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饲养技术

合集下载

养中蜂的详细技术方法

养中蜂的详细技术方法

养中蜂的详细技术方法养蜂可以说是现今很多人所热衷的一个活动,而养中蜂作为一种优质的蜜蜂品种,再加上其蜜质量好、柔和香甜、粘稠而不粘牙、口感醇香,日渐受到广大养蜂爱好者的追捧,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养中蜂的技术方法。

一、合适的养蜂场地合适的环境是蜜蜂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选择合适的养蜂场地是很重要的。

蜜蜂适宜生长的环境温度在20℃~35℃之间,湿度不宜过高,空气新鲜,附近没有大型污染源。

通常情况下,山地、丘陵、平原、河、海岸这些经典的蜜源地都是比较理想的养蜂场地。

二、选用优质的蜜蜂品种养殖兑现需要选用品种优良的蜜蜂,中蜂的优点是蜂群繁殖能力强、蜜源适应能力强、集蜜能力强、攻占新蜂位能力强,基本上适应我国所有的气候特点,克服了海洋蜜蜂不适于北方、北蜂不适于南方的情况。

在选择中蜂品种的时候,要注意选用肉眼和显微镜下外表健康、行动敏捷、卢翠亮、产蜂多、蜜质优良的种蜂。

三、适宜的管理方法1.科学、规范的养蜂技术养蜂具有其特殊性,因此需要科学、规范的养蜂技术。

首先要做好蜜蜂饲养的规划,根据饲养区域的气候、地形选择适应的饲养方法。

然后需合理安排春、夏、秋、冬四季的管理计划,及时完成繁殖育种、搜集蜂蜜,定期检查蜂窝状况,安排蜂群清洁,还要留意蜜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蜜蜂饲养环境的维护蜜蜂饲养环境包括蜂箱、蜜蜂补给物及蜂群繁殖育种的维护,其对于蜜蜂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蜂箱的维护包括蜂箱选用、处理、组装、摆放及蜂箱内蜂群的管理等方面,可采用引进先进设备或自行制作蜂箱;蜜蜂补给物需要准备充足,且要保证质量,包括蜜源、蜂花粉、糖等;蜂群繁殖育种需要科学、规范地执行,保证种蜂健康,以达到繁殖优良种蜂的目的。

四、做好安全生产养殖中不可缺乏的事,就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养殖中可能会遇到飞虫蜂伤人事故,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还可能针超人力、自燃等不时之需。

因此,养殖中必须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包括科学规范的饲养流程、使用生产器材、防风安全防护门、应急搜救设防等,预防和应对各种事故的发生。

中华蜂饲养技术范文

中华蜂饲养技术范文

饲养中华蜂,是一项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养殖项目,对于养蜂人来说,掌握中华蜂的饲养技术,是提高养殖效益、实现蜜蜂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华蜂的种类、饲养术、疾病防治等相关知识。

一、中华蜂的种类中华蜂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生长在中国南方的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

中华蜂属于膜翅目、蜜蜂科、中华蜜蜂属,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蜜蜂。

中华蜂包括中国本土的中华黑蜜蜂、中华黄蜜蜂、中华棕蜜蜂等几个不同品种。

1、中华黑蜜蜂中华黑蜜蜂是一种特有的蜜蜂品种,是中国最早的蜜蜂品种之一,属于崎岖山区自然界野生优良品种。

中华黑蜜蜂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崎岖山区,其数量相对较少,是中国现存的野生优良蜜蜂种群之一。

中华黑蜜蜂是一种较为温和的蜜蜂品种,智商较高,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强。

2、中华黄蜜蜂中华黄蜜蜂是中国东南部地区常见的一种蜜蜂品种。

中华黄蜜蜂色泽金黄,身体细长,属于体型中等的蜜蜂品种。

中华黄蜜蜂数量较多,其适应性强,采蜜量较多。

3、中华棕蜜蜂中华棕蜜蜂是一种生活在中国东南部地区的蜜蜂品种,其色泽是深棕色。

中华棕蜜蜂体型较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中华棕蜜蜂具有较强的采蜜能力,采蜜量较多。

