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四季的管理方法

合集下载

蜜蜂养殖技术及基本知识

蜜蜂养殖技术及基本知识

蜜蜂养殖技术及基本知识蜜蜂是蜜蜂科数种资源昆虫的统称,因能采花酿蜜而被人们所熟知和利用,事实上早在数千年前人类就已开始所有蜜蜂,历史学家推断我国是从殷商时代开始养蜂的,下面一起来看一看蜜蜂养殖技术及基本知识吧!一、蜂种知识1、中蜂:中蜂全称中华蜜蜂,不但是我国独有的优良蜂种,同时也是我国养殖历史最悠久的蜂种,优点是对我国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缺点是产蜜性能不如意蜂且易自然分蜂和弃巢迁飞,比较适合在地形复杂且蜜源分散的山区养殖。

2、意蜂:意蜂全称意大利蜂,不但是蜜浆兼产型理想品种,同时也是生产花粉和蜂胶的理想蜂种,优点是群势强大且产蜜性能远远强于中蜂,缺点是对我国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远比不上中蜂,比较适合在地形简单且蜜源集中的平原养殖。

二、蜂群结构1、蜂王:蜂王是受精卵发育成的雌性蜜蜂,正常情况下一个蜂群中有且只有一只蜂王,主要作用是产卵来繁殖新蜂并通过分泌蜂王信息素来维持蜂群的秩序。

2、工蜂:工蜂是受精卵发育成的雌性蜜蜂,正常情况下一个蜂群中有数万只工蜂,主要作用是负责几乎所有的劳作,例如采集食物、修筑蜂巢、哺育幼虫等。

3、雄蜂:雄蜂是卵细胞发育成的雄性蜜蜂,正常情况下一个蜂群中有数百至上千只雄蜂,主要作用是与新蜂王交尾且交尾后很快便会因生殖器官脱落而死亡。

三、生活习性1、社会性: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群体由工蜂、雄蜂和蜂王构成,其中工蜂负责群体内外几乎所有的劳作,雄蜂专门负责与新蜂王交尾,而蜂王则主要负责产卵来培育新蜂。

2、分蜂性:蜜蜂利用分蜂来繁育种群,分蜂多发生在蜜源丰富且气候适宜的春季,分蜂时老蜂王和部分工蜂离开蜂巢并另觅新址筑巢,原蜂巢则留给即将出房或已出房的新蜂王。

3、变态性:蜜蜂是完全变态发育昆虫,三型蜂都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蜂这四个阶段,其中蜂王从卵到蜂大致要16天,工蜂从卵到蜂大致要20天,而雄蜂从卵到蜂大致要23天。

4、排他性:蜜蜂依靠群味来辨别异同,除了雄蜂以外群味不同的两只蜜蜂将大大出手,同时蜂群的巢门口也有守卫蜂在守卫蜂巢,若他群蜂靠近巢门便会受到守卫蜂驱赶或攻击。

中华蜜蜂雄蜂该如何饲养?中蜂雄蜂的饲养管理要点

中华蜜蜂雄蜂该如何饲养?中蜂雄蜂的饲养管理要点

中华蜜蜂雄蜂该如何饲养?中蜂雄蜂的饲养管理要点中华蜜蜂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蜜蜂品种,有着相当的养殖价值。

而在中蜂的养殖过程中,对于雄蜂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

由于雄蜂的职责就是繁殖后代,一生只能与蜂王交配一次,因此雄蜂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蜂群品质的优劣。

那么,中华蜜蜂雄蜂该如何饲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中蜂雄蜂的饲养管理要点,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中蜂雄蜂的饲养管理要点1.雄蜂培育技术:南方中蜂一般在“大寒”前后开始春繁。

