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常见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高中语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是文学创作的法宝,也是语言表达的精华。
其中包含了很多种不同的修辞手法,比如说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等。
下面将具体介绍一些高中语文中最为重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修辞用语中最为基础的一种,它是通过比较两种事物来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
比喻是基于感性认识而达到理性认识的一种方法。
比喻所比较的两个事物之间,必须有某种相似之处,然后抓住这种相似之处进行比较。
比喻的作用是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生动化,增强鲜明性、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说,“他的心思像一面镜子,你能在里面看到自己”,这句话中的比喻就将他的心思与一面镜子进行了比较,从而使人产生了一种直观的感受。
二、夸张夸张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是通过对事物或思想的过度渲染来达到一种强烈的表现效果,可以使描写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也可以引起读者对所描绘的情节的深刻共鸣和回忆。
例如,“他是宇宙第一快的人”,这句话中的夸张修辞渲染了一个极端夸张的场面,使其具有极大的表现力。
三、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让一组语句采用相同结构,来达到一种鲜明的效果。
排比是在对比出几同,显现出几异的基础上,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
排比的效果是让文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加强表现力和逻辑思维。
比如说,“花开花落,时间如梭;人生有情,爱与被爱;醉眼朦胧,梦里若有若无”,这句话中的排比修辞让同一韵脚内容对比显得更为鲜明,使得读者在读这句话时能够感受到这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四、拟人拟人是指把非人事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的特征来进行描述的一种修辞手法。
拟人是一种十分生动的描写方式,它能够让人产生恰到好处的幽默感,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说,“太阳升起来了,向大地招手”,这句话中的拟人修辞让太阳拥有了人的特征,能够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太阳的神态。
五、反问反问是以反问的方式来表达一种强烈的情感。
反问一般表现在口语和文学作品当中,它可以使人们对事物格外的关注和思考,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高中语文知识清单高考应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知识清单高考应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一、比喻1.定义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显特征,可分为三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这种叫“博喻”。
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
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
(1)她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作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想象(4)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高中语文常见修辞手法

六、反复:为了强调某事物或 感情,使同一词语或句子再 次出现 例: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 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 光荣。
七、夸张:为了突出某事物 的特征,有意扩大或缩小的 描述。 我摸摸那条棉被……,简直 像纸一样单薄。 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 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身上 一根汗毛也没碰断。
八、借代:不直接说出要描 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人或 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 例:先生,给现洋钱,袁世 凯,不行么?
比 喻 如: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 的 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 运 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 用 粱那样淳朴可爱。
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 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用来说明事理。运用这类 比喻,大多着重于主、客体内部性 质上的联系。 如:(文章)全做不行,但不做, 却又不行 。用一段大树和四枝小 树做一只凳,在现在,未免太毛 糙,总得刨光它一下才好。但如全 体雕花,中间挖空,却又坐不下来, 也不成其为凳子了。
常见修辞手法
一、比喻(即“打比
方”):用一种事物或情 境去比另一种事物或情 境。
比喻
<1>明喻(甲像乙)
例:共产党像太阳。 <2>暗喻(甲是乙) 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 成乙,也不用喻词) 例:在稿纸上踩出了几朵小梅花。 (喻"猫爪子印")
(一)用来刻画人物或事物
十 、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 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 己的文章里。
例:古人常用"汗牛充栋"之 类的成语形容藏书的丰富。
十一、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 说出自己的看法(自问自答)。
例:是谁创造了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高中语文修辞手法归纳

高中语文修辞手法归纳一、概念解析修辞手法是作家、诗人在书写过程中采用的一些特殊手段,经过艺术处理和变幻,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好地表达主题,传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及意图。
在语文学习中,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魅力和美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高中语文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借用一个事物的特点来描绘另一个事物。
比喻是一种形象具体、说理生动、能够传递深层意义的修辞手法。
例如,绿叶成荫,犹如一把用力扬开的翠色雨伞,在心中自有一片天。
2. 拟人拟人是将不具人性的事物或抽象概念人格化,赋予其具体形象和人的情感和行为,以便更好地表达其特性。
例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杨柳醉春”,生动变化的姿态,好像有着人一般的感情和心情。
3. 比拟比拟是将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强调它们在某方面的相似之处。
比拟需要在相似的基础上转化为差异,使其表述更加生动有趣,具有感染力。
“月如钩”,比拟月亮的形状和勾引人的行为相似。
这句话虽然只有三个字,但却能够让人深刻地感受到月亮的情绪。
4. 借代借代是将一个事物代指另一个特定的事物或概念,以便表现其特定的内涵。
例如,“祖国母亲”中“母亲”赋予的情感和关怀,使得人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祖国对人的关怀和爱护。
5. 对仗对仗是在文中将语言的两个部分通过类似的语法结构、相近的音韵或相似的涵义进行配比,以得到更强烈的感受和影响。
例如,“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对仗使句子发音优美,在语言上更加和谐统一。
6. 排比排比是基于词语的重复和平衡,在语言结构上循环利用多个极相似的语句。
例如,“爱是温柔的风,爱是温暖的阳光,爱是明媚的月光”,此处强调感情的复杂和丰富,因此采用排比的形式描绘。
7. 象征象征最主要的特征是把具体的东西变成一种意象或隐喻,期望通过引导读者的认识过程,使其产生另一种意义上的印象。
例如,“朝发白帝城,暮宿剑门关”,这句话中的“白帝城和剑门关”,分别象征早晨和晚上,生命的起点和终点,构成了艺术的意境。
高中语文修辞手法总结

高中语文修辞手法总结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并加强作者的表达力。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们接触到了许多修辞手法,下面我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总结。
一、形容手法1. 比喻:通过比较两种事物的共同点来传达某种意义。
比如,作家可以用“月亮如盘,犹如玉盘悬空”来形容月亮的明亮。
2. 拟人:赋予无生命事物以人的思维、行为和感情。
例如,“风婆婆,咬着菜棍,拍着我的窗户,使屋子一阵阵地摇晃”中的“风婆婆”赋予了风以人的形象。