二、中华蜂的饲养技术1、选择合适的蜜源和饲料中华蜂采集蜂蜜、花粉等食物的时候,需要有充足的蜜源和饲料。

选择合适的蜜源和饲料非常关键。

在选择蜜源和饲料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被情况来选择。

2、掌握中华蜂的生长习性饲养中华蜂,需要掌握其生长习性。

中华蜂需要有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这其中最适宜的环境是温度在20℃到28℃之间,湿度在60%到80%之间。

中华蜂对光的敏感度也比较高,需要保证有充足的光照。

3、选择合适的蜂箱类型饲养中华蜂需要选择合适的蜂箱类型,一般有木制蜂箱、塑料蜂箱、蜜蜂巢箱等多种蜂箱类型可供选择。

需要根据中华蜂的种类、数量和采集蜂产品的要求来选择蜂箱类型。

4、科学管理和疾病防治管理中华蜂需要科学,需要定期给蜂箱换荷,清除蜂箱内部的残渣,以保证中华蜂生长环境的清洁卫生。

中华蜜蜂饲养技术-村夫整理

中华蜜蜂饲养技术-村夫整理
5.做好防止盗蜂等其他管理工作
秋季,特别是深秋,蜜源缺乏,比较容易发生盗蜂,治螨不当也易发生盗蜂, 因此养蜂人员要做好预防工作。另外遇到低温要注意巢内保温,适当缩小巢门,保持蜂数适当密集。
秋季蜜蜂应防止农药中毒
进入秋季以后,外界蜜源逐渐减少,蜂群管理由蜂王浆、蜂蜜等蜂产品生产逐步转向蜂群越冬准备,特别是转地养蜂户,从9月份开始,陆续从外地回转,准备蜂群的越冬。
二、及时奖励饲养 春季如天然蜜源不足,则应勤加奖饲养。于加脾扩大卵圈时,在巢脾上喷灌糖浆(傍晚加入)以刺激产卵。
三、及时调脾加脾,扩大卵圈 蜂王的产卵圈若偏于巢脾一端,而工蜂足够展布,气候又好,宜选其中一框前后对调,使卵圈迅速展及全框。若子脾三框,两大一小,可将小的调入中央。待子脾展满全框后,应陆续将育过虫的浅褐色空巢脾,依次加在卵圈外侧与边脾之间。如卵圈受封盖蜜包围,每次检查蜂群时,则应配合切除蜜盖,并在蜜房上以温水作为奖饲,以扩大卵圈。若群势已转强,气候转暖,空脾可加在蜂巢中央,提供产卵。
5、放虫防敌越夏为避免敌害侵入,巢门一般仅放1厘米高,宽度每框足蜂约为1.5厘米,如发现巢门工蜂扇风激烈,则应酌量放宽,但切忌打开纱窗,要使巢内常处于黑暗环境,确保幼虫、蛹的正常发育。要随时注意杀灭大胡蜂、蜂螨,并要经常清理蜂箱底,避免巢虫滋生危害。
6、培养后劲流蜜期培养的蜂王易成活,很少出现围、咬现象。培养方法:一是自然王台,二是人工移虫。主要是选择产量高、抗热性能强又很少患病的群体作为种蜂,也可从外地邮购种蜂,待新王产卵时,再介入大群内,以减少新老交替空当。
从养蜂实践得出的经验是养蜂的一年之计在于秋。因为秋季蜂群的群势好坏将直接影响蜂群越冬,也是来年养蜂生产取得成功的基础。为此,在秋季的养蜂生产管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农药中毒的防范工作。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中华蜂最好养殖方法

中华蜂最好养殖方法

中华蜂最好养殖方法引言中华蜂(Apis cerana),是我国独特的本土蜜蜂品种,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蜜蜂品种之一。

它具有适应我国气候环境的特点,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中华蜂的养殖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维护和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蜂箱选址、蜂群养护、饲养管理等方面介绍中华蜂最好的养殖方法。

蜂箱选址中华蜂的饲养主要依赖于蜂箱,因此选择适宜的蜂箱放置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蜂箱应远离工业区、高速公路等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以防蜜蜂受到噪音和污染的干扰;其次,蜂箱应选择阳光充足、风向通畅的地方,避免湿度过大和积水;最后,应尽量选择离花田近的地点,以方便蜜蜂采集花蜜。