强群一般在2月份就达到了一定的蜂量,并开始修造雄蜂巢脾培育雄蜂了。

这时是选育种用雄蜂的关键期,可依据蜂量调入适量的封盖子进行补强,使得蜂密集于子脾上,迫使蜂群修造一定数量的雄蜂巢脾,培育雄蜂。

待第一批雄蜂出房后,就可割去已有的雄蜂巢房,选择母群培育蜂王。

2.雄蜂控制方法:南方中蜂一般在2月份开始修造雄蜂巢脾,培育雄蜂,3月下旬至4月份就开始分蜂。

由于这一时期,通常有较为漫长的雨季,工蜂无法出巢采集蜜粉,雄蜂过多对饲养中蜂是极为不利的。

这种情况笔者是这样做的,通常将边脾的雄蜂巢脾割除,留工蜂育虫区下部的雄蜂幼虫让工蜂哺育,数量不宜太多。

此时,不宜将其全部割除,因为在自然状态下的中蜂为了种族的繁衍,这时期一定要培育出大量的雄蜂为处女王交配和分蜂作好准备。

少量的雄蜂可以调动蜂群的积极性,如此时将其全部割除,工蜂又将修筑更多的雄蜂巢脾,把雄蜂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上。

3.雄蜂清除措施:在中蜂的日常管理中,常常遇到工蜂产卵的群,提脾检查时可以看到大量的雄蜂、部分雄蜂幼虫和封盖的雄蜂蛹。

此时工蜂采集消极,如果引入蜂王,成功率较低,为此需采用人工帮助工蜂清除部分雄蜂。

准备好一个空蜂箱和一个中蜂平面隔王板。

将多个巢脾里的蜜蜂迅速震落在空蜂箱里,迅速盖好平面隔王板,强烈地震动蜂箱或往蜂箱中喷烟,迫使工蜂飞离并回到原巢中,这时蜂箱中只留下大量的雄蜂,然后可用热水将起清除。

巢脾上的小雄蜂幼虫可用喷水器往脾上喷水,用快刀割除封盖雄蜂蛹,待工蜂拖走小幼虫和蛹后,即可间接诱王。

中华蜜蜂养殖知识点

中华蜜蜂养殖知识点

中华蜜蜂养殖知识点中华蜜蜂,是我国特有的蜜蜂品种,也是我国最主要的蜜蜂种类之一。

中华蜜蜂可以生产大量的优质蜜和蜂胶,并且对传粉也有很高的贡献。

在蜂产品的生产和蜜蜂的繁衍过程中,了解中华蜜蜂的养殖知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中华蜜蜂养殖的环境要求、养殖方法和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中华蜜蜂养殖的环境要求中华蜜蜂对养殖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饲料和巢箱等方面。

中华蜜蜂适宜生活的温度范围为20℃-35℃,湿度在60%-80%之间。

蜜蜂需要丰富的花粉和蜜源来维持生命活动,因此在养殖中需要提供充足的饲料。

巢箱的设计也要合理,以提供良好的生活和繁殖条件。

二、中华蜜蜂的养殖方法中华蜜蜂的养殖方法主要有采蜜、授粉和养殖繁育等。

采蜜是蜜蜂养殖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可以获得丰富的蜜源和高质量的蜜产品。

这需要合理选择采蜜地点和时间,同时保证蜂箱内的蜜源充足。

授粉是中华蜜蜂的另一个重要养殖方法,蜜蜂在寻找花蜜的过程中,会带动花粉传播,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养殖繁育则是为了增加蜂群数量,通过合理的繁育计划和技术手段,提高繁殖效率和选择出更好的蜜蜂品种。

三、中华蜜蜂病害防治中华蜜蜂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病害的防治非常重要。

常见的蜂病包括蜜蜂病、蜂虱病和蜂巢霉病等。

对于蜂病的防治,可以采取合理的管理和监测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对于蜂虱病,可以采用药物处理和巢箱清洁等方式进行控制。

另外,要保持蜜蜂巢箱的卫生,及时清理死蜂和污秽物,防止病菌滋生和传播。

综上所述,了解中华蜜蜂的养殖知识对于蜜蜂的繁衍和蜂产品的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中华蜜蜂养殖的环境要求、养殖方法和病害防治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华蜜蜂养殖的技术和管理要点,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希望本文所述的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闽北中蜂的四季管理

