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之明晰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的联系

合集下载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对于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

下面就来对逻辑推理的常见知识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

一、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表达对事物直接判断的命题。

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有的花不是白色的”等。

1、直言命题的种类分为全称肯定命题(所有 S 都是 P)、全称否定命题(所有 S 都不是 P)、特称肯定命题(有的 S 是 P)、特称否定命题(有的 S 不是P)、单称肯定命题(某个 S 是 P)、单称否定命题(某个 S 不是 P)。

2、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1)矛盾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有的 S 不是P”;“所有 S 都不是P”与“有的 S 是P”。

这两对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2)反对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所有 S 都不是P”。

两个“所有”至少一假。

(3)下反对关系:“有的 S 是P”与“有的 S 不是P”。

两个“有的”至少一真。

(4)从属关系: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

二、联言命题联言命题是指多个命题同时成立的情况。

比如“小明既聪明又勤奋”。

1、逻辑形式:A 且 B2、真假判定:A、B 都为真时,“A 且B”为真;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假,“A 且B”就为假。

三、选言命题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1、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A 或 B。

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真,“A 或B”就为真;A、B 都为假时,“A 或B”为假。

2、不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要么 A,要么 B。

A、B 中只有一个为真时,“要么 A,要么B”为真;A、B 都为真或都为假时,“要么 A,要么B”为假。

四、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反映条件关系的命题。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如果 A,那么 B(A→B)。

A 为真且 B 为假时,“A→B”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只有 A,才 B(B→A)。

A 为假且 B 为真时,“B→A”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命题间的“对当关系”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命题间的“对当关系”

⾏测判断推理技巧:命题间的“对当关系” ⽔滴⽯穿、汇流城河,任何的事情都是⾮⼀⽇便成功的,是需要⻓时间的积累,下⾯由店铺⼩编为你精⼼准备了“⾏测判断推理技巧:命题间的“对当关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测判断推理技巧:命题间的“对当关系” 必然性推理主要研究的对象就是集合和命题,集合是指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元素聚合在⼀起,它的对当关系包括:全同、全异、交叉、从属,主要讲的就是集合和集合之间的关系;但是命题是指含有判断的句⼦,是针对集合之间关系的真假来进⾏判断,命题的对当关系包括:等价、⽭盾、反对、推出。

下⾯就为⼤家介绍⼀下相关内容。

★命题对当关系是什么 命题分为直⾔命题和复⾔命题 直⾔命题⾥⾯涉及⽭盾和推出两⼤对当关系且较为简单 复⾔命题主要涉及的对当关系如下 ①等价(同真同假)、⽭盾(⼀真⼀假) 命题之间的等价关系、⽭盾关系主要出现在不相容性选⾔命题的推理规则当中 当不相容选⾔命题为假时,两个⽀命题之间呈等价关系,同真同假 当不相容选⾔命题为真时,两个⽀命题之间呈⽭盾关系,⼀真⼀假 ②反对关系(上反对、下反对) 上反对关系:两个命题a、b,必有⼀假,可同假不可同真 下反对关系:两个命题a、b,必有⼀真,可同真不可同假 命题之间的上下反对关系主要出现在相容选⾔命题和联⾔命题的推理规则当中 当联⾔命题为假时,若其中⼀个⽀命题为真,则另外⼀个⽀命题确定为假;若其中⼀个⽀命题为假,则另外⼀个⽀命题真假不确定,可真可假,但是在整个联⾔命题为假时,其中⼀定有⼀个⽀命题是假的,也可同时为假,则三种情况构成上反对关系 当相容选⾔命题为真时,若其中⼀个⽀命题为假,则另外⼀个⽀命题确定为真,若⼀个⽀命题为真,则另外⼀个⽀命题真假不确定,可真可假,但是在整个相容选⾔命题为真时,其中⼀定有⼀个⽀命题为真,也可同时为真,则三种情况构成下反对关系 ③推出关系(真能推出真,假能反推假) 命题之间的推出关系主要出现在假⾔命题的推理规则当中 推出关系的含义:对于两个命题a、b,当a为真时,能确定b也为真,当b为真时,a不确定,当b为假时,a为假,则a和b 之间⼜推出关系。

北京三支一扶考试:行测备考之选言命题的真假关系

北京三支一扶考试:行测备考之选言命题的真假关系

北京三支一扶考试:行测备考之选言命题的真假关系北京三支一扶:选言命题的真假关系(一)相容选言命题真假关系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怎么来判断一个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假。