蜂群养护中华蜂蜂群的管理需要密切关注蜂群的健康状况和发展情况。

首先,蜂群需要定期检查,了解蜜蜂的数量和健康状况;其次,要及时处理蜜蜂的疾病和虫害问题,可以采用无药残的草药进行治疗;此外,还要定期更换蜂箱中的蜜蜂巢板,清除过期的蜜蜂蜂蜡。

饲养管理中华蜂的饲养管理需要重点关注蜜源供给和环境保护。

首先,要选择适当的花卉种植,为蜜蜂提供丰富的花蜜来源。

可以选择遍地开花的花卉,如油菜花、百花蜜等;其次,在养殖过程中要避免过度放牧,以免影响蜜蜂积蓄的养料;最后,要防止使用农药对蜜蜂造成伤害,尽量选择无农药的耕作方式。

技术培训与交流为了能够更好地养殖中华蜂,饲养人还需要通过培训和交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可以参加专业的蜜蜂养殖培训课程,学习养蜂技巧和知识;同时,可以通过参观其他农户的蜂场,与有经验的养蜂人交流经验,从中获取更多的养蜂技巧。

结语中华蜂的养殖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蜂箱选址、蜂群养护、饲养管理以及技术培训与交流,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中华蜂资源,促进蜜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所提到的中华蜂最好的养殖方法能够对广大养蜂人有所帮助。

中华蜜蜂怎样养殖管理

中华蜜蜂怎样养殖管理

中华蜜蜂怎样养殖管理中华蜜蜂又称中华蜂,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

你知道这种蜜蜂要怎样饲养管理吗?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华蜜蜂养殖技术,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华蜜蜂强群管理1、选王:宜选用评分70分以上二级以上种王。

选用春季或冬季换王,1年应换王1次或2次,保持蜂群强势。

2、双王群、双箱饲养:提倡双王群和双箱饲养。

采用朗氏十框箱或朗氏十二框箱(比十框箱大80mm),用框式隔王板将箱内空间隔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可开设在箱前面,可采用2块框式隔王板将蜂王分别限制在侧壁向1~2框内产卵,箱中央供贮蜜;或用囚王笼扣1只蜂王,用1块框式隔王板将另蜂王限制在侧向1~2框内产卵,箱内其他部份供贮蜜。

采用中蜂十框标准箱或FWF型中蜂箱,用框式隔王板将箱内空间隔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均开设在箱前向,平时平箱饲养双王箱,流蜜期可叠加继箱取蜜。

加继箱时应从巢箱提取3~4框盖子脾或大幼虫脾1张蜜粉脾放在继箱一侧,外加隔板,在巢脾内补加空巢脾,巢箱或继箱间加隔王板,让蜂王在巢箱内产卵,或不加隔王板让蜂王在整个箱体内产卵。

产蜜期应在巢箱和继箱间加隔王板。

3、保持群内饲料充足:当外界蜜粉缺乏,群内又无贮存时,应采用灭菌的花粉灌脾饲喂,或花粉代替品制成花粉饼置于框梁上饲喂;缺蜜时,用饲喂器盛蜂蜜置于蜂箱内蜂箱内饲喂。

饲喂宜在夜间和每次饲喂量应可供蜂群食用2~3d为宜。

中华蜜蜂繁殖期管理1、繁殖期:一般分为春夏、秋季繁殖期,繁殖期应注意保温,供应足够饲料,及时扩大蜂群群势,人工育王、双王同箱饲养、防治病虫害。

2、人工育王:选取5框以上蜂群,用隔王板把蜂群分为育王区和繁殖区,蜂王留在繁殖区内;育王区内放蜜粉脾和幼虫脾,育王区占原巢脾的2/3,或将育王群的蜂王暂时提出,待王台被接受后再放回。

采用内径200~250mm,高200~220mm的窄式育王框,育王框上安装直径8mm、深11mm的人工王台,台与台之间距离9mm~10mm,每框内移入24h内的幼虫15条~20条,移虫后立即放入育王区;次日,再提出育王框,取出台基内的幼虫,再从母群内移入18h~24h的幼虫,培育成蜂王。