闽北中蜂的四季管理
有柯 树 , 褚 、 米 甜槠 、 槠子 、 橘 及零 星果 树 开 花 。 苦 柑

用农药防治 , 也可用小鱼 网活捉, 放一点农药到大胡 蜂 的背上 , 放它回巢 , 只要每群有 1 只带药 的大胡 O 蜂 回巢 , 整群 便会 灭亡 , 也可 用巢 门隔王 片制 止大胡
蜂钻进 蜂群 。
春” 后气温逐渐升高 , 蜜粉源也一天天增多 , 幼蜂不
断 出房 , 意及 时加 脾 , 大 蜂巢 。早 春 天 气 变 化 注 扩 大, 新蜂 多 , 蜜 量 大 , 现 巢 内缺蜜 及 时 补 喂 , 耗 发 以
防蜂群拖 虫 。
“ 雨水” 后选择产蜜量高 , 蜂王个体大的强群作 种群 , 从其他群调 出 1 张将 出房老子脾补入 , 缩小 巢 门, 促使父群培育雄蜂 , 母群产生分蜂热 , 育王效 果好 , 育出蜂王个体大 、 产卵多 , 易发展强群。
期。各地可根据蜜粉源情况 , 每星期取一次蜜。“ 小 暑 ” 后 , 的蜂 群是老 王或是 劣 王 、 过 有 残王 , 要全 部换
新王 ,利用 处女 王和新 王采 蜜才 能高产 。到秋 季换 王, 因缺乏 蜜粉 源 , 新蜂 王难 以成 功 。 在 大流 蜜期 间要避 免蜂群 产 生分蜂热 ,蜂 多及 时加巢 础框 , 大蜂巢 , 扩 更换 老牌 , 造新脾 。 6月份气 温高 , 要注 意给 蜂群遮 荫 、 风 、 通 喂水 , 为蜜蜂 生产创 造 良好 的环境 。流蜜后 期要 留足饲料 ,每群 要 留 3
3月 份 “ 蛰 ” “ 惊 和 春分 ” 的管 理 : 此时气 温 回升 , 雨 水 充沛 , 山区和 高 山区各 种 阔 叶林 和野 草 梅 开 半
千克蜂蜜 , 使蜂群能安全度夏 。 7月 份 “ 暑 ” “ 小 至 大暑 ”蜂 群 已进 入 高 温度 夏 ,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1、转地前的准备:1、调查、落实新场地:详细了解新场地的位置、蜜源状况和农药喷施情况、放蜂密度,选好摆蜂地点。

2、包装蜂群:运蜂前,用木卡子卡牢巢脾,挤紧巢框与靠板后,用铁钉将各个框耳固定,并钉好纱盖。

下钉子时,注意要用钳子将钉子夹住,用手力往下压入,以减少对蜂群的振动刺激。

傍晚蜜蜂进巢后,关紧巢门,打开纱窗。

二、转运蜂群:运蜂时间,应在晚上或早晨。

运蜂时,巢脾与运行方向平行,中途尽量不要停留,车速不能太快,减少蜜蜂骚动。

热天转运还要注意通风,防止蜂群受热、受闷。

三、到新场地的管理:1、蜂群到达新场地后,及时将蜂箱摆放到预先看好的地点,巢门方向要错开。

待蜂安静下来后,再分批、间隔地打开巢门。

开巢门时,可适当喷水,以免工蜂迷巢咬杀和飞逃。

2、过23天后,蜜蜂进出恢复正常,可开箱辙除木卡,检查蜂群。

中蜂疾病防治方法1.饲养强群蜂病的发生除具备病原物、传播途径和蜜蜂个体的易感性3个基本条件外,与群势强弱的关系非常密切。

总的趋势是群势越强,蜂病的发生和危害就越轻,相反就越严重。

强群不但采集蜂数量超过弱群,而且强群的蜜蜂个体相应比弱群蜜蜂个体强壮,所以强群采集力强,抵抗力强。

因此饲养强群是防止蜂病的基础和根本途径。

据试验,欧洲幼虫腐臭病,将人工感染蜂房链球菌的一日龄幼虫脾,插入用未封盖幼虫脾补强的强群内,经过一昼夜,感染幼虫几乎全部被拖出;相反,将感染幼虫脾插入用成年蜂补强的无小幼虫的蜂群内或无王群内,清除感染幼虫的速度就很慢,甚至停止清除。

