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驱动系统

合集下载

简述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组成

简述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组成

简述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组成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是指由电动机、电池组、电控系统和传动装置等组成的系统,用于提供动力和驱动纯电动汽车行驶。

1. 电动机电动机是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前进。

电动汽车常用的电动机有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两种。

直流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转速范围广、起动扭矩大等特点,而交流电动机则具有效率高、控制方便等优势。

2. 电池组电池组是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存储装置,负责储存电能以供电动机使用。

电池组的类型多样,常见的有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重量轻、寿命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纯电动汽车。

3. 电控系统电控系统是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控制中枢,负责对电动机和电池组进行控制和调节。

电控系统包括电控器、传感器、控制算法等组成。

电控系统可以根据车辆的需求,控制电动机的转速、扭矩和能量输出等参数,以实现车辆的动力和能耗控制。

4. 传动装置传动装置是将电动机的动力传输到车轮上的装置。

传动装置通常由减速器和差速器组成。

减速器用于降低电动机的转速,并提供足够的扭矩输出;差速器则用于实现车轮的差速调节,使车辆在转弯时能够平稳行驶。

除了以上基本组成部件外,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还包括辅助设备,如充电设备、电池管理系统和辅助电器等。

充电设备用于将外部电源的交流电能转化为电池组所需的直流电能;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对电池组进行监控和管理,以确保电池组的安全和性能;辅助电器则提供车辆的辅助功能,如空调、音响等。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组成部件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实现车辆的动力输出和行驶控制。

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到车轮上,从而实现车辆的行驶。

电池组提供所需的电能,电控系统对电动机和电池组进行精确控制,以满足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需求。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得到了不断提升,使得纯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了可行的替代传统燃油车的选择。

工作原理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是指整个电动汽车中负责将电能转换为动力并驱动车辆前进的系统。

它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我们理解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包含电动机、电池组、控制器和辅助设备等组成部分。

首先,电池组是提供电动汽车所需电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常由多个电池单体组成,并通过电池管理系统进行监控和控制。

这些电池单体通常是锂离子电池或镍氢电池,其化学反应将储存的电能以直流形式释放出来。

其次,控制器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大脑,它负责监测和管理电池组以及控制电动机的工作状态。

控制器接收来自车辆的控制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能输出给电动机。

同时,控制器还负责监测电动机的工作状态,例如转速、温度等,并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调节和控制,以确保电动机的安全运行。

接下来是电动机,它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关键组件之一。

电动机负责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并通过驱动车轮将车辆推动前进。

根据电动机的类型不同,可以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

直流电动机通常由电刷和电枢、永磁体以及电枢绕组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根据洛伦兹力发生力矩从而带动转子转动;而在交流电动机中,电流通过其绕组形成旋转磁场,进而推动转子转动。

最后是辅助设备,它包括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和其他驱动系统的辅助组件。

制动系统用于控制车辆的制动,通常包括了刹车盘、刹车片等部件;转向系统则用于控制车辆的转向,通过输入转向信号来控制前轮转向角度;其他驱动系统的辅助组件包括冷却系统、动力分配系统等。

综上所述,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电池组提供电能,控制器负责管理和调节电能的输出,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车辆前进。

辅助设备则用于增强驱动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与传统内燃机驱动系统相比,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无尾气排放,对环境友好,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

其次,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噪音低,行驶更加静音,为城市交通提供了更好的居民生活环境。

电动汽车电驱系统分类、技术趋势和主流电驱系统介绍

电动汽车电驱系统分类、技术趋势和主流电驱系统介绍

电动汽车电驱系统分类、技术趋势和主流电驱系统介绍
1综述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心脏,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来驱动车辆的部件。