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

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

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中华蜜蜂嗅觉灵敏,盗性较强,防止盗蜂是管理中蜂的一项主要工作,应随时加以注意。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一起来看看。

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活框养殖管理。

二、名词术语(一)蜂群:由一只蜂王、1000只以上工蜂、少数雄蜂组成的能独立生活的群体。

(二) 蜂巢:蜂群繁衍生息,贮存饲料的场所。

由一个或多个与地面垂直,并列的巢脾构成。

(三)群势:衡量蜂群强弱的名称,通常以框蜂和公斤蜂重计算。

(四)巢脾:两面具六角形巢房的蜡板,是构成蜂巢的基本单位。

(五)子脾:巢房内以卵、幼虫、封盖蛹为主称子脾。

以卵、幼虫为主叫卵虫脾。

以封盖蛹为主叫封盖子脾。

(六)粉、蜜脾:巢房内以花粉、蜂蜜为主的巢脾。

(七)赘脾:在巢框的上梁、侧梁上营造的小块新巢脾。

(八)土法饲养:巢脾一端固定在附作物上,全部是工蜂建造的自然巢脾,不能随意检查和管理的饲养方法。

(九)活框饲养:巢脾固定在活动巢框内,能在箱内随意移动,采用人工巢础造脾,可以随时检查和管理的饲养方法。

(十)繁殖期:蜂群以繁殖蜂儿为主,群势不断扩大引起自然分蜂的时期。

(十一)流蜜期:外界有一种主要蜜源植物开花,蜂群能生产大量蜂蜜的时期。

(十二)分蜂热:蜂群内部产生自然王台,工蜂出勤减少,蜂王产卵急剧下降时称发生分蜂热。

(十三)交尾群:供处女王交尾使用的小群。

(十四)蜜粉源:能提供蜂群繁殖需要的花粉和花蜜的显花植物开花期总称。

提供花粉为主的开花植物称粉源。

提供花蜜的开花植物称蜜源。

三、蜂箱选择技术中华蜜蜂十框蜂箱,简称“中标箱”,1983年被国家标准局批准为我国饲养中华蜜蜂的十框标准蜂箱(GB3607-83),并于1984年开始实施。

中蜂十框标准蜂箱由巢箱、浅继箱、副盖、箱盖组成,各部位的尺寸规格如下:(一)巢箱内围长440mm、宽370mm、高270mm、板厚20mm。

两佃(1壁后下方各有3~5个圆孔巢门。

中华蜜蜂雄蜂该如何饲养?中蜂雄蜂的饲养管理要点

中华蜜蜂雄蜂该如何饲养?中蜂雄蜂的饲养管理要点

中华蜜蜂雄蜂该如何饲养?中蜂雄蜂的饲养管理要点中华蜜蜂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蜜蜂品种,有着相当的养殖价值。

而在中蜂的养殖过程中,对于雄蜂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

由于雄蜂的职责就是繁殖后代,一生只能与蜂王交配一次,因此雄蜂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蜂群品质的优劣。

那么,中华蜜蜂雄蜂该如何饲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中蜂雄蜂的饲养管理要点,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中蜂雄蜂的饲养管理要点1.雄蜂培育技术:南方中蜂一般在“大寒”前后开始春繁。

强群一般在2月份就达到了一定的蜂量,并开始修造雄蜂巢脾培育雄蜂了。

这时是选育种用雄蜂的关键期,可依据蜂量调入适量的封盖子进行补强,使得蜂密集于子脾上,迫使蜂群修造一定数量的雄蜂巢脾,培育雄蜂。

待第一批雄蜂出房后,就可割去已有的雄蜂巢房,选择母群培育蜂王。

2.雄蜂控制方法:南方中蜂一般在2月份开始修造雄蜂巢脾,培育雄蜂,3月下旬至4月份就开始分蜂。

由于这一时期,通常有较为漫长的雨季,工蜂无法出巢采集蜜粉,雄蜂过多对饲养中蜂是极为不利的。

这种情况笔者是这样做的,通常将边脾的雄蜂巢脾割除,留工蜂育虫区下部的雄蜂幼虫让工蜂哺育,数量不宜太多。

此时,不宜将其全部割除,因为在自然状态下的中蜂为了种族的繁衍,这时期一定要培育出大量的雄蜂为处女王交配和分蜂作好准备。

少量的雄蜂可以调动蜂群的积极性,如此时将其全部割除,工蜂又将修筑更多的雄蜂巢脾,把雄蜂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上。