就是说,强群和繁殖力强,具有育虫要求的蜂群,对病虫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囊状幼虫病,如果蜂群强大,则可自愈。

2.选用抗病蜂种选用抗病蜂种是防治蜂病的根本措施。

抗病蜂种的选育可通过2个途径来实现,一是由科研部门进行立项研究;二是由广大蜂农在养蜂生产实践中进行群众性的选育,当发生某一种病害时,选用抗病蜂群做育种群,经过一段时间后,抗病蜂种就有可能选育出来。

中蜂二十四节气管理

中蜂二十四节气管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蜂二十四节气管理篇一:中蜂一般管理技术中蜂一般管理技术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有悠久的饲养历史。

近代,在中蜂的饲养上,已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技术,使中蜂的生产能力有较显著的提高。

一、放蜂场地的选择⒈蜜粉源丰富在蜂场周围2~3km范围内,1年中要有2个以上的主要蜜源和较丰富的辅助蜜粉源。

如南靖中蜂基点,主要蜜粉源春季有荔枝,夏季有山乌桕,冬季有鹅掌柴和柃,辅助蜜粉源有山苍子、漆树、千里光、红柯、枫树、水稻和多种藤本植物,蜜蜂可以定地在该基点饲养。

⒉场地地点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前面有开阔地、环境幽静、交通相对方便、具洁净水源和远离烟火、糖厂、蜜饯厂的地方。