还是要从定义入手,相容选言命题要求至少有一个肢命题为真,因此:如果选言肢有一个为真,则相容选言命题就为真;只有当选言肢都为假,相容选言命题才为假。

简言之即“一真即真,全假才假”。

那么,“她或者考国家公务员,或者考地方公务员”这个相容选言命题,只要她参加了一场公务员考试那么就是真的;只有她既没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也没参加地方公务员考试的时候才为假。

例题1:某单位要从100名报名者中挑选出20名献血者进行体检。

最不可能被挑选上的是1993年以来已经献过血,或是1995年以来在献血体检中不合格的人。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所言及的报名者最有可能被选上?A.小张1995年献过血,他的血型是O型,医用价值最高B.小王是区献血标兵,近年来每年献血,这次他坚决要求献血C.小刘1996年报名献血,因“澳抗”阳性体检不合格,这次出具“澳抗”转阴的证明,并坚决要求献血D.大陈最近一次献血时间是在1992年,他因工伤截肢,血管中流动着义务献血者的血。

他说:“我比任何人都有理由献血”【答案详解】题干中断定了一个相容选言命题,这个命题为真,则肢命题至少一个为真,即“1993年以来献过血的人”和“1995年以来在献血体检中不合格的人”,只要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就属于最不可能被挑选上的人。

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大陈两个条件都不能满足,不属于最不可能被挑选上的人,所以最有可能被挑选上。

所以,正确答案是D。

例题2:三分之二的陪审员认为证人在被告作案时间、作案地点或作案动机上提供伪证。

以下哪项能作为结论从上述断定中推出?A.三分之二的陪审员认为证人在被告作案时间上提供伪证B.三分之二的陪审员认为证人在被告作案地点上提供伪证C.在被告作案时间、作案地点或作案动机这三个问题中,至少有一个问题,三分之二的陪审员认为证人在这个问题上提供伪证D.以上各项均不能从题干的断定推出【答案详解】由题干中的逻辑联结词“或”,可以知道题干是一句相容的选言命题。

公考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整理

公考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整理

公考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整理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公考行测里的逻辑推理这个重要板块。

逻辑推理啊,就像是一个神秘的谜题世界,等着咱们去探索和破解。

这里面的知识点,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又充满挑战!先来说说直言命题。

这就好比是直接了当的表达,简单明了。

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甜的”“有的学生是勤奋的”,这种表述是不是一下子就能让你心里有个大概的判断?可别小看这直言命题,里面的门道多着呢。

它的真假关系,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是非大战”,一不小心就容易判断错误。

再讲讲联言命题和选言命题。

联言命题就好像是几个好朋友手拉手,要一起出现才行。

比如说“小王既聪明又勤奋”,只有聪明和勤奋都具备,这个命题才是真的。

而选言命题呢,则像是给你几个选择,要么这个,要么那个,或者都可以。

“今天要么下雨,要么晴天”,是不是很形象?三段论也是个有趣的家伙。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就像搭积木一样,一步一步搭建出推理的大厦。

“凡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是不是有点像在玩推理的游戏?还有假言命题,这可是个厉害的角色。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就像是一对双胞胎,长得有点像,可性格大不同。

充分条件是“有它就行”,必要条件是“没它不行”,是不是得好好琢磨琢磨才能分得清?逻辑推理中的矛盾关系更是让人又爱又恨。

就像你找东西,明明就在眼前,可就是看不见。

掌握了矛盾关系,很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啦。

推理规则就像是游戏的规则,只有遵守了,才能玩得转。

什么肯前肯后、否后否前,听着有点绕,可多练几遍,你就会发现其中的妙处。

类比推理也是不能忽视的一部分。

就像找相似的朋友,从形状、功能、属性等方面去比较,看谁和谁更亲近。

这么多的知识点,是不是感觉有点头大?别担心,只要多练习,多思考,就像打怪升级一样,一个一个攻克它们。

朋友们,公考行测的逻辑推理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得下功夫,用心去琢磨。

你想想,要是能把这些知识点都掌握了,在考场上那得多威风啊!难道你不想成为那个在逻辑推理中轻松应对、游刃有余的高手吗?加油吧,相信自己一定行!。

2018国考行测重要技能:搞清假言命题、条件关系、推出关系之间的关系

2018国考行测重要技能:搞清假言命题、条件关系、推出关系之间的关系

2018国考行测重要技能:搞清假言命题、条件关系、推出关系之间的关系在行测逻辑题目中,经常出现假言命题、条件关系、推出关系,这三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有相同,也有异同,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分析讲解。

