定,次日晨取下。

治疗脾阳虚型小儿流涎6例,用药3~5次全部治愈。

〔《中医杂志》1983;(8):78〕
茶疗食谱:
1、桂浆粥
[材料]肉桂5克,车前草30克,梗米30克,红糖适量。

[做法]先煎肉桂、车前草,去渣取汁,后入梗米煮粥,熟后,调入红糖,空腹食用。

[功效]温阳利水
[用途]用于阳虚水泛证。

[来源]《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
2、肉桂茶
[材料]肉桂2G、花茶3G。

[做法]用15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效]补元阳,暖脾胃,除冷积,通血脉;镇静,降压,杀菌。

[用途]肢冷、神衰、腹冷泄泻;经闭;阴疽流注;慢支炎;腰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3、肉桂黄连茶
[材料]肉桂3G、黄连1G、花茶3G。

[做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效]温脾,清胃。

[用途]寒热互结下痢赤白、腹痛不可食。

[来源]来源于《普济方》。

4、肉桂杜仲茶
[材料]肉桂3G、杜仲2G、花茶3G。

[做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温肝肾,祛寒止痛。

[用途]真寒腰痛、阴囊缩、身战栗。

[来源]来源于《会约医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