避免选择在其他蜂场蜜蜂过境地(其它蜂场蜜蜂飞经的地方。

“过境地”易出现盗蜂)。

二、蜂群的排列中蜂的认巢能力差,但嗅觉灵敏,当采用紧挨、横列的方式布置蜂群时,工蜂常误入邻巢,并引起格斗。

因此,中蜂蜂箱,应依据地形、地物尽可能分散排列;各群的巢门方向,应尽可能错开。

在山区,利用斜坡布置蜂群,可使各箱的巢门方向、前后高低各不相同,甚为理想。

如果放蜂场地有限,蜂群排放密集,可在蜂箱前壁涂以黄、蓝、白、青等不同颜色和设置不同图案方便蜜蜂认巢。

对于转地采蜜的中蜂群,由于场地比较小,可以3~4群为1组进行排列,组距1~1.5m。

但2箱相靠时,其巢门应错开45°~90°。

当场地小、蜂群多,需要密排时,可采取分批进场的办法,把先迁来的蜂群在全场布开,2~3d后,再把后迁入的蜂群插入前批各箱的旁侧,这样可以减少迷巢现象。

饲养少量的蜂群,可选择在比较安静的屋檐下或篱笆边作单箱排列。

矮树丛多的场地,蜂箱可以安置在树丛一侧或周围,以矮树丛作为工蜂飞翔和处女王婚飞的自然标记,也可以减少迷巢现象。

蜂箱排列时,应采用箱架或竹桩将蜂箱支离地面300~400mm,以防蚂蚁、白蚁及蟾蜍为害。

中蜂和意蜂一般不宜同场饲养,尤其时缺蜜季节,西方蜜蜂容易侵入中蜂群内盗蜜,致使中蜂缺蜜,严重时引起中蜂逃群。

中华蜜蜂四季的管理方法

中华蜜蜂四季的管理方法

中华蜜蜂四季的管理方法1、适时排泄正常越冬的蜂群应在当地蜜源出现前20~30天排泄,但越冬下痢群排粪时间应提前。

排粪陈列蜂群的场地,要选在西北向有天然或人为防风屏障,干爽的地方,在气温14℃以上,风力2级以下时进行。

室内越冬群,在上午8点前把蜂群搬到排粪场地,20分钟后再打开巢门放蜂飞翔排泄;室外越冬群,撤去蜂箱上部和前部的保温物,让阳光直射到蜂箱上,然后打开巢门放蜂排泄。

2、注意保温春季昼夜温差大,白天放大巢门,晚上缩小。

箱内巢脾的两侧加棉花,上面也用棉垫盖上。

保温物受潮要勤换晒。

蜂箱外侧和底下塞上干草,箱上盖草帘,再蒙上塑料薄膜。

春末撤去外包装时,应先撤强群,后撤弱群,先撤上面,后撤四周和箱底。

箱内的保温物应随巢门的扩大逐渐撤去。

5、扩大卵圈,加脾扩巢如果卵圈偏于巢脾的一端,蜂多于脾又气候良好,可选其中的一脾前后对调,使卵圈迅速扩展满框。

若只有3框子脾,两大一小,可将小的脾调到中间,待子脾扩展全框后再加脾。

加脾应加在子脾外边饲料脾里边第二脾的位置上。

6、强弱群互相抽补早春气温低,弱群因保温及哺育力差,产卵圈的扩大有限,可将弱群的卵虫抽给强群,换入空脾,让蜂王产卵,既可发挥弱群的产卵力,又能充分利用强群的哺育力。

待强群新蜂陆续出房时,再将强群中带幼蜂的脾和正在出房的老子脾给弱群,使弱群变为强群。

一个大群与一个小群同箱饲养,将小群留一脾作为繁殖区,余下的全部补给强群,在大流蜜期到来之前,可组成强大的生产群。

一、解决饲料。

饲料是蜜蜂越夏的重要条件。

每蜂箱一定要留足5~8千克越夏蜜。

如蜂蜜不足,可以人工制作混合饲料喂养。

混合饲料制作方法:将优质西瓜、蕃茄等用干净纱布包2~3层后,用力挤压,盛接汁水备用;用炒过的黄豆加工成粉备用。

配制时用西瓜计200克,番茄汁70克,白糖100克,黄豆粉20克,奶粉15克,食盐10克,酵母片10克碾粉,加冷开水50克拌匀,或用蕃茄汁、西瓜汁各50克,白糖100克,奶粉20克,食盐5克,加冷开水30克拌匀。

中华蜜蜂养殖怎么换王?中蜂换王的时间和方法

中华蜜蜂养殖怎么换王?中蜂换王的时间和方法

中华蜜蜂养殖怎么换王?中蜂换王的时间和方法中蜂,即中华蜜蜂,是我国特有的蜜蜂品种,也是重要的农村养殖项目。

而在中蜂的养殖过程中,换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饲养中蜂适时换王,能够维持较好的群势,从而提高产量。

那么,中华蜜蜂养殖怎么换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中蜂换王的时间和方法,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一、中蜂换王的时间1.常规换王:1年换1次王通常在春季3-4月份实施。

1年换2次王通常在春季3-4月份和秋季10-11月份各进行一次。

2.结合蜂群断子治病换王:中蜂囊状幼虫病高峰期,用王台换王,使得蜂群有20d的断子期,阻断寄主,有利治病。

3.结合采蜜期新王采蜜换王:在流蜜期前15天,将原群蜂王除去或囚禁,诱入王台换王。

采蜜期到来时,新王刚好产下一些子,从而激励蜂群采蜜,可活较高产蜜量。

二、中蜂换王的方法1.利用蜂王换王:在给蜂群更换老劣蜂王,或给新分群和失王群补充蜂王时,都必须诱人蜂王。

诱入蜂王的时候、蜜源、群势以及蜂王的行为和生理状态等的因素,对诱入蜂王的成功与否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蜂群若失王不久,尚未改造王台或工蜂没有出现产卵之前,诱入蜂王较容易成功。