它的任务是在驾驶人的控制下,高效率地将动力电池的能量转化为车轮的动能,或者将车轮上的动能反馈到动力电池中。

电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在电机转子和定子间的气隙形成。

2纯电动汽车电动机驱动系统分类
单电动机:有差速减速器,无离合器和传动装置,需要低速大转矩且速度变化区域大的电动机,电动机与逆变器的容量大。

双电动机:前后驱动和双轮毂电动机两类,双轮毂电动机及逆变器制造成本高。

四轮毂电动机:结构更紧凑,效率最高。

3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需满足的性能
汽车运行功能、舒适性、适应环境、一次充电的续驶里程、耐温、耐潮湿、噪音低、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等。

(1)低速大转矩特性及较宽范围内的恒功率特性
(2)在整个运行范围内的高效率、低损耗
(3)体积小,重量轻
(4)可靠性好、耐温和耐潮性能强,能够在较恶劣的环境下长期工作。

(5)价格低
(6)高电压(尽量高电压,减小电机尺寸和线束尺寸,降低逆变器成本)
(7)电气系统安全性高(符合相关车辆电气控制安全性能的标准和规定。


(8)高转速(体积小,重量轻)
(9)在车辆减速时实现制动能量回收并反馈蓄电池。

4电驱动系统的结构形式。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组成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组成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组成
一、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基本组成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由电源模块、发动机模块、转向模块、制动模块和车轮模块等组成。

1、电源模块
电源模块包括电池箱和变流器,主要功能是将电池中的高压直流电转换成低压交流电,供发动机模块供电。

2、发动机模块
发动机模块主要包括电机和电机控制器,用于实现电动汽车的驱动功能。

3、转向模块
转向模块包括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自动差速器,主要功能是使车辆能够按照驾驶人操作的方向转向,以及根据行驶状况调节前后轮的转速,从而提高行驶的安全性能。

4、制动模块
制动模块主要由电动制动系统和液压制动系统组成,主要功能是控制车轮的制动,使车辆能够正常制动停车。

5、车轮模块
车轮模块包括前轮和后轮,由轮胎和轮毂组成,主要用于给电动汽车提供支撑和支撑力,从而使车辆能够顺利行驶。

- 1 -。

电动汽车驱动原理解读

电动汽车驱动原理解读

电动汽车驱动原理解读电动汽车驱动原理是指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所采用的驱动方式和动力传输方式。

与传统的燃油汽车采用内燃机驱动不同,电动汽车主要依靠电能来产生动力,并通过电动机来驱动车辆。

本文将深入解读电动汽车的驱动原理,并探讨其核心要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由多个关键组成部分构成,主要包括电池组、电动机、控制器和传动系统等。

其中,电池组作为电动汽车的能量存储装置,将电能储存起来;电动机则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核心元件;控制器则负责控制电动汽车的各个系统协同工作;传动系统则将电动机产生的动力传输到车轮上。

二、电池组:能量的储存与释放电动汽车的电池组是其能量储存的关键,通常采用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等。

这些电池能够将电能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驱动电动机运转。

电池组的性能直接影响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动力输出水平,因此针对电池性能的提升与优化一直是电动汽车行业的研发重点。

三、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动力电动汽车采用的电动机通常是交流异步电动机或永磁同步电动机。

电动机的主要功能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车辆行驶。

电动机有多种类型,并且可以调节输出功率以满足不同驾驶条件下的需求。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电动机的功率密度和效率也在逐步提高,为电动汽车的性能提升奠定了基础。

四、控制器:系统的协同运作控制器是电动汽车的大脑,负责协调电池组、电动机以及其他系统的工作。

通过电子控制模块,控制器能够监测并控制电池组的电量输出,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扭矩输出,从而实现对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精确控制。

以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的驾驶性能和能效。

五、传动系统:传输动力的重要环节传动系统承担着将电动机产生的动力传输到车轮上的重要任务。

电动汽车的传动系统通常采用单速或多速变速器。

其将电动机的转动输出通过齿轮传动等方式进行传输,并根据行驶需求进行换挡调节。

传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对电动汽车的动力输出和能效都有着重要影响。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组成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组成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组成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它由多个组成部分组合而成,共同实现电动汽车的动力输出和驱动功能。