3.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例如,“溪水撕破了岸堤,发出惊天动地的声响”中的“惊天动地”就是一种夸张的表达。
二、修辞手法1. 对仗:通过对词句的平衡和呼应,使句子更加韵律流畅。
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 排比:使用同一类词语或短语并列列举,以增强语气。
例如,“春天的风轻轻拂过,夏天的风扑面而来,秋天的风凉爽宜人,冬天的风刺骨寒冷”。
3. 省略:在表达中省略掉一些内容,使表达更为简洁有力。
例如,“为人民,为民族,为党,为国家,为人类”中的“为”字省略和间接说法的使用都增强了修辞效果。
三、感叹手法1. 叹词:使用表示强烈感情的叹词,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例如,“哎呀!我竟然错过了这么好看的电影”。
2. 双非疑问句:使用双重否定,来强调其肯定的含义。
例如,“这是不是你不知道的秘密呢?”。
3. 感叹号:使用感叹号来表达强烈的情感。
例如,“多么美丽的花啊!”。
四、比喻手法1. 概括性比喻:通过比喻来概括事物的特点。
例如,“老师是学生的明灯,一世的良师益友”。
2. 过程性比喻:通过比喻来描绘事物的变化过程。
例如,“似乎一切都在刹那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像电影的快进”。
3. 属性性比喻:通过比喻来形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
例如,“她的笑容像是春风拂过,暖暖的”。
五、夸张手法1. 夸张修辞: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来达到烘托和渲染的目的。
例如,“她的眼睛亮得像两颗发光的宝石”。
11个高中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11个高中语文修辞手法大全本篇文章为同学们整理了11个高中语文修辞手法大全,包括:对比、对偶、比喻、借代、反复、反语、设问、反问、比拟、夸张、排比,下面就一起来学习吧。
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5、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高中语文高三修辞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高三修辞知识点整理一、修辞的概念及类型修辞是指通过运用特定的表达技巧和手法,达到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目的。
在高中语文的研究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修辞手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类型: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描绘另一个事物,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2. 比拟:用相似的事物来进行类比,以突出某一特点或共同点。
3. 排比:通过列举类似或相对的事物,以增加表达的烘托力度。
4. 对偶:通过对比相对的事物,突出其中的共性或差异。
5. 夸张:有意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用以引起注意或产生强烈的感受。
6. 反问:使用反向的问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强调某一事实。
7.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二、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丰富表达方式,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以下是一些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常见应用:1. 诗歌中常使用押韵和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 小说中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描绘人物形象,使读者产生共鸣。
3. 散文中常使用排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凸显作者的观点和感受。
三、高考中的修辞题型在高考语文中,常常会涉及到与修辞相关的题型,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考修辞题型:1. 选择题:根据句子中的修辞手法进行选择,考察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2. 改错题:通过检查句子中的修辞错误来考察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题目解析题:要求学生解析一段文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四、研究修辞的方法和技巧要提高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研究方法和技巧:1. 注意阅读: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观察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积累素材:将遇到的好的例句和修辞手法记录下来,以便复和运用。
3. 多练:通过做一些修辞相关的练题,巩固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高中阶段语文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八种,分别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和反问。
此外还有一些诗词和文言文中比较常用的修辞方法。
扩展资料现代汉语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态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柔美的特征,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鲜艳、桃李争春的喧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点、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踊跃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罗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画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协调,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 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且,一旦你 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身边: 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
它可能是一片海
它可让能你体是会一壮片阔海, 让你体会壮阔 ; 它让可你能明是白一雄首健交响乐它,可让能你是领一悟座激雕越像; 它可能是一座雕像, 让你明白雄健;
高中常见修辞手法
温故知新
修辞欣赏
学习目标
中考演练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了解高中常见修辞手法的基本特 点及作用。
提高修辞的实际应用能力。
广告修辞大擂台
▪ 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
▪ 1、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保健品) ▪ 夸张
▪ 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白酒)
▪ 引用
(2)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 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刚出生的婴儿是一张白纸。
(3)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
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
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雨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 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例如 (1)母亲的话深深地刺痛了 他的心,他低着头一句话也 不说。 变形:母亲的话象鞭子一样 抽打着他的心,他低着头一 句话也不说。
修辞欣赏 中考链接 技能巩固 中考演练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用比喻、 拟人,
(2)妈妈被病魔夺走了,离 开了我,离开了多病的爸爸,亲 人离散,几万元的债务,使我们
可以使
他赶忙竖起耳朵听讲。
他骄傲自满,尾巴都 翘上天了。
品味拟人的妙处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 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 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 颜色。
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 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 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 泪滴。