假言命题的含义是判断事物间的条件关系。

条件关系分为三种:(1)充分条件:有它就够了,没它不知道。

(2)必要条件:没它不行,有它不知道。

(3)充要条件:有它足够,没它不行。

例:如果一个人具有选举权,那么他一定满足18周岁。

具有选举权满足十八周岁当我们知道一个人具有选举权的时候,一定知道这个人年龄是满足18周岁的,但是一个人不具有选举权,能不能知道他满不满足18周岁呢,不能,因为有可能他满足了18周岁但是被剥夺了政治权利才不具备选举权的,所以知道一个人不具有选举权并不知道他和18周岁的关系。

也就是说知道了具有选举权一定知道满足18周岁,不具有选举权不知道和18周岁的关系。

也就是说有具有选举权就够了,说明具有选举权是满足18周岁的充分条件。

一个人不满足18周岁一定不具有选举权,但是满足了18周岁却不能知道具不具备选举权(万一被剥夺了政治权利呢),也就是说没有满足18周岁一定不具有选取权,没它不行,有了满足18 周岁也不知道具不具有选举权(有它不知道)。

所以满足18周岁是具有选举权的必要条件。

也由此可见,充分关系和必要关系是成对出现的。

在行测中,常见的就是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考察。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当知道具有选举权的时候就知道一定满足18周岁,也就是说具有选举权为真,满足18周岁就为真,再联想推出关系里面的A推出B,定义是A的存在必然导致B的存在,若A 真,则B真。

所以可以得知具有选举权可以推出满足18周岁。

又具有选举权为充分条件,满足18周岁为必要条件,所以推出关系为充分条件推出必要条件。

所以三者关系就是:假言命题判断条件关系,条件关系蕴含推出关系,所以假言命题可以描述为推出关系。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信息请访问。

行测判断推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技巧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的判断推理部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是两个重要的题型。

掌握有效的技巧对于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至关重要。

演绎推理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其结论具有必然性。

常见的演绎推理形式包括直言命题、假言命题、选言命题等。

对于直言命题,要清晰地理解“所有”“有的”等关键词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比如,“所有的 A 都是B”和“有的 A 是B”之间的包含关系。

假言命题是演绎推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要牢记“如果……那么……”“只有……才……”等关联词所代表的逻辑关系。

以“如果 A 那么B”为例,其等价命题是“非 B 则非A”。

通过这种等价转换,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命题之间的逻辑。

选言命题中的“要么……要么……”和“或者……或者……”也有不同的逻辑特点。

“要么……要么……”表示两者只能选其一,而“或者……或者……”则存在多种可能的组合情况。

在解决演绎推理题目时,首先要对题干进行准确的翻译,将其转化为逻辑符号和表达式。

然后,根据推理规则进行推理和判断。

归纳推理则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其结论具有或然性。

在面对归纳推理题目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样本的代表性。

如果所举的例子不能代表整体的情况,那么得出的结论就可能不准确。

二是论据的充分性。

仅仅依靠有限的几个例子就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往往是不可靠的。

三是有无反例。

如果能够找到与结论相矛盾的例子,那么这个结论就值得怀疑。

四是要注意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强加因果等常见的错误类型。

比如,将两个看似相似但实际上不同的概念混淆,或者仅仅根据部分情况就得出关于整体的结论,又或者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情误认为有因果关系。

为了更好地应对行测中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题目,平时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熟悉各种题型和命题形式,提高对逻辑关系的敏感度和反应速度。

在练习时,要注重总结错题,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加以针对性的强化。

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的转换关系公式

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的转换关系公式

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的转换关系公式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是命题逻辑中的两种重要形式,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转换关系公式。

假言命题是由条件和结论组成的命题,通常以“如果...那么...”的形式表示。

选言命题由多个命题组成,其中至少有一个命题成立。

现在我们来探讨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之间的转换关系公式。

对于假言命题“如果 A,那么B”,我们可以将其转换成等价的选言命题形式:“非A 或B”。

这个转换关系公式意味着,要使假言命题成立,可以满足两种情况:当条件 A 不成立时,结论 B 必须成立;或者当条件 A 成立时,结论 B 必须成立。

反之,对于选言命题“非 A 或B”,我们可以转换成等价的假言命题形式:“如果 A 不成立,那么 B 成立”。

这个转换关系公式表明,要使选言命题成立,可以满足两种情况:当条件 A 不成立时,结论 B 成立;或者当结论 B 成立时,条件 A 不成立。

通过这种转换关系公式,我们可以在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之间进行转换,从而更好地理解命题逻辑中的推理和论证。

这种转换关系公式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帮助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更加准确和灵活。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转换关系公式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境和逻辑关系来确定合适的转换方式。