本文将从电机、电控系统和电池系统三个方面介绍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组成。

1. 电机电动汽车的电机是实现动力输出的关键组件。

电动汽车电机通常采用交流异步电机或永磁同步电机。

交流异步电机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效率相对较低;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良好的动力性能,但成本较高。

电机通过电流控制器控制电流大小和方向,实现电机转速和扭矩的调节,从而满足车辆不同驾驶工况下的需求。

2. 电控系统电动汽车的电控系统是控制电机工作状态和调节电机性能的关键。

电控系统由电流控制器、逆变器和电控单元等组成。

电流控制器根据驾驶员的需求和车辆状态,通过调节电机的电流大小和方向,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扭矩。

逆变器则将电池系统提供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供给电机。

电控单元负责监测和控制电池系统、电机系统和车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确保各个系统的协调运行。

3. 电池系统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是提供电能的关键组成部分。

电池系统通常采用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或铅酸电池等。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低自放电率等优点,成为目前电动汽车最常用的电池类型。

电池系统通过电池管理系统监测和管理电池的状态,包括电池的电量、温度、电压和健康状况等。

电池管理系统可以优化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系统由电机、电控系统和电池系统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电机作为动力输出的关键,通过电流控制器调节电流大小和方向,实现转速和扭矩的控制。

电控系统负责控制电机的工作状态和性能,确保电机的稳定运行。

电池系统提供电能,并通过电池管理系统监测和管理电池状态,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这三个部分相互协作,共同实现电动汽车的驱动功能。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发展,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系统将进一步提升性能,满足人们对环保、高效、安全的出行需求。

【新能源汽车技术】第五章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

【新能源汽车技术】第五章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

4. 不同类型的电机
2.交流三相感应电动机
U1 V2
W2
W1
V1
U2
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3.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是一种高性能的电动机。具有直流电动机特性的
无刷直流电动机,反电动势波形和供电电流波形都是矩形波,所以又 称为矩形波同步电动机。 它采用永磁体转子,没有励磁损耗:发热的电枢绕组又装在外面的定 子上,散热容易,因此,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没有换向火花,没有无 线电干扰,寿命长,运行可靠,维修简便。 它的转速不受机械换向的限制,如果采用空气轴承或磁悬浮轴承,可 以在每分钟高达几十万转运行。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机系统相比具有 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高的效率,在电动汽车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比拟的优良控制特性。
由于存在电刷和机械换向器,不但限制了电机过载能力与速度的进一步 提高,而且如果长时间运行,势必要经常维护和更换电刷和换向器。
由于损耗存在于转子上,使得散热困难, 限制了电机转矩质量比的进一步提高。 鉴于直流电动机存在以上缺陷, 在新研制的电动汽车上已基本不采用 直流电动机。
4. 不同类型的电机
的结构比其它任何一种电动机都要简单,在电动机的转子上没有滑环 、绕组和永磁体等,只是在定子上有简单的集中绕组,绕组的端部较 短,没有相间跨接线,维护修理容易。 开关磁阻电动机具有高度的非线性特性,因此,它的驱动系统较为复 杂。它的控制系统包括功率变换器。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采用合理 的设计、制造和控制技术,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噪声完全可以得到良好 的抑制。
8.电气系统安全性和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应达到有关的标准和规定。
9.电机能够在恶劣条件下可靠工作。电动机应具有高的可靠性、耐温 和耐潮性,并在运行时噪声低,能够在较恶劣的环境下长期工作。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研发方案(一)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研发方案(一)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研发方案1. 实施背景随着全球对环保和能源转型的重视,电动汽车市场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对电动汽车的推广尤其积极。