练习三:练一练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 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 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 一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 里程碑。
比喻的种类: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 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 或者去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 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 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的露水,手指 那么轻一碰就会掉下来。
————(《围城》钱钟书)
请你续写
露珠(散文诗)
孩子:妈妈,小草哭了。
妈妈:孩子,那不是眼泪。
《心田上的百合花》林清玄
拟人的作用
(1)色彩鲜明 (2)描绘形象 (3)表意丰富
运用原则
比拟的表达效果 主要是赋予感情,因 此使用比拟特别要注 意感情真切自然,用 语和谐,既要符合事 物本身的特点,又要 与人或事物的情况相 协调。
判断下列比拟是否恰当
我的母亲早已迎出来了,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子 宏儿。
2、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借代 借用事物:黃口 代替事物:雏燕(雏鸟的嘴呈黃色。)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借代 借用事物:烽火
代替事物:战争
修辞欣赏 中考链接
中考演练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 数相等,词性相 同的两句(或短语) 组成一对句子,把 两方面的意思突 现出来。
例:
▪ 对比
▪ 9、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电讯)
▪ 镶嵌
请大家猜猜谜语
•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
(猜一植物)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比喻)
请大家猜猜谜语
•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 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
(猜一动物)
常的修辞手法
A、比喻 C、排比 E、对偶 H、设问
这天好像要下雨了。
每当看见这条红领巾,我就 仿佛置身于少年时代。
这样的事情很多,像……
关键条件: 必须是两种不同事物
两事物间有相似点
比喻的种类
本体 喻词 喻体 例
:
明喻
西沉的落日像 一只金
色的圆盘。
暗喻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借喻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
花。
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 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B、比拟 D、夸张 F、借代 G、反问
修辞欣赏 中考链接
一 比喻
(即“打比方”)
用一种事物或道 理去比另一种事 物或道理。
中考演练
例: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 三两天,可别恼。看,像 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
(朱自清《春》)
同类相比 表示猜度 表示想象
表示举例
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 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 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你来辨别一下
1.晕月爬过墙来。
2.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 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3.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修辞欣赏 中考链接 技能巩固 中考演练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用比喻、 拟人的修 辞 可以使干 瘪的句子 生动形象 起来。
2、夸张要明确、显露,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否则分不清是事实还是夸张。如“劳动三十天, 胜过六十天”就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了。
3、运用夸张要注意文体 的特征。在文学体裁
中运用夸张会取得很大的艺术效果;而在科技 说明文、说理性的文章中就一般不用夸张,以 免歪曲事实。
借代
1、概念: 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②浅显易懂。(化深奥为浅显)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 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化平淡为生动)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 “乌鸦”(飞机)成阵。
品味比喻的妙处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 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 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 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 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那是(
)
那是(
)
那是(
)
那是晨雾馈赠的头饰 ; 那是仙女遗落的夜明珠; 那是太阳撒下的七彩球。
二、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 修辞方式。
<1>拟人:把事 物当作人,写出 和人一样的感情 和动作。
例:
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 着眼睛。
<2>拟物:把人 当作物来写,使 人具有物的动作 或情态。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 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 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 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 霎时的喜悦。
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 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 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
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和纯 粹。
修辞欣赏 中考链接
中考演练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夸张
为了突出某事物的特征,有意扩大或缩小 的描述。
例: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的类型 :
扩大的夸张 穷,:人 那连壁力逝要 真峰。拔 。是 要去山遇 淹天兮到 死不气不 在盈盖痛 泪尺世快 水,,的里枯时事了松不就。倒利哭挂兮鼻倚骓子绝不
a、墙上芦苇, 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
嘴尖皮厚. 腹中空
b、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
1、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
相衬的对偶形式 。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
式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 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 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2、作用:音乐美、节奏感、表意凝练。
禾苗见了它让路,花儿 见了它点头,云儿见了它 弯腰,小树见了它招手。
禾苗见了它弯腰,花儿 见了它点头,云儿见了它 让路,小树见了它招手。
区别:比喻与比拟
1.比喻的重点在“喻”,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 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它直接把甲当 作乙来描述。 2.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可以不出 现但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拟体彼此交融, 浑然一体。
例: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 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 一片雪帘雾障里。
A 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 子”,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都是比喻
1、一朵浮云把银盘遮盖了。 借喻 本体是月亮,喻体是银盘。