外界蜜源丰富或没有发生盗蜂的情况下,诱人蜂王容易成功。

给弱群或在夜间诱入蜂王容易成功。

蜂王安静稳重或操作轻稳,诱入蜂王容易成功。

外界气温较低或巢内饲料充足时,诱入蜂王容易成功。

在诱入蜂王之前,应对蜂群进行详细检查,将王台全部毁掉,需要更换的老劣蜂王应在前1天提走。

诱入蜂王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诱入方法。

2.利用王台换王:利用自然王台换王。

当蜂群出现分蜂王台时,注意选留1个较大王台,其余王台毁除,并将原群蜂王剪翅,防止自然分蜂;利用中蜂母女交替的习性换王。

人为剪去蜂王的翅或上颚、中足的跗节,使蜂王致残,然后诱入1个成熟王台换王。

【本人结语】通常而言,中蜂的换王时间为一年一次,可采用蜂王换王、王台换王两种方法。

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中蜂换王的时间和方法,大家都了解了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蜜蜂四季的管理方法
1、适时排泄正常越冬的蜂群应在当地蜜源出现前20~30天排泄,但越冬下痢群排粪时间应提前。

排粪陈列蜂群的场地,要选在西北
向有天然或人为防风屏障,干爽的地方,在气温14℃以上,风力2
级以下时进行。

室内越冬群,在上午8点前把蜂群搬到排粪场地,
20分钟后再打开巢门放蜂飞翔排泄;室外越冬群,撤去蜂箱上部和
前部的保温物,让阳光直射到蜂箱上,然后打开巢门放蜂排泄。

2、注意保温春季昼夜温差大,白天放大巢门,晚上缩小。

箱内
巢脾的两侧加棉花,上面也用棉垫盖上。

保温物受潮要勤换晒。


箱外侧和底下塞上干草,箱上盖草帘,再蒙上塑料薄膜。

春末撤去
外包装时,应先撤强群,后撤弱群,先撤上面,后撤四周和箱底。

箱内的保温物应随巢门的扩大逐渐撤去。

5、扩大卵圈,加脾扩巢如果卵圈偏于巢脾的一端,蜂多于脾又
气候良好,可选其中的一脾前后对调,使卵圈迅速扩展满框。

若只
有3框子脾,两大一小,可将小的脾调到中间,待子脾扩展全框后
再加脾。

加脾应加在子脾外边饲料脾里边第二脾的位置上。

6、强弱群互相抽补早春气温低,弱群因保温及哺育力差,产卵
圈的扩大有限,可将弱群的卵虫抽给强群,换入空脾,让蜂王产卵,既可发挥弱群的产卵力,又能充分利用强群的哺育力。

待强群新蜂
陆续出房时,再将强群中带幼蜂的脾和正在出房的老子脾给弱群,
使弱群变为强群。

一个大群与一个小群同箱饲养,将小群留一脾作
为繁殖区,余下的全部补给强群,在大流蜜期到来之前,可组成强
大的生产群。

一、解决饲料。

饲料是蜜蜂越夏的重要条件。

每蜂箱一定要留足5~8千克越夏蜜。

如蜂蜜不足,可以人工制作混合饲料喂养。

混合
饲料制作方法:将优质西瓜、蕃茄等用干净纱布包2~3层后,用力
挤压,盛接汁水备用;用炒过的黄豆加工成粉备用。

配制时用西瓜计
200克,番茄汁70克,白糖100克,黄豆粉20克,奶粉15克,食
盐10克,酵母片10克碾粉,加冷开水50克拌匀,或用蕃茄汁、西
瓜汁各50克,白糖100克,奶粉20克,食盐5克,加冷开水30克
拌匀。