然而,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作为其核心部件,直接决定了车辆的性能和效率。

当前,我国在驱动电机系统的研发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的研发方案。

2. 工作原理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主要包括电机、逆变器和控制器三部分。

电机作为驱动系统的核心,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推动车辆前行。

逆变器则负责将直流电源转化为交流电源,为电机提供动力。

控制器则是整个系统的中枢,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和驾驶员的指令,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向。

3. 实施计划步骤(1)技术研究:对现有驱动电机系统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技术瓶颈和问题所在;(2)团队建设:建立跨学科研发团队,包括电机工程师、电子工程师和系统工程师等;(3)合作与资源整合:与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享资源,实现技术转移;(4)产品开发:根据技术研究的结果,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驱动电机系统;(5)试验与验证:对开发的驱动电机系统进行严格的试验和验证,确保其性能和质量;(6)推广与应用:将研发的产品推广至汽车制造企业和终端消费者,实现商业化应用。

4. 适用范围本研发方案适用于汽车制造企业、电动汽车制造商以及相关的零部件供应商。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可以提高我国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技术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

5. 创新要点(1)材料创新:采用新型材料制作电机,提高电机的效率和寿命;(2)设计创新:优化电机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电机的性能;(3)控制策略创新:通过先进的控制算法和策略,提高电机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4)系统集成创新:将电机、逆变器和控制器进行一体化设计,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6. 预期效果预计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可以降低电动汽车的能耗、提高车辆的行驶效率,同时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振动造成绕组线圈损坏
(b) 转子断条
电机故障模式和故障机理

轴故障模式及机理
故障模式 故障机理 电磁力波频率与电动机的固有频率一致的时候,电动机会发生共 振;轴承中有粗糙研磨物,研磨造成振动;有惯性力作用于保持 架上,润滑不良;因过载、内圈膨胀或外圈收缩而使间隙不当, 轴承不圆使内外圈变形,有压痕,装配偏心或加载偏心,内外圈 与轴肩、轴承孔的配合松动造成旋转爬行,转速过高 轴承静止时振动,磨粒的存在 电流连续或间断通过轴承 配合太紧,装配面不匀称,轴承座变形,旋转爬行,过载,运行期 间与轴承座、轴肩碰撞或摩擦,装配过程锤击,润滑不充分,转速 过高或惯性过大静载过大,装配程序不当,锤击组装 轴承内有湿气,水分和配液
电机
轴承
分析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故障模式及其故障机 理,建立驱动系统故障树
分析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薄弱环节的可靠性影响因素, 对可靠性几种建模方式进行了介绍,分析了驱动系统 的可靠性模型,采用冗余设计来进行了可靠性设计
分析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单应力加速模型,建立 多应力加速模型,利用二元一次插值法来估算 多应力加速模型参数 对电动汽车回馈制动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进 行了介绍,并对回馈制动对整个驱动系统可靠 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平均寿命: MTTF R(t )dt
0

失效率: (t )
r [ N r (t )]t
产品浴盆曲线
λ(t) 失 效 率 早期失效期 偶然失效期 耗损失效期 因为修而下 降的失效率
规定 的失 效率 使用寿命 t0 t1
工作时间t
背景和意义
驱动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
电容
功率器件
而由于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电动汽 车即将成为新的一代科技明星。
背景和意义


电动汽车清洁无污染、能量效率高、低噪声的优 点,使得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势不可挡。在电动汽 车的产业化过程中,企业和客户都非常关注电动 汽车的可靠性。 驱动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可靠性 研究不但能够获得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可靠 性指标,为行业提供经济适用的可靠性考核方法 和可靠性考核标准,能够大力促进我国电动汽车 的产业化,加快我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
定子 永磁同步电机 定子绕组 定子铁芯 转子 转子绕组 转子磁钢 转子转轴 电机驱动系统 轴承 主电路 功率器件 散热器 母线电容 驱动器 控制器 控制电路 驱动,保护电路 集成电路
驱动系统的组成
定子故障模式和故障机理