3.雄蜂清除措施:在中蜂的日常管理中,常常遇到工蜂产卵的群,提脾检查时可以看到大量的雄蜂、部分雄蜂幼虫和封盖的雄蜂蛹。

此时工蜂采集消极,如果引入蜂王,成功率较低,为此需采用人工帮助工蜂清除部分雄蜂。

准备好一个空蜂箱和一个中蜂平面隔王板。

将多个巢脾里的蜜蜂迅速震落在空蜂箱里,迅速盖好平面隔王板,强烈地震动蜂箱或往蜂箱中喷烟,迫使工蜂飞离并回到原巢中,这时蜂箱中只留下大量的雄蜂,然后可用热水将起清除。

巢脾上的小雄蜂幼虫可用喷水器往脾上喷水,用快刀割除封盖雄蜂蛹,待工蜂拖走小幼虫和蛹后,即可间接诱王。

如何饲养中华蜜蜂

如何饲养中华蜜蜂

如何饲养中华蜜蜂活框式蜂箱饲养中蜂即土蜂洋养法,就是用饲养意蜂的方法来饲养中蜂,参照意蜂的蜂箱,选择适合中蜂饲养的蜂箱、巢框、巢脾等用具,将中蜂过箱到新蜂箱里,选择在晴天无风、室外温度不低于20℃的傍晚进行过箱。

这种方法为转场放蜂、用机具取蜜、一年多次取蜜、开箱检查、蜂病防治等标准化、规模化饲养奠定了基础。

2 小转场放蜂传统的中蜂饲养方法是坐地放养,蜂群规模大了,坐地放养蜜源就少了,就不能采到更多的蜜,根据中蜂的地域性特点和不同地区蜜源植物的分布,以及同种植物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几个流蜜期的因素,可采取中蜂小转地饲养技术,增加产量。

2.1 转场调查转场前要对新场地的蜜源、蜂群陈列的地点进行详细的调查落实,并根据路途的长短选择好运输工具和运输时间。

2.2 转场途中的管理运蜂时间尽量选择晚上,装车时巢脾的朝向与车辆前进方向平行。

装好车后,应立即起运,行走20 min 后,停下来检查一下,再行走。

2.3 蜂群到达新场地的管理蜂群到达新场地后,趁黑夜或清晨,将蜂箱迅速放到事先备好的场地,停放一会,等蜂群安静下来再间隔分批打开巢门,并防止蜂群飞逃,到新场后的第二天就要对蜂群做一次全面检查。

3 培育优良蜂王选育优良蜂王,对于蜂群的复壮和提高蜂群的生产性能,增加蜂蜜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选用蜂王产卵力强、蜂群壮、采集力强的蜂群作为种群培育蜂王。

由于中蜂有分蜂的习性,要选用分蜂性弱的新王,最好在晚秋育成新王更换老王,以控制来年春天蜂群分蜂,并保持全场蜂群全年使用新种王。

4 野生中蜂的收捕收捕野性中蜂,是补充蜂群、扩大规模、省力、省钱的一种好方法。

诱蜂应选择分蜂季节进行,在外界蜜源缺乏或病虫害猖狂时,也容易诱到中蜂群。

诱捕野生蜂群的蜂箱要干净、干燥、不透风、没有异味。

蜂箱放在屋檐前,大树下,或放在石岩下等地势较高的地方。

定时检查是否有蜂群进箱,若进箱,等傍晚蜜蜂归巢后,即可关闭巢门搬回,过箱后将诱蜂箱再放回原处,可继续诱捕野生蜂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蜜蜂饲养技术
1用活框式蜂箱饲养中华蜜蜂
活框式蜂箱饲养中蜂即土蜂洋养法,就是用饲养意蜂的方法来饲养中蜂,参照意蜂的蜂箱,选择适合中蜂饲养的蜂箱、巢框、巢脾
等用具,将中蜂过箱到新蜂箱里,选择在晴天无风、室外温度不低
于20℃的傍晚进行过箱。