同时,我们还需要在分析命题时,确保我们的推理过程和结论的准确性,以避免逻辑错误和谬误的发生。

所以,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之间的转换关系公式为:假言命题“如果 A,那么B”可以转换成等价的选言命题形式:“非 A 或B”;而选言命题“非 A 或B”可以转换成等价的假言命题形式:“如果 A 不成立,那么 B 成立”。

这个转换关系公式帮助我们在命题逻辑中进行推理和论证,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行测推理判断知识点总结

行测推理判断知识点总结

行测推理判断知识点总结行测推理判断是各类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

本文将对行测推理判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题型。

一、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比较,从而推断出它们在某一方面的共同特征。

其常见知识点包括:1.语法关系:主谓、动宾、偏正、并列等关系。

2.语义关系:同义、反义、近义、远义等关系。

3.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等。

二、定义判断定义判断是根据给定的定义,判断某个事物是否符合该定义的要求。

其常见知识点包括:1.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定义中的关键词通常包括主体、客体、方式、结果等。

2.分析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定义所涵盖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定义所涵盖的事物的范围。

3.排除不符合定义的选项:通过分析选项,排除与定义不符的选项。

三、逻辑判断逻辑判断是根据给定的前提,运用逻辑推理规则,得出结论。

其常见知识点包括:1.直言命题:A、E、I、O四种命题及其推理规则。

2.复言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及其推理规则。

3.模态命题:必然命题、可能命题及其推理规则。

4.演绎推理: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

5.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等。

四、图形推理图形推理是通过观察图形的规律,推断出下一个图形。

其常见知识点包括:1.位置关系:图形的上下、左右、内外等位置关系。

2.形状关系:图形的对称、旋转、翻转等形状变化。

3.数量关系:图形的个数、面积、角度等数量变化。

4.轨迹关系:图形按照一定规律运动形成的轨迹。

五、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根据给定的信息,推断出未知的信息。

其常见知识点包括:1.事实判断:根据已知事实,判断未知事实。

2.价值判断:根据已知价值观,判断未知事物的价值。

3.方法判断:根据已知方法,判断未知问题应采用的方法。

总结:行测推理判断涉及多个知识点,需要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进行系统学习和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之明晰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的联系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高天
省考的号角即将吹响,面对行测,关于复言命题的综合推理题型是我们始终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而在刚刚过去的辽宁省考中,大家“深恶痛绝”的吃火锅的配菜题就是言命题的综合推理题型的典型代表。

那么此类题目究竟如何去解,要想做到对此类问题的游刃有余,那么我就需要从这类问题的根上入手,来看看命题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和大家来聊聊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之间的内在关系。

首先我们先从假言命题的矛盾关系说起,我们都知道假言命题A B的矛盾命题应该是A且非B;现在我们再向下推理,A且非B的矛盾是非A或B;随后我们继续来看下假言命题A B和选言命题非A或B之间的关系,我们用一个连续的式子表示如下:
A B A且非B 非A或B
我们都知道原命题的矛盾命题的矛盾命题和原命题等价;那也就是说A B和非A 或B之间是等价关系;而A B代表的是假言命题,非A或B代表的是选言命题,这就意味着选言命题和联言命题之间是等价关系;那换句话说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就可以把选言命题和选言命题之间适当的转化。

那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题目来体会下:
例题1:
有三个小伙伴去吃火锅,点餐的时候他们对服务员讲了如下的话:
甲:或者吃鸭血,或者不吃藕片
乙:只有不吃海带,才吃鸭血
丙:不吃豆腐泡,除非吃藕片
按照三位小伙伴的要求,服务员的下列哪种菜品组合一定不符合客人的要求。

A.有鸭血和豆腐泡
B.有海带,没有藕片
C.有豆腐泡,没有海带
D.有海带和豆腐泡
中公解析:该题目的问法是“服务员的下列哪种菜品组合一定不符合客人的要求”,则需要寻求一定为假的结论。

而题干中甲、乙、丙所说的话分别为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假言命题;而选项所给的分别是联言命题。

而我们想到了假言命题的矛盾是联言命题;而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等价。

那我们就可以尝试下把题干的条件进行转化。

“甲:或者吃鸭血,或者
不吃藕片”,如果把“不吃藕片”看作“吃藕片”的矛盾,那甲的话就可以变成“非吃藕片或吃鸭血”,而A B和非A或B为等价关系;所以甲的话可以转化成:吃藕片吃鸭血;结合另外两两句话,我们可以得到:吃豆泡吃藕片吃鸭血不吃海带;结合假言的矛盾关系,我们发现只有D选项满足假言矛盾的形式。

故本题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