人工配制的混合料,于天气干旱和缺蜜源时喂给
二、防止夏衰。

夏季炎热,蜜蜂劳动强度大,寿命大大缩短;蜂
王产孵又趋减少,死亡蜂数大于出生蜂数,群势一般都呈下降趋势,若管理稍有不善,蜂数会急聚下降。

防治方法:可利用优质新王产孵,扩大卵圈,加速繁殖新蜂;选择空气流通、有树阴的地方放蜂;
或在蜂箱上覆盖草帘,以防阳光晒箱增加巢温,使蜂群不安;放大巢门,使箱内空气流通;天气过热时,可在箱外泼洒冷水,饲喂凉开水;对拥挤的蜂群,早加继箱,增加巢脾和巢础挺,扩大蜂巢。

如巢内
饲料不足,要先用浓浆一次喂足,以后再逐天奖励饲喂。

另外还要
防止农药中毒。

1.培育适龄越冬蜂
所谓适龄越冬蜂,是指没有参加过采集活动和进行过排泄飞行的工蜂。

蜂群中适龄越冬蜂多,则越冬安全,饲料消耗少,来春群势
发展快;反之,则越冬困难,工蜂提前死亡,春季繁殖也缓慢。

称,加强巢内保温和奖励饲养,促进蜂王产卵。

但气温较低时要控制蜂王产卵,因气温低,后期出的工蜂没能进行排泄飞行,对越
冬不利。

为了能保证越冬的群势,可以把2~3个弱群同箱饲养,越
冬前选留一个蜂王合并蜂群,这样看起来是蜂群数少了,但能使越
冬群势增强,来春发展快,人工分蜂早,也能更快地发展蜂群。

2.贮备越冬饲料
3.贮藏巢脾
秋季从蜂群中抽出的巢脾,要用刮刀刮净巢脾上的蜡屑,用快刀削平突起的房壁,再用5%的新洁而灭水溶液喷雾消毒,待药液风干
后存放,妥善保管。

贮藏巢脾一般用继箱,每箱放8个,根据巢脾
质量好坏,将蜜脾、半蜜脾、粉脾、空脾、半成脾等分别存放,蜜
蜂贮藏前用硫磺或二硫化碳熏蒸二三次。

用硫磺熏蒸的,每10个巢
脾用充分燃烧的硫磺3~5克,每次熏4小时,有条件的可建结构密
闭、便于熏蒸和防鼠的贮藏室,室内设放巢脾的架子,能有紫外线
消毒设备则更好。

4.防止盗蜂
秋季,特别是深秋,蜜源缺乏,比较容易发生盗蜂,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

另外遇到低温要注意巢内保温,适当缩小巢门,保持蜂
数适当密集。

5、防止农药中毒
从近年来养蜂生产实际情况来看,每年的9月份是蜜蜂农药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主要原因是:外界蜜源减少,蜜蜂外出采蜜积极性高,而蜂群整体抵抗力却相对较弱,当外界使用农药时,容易引起
蜜蜂中毒,造成蜜蜂大量死亡;
加强饲养管理
进入秋季以后,一些养蜂人员认为主要的生产阶段已经过去,逐渐放松了蜂群的饲养管理,蜂群内的饲料也留得较少,认为蜂势可
以在来年春繁时恢复和加强,往往引起秋季晴好天气时大量工蜂外
出采集,群势衰退,同时也造成农药中毒的极大隐患。

谨慎选择越冬场所
冬季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童蜂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保证蜂群安全过冬,要做好以下工作。

1、越冬场所要背风温暖,地势较高不潮湿、干燥,安静,通风
良好。

2、密集蜂群。

3、越冬饲料。

应在越冬之前为蜂群,预备好过冬蜜脾,蜜源不
足时要喂代用饲料。

方法是糖水按2:1的比例加热花开,凉温饲喂,一周以内喂结束,10月10日前完成。

每脾平均达到1.5—3公斤。

4、做好日常管理。

冬季气温低,要做好管外观察,防鼠害,防潮湿,防干扰,适度保温,气温高蜂团散开时要设法降温,气温低于—7℃时,要适度保温防冻。

越冬期间发现异常,要对症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