这种方法为转场放蜂、用机具取蜜、一年
多次取蜜、开箱检查、蜂病防治等标准化、规模化饲养奠定了基础。

2小转场放蜂
传统的中蜂饲养方法是坐地放养,蜂群规模大了,坐地放养蜜源就少了,就不能采到更多的蜜,根据中蜂的地域性特点和不同地区
蜜源植物的分布,以及同种植物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几个流蜜期的
因素,可采取中蜂小转地饲养技术,增加产量。

2.1转场调查
转场前要对新场地的蜜源、蜂群陈列的地点进行详细的调查落实,并根据路途的长短选择好运输工具和运输时间。

2.2转场途中的管理
运蜂时间尽量选择晚上,装车时巢脾的朝向与车辆前进方向平行。

装好车后,应立即起运,行走20min后,停下来检查一下,再行走。

2.3蜂群到达新场地的管理
蜂群到达新场地后,趁黑夜或清晨,将蜂箱迅速放到事先备好的场地,停放一会,等蜂群安静下来再间隔分批打开巢门,并防止蜂
群飞逃,到新场后的第二天就要对蜂群做一次全面检查。

3培育优良蜂王
选育优良蜂王,对于蜂群的复壮和提高蜂群的生产性能,增加蜂蜜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选用蜂王产卵力强、蜂群壮、采集力
强的蜂群作为种群培育蜂王。

由于中蜂有分蜂的习性,要选用分蜂
性弱的新王,最好在晚秋育成新王更换老王,以控制来年春天蜂群
分蜂,并保持全场蜂群全年使用新种王。

4野生中蜂的收捕
收捕野性中蜂,是补充蜂群、扩大规模、省力、省钱的一种好方法。

诱蜂应选择分蜂季节进行,在外界蜜源缺乏或病虫害猖狂时,
也容易诱到中蜂群。

诱捕野生蜂群的蜂箱要干净、干燥、不透风、
没有异味。

蜂箱放在屋檐前,大树下,或放在石岩下等地势较高的
地方。

定时检查是否有蜂群进箱,若进箱,等傍晚蜜蜂归巢后,即
可关闭巢门搬回,过箱后将诱蜂箱再放回原处,可继续诱捕野生蜂群。

5适时取蜜
推广摇蜜机取蜜法,适时取蜜。

既能提高中蜂蜜的产量,又可保证中蜂蜜的质量。

进入流蜜期,视进蜜情况确定取蜜时间,一般在晴天的上午取蜜,当巢脾上的蜜房已贮满,部分蜜房封盖或大部分蜜房呈鱼眼状凸出
时就可取蜜。

过早取蜜,分离出来的蜂蜜水分多,质量差,容易发酵。

过晚把蜜取出来,又无空脾加进巢内,工蜂采回的花蜜无处存放,会影响工蜂的积极性,降低蜂蜜产量,还容易引起分蜂热,所
以要及时取蜜。

用摇蜜机取蜜时包括清扫场地、脱蜂、割蜜盖、用
摇蜜机分离蜜等几个程序。

6加强中蜂群的管理,防止分蜂热与盗蜂的发生
6.1分蜂热的预防与解除
及时更换新王,淘汰劣质蜂王,控制蜂群的群势;抽调大群的封
盖子脾补助弱群,弱群的小子脾调给强群;积极扩大生产,适时加巢框、上继箱、加重工蜂的工作负担;采取人工分蜂等方法,有效地抑
制分蜂。

6.2防止盗蜂的方法盗蜂是食物竞争的表现,可在中蜂种群之间发生,也能在中蜂和意蜂之间爆发。

6.2.1选择蜜源丰富的地方放蜂,常年饲养强群,留足饲料,防止中蜂群之间发生盗蜂事件。

6.2.2中蜂和意蜂不同场饲养,相邻两蜂场应相距2.5km以上,防止意蜂盗抢中蜂。

7加强中蜂病虫害的防治
中蜂在活框规模化饲养中,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就会出现蜂病多、群势小的现象。