定子绝缘故障: 主要是电压过高,绝缘局部击穿。 定子铁芯故障: 主要是由于铁芯松动 定子绕组故障:
故障模式
绝缘电阻下降 绝缘老化 绝缘击穿 变质腐蚀 断线
故障机理
受潮,积灰,绝缘材料有缺陷 连续高温,频繁启动,过载,冷热循环 材料缺陷,尖峰电压,线圈移动(由于电磁力、冲击、 振动)造成的绝缘损伤,积灰焊接点被助焊剂腐蚀 油,药污损,浸蚀,运行电压过高,冲击电压 冲击和振动,焊接点接触不良而过热,热胀冷缩
(a) 过负载下定子损伤
(b) 机械疲劳造成定子开裂
转子故障模式和故障机理

转子绕组:和定子绕组相同 转子磁钢:主要包括磁钢脱落和退磁两个方面。其中:磁 钢脱落的主要故障机理是粘接工艺欠佳,粘接剂选择不当, 结构不合理。退磁的主要故障机理是高温,振动,电枢反 应,选用磁钢不当等 转子本身故障:一方面,转子中的高频电流引起集肤效应 使转子电阻上升,使转子铜耗增大,造成磨损严重;另一 方面,如果有缺陷,变形,外力冲击,设计和工艺不合理, 会使转子发生断条。
防爆阀打开
容量下降
损耗上升 短路
过电压,过电流,电压反向,频繁充放 电,施加交流电,使用温度过高,长时 间使用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结构
+ 逆变器 (IGBT) 驱动信号 母线电压 采样 保护信号 两相电流 采样 电机 电动汽车
光电耦合
稳压电源
DSP控制 电路
PC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结构图
驱动系统故障模式及故障机理分析
T1
T3
T5
Udc
C
T6 T4 T2
M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主电路拓扑图
驱动系统故障模式及故障机理分析
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年代是可靠性工程全面发展的阶段,也是美国武器系
பைடு நூலகம்
统研制全面贯彻可靠性大纲的年代。
全面发 展阶段
70年代以后。1977年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IEC)设立 了可靠性与可维修性技术委员会
国际化 发展阶段
可靠性研究 发展四阶段
可靠性指标

可靠度:
R(t ) P(T t )
背景和意义
萌芽 阶段
20世纪40年代。1943年电子管研究委员会成立,专门研究电子管的可 靠性问题
兴起和 发展时期
20世纪50年代 。1952年美国国防部成立了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AGREE)。于1957 年发表了《军用电子设备可靠性》的研究报告,标志着可靠性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是可靠性工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 可靠性研究
研 究 生:景诗毅
背景和意义
在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人类科 技迄今共经历了4次科技热潮:


1835-1836年的运河投资热 1922-1929年的铁路 1985-2000年的计算机网络热 2004-2008年的太阳能
通用汽车百年庆典,雪佛兰VOLT 电动车量产版全球首发
主要研究内容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分类
新一代牵引 电机系统
直流电动 驱动系统
永磁无刷 电机系统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 高密度、高效率 低成本、宽调速
结构简单 优良的电磁转矩控制特性 城市无轨电车上广泛应用 重量和体积也较大
感应电机 驱动系统
功率密度较高 电机尺寸小、体积小 转子结构简单,稳定性好
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成本低廉、运行可靠 低转矩脉动、低噪声、不需要位置传感器、转速极限高 矢量控制调速技术比较成熟 驱动电路复杂,成本高
磨损
压痕 电蚀
开裂与断裂
腐蚀
IGBT故障模式和故障机理

静电放电及相关原因引起的失效占很大的比例
其他主要故障有短路,击穿和烧坏 故障机理主要是过热,过压,过流(长时间过 流运行,短路超时,过高的di/dt)。


母线支撑电容故障模式及机理
故障模式 故障机理 过电压,过电流,施加交流电,频繁充 放电,电压反向 过电压,过电流,频繁充放电,施加交 流电,电压反向,使用温度过高,长时 间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