7.1加强中蜂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选用抗病新王,饲料充足,饲喂强群;做好卫生消毒工作,焚烧患病蜂群。

7.2做好中蜂天敌的防治工作,主要防治蝗虫螟、胡蜂、蚂蚁、蟾蜍、蜘蛛等中蜂天敌。

7.3蜂群要远离环境污染区,防止中毒事件发生。

1、中蜂放蜂场地的选择
中蜂放蜂场地应选择在远离工厂、矿山、公路等僻静的山坡、半山坡以及林木边沿、避开人畜骚扰或振动干扰,蜂场附近要有充足而清洁的水源。

中蜂对大宗蜜源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对蜜粉植物种类要求较多,蜜源花期连续,没有太长的断蜜期,由于中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外界零星蜜粉不断,避免引发盗蜂,便于管理。

2、中蜂蜂群的摆放
由于中蜂驯养时间短,野性较强,定向能力较差,容易迷巢,因此摆放中蜂就不能象摆放西蜂那样成行、整齐而紧密、方向一致。

摆放中蜂群,群间距离要远些,前后交错,巢门方向不求一致,避免群间相互错投,造成相互斗杀。

特别交尾群,更要加大大群之间的距离,防止处女王投错被杀。

各箱体应用木桩垫起,防止蚂蚁对中蜂群的侵扰,造成逃蜂。

3、防止异味接触
中蜂嗅觉灵敏,对异味反应很敏感。

饲养中蜂的最好是用西蜂用过的蜂箱。

或选择无异味的木料做成的新蜂箱,新蜂箱在使用之前,先涂上少量的,消除木质气味,利于中蜂接受,防止飞逃。

不用味
重的药物防治蜂病,蜂箱、蜂具消毒后,必须彻底消除异味后方可
重新使用,蜂箱尽量采用灼烧方法进行消毒,防止异味刺激蜜蜂而
造成逃群。

4、中蜂群管理
中蜂嗅觉灵敏,盗性较强,防止盗蜂是管理中蜂的一项主要工作,应随时加以注意。

最好在巢门闸板上分两排打68个小孔,孔径
55.5mm。

在饲养过程中,根据群势变化开放或堵塞小孔数。

箱缝用
塑料胶带封严。

中蜂叩旧脾的习性是与其对巢虫(蜡螟)抵御能力差有关,饲养中蜂要勤造新脾更换旧脾,换出来的旧脾除保存少量采蜜期使用外,
其余应及时淘汰化蜡,防止蜡螟卵虫带入蜂群,加高箱底与下梁间
的距离,至少要有40毫米的间距。

或者采用活底蜂箱,以便随时清
除箱底上的蜡屑,以防蜡螟产卵。

野生中蜂的蜂巢是:中心部位多为蛹脾,蛹脾外边是虫脾,虫脾外边是卵虫脾,卵虫脾外边是未造完整的新脾。

整个蜂脾呈半球形
各脾上部都有较大范围蜜粉圈,子圈均在各脾下部。

因此管理中蜂
不必过分强调调脾,繁殖期内尽量减少开箱次数,以免扰乱蜂群的
正常生活秩序。

季节适当增加检查次数。

中蜂分蜂群出飞时间早,蜂王在里产卵后不等王台封盖,随时都有可能出飞。

发现蜂群怠工等分蜂预兆时,采取人工分蜂加于消除。

蜜源开花前,多次毁台维持强群群势的做
法是不可取的。

为提高采蜜量,流蜜初期可以合并蜂群或者调动外
勤蜂组织强群采蜜。

在采蜜期多造新脾。

5、中蜂越冬
为适应中蜂结团在巢脾下部、结团紧密这一生活习性。

越冬蜂巢的布置应是:中心部23脾上部有蜜下部空房的半蜜脾或者少半蜜脾,外边各放一快张下部有少量空房的大蜜脾。

因为中蜂为保持结团的
紧密,往往要叩掉巢脾下部的大片巢脾。

如果都是蜜房,蜜蜂在叩
脾过程中就大量吃蜜,吃蜜太多,积粪过多,越冬后期下痢,将会
造成严重损失。

总之中蜂群的管理,应以适应中蜂的生活习性,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